法莱雅红酒怎么样:顾春玲 守护残疾乡亲二十年(身边的感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23:04:49

顾春玲 守护残疾乡亲二十年(身边的感动)

本报记者 靳 博

《 人民日报 》( 2012年01月09日   06 版)

  【阅读提示】

  20年来,因她不离不弃的照顾,一个精神残疾患者家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她就是天津市宝坻区王卜庄镇二村的一位普通农家妇女,顾春玲。

  

  二十年前不眠夜

  顾春玲今年46岁,平时在宝坻区做二手车交易的中介代理。20年前的一天下午,当时还在纸箱厂上班的顾春玲偶然路过家住邻村的工友老季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老季的丈夫老张精神病发作,和家人大闹一场之后离家出走,精神状况不好的老季受刺激后病情加重,他们3岁的儿子小波更是被吓得哇哇大哭。顾春玲心疼地抱起孩子,赶紧联系附近的乡亲,直到第二天凌晨才把老张从荒郊野地里找了回来。看着这无助的一家,顾春玲暗暗发誓:一定要竭尽自己所能照顾好他们。从此,顾春玲就和这对精神残疾夫妻结下了长达20年的不解之缘。

  从此以后,不管是春种秋收、还是夏季“双抢”,不管是剥玉米还是浇地,顾春玲总会先把季家十几亩地的农活儿干完,再去收拾自家地里的活儿。由于长期泡在水里浇地,她的双腿还落下了病根儿。夫妻俩有谁病了,顾春玲就自己掏钱领他们到医院看病吃药;平时缝缝补补、采买家用的家务活儿,也大都被顾春玲承担了下来;夫妻俩没钱了,顾春玲还会时不时塞上几百块钱。

  老季身体不好,工作也不稳定,顾春玲到处求人,只为能给她在工厂、饭店里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逢年过节,顾春玲会早早地帮季家置办年货,有时甚至还把自家人送来的排骨、牛肉也拎过去。几年前,季家要翻盖瓦房,顾春玲自己垫了一部分,但还是差5000块钱。为此,顾春玲在村里挨家挨户地借钱,“50块、100块的都借过,借条上打的也都是我的名字,但最后总算是把钱凑齐了。”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顾春玲还显得有点儿不好意思。

  20年来,顾春玲已不记得给季家塞过多少次钱、买过多少次东西,但一直不变的,是心里曾经许下的那个诺言。回忆起当初的想法,顾春玲没有太多的话,她只说了一句:“都是乡亲,我就要管。”

  “孩子你放心,姨供得起你上大学”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谈起老季夫妇的儿子小波,顾春玲流露出的是对自己家孩子般的关爱和欣慰。在2011年的高考中,小波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北医科大学。

  打从和季家结缘开始,顾春玲就一直很关注小波的学习情况,除了给小波垫付一部分学杂费之外,她隔三差五就去学校了解小波的状态,给小波鼓鼓劲儿。小波上高三之后,顾春玲却一反常态地对小波的学习“不管不问”起来,“那时候怕给孩子压力,哪敢问啊。”只是在小波流露出对考上大学后怕交不起学费的担忧后,顾春玲才语重心长地跟小波进行了一次长谈,“孩子你放心,你哥哥姐姐(顾春玲自己的一子一女)已经毕业自己挣钱了,姨绝对能供得起你上大学!你就安心读书吧。”小波考上大学后,顾春玲忙前忙后帮他办理各种补助,还经常给小波打电话嘘寒问暖。

  真情的付出换来的是真心的回报。顾春玲永远是小波嘴里最亲切的“姨”,她也逢人便夸“小波这孩子真懂事”!顾春玲至今还记得,小波上高中时有一年放寒假回家,拿出一身崭新的校服,告诉自己:“姨,这是学校发的衣服,挺厚的。您腿不好,我专门给您要了一身合身的,我穿旧的就成,您试试衣服!”

  互帮互助,还得靠大伙儿

  在顾春玲的帮助下,季家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两人的病情也基本稳定了。在大家的帮助下,她家还新盖了四间漂亮的大瓦房。二十年如一日的真心付出,让顾春玲成了远近闻名的好人。除了季家,顾春玲还帮助了当地很多类似的残疾人家庭,她先后光荣地当选为区、市两级残疾人联合会代表大会代表以及宝坻区残联精神残疾协会主席。

  “刚当上这主席,有人冷嘲热讽,有人担心‘你一个正常人当什么精神残疾协会的主席?’也有人劝我说干嘛去干一分钱不拿、有时还得自己倒贴的活儿?”顾春玲却认准自己非要把这个“苦差”干下去。“一个人帮一家一户行,但能全帮过来吗?不是还得靠大伙儿吗?”顾春玲反问记者,“你说要不是政府给钱,哪来的每年几千块钱的补贴,还有社保和看病的补助?我哪还得起借来盖瓦房的钱?”

  “您自己做生意收入应该也不低,付出这么多去帮助别人,就没想着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家里人支持您吗?”看见顾春玲还用着一部液晶屏被摔裂的旧手机,记者不禁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一直笑声爽朗的顾春玲有些沉默,“因为帮别人一直往外花钱,直到我闺女和儿子大学毕业自己挣钱,他们之前都没跟我享过啥福。”顾春玲眼圈有些泛红,“当时女儿也有怨气,但后来她在一次征文比赛里写道,‘我以后也要做妈妈那样的好人’。现在他们都挺支持我,每次回来还跟我一起去帮着干点儿活,捐点儿钱,我特别高兴!”顾春玲的脸上又露出淳朴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