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11月14日:“超复利增长”的一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56:14

“超复利增长”的一组思考

 

我们知道,复利的计算公式是:S=P(1+i)^n。终值S取决于三要素:初始投资P、投资收益率i和期数n。那么如何获得超复利呢?请看:

1、股票增值的深层奥妙——超复利增长

(2010-03-21)

    一,超复利增长的概念:

    谈到“复利增长”这个话题,很多朋友会不以为然的说:“我知道,就是投资本金*(1+投资收益率%)*时间,实现投资资金的复合增长。”但是,本篇的学习将向你揭示股票市场拥有比复利增长更暴利实现财富呈现几何增长的——超复利增长。

     超复利增长将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1,复利增长公式中的“投资收益率”呈现不断增长:

    这种情况通常是一家公司的收益率能够保持持续增长,从原来的中低水平逐步走向中高水平并且在未来能够持续的保持。由于处于收益率不断增长的公司其股票价格将得到市场投资者的溢价认可其股价将呈现持续上涨,持有这种上市公司的股票通过获得持续的收益率水平不断增长实现超复利的投资收益。

    例如:近十年来以贵州茅台,云南白药,盐湖钾肥,万科A,烟台万华为代表的各行业中NO1,其业绩每年保持高速增长,实现了通过“投资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每年同比不断递增实现了超复利增长。

    2,超复利增长公式中的“溢价增加投资”呈现不断增长: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

    A,投资者甲投资额为1万元,每年收益率为26%,20年后1万元成为:(1+26%)20的平方根=101.72万元;

    B,甲决定扩大自己的投资,但投资资金不足,决定增加投资人,于是每年增加另外一个新股东,投资1万元入股,份额按净值比例。年回报率仍为26%,20年后总财富是1*([(1+r) 21的平方根-1]/r)=489.11万。虽然由于增加投资使得总回报得到增加,但是由于甲在扩大股本引入资金时,采用的是入股资金按当时净值比例分配股份(是平价发行股票而非溢价),甲最后获得的仍是101.72万元。

    C,若甲不采用平价发行,而是溢价,我们按每年另外追加投资的资金仍是1万元,但是份额按溢价50%计算,则20年后,总财富仍为489.11万元,但甲的持股比例显著增加。甲的持股比例为:

1/[1+(489.11/101.72-1)/(1+50)]=28.26%

489.11*28.26%=138.22万

138.22-101.72=36.5万元

这种通过以后股东溢价入股,使得投资资本不断增大从而实现超复利增长。这种情况在资本市场上其实就是增发,从理论上分析溢价增发对价值投资者是天大的好事情,通过增发快速提高净资产,运用新资金投入到企业中产生更大的利润。但现实中由于企业的竞争存在,很难有一种产品可以不断扩大资金实现高收益,所以对于溢价增发后对企业的影响,投资者还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对投资对象做具体分析。

上述A,B,C三种投资情况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分别为:A属于一般行投资项目(开酒店,买房子出租等等);B属于开放式基金或非上市公司;C属于投资上市公司股票。A与B差不多,C的长期投资优劣一目了然。通过上述学习大家应该知道《穷爸爸富爸爸》作者在书中告诉大家其实房子是负债而不是资产,这个观点初看起来很难让人接受,但是你如果对通货膨胀,复利增长等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就应该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所以,优秀的房地产开发商总是持有本公司大量的股票,而不是拥有本公司大量的商品房。

股票市场的超复利都需要通过长期投资才能实现,所以如巴菲特,罗杰斯等世界级的投资家在年轻时使用金钱时都是非常节约,甚至吝啬的,因为,在长期投资者眼中年轻时的1元钱,数十年后就会成为几百甚至上千元,长期价值投资者对金钱及消费的观念与常人是不同的。

投资理财是一生的事情,而非一两年的事情,让我们在资本市场中投资成功的前提是我们自身是合格的投资者(不运用短期资金投资,不借贷投资),然后用长远的眼光驾驭着永恒不变的耐心与信心持有优秀的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一起成长,实现财富的超复利增长。

 

2、土狼妹妹文:

今天第一次看到“超复利”这个词,作者说这个词是股票增值的一个奥秘。我本人不这样看。

在那篇文章中作者讲述了两种“超复利”的模式,我简单的记录于此。

首先是“投资收益率不断增长“的模式。我以前讲述的复利往往假设投资收益率是固定不变的,而这个模式是假设投资收益率是逐年递增的。

其次是“本金的不断增长“的模式。

可以看到,这两个模式都是假设三要中的收益率和本金都是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第一种情况不可能的。投资本金可以不断增长,因为你可以自主决定,但是投资收益率和投资期数不是你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

所以,我觉得在现实生活中,从长期来看,“超复利”也就是投资本金不断增长的复利增长模式。在复利的三要素中,除了本金可以绝对的增长外,收益率只能是个平均数,期数也是很有限的。欢迎诸位交流。

 

3、长期集中投资策略之我见价值投资

转载自:散人博客 (2010-10-27

原文地址:http://chencharly.blog.163.com/blog/static/167287253201092754942266/

感谢“散人”博主对复利的认识领悟如此至深,难得一见的好文,转载收藏。以下是正文。 ——皓月

为什么要长期集中投资?这个问题网上有许多讨论了,很多“价值投资者”甚至把长期和集中投资作为一种标签贴在“价值投资”的花瓶上,但我仍想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是复利,如果股票的后面是一家优秀甚至伟大的公司,那么公司每年都能取得远高于市场一般投资项目的资金回报率。如果中途将股票卖出,就打断了复利的复制过程,而卖出股票后的资金未必能找到更好的投资项目。

其次,是溢价融资,在企业高价增发时,相当于后来的股东补贴了前面的股东,原先的股东因为高价增发股份而增厚了每股净资产。上面这两个原因相结合,就是福探的“超复利”的理论,给出的最经典的例子是大家都熟知的万科的刘元生,400万的投资如果按万科每年15%的回报率计算,到现在2010年19年的复利的回报率也只是14.23倍,但刘元生至2010年的回报率是268倍,除去市场溢价部分,有很大一部分是万科高价融资的贡献,而每年高价融资的资金第二年以后继续其高ROE的复利的生产,由此可见溢价融资和高ROE复利结合的“超复利”的威力可见一斑。

第三,是股票市场的溢价,一般来说,价值投资者都是在股市低迷的时候买入,长期持有,卖出则往往是到牛市疯狂之时,价格远超过股票的内在价值,因此,市场溢价又起了放大作用的“乘数效应”,继续以刘元生的万科为例,假设当初刘元生是以一倍的市净率买入,到最高峰的2007年6.7倍市净率,则市场的溢价乘数是6.7倍,但这6.7倍是在“超复利”的基础之上的乘数放大作用,所以就出现了刘元生在2007年高峰时的17年500倍的奇迹。

以上三点其实也是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之间的区别,实业投资一般只能得到第一种利润-—企业本身的投资回报率,只有金融市场才会有第二和第三种利润,所以刘元生的奇迹只能发生在金融市场里。同样的,上市公司的高管,老板的财富效应也是金融市场的溢价功劳,哈哈,特别是A股。

结论很明显了吗?但我要给出一个和大部分“价值投资者”相反的观点:大部分散户投资者不适合用长期集中的投资策略!为什么?

因为这里有个前提:必须是优秀甚至是伟大的公司,在股票市场里,优秀和伟大的公司不多,看看美国60、70年代的漂亮50,看看各个时期A股的“绩优股”10年之后的结…… 所以,投资者必须首先具备优秀和伟大的公司的识别能力,才能谈长期集中的投资策略。然而,遗憾的是,大部分的散户投资者甚至机构投资者都不具备识别优秀和伟大公司的能力。这句话立即会引来无数的砖块,证据很明显:看看基金经理人的投资业绩,75%的美国基金经理人的业绩跑不过标准普尔指数,A股不知道有没有统计,美国尚且如此,估计A股更不堪入目,有多少基金(包括私募)超过沪深100ETF,中小盘ETF ?如果连动辄百万年薪的所谓专业投资者都没有识别优秀和伟大的公司,又有多少白天要上班,业余时间炒股票的散户能有这个能力?而如果持有的是一般质地甚至是劣质的公司的股票,再加上长期和集中的投资策略,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我认为大多数投资者特别是散户不适用于长期集中的投资策略,只有具备识别优秀和伟大公司的能力的投资者才能使用长期集中的投资策略。要学习巴菲特,但不要死搬硬套,刻舟求剑。

呵呵,如果此文有用,不胜荣幸,如果无用,且当野人狂言,请一笑置之。

如果散户朋友能从二级市场的大众一边, 转站到上市公司的原始股东一边,即在优质企业落难遇到困难时以贴近企业的价值买入并持有,你的投资命运将从此改写。 ——皓月

 

4、价值投资的几种超复利盈利模式

(2011-02-17)

摘自 价值线投资俱乐部

一、再增发

对于战略投资者和长期投资者而言,处于扩张期的企业再增发的价格只要高于每股净资产,增发后就可以增厚其每股净资产。虽然暂时付出了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代价,但是处于扩张期的企业,一般增发后的净利润增速要远远高于增发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几年以后,净资产收益率会逐渐回升。

从企业本身的角度分析,再增发属于企业向市场的融资行为。只要企业的规模能够扩张,企业处于边际回报率递增或者不变的阶段,再增发对于企业的扩张是有利的。如果企业本身规模的扩大无法带来更高的权益回报率,此时,再增发则会损害股东的利益。

苏宁电器、万科、云南白药等涨幅巨大的股票,再增发对股价上涨的贡献功不可没。对比房子、黄金等投资工具,由于没有再增发的超复利作用,因此其长期走势只能对冲货币的贬值。

二、极端不确定的恐惧和极度贪婪

不确定性和风险是两码事,但是荒唐得是,金融学教材都把不确定性当成是风险。当一个低风险高不确定性的机会出现时,还犹豫什么了?利用散户和基金经理的错误认识大挣他们一大把。对于极度贪婪,同理吧。利用市场先生的贪婪和恐惧,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是另外一种超复利盈利模式。

三、市场的半无序运动带来的套利机会

这里的套利应该是风险套利吧,不过只要是套利,预期收益就应该远远大于潜在亏损。至于套利,就不想多说了。

不过一切超复利都应该建立在简单复利的基础上,脱离了简单复利的存在,超复利则容易转变为纯粹的投机活动。

 

5从剩余收益模型看“超复利”的力量

作者:熊熊

在博文《金融业----最值得长线持有的行业》一文中我提及“溢价融资”的力量,今天碰巧看到“剩余收益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一观点。

剩余收益模型是根据剩余收益预测来度量价值增加的模型。其基本的方程式为

价值=投资的账面价值+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

其中:投资的账面价值=企业的资产-负债,也就是所谓的净资产。

剩余收益=盈余-(要求的回报率*初始投资额)

如果把剩余收益扩张到股票投资,则可以变形如下:

剩余收益=ROE*净资产-(要求的投资回报率*净资产)

=(ROE-权益要求的回报率)*净资产

因此,价值=净资产+预期{(ROE-权益要求的回报率)*净资产}的现值|要求的回报率=资金成本

 

从模型中可以知道,企业增加价值靠的是使ROE高于要求的回报率的战略决策和增加其账面价值(净资产)。而溢价融资往往是快速,大量增加账面价值的最佳选择。

正如我在以往所提的,低估的时候买入具备优秀ROE+经常溢价融资的企业,可以获得惊人的回报率。

 

对剩余收益模型的进一步解释:

简单的说,投资的一个基本规则就是只有收益大于股东要求的回报时,投资才会增加价值。比如一家公司投资一期项目,投资额为400美元,获取10%的投资回报率,即40美元。如果公司对这个项目要求的投资回报率为10%,则这个项目增加的价值为0,因为资产的预期回报率刚好等于它的投资回报率(资本成本率)。如果预期回报率为12%,则剩余收益为48-40=8美元。

如果还不明白,就来看看银行储蓄的例子。如果银行的储蓄率为5%,那么,对于一个10美元的一年期定期存单,因为预期的回报(5%)=要求的回报(5%),剩余收益为0。因此价值=账面价值,如果在市场上出售,只能以P/B=1,也就是10美元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