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造船业的发展:2012,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 ——倪金节的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04:13

2012,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   

2012-01-08 22:50:00|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倪金节

华商报专栏 1月5日 星期四


1月6日,备受瞩目的第四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如期召开。无疑,这次会议在总结2007年第三次金融工作会议成果的基础上,对眼下迫在眉睫的金融困境,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改革之路做出详细的部署。可以预料,此次会议之后,一系列事关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都会相继出台。和过往三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类似,这次会议亦是中国的金融改革到了关键当口,金融的制度性困境正在阻遏着经济的健康发展。

 

眼下,国际金融危机依然看不到结束的迹象,2012年欧洲债务危机可能进一步升级,加上国内以房地产市场为核心的资产泡沫,极有可能会出现深度的价格调整,银行体系将会面临严峻的风险考验。

 

同时,中小企业融资难、高利贷危机一触即发、人民币汇率改革需要重新梳理、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债券市场发展等多方面现实问题,倒逼着中央高层必须就这些关乎金融安全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大战略,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总结和重新定位,谋划出中国金融改革的重大走向和战略。

 

实际上,早在2010年初,包括“一行三会”等在内的20个部委分头领衔由国务院直接部署的“十五项重大金融课题”。时至2011年,此前的十五个议题已被调整为十大议题。其中多数议题都是短期内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金融改革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毕竟,时隔5年,在大危机之前定调的金融战略和举措,现在确实需要有崭新的思路来防范中国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那么,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将会对今后的金融工作奠定怎样的基调,又会有哪些看点?在笔者看来,短期内要加快结构改革和长期的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将是这一次会议的最重要内容。

 

首先,眼下实体经济遭遇了普遍的流动性紧张,但是货币供应总量却依然宽松,高达80多万亿的广义货币并不足以说明资金整体偏紧。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金融结构中直接融资比例过小,银行间接融资系统又过度倾注于国有部门和地方政府,所以只有加快金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资金才能得到最佳的市场配置。如此,不仅能解决中国经济的融资畸形,而且还能降低银行体系的风险,可谓一箭双雕。除了优化融资体系,结构改革还必须进一步建立起市场化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机制,逐步减少政府在金融竞争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再者,经历了近三年的国际性金融危机,中国金融体系到了必须利用制度性设计,防范风险的时候,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不能再主要“靠天吃饭”。而建立制度性风险防范机制,前提是必须围绕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债券市场发展、规范发展信用评级机构、改进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等方面都有实质性的改革破局。若没有这些领域的分类分步骤破局,风险防范机制就很难达到真正的制度化要求。

 

是的,目前的金融改革真是迫在眉睫,但是鉴于近年来中国的整体改革有放慢的迹象,此次会议在历史上的地位,不一定能够媲美前三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能够影响到金融改革整体趋势的震撼性方案,或许难以在期待中出现。但至少,短期的结构部分破局,比如加大债券市场发展、完善金融监管等方面,势必会成为箭在弦上的“稳中求进”的必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