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第二长翻白眼:新传媒格局中的地市党报内容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9:45:01

(2008年第二期)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冲击并改变了原有的传统媒介生态环境。传媒是信息的制作和发布者,内容是核心竞争力,随着传媒竞争的加剧,高质量的内容成为传媒竞争的焦点。对于报纸特别是地市党报来说,如何在搭上数字化快车的同时实现内容的不断创新,意义重大。笔者以为,地市党报应该从拓展选题广度、寻找独特角度、挖掘写作深度三方面来实现内容的创新,以适应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需求和报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 拓展选题广度
1. 做好“大事”的报道。地市党报是党委的机关报,承载着社会主流舆论,体现着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这是地市党报独有的优势。地市党报要继续在配合中心、服务大局、引导舆论等方面发挥作用,首先要做好“大事”的报道,即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新闻的报道。要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势和采编模式,对时政报道追求原创与厚重,解读报道追求权威与贴近,重大事件报道追求快速与全面。要从老百姓关心的和容易接受的角度去挖掘和写作新闻,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
2. 加强对民生、服务性新闻的报道。地市党报应当是党的意志和人民心声的统一,但多数地市党报上更多的是会议报道、领导活动或工作报道,往往权威性有余,贴近性和可读性不足,让老百姓感觉有一定的距离。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的欣赏水平和阅读层次在不断提高,地市党报要根据读者需求,不断拓展选题的广度,加大对民生、服务、娱乐、资讯等方面新闻的报道力度,最大限度地争取受众,从而提高媒体的市场份额。
3. 加强观点新闻(评论)的报道。对新闻事件的解释及深刻见解,正成为报纸应对其他媒体竞争的利器。观点是旗帜,是方向。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接触到的新闻信息纷繁复杂,需要权威的解释与判断。解释往往比事实自身更直接、更深刻、更有力。新闻事实可以雷同,但思想观点不可复制。国内一些媒体已经在这方面迈出了步伐,如《新京报》自创刊之日起在2版开设观点新闻专版,《南方周末》从今年起开设了4个评论版,对当前的热点新闻或重大问题进行解释评说,让读者感受到思想和智慧的力量。地市党报应加强观点新闻的报道,这种对新闻事件精辟的解释,使报纸更能经得起细读,从而真正增强报纸的影响力。
二、寻找独特角度
现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重大新闻信息资源实现共享。但如何从共享资源中寻找独家视角,是当今媒体成就独家新闻,实行新闻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
1. 选择能够体现新闻价值最大化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个新闻事实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其新闻价值大小也会不同。这就要求记者选择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角度去表现新闻。2006年6月,随州市曾都区举行了首次农村特色文艺汇演,一批濒临消亡的民间文艺亮相舞台。按以往惯例,记者可以将演出情况再现出来就可交差。但记者了解到这场演出的意义在于展示民间文艺精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是就跳开演出直写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由、背景和现状,揭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2. 选择读者普遍关心的角度。要改变地市党报会议报道、工作报道等高高在上、内容空洞的做法,注意从老百姓关心的角度、与大众贴近的角度去采写。2006年5月13日,湖北省农业厅在随州召开马铃薯栽培模式现场会,《随州日报》的见报标题为《省农业厅在我市召开种植业结构调整现场会(引)粮食生产内部调整大有作为(主)》,文章严格按照会议新闻的模式,以领导人的活动和讲话为主体,对于读者普遍关心的马铃薯栽培模式到底是一种什么模式则只字未提。而同日的《湖北日报》见报题为《既不减粮食又促进农民增收(引)随州高效栽培模式引起社会关注(主)》,消息从一个农户的种植和收成写起,接着介绍了马铃薯-中稻高效栽培模式,再写这种模式与传统的稻麦模式的效益比较。消息见人见事,主题集中,新闻价值突出,让读者一看便明了。
3. 选择读者容易接受的角度。这主要是说新闻的表现,要用活泼的文字、生动的形象让新闻易被读者接受,而且能以小见大,让人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新闻名篇《西瓜兄弟》等。又如,2006年是新农村建设的起步之年,随州市曾都区吴山镇开展了农民讲坛,由农村能人担纲主讲人,向农民宣讲政策、科技、致富经验、文明新风等。这是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一个创新之举,是一个重大的主题。于是记者到吴山镇现场观摩采访,采写了消息《农民担纲主讲人 小事讲明大道理(引)吴山镇农民讲坛塑造新型农民(主)》,写了吴山镇开展农民讲坛的现场、村民现身说变化和效果、专家点评等,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和理论文字的堆砌,以小见大,让读者从轻松的阅读中感受到重大的主题。
三、挖掘写作深度
挖掘写作深度即写深度报道。报纸的深度报道有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优势。社会生活是立体、多侧面的 ,读者不仅要看到新闻,而且要探究新闻发生的原因、背景、意义和趋势等。随着读者对新闻信息需求的提高和媒体新闻竞争的加剧,深度报道开始受到读者的欢迎。深度报道可分为解释性深度报道、评述性深度报道、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
1. 直面现实抓热点。热点可以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是一个重大的事件,有深度开掘的价值。如上世纪80年代大兴安岭火灾后,《中国青年报》发表了 《红色的警告》、《绿色的悲哀》、《黑色的咏叹》的通讯,对这场大火发生的原因、危害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发人深省。2003年,随州街头谣言四起:“有人在猪肉里注射了艾滋病毒,吃猪肉可感染”,造成人心惶惶,许多人不敢吃猪肉,猪肉没人要。为了辟谣,《随州日报》开辟《猪肉尽可放心吃》系列报道,对猪肉从购进、屠宰、检疫到进入市场销售进行了追踪采访,并对专家说法,领导带头吃猪肉等进行全面报道,从而消除了谣言造成的不良影响。
2. 紧跟中心抓重点。围绕工作重点搞好深度报道或者策划系列报道,往往能形成舆论强势,利于推进工作、促进发展。2004年,随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江西省新余市和宜春市考察,为两地蓬勃发展的态势而惊叹。为解放思想、加快随州发展,《随州日报》按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要求连续刊发系列报道,从思想解放、城市建设、招商引资、真抓实干等方面对新余、宜春的发展经验进行了解读。并开辟专栏,开展《学新余、赶宜春,我们怎么办》的思想解放大讨论,历时一个多月,为随州发展扫除了思想障碍。
3. 揭示矛盾抓难点。抓难点也就是抓具有普遍性、涉及面广的问题,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2004年以来,随着城市车辆的增多,随州城区停车难矛盾开始凸显。记者就此问题写了深度报道《我们的车停在哪里》,文章从停车难的现状切入,深入分析了停车难的原因:一是车辆的增多,二是城市规划的缺位,还有少数的停车场被挪作它用等,然后请相关部门为解决停车难献计献策。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停车场建设列入城市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
4. 反弹琵琶抓冷点。冷点与热点相对应,多指不为人关注的事物。具体到新闻上,就是指报纸没有涉及或涉及不深的工作、现象或人员等。报道这些,其本身就可以构成独家新闻。如《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新闻就属此类。
总之,与网络的海量信息相比,地市党报的信息是有限的。但信息的海量反而会给受众带来选择上的负担,在相对有限的阅读时间内,读者必然选择最有阅读价值的信息。而且网上的讨论比较分散,难以形成集中的社会舆论,只要地市党报适应网络媒体带来的新变化,结合社会热点、难点、重点精心策划选题,巧选角度,挖掘深度,加强大事、民生、服务和观点新闻的报道,发挥信息集中、权威和内容原创的优势,并与数字产业完好对接起来,加快向数字内容供应商延伸,地市党报就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湖北随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