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怨1电影国语完整版:沧州考(摘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4:53:33

    沧州于北魏熙平二年(517)建州,命名为沧。州是区划名,会意字,川中有水,人可居,因此从大禹时就做为区划名使用,那时中原分九州。“沧”是形声字,形旁三点水,表地形地物,此地必多水。以“沧”为州名准确表达出沧州的特征。沧州最早的州治在饶安(今盐山东南)。这个地名最早见于《史记》:“始皇帝六年,赵将庞暖攻齐取饶安。”那时的沧州地属齐国,饶安之名由来无可考。但我猜想,齐国任用管仲为丞相,以“煮海为盐,通鱼盐之利于东莱”,以工商业富齐国,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此后强盛四百余年,一定是做为齐国属地沾了富国的光,也算是富饶平安的一个地方城市了吧?因此取名“饶安”。
    因饶安位于无棣沟侧,无棣沟又是古代黄河东流入海的故道,直到东汉以后,黄河才改道山东滨县南部入海,因此就引出一段饶安地名变更的历史。
秦始皇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后,派方士徐福赴东瀛取不死之药。前二次在山东等地出海不成,第三次选在黄河边距海口不远处的饶安做基地,选童男女、造船,训练水手、护卫军士、准备粮草,因此改饶安城为千童城,因事更名。后徐福率船队出海一去不返,东汉灵帝又改复旧名,也算是“名无固宜”的一个事例吧。公元622年,沧州州城从饶安迁到胡苏城(今东光东北,故胡苏县城),这个城名是因境内有胡苏河(大禹治水时九河之一)而得名,但只过五年,州城又迁到清池(今旧州)。
    说到清池,离不开勃海郡。汉高帝五年(前202)置勃海郡,治在浮阳。那时还没有渤海之名,也无“渤”字,东面的大海统称东海、沧海,海中有叶勃蟹,是因海弯曲最大的这一带大海性格乖戾不常,桀骜不驯而得名。那时海溢海啸时有发生,危害陆地,勃郡名也因此而起。公元487年,北魏大分州郡,建浮阳郡,治在浮阳,30年后属沧州。勃郡治移到南皮城。同时改勃海郡名为“渤海郡”,此后,中国汉字又多了个“渤”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三点水为偏旁的形声字五百多个,尚无此字)。浮阳郡名城名得来,是因“浮水在阳”(《沧县志》),即城南有浮水河,而浮水河名是因河床高于地表如悬浮状,故名。隋开皇18年(598),浮阳城“因浮水泛滥破仵清村,遂改为清池,此后浮阳即不再见于史册”(《方舆志》),这就是曾做为汉勃海郡城,后为沧州州城的清池、浮阳命名及更名的历史由来,算“名无固宜”又一例证吧。
    清池城在广顺3年(953)进行了一项对沧州意义重大的文化创举,铸造了天下闻名的铁狮,命名“镇海吼”。命名本身寄托了水乡泽国的沧州人对战胜洪水,创造和平安宁生活的憧憬,暂不展开评论。到初明的1403年,州城在清池稳驻776年之后,迁到大运河岸边的长芦镇(古长芦县城,今白家口一带),长芦地名因盛产高大芦苇而得名。此后,到清末中国封建制度的终结,州城449年无变动。此前历上的沧州州城及和州城相关的,有沧州、浮阳、渤海、浮水、清池、长芦、饶安、千童、镇海吼等城名、事物名,多有三点水,没有的,也和水密切相关,无一不是浸润着湿漉漉的沧州水文化的结晶。
    1642(?)年沧州城在运河边建成后,同之前的几处州城有三个不同:一是州城不再是土域;二是区划名和城名不再分离;三是城池不是规则正方形。《畿辅通志》载:“今州治又名幞头城,象其形”。另有传说象明朝的官帽,是建城时有意为之。都是因南城墙东南部缺一角,拐了个“L”形的幞头弯;滨河处开一小南门,东面突出的城墙还有个大南门,形成沧州城五门五关,也算不对称、残缺美的特点吧。官帽之说牵强附会,缺少根据,是官本位传统思维的臆想。倒又是与水有关:一是州城西枕运河,堤岸蜿蜓,修城时因势利便;二是这样设计有利于城里从小南门去运河汲水。《沧县志》载:“运河沿岸汲河面饮,其水甘软,全境井泉十九微咸,甘洌之井,恒不一见,地近海滨之故也。”小南门是全城人的水道。从哪个部位看,这里离运河最近,故称便门。建城者想的周到。
    沧州城从建成到1947年拆除近五百年,修过九次。规模最大的是明嘉靖9(?)年那一次,正好是古城百岁之年。重修南城垣,南北门建谯楼(鼓楼),修了垛口,新其五门,东曰镇海,西曰望瀛,北曰拱极,南曰阜民,小南门曰迎薰(《乾隆沧州志》),此前的五门没有命名,都以方位称之。此次命名煞费心机。北门面向京城,一个动词“拱”,拱卫北辰,忠心可表;西望瀛府,一个动词“望”,仰之慕之,事上唯谨;大小南门:阜民,富民也;迎薰,迎吉纳福;东门镇海,和沧州铁狮镇海吼相呼应,表达民望。五门十个字,涉及天文、地理、政治、民生,命名准确、文雅,表达了官民两极的心态和心理期待;只是太过雕饰,有些做作,最终落入曲高和寡的尴尬,人民仍以东、西、南、北的方位名之,五门雅称只在史书中寂寞长眠。进入民国后,州城不再祭神,小南门市场兴起后发展空间受到限制,1923年,受民众请求,当局批准占用城隍庙及二十四廊房,改造成商场,以中山先生之名,命名“中山商场”,与时俱进,也还不错。只是民国短命,以至今天人们只知小南门的渤海大厦、颐和商城、一百商场等,不知中山商场之名。
    说话到了当代。去年12月17日,《沧州晚报》头条报道沧州市城区十条街道命名的新闻,概括此次命名的指导思想:一是对沧州古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弘扬;二是突出地域特点;三是为沧州沿海城市定位,预示城市的崛起。十条街路道名称是:长芦、千童、清池、浮阳、迎宾、渤海、永济、御河、黄河、海河,集历史的传承接续和未来发展多种考虑于一体,沧桑感、现代感、前瞻性、地方性,面面俱到,启用了一些尘封于历史的古地名,反觉新鲜,琅琅上口,雅俗共赏,是从历史走来的古沧州千多年来,命名中最具特色也是最有群众基础的一次,确当、漂亮,看准了古今沧州的特点,堪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