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倒塌事故:终身学习??博览群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10:04
终身学习  博览群书——毛泽东读生生涯给我们的启示赖进华

  关于学习这个话题,已经不新鲜了,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下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相当之神速,停止学习,或者学习的节奏慢了,都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从小处说影响自身的工作成效,从大处讲,影响中华民族的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谈到学习,毛泽东同志堪称表率,尽管他只是一个师范生,但他的学识渊博不亚于大学问家,尽管他的公务是那样的繁忙,但是他读书学习却并不比一些终身治学的人少,他的学识是博古通今,他的学识令人高山仰止,人们很难相信,但这却是事实。他的学识大多数不是来源于课堂,而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长期的自觉学习,他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发留给我们诸多启示。

  一、学习须是伴随终身的形式。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只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式,只要持之以恒的学习,不管任何人只要不断学习日积月累一定会有收获,毛泽东同志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不仅是活到老,而是学到死。毛泽东在延安时候说过一句话:“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讲这个话是希望领导干部们抓紧时间读书学习,毛泽东自己的确实做到了这一点。1975年他82岁了,眼睛不好,还专门请一位大学生老师给他读书。9月8日那天,他全身都插满了管子,时而昏迷,时而清醒,清醒过来就看书、看文件,共11次,2小时50分,最后一次看文件是下午4时37分,此后再也没有醒过来,7个多小时后便逝世了。毛主席不管在何时何时书本总是不离左右,只要有空闲,他都要抓紧时间读书,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他在学习上总是把时间利用到了极致,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榜样,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学习,没有任何不学习的借口。

  二、学习须是发自内心的求知渴望。

  党中央倡导建立学习型社会,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的良好风气。我们学习是自身工作的需求,特别是当今,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速度一日千里,发展神速,不同时期,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工作内容,不学习不但跟不上形式的发展,更主要的是影响我们的工作,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作人员,学习都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应该成为发自内心的渴望,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作为宣传家和实践家,感到精神非常饥渴,其读书主要是为了实践的需要。特别是大革命失败后,主要在偏远农村开辟根据地,领兵打仗,环境变了,常常是用无书可读,很苦闷。于是他给当时上海的党中央写信说,无论如何给他搞一些书,还开了一批书单,说“我知识饥荒到十分”,“我们望得书报如饥如渴,务请勿以小事弃置。”毛主席读书可以说是到了如饥似渴,视书如命的程度,正是学习,让在艰苦环境中毛主席,做到了思想上的清醒,做到了指挥上的方向正确,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上,通过读书学习,写出了《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等哲学军事著作,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毛主席这种为了工作而孜孜不倦求知的态度和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我们在工作中学习一定要成为自觉,要真学、要真懂、要真用,要用知识武装头脑,推动工作,开拓创新,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三、学习须是在博览群书提升能力。

  我们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广泛涉猎专业以外的知识,我们在工作中,专业知识固然对工作有直接的帮助,但专业以外的知识对工作仍然有重要的作用,它会帮助我们开阔视野,启迪思维,站在更高的层面思考问题,安排工作。否则,就会成为读死书、死读书,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毛泽东保存在中南海菊香书屋的藏书,有9万多册。另外还许多他读过而未收藏的书就更多了,从毛泽东的阅读范围,可以概括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科学、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学、书法、报纸杂志、丛书工具书,共同11大类。毛泽东同志能够成为一代伟人,能够在多方面有高深的造诣,这跟他博览群书有着重要的关系,通过学习他的知识不断累积,他的能力不断提升,他的人生的抱负在不断升华,实现了他从一个普通人到一代伟人的转变。作为当今社会的普通群众,我们要以毛泽东同志为榜样,在博览群书中吸收“营养”,在博览群书中提升工作的能力,同时,读书除了获取未知的知识之外,还是提升思想境界,净化心灵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读书,实现人与读的心灵对话,思想交流。在对话交流中除了实现思想境界的提升外,还会实现一种只有读书人才乐于寻求和可能获得的心理期待,智慧愉悦和审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