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之召唤墓园txt:政府績效評估與管理工作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4:49:34
四川省纪委监察厅
自2009年起,四川省對省政府部門全面實施績效評估,將56個部門分成組成部門、直屬特設機構和直屬機構、其他機構三大類,分類評價、分類排位,並將評價結果予以內部通報、向被評價單位反饋、與優秀公務員評選比例和年度獎勵標准挂鉤,對不合格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實行問責。
政府績效考評規范基本形成。四川省制訂頒布了《省政府部門績效評估試行辦法》。《辦法》規定,政府績效評價採取指標考核、公眾評議、調查核實等方式獲取評估數據,評價主體由省政府領導、省政府績效委員會和社會公眾三方構成,評價權重分別為20%、60%、20%。評價指標體系實行百分制,設“職能職責”、“行政效能”、“服務質量”、“自身建設”4個一級指標。“職能職責”主要考量工作業績,佔60分﹔其余三個一級指標主要考量服務質量、效率和效果,佔40分,並細化為“效能建設”、“成本效益”、“應急管理”、“服務群眾”、“接受監督”、“協作配合”等二級指標。《辦法》的頒布實施,使政府部門績效評估與管理進入了規范化軌道。
政府績效管理配套環境初步具備。省、市(州)、縣(市、區)三級均建立政務服務中心並正向基層單位延伸,全面實現了行政審批事項“兩集中、兩到位”(行政審批職能向一個內設機構集中、內設機構向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行政審批權向政務服務中心窗口授權到位、行政審批事項在政務服務中心辦理到位)。全面實行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和責任追究制,大力推進政府信息公開,開通運行行政審批通用軟件和網上政務平台,配套建設電子監察系統,對進入政務服務中心的服務事項,實現了實時、全程監控。
當前政府績效評估與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績效管理的認識還不夠深刻。部分領導干部和一些公務員對政府績效管理存在認識上的盲區、誤區和不到位等問題。有的對政府績效管理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知之甚少﹔有的將政府績效管理或簡單等同於過去的目標管理,或認為就是效率評價,或看成是打分排隊的一種手段,沒有深刻認識到其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職能轉變、提升服務水平、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的甚至認為開展這項工作會增加政府運行成本,從而產生消極抵觸情緒。
績效管理整體推進還不夠深入。政府績效管理還沒有全面推開,對市(州)政府及其下級,還沒有建立起實質性、整體性的績效評估制度。同時,政府組織績效管理與干部績效管理之間存在斷層,缺乏有機銜接,績效評估的結果難以有效運用於“人”這個管理中最核心、最能動的元素。績效評估結果的運用機制也還不配套。績效評估發現的問題和差距,尚未及時、動態地進入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水平提高的循環。
績效評估指標體系還不夠完善。現行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目標管理的傳統痕跡還很重。一是存在片面性,把經濟指標簡單等同於績效指標。二是存在短期性,注重考評當前任務,忽視對政府長期戰略任務的考評。三是存在表面性,重視對政府表面業績的考評,對學習、成長和創新等潛在能力的評估還很欠缺。四是測量性不夠,績效指標不管是定性的還是定量的,都必須具有可測量的特性,目前在政府自身建設維度,不少指標還沒有完全做到可測量,數據匯總分析上的簡單加權法也缺乏數理基礎,等等。不夠完善的指標體系,不但會使評估結果缺乏足夠的可信度和說服力,也容易帶來偏頗的政績導向。
績效評估方式方法還不夠科學。主要體現在主觀性較強,透明度和客觀性不足。在評估主體上,已經引入了群眾評價,但統一規范的公眾評價或民意調查制度尚未建立。特別是在對象的確定、樣本的選取、方法的選擇方面不夠科學,片面重視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評價,忽視了真正意義上的管理服務對象評價,這樣既導致對工作最終效果的測度不夠,還由於參加測評的很多人與被評對象存在隸屬關系,容易產生“怕穿小鞋”的顧慮和“評也無用”的思想,致使評價結果失真。
深入推進政府績效評估與管理的對策思考
努力構建整體性工作框架。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政府的優勢和潛力、縮小行政資源的浪費和失誤、避免公共目標的偏離,績效評估與管理就不能零敲碎打、各自為政,應當建立“四大子系統”,即建立面向下級地方政府的地方績效評估與管理子系統,面向本級政府工作部門的部門績效管理子系統,面向公共項目、公共資金、公共政策的專項績效管理子系統和面向公務員的干部績效管理子系統,形成有機銜接的整體框架。
切實做到評估內容科學化。當前,評估指標體系要做到“四個體現”。一是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要落實“以人為本”的思想,既有經濟指標,也有社會發展和環境建設的指標﹔既要考核已經表現出來的顯績,也要考核潛在能力﹔既要考慮當前,也要考慮未來。二是體現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要緊緊圍繞經濟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評估政府該做的事和履行法定職責的程度,不能將政府越位、錯位的工作納入績效評估范疇。三是體現當代績效管理的理論和實踐成果。按“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導向確立指標內容,以“平衡計分卡”理論為參考,從職能任務完成情況、內部學習成長、公民滿意程度和創新發展多個維度優化構建指標體系。四是體現地區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要充分考慮到各個地區的發展特點和地方政府職能存在的層級差別,在制定績效指標的時候要體現其差異性。尤其重要的是,構建指標體系一定要從理論到實踐予以科學嚴密的論証,絕對不能僅僅憑經驗“閉門造車”。
積極採用量化評價技術。雖然一些公共服務績效難以量化,但運用數學原理並採用計算機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能夠較大程度解決這一問題。一是在指標體系構建時,要採集實証數據,對理論遴選的指標進行隸屬度分析、相關分析、辨別力分析和信度、效度檢驗,確保各項指標可量化。二是在績效目標設計上,要運用“標杆管理”原理,在橫向比較(如對比同類政府組織相關指標)、縱向比較(如對比近三年相關指標)、基准比較(如對照各單位主要職能和可能達到的目標)的基礎上,合理設定績效標杆,以數據的比較性實現績效評價的客觀性。三是在數據獲取上,對有的主觀指標,可採用“量表法”測量后予以統計量化,如“服務對象滿意程度”指標,可設計“很滿意、滿意、較滿意、不滿意、不知情”五級量表,運用統計調查技術抽取測量樣本、採集測量數據,然后予以統計處理和分析,將定性描述轉化為量化數據。四是在綜合評價上,應積極運用主成分分析、層次分析、數據包分析等數學手段及計算機軟件系統,將龐大復雜的績效數據進行量化處理,得出一個綜合評價值,實現績效評價結果的直觀比較。
有序發揮多種評估主體的作用。要將內部考核與公眾評議、專家評價相結合,充分發揮“四大群體”的作用。一要發揮行政主管部門的主導牽引作用,實行分級負責、逐級評估,強化行政主管部門在組織實施、確定方案、實施獎懲等方面的主體責任。二要發揮公眾的基礎動力作用,通過管理服務對象對政府的評價、監督,擴大公眾對政府的管理參與,形成公共服務的“顧客導向”。三要發揮社會組織的重要保障作用,積極引入第三方評估,增強績效評估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四要發揮專家學者的技術支撐作用,切實提高績效評估和管理的科學化水平。
建立健全結果運用機制。合理使用評估結果是績效管理的關鍵所在。要按照獎優、治庸、罰劣的原則,建立完善相應的獎懲制度和對接機制,將評估結果與政府工作改進對接、與行政問責對接、與財政預算安排對接、與公務員獎懲任用相對接,充分發揮績效評估與管理在改進政府工作、推動政府自身建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