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之召唤墓园xt八零:八仙之呂洞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36:09
八仙之呂洞賓 


呂洞賓,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師,鍾、呂內丹派代表人物。原名呂岩,字洞賓,號純陽子。一般認為呂洞賓乃唐德宗丙子年(796年,即貞元十二年)農曆四月十四生於永樂縣招賢裏(今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另說是他是唐末京兆人。

呂洞賓,原名呂岩,故鄉在河中府永樂鎮。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祖輩都做過隋唐官吏,呂洞賓自幼熟讀經史,有人說他曾在唐寶曆元年(西元825年)中了進士,當過地方官吏。

  後來,他因厭倦兵起民變的混亂時世,拋棄人間功名富貴,和妻子一起來到中條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對可望,遂改名為呂洞賓;“呂”,指他們夫婦兩口,兩口為呂;“洞”,是居住的山洞;“賓”,即告訴人們自己是山洞裏的賓客。他的道號為純陽子。他在棄官出走之前廣施恩惠,將萬貫家產散發給貧民,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民間傳說他在修煉過程中,巧遇仙人鍾離權,拜之為師。修仙成功之後,下山雲遊四方,為百姓解除疾病,從不要任何報酬。呂洞賓一生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敬仰。他死後,家鄉百姓為他修建了“呂公祠”,以示紀念。到了金代,因呂洞賓信奉道教,於是將“祠”改成了“觀”。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呂洞賓信奉的道教在群眾中頗為流傳,就想利用宗教和呂洞賓的聲望鞏固自己的統治,派國師丘處機管領道教,拆毀“呂公觀”,大興土木,修建了“永樂宮”。從修建大殿到繪完幾座殿堂的壁畫,歷時110年,幾乎與整個元朝共始終。

  呂洞賓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間長期流傳中,卻象雪球的滾動一般,故事愈來愈加 豐富,成為一個箭垛式的傳說人物。民間流傳的呂洞賓傳說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儒、道、佛三教交融。呂洞賓修習方術,得道成仙,這是道教出世思想。他成仙之 後則要“度盡天下眾生”,這又體現了儒家“兼 濟天下”的入世思想。而那長生於人世、樂於施捨的所作所為,又是佛教思想的反映。從呂洞賓傳說中可看到山西民間信仰中三教文化融合的痕跡。二是不斷增加世 俗化內容,如呂洞賓時常出現於酒樓、茶館、飯鋪等吃吃喝喝,走後留下仙跡。他放蕩形骸,不拘小節,好酒能詩愛女色,所謂“酒色財氣呂洞賓”,所謂“呂洞賓三戲白牡丹” (白牡丹為當時名妓),都為人們所熟知,這些世俗生活內容,使呂洞賓這位仙人更富有人情味,贏得了百姓喜愛。三是與文人傳說相結合。呂洞賓修行出走之前的 儒者經歷,以及他飲酒、賦詩,追求山林的情趣,更適應了中下層文人口味。在故事流傳過程中,附合了許多文人傳說因素,使他同時成為失意知識份子的神仙代 表。呂洞賓傳說的這些特點是在長期流傳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多種文化現象的積澱,使得這類傳說的研究意義更為深遠。

也有傳說他是唐朝禮部侍郎呂渭之孫,因 感仕途多蹇,轉而學道。《宋史·陳摶傳》記載呂岩為 “關西逸人,有劍術,年百餘歲。步履輕捷,頃刻數百里,數來摶齋中”,是位修道有術的高士。《全唐詩》收有他的詩作二百多首。後世道教和民間稱其為“劍 仙”、“酒仙”、“詩仙”。呂洞賓得道成仙之前,曾流落風塵,在長安酒肆中遇鍾離權,“黃粱一夢”,於是感悟,求其超度。經過鍾離先生生死財色十試,心無所動,於是得受金液大丹與靈寶畢法。

後來又遇火龍真君,傳以日月交拜之法。又受火龍真人天遁劍法,自稱“一斷貪嗔,二斷愛欲,三斷煩惱”,並發誓盡渡天下 眾生,方願上升仙去。民間流傳有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度鐵拐李嶽、飛劍斬黃龍等故事,呂仙形象深入民間,婦孺皆知。宋代封呂洞賓為“妙通真人”,元代封為“純 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後世又稱“呂純陽”。王重陽創立全真道後,又被奉為“北五祖”之一,故道教又尊稱他為“呂祖”。全國各地廣建呂祖祠廟,歲時祭祀, 至今香火不斷。相傳呂祖誕辰為農曆四月十四日。道教多於此日設齋醮以志紀念。著述甚豐,如《呂祖全書》、《九真上書》、《孚佑上帝文集》、《孚佑上帝天仙 金丹心法》等,然大多為託名。

八仙之中,呂洞賓名聲最響。因為他行蹤不定,經常在人間濟世度人,上到達官貴人,下到乞丐娼妓,都有受過他點化的。據說,當年漢鍾離多次傳授呂洞賓金丹大 道,待漢鍾離將最秘密高深的道理講解明白,忽然有兩位仙童手捧金簡寶符,傳達玉帝詔命,委派漢鍾離為“九天金闕選仙使”,如同凡間科舉的主考官了,只是主 考仙界,何等榮耀。漢鍾離拜受詔命已畢,對呂洞賓說:“我馬上要升天去了,你好生在世間修行,等到功德圓滿。也會如我一樣。”洞賓回答說:“我的志向與老 師有些不同,必須度盡眾生,才肯上升天庭。”所以呂洞賓雖然後來成了高仙,仍然在塵世救濟眾生。特別是貧窮患病的,洞賓更注意救治。

  北宋時,有一年東京瘧疾流行,有位賣菜的老婆婆,子孫都染上了瘧疾。一天,有位道人過來,老婆婆招呼他喝茶,禮數周到,並歎息說:“家中子孫都病,先生能否施治呢?”道士 說:“明天早晨等我來。”第二天清晨老婆婆便等在那裏,道士給他一個紗袋,包著一丸藥,說:“發病時讓他拿著這藥,病自然會好。一丸可以治療百人,超過一 百人,便沒有效驗了。”老婆婆照他的話做,子孫病好之後,又拿來治療鄰居,共治好百人之多。超過百人,藥便沒有效驗。老婆婆將紗袋拆開,裏邊沒有藥,只有 張紙條,寫著“呂洞賓”三個字。

  湖北鄂城某鎮有一位貧窮的婦女,向來患有風癱症,每天爬著來到橋上乞討。一天,遇見一位道士經過,問起她來,貧婦回答說:“丈夫死了,還有位八十歲的婆婆,每天來這兒討些錢米供養婆婆。”道人聽後,便將棕拂塵一頭遞過去,說:“拉著拂塵起身試試看。”婦人牽著拂塵,果然站了起來。又說:“你且試著跟我走。”婦人跟著走了幾步,癱病竟全部消失,恢復了行走能力,忙 拜謝說:“先生住在哪里?我們可以登門道謝。”道士說:“我住在某人家的樓上。”婦人回到家,婆婆十分驚異。問起緣故,知道遇上好人。第二天,找到那家人 樓上,並沒有道士,一抬頭,見到呂洞賓畫像,與昨天碰到的道人一模一樣,才知是呂洞賓救治。

  呂洞賓類似的故事極多。不過,遇到假正經的市儈,他也會給他們一些教訓。有位富商,十分仰慕 呂洞賓,朝夕焚香禮拜禱告,很是虔誠,供品也潔淨。一天呂洞賓變做一個貧窮的道人,拿件舊袍子,到富商當鋪中質當,富商拿袍子一捏,發現袖中有金釵一枝, 心中暗暗歡喜,以為道人准定不知道有這值錢東西,便不聲張,收進袍子,稍給了幾個錢。道人走後,富商拿出金釵來,卻見附著一張紙,題著幾行字:“今日憶, 明日憶,憶得我來不相識,釵子留得作香錢,從今與你不交易。”這釵子權當還你供我的香火錢,大家扯平,從此之後再不和你來往了。商人見條,知道一念之差, 與神仙當面錯過,後悔不迭。但已沒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