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w狼人出村: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 浏览文章 北师版初中历史教学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25:34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复习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有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春秋五霸是哪五个霸主?战国七雄又是哪七个国家呢?    师:过渡导入: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在军事上的表现是大国争霸、群雄兼并,在经济和政治上则表现为铁器、牛耕的使用和社会改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学习和感悟“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请同学们快速阅读P41—44页,完成本课第一个环节:“走进历史,了解历史”中的题目师:板书课题……第一个环节:走进历史,了解历史1.什么叫“千耦其耕”。西周贵族强迫人们在封地田亩里集中耕作劳动,古书把这种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描写为“千耦其耕”。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这种“千耦其耕”的农业生产之下,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是否会高呢?为什么?假设你是当时的贵族,你会采用什么办法来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呢?2.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技术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观察课本P42页的“战国铁农具图”,说出它们各自的名称和作用?今天在建筑工地里或农村里看到的还有与当时相似的农具吗?从中你会想到什么?(铁制农具名称:三齿耙、镰、锸、锄、铲等);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等。战国时期,人们除了使用铁制农具进行生产劳动,在农耕动力上的重大突破是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人力与畜力(牛耕)对比,人们会选择那一种动力?为什么?牛耕的推广,同样反映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他们已经懂得用畜力代替人力进行农耕,所以说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器牛耕的推广,使耕地面积扩大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有了提高,那么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当时人们的耕作方式发生什么变化?3. “公作则迟”、“分地则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 “公作则迟”:劳动者在贵族的封地田亩中集体耕作,由于缺乏生产积极性,因此隐藏力气,进展缓慢。“分地则速”:个体农民耕种地主的土地,交一定的地租,由于劳动积极性提高,使出了力气,所以进展迅速。 教师小结:从石器、骨器、铜工具到铁农具的发明和使用是生产工具上的革命,从完全的人力耕作到牛耕是农耕动力上的革命,这就使个体农耕成为可能。“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社会现象又促使个体农耕成为现实,奴隶转化为农民,奴隶主转化为地主。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在当时群雄纷争的形势之下,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变法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4.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同学们能按下表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进行分类吗?你认为还有其他分类方法吗?(有;政治、经济、军事)这样分类学习有什么好处?(便于我们记忆和理解变法的内容等) 变法措施的分类 变法的具体内容 富国的措施   强兵的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师总结过渡: 学习历史需要我们理解和感受历史的变化,通过上述历史知识的学习,我们能够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迁,但历史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让我们走进本课的第二个环节:  体验历史,感受变迁。历史剧——商鞅变法(剧中人物:商鞅、秦孝公、卫兵、大臣甲、乙)第一幕:商鞅与秦孝公谈变法旁白:战国时期的秦国,地处西陲,经济文化都比中原落后。这时的中原国家却迅速发展,特别是魏国,经过李悝变法,一跃成为最强盛的国家,魏文侯曾一举连拔秦国五座城池,夺取河西大片土地。楚国也攻占了汉中地区。因此中原各国都看不起秦国,视秦国为戎蛮之邦。公元前361年,21岁的秦孝公继位,这位年轻有为的君主,为了改变内外交困的局面,他决心招徕贤士,变法图强。瞧,他来了。(秦孝公踱步而上。)秦孝公:从前,先君穆公,西霸戎狄,开地千里,为后代子孙开创了千秋基业。如今魏文侯夺取了我们河西的土地,诸侯瞧不起我们秦国,这实在是莫大的耻辱,谁有办法能使秦国富强起来,不管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寡人一律封给他高官和肥沃的土地。卫 兵:报!大王,外面有一人求见。    秦孝公:请。(商鞅上)    秦孝公:来者何许人也?    商 鞅:我叫卫鞅,听说大王下了招贤令,特意从魏国到此投奔大王。    秦孝公:是吗?那你有什么才能吗?    商 鞅:嗯,是这样,国不富,不可以用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要想使国家富强,必须要加强农业,发展生产,把国家的粮仓装满;要想使兵强,就应该教百姓学会打仗,勇于作战,给以重赏。要让百姓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如果赏罚必信,正令必行,国家就一定会富强起来。秦孝公:啊!说得太好了,我现在就任命你为左庶长,你立刻去制定一套改革的法令,咱们就开始变法吧。 第二幕:群臣论战旁 白:但是,变法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文武官员中有不少人坚决反对变法,为此,秦孝公也产生了疑虑。一天,秦孝公把大臣招进宫。   (秦孝公与众大臣上场)     秦孝公:爱卿们:寡人打算变更旧法制,借以教育百姓,治理国家,你们觉得如何?     大臣甲:大王,此事不可,圣人的“礼”“仪”,是绝对不能违背的,先人的制度怎么能改变呢?     大臣乙:是啊,沿用古礼,不用费事,就可以获得成功;遵守旧的制度,才能天下太平啊。     商 鞅:两位大夫之言,完全是庸人之见。请问:古代礼制不同,你们说该效哪种礼制?帝王不相应袭,你说该遵守谁的法度?三皇五帝且不论,就拿商汤王、周武王来说,他们就没有按照古人的办法办事,但取得成功;夏桀和商纣,他们没有改变古人的办法,却遭到了灭国之灾。所以,推翻古法的人,未必错误;拘守旧礼的人,未必正确。如今,国君既然已经决定变法革新,那又有什么可非难的呢?     秦孝公:嗯,我听说孤陋寡闻的人才会少见多怪。寡人为了富国强兵,决计变法。今后,谁敢反对,一定从严惩处。 探究:1.上述表演体现了商鞅的什么精神?商鞅变法为什么会遭到守旧势力的反对? 2.经过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但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这说明了什么?(改革能够推动社会发展,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教师总结过渡:……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破旧立新才能发展经济,才能富国强兵。那么,我们今天的改革又是怎样的呢? 第三环节:感悟历史,面向未来教师:从秦国的商鞅变法中表现出来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世的政治家,而且这种改革创新的精神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所必需的。请同学们穿越时空,聚焦当今的中国,说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具有世界影响的几个重大事件。  选出三件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北京申奥成功;中国男足冲进世界杯;中国加入WTO。  这些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例证……。  教师总结:  同学们,历史和现实同时在我们的课堂上展开,我们亲历了秦国的商鞅变法的成功,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感受到了开放的中国正在腾飞,我们应该牢记,改革和创新精神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巨大力量,我们青年一代必须从小就树立勇于变革、积极实践的精神,才能与时俱进,顺应变革的时代。   〖板书设计〗  石器  骨器――――铁农具――个体农耕成为可能   铜器 完全人力 人力牛耕――个体农耕成为可能    “工作则迟,分地则速”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争取政治权力进行变法――商鞅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