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蟹蒸多久:谈思维的三种境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33:53

谈思维的三种境界 

笛卡尔曾说过我思故在,虽有些唯心主义或形而上的味道,但也表达了思维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境中,都不能否认自己在感知和思索,于是只要一个人在感知和思索,那么他就一定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只有活着的人才有这种能力。物质决定意识,客观规律我们必须要遵守,对于不断去思考如何发明出永动机的我们应该否定,但只要不违背客观规律,一个人就应该不断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潜能,去认知和改造世界.人的潜能是无限的,爱因斯坦说过:其实我们只用了10%的潜能。但他只用了10%的潜能就发现了相对论,而我们常人往往只用了自己潜能的5%不到. 思维是有乐趣的,因为通过思维你在不断的认识世界,我现在都还能回想起我读高中时候花大半天解出一到数学证明题的喜悦.一道证明题往往不仅仅是在证明题目本身,往往更重要的是在证明着自己.所以答案出来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是无以言表的.思维的结果固然另我们喜悦,但思维的过程往往才是最产生乐趣的地方,思维的过程中包含了问题的分析定义,解决方法的选择,尝试,验证等很多过程,这些过程夹杂在一起,你能够驾轻就熟这些因子的时候就更加感到了过程的乐趣. 思维分类方式很多,定型思维,习惯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系统思维,创造思维.归类一下主要是习惯思维,发散思维和系统思维三种.我们不能说习惯思维不好,习惯思维往往可以借助我们原来已经有的经验教训,最佳实践,运用相关的模式方法来解决特定场景的问题.但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本身也在随着时间不断的发展变化,因此往往习惯思维很难去解决一些特殊的问题.每个人都有惰性,习惯思维耗费你的脑细胞最少,所以我们仍然热衷于拿来主义和习惯思维,但习惯思维越多,我们受到的思维约束越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遇事不愿意主动思考的习惯.罗素曾说过"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王小波在《思维的乐趣》里面也谈到大多数的参差多态都是敏于思索的人创造出来的,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某种程度的单调、机械是必须忍受的,但是思想决不能包括在内。胡思乱想并不有趣,有趣是有道理而且新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不幸就是有些人完全拒绝新奇。以物喻人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也让我们更加感慨,猪都能特立独行,人为何还能够甘愿行尸走肉呢? 思维的三种分类正好也说明了思维的三重境界的问题。 第一重是习惯或定型思维,在你还没有充分的知识积累来认知这个世界的时候,你需要借鉴前人的理论和经验,你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在这个阶段,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理论,方法论,经验和模式是很重要的。你需要做的往往就是按照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这些方法论或模式在解决大多数问题上面仍然回发挥很大的作用。但第一阶段我们仍然强调自我的总结和经验的积累,理论帮你解决问题后仍然需要回头审视理论和方法论本身,形成自我的经验积累,或者说形成一种知识体系。 第二重是发散思维。对于逆向思维,侧向思维或创造性思维更多的应该归结到这类里面。发散思维让你从定型思维中跳出来,能够从多方面,多视角的去定义和分析问题。习惯思维让我们始终用我们熟悉的一条路在解决不断重复的类似问题,但《你的灯亮着吗》里面一再的强调了,永远也不要简单的认为你用了最佳的方法解决了你遇到的问题,如果你找不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解决问题后的遗留问题,你就不算真正解决了问题。对于发散思维,我们说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工具或方法,但工具始终是工具,重要的是你的思维能真正的发散开来,而思维能发散开来的重点又是我们要见多识广,要多接触不同的知识,工具,方法和技术。不要做井底之蛙,夜郎自大。你平时积累的越多,越不容易受到习惯思维的约束,发散的越多;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考虑风险,你发散的深度越深。 第三重是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境界,系统思维的基础除了知识理论积累外,更多应该注意的是思维本身的方法论,再这里我们谈系统工程理论就是最基本的方法论。《第五项修炼》和温伯格的《系统思维导论》是谈系统思维比较多的两本书,但其基础的东西仍然来自于系统工程学。我们说习惯思维是从点或面上去考虑问题,发射思维是从面上去考虑问题,而系统思维则是把你考虑问题的多个面真正的结合成一个立方体。在生活或工作中经常遇到发散的深度或广度已经足够,但仍然无法很好的解决问题,关键就是没有发现孤立东西间的关系,使孤立的东西真正能够形成一个整体。发掘各个因子是发散思维的工作,而去分析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循环则是系统思维的工作。只有到了系统思维的高度,才能更多的体会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