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宝宝冬泉谷:儿童自理、生存能力形成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11:13

 

 

家庭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的一种社会基本群体。作为社会基本群体的家庭,由其生物上的自然需要、生活上的物质需要以及社会上的伦理道德与能力的要求,决定了家庭对人和社会具有独特的功能。新生儿由“自然的人”转化为“社会的人”,社会环境有着决定性意义,而家庭教育则起着主导作用。一个人的心理品质、个性心理特征、各种能力的形成诸方面是和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直接联系着的。家庭及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孩子是父母的,但又不只是属于父母的,更重要的,他们还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明天,党的事业的未来。我们的国家正处于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包括家庭教育工作)提出的较高要求。因此,我们不仅要看到眼前的现实需要,更要着眼于祖国未来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为21世纪我国经济的腾飞培养人才。这不仅是适应国内的需要,也是面向世界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所以,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家长的眼光要放得远一点。

一、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儿童的自治、自理能力。

一个有关家庭教育的事例:有一个9岁的女孩过生日的时候,妈妈和奶奶为她做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然后请小朋友们来家里聚会。那天妈妈特意铺上了一块新的桌布。小朋友们陆陆续续都来了。这时,孩子对妈妈说:“奶奶吃饭的时候,手老是颤抖,勺子总放不到嘴里去,会把汤洒在新桌布上,小朋友们会笑我的。今天是不是不让奶奶和我们一桌吃饭了。”母亲觉得孩子的要求是非常错误的。但今天是她的生日,小朋友们都已经到了怎么办?最后,这位母亲果断地决定,打骂没有必要,但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她对小朋友们说:“今天奶奶有点不舒服,所以这次生日宴会取消了。”送走小朋友们后,母亲便对孩子说:“我想今年的生日,你会牢记一辈子的。为什么我们不举行生日宴会了呢?你自己仔细想一想。”从此,这个孩子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自我教育具有良好的效果。孩子用自身的兴趣、愿望、立志、意志去支配自己的行动,这才是最可靠的力量。

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独立评价能力迅速发展,要注意培养儿童的自治自理能力。入学的孩子掌握了一定的道理原则,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独立生活、独立思考和独立评价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来。但是这种能力毕竟处于低级阶段。对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往往喜欢自己处理,不乐意父母管束过多,但另一方面却由于自理能力差,许多事情又要依赖家长。他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自己与集体、与别人、与学校、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尤其表现在一部分独生子女身上,固执、自私、内向的特点更加突出,一遇到不顺自己心意的事就耍脾气,甚至赌气离家出走。

针对此种情况,家长需要加强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孩子自我意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使他们懂得,要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必须从现在起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自我约束,树立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二是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提高自治能力。小学阶段教师的包办过多,容易造成儿童的依赖心理;家长的溺爱,更易使儿童自治自理能力低下。他们没有独立生活的本领,为社会服务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家长要让其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劳动,使他们从小懂得生活在家庭和社会中,不止是向别人索求什么,更重要的是对别人有所奉献,逐步走到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活轨道上来。

这一时期的孩子,自尊心较强,家长在评价孩子时,要注意尊重孩子,不要随便加以否定。要说服教育,不能以体罚和变相体罚来对待其发生的缺点。对孩子的“交际”活动要予以正确引导。如果发现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良苗头,要保持冷静态度,既不能责罚,也不能漠然视之,要予以正确的引导。

二、家庭教育中要重视儿童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1、从劳动教育入手。

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在日常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有的教育家认为孩子从会拿勺子开始,就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和帮助别人的劳动。当孩子完成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后,就会感到高兴。这样做也有利于发挥孩子的聪明才智。

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譬如,3——4岁的孩子可以学洗手、洗脸、穿脱衣服。对5岁的孩子,可以教他刷牙,系鞋带等。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刷牙、刷鞋,洗小毛巾、袜子、小背心,整理抽屉,都能做到,可以要求孩子做得既快又好。

对孩子独立生活及劳动的能力的培养要持之以恒,形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习惯,尽快地摆脱对成年人的依赖。据说,有一个学校组织学生上街擦邮筒,一个学生的妈妈舍不得孩子去劳动,拿着抹布一路跟在学生队伍的后边。老师莫名其妙,队伍后面多了一个大人是怎么一回事?这位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在家里没有干过活儿,我来替孩子干,我保证擦得比他干净。”这样的家庭教育,只能培养出依赖性强、软弱无能的孩子,更谈不上助人为乐了。

2、培养合群的性格。

独生子女容易形成不合群的弱点。父母应注意让自己的孩子和邻居的、亲友的小朋友一起玩,教育孩子有玩具大家共同玩,有东西大家分着吃,逐渐形成孩子谦让、团结的性格。父母要有意识地把孩子置于集体之中,有的家长很早就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幼儿园,充分发挥集体对孩子的有利影响,这是很好的。

3、防止孩子僻性的形成。

曾有权威机构做过的一项调查中发现某些独生子女的僻性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教育不当所致。比如任性、爱发脾气是独生子女的通病,这也是派生其他弱点的原因。孩子的僻性在1~3岁最容易形成。孩子幼小时,偶然因得不到满足而哭闹,父母怕独苗苗哭坏了身体,连忙屈服,百依百顺,久而久之,孩子摸到规律,一不顺心便以哭闹来威胁。父母的溺爱对孩子的哭闹起了强化作用,养成了任意发脾气的僻性。

4、要理智的爱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孩子的挑食、偏食、挑穿等等缺点,也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教育不当所致。比如,家长说:“今天吃大虾,可好吃啦,宝宝多吃点。”“这是红烧肉味道真不错。”于是孩子在桌上专挑大虾、红烧肉吃,对其他不屑一顾。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挑食、偏食的习惯。同样,孩子挑穿,也是在成人的暗示下形成的。事实上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健壮,可是,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往往与美好愿望南辕北辙。

要限制孩子的愿望,让他懂得关心别人。孩子在幼小的时候,首先想的是我“愿意”要什么,而不是我“应该”怎么样。家长的责任是教育孩子控制自己的愿望,对孩子不能有求必应,对无理要求不能迁就。要从小就慢慢地把孩子引向我“应该”服从别人的“需要这个正确的轨道上来。绝不能放松早期教育工作,错过了头几年,以后将要花费成倍的工夫。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我有愿望,别人也有愿望,为了别人的愿望能得到满足,就要克制自己的愿望,并肯为别人的快乐而牺牲自己的快乐。比如,父母下班回来,很累了,就应该让孩子懂得保持安静,并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让父母休息。

 

小学生具有独立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虽然依赖性强,但具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有自己的兴趣、特长、情感、意志、理想和需要等。小学低年级儿童的依赖性较突出,但中、高年级学生的独立性、批判性开始发展并且日益增强,他们不再把老师和家长当作权威,对成人的教育要求也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分析,有选择地加以接受。因此家庭教育中应将小学生作为独立的教育主体来对待,尊重他们的自主要求和独特个性,不能把他们当作木偶或容器任意摆布或灌输,强迫他们接受外部要求,应该尊重和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