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族额外战役:中医基础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17:18
1 “藏病多虚,腑病多实”论
 
2 脉由心主的机理
3 舌为心窍的原理
4 汗为心之液的临床意义
5 肺主一身之气与脾肾为生气之源辨析
6 肺主宣降与肺主行水的关系解析
7 肺合皮毛的原理及其临床意义
8 “金实不鸣与金破不鸣”诠释
9 脾为后天之本与“胃者五脏之本”辨析
10 脾不主时的理论与临床意义
11 脾裹血与脾统血辩
12 脾开窍于口的原理及其临床意义
13 “治痿独取阳明”的意义
14 肝“体阴而用阳”论
15 肝为“罢极之本”论
16 肝藏血与脾统血辩
17 肝位中焦与下焦之辩
18 “肝升于左,肺藏于右”辨析
19 目为肝窍与“五论说”辨析
20 肾为先天之本论
21 “久病及肾”论
22 肾主水的机理
23 肾为气之根论
24 真阴真阳辨析
25 肾主骨的原理及其临床意义
26 耳与脏腑的生理病理联系
27 六腑以通为用论
28 胆心相关论
29 胃气的涵义辨析
30 胃主通降论
31 三焦的形态与功能辨析
32 三焦内涵认识的异同辨析
33 三焦气化与脾肺肾司水液代谢的辨析
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即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过程。气化作用包括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两个方面。同化作用即机体从饮食物中摄取养料,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物质,储存能量的过程;异化作用是指机体分解自身的物质,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因此,气化过程,即指人体物质代谢及其伴随的能量代谢过程。
三焦气化是指三焦为人体水液气化运行的道路,通过其气化作用,而使水化为津液,从腠理、皮毛排出则为汗;从膀胱、尿道排出则为溺;从膀胱经脉发泄则为气。故此《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灵枢·本输》亦云:“三焦者,中渎之府,水道出焉。”
脾、肺、肾司水液代谢是指脾肺肾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其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水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脾对水液代谢的作用,也称为脾主运化水液。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脾的运化功能,能够协助胃、小肠等将水饮进行消化、吸收,化生津津液;二是指脾的升清作用,能够将既成之津液上输至肺,经肺布敷全身,或直接布散四旁,而发挥其滋养脏腑、润泽官窍的作用。
肺司水液代谢,亦称为肺主通调水道,是指肺通过其宣发肃降作用对体内的水液发挥着疏通与调节作用。肺主通调水道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肺宣发作用将津液向上向外布散,将浊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另一方面,通过肺的肃降作用,向下向内布敷津液,并将浊液下输膀胱。故有“肺为水之上源”之称。
肾主水液代谢,即肾主水,主要表现在肾对水液代谢的升清降浊的作用。肾主水,主要是通过肾阳气化作用来完成的。其一,将由肺的肃降下达于膀胱的浊液,使浊中之清者复上升至肺,并重新分布全身;使浊中之浊者,化为尿液而排出体外。其二,肾为先天之本,肾中阳气为全身阳气之根,肺的宣降、脾的运化、三焦气化、膀胱的气化皆赖肾中阳气温煦蒸化才得以正常进行。故曰“肾主水”,“肾为水之下源”。尽管肺、脾、肾皆能司水液代谢,但三焦为“水道”,主管体内水液的流通与排泄,亦为水液输布与排泄之道。脾肺肾对水液输布、排泄的作用,必须经由三焦“水道”,方能得以实现。《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水液代谢是由脾、肺、肾、膀胱及三焦等诸多脏腑的共同作用、协调完成的,而三焦是贯穿其中通道。通过三焦通道,将人体脾、肺、肾、膀胱与腠理、肌肤联系起来。三焦水道的通利与否,依赖肺的宣发与肃降作用的调节,而三焦气化功能的正常与否,则与肾及膀胱的功能密切相关。故此,《灵枢·本脏》曰:“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灵枢·本输》亦云:“肾合三焦、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人体的水液代谢是以肾的气化为基础,以肺的宣降为动力,以脾胃的升降为枢纽,以三焦为通道,与上焦、中焦、下焦诸多脏腑密切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的。因此,若由于各种原因影响人体的水液代谢,而见痰饮、水肿等病症,其治疗亦多从脾、肺、肾三脏入手。故《景岳全书·肿胀》曰:“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焦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本在肾;水化为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但是应当指出,现行所说“三焦总司人体气化”,人体整个水液代谢系统称之为“三焦气化”,其中“三焦”是指广义三焦而言,而非指六腑三焦。广义三焦是指涵盖了上焦、中焦、下焦不同部位的脏腑与功能的部位三焦。故其气化失司,则每致不同部位相应脏腑气化不利,如上焦之肺、中焦之脾、下焦之肾与膀胱功能失常,从而引起相应病证。即《类经》所谓“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而由三焦气化失常所引起的病证,亦常常根据其表现不同,辨证求因,寻找所犯脏腑,从而审因论治,以恢复相应脏腑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最终达到调和阴阳维持机体水液平衡的作用。
34 腠理形态与功能辨析
35 “胞”有男女之辩
36 中医学对胞功能的认识
37 奇恒之腑与五脏的关系
38 心肾相关论
39 肝肺升降论
40 肺肾相生互用论
41 肝肾同源论
42 肝肾与生殖功能的关系
43 脾胃相关论
44 “魄门亦为五脏使”的原理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