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连锁店:辛氏的历史名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00:42

辛氏的历史名人

辛 甲:(生卒年待考),著名商末周初史官。

原事商王纣,曾献纣七十谏,纣不听,无奈投周。后任周太史,受封于长子。曾倡议百官群臣各献箴言,劝王行善补过。今存《虞人之箴》。

《辛甲书》一卷,周辛甲撰。按《春秋左氏传》以为周太史。刘向在《别录》中则以为故殷之臣,事纣,七十五谏而不听,去之。周文王以为公卿,封长子。

《汉艺文志·道家》有辛甲二十九篇,《隋唐志》不著录,佚已久。

考《左氏春秋》襄四年,传魏绛述其虞人之箴。

《韩非子·说林》引其与周公议伐商。盖之语是佚说之仅存者,据辑,并附考,为卷虞箴似《太公金匮·阴谋》所载、周武王诸铭其言兵亦略似。

班《志》以此书与太公书同入道家,知非取课虚而叩寂也。历城马国翰竹吾甫。



辛 銒:(生卒年待考),即辛文子,字文子,蔡丘濮上人;祖籍宋国(今河南)。著名春秋战国时期散文家。

晋国公子,学于老君,为范蠡师,号通玄真人。

少而明,学阴阳,见微知着,其志沉沉,不肯自显,天下莫知,故称曰“计然”。

时遨游海泽,号曰“渔父”。

著有《文子》,包括道原、精诚、九守、符言、道德、上德、微明、自然、下德、上仁、上义、上礼十二篇。

东汉史学家班固认为文子是老子的弟子,并说“老子、文子似天地者也”。

葛洪《抱朴子内篇·释滞》认为“五千文虽出老子,然皆泛论较略耳”,“至于文子,庄子、关令,尹喜之徒,其属文笔虽祖述黄老、宪章玄虚,但演其大旨,永无至言”。

唐玄宗李隆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诏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尊《文子》一书为《通玄真经》,道教奉为“四子”真经之一。

宋朝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李暹为文子作传曰:“姓辛氏,葵丘濮上人,曰计然。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老子,录其遗言,为十二篇。”

杜道坚《通玄真经缵义·序三》说:“文子,晋之公孙,姓辛氏,字计然,文子其号。家雎之葵丘,属宋地,一称宋鈃,师老子学,早闻大道,著书十二篇曰《文子》。”



辛俞美:(生卒年待考),亦称辛由靡、辛由美,辛甲曾孙;陕西合阳人。著名周王室大夫、将领。

辛俞美以勇武著称。

在史籍《吕氏春秋?音初》中记载:“周昭王亲将征刑蛮,辛余靡长且有力,为王右,还反涉汉,梁败,王及祭公抎于汉中,辛余靡振王北济,反振祭公。周公乃侯之于西翟,实为长公。”



辛 有:(生卒年待考),辛俞美之後,陝西合陽人。著名春秋时期晋国太史。



辛 廖:(生卒年待考),辛有後裔;陝西合陽人。



辛 栎:(生卒年待考),亦称辛宽。著名春秋时期鲁国贤士。

在史籍《说苑·至公》、《吕览·长利篇》中记载:

辛栎见鲁穆公曰:“周公不如太公之贤也。”

鲁穆公曰:“子何以言之?”

辛栎对曰:“周公择地而封曲阜;太公择地而封营丘,爵士等,其地不若营丘之美,人民不如营丘之众。不徒若是,营丘又有天固。”



辛 狐:(生卒年待考),即董狐,晋国太史辛有的后代。

晋灵公时,晋卿赵盾因避灵公杀害而走,未出境,其族人穿杀晋灵公。

辛狐认为责在赵盾,因此在史册上写道:“赵盾弑其君。”由于他不畏权贵,秉笔直书,旧时被誉为“良史”。

辛狐的裔孙董翳秦末被项羽封为翟王,都高奴(在今陕西延安市延河东岸)。



辛 胜:(生卒年待考),著名秦朝将军。

在荆柯刺秦王事件后,他率秦军灭燕国,后留守中山苦阱(今河北正定西,太行山谷口)。

著名的辛追,就是辛胜之其女,因与后称南越王赵陀之关系,为护家族之利,辛追嫁西汉长沙相利苍助其抗赵陀。因为名将之后,有丰富的天文,数学知识,为汉军事科技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直到清朝初期都没有超越其军事测绘的成绩。

辛追在公元前236前~前186年间,为西汉长沙相利苍之妻。1972年考古工作者发现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主人,就是辛追。



辛延年:(公元前220~?年待考),著名秦汉诗人。

作品存《羽林琅》一首,始见于《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将它归入《杂曲歌辞》,与《陌上桑》相提并论,誉为“诗家之正则,学者所当揣摩”(费锡璜《汉诗总说》)。



辛武贤:(生卒年待考),陇西狄道人(今甘肃临洮)。著名汉朝大臣。

汉宣帝时任酒泉太守。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西羌贵族反叛,他被就地任为破羌将军。取胜後复为酒泉太守。

后七年,复为破羌将军,征乌孙至敦煌。



辛 攀:(生卒年待考),字怀远;陇西狄道人(今甘肃临洮)。

父辛奭,尚书郎;兄,鉴旷;弟辛宝迅,皆以才识知名。

秦雄为之语曰:“五龙一门,金友玉昆”。“昆”,指兄弟。对他人兄弟的美称。



辛庆忌:(公元前?~前12年),字子真;陇西狄道人(今甘肃临洮)。著名西汉将领。

辛庆忌少年时就以右校丞的身分,随长罗侯常惠到乌孙赤谷城(今吉尔吉斯坦共和国伊什提克省)屯田。

辛庆忌后因与乌孙歙侯作战有功,任命为侍郎,升为校尉,先后到张掖、酒泉任太守,除负责一郡的行政、司法外,还负责长城一线的戍守任务。

汉成帝初期,辛庆忌任光禄大夫、左中郎将、执金吾等职,后又升为左将军。

辛庆忌在匈奴、西域部族中享有很高威信,其生活节俭,为人耿直,曾拼命向成帝进谏,使朱云免于死罪。

汉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辛庆忌去世。



辛 通:(生卒年待考),辛庆忌长子;陇西狄道人(今甘肃临洮),西汉末徙昌陵(今陕西西安东),后留长安。著名汉朝大臣。

官护羌校尉,汉平帝元始中,王莽秉政,其党羽甄丰、甄邯,威震朝廷,他自以为名臣之后,不屈事甄丰等,为甄丰所恨,王莽灭汉平帝外家卫氏,他的长子次兄与卫氏相善,为两甄等人举奏被杀。



辛 遵:(生卒年待考),辛庆忌中子;陇西狄道人(今甘肃临洮),西汉末徙昌陵(今陕西西安东),后留长安。

任函谷关都尉。汉平帝时王莽专政,不准汉平帝外家卫氏入居京师,其兄子与卫氏善,王莽灭卫氏,遂为人告发,有怨叛王莽之谋,与其兄弟通、茂等被杀。



辛 茂:(生卒年待考),辛庆忌三子;陇西狄道人(今甘肃临洮),西汉末徙昌陵(今陕西西安东),后留长安。

王昭君的心仪之人。任水衡都尉,后出为郡守,与其兄通、遵均有将帅之风。宗族支属官至二千石者达十余人。



辛伯真:(生卒年待考),陇西狄道人(今甘肃临洮)。著名东汉将领。

辛伯真是非常有名的东汉长水校尉。

校尉的出现主要在西汉时期。汉武帝时期设立在中央设立中垒、步兵、屯骑、长水等八校尉。在边陲,又设立护乌桓校尉,汉元帝时设立戊己校尉。《汉书·百官表》中记载:“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掌西域。屯骑校尉掌骑士。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为二千石之官。”

旧传其父孟孙没有做官就过世了,母及祖母均为狄人(丁零),祖母为狄首领之女,母为祖母同族。祖父辛茂及辛氏家人被王莽所迫害后,其父在狄(丁零)人中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带其回狄道。

据说辛伯真身高约一米九以上,非常威武。宋朝学者欧阳修等人以当时辛氏的牌位为依据,认为是宋朝的辛氏族人基本上都是辛伯真的后代,并自狄道辛氏分出五个支系,当时各地开基人的祖籍在狄道各祠堂中可以查到。



辛 毗:(公元?~234年),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今河南禹县)。著名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初事袁绍,绍死,受袁谭之命向曹操求和,反而劝操乘机平定河北,以功拜议郎。

魏文帝、魏明帝时任侍中、卫尉,敢于直言上谏,魏文帝曾于荒年拟迁十万士家于河南,他坚决反对,魏文帝只好减半。卒后谥肃侯。



辛宪英:(公元190~269年),阳翟人(今河南禹州)。著名三国时期曹魏才女。

三国魏侍中辛毗之女,太常羊耽之妻,曾拒绝曹丕之秦晋之好。



辛 勉:(生卒年待考),陇西狄道人(今甘肃临洮)。著名晋朝大臣。

博学,有贞国之操。官侍中,跟着晋帝到了平阳。

十六国中的成汉政权后来俘获了辛勉,匈奴成汉烈宗刘聪要拜辛勉为光禄大夫,叫他叛晋归刘。

辛勉坚决拒绝,刘聪就用毒酒逼他说:“你不答应,就要你自杀。”

辛勉毫不犹豫端起酒来就喝,却被刘聪一把拉住说:“算了,我只是特意试试你的。”

从此,刘聪十分佩服辛勉的贞节操守,专门给他筑了房子,按月给他送米、送酒,硬是养着他也不放他走。



辛恭靖:(生卒年待考),陇西狄道人(今甘肃临洮)。著名晋朝大臣。

辛恭靖从小就有肚量、有才干,后为东晋朝的河南太守。

十六国中的后秦政权攻陷河南,俘虏了辛恭靖,高祖文桓帝姚兴要请他做后秦的官。

辛恭靖厉色说:“我宁愿做国家的鬼,不做羌贼的臣!”姚兴便把他关到监狱里三年,结果辛恭靖成功地越狱回到晋朝。

晋孝武帝司马曜表彰了他的节操,拜他为咨议参军。



辛 谧:(公元?~350年),字叔重;陇西狄道人(今甘肃临洮)。著名晋朝大臣。

父怡,晋幽州刺史。辛谧少有志尚,不妄交游。

晋时,召拜太子舍人、诸王文学,累征不起。晋怀帝永嘉时,以辛谧兼散骑常侍,慰抚关中。辛谧见洛阳将败,遂应之。及长安败,陷于前赵,刘聪授大中大夫,不受。

后赵灭前赵,历石勒、石虎之世,不受辟命。冉闵立,复征为太常,辛谧乃遗闵书,劝冉闵以战胜之后,以身归晋。因不食而卒。



辛 纂:(公元?~534年),字伯将;陇西狄道人(今甘肃临洮)。著名北魏将领。

初为兖州安东府主簿。再起为奉朝请,累迁至南道行台。

善抚将士,拒梁军有功。庄帝时,位至荥阳太守。后附高欢,为西荆州刺史,遣军击蛮民,兵败,诸将不返州城。字文泰军袭入州城,战死。



辛 雄:(公元489~533年),字世宾,辛纂族弟;陇西狄道人(今甘肃临洮)。著名北魏大臣。

颇涉书史,好刑名。北魏宣武帝正始初(公元504年),除给事中,十年不迁职,乃病免。为清河王元怿户曹参军,用心平直,娴明政事,由是显名。

后为怿记室参军。北魏孝明帝神龟中(公元518~519年),除尚书驾部郎中,转三公郎。曾上书理东平王元匡,又论狱事,诏并从之。雄又为《禄养论》,主公卿大夫士宜听禄养。后为司州别驾,加前军将军。

北魏孝昌元年(公元525年),元法僧叛魏归梁,安丰王元延明讨之,盘桓不进,乃诏雄副太常少卿元诲督之。后除司空长史。率军讨山蛮,在军上疏论用兵赏罚。后为尚书右丞。

北魏孝庄帝时为度支尚书。历都官尚书行河南尹、殿中尚书、吏部尚书,寻为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兼侍中、左仆射。孝武帝入关,高欢至洛,杀雄。雄所作文,唯《魏书》本传所载章表存,清严可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辛子馥:(公元?~550年),字元颖;陇西狄道人(今甘肃临洮)。著名北魏学者、文人。

祖辛绍先,北魏孝文帝时为下邳太守。

辛子馥早有学行,北魏孝明帝孝昌初(公元525年)为南司州龙骧府录事参军。

北魏孝庄帝即位,为宣威将军、尚书右主客郎中,持节为南济、冀、济、青四州慰劳使。后为平原相。元颢入洛,子馥不从,为元仲景所拘,颢败,封三门县开国男。

北魏孝静帝天平中(公元534~542年)为东南道行台左丞、徐州开府长史,历尚书右丞、清河太守诸官,卒。

辛子馥以《春秋》三传经同说异,遂总为一部,传注并出,校比短长,会卒,未就。其书今佚。



辛庆之:(公元?~553年),字余庆;陇西狄道人(今甘肃临洮)。著名北朝西魏将领。

善为文章,慷慨有志气,家为大族,贺拔岳用其为行台吏部郎中。

大统四年为盐池都将。时西魏军新败,郡县官多逃,庆之据盐池坚守。

时论赞其有仁者之勇,历任度支尚书、郡守、刺史。为政俭朴宽和。西魏废帝二年,为秘书监,不久卒。



辛 术:(公元500~560年),字怀哲;陇西狄道人(今甘肃临洮)。著名北朝北齐藏书家。

少敏明,有识度。初官司空胄曹参军,再迁尚书右丞,出为清河太守,有惠政。武定六年(548年)封江夏县南,迁徐州刺史,至吏部尚书卒。少爱文史,晚年益苦学不倦。虽在军旅,仍手不释卷。及攻下淮南,资财物品都不取,唯大收典籍,多是宋、齐、梁朝的佳本善书,搜集多至万余卷,并购有顾、陆等人名画、二王以下法帖。



辛 昂:(公元?~572年),字进君,辛庆之族侄;陇西狄道人(今甘肃临洮)。著名北朝北周将领。

初为侯景行台郎中。大统十三年,归西魏为丞相府行参军。尉迟迥攻蜀,以占募从军,任为成都令。用忠孝礼义约束居民,风俗顿改。

北周初,为天宫府上士。

北周武帝初,数为朝使,协调梁、益军政事务,处事明断,屡有成效,迁渠州刺史,劝诱僚民归附,进位开府仪同三司。为宇文护信任。

后遭北周武帝忌恨,杀宇文护,辛昂亦受刑死。



辛 威:(公元?~580年),陇西人(今甘肃)。著名北朝北周将领。。

少慷慨,有志略。初从贺拔岳征伐有功,代辅国将军。

后归宇文泰,引为帐内。从擒窦泰,复弘农,战沙苑,皆先登陷阵,勇冠一时。

以功进爵为白土县公,历鄜州、河州刺史。周孝闵帝即位,拜大将军,进爵枹罕郡公。

后累进位上柱国,进封宿国公,迁少傅卒。



辛彦之:(公元?~591年),陇西狄道人(今甘肃临洮)。著名隋朝学者。

博览群书。宇文泰用为中外府礼曹,制定朝仪。

北周末为少宗伯。隋初,为礼部尚书,与牛弘共撰《新礼》。为随州刺史,进贡皆为祭祀用品,受文帝赏识。信佛教,为潞州刺史建高塔二座。开皇十一年,卒于州。

撰由《五经异义》、《坟典》等。



辛公义:(生卒年待考),又名辛亚;陇西狄道人(今甘肃临洮)。著名隋朝官吏。

辛公义少年时丧父,母亲教他读书,以勤苦著称。

隋开皇初年(公元582年),辛公义任岷州刺史。岷地多疫病,可是,医药还不普及。当地百姓如果有了病,家里的人就会合家躲避,任得病的人自生自灭。辛公义为了改变当地的风俗,就让有病的人用车辇送来衙门听事厅的廊上,以至于廊上都睡满了病人。

辛公义自己设了一个休息睡榻,日夜守候在病人身边。并且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买治病的药品,免费给得病的百姓服用。于是岷地的病人大多能痊愈。

等病人痊愈以后,辛公义就将病人的家属召来,劝说他们要事亲至孝,友爱同胞,诸病家子弟都是即感激,又惭愧。



辛 秘:(生卒年待考),陇西狄道人(今甘肃临洮)。著名唐朝官吏。

举五经,历河东司马。

任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时,辛秘开源节流,使泽潞之境收入大增,而其家却无厚产,为时所称道。



辛云京:(生卒年待考),兰州金城人(今甘肃兰州)。著名唐朝将领、大臣。

辛云京初为北京都知兵马使,后迁代州节度使,兼太原尹,封金城郡王。

辛云京为官赏罚分明,将士不怠,使所辖之境没有烽警之虞。

辛云京官至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辛京杲:(生卒年待考),辛云京从弟;兰州金城人(今甘肃兰州)。著名唐朝将领、大臣。

辛京杲曾从李光弼出井陉、战嘉山、督战甚力,唐肃宗赞其与黥、彭、关、张一样勇猛。累迁鸿胪卿,英武军使。

唐朝宗时期,辛京杲被封为肃国公,迁左金吾卫大将军,进晋昌郡王,历湖南观察使、工部尚书致仕。



辛茂将:(生卒年待考),陇西狄道人(今甘肃临洮)。著名唐朝大臣。

辛茂将历任大理少卿、中书侍郎、侍中等职。

辛茂将后兼左庶子,与许敬宗共审长孙无忌案。不久死于任上。



辛君昌:(生卒年待考),陇西狄道人(今甘肃临洮)。著名唐朝官吏。

初为邛州刺史,八年后改任润州刺史。官至魏州刺史。



辛仲甫:(公元927~1000年),字之翰;汾州孝义人(今山西孝义)。著名宋朝大臣。

辛仲甫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好学,成年后处事机敏果断。颇有诚府,而且姿仪丰伟,相貌堂堂,被宋太祖誉为“文武才干”之臣。后周广顺中期,辛仲甫在二十余岁时随郭崇入军,掌书记之职,此后辛仲甫一直跟随郭崇,成了他不可缺少的属僚。后周乾德三年(公元965年),郭崇卒,辛仲甫才改为郓、齐观察判官。

辛仲甫不仅在军中很有作为,出任地方官后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后周乾德五年(公元967年),辛仲甫迁右补阙,出知光州。当年光州城外的河因下雨暴涨泛滥,冲毁了许多民舍,辛仲甫聚集数百艘船运送物资,保障了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第二年,宋太祖因后蜀刚平,形势不稳,辛仲甫有文武才干,于是命他知彭州。

辛仲甫上任伊始,见彭州树木稀少,夏天行人无处乘凉歇息,遂命百姓于路旁栽种柳树,百姓十分感激,把这些树称为“补阙柳”。这时,彭州州卒秘密发动营兵及各屯戍定在长春节宴集日起兵。一天,辛仲甫出城巡视,见城壕中杂草茂密,便命烧去,秘谋者以为走漏了消息,很快自首,一场潜伏的危机平息了。

辛仲甫在彭州治理有方,名闻朝廷。一次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儒臣中有军事才干的人是谁,赵普答说辛仲甫,于是辛仲甫于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农历12月迁为西川兵马都监,掌管四川的军事大权。后来有人提议让辛仲甫检视民田,宋太祖认为这是县令干的工作,没有同意,既而授他为三司户部判官,赐钱百万,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又赐钱十万缗。辛仲甫以其才能赢得了宋太祖的厚爱。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辛仲甫迁起居舍人,奉命出使契丹。这时宋太宗正准备攻打北汉,而北汉以契丹为援,因此宋与辽的关系十分紧张。辛仲甫至辽国,辽景宗耶律贤故意挑衅地问:“闻中朝有党进者,真骁将,如进之比,凡几人?”党进形貌魁伟,多次打败北汉兵,杨业亦曾败在党进手下,因此北汉兵闻名丧胆,契丹人也十分惧怕。辛仲甫听此,豪气冲天地回答说:“名将甚多,如进鹰犬之材何可胜数!”打击了契丹人的嚣张气焰。辽景宗又企图强行扣留辛仲甫,辛仲甫以“有死而已”答之。辽景宗见辛仲甫堂堂正气,不可夺志,遂以厚礼送他回来。辛仲甫以自己的机智和勇敢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务。宋太宗曾感慨地说:“若更得人如仲甫数人,朕何患也!”

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辛仲甫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他一上任即看到转运付使聂咏、转运秘书丞范祥利用朝廷岁输铜钱的制度巧夺豪取,坑害蜀民,于是立即上言其弊,奏请免除。辛仲甫又认为官榷酒酤,费用多取自于民,不如让百姓自己酿洒,所以也奏请一并罢除。由于辛仲甫的据理力争,搬除了加在蜀民身上的两道枷锁,那些贪得无厌,盘剥百姓的官吏或下狱、或免职,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辛仲甫升右谏议大夫,九年升御史中承,调知开封府,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遂在仕途上达到巅峰时期。然而就在辛仲甫有权参与国家决策的时候,反而不如从前任地方官时有所作为,这一戏剧性的变化,足以令人深思。

宋端拱中期,吕蒙正因为长厚宽简担任宰相,辛仲甫进户部侍郎,与王沔同参知政事。王沔极受宋太宗的宠爱,因此朝中政事多取决于他的好恶,辛仲甫只能是保持自己的清正而已。

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王沔罢政,辛仲甫亦免参知政事,以工部尚书出知陈州。

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辛仲甫卸任回朝,恰四川有乱,宋太宗因其在四川作官多年,很有威信,想命他前去招抚,但他病重不能成行,遂上书告老,以太子少保退休。

辛仲甫谋事深远,御吏有道,在军中、地方、中央及出使外族时,都能尽职尽责,罢除苛务,为民雪冤,表现出了雍容大度,浩然正气的性格和为人,是一位正直而有作为的官吏。



辛次膺:(公元1091~1170年),字起季;莱州人(今山东掖县)。著名宋朝大臣。

辛次膺官至参加知正事。

宋绍兴年间任右正言,力主抗金,曾前后七次上疏劝谏高宗接受宣和、靖康年间的教训,不与敌议和。宋、金和约达成以后,辛次膺义愤填膺,上疏对以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为一已私利卖国求荣的丑恶行径进行了猛烈坪击,对宋高宗“降万乘之尊”求悦于敌而负天下之人的做法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丞相秦桧利用职权为其妻兄加官,位卑权微的辛次膺立即向宋高宗赵构递交弹劾奏章,文中历数秦桧妻兄和亲家投拜金贼、佃占官田的卖国谋私行径,建议皇上予以严惩。宋高宗留下奏准备查处,可等辛次膺走后,秦桧追到宋高宗寝室,花言巧语说服皇上收回成命。

辛次膺听后怒火中烧,立即上疏,尖锐指出这是秦桧的“容私营救”,而皇上却听之任之,致使“国之纪纲,臣之责任,一切废格”。他严肃地申明:就是皇亲国戚,皇上宠任不当也应论劾,难道现在宰相的姻亲就不能治罪吗?希望皇上“戒蒙蔽之渐”。

这次事件后,史称“渡江以后,直言之臣以次膺为首!”

但终因势单力薄,辛次膺终为秦桧忌害,被削职为民,流落乡里达二十年,仍“以礼自持”,“虽崎岖乱离,贫不自聊”,绝不屈服。直到宋孝宗即位后,辛次膺才被再次起用,出任御史中丞、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辛次膺一直力主抗金不懈,也十分同情战乱中老百姓的困苦,曾多次上疏,请求皇上赈济抚慰欲外出谋生的中原百姓,以定其心;停止无急用的赋税,精简多余官员的老弱残兵,以减轻百姓负担;召回逃亡农民并借给种子和耕牛,以开发荒芜了的两淮沃土等等。

辛次膺极有文才,且代民而言,因而“每秦疏一出,天下韪之”。

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辛次膺逝世,终年七十九岁。著述尚留有《属辞比事》五卷、《奏疏》十卷、《笺表》十卷传世。

史家评价:“辛次膺,敢忤大奸秦桧,力排群邪,莱人之骄傲也。”
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历城人(今山东济南)。著名宋朝爱国词人。

出生前十三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辛弃疾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史。

辛弃疾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安定民生。一生主张抗金,著有《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提出抗金建议,但均未被朝廷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被迫长期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美芹十论》的思想,但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在各地任上,辛弃疾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辛弃疾现存的词中,大多是抒发恢复统一祖国山河的壮烈感情。其词多写力图恢复国家统千的爱国热情,词风继承苏轼豪放风格,慷慨悲壮,笔力雄健,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但更纵放自如,冲破音律限制。

辛弃疾今存词六百二十九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这类词中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辛弃疾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绪,其精神仍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如《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等许多词中都带有这种情绪。

辛弃疾有一部分写农村生活的词清新淳朴,语言浅近,如《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都是生动的农村风情画。

辛词中也有一些描写爱情的词,如《清平乐·春宵睡重》就写得缠绵婉转,颇能动人。

辛弃疾的诗今存一百三十三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十七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

辛弃疾的词在宋朝即已有多种版本,主要为四卷本和十二卷本两种。四卷本名《稼轩词》,分为甲乙丙丁四集,宋朝刻本已不存,今有汲古阁影宋钞本及《唐宋名贤百家词》本。十二卷本名《稼轩长短句》,宋刻本已无传,今传本通行者有四印斋刻本。

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今人邓广铭编纂的《稼轩词编年笺注》。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点校本《稼轩长短句》。



辛 愿:(公元?~1231年),字敬之;福昌人(今河南宜阳)。著名金国学者。

少致力于书,博极书史。性野逸,不修威仪,贵人请客亦然,剧谈豪饮,旁若无人。

他曾与人言:“王侯将相,世所共嗜者,圣人有以得之亦不避。得之不以道,与夫居之不能行己之志,是欲澡其身而伏于厕也”。

因雅负高气,不能从俗俯仰,饥冻流离。诗律精严,有诗数千首。



辛彦博:(生卒年待考),山西平遥人。著名明朝官吏。

明朝洪武中期由岁贡入太学,擢监察御史、佥都御史,调山东浙江按察使。明永乐中期官至浙江左布政使。



辛应乾:(生卒年待考),山东安丘人。著名明朝官吏。

明嘉靖进士,历任长治县令,雁门关提督,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山西巡抚。官至南京兵部侍郎。



辛自修:(公元1534~1593年),辛毗之后,字子吉,号慎轩,襄城人(今河南开封)。著名明朝官吏。

有破柱风。明万历十五年,大计京官,自修以左都御史掌北京,海瑞以右都御史掌南京,他两人利用这次机会整顿吏治无果,随致仕还乡。



辛可选:(生卒年待考),号乡屏;眉村乡北眉村人(今山东潍坊坊子区)。著名清朝末期民变领袖。

辛可选性情刚正,爱打抱不平。曾任本村庄田董事,得百姓信赖。

当时,本地盐巡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肆意调戏妇女,乡民十分愤怒。

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农历11月24日,南眉村王进环之妻去娘家返回途中,被盐巡王鸿文以巡辑私盐为借口肆意侮辱,营里社一带的民众对盐店巡役的数年积怨由此爆发。辛可选召集乡民,焚纸盟誓,并散帖约集南眉村、北眉村、驸马营、辛庄、南邓村、北邓村、院上、下房等八村民众,于11月27日晨,以撞钟为号,一齐涌向傅戈庄盐店门前论理。

当时的盐巡王全贞、杨修长等竟向村民开枪,打死一人,打伤两人,民众更加愤怒,纵火烧毁盐店房屋二十五间,并将盐巡辑拿员刘世贤、司事张辅之、带巡李春浦及巡役八人投入火中烧死,另有四名被推入潍河中淹死,民众方消恨而去。

火烧盐店事件震动了满清地方政府,莱州府在潍县设考院询查,先后逮捕数人。辛可选不屈不挠,勇于承担责任,官府多次重刑烤问,逼他供出八村同谋者,他一口咬定就是自己所为。

火烧盐店一案,有六位农民病死狱中,三人被判绞刑缓决,一人被充军发配江西。由于辛可选在当地素有众望,满清当局不敢杀他,结果被“杖八十释归”。自此以后,盐巡们再也不敢横行乡里,民众始得安乐。

辛可选晚年从商,曾在济南设“福德栈”商号,又在潍城设“福德昌”商号。后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八岁。



辛 明:(公元1924~今),安徽萧县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将。

1938年参加革命,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萧县抗日游击队文化教员,新四军淮海军分区《战旗报》编辑。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师政治部股长,第四野战军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文本军区分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广西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兼《广西民兵报》社社长,空军空降兵第十五军政治部宣传处处长。1956年入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后历任空军空降兵第十五军政治部副主任,《空军报》社社长,空军政治部副主任,空军学院政治委员,空军指挥学院政治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



辛国治:(公元1921~今),河北黄骅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

1937年参加新海县抗日救国会。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黄骅县抗日救国会第十一分会秘书,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六支队连政治指导员、支队政治处宣教股股长,第一一五师第六教导旅政治部宣教科科长、组织科科长,渤海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处副主任、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军分区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山东兵团渤海纵队第十一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著名的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师政治委员,华东军区公安部队政治部副主任,上海警备区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青年部部长。

文化大革命时期曾在全军“文革小组”工作。后担任海军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北海舰队舰队副政治委员,南海舰队舰队副政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辛华文:(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院长,海军工程大学政治委员。

辛举德:(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少将,上海市武警总队总队长。

辛少亭:(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前第一二八军军长。

辛青云:(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台湾省联合后勤司令部人事署署长。辛荣国:(生卒年待考),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广东军区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