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火宫殿臭豆腐在哪:道法自然,长寿不难 (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6:02:55

道法自然,长寿不难
虽说基本上不外乎粳米、糯米、黑米、红米,红小豆、黄豆、绿豆、黑豆、芸豆、花生、莲子、百合、桂圆、红枣、枸杞子、山药、山楂等食材,但最好还是用五谷、红枣、桂圆之类食物来熬粥,这些食物都属于植物的种子,而种子又是植物一生的精华,蕴藏着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冬天的时令与我们人体的肾脏相对应,豆类从外形看很像肾,是补精髓的,能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大寒适逢春节,家里往往会备好丰富的过年食物,此时要避免饥饱失调,建议多吃些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比如山楂、柚子等就是不错的选择,同时也要多喝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来进行调理。
大寒时节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养生还要着眼于“藏”。这就是说,人们在此期间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遇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
2.改善你的生物钟
一天中的24小时在中国古时的计时中是十二个时辰,从半夜子时(晚上11点)算起,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我们的任何生命活动都应符合这种自然规律,只要顺应天时养生祛病,就是掌握了长寿健康的秘密!
因天之序,十二时辰养生法
《易经》很早就对生物钟有了认识,《易经?系辞》中说:“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意思是说,太阳落下去
|道法自然,长寿不难|第三章79
月亮就会升起来,月亮落下去太阳就会升起来,太阳、月亮就是在这种互相推动中产生了光明。自然界如此,人体亦如此。《易经》十二时辰的养生理念就是要告诉我们如何利用人体生物钟来保养我们的身体。下面就来说说十二时辰养生的要点。
子时是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在这个时间段,胆经当令,阳气开始生发,最重要的是好好睡觉、养阳气。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五脏六腑皆受其益。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晚上八九点钟就昏昏欲睡,而一到11点就清醒了,于是就习惯11点以后开始工作、通宵玩游戏、吃东西,这样恰恰把正在慢慢生发的阳气给破坏了。对于习惯熬夜的人们来说,照顾好胆经才是最好的进补。有一种敲胆经的方法非常奏效,沿大腿外侧中线从屁股一直敲到膝盖,两条腿都要敲,每日每条腿敲3~5分钟,无论是站是坐,都可以方便地操作。两鬓斑白、腿部臃肿难看之人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丑时是凌晨1点到3点,此时肝经当令。肝主目,和人体的眼睛联系密切,“卧则血归于肝”,这个时候一定要保证良好的睡眠,保持熟睡是对肝最好的关怀。同时,“肝主藏血”,人的生发之机全都仰赖肝的疏泄功能。不要为了应酬大量喝酒,那样只会增加肝疏泄毒素的工作量,使肝脏功能越来越糟。也不能为了白天的不愉快而生气郁闷,那样只会抑制肝的疏泄、生发功能,容易导致气郁。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找合适的人把烦心委屈的事随感而发。“肝之液为泪”,眼泪是上天赐予每个人的自然解毒法,可以迅速化解肝毒,将体内的郁结及时疏解。当然,也不能像林妹妹一样整日哭啼,那就又会造成气血两伤了,所以凡事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寅时在凌晨3点到5点。人体气血在这个时候开始冲击肺经,而肺经是“主一身之气”的,人们一定要处在深度睡眠当中才能完成人体从静到动的转化,让人体的气血好好地来分配。这也就是为什么夜间3~4点那么难熬,因为这个时候为肃降之气运行的阶段,要是继续熬夜,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而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这个时候往往会醒来,甚至还有盗汗的情况发生。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机能不如从前,收敛功能也越来越差,就只剩下宣发而没有肃降,所以老年人容易早醒。如果家里有老年人和心脏病人,就一定要叮嘱他慢慢起床,不要过早去锻炼,以免因为生硬地调一些气血上来,而引起猝死。但是,对于正常人来说,如果这个时候醒了,或是大汗淋漓,都是身体不好的信号,要尽快去看医生。
卯时在早晨5点到7点,此时大肠经最旺。人的一天应该从排便开始,如果排便不通畅,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光攥拳头,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这里的气就是肺气,它可以推动大便下来。另外,早晨起床后,先喝一杯白开水不仅能让大肠蠕动旺盛,还能将唾液中的消化酶带进肠胃,吃东西时,可以更充分地分解食物。不过喝水之前,应该先刷牙,以免形成菌斑及牙石。大肠经还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美容经,因为这条经直通面部两颊和鼻翼,可以有效防止这些部位长斑、生痘。方法是右手攥空拳敲打左臂大肠经(左手自然下垂,右手从上臂敲打到手腕),再左手攥空拳敲打右臂大肠经,每边各敲打约1分钟。
辰时在早晨7点到9点,这时太阳升起,天地出现一片阳的象,而此时正是胃经当令,人体需要补充一些阴的东西,食物就属于阴。这个时候应该吃早饭,补充营养。它们如同“春雨贵如油”一样金贵,是人体最好的保养。如果没有吃早饭,到了9点的时候就会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学习效率低,长期下去对人体的损伤非常大。胃经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足三里,揉此穴胜过吃老母鸡。特别是有胃病的人,就算不懂得任何关于中医的治疗方法,只要坚持揉足三里,胃病也会离你越来越远。这个穴位非常好找,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山脊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按揉时用指节来按,尤其是大拇指的效果最好。
巳时是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候脾经当令。脾经是主消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这样大脑才有能量应付日常的运转。不过这也有赖于脾运化水谷精微之物的功能,这是因为脾主一身肌肉,如果脾的功能很好,我们的肌肉就会很发达,嘴唇就很滋润、很丰满,反之,嘴唇就会发瘪、干枯。这时不妨多吃具有补脾气作用的食物,少吃寒凉、油腻的食物。现代上班族还要避免久坐,因为长时间坐着不动,周身气血运行缓慢,脾的功能容易受到影响。养身健脾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多动”,即使没有时间去健身房,也要每隔一段时间站起来做做简单的伸展运动。另外不能过度思虑,因为脾在志为思,一旦脾胃受到伤害,吃饭也不会有胃口,人就会消瘦。
午时是中午11点到下午1点,这个时候心经当令。此时是午餐时间,吃饭要注意营养丰富,荤素搭配,不要吃生冷坚硬的食物,吃八分饱就足够,建议多喝点汤,菜要少放盐,饭后用茶水漱口,涤去油腻,然后再进行午休。一个上午运化的全是阳气,这个时候是阴生,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睡子午觉是最好的选择,哪怕是闭一会儿眼睛对身体也有好处,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午休最有补益。当然,午睡时间不要太长,最多也不要超过1小时。
未时是下午1点到3点,此时小肠经当令。它的作用是把吸收的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的精华,分配到身体的各个脏器。这就是说,午饭一定要吃得营养、全面,这样才能保证下午的精力充沛。当然,这也不是说吃了好东西就能“补”什么,也不是要吃很多,这还与身体吸收功能的好坏有关,如果吸收功能较差,即使吃再好的东西,体内不能消化吸收,也照样会堆积成垃圾,人体还得调出元气来消化它,反而会使身体变得更虚弱。所以,膳食搭配还得根据个人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有些女性脸上长了蝴蝶斑,就是典型的小肠吸收功能不好,体内垃圾没有代谢出去,慢慢堆积而成,这时光靠美容是没有用的,需要内外一起调养,疏通代谢,斑点才会自然地消失。
申时是下午3点到5点,是膀胱经当令的时候。膀胱经是一条可以走到脑部的经脉。对于健康的正常人,这个时间办事效率高、判断力好;对于企业,在这个时间可以开例会、做重要的决策。如果此时特别犯困、健忘,平时睡眠又比较规律,可能是膀胱经出了问题,是阳虚的毛病。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锻炼膀胱经方法:面对墙壁,做下蹲起立的练习。
初练时离墙壁稍远点,随着腰背力量的增加,逐渐缩短足尖与墙的距离,直至练到足尖抵住墙壁时,仍然能蹲起自如,每天坚持做10分钟便可。有些老年人,口唇一干燥就认为是肾阴虚,往往越补越口干。其实,人体的膀胱与肾相表里,膀胱就像太阳一样,能够把精液气化,如果膀胱经的气化功能好,嘴里就会有唾液,反之,就会口唇干燥。所以,遇到这种干燥症患者,要先从肾阳和膀胱经的气化功能两方面来考虑。
酉时是下午5点到晚上7点,此时肾经当令。肾是先天之本,是一个人生命的本钱,大多来自父母的遗传,先天不足则要靠后天的培补。如果一个人心灵手巧,说明他的肾精很足。肾精足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志向,小孩子精足,志向就高远,而老年人精不足,志向就不会高远。所以,人要做大事,首先就是要保住自己的肾精。中国人讲究补肾,而身体经脉如果不通畅,吃多少补品都没用,不是想补就能补进去。涌泉穴直通肾经,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此穴可以益精补肾、强身健体、防止早衰。肾经上的太溪穴也是一个大补穴,凡是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头晕、耳鸣、腰酸、脱发、牙齿松动、哮喘、男人性功能减退、女性习惯性流产都可以通过刺激这个穴位缓解或是根治病症。
戌时是晚上7点到9点。中国古代认为,此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男人与女人要保持心情舒畅,从内心深处来愉悦自己,为亥时进行性生活做好准备。此时恰是心包经当令,心经是君主之官,是不受邪的,而是由心包经“代君受过”。每天应该抽出10分钟,去拍打心包经,这可以让身体得到全方位的休息。心包经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膻中穴,这个穴位于两乳的正中线,是解郁、解压的大穴。当人体被气着时,会不由自主地拍打自己的胸膛,实际上这就是在拍打膻中穴。对患有失眠症的人来说,拍打心包经也是消除失眠的好方法。
亥时在晚上9点到11点,这段时间三焦经当令。亥时是十二时中最后一个时辰,意为夜已很深,人们应该停止活动,安歇睡眠,这样百脉才可休养生息。亥时在人体对应的经脉是三焦,人体很多脏器全都包括在三焦内。上焦是心和肺,中焦是脾和胃,下焦是肝和肾。只有保持三焦通畅,人体才能健康;若是三焦不通畅,人就会生病。
四时顺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易经》中讲天人合一。人的气是天地所赐,养生要根据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来进行。四时之中,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迁,是自然界变化的一个规律,顺应自然则养生成功,违背自然则百病迭起。
春天增一分阳气,就多一分寿命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养生要注意使体内的阳气渐旺起来,使其不断充沛、旺盛。应该多吃五谷豆子、新鲜蔬菜,它们都是主生发的。人体生发靠的是肝气,在五脏五味关系中,酸入肝,具有收敛之性,吃过多的酸反而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所以,要有目的地吃些揉肝养肝、疏肝理气的食物。
不少人在春天会觉得口苦、嘴咸、肩膀痛、偏头痛、乳房和两肋痛,臀部和大腿外侧疼痛,这些都是胆经堵塞,排泄不利的表现。这是因为身体经过一个冬天,体内蓄积的阳气会随着暖春而向上外发,
如果遇到体外阳气骤升,内外两阳碰撞,极易引动内热而生肝火,而春属木,对应人体的肝经。所以说,春天需要调养肝气,促进胆经的畅通,这才是顺应天时之道。
同时,春天人体阳气向外发散,皮肤开始舒张,风寒容易入侵,不少人就易犯咳喘症,这时也要泄泄肝火。建议大家,每天从上到下敲打大腿外侧沿裤缝的这条胆经,左右各敲两次,久而久之可以促进胆经的畅通和机能,还有减肥的效果。
另外,敲三焦经可以通肝气,对心包经进行刮痧可以活肝血,背部刮痧可以祛寒气。自我调养时,还要力戒暴怒,不要压抑自己,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愉悦平和的心境。
酷暑重养心,自然寿与天齐
夏季气候炎热、生机旺盛,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血运行也会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如果违背了夏季的自然之道,就会伤“心”。因此,要注意顺应夏天阳气旺盛这一特点,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情志上不要过分压抑自己,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而伤正气。
夏季养心要多吃点苦的东西,因为苦入心,对清心火、清内热都很有好处。同时,夏季阳气盛于外,阴气居于内,还要多吃些解暑利湿、健脾益肾的食物,尤其是在三伏天,湿气较重,人们更容易出现脾虚,建议吃些豆类食物来补益脾气。因为豆类食物不仅能满足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起到健脾利湿的作用,还能抑制脂肪积聚,快速消灭肥肉脂肪。
对于肉类,建议多吃些性寒、性凉的,比如鸭子肉,而少吃鸡肉等性温食物。另外,夏季的最后30天,是养脾健脾效果最好的时候。此时,大地进入到成熟的阶段,谷子在灌浆,瓜果差不多也快熟了,我们要多吃成熟的蔬菜和瓜果。
夏季属火,是散发的季节,不要怕热,不要怕日晒,该出汗时就要出汗,这样才能让气血通畅,秋冬才能有所收藏。注意不要过度使用空调使寒气加深,因为空调会打乱人体机能,抑制散发。每天要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同时,也要晚点睡,以适应夏季的养长之气。中午的休息也十分重要,这样才能使人体疲劳消除,精神焕发,更好地适应午后的工作。
秋养生,重一个“和”字
春分开始“开天门”,秋分开始“入地户”。走过春夏,万物开始收藏,人体也要养收,秋养生,就应重一个“和”字。
秋是肃杀的季节,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从藏象上来看,肺与秋气相应,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万物萧条、秋风冷雨的变化会特别敏感,容易生悲秋、凄凉、垂暮的抑郁情绪。因此,秋季应该注意调摄精神,切忌悲忧伤感。
秋季雨水渐少、天气干燥,又恰是肺经当令之时,肺金太旺则克肝木,稍有不慎,就会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证。因此,秋季要滋养肺阴,多吃些酸性的食物,这样可以收敛肺气,舒缓秋天的肃杀之气,如银耳、百合、杏仁、藕、梨、葡萄等。但是要尽量少吃葱、姜之类的辛味食物,因为辛味食物发散泻肺,而秋天宜收不宜散。
还须注意的是,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食欲普遍增加,加之秋收食物品种丰盛,此时不宜过多进补,以免“饮食自信,肠胃及伤”;同时要多温食,颐养胃气,以免过食寒凉、生冷、不洁瓜果,造成腹泻、痢疾等疾病。
立秋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渐大,而寒露过后,“一场秋雨一场寒”,应循序渐进地加强御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一是要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外感风寒时,及时在背部刮痧、做按摩,把寒气逼走;二是在天气变化时,要平息肝火,不要因内火而伤肺。此时不妨按摩肝经上的太冲穴,经常按此穴,可以给心脏供血,对情绪压抑,生闷气后产生的反应有疏泄作用。对于先天肺气不足,容易畏寒怕冷、气短语低的人来说,可以对督脉的命门、腰部的肾俞、肚脐下的关元、肾经的太溪等穴进行适度按摩,温经通脉可以滋补肺虚。
冬季藏好阳敛好阴,胜吃灵丹药
冬季是万物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阴气日盛而至极,阳气微极而复萌。人体的阳气也应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甲鱼、芝麻等食物都非常有益。为了避免维生素缺乏,还要摄取新鲜蔬菜,如胡萝卜、青菜、菠菜及绿豆芽等。冬季宜吃热食,生冷、燥热之物不可过食,因其属阴,易伤脾胃的阳气。
冬季还是饮食补养的最好季节,正如民间谚语所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而冬至日后进补的效果最好。因为冬至之后阴气开始消退,阳气逐渐回升,闭藏中含有渐升的生机。
此时进补,能使“精气”储存于体内,到了春天就不会生病,尤其是虚弱之人调养身体的最好时机。同时,冬季是肾主令之时,食补还需补肾、补元气,要多吃一些黑色食物,因为黑色食物入肾,寒冬时节吃这类食物能够帮助你养肾强身,比如黑豆、黑芝麻、黑米,这些黑色食物都能进肾经、滋补元气。另外,还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吃一些中成药调理肾经。
除了饮食调养之外,为了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还要保持精神情绪的宁静,消除冬季低落、抑郁的情绪;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做到早睡晚起,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3.阴虚火热体质的救命草——低温养生
有的人看上去充满活力,健康十足,其实,这是“阴虚火旺”之相。这种虚假的繁荣就好比给已经烧得滚烫的热水锅下狠狠地添了一把火,不但身体的祸根儿没解决,问题反倒愈演愈烈,而根除这种疾患的救命草就是“低温养生”。
阴虚火热体质是怎么回事
前段时间听一位女性朋友抱怨说,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二开始,脸蛋和额头就有发热的感觉,有时月经量很少,还会提前;冬天在屋内,脸也像苹果一样红,不过幸好吃饭睡觉都很正常。但这些毛病还是让她感到压抑、烦恼。家人带她去体检也没发现任何问题,这个现象一直持续了将近十年,期间也断断续续地看过中医和西医,但多数情况都是用药的时候有效,药一停问题依旧。
事实上,这与阴虚有关,先前治疗只是治标不治本,只有把体质养好,这些问题才会消失。人要健康,就得阴阳平衡,她现在的问题是阳那一方没有问题,而阴这一方偏低了、少了,于是导致阴虚阳亢,以致虚热全浮于表面,两颧才会泛红。阴虚其实就是人体内的津液不足,导致阴阳不平衡。人体津液属于阴的范畴,是有形的,可以流动的物质,能够滋润机体。除了津液,血也属于阴的范畴,因为“津血同源”。如果体内津液少了,就会累及血,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年纪轻轻的女孩,往往是一张面色苍白的脸,再加上女孩子由于生理原因,更容易出现阴虚。
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有阴虚症状,而且阴虚者的心理问题也很严重,如烦躁、易怒。也许你会疑惑地问,为什么有的人平时能吃能喝,眼有精神,声音也洪亮,也被诊断为阴虚呢?这只是假象,阴虚的人,只是看上去很健康,充满精力,其实是虚假繁荣的“阴虚火旺”。这有点类似于水壶里面的水已经烧得很少了,而下面的火仍然很大。如果平时不加注意,甚至还会发生盗汗、视物不清等问题。而中青年人群,面临较大的工作、家庭压力,体力、精力透支明显,极有可能出现这种症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格外注意。
还有很多人认为一“上火”就是阴虚火旺,其实多数是阳气虚弱、虚阳上泛的缘故,要跟阴虚火旺区别开来。
滋阴之物,阴虚火热者的灵丹妙药
冬天的时候,有些人常常在睡觉的时候出汗,觉醒了,汗也没了,就像夜间盗贼,偷偷地来又偷偷地走,这种现象中医称之为“盗汗”。那么,为什么会盗汗?它盗走的究竟是什么呢?
中医认为,阳气亢奋时,就会蒸腾“阴”,产生汗液,这就好比烧开水,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水蒸气会越来越多。而且阴虚体质还会连带火气大、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毛病。
饮食上,应该吃些阴性食物。要知道,身体里的阴气、元精是人体生存的根基,要想健康就要把养阴贯穿于一日三餐的饮食安排之中。可能你搞不清楚哪些东西是滋阴的,不要紧,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吃完后,如果觉得口唇干干的,那么,这类食物一定要少吃;如果吃完后口舌都觉得很湿润,这就是滋阴的食物,可以滋生身体内的水分,如大白菜、萝卜、冬菇、蘑菇、芝麻、藕、糯米、蜂蜜、乳品、猪肉、鸭以及鱼类等都是滋阴之品。秋冬季还要多吃水果,以利于养阴,如苹果、冬枣、雪梨等。
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的人一定要远离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胡椒、生姜、桂皮、八角、小茴香,这些香料都是辛温香燥之品,食后非常容易上火,对身体简直是火上浇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