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饭店 人均消费:疯子的话往往使正常人害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00:56:50

疯子建言,真知灼见!

     ——东华高中 陆波(编撰)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曾向拿破仑呼吁,劝他放弃称霸欧洲的计划,和自己一道来建设一个以道德、科学、工业为基础的、发展人的爱、智、力本性的社会。他在寄给拿破仑的信中说:“如果陛下同意放弃自己的侵略计划,那么陛下就会迫使英国人恢复航海自由。如果陛下希望更增加已经获得的大量桂冠,那么陛下就会使法国破产,终于同自己的臣民的意愿发生直接的和完全的矛盾。”拿破仑收到这信后断言,写这信的人一定是个疯子!的确,圣西门象个疯子。只有疯子才会要求皇帝自己把皇冠摘下来。

    中国也有个这样的“疯子”。那是在幼小的汉昭帝刚刚坐上皇位的时候。大概是由于地壳的抖动和气候的变化,一块大石头自己站立起来,一棵枯柳树又生枝发芽,儒生睦孟根据《春秋》大义,认为石立柳生,当有匹夫为天子,就建议小皇帝“求索贤人,禅以帝位”。辅政的大将军霍光以“妖言惑众”的罪名把他杀了。

    鲁迅先生在《准风月谈·帮闲法发隐》一文中引用过丹麦作家吉开迦尔的一个忧郁的笑话:“戏场里失了火,丑角站在戏台前来通知看客,大家以为这是丑角的笑话,喝采了。丑角又通知说是火灾,但大家越加哄笑,喝采了。我想,人世要完结在当作笑话的开心的人们的大笑之中吧!”疯子建言很象这丑角报灾。疯子的不祥狂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不幸而言中。圣西门写信后的几年光景,拿破仑帝国果然崩溃,它的短暂的十年的存在,消耗了七百万人的生命,其中有一百万法国人。西汉最后被新莽替代,还发生了农民战争,也正是匹夫崛起,皇帝让位。

    这些也许是偶然的巧合,却实在可以帮助人们记取历史不只一次提供的教训:不要把违背习俗的思想视为悖谬,初生的真理往往很象狂言。

 

 

 

“崇国夫人”寻猫的风波

              为什么这么多人寻猫?因为他们都是狗(奴才)!

                                            ——陆疯子

    “崇国夫人”,何许人也?她不是别人,正是南宋的大汉奸秦检的孙女。“崇国夫人”的这顶桂冠,在当时是颇为显赫的。难道此人曾对宋王朝立下盖世功勋或起码有过汗马功劳?答案是:零。拆穿西洋镜,就是——也正因为是:她乃大权在握、虐焰熏天的秦桧的孙女,孙因祖贵,祖贵孙荣;“崇国夫人”的尊号,与其说是南宋小朝廷敕封的,还不如说是秦检奉送的。

    据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记载,这个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所谓“崇国夫人”,说她“崇国”则未必,宠猫却是千真万确。她对一只“狮猫”(猫之一种,大概是其毛较长、状如狮子之谓吧?)特别宠爱,视为奇宝。但不知何故,有一天,这只猫突然不见了。这一来还了得!这个崇猫夫人,立即命令临安府,限时限刻替她找回此猫。不难想见,临安府马上兴师动众,在临安(当时的首都,即今之杭州)全城“访求”。但说来也是不幸,尽管限期很快到了,连这只猫的影子都没有看见。“狮猫”下落既不明,如何敢见秦“夫人”?于是,临安府的长官,“捕索邻居民家”,把所谓“崇国夫人”的左邻右舍老百姓,都抓了起来;也许是怀疑“狮猫”跑到他们家去了。不仅如此,“且欲劾兵官”,扬言要告“兵官”的状,吓得“兵官”惶恐不已,赶忙“步行”,走遍大街小巷,一见到“狮猫”就抓,最后把全城的“狮猫”都抓来了,可是“皆非也”,在这一大群无辜被捕的“狮猫”中,偏偏没有“崇国夫人”宠爱至极的那只宝贝“狮猫”。怎么办?临安府又赶紧赂贿守卫“崇国夫人”大院的老兵,询问她家的“狮猫”,到底是何长相?然后据其所说,画了一百张这只“狮猫”的图样——因为当时还没有照相术——在各大茶馆张贴出来,晓谕百姓,按图查猫。其结果,又是秃尾猫钓鱼——一场空。临安府的最高长官“府尹”,黔驴技穷,走投无路,只好托了与秦府有关系的人,向“崇国夫人”苦苦哀求,才使这场闹得临安府沸沸扬扬、满城风雨的寻猫风波,总算平息下去。

    这场“崇国夫人”寻猫的风波,是封建社会官僚政治中一幕十分典型的丑剧。我想,如果侯宝林等同志有兴趣的话,可以将这幕丑剧改编成不妨名为《“崇国夫人”寻猫记》的相声,其主题意义的深刻性,是决不在《夜行记》一类相声之下的。主题在那里?在这里:它尖锐地暴露了八百年前封建特权的可恶、可恨、可鄙。

    可以设想:秦桧的孙女丢了区区一只猫,竟在临安府掀起轩然大波,闹得杭州城诸猫遭殃,鸡飞狗跳。如果秦府丢了一匹马、一件古董,甚至逃走了一个侍女或一名仆人呢?大概所谓的“崇国夫人”,不把临安府闹个天翻地覆,是决不罢休的吧!为什么她有这样大的能耐?难道她是三头六臂?当然不是。说到底,是因为封建特权是封建等级制的必然产物与集中表现。在封建等级制下,一旦乌纱头上戴,就是官,就享有种种成文法法定的和不成文法——也就是习惯法所法定的封建特权,可以骑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逞凶肆虐;官愈大,封建特权愈多,而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子女、亲属也随着享有种种特权,狐假虎威,横行无忌,欺压人民,无所不用其极。不言而喻,如果“崇国夫人”其人,她不是位极人臣的秦桧的孙女,而是普通官吏的女儿,或平民百姓的子女,她做梦也想不到丢了一只猫,竟要闹出这样大的风波;即使神经失常,产生这样的奇想,恐怕风波也闹不出家门之外的。何以故?因为普通官吏手中特权较小,而平民百姓根本没有任何特权,只有被封建统治者——包括各级官吏剥削、压迫的权利。

惟其如此,秦桧孙女的寻猫风波,当然决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封建等级制的必然产物。秦桧的孙女如此霸道,秦桧的儿子秦涛(秦之养子)又何尝不是如此?据王明清《挥麈录》记载,这个“小衙内”不仅花天酒地,手伸得比长臂猿更长,见到珍贵古书,就巧取豪夺,掠为己有。陆游愤慨地写道:“(秦桧)其子涛,十九年间,无一日不锻酒器,无一日不背书画、碑刻之类。”这一类王子王孙,锦衣玉食,肥马轻裘,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十个有九个不学无术,无知到极点。北宋末年权臣蔡京的几个孙子,据曾敏行《独醒杂志》载,有一天蔡京问他们:“你们天天吃饭,谈谈看米是从何处出来的?”其中的一个马上回答说:“从臼子里出。”蔡京听罢大笑,另一个立即回答说:“不是,我见在席子里出。”何以故?因为当时京师运米,是用席子包扎的。看吧,他们根本不知道水稻为何物。可是,这一伙人或仗着祖宗、老子有权有势,或仗着是皇亲国戚,凭借封建特权,飞扬跋扈,或扰乱一方,或干预朝政,人莫予毒。受害谁最深?当然是百姓。在《水浒》和某些民间戏曲中,人们让“高衙内”之类大大小小的衙内登场,给他鼻子上搽上白粉,淋漓尽致地揭露其秽形劣迹,使之丑态毕露,正是深刻地反映了喘息在封建特权桎梏下的人民大众,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愤懑与抗争。这类作品,对我们今天批判封建特权残余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严重表现,不是还有很多启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