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不成形带有血:《千古才情万古对》之杨大年妙对才高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3:48:23

杨大年妙对才高绝


    ①据《归田录》、《遁斋闲览》。
    在我国北宋时,有个神童才子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7 岁能文,远近有名。他11 岁应试赋诗,挥毫如飞,顿成佳作,授官秘书省正字,后为翰林院学士,官至工部侍郎。杨亿为文,能与门人宾客饮酒、投壶、对弈,纵然笑语喧哗,也照样不误构思。待腹稿打就,只须片刻工夫,数千言的锦绣文章便可一挥而就,是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相传当时的京城汴梁学士院的照壁上,很久以前有一位学士写了副对联的下联:
    李伯阳生,指李木为姓,生而知之。
    该句用《神仙传》语。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道家创始人,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大思想家。《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司马贞索隐》云:老子“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传说他生而能言,且知之甚多。据说学士院照壁上的这比出联书出后,整个学士院的学士们,一个个跃跃欲试,可又一个个激流勇退。偌大一个学士院,竟无一人能对出相匹配的上联来。原因是联句中有两个“李”字、两个“生”字,甚是难对,因而久无人对。北宋淳化年间,杨大年进学士院任翰林院学士不久,便听说这件事了。只见他看过照壁上的出句,便持砚提笔,即刻足对为:
    马文渊死,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
    ②对句中还有一层妙处,即上下联从“姓—生”、“ —死”字形脱化。此联在民间传说故事中有异文。一为:马文渊,以马革裹,死而后已;李伯阳,指李木为姓,生而知之。二为:马援死,以马革裹尸,死得其所;李耳生,指李树为姓,生而知之。亦传作:马文渊马援死,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李伯阳李耳生,指李树为姓,生而知之。看来亦非大手笔莫为。民间又有传说称,此联系杨大年幼时对一帮文人雅士出句。
    马文渊即东汉名将马援,生于公元前14 年,死于公元49 年,扶风茂陵(今陕西杨陵西北)人,拜“伏波将军”,曾辅佐汉光武帝刘秀打天下,以骁勇无敌著称于世。后在进击武陵“五溪蛮”时,病死军中。范晔《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尝谓“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耶?”对句以武将对道家,以嵌两个“马”字对嵌两个“李”字,以“死”对“生”,字字工稳,用典自然,意境和谐,堪称佳构。当时,杨大年风华正茂,少年得志。一天,擅长诗文属对的宰相寇准寇莱公与一帮文武大臣在一荷花池边散步,见一轮红日倒映荷花池中,十分赏心悦目,联兴大发,当即出一上联并环顾左右,要众幕僚答对下联。寇莱公所出上联是:
    水底日为天上日。
    这半联用字虽不多,但状物述境,奇妙至极。“天上日”与“水底日”,是形与影、实与虚的关系,并含有上面的行为对下面的影响这一层意思。正因为众幕僚悟出了其中的奥妙,所以一个个在荷池边踱来踱去,沉思默想良久,皆无人能对。适逢杨大年前来与寇莱公谈公事,问过出句后,略一沉思,对下句道:
    眼中人是面前人。
    ③这段佳话是研究对联珍贵而可靠的史料。就此联而言,若能在览读时逆推出句者与属对者当场构思的过程,对爱好对联、初学对联创作者更有益处。更为可贵的是,此联包含着两个重要的光学原理:上联含“反射成像”,下联寓“透射成像”。说对联之中有科学,此为一重要佐证。
    出句只写了一物“日”,却从“水底”写其虚影,从“天上”写其实体,引得人俯仰察视,反复思索。杨大年的对句却能“即近取譬”,先择得一个“人”字,随着空间变化异地而言,在“面前”者,实体也;在“眼中”者,虚影也。主题既定,随后只需选出不重复的方位名词来,依次确定虚实位置,从而使绝对有偶。且句中包含有下级对上峰的尊崇与谦逊之意。因而在场的人听了,都由衷地叹服杨大年的反应敏捷和妙对才华。尤其是寇准寇莱公,看着这位名副其实的神童才子,更是喜不自胜,称赞连声:“好一个大年,真是绝顶聪明!”忙令侍从摆酒设宴。
    这可真是天大的人情!因为当时谁都知道,宰相寇准寇莱公是为官清正、为人正直、一贯主张节俭的重臣,从不赴宴,也从不设宴请客。这次破例设宴,令许多人不解,而且宴席还十分丰盛,山珍海味、四时鲜果、名酒饴糖,应有尽有。寇准见侍从端来一盘鲜菱角,便口占半联,请杨大年答对:
    菱角三尖,铁裹一团白玉。
    杨大年见宴桌上放着一盘石榴,灵机一动,顺口答对道:
    石榴独蒂,锦包万颗珍珠。
    寇准见他答对工整、得体,便拿起一块饴糖请他吃。又口占半联:
    含饴稚子欢。
    杨大年也拿起一块糖回敬寇准,对道:
    食糖高年乐。
    寇准给杨大年斟满一杯酒,出句云:
    沽酒客来风亦醉。
    杨大年双手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答对:
    卖花人去路还香。
    寇准见杨大年将酒饮尽,想问问这酒好不好,便以喜欢饮酒名
    传天下的刘伶为题,出上句道:
    刘伶借问谁家好?
    杨大年心领神会,也以喜酒的诗仙李白为题答对下句:
    李白还言此处高!
    这一天,两人谈诗斗对,十分投机,直到掌灯时分,方才散席。
    杨大年不仅才华出众,出句珠玑,而且以为官正直名传百代。他任工部侍郎时,显得很精神。特别是他的胡子又密又长,过了胸脯,令人刮目相看。一天,下了早朝,碰上丁谓。丁谓指着他的长须讥笑着出上联道:
    内翰拜时须扫地。
    这上联的意思是说,你这个大胡子翰林向皇帝磕头跪拜时,长胡须像扫把一样直扫地。杨大年早就恨透了丁谓,因为丁谓和奸臣王钦若几个排挤抗辽宰相寇准,最后自己当上了宰相、晋国公。时人称这几个坏家伙为“朝廷五鬼”。杨大年听罢上联,瞅了一眼丁谓,冷冷地对下联道:
    相公坐处幕漫天。
     “相公”指宰相丁谓,“幕”是大帐子。这下联是说,你这个奸臣贼子净排挤好人,独霸朝政,真是一手遮天。
    丁谓明知道是杨大年拐着弯骂自己,气得不得了,可是事情是自己首先挑起来的,又不便发火,只好奸笑几声,吃了哑巴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