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红烧肉最好吃:教学流派回顾(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7:01:10

教学流派回顾(七)

十六字教学法:利用规律提高外语教学效率

张思中,1932年生,福建省尤溪县人。现任上海张思中外语教学研究所所长。

1986年,张思中系统地总结了二十多年教学研究的经验,提炼出以“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为主要内容的十六字教学法,并在全国各地先后建立了100多个教改基地。迄今为止,学习与实践张思中教学法的实验基地已经遍布了31个省(市、自治区)。

张思中和小学生们在一起。

 “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张思中用十六个字精炼概括了多年外语教改探索的精髓——

十六字教学法:利用规律提高外语教学效率

1、艰辛曲折的探索过程

十六字教学法从诞生到初步形成教学法体系走过了40多个年头。在艰辛坎坷的探索历程中,张思中始终坚持以“继承、吸收、坚持、发展”为指导思想,从中外教学法中筛选、博采众长,总结创造出一套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反复验证,形成了以“利用规律提高效率”为特征的十六字教学法。十六字教学法的形成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个人学习、尝试、体验阶段。1955年6月,张思中从部队复员后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俄语系。入学前他从未接触过俄语,为了跟上班级进度,他自觉运用部队教战士学文化的“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和北大、清华创造的“循环记忆速成学习俄语”集中识字方法自学,很快补好了中学俄语功课。这些学习经历让张思中亲自体验了“集中识字”和“循环记忆”在解决词汇、语法学习困难中的作用。张思中认为,这一阶段是十六字教学法之根,没有这个根,十六字教学法也不可能产生。

个体试验、总结与局部推广阶段。上世纪60年代,张思中在担任华东师大一附中俄语教师期间,为了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提出了“能飞则飞,能跑则跑,能滚则滚,能爬则爬”的教学思路,把“集中识字”和“循环记忆”有机结合。根据学生外语学习水平的差异,张思中还提出了“循环记忆集中识词”、“班级复式教学”、“阅读原著”、“中学外语教学目标观”等教学策略,并且在学校进行了初一到高三的第一轮系统教改试验,初步总结出“集中识词、提前讲语法、阅读原著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法雏形。

1979年,熬过了“文革”的张思中迎来了外语教学改革的春天,他在第二轮教改中立下军令状:“我保证不加班、不加点,5年俄语教学任务3年完成,并在后两年开出第二外语课——英语。”一节课100个单词,一周500个单词,复习一节课,三周掌握1200个单词……在张思中教学法的指导下,3年下来,全班所有学生的俄语都过关了。1982年,在哈尔滨市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俄语教学问题研讨会”上,张思中的《心理优势在俄语教学中的作用》一文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群体实验、总结与大面积推广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张思中形成了以十六字教学法为核心的、包括“心理优势论”的张思中外语教学法体系;在出版社支持下开始了教材研究;开展了科学试验,如最佳识词方法研究等。研究领域逐步扩大,涉及教育思想和教学目标、教学技术等方面。1986年,在大连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外语教改工作会议”上,张思中介绍的“大面积提高中学外语教学质量”实验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会后,张思中把教学法归纳成十六个字: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俄语,也适用于其他外语。

十六字教学法充分利用青少年记忆力好的优势,集中时间用科学的方法记忆大量常用词汇,熟背经典课文,然后再通过反复阅读翻译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逐步掌握文法,通过反复和循环,加深记忆,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外语学习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完整的体系内涵

张思中在总结和提炼实验成果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了本国的与外国的教材、教法,一般与特殊,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听读与说写,吸收知识与开拓知识,平衡与差距,提高质量与减轻负担,分内与分外等八大矛盾,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外语教学体系。“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十六字简约精炼地概括了外语教学法的核心要素,将语言知识技能化的学习过程和在语言交际中学习语言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四者既单独成章,又相互关联,适当集中是关键,反复循环是方法,阅读原著是目的,因材施教是原则。

适当集中。集中教学,指集中内容、集中材料、集中时间、集中一切手段与方法,创造强化的环境气氛和条件,以达到调动师生积极性的目的。按时间顺序可分三步进行教学:第一步是“超前集中”,就是在课文教学之前先将单词和语法简要讲授,使学生有粗略印象。第二步是“随机集中”,对词汇、语法和其他语言现象进行详尽、完整地教学,使学生达到掌握和运用的要求。第三步是综合集中,对文中的词汇和语法进行总结性、复习性的教学。集中教学按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纵向集中,就是单项知识点的教学。二是横向集中,就是多项知识点的教学。

反复循环。主要指将语言学习融化在活的语言中,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语境中反复重复。循环是实现巩固、解决外语教学中词汇和语法遗忘率高的关键。在教学中有两个层面:一是运用各种记忆法,二是运用多种循环方式。张思中归纳了一套科学规律记忆法:“集中突击,分步要求”记忆法;循环记忆法;卡片记忆法;排列组合记忆法;分析结构记忆法;形象化识记法,等等。多种循环方式是第二个层面,形成了四种循环方式:圆周式循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循环强化记忆;螺旋式循环,即每循环一次或几次,就提高一层要求;逆循环,倒过来复习巩固;渗透式循环,各种循环方式交叉渗透、综合运用。

阅读原著。张思中将阅读原著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语言程度浅易、趣味性强的阅读材料很重要;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教师最好选择中外文对照的读物;教师可组织跨学科的兴趣小组,阅读外国中小学原版教科书,也可以阅读、翻译外国的书报杂志。通过阅读原著,学生在文学里找到心灵的对话者,领悟生活的真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因材施教。指的是正确对待学生个体间、群体间的差异,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因势利导,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各有所得。一方面是个体差距的处理,少数学生很优秀,课内教学吃不饱,通过组织外语兴趣小组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少数学生课内正常教学吃不了,采取个别辅导或课外辅导小组,帮助查漏补缺。另一方面,群体差异采取课内同堂分块、快慢组复式教学方法来处理。选择复式教学的时机很重要,此外要掌握一动一静、一讲一练和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充分发挥小组长和课代表的作用。因材施教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特别是提高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为学生学好英语创造成功的条件。

3、十六字教学法的价值

全国近千所学校的实验证明,实施十六字教学法的班级,一般不加班、不加点,能比平行班提前一年或更长时间完成外语教学任务。1992年,中央教科所成立了“张思中外语教学法推广小组”,有效地将“张思中教学法”推向全国。新课程改革以来,张思中不断鼓励实验区的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法,使这个教学法的试验、推广与研究百花齐放、生机勃勃。许多试验、研究成果经鉴定、总结、提炼之后,更充实了张思中外语教学法体系:如上海唐伯昌的“单词按重读音节发音相同排列法”,河北戴蕴璞的“内视记忆法”,天津杨德禄的“十六字示意图”,上海汪曦聆的“国际音标对称排列教学”,等等。张思中还主持编写了一套《张思中英语教程》,使教法和教材相互促进。张思中认为,只有对教法和教材统一起来进行改革,外语教改才能落实,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也才能开花、结果。

张思中外语教学法体系是英语学科教育的一种成功实践和经验总结,经过长期、大面积、多种条件下的实验检验的十六字教学法,首创了中学生达到一门外语过关、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第二外语等纪录,妥善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外语教坛的“记忆与遗忘”、“环境条件和运用”、“提高质量与减轻负担”等矛盾。该教学法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解决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具体教学过程和组织方式感到茫然所带来的困难。十六字教学法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体现了对外语诸多教学流派思想有选择的吸收,也体现了外语教学改革方向,为改进和提高我国的外语教学水平提供了一项宝贵的经验。它全面反映了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学习活动规律,讲求实效,立足于实际,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反复循环记忆法、集中归类记忆法,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关注心理优势的发挥,全面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从根本上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周慧/文)

【评说】扭转外语教学被动局面的新思路

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的出现,为扭转外语教学的被动局面提供了一条思路、一种选择。人们肯定这一教学法、赞许这一教学法,因为它在总体上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师,在外语教学上实行和实现了人性的自然回归。

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的优势来源于我国广大外语教师的中华民族情结、教育责任情结和崇尚科学情结。这一教学法是张思中老师与许许多多的外语教师共同努力探索的结晶。它之所以能够长时间地持续发展与完善,首先是因为它来源于实践,包括历史实践和现实实践。

它从实践中概括而出,又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和发展。

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在实现教育、教学、教养统一的同时,还实现了知识、技能、智力、能力的统一。在外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深化为智力活动,而不能仅仅是模拟表演活动。在外语教学中一味求动、求热闹、求形式上的好看、求表层兴趣或趣味,实际上会形成另外一个误区。张思中外语教学法主张教师从智力活动上引导和指导学生,以把握外语教学的大方向。这是很值得肯定的。

——英语教学法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春洞

  记者:您在创造十六字教学法时吸取了前人研究的许多养分,您能谈谈在继承和创造之间您是如何处理的吗?

  张:首先继承和吸收前人敢于独立思考结合教情进行创新的精神,学习他们找序、理序、用序的教学策略,学习他们敢于科学地突破难点、推动全局的胆识与方法等。我们结合中小学外语教学的实际,通过长期的教改实践,创造出适合中小学生学习外语的十六字教学法体系,总结出学好、教好外语的“心理优势论”。我在速成识词以后,还特别注意了巩固工作,形成了理论体系,为理论的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基础。

  记者:您在40多年的教学改革研究过程中,根据教学和时代特征分两阶段对实验进行了两次概括。第一次概括与第二次概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您在理论探索上经历了怎样的思考?

  张:1965-1986年之间进行的教改是处于无意识阶段的教改,是奉命教改。所探索的仅能说是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具体教学方法的归纳,是初级阶段的研究,当然也是后来研究的基础与出发点。1986年以后的教改应当说是有意教改,是自觉的、主动的教改,是把第一阶段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研究,已进入了教学法学说领域的探索与研究。尤其是1984年全国大多数中学停开俄语课,转开英语课,俄语教师纷纷改行教英语。恰在此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于1986年在大连召开了“全国外语教育工作会议”,特邀我与会,有意推广我的教学法。为了让英语教师易于接受与采用,我把它上升到理论,归纳而形成较完整的十六字教学法体系,并组织英语教师进行移植研究,效果非常好,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欢迎。事实证明,这一教学法既适用于俄语教学、也适用于英语教学,这个来源于汉语的速成教学的方法具有各种语言启蒙教学的普适性。而1996年以后我们进入教材的研究,又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因为一套好的教学法应当有按该教学法思路编写的特色教材,这样更有利于优秀教学法有效地推广与应用,以保证教学法的效果与效率。2000年之后,《张思中英语教程》问世及陆续正式实验的成功,这才标志着“张思中教学法”体系的完整与成熟。

  记者:在分组复式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情况比较复杂,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如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呢?

  张:分组复式教学确实比单式教学复杂。个别教师不按套路、怕麻烦,违背“适当”二字,过高过急就会碰钉子。教师应当具备两点特质:一要熟悉掌握教材,二要热爱学生,按照“一动一静、一讲一练”的方法去做,效果会比单式教学好。

  记者:有人谈到您的教学法缺乏完整的体系,您怎样看待这一评论?

  张:对我们教学法持反对意见的学者和教师,可能对我们确实不了解,了解了可能就会转变看法。大家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有良法”。世界上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万灵的教学法。某个单一的教学法都是因不同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都是由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我们的教学法虽然经过40多年的研究提炼业已成熟,也还需要不断地充实完善。我希望不赞成我学说的学者和教师们也能来到我们的研究所,与我们一起切磋教学法,指导教学法研究或热心帮助我们充实完善。

  记者:您编写了系列英语教材,也组织了大量的教师和成人英语培训,请问您认为成人外语学习的指导和中学外语指导教学的主要差异在哪里?

  张:成人与青少年学习外语的本质是一样的。由于起点不一样,知识基础、母语水平不一样,成人教学应当是说理多一些、指导多一些,度与量放宽一点,先慢后快,而青少年教学方式方法要生动活泼一点,多鼓励、多表扬。

  记者:您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十六字英语教学体系区别于其他教学法体系的核心话语?

  张:外语教学必须树立能够教好、学好外语的心理优势,体现外语双向服务的功能。

  记者:新课程改革以来,有多种外语教材版本可供学生选择,学习外语的途径和方式更加多元化了,外语学习也更加关注交际。您对新课程有怎样的看法和建议?

  张:政府下放外语教材的编写权与选用权,本意是好的。但是,政府应该在外语教材的选用权、审批程序上多下功夫,还应当对外语教材主要思想内容严加把关,杜绝一些思想内容上的不良倾向。同时,还应当对当前我国存在的“学生学了十多年,仍是无法正常开口说英语”的现状予以充分重视。

  我认为,我们编写的《张思中英语教程》,吸收了英语教育、俄语教育双方的优点,结合当前教情、学情,中外文化并举,体现了英语是双向服务功能的特色,学生既能用它学习外国的科学文化,又能用它来宣传祖国的科学文化。(本报记者 张滢)

 

  

《中国教育报》2007年8月24日第5版

 

【课例】

时间的表达

【第一部分】

  复习数字的表达(略)

【第二部分】

  教师:看,这上面也有数字。What'sthis?(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单词clock(钟)并朗读。

  教师:钟有什么用?

  学生:问时间。

  教师:现在几点钟?

  学生:一点钟。

  教师:Oneo'clock.(一点钟。)o'clock就是点钟。加上o'朗读o'clock。

  教师:一点钟就是oneo'clock。

  教师让学生轮流读。

  两点钟。Howtosay?(怎么讲?)

  三点钟。Howtosay?(怎么讲?)

  教师:Whattimeisit?(现在几点了?)

  “四点钟”该怎样说?

  学生:Fouro'clock.(四点钟。)

  教师:It'sfouro'clock.(现在是四点钟。)

  学生(朗读):It'sfouro'clock.(现在是四点钟。)

  教师:Whattimeisit?(现在几点了?)

  学生:It's…(现在……)

  教师:What'stheChinesefor“Whattimeisit?”(“现在几点了”用中文怎么说?)

  学生:现在几点了?

  教师板书time并朗读。

  教师板书Whattimeisit?

  教师朗读,并让学生轮流跟读。学生问,老师答。

  学生两两进行对话练习。

  教师:现在几点钟?我们还可以说What'sthetime?

  学生跟读,并轮流回答。

  教师出示手表(实物)。

  教师:Look,it'smywatch.(看,这是我的表。)

  教师教watch一词。

  教师:你的手表。Howtosay?(用英语怎么说?)

  学生:Yourwatch.(你的手表。)

教师:Good!Haveyougotawatch?(很好!你们有手表吗?)

  学生:Yes.(有。)

  教师:What'sthetimebyyourwatch?(你的手表几点了?)

  教师让学生猜测,并试着回答。

  教师出示一个钟面。

  教师:What'sthetimebyyourwatch?(你的表上几点了?)Oh,it'saquarterpastone.(一点过一刻了。)

  教师板书quarter。

  学生跟读。

  教师:Aquarterpastone.(一点过一刻。)

  学生跟读。

  教师指导学生看钟面表述。

  教师与学生:Aquarterpastone.(一点过一刻。)Aquarterpasttwo.(两点过一刻。)……

  教师:Oh,it'saquarterpastfive.(现在是五点过一刻了。)

  学生练习答句:It'saquarterpast…(现在是……点过一刻)

  教师:Look.Here'sawatchforyou.What'sthetimebyyourwatch?(现在给大家一个表。看你的表上几点了?)

  学生:It's…(现在是……)

  教师教疑问句:What'sthetimebyyourwatch?(你的表上几点了?)

  学生跟读。

  学生两两对话练习。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用学具——“钟面”进行对话练习。

【第三部分】

  教师:Lookatthepicture.Whoishe?(看这张图。他是谁?)

  学生:Peter.(彼得。)

  教师:Peterisgettingup.Hegetsupatsixeveryday.(彼得正在起床。他每天六点钟起床。)

  教师教at six(在六点)。

  教师:I getup at six everyday.(我每天六点钟起床。)

  学生学说句子。

  教师:When do you ge up everyday?(你每天几点钟起床?)

  教师板书问句。

  学生两人一组相互问答。【第四部分】

  模拟图书馆开门时间,进行会话练习。(略)(陈莉)

  

《中国教育报》2007年8月24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