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润电动洁面刷怎么用:课改要深入,素质要加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8:02:46

课改要深入、素质要加强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素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我们广大教师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因此,确立全新的职业道德理念,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更是每个教师应有的追求。那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广大教师应从那些方面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呢?

、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崇高使命感。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之一,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那就应该树立为教育事业贡献一生的崇高理想;就应该矢志不渝、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甘做铺路石,甘为孺子牛;就应该自觉抵制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兢兢业业地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党和人民把孩子交给我们,就意味着把祖国的明天放在我们教师的肩上,任务艰巨、责任重于泰山。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农民误地误一季,先生误人误一辈。一个缺乏为师信念的教师,他就不可能尽职尽责,更不会以强烈地责任感、使命感来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就难免会犯有损教师形象,有悖教师职业道德的错误,更难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广大教师一定要确立终生为师的信念,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树立不为名不为利的思想;真正做到以献身教育事业为荣,以千辛万苦为乐,以桃李满天下为幸福;象陶行知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化为雨露,滋润孩子的心田,浇灌祖国的花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愧“红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光荣称号。

二、高尚的师德。德是立身之本,无德何以从教。教师作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自己就应当具有高尚的道德情超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的天职。正所谓“无德不从医,无德不从教。”良好的师德是做教师的根本,而且也是制约教师工作潜力和才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时刻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必须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恭德慎行、为世师范。”从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有些教师师德不高、学识浅薄、能力低下、教法粗暴,却对学生发号施令、指手画脚,其结果是学生貌恭心违、口服心不服,教育效果大大折扣;而有的教师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学识渊博、教法灵活、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责任感,学生对他心悦诚服、言听计从、教育效果出奇的好。由此可见,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对学生所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所难以代替的;而且,教师良好的道德风范,还会延伸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愿意和老师亲近,乐意听从老师的教诲,教学效果能不好吗?因此,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我们广大教师一定要加强师德修养,时时严格要求自己,随时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把全部的精力凝聚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时时以身作则,处处为人师表,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去示范学生、影响学生,用自己的高风亮节来展示当代教师的风采。

三、过硬的专业素质。过硬的专业素质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条件。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领路人。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学业的进步,素质的发展,直接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厚积薄发,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从而把课讲得生动活波、富有实效。同时,教师还一定要具有钻研教材和把握教学大纲的能力,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懂得教学原则、掌握教学规律和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有较强的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指导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能紧紧围绕本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精心设计、精心设教,并能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素质的开发;努力优化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最佳教学成果。这样,教师有了过硬的专业素质,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才能适应当前的新课程改革。

四、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根植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升华和超越的创新能力,既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又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有助于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提高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把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提升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在教学中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现象,并主动去探索研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科研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以研究者的角色出现,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地认识。这样,在不断地实践反思过程中,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都得以提升和发展。此外,教师还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类型的学术研究活动。如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听课、评课、说课活动,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尤其是那些大型的教育学术研讨活动,及时吸取各种不同的观点、经验,特别是聆听一些专家、名师的独到见解,开阔自己的思路,增长见识和智慧,从而大大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五、全面创新的能力素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教育应当成为培育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揺蓝。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之一。进入21世纪,人类已跨入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教师的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创新能力就表现在掌握信息的能力和知识更新的能力上;同时,教师在自身知识不断更新和扩充的基础上,还应具有根据学生实际,把纳入课堂教学体系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提炼的能力,使之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富有创意,不墨守成规,敢于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无论是课题的导入、重点的提出、难点的突破、还是作业的设计批改等等,都要体现出创新意识来,也就是说要使创新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要勇于用自己的创新精神及创造性的劳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条件,为此,我们广大教师也应积极地把它们运用到我们的课堂中来,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知识插上艺术的翅膀,集音、形、声、画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六、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拥有健康的心理对于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这既是时代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目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思维习惯已被打乱,再加上超负荷的工作,升学竞争的压力,给教师带来了过重的精神负担,导致教师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面对新课改教师一定要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之中。首先,教师要明确心理健康对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十分重要。以增强培育健康心理的自觉性。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平时做好心理保健,用合理的方式来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防止心理冲突,正确对待心理挫折。再次,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能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知足常乐、淡泊名利,保持心灵的宁静,潜心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最后,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俭以养德、静以修身,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发展有益的生活情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总之,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愿我们的老师都能拥有健康心理,永远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

七、学法用法、依法执教。依法执教是教师重要的职业道德规范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广大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特别是重点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等重要法律法规,只有学法、知法,才能做到依法执教。君不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让学生自己打耳光,用电熨斗烙学生的脸等极端行为,都是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也是教师法制观念薄弱的表现。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牢牢绷紧法律这根弦,坚持依法执教,维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坚决杜决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行为,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只有依法执教、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我们广大教师一定要自觉跟上时代步伐,以更高的师德规范来要求自己,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开拓进取,敢于创新,为新课程改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