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蝎子磁带:太极杂说4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24:33
太极杂说47


太极网罗http://www.anshanbbs.com/archiver/?tid-3458.html&page=3



太极始于无极,身体松静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就会有动,动静之间也是阴阳消长的。刻意的循经走络是不对的。太极的开合与吐纳有一定的关系,但那是很自然的事情,且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的不同也会有很大的差异。练拳的时候一些东西不可强求,自然一些,比较好。
太极图的的确确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好东西。无论用道家的阴阳理论还是马列主义都解释得通。用唯物主义来理解太极图也会成为将来社会的一大主流,太极图,又称“太极鱼形图”和“太极阴阳鱼形图”。该图确实像两尾鱼相互戏抱在一起,其中一尾是“黑鱼”,也就是“阴鱼”,而另一尾“白鱼”也就是“阳鱼”,两尾鱼十分动感地合抱在一起,它体现的是“阴阳合抱”这层意思。而两尾鱼的鱼眼部份较为特别,较为有趣,也是“图眼”所在。所谓“图眼”,是说它们是整个图的活性所在,灵性所在;有了它们,图就活了,就有了妙义。正所谓鱼无眼不活用唯物主义来理解,阴鱼眼是白色的阳鱼眼是黑色的。正是马列主义当中的:“事物之间存在的矛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鱼眼的位置又是在鱼头(以圆心向相反方向延伸的两个半圆)的中心,恰恰可以理解为事物的发展是以矛盾为中心的这一科学论断。
    再者从数学上讲无论是在积分还是几何上讲这个图形都是规则的。面积上白与黑是均等的,相互关联。这就是包罗万象的“太极图”。
    太极理论认为:太极图是一个圆,混沌未判之前,即宇宙形成之前,整个宇宙像是一个大雾团。自然形成的气(浩然正气)。那么也就是承认了世界的构成基础是物质的。简直就是几千年前的马列主义论断。在古人的理解中,“方圆上下之为宇,古往今来之为宙”,“宇无边无际,宙无始无终”就可以看出在古时人们就已经看出宇宙的构成是空间(“方圆上下之为宇”“宇无边无际”)与时间(“古往今来之为宙”宙无始无终”)的集合而这一套理论在本世纪才被爱因斯坦写“进相对论”里。即便是今天,也很少有人认识到世界是“四维”的,至少人们还没有发现第“五维”是什么?
任何一个学术领域都是从已知了解未知,太极正是这个世界的最好的诠释。太极是个好东西。
练太极为好好活,好好死. 很有哲理.
陈正雷,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十九世人,大专学历,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系传人,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之一,国家武术高级教练 ,现任河南省武术管理中心副主任。他出生于武术世家,8岁开始习艺,师承伯父陈照丕研练家传陈氏太极拳,后再承堂叔陈照奎深造。平日练功刻苦勤奋,功夫深厚纯正,理论研究颇具造诣,人称“太极金刚”。70年代以来,他多次获省武术运动会太极拳、剑、推手比赛冠军,蝉联两届全国太极拳大赛冠军,获得两届全国武术比赛特邀表演奖和观摩交流“金狮奖”。他传拳20余年,弟子众多,遍及祖国各地,其中在全国和国际比赛中获金牌者达35人次。1981年后,他多次参与国际武术文化交流活动,历访日本、美国、马来西亚、法国、瑞士、意大利及台湾、香港等地区,讲学授艺,直接受教者逾万人,可谓桃李满天下,被国内外五十多个武术和太极拳组织聘为顾问、名誉主席、名誉会长等职,并组建温县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任会长。他理论研究成果丰硕,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全国各大武术杂志,他的著作《陈氏太极拳械汇宗》一、二、三册,《中国陈氏太极拳》教课书和《陈氏太极拳养生功》以及电视教学系列影片,广泛发行于国内外。1992年被编入《中国人物年鉴》,1994年第三届国际太极拳年会评为太极拳大师,1995年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十大武术名师”。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法则.仍用球的概念理解,做太极球越小越好,用于推手吞别人劲时越大越好; 也可理解球内压力是正压还是负压,意识上与形体上做到正压中有负压,负压中有正压,根据需要正压做无限大,负压做无限小,或者反之...即开中寓合,合中寓开...
“松紧互为根”,如果“松”指“开”,“紧”指“合”,那么“松紧(开合)”确实就互为根了。
所讲即是太极中的虚灵劲--欲飞而先伏翅--欲发先收...抽象点说 :太极是空心球,内部充气,表面张力到处一样,即使压成扁的,内压与张力仍一样,(体积不变前提下)如果内压增大体积不变,表面张力就变大,反之内压不变,体积变大,则表面张力变小,太极则要求表面张力与内压相匹配,即将展未展,似松非松.也就是着到何处何处太极.
松,空,紧的关系我认为:松空即为行气提供通道空间与压力,表面张力即为紧.内压与表面张力为对立统一.这与陈鑫描述的"膨胀,浪卷"似乎一致.
两股往里夹是指胯练合8字时的过程,用气推形松腰合胯节节贯穿,就是松柔的过程,练拳回不到原地方,不要去管它,“拉腰弓”就好像“鱼摆尾”。
太极图的拳术意义
    阴阳鱼组成的太极图中,有太极、形意、八卦、大成等拳术真意,
    对太极而言,真意在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交界线——S型曲线,从运动形式及劲力来讲,古老太极真传为弧形运动的缠打柔化之拳,棚劲为根,动作走S型螺旋,即洪均生所说,太极拳炼棚劲,动作走螺旋;从拳理来讲,太极拳讲守住阴阳交界的临界,即S线,此线是阴阳交界瞬间过程,有对持,太极拳论开始即言: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极,阴阳之母,即说太极在阴阳动静之间的欲动未动,欲静未静,欲阴又阳,欲阳又阴等等,太极拳练时的一些拳理、要求均可由此引申。
    对形意而言,真意在阴阳鱼眼的直线连线,从运动与劲力而言,形意走直线,讲究阴阳转换,松紧瞬间转换,最典型代表为形意真传老三拳之劲力形态;从拳理上讲,形意拳论中六合等均较太极八卦来得直接,强调阴阳转换之合,形意拳论提顿吞吐、沉托分闭等等说法均可由此由“阴中心”到“阳中心”的直线过渡,瞬间相合而引申发展。
    对八卦而言,真意在阴阳鱼外圈,从运动形式与劲力而言不言而喻,从拳理而言言,也不离圈中之阴阳。八卦真意在圈中的阴阳鱼交融,与太极所不同的是太极太极真意在阴阳鱼的临界,读者可细细体味。
至于大成,真意在浑圆,在整体太极图,但又接近无极向太极过渡时的太极图内函,其运动形式主要强调抱起浑圆桩,撑起浑圆架,无招无式,浑圆而行,随意而为,发浑圆爆发力,无棱角方向,触之即爆发等等。
武禹襄說:「似鬆非鬆,将展未展」,是指勢架隨時保持在「氣爆的臨界點」,並不是指「鬆緊互為根」。
    「鬆、緊」如果是指「放鬆、僵硬」,那麼僵硬不鬆的「緊」,絕對是錯的,因為任何拳術都不可能會愚笨到主張僵硬。
    「鬆、緊」如果是指太極拳的「極柔軟、極堅剛」,則「鬆緊」仍不能互為根,而必須以「鬆」為根。武禹襄說:「極柔軟,然後極堅剛」,其中「然後」兩字,正標示出「柔」在先,「剛」在後,「柔為剛之根」的絕對不變原理。
    武者擊出的拳,力量越大,則越有威力。任何武術都想發揮「高速度、高威力」的戰鬥技巧,太極拳當然也不例外,太極拳對「高速度、高威力」的追求,甚至比起一般外家武術有更強烈的企圖心。只是階級神明的太極拳大師(八卦掌、心意拳大師也是如此),他們在追求「高速度、高威力」時,發現了與外家拳截然不同,而且完全違背一般人認知與習慣的獨特訓練方法。那就是如果能夠將自己徹底大鬆大柔而達到「極柔軟」的境界,不但攻守時能夠動合無形、反應快速,那藉由「極柔軟」所形成的「極堅剛」力量,更可以超越全靠肌肉鍛鍊所形成強大力量。
    所以,太極拳「極柔軟,然後極堅剛」,是太極拳大師們,藉由大鬆大柔追求高速度、高威力的訓諫方法。只是這種訓練方法,很多人在實踐的過程中徹底失敗了。因為有些人根本無法達到大鬆大柔,因此也根本不能產生極堅剛的力量;有些人雖然大鬆大柔了,卻不會用於出拳擊打上;有些人因為不懂太極拳的「環」(陳鑫說:『果然識得環中趣,輾轉隨意見天真』),即使大鬆大柔了,仍然無法自由自在地運用在所有的勢架上,更無法用在應敵對打上。這也是為什麼大鬆大柔的太極拳,會被視為手軟腳軟的原因。連陳家太極的陳鑫都曾感嘆地說「秀若處女」的太極拳:「世人不知,皆目為軟手。」因此陳鑫才特別提醒我們:「若以神韻論之,交手之際,剛柔並用。」
    在此,武者千萬要注意,武禹襄說的「極柔軟,然後極堅剛。」是指太極拳的「訓練方法」;陳鑫所說的「剛柔並用」是指太極拳的「使用方法」。一個是「訓練方法」,一個是「使用方法」,兩者千萬不可以搞混。有些知名的太極拳師說,太極拳打人時,被打的人會笑瞇瞇,這種拳師就是妄把太極拳的「訓練方法」誤以為是「使用方法」,最後把太極拳搞成毫無威力的健身操,真是罪過。
宗岳門大鬆大柔的太極拳,練成之後,在出拳刺擊時,所擊出的力量,絕不比空手道弱,這就是宗岳門能夠徹底分清「訓練方法」與「使用方法」的不同。喜歡太極拳的武者,如果能夠徹底了解並分清太極拳的「訓練方法」與太極拳的「使用方法」,並在大鬆大柔的訓練中,追求極堅剛的力量,一定能夠完全相信並讚嘆中國內家武學的精深高明之處,自己也能練就一身好武藝,從此將不再懷疑王宗岳、武禹襄等大師,階級神明的太極拳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