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现在能治好吗:太极杂说5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20:11:18

太极杂说58


太极网罗

双重是内气与外形有规律的运动,双重是一个阶段,必须经过这个阶段,解决好双重这个问题,关键是怎样分开双重再合在一起,这样的一气贯穿才有用。


l         太极拳讲一个“敬”字。


l         关于双重的问题,请不要太神秘化。其实很简单,试想一扇门,只有门轴,是为单重,于是可以转关灵活;若门与地相磨搽,就转关不灵了。我想这不是什么精神提得起与提不起的问题。


l         双重是太极拳致关重要的阶段,如果双重弄不明白,这个阶段达不到,跟本就打不开太极拳的大门。太极拳是一门综合的太极文化,它包括技艺、养生、武术、技击、哲学、生理、物理...... 最主要它告诫了人们大自然生存的道理,也就是“人”生存的道理。

王宗岳大师的太极拳论是无人能够相比的,他精辟地阐述了太极拳的养生和技击的道理,和训练的过程。


l         道淡如水……


l         将我所见所闻向各位报告一番。

    王荠斋与陈发科不和—台湾周剑南先生曾在解放前造访陈发科。文中并未提两人为何交恶,但大抵是因王创拳而有争议。陈向周一直强调缠丝劲的重要,并演示一遍拳路,周见其拳势惊人而叹服。之前周亦拜访王(搭了手),并认为尚云祥功夫远在王上。

    冯志强与陈照奎情同手足—我前陈太老师是王西安先生门下,后来曾料理陈照奎的丧事,到北京向冯报告后,冯听了老泪纵横,真情流露。陈小时功夫是由陈茂森监督,后又回陈家沟习器械。瀛人先生诡称冯受到照奎指点,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陈照奎听信馋言—因王西安做民兵大队队长,见到陈茂森练新架,后到北京请陈照奎到陈家沟授拳。听说当时极保守,教时必关门闭户,并拉上窗帘。有人为了学习,下雪夜还伏在屋檐上偷看。有人向陈照奎说陈庆洲在兆沛出殡时没出现。所以一直不愿教陈庆洲新架。后经人说项,在宴席上陈照奎说可教其推手,让陈庆洲拿其右臂,时肩离地数寸时照奎肩一抖,将陈庆洲打上天花板掉到桌上,丛此陈庆洲对不能学到新架引为憾事。


l         关于仙,只有“感觉”的仙,从没有见过“真仙”,不管是地仙还是天仙,可能是仙不见人吧,有些人把感觉当成真的,就走火入魔了。也可能有真仙,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气”可能是将人的神经系统炼通后的感觉吧,或是神经末梢炼通后的反应,神经脉络遍布全身,如属敏感之人易产生反应。对他人外气反应也可能是你的神经系统对暗示、触觉、及外界刺激的一种应激反应而已。


l         静之则合,有很多层意思,合阴阳、合自己。你动我静合,你静我动合,当合自己时合自己,当合别人时合别人。双重是不对的,但要看在哪个层次,要想解决双重之病,就必须先找出双重,练出双重,才能知道什么是双重,有了双重才能分开。


l         力与意的调配可分为小乘、中乘和大乘。

    1、小乘的练法。用意不用力。既有益于养生,又有益于技击,属于拳学的正确途径。

    2、中乘的练法。力意相逆。就是在练习时,力量和意念相反。比如:手向前推时所产生的力量是往前的,但意念上要往后拉,力量和意念的方向是相矛盾的,这样的力量才能圆满无缺而且雄厚,同时也可避免因用力绝对而使自身失去重心的弊病。不仅手上如此,全身皆然。

    3、大乘的练法。力意不分。就是在练习时,体内的力量和意念相互作用,就是力到意到,意到劲到,力虽到而意不停。由于意不停而使力再生。


l         本无意力之分,人力使然!不住文字,不住声色,不住圈点,方见太极。关键在于无极,而不在阴阳化生,否则,必背道而驰,虽地球为球,然日益损矣。立意无极,太极自现!


l         心放在腔子里,在日常生活中形神相合,即在太极大化中,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腔子:即中丹田),不管天(头脑:是非妄念),不管地(小腹:情欲本能),任其来去自由,不随不制,并说打人,说白了,就是打其出形之神.……我的感受是心在腔子里,心不出尖,形神一体,常常无缘无故地喜乐,很舒服,有呼太和之气,吸清海之波的身体感受.心机圆则明,明则圆,所谓"心机圆明"也.


l         小有真有,大用不用。


l         尾闾为基座,归胯可也……


l         三颗珠子是夹脊、命门、和它们俩之间。劲源在夹脊。


l         双环一套十字生,十字四端皆弧形;

    唯有当中是实点,还要围绕环边行;

    十字交点一错位,四两千斤亦可乘;

掌中乱环横竖找,乱环法术在于通。


l         乱环法术最难通,上下随合妙无穷;

    陷敌深入乱环内,四两千斤着法成。

    手脚齐进横竖找,掌中乱环落不空;

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


这是金庸先生在他的小说《书剑恩仇录》里用的。


l         九曲珠解:踝、膝、胯、脊椎分四段三个珠、腕、肘、肩,共九颗珠子。


l         未懂劲时,要认劲,懂了劲时,便要忘掉劲。今后阶及神明了,便要讲究忘意、无意。太极拳就是要剥到一层,扔掉一层,进到哪层,忘掉哪层,如是方可渐臻佳境。


l         动的是外形,分的是意念,静的是内气,合的是外形。这是最基本的理解,往深就要靠自己了。


l         只怕散了这团雾

我也是由内修而入太极拳者。按仙家的说法我内修的造诣虽不敢云已臻天仙的境界,但人仙的境界确是日有所望了。我开始练太极拳时,亦甚为关注内在的感受,站无极桩时,周围景象似雾似雨,一气浑然。练拳时亦恐此景消失,极尽悠缓柔顺,进退顾盼定,周身外撑内空似立在地上的撑开的伞。自以为于太极拳上多有心得,远近拳友向我请益者亦不绝于门,暗讨自己几近太极拳之妙境矣。一日有拳友告之京西兰旗营中央党校处有位白先生,技艺高妙有耄耋御众之能。于是随友前往,见该先生身材矮小,面貌温和,似不到70岁。所练之拳,未曾见过,其意似太极之意。于是经友介绍与白先生搭手,不想一搭手,白先生直摇头,直言我不懂太极拳。我甚诧异,白先生说声“跳出去。”我便不由自主地跳了出去。由是深服。以后,白先生讲解拳理,谓:“太极拳的基础是曲中蓄直,曲是转关,直是整力,可先分求,而后合一,方成太极。不明此理,意气之论则为奢谈,终究难合于用。”由此,每月去白先生出受教,近来颇有进步,于太极拳不仅能体,而且无论遇之何人皆能用之一、二了。

道中情 发表于 2009-4-21 1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