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红鳄背蝎怎么喝水:十大元帅中谁提前两年就知道自己将授元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7:40:52

核心提示:他说:‘不瞒同志们说,军委已内定我为一名元帅了。我知道,这元帅衔是党和毛主席给我的荣誉和勉励,也是无数战友和先烈流血牺牲的结果。’他语重心长地说:‘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从北伐到长征,从抗日到解放战争,直到这次抗美援朝,有多少好同志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朝鲜土地又埋了多少好战友的忠骨。他们,我们应该给他们定个什么级,定个什么衔呢?

贺龙元帅 资料图

本文由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张雄文供稿

1950年就提上议事日程,1953年1月中央军委“拟于今年7月份全军实行军衔制度”的开国将帅授衔,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期实现。随着战争远去,政治因素逐渐上升,最初的授衔人选也不断发生改变。1954年初高饶事件出现,原华东地区真正的一把手饶漱石倒台,除其本人外,他曾十分瞧不起、极力贬斥的陈毅与最为欣赏倚重、极力推荐过的粟裕受到的影响最大。长期不在华东的陈毅从此越过历史的真实,成为华东“最有威望”的一把手。而粟裕则从原来的元帅候选人降格为1955年正式授衔时的大将。

囿于贬粟的印刻效应,否定粟裕曾是元帅人选的文章充斥网络,其基本论据是1954年9月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为委员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没有粟裕。他们隔断历史的发展过程,武断地将1954年的军委成立看作是元帅授衔的起点。可惜历史真实终究会浮出水面,在众多能充分说明粟裕是元帅人选的论据中,他的湘西老乡贺龙起了重要作用。

从1950到1953年,因预备1953年7月全军授衔,因此各级将帅人选早在酝酿之中,粟裕以第三野战军实际统帅和首席代表身份排名第七位(此时粟裕在军委的排名居邓小平前,后来所谓的政工元帅罗荣桓尚不是军委委员)。但因为当年未能如期授衔,后来人选又发生变化,知情人往往讳莫如深。而当事者因纪律约束,也不能随便透露内幕。幸而草莽英雄贺龙有江湖气,得意之余竟在公开场合将这一机密泄露出来,成为搜寻元帅授衔轨迹的铁证。

煌煌四卷本的《贺龙全传》记载,1953年10月,贺龙率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慰问,于10月30日到志愿军王必成兵团视察。在对兵团高级将领讲话时,评论过国内正着手施行的军衔制。书中说:

“这时,正值解放军搞评级定衔,大家的思想比较活跃,贺龙这次是代表军委向志愿军各部队的负责干部专门做思想工作来的。这个工作应该怎么做呢?贺龙首先从自我讲起。他说:‘不瞒同志们说,军委已内定我为一名元帅了。我知道,这元帅衔是党和毛主席给我的荣誉和勉励,也是无数战友和先烈流血牺牲的结果。’他语重心长地说:‘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从北伐到长征,从抗日到解放战争,直到这次抗美援朝,有多少好同志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朝鲜土地又埋了多少好战友的忠骨。他们,我们应该给他们定个什么级,定个什么衔呢?”

我曾花两个月时间,常在国家图书馆寻找元帅授衔的史料,却收获甚微。某天到西单北京图书大厦闲逛,看到架上的《贺龙全传》,随手翻看,就看到了这段话。当时的心情,无异于捡到至宝,欣喜若狂。

回来后又找王必成的资料。他的简历有这么一段:“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王建安因病回国,王必成入朝作战,1953年4月起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兵团党委常委,参加了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获朝鲜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可见,贺龙到王必成兵团也就是第九兵团,是客观的历史事实。随后,我将这段重要史实写入《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一书。

写历史专著,史料有时侯的确宝贵如黄金。此种滋味,相信很多朋友都有体会。我还曾在《邓小平在中原》一书中找到陈毅在中原野战军发牢骚的话语:“东有粟裕指挥,西有刘伯承坐镇,我闲着无事,就去办一所大学吧。”这段无可奈何的话,彻底打破了《陈毅传》以及诸多官样文章构筑的“陈毅到中原,是方便统一指挥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的虚假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