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简笔画彩色:美国新闻报道凸显“人类兴趣”手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25:14
美国新闻报道凸显“人类兴趣”手法bluesky 发表于 2006-1-12 8:47:00

       近日,应北京青年报社邀请,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朱迪.波尔奇教授等一行四人,为《北京青年报》及其子报子刊《法制晚报》、  《北京科技报》等约200名编采、广告、发行人员进行了为期4天的新闻业务培训。其间,波尔奇教授讲授的“人类兴趣新闻”  (Human interest  method),或称“人类兴趣方法”,引起与会编辑、记者的浓厚兴趣。讲课过程中,大家几次就这个颇为新鲜的新闻学名词与波尔奇教授进行探讨。波尔奇教授将“人类兴趣新闻”解释为一种报道手法,或者说报道角度,可以在卫生新闻、科技新闻中广泛使用,同时也可以贯穿在任何题材的新闻报道中。
       众所周知,卫生新闻、科技新闻都有一定的专业性,但同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人类兴趣新闻”就是在这些专业性的新闻事实中,挖掘、寻找人类总体感兴趣的主题。譬如,大约一年前,美国的感冒疫苗紧缺,  《洛杉矶时报》记者就在这看似简单的新闻背后,从历史、技术、政治等因素加以考虑,寻找感冒疫苗紧缺的前因后果。原来,感冒疫苗早在1970年以前就已发明问世,但是提取的方法比较传统,要从鸡蛋里提取某种物质,而且是“受精的鸡蛋”。在报道的相关背景介绍中,还涉及到非洲猕猴、狗的细胞、昆虫学等知识。波尔奇教授认为,如此厂来,就将“人类兴趣”的因素运用到医学报道中,读者喜欢这样的新闻。如何捕捉“人类兴趣新闻”?可以有多种方法,卫生记者也可以从体育报道中发现线索。一个例证是:有一位垒球裁判,在一场比赛中对球员判罚不当诱发了球员朝他脸上吐唾液。一位年轻的卫生记者了解到,这位裁判的儿子患有基因缺损的疾病,她报道了儿子疾病对裁判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在体育判罚的背后,展现了人物和家庭的命运。
       任何新闻都可以贯穿“人类兴趣”  的主题,在这方面《纽约时报》记者已经形成一种主动意识,能在诸多新闻事实中,凸显这一点。譬如,铁路道口的安全事故,在社会生活中并不鲜见,记者的报道通常这样写:15岁的玛丽早晨通过铁道路口时,被火车轧断双腿,这是警方提供的信息。但是,《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在这场事故发生后,在下午6点钟截稿前有限的时间里,了解、报道出了不一样的内容。原来,这个被轧伤的女孩是个吸毒者,平日里在学校就“不合群”,她是从家里跑出来的。更有意思的是,就在她被火车撞倒之际,一个男孩上前抢救,帮助遭受重伤的她,而这个男孩是一位童子军成员,那正是女孩平日里憎恶的组织。就这样,两个有着不同生活背景,甚至在观念上格格不入的年轻人,就在这天早上通过这起事故发生联系。报道中还有一些甚至残酷的细节,譬如女孩被轧断的腿飞落到很远的地方等等。波尔奇教授说:“20年后,你还会记得这篇报道”,她由此向记者建议:“在截稿前,给报道一个深度。”
       被波尔奇教授作为“范文”分析的,是获得普利策奖的《恩里克的历程》,通过记者跟随洪都拉斯男孩恩里克偷渡美国寻找母亲的历程,波尔奇教授认为“追踪是一种好方法”,读者对非法移民产生的种种疑问、美国移民政策的漏洞、恩里克和成百上千个中美洲偷渡儿童的命运等等,都在这一路追踪中展开。
       健康、医疗是美国民众十分关心的话题,因此“人是怎样变衰老的?”  “起床后怎样锻炼?”  “怎样选择医生?”等话题都成为健康专版的内容,很多时候还辅以图表来加强版面效果。由此,波尔奇教授将“人类兴趣”手法向新闻报道“渗透”归纳为三个层面:一、服务性报道;二、生活方式报道;三、新闻背后的人性。
       我国记者在新闻实践中,大都不同程度地运用过相近似的“人文视角”,不过较之美国同行,我们显然缺乏理性的抽提,也较少进行学理上的探讨与开拓,因此其“合法”性生存也就缺少相应的支撑。当版面受限时,这些“人类兴趣”的内容往往最先遭遇被肢解的命运。据波尔奇教授介绍,在密苏里新闻学院,human interest method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进入教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