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羊蝎子:看《墨乐巴黎》书艺表演畅想书艺创新之路该怎么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26:13
看《墨乐巴黎》书艺表演畅想书艺创新之路该怎么走   http://www.gmw.cn/ 2011-12-14 15:34:20 来源:光明书画 

     2011年12月8日,书画频道看了一则现场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节目说的是:中国书法家曾来德先生和三位音乐家,在法国巴黎联合举办了一场“音乐与书法相结合”的书艺表演。尽管主持人在导引词中说了许多赞美之词,但我看完表演后,却在脑海中不断蹦出四个字,“罪过!糟蹋!”因此我认为这场书艺表演是不成功的,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开场仪式不妥

  主要是书法家在写字前进行焚香祷告活动,有故弄玄虚之嫌。试问:王羲之写兰亭序时、颜真卿写祭姪稿时,苏东坡写寒食贴时,有哪本史书上记载着他们事先焚了香的?可是他们写出来的字都说好,被奉为天下第一行书、第二行书、第三行书,何故?因为他们在书写过程中,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学识素养、书法功力,都合而为一,倾注于笔端。《兰亭序》是即兴之作,是一篇记叙名士宴集,兴尽悲来,因乐抒怀的文章。而苏轼因仕途坎坷,谪居黄州数年,当孩子患病,住房破漏,全家挣扎在“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困境之中,他带着一种“死灰吹不起”的悲观情绪,用诗句来倾诉一下内心的痛苦和社会对他不公正待遇的愤慲之情。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随着情绪的变化,手中的笔杆也随之颤动,字的大小,行笔的快慢,使转的抑扬顿挫、章法的疏密布局都一目了然,这就是他真情的流露。再说,颜真卿写祭姪稿时,何尝不是带着对安禄山反贼的痛恨和对姪儿英勇牺牲的无限惋惜和悲痛,难道这种国恨家仇真实感情的迸发还要用焚香来营造气氛吗?至于张旭和怀素的狂草,谁都知道他们都是在醉酒的状态下,兴到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而写下的墨宝,虽然变化多端,而法度具备,并无胡乱涂摹之嫌,故其墨迹有存世的珍贵价值,如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怀素的草书《自叙帖》、《苦笋帖》、《论书帖》等,至今仍是无价之宝。

  凭心而论,当一个书法家在国际舞台上进行书法表演时,虽然没有对手,但成功与否,确实关系到个人的名誉、国家的声望,特别是汉字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但是不能因此而背上包袱,临阵怯场,相反地应当以大无畏的勇气,排除患得患失的一切私心杂念,以虔诚恭敬肃穆的态度,通过调身、调心、调息的方式,收视返听,凝神绝虑,心正气和地进入所书内容的角色中去,用鲁迅先生描写画家创作过程的“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一挥而就”的十六字方针,指导书法创作,相信一定会达到“气秀色润,意和笔调,谨守法度,柔而无渎,书如其人,皆大欢喜”,但这种氛围却是在不动声色的过程中自然实现的,不需要用焚香祷告方式,以免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反感。

  二、用痰盂装墨汁不妥

  我看见曾来德先生是把墨汁倒在一个搪瓷痰盂内提在左手写字的,这使人联想到吐痰和小便时的情景,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里面装的是神圣的墨汁呀!而墨汁是组成汉字结构的特殊材料。没有墨汁,何来黑白分明、点线跃动的视觉享受?我国古人在写字前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磨墨,而磨墨则是由墨块和砚台的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新鲜墨汁。为了写好字,我们的祖先经过几千年的探索,研究出了松烟、油烟和漆烟等三种类型的名墨及其制造工艺。在砚台的制作上,也先后开凿出了端砚、歙砚、澄泥砚……等多种名砚,其特点是:石质坚实,细润、不吸水、雕凿精美,造型浑朴,发墨如油,呈紫色光泽,书写流利不损笔毫,是我国文房四宝中的两大宝贝。按理说,在国外表演书艺时,应借这个机会将其展示一下,可是曾先生却没有这样做。再说,即便是因为砚台沉重不便带到现场去,也可以用我国江西景德镇生产的精美陶瓷笔洗来装墨汁也是值得宣传的呀!何必用痰盂呢?岂不是有辱斯文吗?

  三、用小笔写大字不妥

  我看见曾来德先生是叫人把装裱好的宣纸铺在地上,人站在纸上,弯着腰写字的,这种写法叫地书法。用现存的毛笔是写不好的。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难道曾先生就没有想到自己亲手制作(或请制笔师傅)一枝适用的地书笔吗?我们的祖先根据书画家的需要,先后发明了硬毫、软毫和兼毫,长锋、中锋、短锋等笔型,根据写字的大小,又发明了斗笔、屏笔和大中小型毛笔,但都是按照人取坐姿或站在桌旁、屏风下、楹柱边书写时用的,最长不超过40公分,而写地书呢?由于人的视觉和体位都发生变化,其笔杆长度至少在80公分以上,笔毫直径至少在5公分左右。为了减少蘸水次数,我在参加地书活动中,经过探索自制了一枝笔杆长80公分,笔毫直径5厘米左右,能在杆中装清水500毫升以上的地书笔,一次能连续写二、三百字不加水。一个有功力的书法家,如果装上墨汁可以挥舞起这枝如椽大笔,在铺在地面的宣纸上写字,也许可以达到预期目的!

  可是曾来德先生没有这样做,而是不切实际不顾后果的用一枝长不过40公分,又没有硬性的软毫笔,强迫它去为自己完成榜书的任务,这怎么能行呢?

  当他书写开始以后,我仿佛看见他野蛮的把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倒提着双腿,在地面上任意折腾,迫使她完成一些高难度的杂技动作,直把她摆弄到奄奄一息,披头散发,鼻青脸肿,遍体鳞伤,皮破肉绽,在地上留下了串串血泪和粘满皮肉的痕迹,真是惨不忍睹,也无从得知他在书写时是如何使用方笔、圆笔,中锋、侧锋、逆锋等书写技巧的!观其字并不在章草和今草之列,而是比狂草还狂的飞机草,既然是写汉字,无论你狂到什么程度,但必须有理、必须有度、必须合法,必须能识,必须真正合乎美的要求,否则是不能得到社会和历史承认的。

  现在有些人认为,有了办公自动化,中国的汉字书法已没有实用性了,只能作为纯艺术性另辟歧径了,于是把一些复古的象形字、怪字、丑字都抛出来,认为是最美的艺术品了!这种思潮叫书艺创新吗?我不敢苟同!

  12月13日凌晨,我通过由董欣主持的“我要上春晚”的节目,看见一个19岁的河南姑娘,以豫剧的唱腔,演唱了一首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还一边唱一边用勺笔(即炒菜用的汤勺、炒勺)舀上墨汁写下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九个法度严谨可圈可点可识可爱的草书横幅,这难道不可以说是一条书法与戏剧音乐相结合的创新之路吗?

  四、音乐与书法结合的奥妙,还没有悟透,还要进一步磨和。

  据讲解员说:曾来德先生当天写的是杜甫的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但是我从他写的上十幅作品中,不知道在那张纸上写的是: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观者为之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哪一张写的是:“火霍如后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也不知道三位音乐家是用中国的那一部经典乐曲为其伴奏,借以烘托“来如雷电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绛唇朱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这段诗情画意的!好象没有紧密的衔接,互相融合,而是两块皮,各搞各的,貌合神离。因此我觉得音乐家与书法家还要进一步磨合,要共同围绕一个主题,做到天地人合一阴阳相生!此消彼涨,有机结合。这个问题还有广泛的讨论话题,留作后话再说罢!希望有关领导和专家们,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既要支持新生事物的发展,又不能因为怕戴上“扼杀新生事物”的大帽子,而违心的伸出大拇指跟着别人说:“高哇高,实在是高!”

  我的以上言论,如有错误之处,欢迎曾来德先生和三位音乐家以及广大书法家们批评指正,让我们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