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7天乳鸽人工喂养视频:生命的旅程(上篇 ) 宋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7:27:46


  



  生命的旅程 上篇

  

  第一篇

  我于1 94 1年出生于河北省清苑县南候村,,从9岁开始在本村上小学,1 95 4年考入黄陀村完小,19)6年考入本县县中(清苑一中),1 9 5 9年考入保定第一中学(高中)。

  1 96 1年8月高中毕业, 从保定一中参军(志愿兵)。先于保定军二予校培训两个月后,到北京空军炮兵第二十一团六连下放锻炼(由学员变为战士)在六连历任战士,副班长。

  根据“北空” 指令,我们这批高中毕业生,原是准备培养技术军官的(雷达、、火炮技师), 由于刚出校门,需在战斗基层下放锻炼,予期三年后进信阳炮校学习,后因文化大革命,信阳炮校解体,三年后,在北京分配了,有的留在部队,我被留下来。

  1 9 6 5年调到21团2连,任见习干事,负责青年团和革委会的工作后,后提升为指导员。

  1 9 7 1年调本团组织股任副股长,主持组织股工作,1 9 79年调本团一营任副教导员, 主持营党委工作。

  1 98 1年8月复员到北京市住宅二公司,,在组织部任干事,后提升为副部长(当时已更名北京市住宅设总公司组织部)。

  1 9 9 1年8月调北京市大成总公司(副局级),任党委办公室任主任。

  1 9 9 5年被提升为大成总公司纪委书记。

  2 0 0 2年1 2月退休。

  


  第二篇 家族溯源

  由于祖父、祖母家穷命薄而过早离世, 我从小未见过祖父、祖母,也未听父母说起过他们的事,这是我一生莫大的遗憾。为了预防这一可悲的事实在我的第三代、 第四代身上重现,就是我写回忆录的初衷

  父亲:宋体仁( 1884-1958)

  父亲这一辈弟兄四个,排行老二。大爷宋体文,三叔宋体贵,四叔宋体志,父亲一生在本村务农,有一定文化, 能读一般的书报(自学),进入晚年后身体欠佳,常闹肠胃病,记得我小时,每逢过年过节,父亲总是犯胃病,(因过节油水大,难消化)晚年最后是在太原度过(因大哥、二哥在太原做工)1 9 5 8年在太原去世。(母亲病故后,将遗骨移至原籍和母亲并葬)

  父亲性格比较内向,在我小时候,从来没见过父亲和我们发过皮脾气,更没有动过我一指头,对我的学业很关心,记得每次交学费时,因家庭生活困难母亲总是抱怨,父亲一声不吭,悄悄地到邻居家把钱借来交上。家里对父亲都很尊重,我们哥几个从来没有顶撞过他,母亲对父亲也很关心,记得经常在蒸窝窝头时,独给父亲蒸两个白面花卷, 就是我家的特别待遇。终生操劳,到晚年身体欠佳也闲不住,每天早起去地里打(割)草,家里地面原来地势很低,后来他一车一车用土的墊起来, 避免了雨天院内积水。父亲生性乐观,嘴里经常哼着小曲或打击乐,很喜欢音乐,并注意气功养生,每晚入睡和早上起床时,都以深呼吸的形式习练气功, 二哥曾说,我在这方面继承了父亲的传统,不过我认为,我的练功要深得多。

  母亲:冯俊( 1900-1983)原籍存南候村, 下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据母亲说她1 6岁时嫁于宋家,还掌握了一手维生的小技能----手工加工猪鬃。因为各家做猪毛买卖的很多,主要是到各家各户把猪毛收购来,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程序,随之变成成捆的交货。色泽一致的猪鬃,才能向公家出售,母亲在这一方面有一绝技,经常被各家请去做活(有报酬)。记得在我三岁的时候, 母亲曾离开我去天津打工。母亲一生中, 去过天津(打工)、太原(随哥哥一起),还三次来北京,第一次到北京驻军看我(我在部队时)。第二次来北京帮助看孩子。于1 9 8 5年在老家去世, 享年84岁。


  兄弟姐妹

  姐姐: 宋喜莲 出生年月日不详。解放前嫁于东石桥村,姐夫杨长信,生有一女一子, 在生第二个孩子时因难产而故。

  大哥: 宋连生。1954年前在家务农,后曾去太原当过几年的工人,6 0年于全国经济困难时期回乡。l994 年去世。大哥擅长做生意,在记忆中,卖过盘子、碗(用猪毛换),卖过糖葫芦,还常做猪毛生意。生有两女三子,大女在北京安家,二女在县城。三个儿子,老大和老三在本村,二儿子的去了美国。大嫂跟着两个儿子过。大哥一生勤劳持家,为孩子们创下了家业,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了,该享福的时候了,他却走了。

  二哥:宋国;解放前在本村当过民兵,解放后,到山西太原市杨家堡草板纸厂做工,后安家。生有三子、四女都己成家立业。 小女和婿1 998年随父母来我这里住了一星期。二哥于2007年去世。

  


  第三篇 人生履历

  工作履历

  1961年8月至1965年8月,在北空86548部队6连下放锻炼(志愿兵学员)。任战士、学员、班长。

  1965年8月至1971年4月,在原部队二连任副指导员,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开导连队思想政治工作。

  1974年4月至1979年4月,在原部队团组织股任副股长,主管连队创造四好连队活动。

  1979年4月至1981年10月,在原部队一营任副教导员,主持营党委工作。(当时营里没有正职)

  1981年10月至1991年8月,在北京市住宅建设总公司组织部任干事、副部长,主抓各公司党的组织建设。

  1991年8月至1995年6月,在北京大成房地产总公司任党委办公室任主任,兼管组织部、宣传部、纪检等工作。

  1995年6月至2002年12月,在北京大成房地产总公司任纪委书记。开展反腐倡廉、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2002年12月退休。


  宅舍变迁

  自幼年至1961年住原籍土坯平房。做饭以柴禾作燃料,照明工具是煤油灯

  自1970年至1979年住北京市朝阳区永安里(借)楼房一间,合用厨房及卫生间。

  自1979年至1983年住朝阳区甜水园头条19号,平房两间。

  自1983年至1998年住朝阳区关东店核头园北里,两居室43m。

  自1998年至今年住朝阳区后八里,散居83平米。

  2000年至今住朝阳区麦子店枣营北里,三居两厅150平米。


  第三篇 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在家乡渡过的。

  我从九岁(1950年)开始上学,54年从本村小学毕业,当年考入黄陀乡完小,56年自黄陀完小毕业后,考入清苑县第一中学,59年毕业考入保定市第一中学,我的童年生涯就此结束。

  童年我的学业全靠自己努力,不像现在小学生学习靠父母督促帮助,因父母没有文化,那时学习很艰苦,尤其在外村上学,往往是天还黑就得起床,那时也没有表,只是听鸡叫几遍,起床要自己做饭吃,中午饭在学校吃自带的干粮,(一般是贴饼子窝窝头或高粱面饼、碱菜)在上初中时,后期住校每月六元伙食标准,一般早饭是稀粥,中午饼子、包子或馒头,晚上又是稀的,在黄陀读完小时,一夏天发大水,还要游泳过河,一天两次,但学业也未打断。从完小升到中学时,离村30名学生中只考上3名,开始听去县城看榜的说,榜上没有我,我当时很自信,不相信,我又跑到县城去看,果然看到了474号(宋凯)我高兴极了。

  童年的我可以说是玩劲十足,具体说,一是盼过年,因为过年有很多兴奋点,可以穿新衣服,可以改善伙食,吃年饭,可以放炮,可以看大戏,可以贴新对联(每年的对联,不仅我家的对联由我来写,不少邻居也让我来写,所以每到春节我总要忙几天书墨。二是盼庙会,离我村二里的黄陀和5里的百中村每年办庙会,这是我童年的一大喜事。我总是天天去,因为庙会很热闹,有唱戏的、玩把戏的、变魔术的和耍猴子的、踩高翘的等,还可以买小吃、买小玩具等,很有意思,三是盼月夜,尤其秋天的月夜,吃完晚饭到街上,可以和小朋友们玩各种游戏,还可以听夜场大鼓书,还可以听老人讲故事(有一次听鬼的故事,不敢回家)还可以看大戏等。

  我在童年因当时物质条件有限,不象现在儿童们玩得这样现代,但乡土玩法,样子也不少,回想起来有1、玩秫节杆,把高梁杆截成段,在斜坡上滚,谁滚得远,谁就赢。2、印印板,把泥土放在一个小模型中,捣出晒干,有的还在炭中烧过,有很多造型。3、弹玻璃球。4、玩撂联,在地上划上方格,摆上小石子,象玩象棋那样。5、玩木头棍子也是一种形式。6、撞铜瓦式。7、砸铜钱(玩子弹壳)。8、捉迷藏。9、拉把居(两对抱着腰的孩子,用腿夹着对方的腿练拉力)等等。

  童年的爱好,一是打筋斗,开始在草堆上练,后来在水里练,最后在地上练。我不仅会正翻,还会倒翻。二是爱音乐,小学时就迷上简谱,爱唱歌、喜欢乐器,先后自学了吹笛子、拉二胡、弹三弦、吹口琴等,但水平很一般。三是短跑,擅长短跑,参加过乡运动会,在高小运动会获得少年组跳远第一名。(成绩3.88米)得益短跑速度快,四是理发。在初中学会理发,课间给很多同学理发,记得给女同学剪长发时,不小心把人家耳朵剪伤了,惨愧的终身难忘。五是摔跤,别看身体矮小,但摔跤很灵活,不少比我高大的多的,都被我摔倒在地。

  谈到劳动,由于我在哥儿们排行小(老三),家务活儿干得不多、使我在幼年养成不耐爱劳动的习惯,一听大人让我干活就皱眉头,从心里感道干活不如玩痛快。即使这样,我也学会割麦子、锄地、拔麦子等比较难的活计,在生产队干活,记4分工分,成人记8分,比大人少记一半,但劳动量和大人差不多。农家活有打草、拾柴、拾粮食(麦秋后)。上初中时,参加过挖渠、深翻土地,去外县抗旱。初中时去过唐县抗旱时,得到当地好评,回校后,还在班上讲体会。

  童年有几件最害怕的事:一是几次发大水时,全家去外乡逃难,我在家里看家,我家住在离村有500多米的孤立的岛上(发大水时,被称为小台湾),因永势猛,屋子里都有很深的水,房子外边是一片汪洋。尤其到晚上,一片漆黑,我一个睡在屋里,听到只是呼呼的水浪,年龄又小,十分害怕。二是有一次看守老玉米,记得一年发大水,从地里收下的新玉米因大水运不回家,大哥回家借船,让我在玉米堆守候,夜深人静,又不敢睡觉,也很害怕。三是暗夜去村里玩,回家路上很害怕。因为家在村外边,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而且路边还放停放着几具死人墓(用土坯垒的暂时的墓),黑夜我一个从旁边过,心里害怕的甚人。

  我的童年曾在战火中度过。当时正处于全国解放的前夕,家乡又是国民党军和八路军拉踞的地方,经常遭受战火的侵袭。记得有三件事印象很深。一次是敌人的汽油弹把我家的麦场的麦垛打着了火,时半个村人来救火。第二次是八路军一个排进攻敌军一个团,因力比悬殊一个排全部伤亡,战后我和母亲到场去看,发现五六个八路军尸体,其中一个是重伤,他让我们救他。我和母亲从家里拿了鸡蛋给他喝,还给他搭了凉鹏,没有想到一会敌军又过来了,发现了还有没有死的八路军,立即又给了一枪,当时我和母亲在屋里听到他们的说话。第三次是一次战斗停火后,我以为敌人已撤走了,当时出去捡弹壳,捡了一包正往回走,忽听到房子后国民党军队喊话,说要抢弊我。我当时害怕极了,其实是他们吓唬我。.


  童年时代最爱唱的歌曲

  在小学的时候,因学校缺音乐老师,学的歌很少,不会唱几首歌。

  上学学唱的第一首歌是“走跟着毛泽东走”,是闫老师教唱的。当时不知道毛泽东是谁,只看到墙上贴着他的像,后来,王修闲老师教唱了“歌唱祖国”。张同恩老师又教唱了几首关于六一儿的歌曲,曲目记不太清楚了。还有本村的复员军人赵兵银教唱了,《二郎山》、<抗美援朝进行曲>等。在上完小时又学会了《劳动之歌》和时间福贵等,总之,在幼年时学唱的歌子很少。

  在上初中时,因有了音乐老师,学唱的歌子才多起来,如“《在行山上》、“《游击队之哥》、,《我的祖国》、《社会主义好》等。

  童年时期最爱听的故事

  有明清小说“王清明投亲”“杨家将”“呼家将”等。听故事的主要方式《大鼓书》。

  童年时代的朋友

  刘舫、杨福增、赵春青、杨文信、赵炳伟、刘新柱、宋玉宝、刘金发、王福生、李僧立、张化等。

  小时最崇拜的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锋。在我读高小的时候,我读了“把一切献给党”这本小说。作者吴运锋,写的是作者本人在战争年代在不懂专业技术的情况下,苦心自学制造、修理火炮、弹药的实际经历。在实际工作中,他经历了千难万险,多次负伤,但为了党的事业,他从无怨言,总是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那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用自己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战歌,强烈地震憾了我,我暗暗下决心,要做他那样的人。

  童年时代的梦想

  1、摆脱农民生涯,当一名工人,做一个吃公家饭的人,童年在农村泥土中摸、爬、滚、打中长大,对农民生活的苦、累、脏、穷有感受,为了摆脱乡巴佬的命运,上学很努力,从小不让父母挂心。

  2、一度想当音乐家,我从小爱好音乐,好听的曲子听一遍就会,上小学时就学会了识简谱。因此,对音乐产生了较大兴趣,心想将来当一名音乐家多好,但由于经济条件及从业的生涯所限,只能是一个幻梦。

  我的启蒙老师

  1、闫老师(名子遗忘)是我上学的第一位老师,老师很严厉(一条腿跛),但是上学的第一天就表扬了我,原因是那天每个同学都到黑板上认字,比我早上学的还没有我认的字多。他经常不耐其烦的教导我们,人,从小要有大志向,那就必须有文化,必须刻苦学习,才能有出息。“小时不努力,老大最伤悲”的精神信条,深深记在我脑海里。

  2、王修闲(女)是我的语文老师,通过语文教学,给我们灌疏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她那为人和善温雅的风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童年时期读过的书

  《半夜鸡叫》、《把一切献给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旗谱》、《短短篇小说集》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对自己的人生有较大影响。保尔柯察金和吴云铎他们那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精神,忠贞的思想品质,当在我人生道路上遇到曲折,坎坷时,给了我前进的巨大动力,提高了我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使我顺利度过了艰难的历程。

  第四章 故乡梦


  河北省清苑县南候村是我的故乡。

  由于58年兴修水利,本村规划在一条河的中间,为了免除水灾本村迁移到大福村村东,但行政划分未变。

  故乡以生产玉米、高粱、谷子、小麦为主,因处于太行山脉水系中,几乎每年夏天有洪水。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故乡人的生活比较贫苦,首先说吃的,当时,分四档,第一档是白面、大米,极个别的农户吃得上;第二档是玉米面,过节有白面吃,占小部分;第三档是高粱面为主,占大部分;第四档是高粱面也不多吃的,靠一部分野菜充食,也占少数。一般家里终年吃不上水果,我的童年几乎没吃过水果,过中秋节能吃鸭梨,不知苹果什么味,十来岁才吃一根香蕉。

  再说住的,富户住瓦房、砖房,少数住砖房多数住土房,根基是砖头,以上用土坏垒起来,我家住的是土房,穿的都是粗布衣(农村织的),经济条件好一些,才有条件买“洋布”做衣穿。

  故乡的风俗


  春节唱大戏、放鞭炮、穿新衣、吃年饭、拜大年、换对联、起午更等。

  清明节扫墓、上玟(在旧坟上添新土)

  端午节吃粽子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改善伙食。

  七月十五过鬼节,夜晚放河子灯(在水上漂腊烛)意思是庆河神,保平安。

  逛庙会,不少村办庙会,搭台唱戏,踩高跷,农民到庙会上买卖各种商品,附近二月十五黄陀庙,五月初八百中庙,三月十五大福村庙等。庙会一般在春天(春忙之前),农民通过庙会一能改善文化生活;二是进行商品交流,是发展农村文化经济的好形式。

  

  第五章 风雨人生路

  艰苦求学路:

  在上小学、完小时,学习条件很差,只有教室桌子、椅子(小学时自已搬椅子),上初、高中时条件较好(住宿)。在黄院上完小时,夏天发大水,必须过一条河才能到校,河水很深,必须一个手举着书包,脚踩水,经常把书本和干粮弄湿。

  学过的主要课程:语文、数学、代数、函数、几何、化学、地理(自然、生物、俄语、历史)学大专时,行政管理、政治工作、社会学、法学、哲学、逻辑学、心理学、党史等。

  我是这样走上工作岗位的:

  1961年夏天,我正在保定一中上学,当时北京空军需要培养一部分雷达技术军官,确定要在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在校青年学生中选定,我符合条件被选征入伍,开始了历时20年的军旅生涯。

  当年曾有这样的理想:

  我刚入伍先进行了两个月的阶级教育(

  当是处于全国全军学习雷锋热潮,

  当时我被雷锋的事迹所

  感动, 下决心要走学习雷锋的道路,做一名优秀的共

  产党员的。工作方面的理想及目标:向雷锋那样,样样工作走在前, !与标杆。生活方面的理想及目标: 向雷锋学习, 政治上、学习上要向高标准看齐,在生活待遇方面向低标准看齐(存突出政治的年代里, 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抗美援越

  1967年年初,我们部队执行毛主席"齐装满员,开得动"的命令,奔赴越南履行援越抗美的国际义务。二月份开至广西宁明进行了蓝两月的准备。四月底穿过友谊关进入越南。其任务是保护我国的运送战略物资的运输线,克夫是当时运输枢纽,屡遭敌机轰炸。我们使用的武器是雷达遥控的100高射炮,专打敌机的。

  我连在入越途中出了一个重大事故,入五班战士张兆田途中从车上掉下来,不幸身亡。还没投入战斗就减员是我们始料不及的。部队刚进入阵地,敌机就攻上来,敌人知道我们是北京的王牌军,想给我们一个下马威。那次敌机一共来了52架"f105",天空都被遮黑了,向我们阵地投了数百枚重磅炸弹,还有子母弹,在我的身旁七米处,就爆炸了一颗子母弹。我的书包和脸盆都被子母弹打了很多洞。六连指导员就在这次战斗中牺牲了。

  当时战机频繁,几乎两三天打一仗。我连阵地正处于敌机进入的咽喉上,屡遭攻击。最大的是两次,一次是“10,30'战斗,另一次是“9,26”战斗。“10,30”是雷达受到攻击。敌人发射的百舌鸟导弹,击中了我们的雷达。最激烈的是926战斗。另一次是“9.26”战斗。9月26日这天,美国“105”敌机八架,对我连阵地进行了猛烈地攻击,八枚重磅炸弹投下来,都落在我们的阵地旁,最近离炮阵地才7米,当时指导员郝光儒同志负了伤,四班四炮手也负伤。战斗间隙,火炮技师段进喜报告,中央配电箱旁边发现定时炸弹!当时我是炮阵地的唯一的连领导,团指挥所知道后,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要求部队立即离开阵地。我当时考虑到,炸弹不排除直接威胁到指战员的生命及战斗器材的安全,必须排除它。所以当时我没有按团首长的指示办,我高喊一声:共产党员站出来!党员们听到我的呼喊,争先恐后的从掩体内站了出来,扒除炸弹,结果用绳子拉出来,才知道是一个爆炸后的的弹壳(炸弹顶部的铜弹壳)。团长吴剑云为了鼓励部队的战斗士气,非但对我的违令行为没有批评,反而给我记了三等功。我自感到给我的荣誉名不副实,倒使我产生一种愧疚感。这次战斗后,指导员郝光儒负伤下火线,由我代理指导员工作。这次入越作战,八个多月,据师里统计三个团共打掉敌机120多架。大部队回国时,新的部队来接替我们。当时全师留下了四个同志(我是其中一员,还有六连连长王瑾同志),代表全师在后续部队召开的欢迎大会上,做了数场专题汇报。我们四人回到北京时,北京空军在体育馆正在召开数万人的欢迎大会,为炮七师庆功。北空和空军司令员接见了我们,并让我们坐在大会主席台上参加了会议。

  在入越期间,我连荣立了集体三等功,被评为四好连队。以后我参加了空军召开的为时两个月的四好连队 代表大会,毛主席接见了这次只大会的全体成员,我们深感荣幸。 军旅生涯覆盖了我的大半生,磨练了我的性格,熔炼了我的道德品质,塑造了我的人生观,为我的后半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