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雨245-45-18轮胎格价:提升自我是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源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41:28
提升自我是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源泉课堂教学如何改变“以讲代学、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如何学会给自己的心灵解压?如何走出分数的桎梏,关注学生的生命及精神成长?当我们厌倦了平淡的教学工作,当我们追求教育理想的激情渐行渐远,请放下焦灼的心情,漫步书香的世界,静静聆听心灵的呼唤。】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玉祁镇中心小学为方便教师课余学习和交流,在校园里开设了教师“书吧”。典雅的休闲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让教师在紧张教学之余,在此舒缓疲惫的身心,切磋教学技艺,他们亲切地把这里称作“温馨港湾”。本报记者 樊世钢 摄

  宽容让内心更强大

  ■江苏省宜兴市城北小学 蒋艺

  学会接纳自己才能接纳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接纳。《为心灵解压:一本写给教师的心理自助书》告诉我们,教师只有学会接纳自己,心灵才会得到安宁,生命的尊严与价值也才能得以体现。

  最近,我读了《为心灵解压:一本写给教师的心理自助书》,它像一个国宴大厨一样,循循善诱地指导我们调制快乐的心灵鸡汤,摒弃心头的重压。

  整本书没有高高在上的理论,没有毋庸置疑的原则,然而一线教师读这本书一定会产生共鸣。该书结合典型案例提出问题,用心理学的观点展开讨论,帮助教师进行自我诊断,温馨地提出调试的方法。

  当面临压力与冲突困扰时,我们如何面对?书的第一部“心理调节篇”中用两只水煮青蛙的故事,来很好地解释应激的功能。把一只青蛙放进盛满沸水的锅里,青蛙会以极快的速度本能地跳出来,这是青蛙的“应激反应”救了自己的性命。而温水煮青蛙,青蛙会忽视水温微妙细小的变化,到最后无力跳出热锅而死去。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它揭示,突然的变化所带来的压力有时并不是件坏事,我们大可不必为此焦虑不安。然而,我们却需要警惕日常丝丝缕缕的负面情绪,防止出现温水煮青蛙的情况。只有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放松,方能找到教师工作幸福的密码。

  在“师生关系篇”——“好学生为什么也会出现问题——克服对学生的认知偏差”中这样写道:如果你心中的天平倾向于所谓的好学生,那么,不知不觉中你对学生的认知可能已经发生了偏差,这种认知偏差会影响你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称职的老师,应该胸中有每一位学生,并且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

  书中温馨的建议让我记忆忧新: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学生,教师在实践探索中总会留下遗憾。但是如果不接纳自己,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那些失误、遗憾,我们就会对自己越来越不满意,进而烦躁、焦虑、自卑、失落,最终影响工作。在问题的分析中,作者对快乐教师的秘诀做了很好的总结:首先,悦纳自我,扬长避短,平静地接受自己的不足与缺憾,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就会在自信快乐中走向成功。其二,要学会做学生的朋友,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帮助学生发扬优点改进缺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正是他们的成长点。

  读了该书后,我便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实践使我深知,接纳自己才能接纳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接纳,才会得到心灵的安宁,最终体现出生命的尊严与价值。在我的QQ好友里,有很多是我的学生,他们愿意与我分享自己的快乐与悲伤,欢乐与烦恼。“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不久我发现,学生对我任教的英语学科的热爱渐渐地超过了其他学科。

  在“事业成就篇”——“面对委屈与无奈——宽容让内心更强大”中,作者这样写道:在现实生活中,尽管我们都在追求幸福,但觉得幸福的时候却非常少;尽管我们都想回避委屈,但感觉委屈的时候却非常多。作者所举的案例与我曾经的经历是如此相似。任教毕业班期间,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我经常要利用其他学科的时间来复习英语,甚至在双休日也要求学生来校上课,不辞辛劳地为学生补课,目的只有一个:让更多的学生升入重点中学。结果却遭到学生们的强烈反对。一想到这些,委屈的眼泪就会刷刷地往下流……在这里作者用科学的理论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对教师而言,在工作中遇到委屈与无奈,寻求偿还以获得平衡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寻求报复以牙还牙更不利于自己开展教学工作,只有通过自我调节来使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强大。温馨的建议的确让我如沐春风,让我渐渐豁达、释然。在工作与生活中,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内心获得自由、平和及快乐。

  那些出自真实、发自肺腑的体悟久久地撞击着我的心灵……我们教育工作者是多么需要健康、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生、面对工作啊!

  能否设置有价值的“真问题”

  ■北京市平谷中学 徐邦平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要讲,学生能讲的要让学生讲,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思考和表达。《解密高效课堂》一书用精彩的案例,“披露”了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和方法。

  《解密高效课堂》结合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从如何实现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和快乐学习三个方面“披露”了实现高效课堂的系列“秘诀”。上学期开学后,我着手把《解密高效课堂》中的思想观点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洋思中学前校长蔡林森曾说:教师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去学。如何改变“以讲代学、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放弃教师的话语霸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真正地去思考、合作和交流,而不是流于形式的热闹兴奋。

  我在《电表的改装》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为了激发学生真正的探索欲望,我设计了一个与学生原有认识相矛盾的演示实验。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到非常惊讶。实验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但实验结果却与学生的预期完全不同,这在学生的认识中造成强烈的冲突,促使学生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以这样一种方式开始这一节课,既激活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求知欲望,又让他们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有了方向——探索伏特表和安培表的本质。我认为这非常切合《解密高效课堂》所提出的观点:设计有价值的“真问题”,通过矛盾冲突引领学生进入真实的探究情景。

  这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将表头改装成大量程的伏特表和安培表的方法。我首先介绍了伏特表和安培表的核心部件——表头的构造和原理。接下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动手。而我又把自己在测量某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时遇到的困难交待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讨论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一提出来,学生便开始埋头沉思,并着手设计方案。不一会儿,各种各样的方案出现在了学生的作业纸上,但其中有很多是达不到目的的。因此,我又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随着讨论的深入,同学们的意见逐渐趋向一致。最后我请一名同学展示了他们小组的探究成果。

  课进行到这里,学生对如何用小量程电表测量较高电压就有了自己的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我介绍了实际伏特表的改装方法,并引导学生总结出了改装伏特表的规律公式。

  这一节课我基本上从“讲师”转变为了“导师”。通过实践,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家叶圣陶的话:“谓教师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不绝讲说,学生默默聆受。”

  珍爱身边的“小豆豆”

  ■江苏省盐城市龙冈小学 黄海军

  生命是自由的,也是充满无限潜能的。教育要关注生命,更要关注生命发展的质量。阅读《窗边的小豆豆》,轻松中带着无尽的思考。

  近日和学生一起读日本作家、联合国亲善大使黑柳彻子女士的自传体小说《窗边的小豆豆》,不禁感慨万千:那是怎样的一所学校呀?绿叶婆娑的小小校园,电车静静,礼堂温馨,杂草生花;几十个孩子,雀跃欢声,笑语盈盈。在这里,我们听得见一个个小小生命拔节有声,一如田间的禾苗,欣欣然,勃勃然,摇曳在时光的溪流……

  读完全书,我不禁被小林校长的执着感动,因他实践自己的教育目标而倾慕。躬身自问: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关注到自己教育生活的质量?虽然,巴学园是那样的小,设施是那样的简陋,为数寥寥的学生不少还是其他学校的“遗弃生”……然而,它依然是小林校长倾注了全部心血,点点滴滴践行自己教育理想的美丽花园。

  在那小小的巴学园里,朝霞初升,暮色昏黄,小林校长守护着活泼的生命;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小林校长放飞的却是教育的理想。他以自己睿智的心灵,丰富的知识积累,亲切地面对孩子们生活、学习中的成长困惑。他是在告诉我们,活在当下,就是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天,活出每天的风采和意义,守护一个教育者对自身生命质量的追求。人生在世,时光短暂,不虚度年华,就要从教育工作的当下做起,使人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所作为。我们如果懂得珍爱生命,就应该使自己的生命活得有质量,保持乐观的心态,从容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

  珍爱生命的质量,就要像小林校长一般,静静地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欣赏每一株草摇曳的风情。读着小豆豆的求学经历,谁不向往那自由随意的课堂,妙趣横生的远足,匠心独具的运动会?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巴学园——这所仅有四五十个学生的小学,竟有许多的“怪”孩子,甚至包括“几个患有小儿麻痹症或者其他残疾”的孩子。岁月流逝,这些孩子,除了几个患病早逝之外,其他都在自己喜爱的工作岗位上快乐地生活着。读着他们的经历,你会感叹,他们的生活也许不奢华,但不可否认,那又确实是有质量的。自始至终,小林校长的目光,总是满含期待,满含关切。对于特别的孩子,都如普通的孩子一样看待,给予他们尊重,保护他们幼小的自尊心。因为对孩子生命质量的珍爱,他给一个残疾的孩子开了一个全校性的运动会,几乎所有的比赛项目都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所以,几乎每一项比赛,参赛者都是冠军。可想而知,这次难忘的经历会给这个身体残疾的孩子多大的鼓舞,对他一生产生多大的影响啊!

  因为对孩子生命质量的珍爱,作为一校之长,在与小豆豆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竟然认真地听一个6岁的孩子絮絮叨叨地讲了4个小时,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直到讲得这颗有着强烈说话欲的“怪味豆”再也讲不出新的东西为止。这个惊人的举动,竟神奇地治愈了小豆豆上课喜欢站到窗边的毛病,从此以后“竟然能端端正正地坐在最前排的座位上了”。因为对孩子生命质量的珍爱,小林校长才常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呀!”。

  因为对孩子生命质量的珍爱,每到午餐开始的时候,小林校长就会问大家:“大家都带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来了吗?”那是校长不想让孩子们偏食,要求孩子们蔬菜、肉类、鱼类都得吃。因为对孩子生命质量的珍爱,每天孩子们都会从自己喜欢的课程开始学起,课程从来都不是固定的。是的,每一个人的生命是唯一的存在,是基于自己独特的遗传基因,基于自己独特的环境和实践活动发展而成的。因此,每个人的生命唯一地属于他自己。正如世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人,即便是孪生兄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活动,不同的人生经历,也会使他们成为不同的人。因此,我们才更要如小林校长一样,尊重学生,珍爱学生生命的质量。毕竟,每一朵花都装点着春天,每一株草都有一抹翠绿。

  爱不应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海南省万宁市南桥镇中心学校 蔡亲国

   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丝安慰,教师的爱之心不是一个概念,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具体﹑鲜活的情感和行为。阅读霍懋征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书,收获的是感动和思考。

  “我从教60年,没有丢掉一个学生,他们全都长大成才,我得出一个结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许多人问我秘诀在哪里?我说就两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也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真诚的﹑无私的﹑广泛的﹑一视同仁的。尽管孩子情况不同,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爱的教育下长大成才。”读着霍懋征老师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老师对学生那份浓浓的爱、博大的爱,让我深受感动。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对每一位学生的爱﹑尊重、理解和期待。她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续,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正是这种崇高的信念和责任感,使师爱显示出育人的巨大作用;也正是因为老师爱护学生,才使老师一个慈祥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亲切的话语,都会给学生以动力。霍老师不但用博大的爱去关怀每一位学生,还用爱的力量去感化学生,指引和带领学生走上成长之路。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我一直希望自己是孩子的严师和良友,用伟大的慈爱去包容每一个孩子,如何做到?我想应该像霍懋征老师一样,善待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用激励与赏识的眼光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点滴进步。我班的贺登奥同学学习基础差,不守纪律是常事,提起他全班同学都“咋舌”。一次大扫除他埋头苦干,哪里有脏活重活就在哪里干,累得满头大汗,不喊苦,不说累……看到这一点,我的心为之一动,在全班同学面前以实据理表扬,同时希望贺登奥同学在学习上也能像今天的劳动一样“肯下工夫”。其他学生也都不由自主地为贺登奥同学鼓掌,最后在我的倡议下,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如何在学习上帮助贺登奥。经过一学期努力,贺登奥的学习赶上来了,教室卫生、清洁区卫生在贺登奥的榜样引导下,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再也不用我操心。上学期伊始选班干部,全班同学一致同意推选贺登奥为班里的劳动委员。

  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就是用心施教,循循善诱。好教师的母爱之心不是一种概念,一句口号,而是具体﹑鲜活的情感和行为。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丝安慰,都会给孩子心灵以慰籍。

   无拘无束地拥抱自然

  ■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中心小学 房科剑

  大自然是儿童天生的“伙伴”,能满足儿童不断探索的愿望和无拘无束的嬉戏。《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一书告诉我们,远离大自然的儿童不但难以体验到身心的宁静与放松,而且更容易患上肥胖、抑郁症、注意力缺损等疾病。

  有许多网友给我来信说,孩子患多动症,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管不好,做家长的也没办法,希望我给个良方。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推荐他们看美国专栏作家理查德·洛夫的新书《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这本书能够让读者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这是一本带给我极大震撼的书。以前,我带着儿童做亲近自然的游戏活动,主要采取美国约瑟夫的案例,七八年来,自以为是一个小小的户外活动导师了。我每年都会设计诸如野外放风筝、农活体验、河滩野炊、采摘野果、探寻植物的秘密等一系列让本地民众称赞的活动。我的目标是让孩子喜欢上大自然,并且为我主持的文学社团添加有趣的活动,让孩子写出新鲜的文章。

  直到看过《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一书,我才发现将亲近自然的目标定位在学校延伸教育上是多么的渺小。该书列举了大量数据和例子,说明全球的孩子都不再喜欢走进大自然,他们只喜欢有插座的房间,看看动画片,上网聊天打游戏。即便学校或者家长想带孩子走进自然,他们的手里依然拿着个游戏机。他们对眼前富有生命力的美景漠不关心,更别提喜欢了。

  更令人心焦的是,现在各种媒体和教科书里的文章,不断渲染着环境恶化、瀑布断流、地震海啸、火山泥石流、工厂污染、动物灭绝、猛兽与村民抢地盘等让成人都觉得触目惊心的话题,叫这些还没好好接触大自然的儿童们怎么喜欢去林间呢?他们愿意花这么多力气去接触这个毫无感情的世界吗?

  在中国,随着孩子受关心的程度越来越高,每一个家庭都不敢让“宝贝”独自走进“危机重重”的自然,担心蚊虫蛇兽。人类毫无半点爱心地肆无忌惮地侵占着自然的疆域,在城市里虽有人工的绿化区,却不能让孩子爬爬树打打滚,任意亲近它们。无论是接近自然的乡村孩子,还是只看到那些人工自然景观的城市孩子,他们就这样与大自然疏远了。一个长期与爸爸妈妈接近的人有时都会与家人反目,你能够指望一个没有接触过自然的儿童在长大后会关注自然、保护自然吗?

  作者在后面几章仍在探寻走进自然的机会与希望,对带孩子到自然中去做些什么事情,提出了许多有趣的活动方案。读罢此书,我对以前做过的活动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我仍会带着孩子走进林间溪边,但我不会刻意去指导孩子们做什么不做什么了。

  这本书告诉我,孩子天性是爱玩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伙伴,是无所不包的老师。孩子们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会完全放松自己,寻找快乐,他们会发现大自然的奇妙,会感受大自然的安静。远离自然的孩子会患上焦虑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肥胖等症状,而大自然会引导儿童不断深入林间溪边,让儿童有了探索的愿望,能够安静地凝视,能够无拘无束地拥抱自然。孩子在大自然中,一切行为都是源自他和他的伙伴,所有的快乐都是他们的。这样的玩耍比有指导的运动,更会持久地影响孩子,从而变得自信。至关重要的是,他们从小认识到了一个真实的自然,懂得了敬畏生命和自然,长大以后,他们没有理由不爱着这个与人类共呼吸的自然世界。

  倾听“小野兽”的心声

  ■福建省三明市三钢(集团)第三幼儿园 林群

  当孩子们的棱角被打磨平了,当他们都变成“鹅卵石”的时候,你也就很难分清他们是谁了。《我和我的那些小野兽》告诉读者,成人不需要那层盔甲,不需要让孩子把教师神化……

  近期看了一本书《我和我的那些小野兽》,我一直以为像书中那样的森林幼儿园是稀少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粘巴达的幼儿园自然资源丰富,带给孩子无穷的乐趣,更为重要的是幼儿园的老师是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来与孩子们相处的。这使我不得不感到惊讶。也许是社会传统,也许是教育体制,也许是生活习惯,我已习惯对孩子说你不能做什么,你应该怎么做,却几乎从来不曾对孩子强调过你能做什么!我站在一个比孩子们更高的平台,俯视着他们。这种俯视被我们看作是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与爱护。

  但是,当我看到粘巴达与孩子们对话的这一刻,突然发现,孩子们已经有一个等级社会——他们的家,那里有他们的长辈、亲人。而来到幼儿园,他们需要的是朋友,是交流的对象,是合作的伙伴。在此之后的某个下午,我尝试着带着甜美的微笑对班里最安静的小姑娘说,“你愿意帮我把玩具整理好吗?”她愣住了,随即眨了眨漂亮的眼睛,欣然答应。整理好玩具后,我向她表达了谢意。令我意外的是,她主动对我说,“老师,你以后整理不完的时候请叫我。”然后羞涩地跑开了。突然间,我感受到了不可思议的美妙。原来教育需要彼此间的平等,而孩子们也在享受被需要的愉快。

  我们常常觉得教会孩子们更多的知识、道理才是老师的天职。其实不然,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同于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固然重要,可是对于还处在幼儿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潜力的挖掘。并且,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需要那层盔甲,不需要让孩子把老师神化,老师高高在上完美无缺的形象只会让孩子觉得你高不可攀,不能亲近。我们需要的是活力,是生命力,是创造力。尽量表现出“人”的一面,孩子气的一面,有喜怒哀乐,甚至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以真心、爱心和耐心来感动他们。我们的幼儿园在课间总是充满了孩子们的嬉笑声。老鹰抓小鸡、滑梯、追逐都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而在这时候,老师经常站在一边调节秩序、保护孩子的安全。这本书让我体会到,那些“小野兽”们需要的不仅是一个老师,而且是一个大龄玩伴。

  粘巴达的森林幼儿园会根据时间来调整每天孩子的活动。周一一般是手工课,周二和周三要么是看一场电影,要么是参观博物馆。周四去公园进行活动或是去游泳馆,周五早上大扫除。需要指出的是,孩子们也是有任务的,老师对每个人的区域进行了责任制的规划。午饭后,伴随着老师弹奏的吉他声、孩子们的歌声,就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周末。

  也许许多家长、老师不会赞同这种生活方式,觉得这样的生活,孩子们怎么可能会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呢?我们不妨深入思考,基本知识的普及已经包含在电影与博物馆中,动手能力的提高体现在手工与劳动里,团结互助也体现在各种活动中。这难道不比单纯的知识教育更难能可贵吗?

  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的。保持真性情的状态能让我感觉到呼吸的自由与自己的本色位置,在这个有些浮躁的社会,商业化的气息无处不在,我希望的是老师们秉承一颗自己的心,为孩子们的成长做出一点贡献,即使不是无私,那么至少也不能自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