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头士乐队顺其自然:慎终追远励后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0:06:27

        有人说,二十四节气中,清明飘逸、迷离,不像立春、冬至那般鲜明,能清晰地触摸 季节的品性;也不似谷雨、芒种那样朴实,直观地昭示耕耘的价值;更没有霜降、大雪那 份华美,望文生义就是妙曼的想像栩栩如生。
        我认为,清明是飘飘渺渺打湿空山鸟语的雨,是深深浅浅张望旷野足迹的草,是丝丝 缕缕盘桓往事旧人的青烟,是浓浓淡淡覆盖岁月记忆的思念……《礼记》说“万物本乎天 ,人本乎祖,”借清明祭祖,以“报本反始,崇德报恩,表达孝恩,教化子孙,延续生命 ”,所以二十四节气中,最使我看重和留恋的便是清明。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元曲 里的清明,是一柄孤独飘泊的伞,稍稍打开,便再也收不拢怀乡思亲的情感。又是一年清 明到,这份丝丝缕缕盘桓在脑际的情感,正像淅淅沥沥的清明雨,一阵接着一阵……
        我的家乡在长江中游北岸边上,清明时节,碧绿的江水悠悠地绕村而过。在那里, 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求知若渴的少年,那里的一沟一壑,一草一木是那样的亲切, 那么的熟悉。参加工作后,我回老家的次数一年比一年少,但每年清明,即便再忙,我都 想方设法回去,不为别的,就是能在故去亲人的坟头加一捧土,点一炷香,烧一叠纸,献 一束花,敬一盅酒,给已逝的亲人带去一份“纸灰飞作白蝴蝶”的思念,尽一份“红藕青 团各祭先”的孝心。
        孔子说:“慎终追远,明德归厚。”他生活的年代,卜筮迷信盛行,易经成为金科玉 律,上上下下信奉鬼神,但孔子不信鬼神,他因此解释说:“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 孙妨生以送死;欲言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不葬也。”祭祖先,是为了事活人,使活着的人 道德醇厚。他关心丧葬问题,看重的是现实世界。
        “所有人的生命里都是一部历史。”这是莎士比亚的墓志铭上的话。望着这句话我就 想,既然是历史就应该得到尊重,所以古人的慎终追远,不忘先人,是为了以祭祀的方式 唤起后人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慕,沉淀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它以国家的统一和宗族的 团结为目的。这并非简单的死人是否有灵魂的问题,更非一个封建迷信所能全部概括。寒 食节介子推的传说,端午节屈原投江的故事,都寄托了炎黄子孙崇敬先人、激励后人的民 族精神,这里,血脉相承,民族精神在延续。
        记得去年清明那天我回家祭祖,路过一处墓地,见一对夫妇和一个男孩坐在墓前翻看 一些本子,身后墓碑前的香火还在烧。这位男子告诉我,他父亲生前历经磨难,拉过大车 ,做过泥瓦匠,含辛茹苦把自己拉扯大,虽然生活艰苦,但父亲很好学,60多岁时还四处 寻找历史书来读,由于没有钱,就把一些空白的纸张用线装订在一起,用来做读书笔记。 前几天家里清理东西,恰好把这些笔记翻了出来,他就拿到墓前给正在读小学的儿子看, 顺便给孩子讲讲爷爷生前艰苦好学的故事,希望能激励孩子好学向上。在他们这里,清明的意义不仅仅是显示对祖先的思念和崇敬,更重要的是要发扬祖先的美德。
        有一首《清明思母》的散文诗这样写道:“走完一段伤心路后才发现,每一个脚印都 是湿的,像被您的泪水浸泡过;喝完一杯消愁的酒后才发现,每一个瓶子里的酒,像是您 伤心的泪;唱完一支哀伤的歌后才发现,每一个飘在风里的音符,像是您殷殷的叮嘱;写 完一首凄凉的诗才发现, 每一个落在纸上的字句,都是我对您无尽的思念。哦,妈妈, 请不要为儿再把心操,儿已经长大成人。您的叮嘱,您的泪水,已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路,不会再弯;酒,不会消愁;歌,不会哀伤;诗,再不消沉。我的每一个脚印都会走得很沉稳,我的每一杯酒都会是为成功举杯,我的每一首歌都会是为了让自己振奋,我的每 一首诗呀 ,再不会让自己留下遗恨。”
        啊,先人的坟墓是一座警钟,先人的墓碑是一面铜镜;在警钟和铜镜面前,我们追思 追悔,自警自省,自勉自励。这是清明于中国人的又一种意义吧。
        “梅花梅月正浓时,阳光明媚又一春。今朝我辈祭先祖,他年子孙更贤明。”明天又 是一个清明,我已买好了回老家祭祖的车票。

                                                                     2005年4月4日于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