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思电子水平:怎样辅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9:34:48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悄然隐退,取而代之的是国家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新的课程标准强调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也将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课外阅读已不仅仅是一种提高学习成绩的途径,而且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如语文课程标准规定:1—2年级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1800个,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7-9年级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语文课程标准加大了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降低对语法、修辞、逻辑的要求。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一些学生每天的课外时间大部分还是花在做家庭作业上,在双休日和寒、暑假期间又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真正能投入课外阅读的时间有限。2、学生课外阅读无序与低效。一是盲目地、没有选择性地读,抓到哪本书就读哪本。二是所读的书不是精品。许多学生把漫画、卡通书以及言情小说作为阅读的主要对象,一些中小学生作文集也成了学生的主要课外读物。3、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持冷漠态度。大部分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七成左右的家长为孩子选择课外阅读读物时首选教材辅导书。

  因此,对学生课外阅读切不可忽视。那么,该如何引导中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记者采访了省航天中学教务主任魏小燕老师。对这个问题,魏老师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从教材的“课外阅读指导”入手,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将“课外阅读指导”作为每学期学生阅读的主线,把要求学生阅读的内容列出书目,规定完成阅读的时量,由老师和家长共同督促检查。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读报纸、神话故事、童话故事等;初一年级要求学生读人物传记、科普读物等。

  二、从课文引用的段落着手,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通过阅读原著,使学生理解课文节选段落在原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节选段落的含义。如《生命的意义》节选自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么就可引导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原著,让学生感受主人公的献身精神和顽强意志,接受书中美好情感的熏陶,促进情感素质与审美素质的提高。

  三、给学生推荐一些新书,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新的书刊杂志、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来读,以此作为课堂内容的拓展。老师和家长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使学生能随时、方便地读到他们所喜爱的文学类、科技类以及一切有益的读物。

  四、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能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性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还可以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使那些本没有兴趣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受到良好的影响,产生共鸣。老师和家长在学生的阅读交流过程中要进行简要的肯定性评价,从而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情感、审美、思维方法等多方面的收获。

  魏老师同时指出,老师和家长不仅要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上下功夫,还要教给他们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魏老师介绍了几种最常用的课外阅读方法。

  1、剪辑法:就是把读过的好文章或片断剪下来,贴在自己准备的剪贴本上。注意分门别类粘贴,最好在本子前面做好封面,写好目录,作为写作的资料库。

  2、文摘卡片法:在阅读时,把文章中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自己制作的卡片上。制卡片时要注意持久性和易于保存,还要做好归类,以便日后查找。此举贵在持之以恒。

  3、写心得体会法:就是在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将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下来,对文章的意义加以分析,谈谈自己的感受、所受到的启发或由此产生的联想。

  4、编写提纲法:在看一篇文章或读一本书的时候,把文中的主要意思拟成提纲。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要点。

  5、批注法:读到感受最深处在书上写上自己的评语,这样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6、跳读法:就是择其所需进行阅读。例如可以选读一本书的前言、后记或者内容提要,抛弃与自己所需无关的东西,专读所需要的材料。这样能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提高选择与判断能力。本报记者 吴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