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宇快男人气截图:裴长洪?王宏淼:贸易改变了中国与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23:17:10
入世十年来,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并逐渐完成了从世贸组织的新成员、参与者到推动者的角色转变。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并伴随着WTO框架下大范围的法律法规修订,有力地推进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型经济格局不断完善,为中国未来长期发展奠定了物质、思想、观念、人才和体制基础。

  入世十年来,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并逐渐完成了从世贸组织的新成员、参与者到推动者的角色转变。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并伴随着WTO框架下大范围的法律法规修订,有力地推进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型经济格局不断完善,为中国未来长期发展奠定了物质、思想、观念、人才和体制基础。同时,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也为各国投资者提供了广阔而稳定的市场,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活力。但中国外贸增长总体上仍显现粗放、不平衡的特征,在国际摩擦增大、外需不稳以及内部改革等因素的制约下,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需要赋予更丰富的内涵。

  全球贸易大国的兴起

  以2001年入世为契机,中国十年来积极顺应全球产业分工不断深化的大趋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并积极促进双向投资,开放型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年来,中国GDP增长了3.4倍,而货物出口额增长了4.9倍,货物进口额增长了4.7倍,中国跃居成为全球GDP第二大国,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入世十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出口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20%。十年来贸易结构显现优化态势,初级品在货物出口中的比重在2001—2010年间从10%下降至5.2%;而机电产品出口增长了近8倍,机电产品占货物出口比重由10年前的44.6%提高到59.2%;服务贸易增长了4倍多。中国作为一个全球贸易大国兴起于世界舞台。

  贸易顺差也出现了从扩大到逐步平衡的发展过程。2004年外贸顺差出现激增,并带来了外汇储备及货币供应量的被动增长。为此,中国主动积极地推进“贸易平衡战略”,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承担了向全球输出总需求的重要角色,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近年来进出口开始趋向于平衡。2009年世界总需求下降了0.6%,而中国实现内需增长13%,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1.6个百分点,中国靠自身结构的转变正成为推动全球再平衡的重要力量。

  WTO框架下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与共赢

  遵循WTO规则中国进行了大幅度的经贸体制改革,包括:(1)在非歧视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下调整和修改不符合WTO规定的政策法规,涉及国家层面的法律、30个政府部门的3000多个法规规章、19万个地方性制度。提高了经济活动的开放度和政府行为的透明度,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2)转变外贸主管部门职能,逐步公开国际贸易和国家投资体制,放开外贸经营权,简化进出口管理,完善进口促进体系。(3)加快外贸主体多元化步伐,促进私营外贸企业迅速发展。2004年7月1日实行《对外贸易法》,允许居民个人及企业经备案登记后可自由开展对外贸易。(4)由地域的全方位开放走向产业的全方位开放。特别对一般具备竞争性的行业实行全面的开放,允许外国商品和资本在一定的条件下进入。截止到2010年,在按WTO规则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中国已经开放了100个,并承诺将进一步开放11个分部门。

  经济与贸易体制的变革还伴随着与贸易相关的价格、汇率和税收改革。表现在:(1)减少各类出口补贴(如降低甚至取消出口贷款补贴)。(2)2005年7月21日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逐渐形成更富弹性的汇率机制。从改革前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8.28,到2011年9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冲破6.7关口,人民币名义汇率已累计升值近20%。(3)在WTO框架下,为推进内外资的统一国民待遇,2008年内外资的所得税实现了“两税合一”,税率调整为25%。(4)大幅降低关税和进口税率,消除非关税壁垒。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至2010年的9.6%,农产品平均税率由18.8%调整至目前的15.6%,工业品平均税率由14.7%调整至目前的8.7%。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关税减让义务全部履行完毕。

  入世以来,中国与世界实现了互惠与共赢发展。累计建立了163个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签订129个双边投资协定,与美、欧、日、英、俄等均建立了经济高层对话。截至2010年底,中国正在商建的自贸区共14个。

  同时通过参与世贸谈判、政策审议与争端协调,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向稳定、透明、可预见、非歧视的方向发展。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与多哈回合谈判,在农业、非农和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等谈判中,为推动谈判早日取得进展作出了建设性贡献。融入世界的中国,不仅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必将深远地影响到这一秩序和格局的未来走向。

  未来:机遇与挑战

  入世十年,中国对外贸易也累积了较大的负面问题。贸易摩擦加剧、国际收支顺差过大、货币供应量被动增长、人民币升值、投机性资本涌动及与之相关的国内资产价格波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等重大冲击,都在不断挑战中国长期以来以招商引资、加工出口导向为主要特征的开放型发展模式。从外部环境来看,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竞争更为激烈,大宗商品进入新一轮价格上涨周期,国际间实物供给者与货币供给者的分离,要求全球货币金融体系进行深刻调整。世界经济中的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但危机中也蕴涵着重大机遇,中国应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积极调整政策,持续稳健发展。

  第一,促使进口贸易更快增长。要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培育中国的消费市场,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

  第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未来十年,中国在货物贸易领域或仍将保持顺差状态,但顺差的规模不可能再有大幅度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从2010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的顺差已经预示从贸易型向资本型转变。因此未来中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努力方向应从贸易领域转向资本领域,一方面要通过政策扶持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继续推动企业“走出去”;另一方面要通过资本项目管理的改革,在继续推动资本项目开放的同时防范国际资本违规流入。

  第三,通过产业技术升级,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及贸易收益。在国际贸易领域,我国服务贸易相对于货物贸易仍较落后,进出口额仅为货物贸易的13%,远低于全球29%的平均水平,在运输服务、金融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及旅游等服务贸易方面,长期保持赤字。未来要通过财税等政策的结构性倾斜,巩固劳动密集型制造优势和优先培育服务贸易的出口国际竞争力,同时兼顾进口以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或许可以取得以服务贸易开放促进服务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

  第四,合理运用WTO规则,利用国际市场转移消减不利影响。贸易摩擦与争端对我国的挑战将是长期的,中国从政府到企业都应学会合理运用国际规则保护自己权益,同时要加强质量管理、强化环保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通过转移生产或和国外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改变原产地、绕开配额限制来参与国际竞争。在巩固发达国家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南亚、中亚、中东、非洲、拉美、中东欧等新兴市场,以及开辟国内市场,逐步摆脱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严重依赖。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