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信宏我的歌声里:净空法师:学佛人的样子,衣食住行愈简单愈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7:00:10


    诸佛如来是我们的好老师,他帮助我们,怎么帮助法?他给我们做增上缘,他教导我们怎么转法,他没有办法代我们转。就跟学校里念书,老师跟学生的关系一样,老师指导学生,学生能够遵守老师的指导,可以提升自己的学业,老师没有办法代替他。诸佛菩萨亦如是,他只能把这个事实真相跟我们讲清楚、讲明白,那是他的境界,我们要想契入这个境界,要靠自己修行,要靠自己努力。修行修什么?没有别的,放下而已,真正肯放下。从大的方向我们清楚了,但是在细行上,点点滴滴我们要都能用得上。譬如穿衣吃饭,执不执着?今天要挑几个可口的、好的菜饭,行不行?不行。为什么不行?这种念头助长你的贪心,就是前面三因里面讲的习因。应该什么态度?随缘,想到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们的生活是外面托钵,给什么吃什么,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佛做出样子给我们看。今天我们三餐饭有人在做,他做什么我们就吃什么,没有一点分别,这是什么?这叫修行,这叫破执着。吃饭破执着,喝茶破执着,不要去讲究这个茶叶、那个茶叶。有很多人喝茶的时候,品茶对这个相当执着。我也有很多人送给我这些茶叶,可是我常常想,他送给我送得很冤枉,为什么?我不懂得品茶。我看都一样,我不知道哪个茶叶好、哪个茶叶不好,我不晓得,不去想这些,不去操这个心,什么都好。
    穿衣服,我自己几乎没有买过衣服,从出家都是捡别人的。初出家的时候是一些老和尚穿旧的衣服,他们有新衣服,旧衣服不要了,我们就捡旧衣服来穿,还有补丁的。早年出家,你看我的衣服有补丁的,百衲衣。人家送什么穿什么,只要合适就很好,不合适改一改就行了,没有挑剔、没有讲求。在这些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喝水,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好,在这里面常生欢喜心。食,吃饱就很好,衣,穿暖就够了,什么都不要去讲求。在家学佛也一样,早年有同修告诉我,好像他不挑剔,款式过时了,穿出去别人笑话。我老实告诉他,别人没笑你,是你自己在打妄想分别执着,别人什么时候笑过你?真的要是笑话你,他在造业,你在提升境界,那怎么相同?所谓这个穿出去人家笑死了,我就跟他说,笑死了是他死,你没死,他死活该,与你什么相干?你不以为难看就很好。所以衣服穿得干净、穿得朴素,好!一件衣服至少可以穿个十年八年,你就不要时时刻刻去添衣服,这笔钱开销可以省下来,日子很好过。粗茶淡饭,欢欢喜喜,佛门里面讲得好,常生欢喜心。所谓是古人讲的,忧能使人老,你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分别执着,你就能够青春常驻,年岁虽然增长,你的身体不会衰退。年岁长了,身体衰了,为什么?是分别执着太多,妄念太多,这个东西能催人老化。你没有妄念、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个人怎么会老?所以这是讲到养生之道,都要靠智慧。
    我们每天三餐饭,吃的时候要讲究口味,心动了,你吃饭的时候这些菜又摆在那里诱惑,这个好吃多吃一点,那个不好吃就不想吃,你看看,吃饭在造业;穿衣服讲究款式,讲究料子,都是造业。这些日常生活当中不为境界所动,世尊当年在世给我们做了好样子,他每天出去托钵,给什么吃什么,没有一样不欢喜。欢喜心接受别人供养,接受别人布施,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教我们这样吃饭。穿衣,三衣一钵,生活多么简单,衣只要能够遮蔽身体,遮羞,能够保暖,够了,不要讲求款式,也不要讲求好料子,绝对不为外头境界所动。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居住的地方,没有盖个房子,没有,他住在哪里?住树林底下。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最健康的生活,心清净一尘不染。所以他老人家圆寂,不是圆寂在房子里面,是在树林里头,在双树林里面圆寂的。可是他也很活泼,也很自在,他也不执着,居士长者有好的花园、宫殿、楼阁,请他去讲经说法,在那里住几天,他也很自在,也不拒绝。你看祇树给孤独园、竹林精舍,这些道场,他也常常去讲经,讲完了走了,绝不留恋。我用现在的话来讲,这个道场主权是主人的,所有权是主人的,释迦牟尼佛来用几天,他有使用权,他可以使用,他不会要的。你说这个道场送给他,他不要,你借给他用,在这边讲经教学,行,借个三年五载都可以,用完之后还给你。这都是他老人家说法教化众生,我们要留意。
    为什么到中国会建筑这些大道场?你要晓得,这是境缘不相同,风俗习惯不相同。古印度,印度人看到这样的修行人都尊重,都尊敬、佩服,跟他学习。可是中国人风俗习惯不是这样的,中国人对老师那个尊重跟父母一样,哪有自己住房子,叫老师父母住在野外,哪有这个道理,这大不孝,这大不敬!所以这些法师到中国来,要建最好的居住环境给他,最好的供养给他,这中国人的风俗习惯,这要知道。所以佛教随俗,我也随顺你;不随顺你,你不能接受,你天天觉得难过,那也是错误。总得要叫大家欢欢喜喜,可是自己心里没有留恋。所以过去出家人虽然住在寺院,像皇宫一样,他怎么住法?还是住通铺叫挂单,住通铺,他不是一个一个房间的。有房间的,要有执事,他办事方便一点,他有个房间。房间多大?叫方丈,方圆一丈,一丈在台湾我们来讲两个榻榻米,他的房间大小就是两个榻榻米。这就是什么?就是说居住环境没有贪恋。住持是方丈,住持以下的总不能超过住持,所有执事的房间都是方丈,这是平等法。不是执事,都是住通铺,叫广单。饮食吃饭还是过堂,一菜一汤,大锅菜,你看没有忘记从前托钵的那种遗风。这教我们什么?两个字,放下!放下你才能看破,看破你才能更放下,你不断向上提升,那就对了。你才真正得到法喜,你才真正领会到圣贤的那种清净快乐。这是《还源观》上说的。
    我们的生活要节俭,要能吃苦,不可以有丝毫的浪费,一切得过且过,你说过得多自在,心安理得,这就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常常想到,我们的老师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当年在世过的生活,比我们苦太多了。我们现在还有个小房子遮蔽风雨,世尊当年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我们现在还能吃三餐。常常想到老师给我们做的榜样,我们就心安理得、就非常快乐。
    还有顺便在此地提醒同学,饮食愈简单愈好,为什么?你一生不受苦难。在遇到有灾难的时候,我们清淡的生活过习惯了,不会感觉得难过,会感觉得日子很好过。灾难来的时候也不会感觉得有灾难,平平安安度过,平平稳稳的度过。所以灾难的信息我们并不害怕、不恐惧,我们加功用行。治本是从修清净心、修慈悲心,治标,我们可以用宗教里面一些仪式来做祈祷,那是治标,也有效,可以把灾难减轻,可以把灾难推迟,那不是究竟的方法。究竟方法是真修、真干,断恶修善,那个灾难就永远遇不到。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3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