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蝎第四季11集:八上语文第四、六单元综合测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0:40:01

初二语文第四、六单元综合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           积累、运用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0分)

繁(yǎn)     色彩(bān lán)          (yín)   咏       (huàn)觉      (yùn)   育   气(náng)       草长    (yīng)飞   (xiào jù)       山林

气息奄奄 (   )     褶(   )皱(   )     衰(   )草连天    日薄(  )西山

鲫(   )鱼     农谚(   )      两栖(   )     藩(   )篱      绮(   )丽

(二)选择题。(16分)

1

2

3

4

5

6

7

8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濒(bīn)临  胚(péi)胎  蟾蜍(chán chú) 追溯(sù)  归咎(jiù)

B.劫掠(lüè)  暂(zàn)时    陨(yǔn)石   脊(jǐ)椎  金属铱(yī)

C.潜(qiǎn)在  胰腺(yí xiàn)  夭(yāo)亡   骨骼(gé)  臀(tún)

D.扼(è)制   殷(yīn)红    遗骸(hái)    潮汐(xī)  地壳(qiào)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牲畜    家畜    畜牧

B.落枕    落伍    丢三落四

C.连翘    翘首    翘尾巴   

D.运载    载重    载歌载舞

3、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携带    孵化    无动于忠

B.周而复始    在劫难逃    永无止境

C.致密    不折不扣    物竟天择

D.分泌    消声匿迹    相安无事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  归咎:归罪。

B.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策:办法。

C.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翩然:动作迅速的样子。

D.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载途:遍地。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冰雪      ,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②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       

③铁加热到1530 °C以上,就        为铁水。

A.溶化    融化    熔化                     B.融化    溶化    熔化

C.融化    熔化    熔化                     D.熔化    溶化    融化

6、关联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B.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一些学者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但是失衡是暂时的。

C.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D.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到了平流层中。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是撞击。

7、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生物入侵者》的作者是梅涛。

B.阿西莫夫是美籍犹太人,曾获得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都选自他的作品《新疆域》。

C.谈家桢写了《大自然的语言》。

D.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8、下列语句排序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曾为此应邀坐到联合国的席位上

②却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

③植树和治沙在王老根眼里原来是极平常的事

④那梦境一样的场景又浮现在老王的脑海里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②①④③

 

(三)默写。(8分)

1.晨兴理荒秽,                       

道狭草木长,                           

2.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大漠特有的雄浑壮丽风光的句子是:

                                                    

3.《渡荆门送别》中描写广阔无际的平原之上江水流过的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                          

4.登临吴蜀横分地,                                

                               ,三年多难更凭危。

 
二.文言文阅读
(一)观潮(19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本文选自             ,作者                朝人。(3分)

2.解释加点词语(4分)

仅如银线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皆披发文身              

 

3.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人物略不相睹 / 略无阙处     B 天下之伟观也 / 坐井观天

C 吞天沃日/ 物竞天择         D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虽乘奔御风

 

4.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一组是(     )(2分)

A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势极雄豪

B.虽席地不容间也 / 其人视端容寂    

C.方其远出海门 /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  

D.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林尽水源

5.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③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

                                                                   

 

6.请说说最后一段的表达作用。(2分)

                                                                                        

 

(二)湖心亭看雪(17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ráo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湖心亭看雪》选自(         )(朝代)(        )(作者)的《            》。(3分)

2.给加点字注音。(2分)

拥毳衣炉火(    )  更定矣(     )  沆砀(     )(      )

3.解释加点字。(4分)

湖中人鸟声俱绝(            )    是日更定矣(          )

上下一白(        )              客此(          )

4.翻译句子。(6分)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是日更定矣,余ráo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回答问题,文中哪一句写出了作者自我陶醉、自得其乐之情?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2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大自然的语言(8分)

①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随着时节推移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③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1、第1自然段中杏花、桃花、布谷鸟分别用了“传语”、“暗示”、“唱歌”三个词,作者这样写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了说明什么问题?(2分)

                                                               

2、 根据所供材料,请你给物候学下个定义(所填不超过15字)。(2分)

物候学就是                                                  的科学。

3、文中划——的句子分别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2分)

4、第一自然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至少说出两个理由。                                                                                                                              。(2分)

 

(二)奇妙的克隆(12分)

①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②在克隆鲫鱼出现之前,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在1960年和1962年,先后用非洲一种有爪的蟾蜍(非洲爪蟾)进行过克隆实验。试验方式是先用紫外线照射爪蟾卵细胞,破坏其中的核,然后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A)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经过(B)照料,这些换核卵中终于有一部分长出了活蹦乱跳的爪蟾。这种爪蟾也不是经过精细胞和卵细胞相结合产生的,所以也是克隆爪蟾。

③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率先从灰色小鼠的胚胎中取出细胞核,用这个核取代黑色小鼠受精卵细胞核。实际上,这个黑色小鼠的受精卵在精细胞核刚进入卵细胞后,就把精细胞核连同卵细胞的核一起除去。灰鼠胚胎细胞的核移入黑色小鼠的去核受精卵后,在试管里人工培养了四天,然后再把它植入白色小鼠的子宫内。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1.第1段中“一切准备就绪后”中的“一切准备”具体指什么?(2分)

                                                                  

                                                                 

2.“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一句中的“难关”一词如何理解?(2分)

                                                                  

                                                                 

3.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精选;精确;精密;精心;精致(2分)

 A             B           

4.第三段中的前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5.文中画线句子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2分)

                                                               

6.试概括三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