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南大阪中的景点:“掮客”崔斌:折射中国媒体乱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4:21:30
在诡异的“达芬奇案中案”中,除去当事主角李文学之外,另外一个神秘的人物也跃入了公众的视野——他就是被称为“掮客”的崔斌。在录音里,这位潘庄秀华口中的“崔总”,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达芬奇的危机公关,很大一部分与这位“崔总”有直接的联系。
“崔总”的身份大有来头——既是某香港上市公司总裁,还在多家国内媒体担任过高层职务,“在京城媒体圈能量巨大”。而更详细的报道则指出,崔斌正是京华时报社总经理,前不久,《京华时报》颁布2011年度公益大奖,蒙牛乳业与“中非希望工程”主席卢俊卿之女卢星宇当选。
还好,昨日崔斌被免去了京华时报总经理,为其行为付出了代价。…[详细]
刚被解职的媒体“掮客”崔斌
2012-01-07 第 1937 期
今日话题
达芬奇案中案,崔斌显露高超公关能力
崔斌与达芬奇家具拟的公关合同 “崔总”很有做危机公关的赚钱意识
7月10日《达芬奇密码》播出后,已经慌了手脚的达芬奇家居的董事们“病急乱投医”,辗转寻找《达芬奇密码》的暗访记者“李总”。就在这个时候,持着一张与“李总”一起旅游照片,号称在京城媒体圈能量巨大的崔斌就出现在了达芬奇董事黄志新的面前。摆在黄面前的是一份准备好的300万元公关合同,要求分三次付清,这份合同,让黄志新很清楚条款跟价钱“没的商量”。
这份“公关顾问服务合作合同”,乙方为“传媒中国网(北京赫立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乙方义务是“与各大主流媒体深度沟通,尽全力帮助甲方北京达芬奇家居有限公司化解媒体的舆论监督,逐步帮助甲方平息事件的负面影响”。公关服务内容包括:关键公关策略;核心媒体沟通(即与“李总”沟通);重点主流媒体专访(澄清达芬奇造假);网络公关服务(即花钱让负面新闻消失)。
这份刀架在脖子上的合同显示出了“崔总”从事这行当丰富的经验,合同实际上对乙方的约束非常小——乙方不保证能消除对达芬奇的负面报道。从事后的效果来看,达芬奇也完全没有达到想要的目的——如果“传媒中国网”不是一点事都没做的话。总而言之,崔总这份合同让其轻松收获240万入账。并帮助唐女士从达芬奇那获得450万的赔偿——而此前唐女士是欠达芬奇货款的,至于这450万如何分账,则不得而知了。…[详细]
“崔总”很会唱双簧坑客户
对于达芬奇来说,对崔斌最大的期待,是通过他能够搭上“李总”,即《每周质量调查》的记者李文学。
然而,搭是搭上了,但崔斌这中间人的厉害之处在于,联合“李总”,把客户达芬奇给坑了。仔细研究潘庄秀华、崔斌与李文学会面的录音,就可以发现,“李总”与“崔总”是怎么一唱一和威胁恫吓对付潘庄秀华的。
例如,李文学在谈话中假意对崔斌发怒:“小崔,是不是当时我其他事情我没有做,因为我给您面子……等到最后,你就让我难做人?是不是这个意思? ”崔斌就对潘庄秀华称:“潘总您理解吧,你等于把我也搁进去,那如果有什么的话,那就把我们,我们就没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了。”
而当李文学表示上海工商局的处罚对达芬奇已经很轻很轻,潘庄秀华表示不是达芬奇想要的结果时,崔斌立马提高声调称“(工商局)说的也是事实,它说的也没有任何错误,对吧,它每一句话都没有错误对吧。”
当最后谈话结束时,“甲方”潘庄秀华居然不得不卑屈地向“乙方”要求在另一位董事前说好话,末了乙方还表示“我们不在乎钱”,可谓怪异至极。…[详细]
“崔总”很警觉
在这次谈话中,还反应出了“崔总”和“李总”的警觉性,当潘庄秀华提起崔斌让他给李文学的100万时,李文学当即回应“怎么,怎么谈到这个问题来了”,而崔斌也立即表示“没有,不存在这个问题,不存在。”
谈到后来,李文学也再次跟潘庄秀华强调“另外潘总,我没跟您要一分钱,我也没拿您一分钱,您别说什么给我500万,还是100万的什么什么费用,什么公关费给我了,您什么时候给我公关费了,潘总?”而崔斌则帮腔“您什么时候给过李老师公关费?从来你都是委托我去帮着沟通、去处理,您没有跟李老师有过任何的(来往)… ”
三人分手后,潘庄秀华与崔斌又有一次通话,潘再次受到崔斌的“教育”——“人家不会承认拿过你一分钱的,永远都不会承认的,你知道吧。你还当着我说,你怎么能这样说呢,你是通过我办的,本来我就说你直接给他,那就是彼此心照不宣的事情对不?你通过我办,那就和人家没有关系,人家永远都不会承认有这个问题对不对?”“为什么要打到那(个帐号)啊,就是为了这个事情,大家要保密,不想要别人知道,不就这么简单嘛。”
显然,“崔总”做公关讹诈这一行,已经相当纯熟了。要说崔斌犯下了什么错误,那大概就是没想到已经“六神无主”的潘庄秀华把通话和会面录了音,并且这位倔强的新加坡人还胆敢冒着自曝家丑的风险把录音公布了出来,使得丑行曝了光。
所谓“掮客”,狭义上是指替人介绍买卖,从中赚取佣金的“托”,就是崔斌在事件中的角色。而广义上讲,“掮客”其实还有投机者的意思,这位崔斌,就是媒体界的一位大“掮客”,他到底什么来路呢?…[详细]
崔斌:“媒体的本质就是广告价值”
崔斌在演讲中经常谈论媒体价值 24岁的广告天才
在媒体界,崔斌可以算的上是一位奇才。刚上大学时就瞄准了广告业,到大二时崔斌就写出了一本广告专业图书《中国广告人实务》,两年后,崔斌又与人共同编写了用于大学教学的《广告学引论》,至今该书仍作为部分高校的教材。
大学一毕业,崔斌就加入了《人民日报 》海外版,还向领导提出要承包经营海外版部分版面的广告业务并得到批准,在他的努力下,报纸广告收入连续两年翻番。他也被称为广告界的天才。
此后,年纪轻轻的崔斌成为京华时报最年轻的创始人之一,为京华时报的发行广告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后,他还去了上海,主导《青年报》的变革,之后加入新媒体行业,一步步成长为媒体界的大腕。曾被评为中国十大传媒创新人物、中国十大都市报精英、中国广告十大新锐人物、影响中国广告100人等。…[详细]
崔斌的媒体价值观——媒体的本质是就是创造价值
作为广告人出身的媒体人,崔斌的媒体价值观与大多数做新闻出来的完全不同。他是如此看待媒体本质的,在演讲中,他宣称:“媒体的本质是相同的,就是创造价值,传媒生产终极产品是广告价值。”
在谈起办报理念时,他说“多年以来,大家都谈‘内容为王’,但是,目前报业内容竞争进入一个相对同质化的时期,单靠内容来获取市场的思路已不太合时宜,在此阶段,我更愿意相信‘经营为王’。”“以往,我们更多的是强调了媒体的宣传属性、忽略了它的产业属性,把很多企业经营的规律性的东西忽略掉了。这也导致很多媒体很难实现向现代企业的转化,也给媒体经营带来了很多困境。”
而在提起办媒体的目标时,则称“一种媒体如果只是广告主的辅助性投放,就永远不能成为主流媒体。”显然,崔斌的理念是以广告收入为导向的。
至于媒体操守、新闻独立等价值理念,在能找到的崔斌的言论中,未曾发现。…[详细]
于是,在“掮客”们带领下,媒体就千方百计地创造价值
在这种以广告价值、收入为导向的办报方针下,崔斌治下的京华时报在广告运作中有什么表现就不足为怪了。一位网友如此调侃:“当我们知道了《京华时报》总经理叫崔斌,就是达芬奇事件中潘庄秀华与李文学的中间人,收取了巨额费用时,他给著名的中非希望工程发奖,给蒙牛化工厂发奖,给涉嫌价格欺诈的家乐福发奖,给婴儿产品里含有致癌物质的强生发奖,我一点都不奇怪。”
京华为蒙牛颁发公益奖项,是在“毒牛奶”事发之前,倒不是有意挑战公众认知。这里的实质问题在于,一家在2010年被公安机关认定造谣竞争对手产品安全的企业,是怎么能够轻易获得媒体信任,为其奉上种种头衔大奖的?事实上,有这种问题的也绝不止出在京华时报。在12月24日蒙牛曝出被检测到强致癌物之后,有多少家媒体被“打脸”——
9月20日,由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和艺康集团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食品健康七星奖”榜单揭晓,蒙牛作为唯一一家本土乳企荣获大奖。
2011年11月,由重庆市工商联合会、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一次评选活动中,蒙牛荣获“行业典范企业”奖。
12月7日,由成都商报重磅推出的“2011新食尚大典”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精心策划和市民高度热情参与投票,蒙牛荣登年度安全食品榜单。
有人说,中国消费者“太贱”,没记性,一而再,再而三地放过曝出过丑闻的企业,是一种纵容行为。但谁能够否认,“崔斌们”主导的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这种纵容呢?在利益的驱动下,媒体、企业往往已经成为联系很强的利益共同体。
在这种行业氛围下,崔斌这种媒体人摇身一变,就可以办“传媒中国网”这样的公关公司,两面通吃,一手遮天,也就不足为怪了。…[详细]
中国媒体需呼唤行业自律
引起业界震动的纽约时报假新闻事件 《纽约时报》:中国媒体时常以负面新闻敲诈企业
诡异的“达芬奇案中案”,目前已经引起海外媒体的关注。《纽约时报》在介绍了这起事件之后,对中国媒体界的怪状也做了综述,称尽管中国对媒体的限制很严厉,但是媒体以负面新闻敲诈企业的报道却时有出现,并且,很多宣传稿件能够见报也被认为是企业花钱购买的结果。
中山大学的传播学者张志安在接受美国公共电台的采访时称,达芬奇案中案反映了中国媒体界的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只要有负面新闻,企业就会雇佣公关公司来购买广告或者贿赂记者来压下消息。这也让记者或媒体有了敲诈或者收取高额保护费的机会。而中国最大的官媒也出现同样的事情,说明对此的监管力度非常的不够。…[详细]
媒体应自律:新闻行业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道德准则
监管固然是一个问题,但很多时候企业、媒体的公关往来都遵循的是行业潜规则,也未必都触犯了现行法律,再怎么监管也监管不来。
现在,是到中国媒体呼唤行业自律的时候了。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媒体行业实行自律是媒体操守管理很重要的一个范畴。2003年,《纽约时报》曾做过一个惊人的决定,在头版头条揭露本报一名27岁的记者大肆编造独家新闻的经历。这犹如新闻界的“水门事件”,使已经有152年悠久历史以及在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的《纽约时报》蒙羞。但纽约时报揭露自己丑闻的勇气,以及随后采取设置“新闻督察专员职位”等一系列的自律手段,让其声誉慢慢得到了恢复。
在经历上百年的发展后,许多美国人都认为,新闻业犹如医生、教师等行业,高尚的品质是必备的。很多从业者认为,媒体、新闻行业的确是一种产业,但新闻业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道德准则。于是乎,出现了很多的行业自律协会,制定了许多“伦理规范”、“新闻美德”,知名的大媒体也都设立有自己的一套伦理准则。
相比之下,中国媒体业在这方面的差距极为明显。许多调查记者呕心沥血建立的媒体信誉往往就被一些潜规则给败坏掉了,而崔斌、李文学式的主动公关、敲诈,更是会对行业信誉带来毁灭性打击。…[详细]
坦白地说,在当下的中国,记者、媒体的整体声誉并不算好。要想全面救赎媒体信誉,开掉一个崔斌还远远不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