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至上图片:《兵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22:47:22
《兵经》2007年10月25日 星期四 12:12   《兵经》一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兵学秘籍,它的作者为明末揭暄。该书将兵家韬略概括为一百个字,字字皆是制胜的指南。难怪当时的学者吴炳读了此书后拍案叫绝:“此异人异书也!”   揭暄,字子宜,明末广冒人。他“少负奇气,喜论兵,慷慨自任,独闭门户精思,得其要妙,著为《兵经》《战书》。”清攻陷南京后,他曾奋起抗清,后来终因寡不敌众而退隐避居,郁郁而终。揭子虽然没有实现平治天下的宏大抱负,但《兵经》一书足以使他流芳千古。 上卷   智部   兵经一 [原文] 兵有先天、有先机、有先手、有先声。师之所动,而使敌谋沮抑,能先声也;居人己之所必争,而每早占一筹,能先手也;不倚薄击决利,而预布其胜谋,能先机也;于无争之争,以不战弭战,当未然而寝消之,是云先天。先为最,先天之用尤为最。能用先者,能运全经矣。 [解说] 用兵的谋略有“先天”(预先创造不战而胜的客观条件)、“先机”(用计策事先控制战机)、“先手”(抢先一步先下手)和“先声”(先声夺人打乱敌人的部署)。大军刚一出动,就使敌人的计谋受到挫折,这叫做先声;对于兵家必争之地,每每能够抢先占领,这叫做先手;不短兵相接,而是通过用谋设计赢得主动,这叫做先机;不争战就能坐收渔利,不开仗就能消除战争,除忠于未然,用计于无形,这叫做先天。用兵以“先”最为重要,尤其是以先天最为高明。能巧用一个“先”字,就能掌握《兵经》全书了。 兵经二 [原文] 势之维系处为机,事之转变处为机,物之紧切处为机,时之凑合处为机。有目前即是机,转瞬即非机者,有乘之即为机,失之即无机者。谋之宜深,藏之宜密,定于识,利于决。 [解说] 战势的维系之处即是战机,事情的转变之处即是战机,物体的紧要之处即是战机,时间的适宜之处即是战机。有时眼前是战机,转眼之间战机就丧失了;有时抓住了是战机,稍一松懈战机就没了。所以,谋略一定要深,保守机密一定要严。以远见卓识明察战机,以果断决策利用战机。 兵经三 [原文] 猛虎不据卑址,京鹰岂立柔枝,故用兵者务度势。处乎一隅,而天下摇摇莫有定居者,制其上也;以少邀众,而坚锐沮避莫敢于争者,扼其重也;破一营而众营皆解,克一处而诸处悉靡者,撤其恃也;阵不俟交合,马未及鞭弭,望旌旗而踉跄奔北者,摧其气也。能相地势,能立军势,善之以技,战无不利。 [解说] 猛虎不宜居于平川,雄鹰哪肯立于弱枝,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一定会审时度势。占领了一个角落,而整个天下都震动不安,这是因为控制了要害地区;能够以少击众,而敌人的坚锐之师也害怕躲避,不敢应战,这是因为扼守了战略重地;击破了一个敌营而其它的敌营都土崩瓦解,摧毁了敌人的一个阵地而其它的敌阵都望风披靡,这是因为打掉了敌人所依恃的中枢;还没等到双方交战,也没等到驱马来战,敌人就曳旗败北、仓惶逃窜,这是因为摧毁了敌人的士气。一个将领如果能审察地势,能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军势,同时善于运用谋略,那么战争没有取得不了胜利的。 兵经四 [原文] 听金鼓,观行列而识才;以北诱,以利饵而识情;撼而惊之,扰而拂之而识度,察于事也。敌之所起,我悉觉之;计之所胎,我悉洞之;智而能掩,巧而能伏,我悉烛之,灼于意也。若于意所未起者,能预拟尽变,先心敌之心,敌后意而意,我谋于彼投也。一世之智,昭察无遗,后代之能逆观于前。识至此,綦渺也。 [解说] 听一听金鼓号令,看一看行列阵形,就可识得敌人将领的才能;假装败北,以利益相引诱,就可知道敌人将领的性情;猛攻以震惊他,侵扰以违逆他,从而识得敌将的度量,这些都是从具体的事情明察敌人。敌人刚一出动,我就发觉了;敌人刚盘算出一个诡计,我就洞悉了;哪怕敌人能够聪明地掩盖军事企图,能够巧妙地隐蔽自身,我都能明察秋毫,这些都是对敌人意图的深刻了解。如果在对方的计谋尚未实施时,我能拟定各种应变对策,先揣测敌人的心计,而后让敌人琢磨我,这样,敌人就会自投罗网,进我的圈套,绝世聪明的将帅,能够明察秋毫,没有失误,成为后世兵家学习的榜样。有如此的洞察力,真是高深莫测。 兵经五 [原文] 两将初遇,必有所试;两将相持,必有所测。测于敌者,避实而击疏;测于敌之测我者,现短以致长。测蹈于虚,反为敌诡。必一测而两备之,虞乎不虞,全术也,胜道也。 [解说] 双方的将领阵前相遇,相互间必然有所试探;双方的将领阵前对峙着,相互间必然有所推测。推测敌人,从而避实击虚;推测敌人是如何推测我军的,从而佯装出弱小无能,以便发挥自己的优势。推测失误,反而会被敌人欺诈,同时备有两种对策,以防意外,这才是万无一失的谋略,是取胜的途径 兵经六 [原文] 站者,争事也。兵争交,将争谋,将将争机。夫人而知之,不争力而争心,不争人而争己;夫人而知之,不争事而争道,不争功而争无功。无功之功,乃为至功;不争之争,乃为善事。 [解说] 战争,就是争夺、竞争。军队在交战中争胜,将领在谋略上争胜,统帅则通过掌握战机争胜。世人皆知,不要斗力而要斗智,与其说是与人相争不如说是与己相争;世人皆知,不要争一城一池的得失而要争世道人心,与其争赫赫战功不如争取不战而胜。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最了不起的功勋;鹬蚌相争,渔翁坐收其利,这才是最好的事情。 兵经七 [原文] 论事古不如今,事多则法数,时移则理迁。故读千古兵言,有不宜,知拘,妄言知谬,未备识缺,肤俚须深,幻杳索实,浮张必斥,成套务脱。忌而或行,诫而或出,审疏致密,由偏达全,反出见奇,化执为活。人泥法而我铸法,人法法而我著法。善兵者,审明其法。 [解说] 对事物的认识古人不如今人,事情多了,道理也就多了;时代变了,事理也就变了。所以读古圣先贤的兵书,对于书上不妥帖的议论,知道这是时代的局限;对于虚妄的言论,知道这是错误的;对于不完备的地方,知道它欠缺什么;对于道理肤浅的,一定要深加研究;对于虚无缥缈的内容,要探求它落到实处的东西;至于轻浮夸张的,一定要摒除;僵化成套的,一定要摆脱。兵书上认为是忌讳的,或许有时可以去做;古人认为是兵家大忌的,或许有时可以出兵;读书要从博至专,认识从片面到全面。用兵有时可违反原则,出奇制胜,从而将死背兵书变为灵活作战。别人拘泥于法则,而我却创造新法;别人学习兵法,而我则制订兵法。善于用兵的人,他的指挥艺术神奇高超。 兵经八 [原文] 言为剑锋上事,所用之法多离奇;或虚扬以济谋,或权托以备变,或诬构以疏敌,或谦逊以玩敌。至预发摘*,诡谲造惑,故洩取信,反说饣舌意。疑剧导情,壮烈激众,怆痛感军,高危悚听,震厉颇胆,假痴、伪认、佯怒、诈喜、逆排、顺导、飞、流、绐、狂、呓、谵、附、瞪、形、指、蹑、嘿,皆言也,皆运言而制机宜者也。故善言者,胜驱精骑。 [解说] 舌锋在剑锋之上,语言艺术绚烂奇异:或者以虚张声势的谈吐来帮助计谋的实施,或者权且以托辞防备着变端的发生,或者诬陷敌将从而造成敌营的分裂,或者以谦逊的言辞诱使敌人冒进。至于预先发现了*人,要除掉他,就要以诡诈的言论造成他的迷惑,还可故意透出情报使得他信以为真,也可说反话让他高兴。以抑扬顿挫的话语疏导民情,以壮怀激烈的言辞鼓舞士气,以悲怆痛切的言论感动三军,以危言耸听的东西吓破敌胆,还有假装糊涂、假装认可、假装发怒、假装高兴、反过来说话以排除逆反心理、顺着人心疏导、在远处以言辞控制对方、附和众人的观点、欺哄、说大话、说梦话、说胡话、借题发挥、以眼神传话,以及体态语言、手语、步语、打哈哈等等,都是语言方式,都是通过说话来妥善地处理问题。所以,巧舌胜过百万强兵。 兵经九 [原文] 勘性命以通兵玄,探古史以核兵迹,穷象数以彻兵经,涉时务以达兵政,考器物以测兵物。静则设无形事而作谋,出则探索所怀而经天下。 [解说] 考究古人的性情,从而有助于弄通兵法玄机;探索历史,从而核实战争规律;通晓天文地理,从而领会兵法精髓;涉足政治事务,从而熟悉军队管理;考察工具器物,从而推演出兵器。居家没事时,就假设作战双方,从而运筹帷幄;出门在外,就探索如何实现自己的抱负,以达到安邦定国、经纬天下的目的。 兵经十 [原文] 事不可以径成者必以巧,况行师乎。善破敌之所长,使敌攻守失恃,逃散不能,是谓因制之巧;示弱使忽,交纳使慢,习处使安,屡常使玩,使出使耗。虚惊使防,挑骂使怒,是谓愚辱之巧;所设法,非古有法,可一不可再,独造而独智,是谓臆空之巧;一径一折,忽深忽浅,使敌迷而受制,是谓曲入之巧;以活行危而不危,翻安为危而复安,舍生趋死,向死得生以成事,是谓反出之巧。 [解说] 有些事情不能够直接做成,这时就要用巧,领兵打仗就更是这个道理。善于打破敌人的优势,使敌人的攻守都失去了凭据,想逃离,分兵又做不到,这叫做因敌制巧;故意示弱,使敌人麻痹;交纳贡品,使敌人自高自大;长期共处,使敌人觉得安全;采取相同的行动,使敌人习以为常;经常袭扰敌人,使之出击,让它消耗兵力;恐吓敌人,使他总处于紧张防范的状态;前去挑战辱骂,使敌人怒不可遏,这些都叫做愚弄对手的巧术;所用的战术,并非古训,一般只能用一次,下次就要创造新的独特的战术了,这叫做思想的巧妙;我军有时径直来攻有时迂回前行,忽而深入忽而退回,使得敌人迷惑不解,从而受到我方的钳制,这叫做曲折的巧妙;灵活用兵,哪怕是冒险作战,但并不危险;置之死地而后生,奋不顾身反而得以生存,且能成就事业这叫做相反相成的巧妙。 兵经十一 [原文] 兵无谋不战,谋当抵于善。事各具一善,机各载一善。局随事因时,谋及其善为止。古画三策,上为善。有用其中而善者,有出其下而善者,有两从之而善者。智不备于一人,谋必参诸群士。善为事极,谋附于善为谋极。深事深谋,无难而易;浅事浅谋,无过而失也。 [解说] 用兵无谋,就不可开战。谋略应当尽善尽美。事情都存在好的一面,战机蕴含着利益。战局随着具体的事情和时间而变化,谋略则要止于至善。古人运筹对策有上中下三策,上策当然好。但有时用中策也是好的,有时用下策也是好的,有时既用中策也用下策同样很好。一个人的智谋总是有限的,因此要参考各谋士的方案。事情的极致是“善”,善谋则是策略的极致。对事物深加探究,竭尽智谋,这样难事也会变成易事;对事情浮光掠影,没有深思,那么即使不做错事也会失败。 兵经十二 [原文] 计有可制愚,不可制智;有可制智,不可制愚。一以计为计,一以不计为计也。唯计之周,智愚并制。假智者而愚,即以愚施;愚者而智,即以智投。每遇乎敌所见,反乎敌所疑,则计蔑不成矣,估计必因人而设。 [解说] 有的计可以对付愚笨的人,但不可以对付聪明的人;有的计可以对付聪明的人,但不可以对付大智若愚的人。有时可以以真计为计,有时又可以以不是计为计。周密的计谋,可以同时对付智者和愚者。对于假聪明实则愚蠢的人,就施用对付愚者的计策;对于大智若愚的人,就抛出对付智者的计策。每次敌人想到得小利都予以满足,敌人怀疑了就反其道行之,这样计谋没有不成功的。所以,计策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而设立。 兵经十三 [原文] 生者,孽亥也,玄蒂也。故善计者,因敌而生,因己而生,因古而生,因书而生,因天时、地利、事物而生,对法而生,反勘而生。陡设者,无也;象情者,有也,皆生也。 [解说] 所谓生,就是萌芽、草根、花蒂。所以卓越的计谋因敌情而产生,因己方的军情而产生,根据古人的经验而产生,根据兵书战策而产生,根据天时、地利和具体的事物而产生,对照兵法而产生,通过对反常用兵的研究而产生。凭空设想的计谋没有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战略战术才有效,这是“生”的原理的运用。 兵经十四 [原文] 事幻于不定,亦幻于有定。以常行者而变之,复以常变者而变之,变乃无穷。可行则再,再即穷,以其拟变不变也。不可行则变,变即再,以其识变而复变也。万云一气,千波一浪,是此也,非此也。 [解说] 事情往往变幻不定,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对常规常法加以变化,然后对变化了的再加以变化,这样变化着直到无穷。行得通就再行,再行又有行不通的时候,只要认识了变化的规律,就可以再变化了。万朵云彩都不过是由水蒸气变化而成,千顷波涛都不过是由一种水浪推演而成,它们既是某个东西,又不是某个东西。 兵经十五 [原文] 我可以此制人,即思人可以此制我,而设一防;我可以此防人之制,人即可以此防我之制,而思一破人之防。我破彼防,彼破我防,而又设一破彼之破;彼既能破,复设一破乎其所破之破;所破之破既破,而又能固我所破,以塞彼破,而申我破,究不为其所破。递法以生,踵事而进,深乎!深乎! [解说] 我可以以这种策略制服别人,就要想到别人也可以以这种策略来制服我,所以要设防于人;我可以以这种谋防范别人,别人也可以如法炮制,所以要想出打破敌人防御的措施。我打破他的防御,他打破我的防御,又进一步想出打破敌人的破坏我的方法;如此等等,阻止对方对我的破坏,同时施展我破坏敌人的本领,最终不会被敌人破坏。按照兵法战策不断地产生新计谋,随着具体的情况而推进,这其中的奥妙深远。 兵经十六 [原文] 守者一,足敌攻之十,此恒论也。能行转法,则其势倍百。如我以十攻一,苟能转之,则彼仍其一,而我十其十,是以百而击一;我以十攻十,苟能转之,则我仍其十,而彼缩其九,是以十而击一;我以一攻十,苟能转之,则敌止当一,而我可敌十,是以一而击一。故善用兵者,能变主客之形,移多寡之数,翻劳逸之机,迁利害之势,挽顺逆之状,反骄厉之情。转乎形并转于心,以艰者、危者予乎人,易者、善者归诸己,转之至者也。 [解说]       一个人把守,足以抵挡前来进攻的十个敌人,这是颠扑不破的说法。但如果还能运用转化力量的方法,那末兵势还要强于百倍。例如我以十敌一,假如能转化力量,则敌人仍是一,而我增长了十倍,最终能以百击一;我以十攻十,假如能转化力量,则我仍然是十,而敌人减少了九成,最终能以十击一;我以一攻十,假如能转化力量,则敌人虽然人多,但十人只能当一人,而我一人可当十人,最终以一击一,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能反客为主,改变力量的对比,转化敌逸我劳的状况,变换双方的利害关系,力挽自己的逆境,扭转骄狂的心态。既能转变形势,又能转变人心,将艰难和危险赐予别人,将容易和胜利留给自己,这就是达到了转化的极致。 兵经十七 [原文] 活有数端:可以久,可以暂者,活以时也;可以进,可以退者,活于地也;可以来,可以往,则活于路;可以石桀可以转,则活于机。兵必活而后动,计必活而后行。第活中务紧,紧处寻活。无留接,是为孤军;无后者,是云穷策。 [解说] 灵活用兵有几个方面:可以长久,可以短暂,这是时间上灵活;可以进,可以退,这是地势上的灵活;可以来,可以去,这是道路上的灵活;可以分割,可以转化,这是兵机上的灵活。军队首先要灵活机动然后才能够动武,计谋首先要随机应变然后才能够施行。当然,在灵活中务求扎实,在扎实的基础上寻求灵活。没有留下接应部队,叫做孤军深入;没有接应的对策,叫做黔驴技穷。 兵经十八 [原文] 兵诡必疑,虚疑必败。 [解说] 敌人用兵诡诈,一定要提高警惕,对敌人的计策和自己的对策要多加疑问,当然没有根据的怀疑反而会导致失败。 兵经十九 [原文] 克敌之要,非徒以力制,乃以术误之也。或用我误法以误之,或因其自误而误之。误其恃,误其利,误其拙,误其智,亦误其变。虚挑实取,彼误而我使误,彼误而我能悟。故善用兵者,误人不为人误。 [解说] 克敌制胜的关键,不在于以力制胜,而在于以谋略造成敌人的失误。要么我方用欺骗手段使敌人失误,要么利用敌人自己的失误而将它引向更大的错误。可以在要害部门使之产生失误,可以使智能的人产生失误,也可以使过于警觉的人产生失误。虚张声势,声东击西,敌人清醒之后我便将计就计,敌人发生了错误我能及时发现,并加以利用。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发生失误而不让敌人造成我方的失误。                                 兵经二十   [原文] 兵之变者无如左,左者以逆为顺,以害为利,反行所谋左其事。以具资人左其形,越取迂远左其径。易而不攻,得而不守,利而不进,侮而不遏,纵而不留,难有所先,险有所蹈,死有所趋,患有不恤,兵众不用,敌益而喜,皆左也。适可而左,则适左而得,若左其所左,则失矣! [解说] 兵种的变化,都不如反常用兵来得高妙。反常用兵,以逆为顺,以患为利,反其道而行谋,反过来做事,故意给敌人留下可乘之利而使自己的阵形反常,故意迂回绕远而暗渡陈仓。对于易于攻取的反而不攻,对于到手了的城池反而不据守,利益在前反而不进,受到侮辱而不去制止对方,纵虎归山而不加以截击,越艰难越先打,越危险越深入,冒死反而向前,患难反而不忧虑,兵多了反而不用,敌人占了便宜反而高兴,这些都是反常用兵。反常用兵要适可而止,审察时机,如此则能获得意外的收益;反之,如果反常用兵之计本身就用得反常了,则会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