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可上海总公司:中国社会的亚贿赂与软贿赂(台湾 石咏琦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2:57:13
 不久前到唐山去上了一门课:送礼的艺术。七小时课间, 银行的高管们兴致都一般, 唯独讲到如何送「暗礼」, 大伙儿眼前一亮: 感情送礼还真的有这么多门道和路数?其实这堂课倒不是要教大伙儿多走邪门歪道, 只是提醒诸君: 中国客户很不好搞, 大多数人已经吃香的喝辣的习惯了, 两串蕉到人家门上去拜访, 也别怪自己老拿不到大单。

 

  也不只是银行客户, 古往今来只要有「人情」的所在就必定要「意思意思」。这也不是东方社会,西方也不遑多让。只不过东方人号称「礼轻情义重」是个虚构的理论,既然有了交往,有了交情,「礼尚往来」总是个「人情」,送多送少那就得看事情大小和交情深厚。不仅是大人如此,连毛孩子都懂这一套。不信您看看过年发红包的时候,哪个孩子不都会问:怎么这么少?

 

  因此之故, 红包里头有多少就注定了关系有多少?事故有多少。比方说:前阵子报上说媒体在采访一家矿难新闻的时候,在下榻的酒店就收到业主给各路弟兄的「封口费」,每个六七千。可见这案子肯定另有文章,希望哥们到此为止或者笔下留情。每年中国多少矿难和人命,多少金主真正受到制裁,多少不了了之?

 

  想当年我在媒体服务的时候也是横着走的。那个时代在台湾只要说警察来了或者记者来了,那就跟魔鬼来了差不多。记者开车在路上走是不必看红灯的。我们的名言是:红灯是参考用的。有一回台中的记者载着我去工业区参加活动,路上遇见至少一、二十个红灯,咱们就轻踩剎车后直接通过。就算红单开了也白搭,交给警察当场撕了。

 

  有一年买房给坑了。我到采访组找跑法院的名记者, 据说他啥事都灵。没想到见面他第一句话就说,你看到么!这法院门口如果架起一台机关枪,每个从里头出来的人都给一枪, 绝不会冤死一个人。我听这碴儿不对。果然,他就是不问「案情」问「交情」的那种。一怒之下,我们另请高明。最后结果还是一样,是非黑白不重要,有钱能使鬼推磨。

 

  警察的工作是收保护费的,那也是种亚贿赂。台湾人只要看见「条子」来了,二话不说先给钱。逢年过节给大的,路见不平给小的。黑道白道都差不多,给了也不见得管事儿,总比没给好点。特别是没执照没发票的,想想哪家买卖没有一丁点毗漏?这点保护费就当是拜拜给神添香油钱了。

 

  不知哪一朝代开始,这些招式不灵了。编辑部墙上贴出告示, 凡是出门采访收受金钱贿赂者一律革职。记者公会有了公约,所有记者都不敢拿。那咋办?也不难。我们那些大记者只要出门采访回来,肯定另有收获。有个跑精品的女记者回来, 拿着香奈儿礼盒,少说也价值上万。这些东西算不算贿赂只有天知道,当然也可以名为:软贿赂。

 

  高级赠品不封顶。不久前一位朋友要卖别墅,我们到了郊区一看,这里成千百空别墅,除了看门狗啥也没。朋友说,这栋是老婆买给丈母娘住的,丈母娘嫌太远, 所以忍痛割爱。我们左看右看,这种穷嫌富不爱的屋子看来就不像自己买的。心知肚明的人一看就知道是个亚贿赂。赠与方也未免太麻烦了些,干脆给银子不就得了。

 

  送银子最容易。开个远程户头就可以了。前些年比较流行的是帮某些客户安排海外子女就学:包括奖学金、机票、住宿,在澳大利亚或英美随便选。瞧人家多周到,连人质都帮您想好,哪怕不就范。差一点的就给栋别墅加美女甚么的,也算是就近看管。最糟的才是水果篮里放个包或者信用卡里打点意思钱,那都是不入流的啰!

 

  亚贿赂也好、软贿赂也罢,吃了总要给办事。就怕白花花的银子、美女加别墅全都倒进去,连点响声都没有就白了,那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