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白色的蜂蜜是什么蜜:《金陵十三钗》:华丽的奥斯卡之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3:27:52

《金陵十三钗》:华丽的奥斯卡之梦

花随月转阴晴收录于新浪-达达先生博客
 


冲击奥斯卡,是华语电影的大梦想。所以照张伟平的话来说,“在意奥斯卡是很正常的事情”,的确,一部优秀的电影,并不仅仅需要票房的商业价值,也需要在颁奖季上得到艺术肯定。《金陵十三钗》报名奥斯卡13个单项奖,就彰显了张伟平和张艺谋的野心和信心。前不久入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以及奥斯卡最佳配乐初选名单,又在一个侧面印证《金陵十三钗》的质量。

很明显,《金陵十三钗》是一部非常合格的运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手法的电影,它严格的遵循这一原则,在空间、时间和逻辑上都以非常清楚的线索发展,而人物建构亦精心的设置了性格和动机,使得电影中的故事都由有因有果的情节去合理推动,这一的设置便是让观众对于影片有很高的“可理解性”。在限制性的叙述过程中,观众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剧情所带来的痛苦和情感,这也是很多观众在影院流泪,出了影院仍旧感到压抑的原因所在。

从这个角度来说,《金陵十三钗》精准的,但同时它也“辜负”了观众对张艺谋和南京大屠杀事件影像化的某种期待,对于张艺谋来说,国内观众总是期待惊喜和回归的,期盼他能够转归到当初讲朴实故事的阶段,但这种期盼并不符合实际。因此当张艺谋带着充满诚意和故事的《金陵十三钗》迎面走来时,国内观众对此的争议就是难以避免的。《金陵十三钗》并未带来大惊喜,也没有直接跨越式回到张艺谋的90年代,这跟电影的定位有关,《金陵十三钗》显然并不是一部单单面向华语观众的电影,张伟平招揽来众多国际人才为影片服务就说明了这部电影的野心。这个境况,与当初李安拍摄的《卧虎藏龙》相似,后者在国内遭遇不纯粹的武侠的指责,但却深得西方观众喜欢,因为这部电影虽然文化是东方的,但表现手法和叙事技巧也是十分好莱坞的,所以,对于《金陵十三钗》的很多批评本在立场上就站不住脚。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是在南京大屠杀的背景之下描写了人性,讲述的是经典的救赎和成长的过程,日本侵略者的残酷,一群教会的女学生以自己纯真、善良救赎了原本只是打算借机弄点钱的John,也救赎了原本风花雪月的十三钗。在这个救赎的过程中,故事中的弱势群体都得到了成长,John勇敢的担负起了保护女学生的义务,十三金钗在经历了危险和感动之后,也走上了赴死的道路,从而挽救了女学生们的未来,张艺谋在电影末尾让暖色调的光洒在了John以及向前驰行的车上,这未免不代表了一种希望和力量。

人物被张艺谋放在了影片的最核心位置,这也是好莱坞经典叙事所强调的。不管是士兵还是风情的秦淮河女人,都成了影片所塑造的情感点,这对这些人物的塑造过程中,情感的威力就迸发出来,观众既能感受到人们在那个年代的悲哀和痛苦,亦会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产生强烈的排斥感,张艺谋并未将此作为影片的表达核心,但故事的传递却清晰无误的将其表现了出来,这是巧妙的一着,避免了过于深入触摸战争痛楚而招致的反感。


对于经典叙事中的戏剧高潮,《金陵十三钗》亦把握的比较规整。从军官的舍身赴死,到约翰的转折,再到两个金钗的死亡,及至片尾十三金钗做出的决定,在一系列的情感铺垫中,观众所受到的情感就是很自然的。张艺谋用了很多图解式的画面去刻意冲淡、让观众跳脱出影片的凝重氛围,但反过来又很快的让观众重新陷入情感的更高体验,一张一合一收一放,很显导演对此的控制力。

此次《金陵十三钗》的奥斯卡之行,起码代表的是中国电影当年的最高水准,不只是技术的水准,还是讲故事的水准。国际化幕后团队的参与,保证了影片在技术质量上的高水平,影片的特效、美工、配乐都各有精彩亦融入到剧情当中,而影片认真、诚意所讲的故事,更有情感上的力量。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即便拿不下最佳外语片,《金陵十三钗》亦可能在技术类奖项上有所斩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