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氟表面活性剂1728:作文开篇技巧系列讲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7:32:25
 

作文开篇技巧之“援用式”

——作文开篇技巧之一

莫家泉

  所谓援用式开篇,就是引用别人的话或其他诗文中的语句以及格言、成语、谚语等,来为“我”开篇入文所用。《人民的勤务员》就是这样开篇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段引用,是主人公雷锋的一段日记。它为全文叙事奠定了思想基础,文中记叙雷锋乐于助人的六件小事,充分证明了他的这段名言。这就突出了雷锋言行一致的崇高品质和闪光的共产主义思想。
  可见,记叙文的开篇引用,往往是文中所写人物自已的话,以突出其某个方面的精神品质。如臧克家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一开篇就引用了主人公闻一多的两句名言:“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两个独句成段的开篇,突出了闻一多先生“说和做”方面的特点,提携了本文的中心,下文的记叙就是围绕这两句引用来分别展开的。
  1.援用式开篇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如吴晗《说谦虚》的开头引用了《尚书·大禹谟》的开头名句“谦受益,满招损”;顾颉刚《怀疑与学问》的开头援引了程颐的名言“学者先要会疑”和张载的名言“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章炳元《“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的开头引用了怀特黑德的警句“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等等,都是各自论证的中心论点。
  2.援用开篇作为文章批驳的靶子。如卢维毅《“人比人,气死人”吗》的开头,就援引了有些人常说的话:“人比人,气死人”;马铁丁《俭以养德》的开头,就引用了有些同志的话:“我的劳动所得,我愿怎么花就怎么花,你管得着吗?”这两个引用都是文章批驳的反面靶子。
  3.援用开篇作为文章议论的发端。如章炳元的《鸟飞鱼跃的联想》的开头引用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作为全文的发端话题,来阐述它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吴桐的《“旁观者”未必清》开头引用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议论起点,然后一转笔锋,给予否定,促人警醒。
  4.援用开篇作为文章证明的论据。如马南屯阝的《事事关心》的开头,就引用了顾宪成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个对联就是文章的主要论据,它在文中多处出现,起了很好的证明论点的作用。

总  领  式

——作文开篇技巧之二

  所谓总领式开篇,就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概说全文的总体内容,是一种常见的作文开篇方式,各种文体都可以运用。

  说明文总领式开篇,就是全文说明的总纲,它有助于读者把握说明的要领。如《松鼠》的开头:“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这个开头虽只有一句话,但却是全文内容总领的纲。它点明松鼠的三个特点:“漂亮”、“驯良”、“乖巧”,以下内容,都是围绕这六个字,从松鼠的外貌、习性、性格等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可见,这一开头,概说了全篇,总领了下文,给人以总的印象。《庄稼的朋友和敌人》独句为段的开头:“庄稼有许多朋友和敌人”,既点明了题目,又是全文两个方面内容的总领。

  记叙文总领式开篇,一般为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或为文中所写人物品格的提前总述。如《任弼时同志的二三事》的开篇:“任弼时同志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这是他的崇高品质的具体体现。凡是和他一起工作过,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于他的伟大人格都是有深刻的印象。”这段文字,总说了任弼时同志具有“三怕”的崇高品质,总领了全文记叙的内容,正文所记任弼时同志五个方面的事例,正是开头总领“三怕”的具体化。

  议论文总领式开篇有两种情况,一是以论点形式来提出观点,总领全文,如吴晗《谈骨气》的开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开头,独句为段,既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又是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正文论述的三层意思都是围绕这个总领句来展开的。这种开篇,融作者观点和全文中心于一体,遣词造句最为简洁。二是总概全文论述的几个方面内容,使文章形成先总后分、由纲到目的领属关系。如《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的开头,就总说了全文论述的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二是“妨害他人的习惯”。正文就是按照这个开篇,分两层进行具体阐述的。

  运用总领式开篇时必须注意,正文内容要确实是开篇总领内容的具体印证,而且其“分”的部分先后层次要符合总领部分的先后次序,不能造成总分之间的矛盾或紊乱。

推   摄   式

——作文开篇技巧之三

  所谓推摄式开篇,就是采用推移镜头拍摄的办法,将有关内容客观地真实地呈现给读者,使人们随着镜头去转移踪迹,变换视野,领略风光,了解内容,加深印象。这种开篇方式最适于说明文和记叙文,议论文很少见用。
  说明文推摄开篇,就是将拍摄的镜头对准所要说明的事物,由远而近,慢慢移动,使说明对象渐渐移近作者,渐渐鲜明清晰,最后变成特写镜头,凸现出要说明的事物或对象。例如《晋祠》的开篇:“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四十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这段文字,采用了由远而近推移镜头拍摄的方式,先由“山西省”进入镜头,广阔苍茫,画面辽远,然后镜头逐步移近:太原市——悬瓮山——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晋祠。画面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清晰,最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本文说明的对象,也即特写镜头——晋祠。这样,不仅由远而近地介绍了晋祠周围的宏观环境,使人对要说明的对象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记叙文推摄式开篇,则是为了牵引读者,随着镜头的移动,逐步向故事发生地走去,从而引人入胜,使人感染。例如《挥手之间》的开篇:“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清凉山上望下去,见有不少的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我们《解放日报》的同志早得了消息,见博古、定一同志相约下山,也纷纷随着下来,加入向东的人群,一同走向飞机场。“这段文字,通过作者的视觉,采取推移俯拍的方式,展现了一个阔大的历史镜头。镜头从“清凉山”开拍,然后移动:山上大路——人群——东门外——飞机场,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样开篇,一入文就扣住读者并由此引向纵深,使人感到这里将要发生什么大事,从而增加了人们阅读探究的兴趣。
  可见,推摄式开篇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由远而近地凸现事物,二是横向移动地牵引读者。写作时要因文而易,合理安排,恰当运用。

倒   叙   式

——作文开篇技巧之四

  倒叙是记叙文三大叙述方法之一,是小说、散文常用的一种方法。倒叙的体现场合主要在开头,因而倒叙式开篇在记叙性作品里最为多见。
  倒叙式开篇又叫现实式开篇,它的特点是从写文章时的现实起笔入文,然后回首历史,追溯过去,慢慢道来。这种开篇的最大特点是重点突出,结构紧凑,扣人心弦,激人兴味。例如吴伯箫的散文《记一辆纺车》的开篇:
  “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这段文字,写的是当时1961年作者的心境,而下文所回忆的则是十几年以前的延安生活,可见是典型的倒叙式开篇。它以平淡朴素的语言,交代了写作缘由,点明了题意,揭示了记叙的中心,突出了“我”与纺车的亲密关系,抒发了作者深切怀念的感情,很自然地开启了下文。这样开篇,一入文就扣住读者,给人印象十分深刻,表达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倒叙式开篇有多种情况,一是通过眼前之事,触事联想,引起回忆,如《同志的信任》就是通过眼前的送信收信之事开篇,而后再写过去方志敏的写信托信。二是通过眼前之物,触物动情,引起回忆,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就是通过家里珍藏的“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开篇,而后再转入对这件衬衫来历的回忆。三是通过现在和过去某些方面情况的比较来引起回忆,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就是通过现在的不少国家大事“增长”“我”的坏脾气和过去的一件小事“拖开”“我”的坏脾气这一心境比较开篇,然后再具体叙述这件小事的前后经过。
  倒叙式开篇文字可多可少,多至两三段,如《菜园小记》和《一件小事》;少则一句话,如《小桔灯》的开头:“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文字极为简练。
  倒叙式开篇一般都有明显的标志,或时间承转标志,如《一件小事》的“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小桔灯》的“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等等。更多的则是心理感应标志,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篇的“回想起”,《记一辆纺车》开篇的“想起”和“怀念”,《一件小事》开篇的“忘记不得”,《回忆我的母亲》开篇的“最使我难忘”,《菜园小记》开篇的“我想起”,等等。
  倒叙式开篇的运用,要顺乎思路的自然,要把时间关系交代清楚,做好衔接转换。同时,要注意挑明倒叙标志,便于读者理解。如果有可能,结尾最好再写一段与开篇相呼应的现实性文字,以形成首呼尾应,浑成一体的严谨结构。

交  代  式

——作文开篇技巧之五

  所谓交代式开篇,就是在文章的开头作一些必要的叙述、说明或描写,为展开下文准备了条件。
  记叙文交代式开篇,或点明背景,或交代要素,或概说情况,如《我的叔叔于勒》的开篇:"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这个开篇,以洗炼的笔墨,说明性文字,跳跃式笔触,客观而简明地交代了菲利普一家的有关情况,包括家庭住址、成员,重点介绍了家庭生活,尤其是两次提到“钱”,从而使我们对这个资本主义社会里小资产阶级家庭有了大概和初步的印象。下文菲利普夫妇打发于勒、盼望于勒、躲避于勒等所有情节,无不与这开篇的“钱”有关。可见,这段交代性文字,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
  说明文交代式开篇,一般托出说明对象,或对说明的事物作概括性的点说,如《故宫博物院》的开篇,作者就采用了客观交代性手法,总体介绍了故宫的位置:“北京的中心”,“城中之城”,名称:“紫禁城“、“故宫”,历史:“有五百多年”,现状:“成为我国最大的博物院”。这样交代,内容丰富而文字简约,涉史悠长而浓缩笔端,点多面广而重点突出,给人以总的印象。
  议论文交代式开篇,或叙述批判的对象,或介绍评论的事物,为下文议论提供依据或材料。如《论“基本属实”》的开篇:“九月五晚报‘《古城纵横》的回音’栏里有这么一条:‘河南饭庄来信:贵报反映我饭庄菜内有蝇事,经查基本属实。……’”这个开篇,就交代了所评论的主要内容“基本属实”,下文就是围绕这一新闻材料,主要是“基本属实”来展开议论的,一事一议,针对性很强。
  交代式开篇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在使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以客观性交代为主,文字洗炼简明,一般不带主观色彩,不冗长罗嗦,一至两段完成任务。二是要选准交代的角度,使之与标题、与下文内容形成一定的联系。

传   说   式

——作文开篇技巧之六

  所谓传说式开篇,就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安排有关民间流传的或具有幻想成分的故事,以作为行文引子,渲染某种气氛,增加读者兴味,是一种倍受欢迎的开篇方式。
  传说式开篇在具体运用中有三种情况。
  一是比较完整地叙述一个传说,文字具体详尽。例如说明文《听觉的作用》的开篇:“看话剧《蔡文姬》,使我想起了焦尾琴的故事:蔡邕因为不愿趋附权贵,怕被人陷害,避地江南十二年。在苏州的时候,有一天听见邻家烧饭的柴火中发出一种爆裂的声音,他熟悉这种声音,知道这声音来自一种极好的桐木,这种桐木是造琴的好材料。他就跟邻家主人商量,把这段烧焦了的桐木要了来,造成一张琴。这张琴弹起来果然好听。由于它的一端是烧焦的,人们叫它焦尾琴。”这段文字,就具体地记叙了一个“焦尾琴的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都交代得一清二楚。讲的是“故事”,重点在“声音”在“听觉”,与题目、与下文都有直接关系。
  另一种是围绕一个对象,先概括后具体地叙述传说,以加深印象。如记叙文《红军鞋》的开篇:“我们来到大雪山下。当地老百姓把大雪山叫 ‘神山’,意思说除了‘神仙’,就连鸟也飞不过去。还有的说,有一年天旱,人们抬着菩萨上山求雨,事先没有吃斋,‘神仙’ 一怒,把人都扣留下了,一个也没下来。我们不信什么‘神仙’,但也感到大雪山有点神秘可怕。”这段文字,围绕“大雪山”,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来记叙传说。先概括叫“神山”的原因,再具体写有一年“神仙”扣人的经过,从而把大雪山写得“神秘可怕”,这就为下文红军战士翻越大雪山的胜利和曲折作了有力的铺垫。
  还有一种是围绕一个对象,概括地零散地多方面地叙述几个传说。如《沙漠的奇怪现象》的开篇,就概述了晋法显、唐玄奘两位僧人关于沙漠的两个传说。前说沙漠是“恶鬼”和“火风”之所,后者说沙漠是“流沙”和“迷路”之所,从而将沙漠这种自然现象说得恐怖可怕,既使人产生畏惧之感,又给从增加探究之趣,也为下文的科学解释作了准备。
  可见,传说式开篇的特点,是以记叙为表达方式,以激趣为效果手段,以铺垫为行文目的,这就决定了它的用场多在记叙文和说明文之中,而议论文则少有运用。
  运用传说式开篇要注意两点,一是所记传说要与正文内容有一定的关系,或铺垫,或衬托,或引渡,或对照。二是文字要节简,能概述则概述,放笔有度,收笔要快,以免偏移重点,冲淡了主题。

渲   染   式

——作文开篇技巧之七

  渲染本为一种绘画手法,是用水墨或浅色烘染形象,以增强艺术效果。文学作品的渲染则主要指对人物刻画或对环境气氛的烘托、描述,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开篇方式。如鲁迅《故乡》的开篇:“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这是一幅故乡冬景画,用墨节俭而鲜明,感情浓郁而深重,它展示了故事的特定环境,对人物的心理情绪和作品的主题,都起着有力的渲染作用,使人深受感染并产生鲜明的印象。
  渲染式开篇虽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里最为多见,但并不是它们所独有的。为了增强说明效果,说明文也常用这种开篇方式。如《看云识天气》的开篇:“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胎,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段文字,就采用了水墨烘染的办法,对云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这里,既有云的厚度的喻写,又有云的分布排列形式的喻写,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着色适度,浓淡相宜,从而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云。一句话就是一个形象、一幅云的画面,直观性和立体感都很强。这样开篇,既渲染了说明对象,使人深受感染,又为下文揭示并具体写云与天气的密切关系作了充分准备。
  渲染式开篇与人的心理活动有直接关系,但就作用对象来说,又各不相同。有的衬托文中人物的某种心绪,如《故乡》的开篇;有的激发读者的阅读情感,如《看云识天气》的开篇,还有的则突出作者的某种心境,如峻青《海滨仲夏夜》的开篇,就描绘了一幅夕阳落山后“霞光”的流动画面,突出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使用渲染式开篇要有明确的目的,这就是为主题服务,为正文服务,为人物或情节的发展服务,为说明的事物或对象服务,为激发兴趣感染读者服务。二是要注意分寸,防止渲染过度,以至臃肿堆砌,影响主题的集中表达。

设   悬   式

——作文开篇技巧之八

  所谓设悬式开篇,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制造某种气氛,使读者产生急切期待的心理和关注的心情,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开篇方式。如小说《醉人的春夜》的开篇:“‘再遇到人,一定开口。’陈静想着,抬眼望了望胡同里昏黄的路灯。夜深了,到处是一片片黑黝黝的怪影。‘唉!这倒霉的自行车!’她从心底发出声无可奈何的喟叹。”这个开篇,文字虽平实,但向读者展示的悬念氛围却是十分紧张的。“夜深”人静,路灯“昏黄”,怪影“黑黝黝”,女青年自行坏了,无法修理,身陷“胡同”,处境十分艰难,令人揪心关注。她是否遇到坏人,生命有无危险,命运怎样发展,这些悬念一开篇就紧紧扣住了读者。
  为了增加说明效果,增加说明的趣味性,说明文也常用这种开篇方式,它是文学手段与说明体裁的创造性结合。例如有一篇题为《母鸡吃蛋之“谜”》的说明文,它的开题就是设悬念式的:“我家的那只芦花鸡,下蛋是很勤的。不料,七月中旬,一连三天不见蛋。家里的人认为是停蛋了,没有什么稀奇。到第四天,我意外地发现,这只芦花鸡在吃自已下的蛋,而且只吃蛋汁,不吃蛋壳。”
  这个开篇就设置了三个悬念。下蛋很勤的芦花鸡,“一连三天不见蛋”,什么原因呢?此一悬念。原来是它自已“吃”掉了, 鸡么会吃自已下的蛋呢?此二悬念。鸡啄蛋壳是较常见的现象,但它却是吃蛋汁,这又是为什么呢?此三悬念。以下进行客观解说,具体说明母鸡吃蛋的三个原因:缺钙,条件反射和缺水。这样,通过一般事物的特殊现象来设置悬念,将读者探求奥秘、寻求答案、获取新知的情趣,一开篇就引入最佳氛围。
  议论文悬念式开篇也是有的。它的悬念主要是摆出有关反常现象,释念就是对所摆现象进行或正或反的阐述。如《青年必须掌握科学》的开篇:“我们还有些人决心歌颂我们的没有文化。”“没有文化”怎么能“歌颂”呢?现象反常,悬念产生了。本论部分就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掌握科学知识、提高文化水准的重要性,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释念。
  运用设悬式开篇,要注意四点。一是设悬要干脆,少引渡,不罗唆,开篇即是,既节省篇幅,又引人注意。二是设悬要集中,不技不蔓,不横不逸, 便于读者掌握悬点,顺悬而下。三是释悬部分要紧紧围绕开篇的悬点,交代原委,介绍知识,阐明事理,以形成设悬与释悬之间密切呼应的关系。四要因文而用,不能滥用,如人物事迹式的记叙文,介绍建筑式的说明文,论点式的议论文,一般就不大采用这种方式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