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 知乎:傅作义:一代抗日名将,抑或败军之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3:13:24
在共和国大将序列里,有一员特殊的将领,他虽然名列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手底下却没有一兵一卒,也没有担任任何实际的军职。但他确确实实是一员战将,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像他这样熟读兵书,胸有韬略,善于出奇制胜,用兵如神的将领,实实在在,属于凤毛麟角之列。抛开政治,从兵家的角度讲,他是善守能攻,所向披靡的名将。从政治的立场讲,他又属于败军之将。在困守孤城,无生门可出的绝境中,为了保全一个世界闻名的古都,为了二百万生灵免遭兵燹之苦,抛弃了一世的英名,俯首接受了城下之盟,由一个实授的陆军二级上将,转换为一个荣誉的大将。他就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五大军事集团的首领之一 ——傅作义。
  和世界及国内许多名将一样。傅作义和拿破仑、山本五十六,李宗仁,白崇禧都是由陆军小学,中学,而后从相对有名的军校毕业,又在具体的军事实践中不断锤炼,探索,自战争血泊中逐渐成就了自己军事生涯的辉煌的将领。但他们侪身于相对孤立,不代表历史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政治或国家阵营里,最终消折了自己的光芒,成为了败军之将。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是一群悲剧人物。严格说,傅作义也不例外。
  翻开历史史册,辛亥革命时就以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投身于战火的傅作义,在继续完成军校学业后,就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在战场上游刃有余的悍将了。
     927年 1月,直、奉军联合晋军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国民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往河套地区转移。晋军第8团傅作义部奉命驻守平绥铁路上国民军的必经之路——天镇(张家口与长城九边之一的大同之间的要冲),国民军在冯玉祥通电下野,赴苏联考察后,由宋哲元指挥,历时三个月未能将天镇攻下,傅作义守城的才能,由是得到充分显示,并由此被擢升为第4旅旅长,旋又升第 4师中将师长。阎锡山参加“北伐”,讨伐奉系张作霖后的10月初,傅作义利用奉军换防之机,率第4师附炮兵团从太原深入奉军腹地,一举攻取涿州,威逼京津。在晋军各主力部队迭告失利,纷纷撤离京汉、京绥两铁路线,涿州孤悬于奉军包围圈的危机中,傅作义以不足万人的无援之师。死守涿州达百日之久,陷于弹尽粮绝,兵民交困的绝境。虽然受命与奉军议和,但是名声大振,四方畏服。 1928年8月,得任国民革命军第 5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1931年7月,傅作义改任第35军军长兼73师师长。同年 8月18日,任绥远省代理主席,12月28日正式任命。在绥远,他向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提出“移民、实边、发展生产、巩固国防”案,并励精图治,整军经武,消解匪患,整顿税收、金融,疏浚河渠,发展工农业生产。短短几年内,使绥远面貌大为改观。体现了一个名将,同时又是一员干练的封疆大吏的风范。1933年1月3日,日军侵占山海关,揭开长城抗战的序幕。1月5日,傅作义分电阎锡山、张学良、蒋介石誓死抗日,“奋起救国御侮”。25日,奉命率部由绥远出师东进,开赴抗日前线。2月上旬,傅部在张家口编组为第7军团,傅作义任总指挥,35 军的番号暂改为59军。4月30日,傅作义部奉命开往牛栏山西至昌平一线布防。日军为胁迫国民党当局接受苛刻的停战条件,于5月22日以第8师团西义一部,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傅部阵地进攻。傅作义亲临指挥,全体官兵抱定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的牺牲精神,英勇抵抗。董其武团在牛栏山一带,孙兰峰团在怀柔以西阵地,与敌白刃相接,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双方形成拉锯态势。大张我军威,胜利地结束了长城抗战的最后一战——怀柔之战。
  “七七”事变后,傅作义率所部赴晋北参加抗日作战。日军分两路大举进攻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山西。傅部先后镇守雁门关,平型关,参加忻口会战。10月底,日军迂回娘子关,攻克了太原腋窝的门户,忻口已不能守。11月2日,在阎锡山召集的高级将领军事会议上,傅作义明知其不可为,却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挺身而出,毅然请命。“弃土莫如守土光荣,太原城找守!”遂以两旅兼补充兵员的疲惫之师,慨然以”只要一息尚存,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为国捐躯,义无反顾”的决心要与太原共存亡。11月8日,日军攻入太原,在激烈巷战中,傅作义接蒋介石撤退电令,从容率部突围,撤至石楼一带。以太原守城之战,掩护了抗日军队卫立煌、孙连仲、王靖国、陈长捷等部安全转移。至此,傅作义成就了自己善于守土御敌的美名。在国民党诸多将领之中,只有白崇禧、李宗仁、薛岳可以与之媲美。尤以坚持抗敌救国,而成为一代名将。
  傅作义胸藏韬略,当得上“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美誉。“九&S226;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自建立满洲国后,为了实现所谓的内蒙自治,以割裂中国,纳满蒙于自己羽翼之下,策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札萨克郡王德穆楚克栋普鲁,鼓动内蒙诸王成立了所谓的内蒙自治联合政府。随后又成了了军政府,将关东军引狼入室。从百灵庙,商都分北、东两个方向对归绥形成合围之势。红格尔图是绥远东部的门户,由察北、商都通往百灵庙的重要驿站,日伪兵峰指向红格尔图,旨在打开绥东门户,会师归绥,进而占领整个绥远。1936年11月15日清晨6时许,日本驻蒙古军政府特务机关长田中隆吉指挥5000余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分三路向红格尔图发起猛攻。傅作义亲临集宁前线指挥,命令部队星夜奔袭,出敌不意,抄袭敌后。日伪军猝不及防,至18日上午7时许,全线溃退。红格尔图战斗以我全胜告捷。
  当时,敌人在归绥西北的百灵庙驻有一个多师的兵力,囤积着大量武器弹药和粮食,并凭借险峻的山势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居高临下威逼归绥。傅作义于11月22日指挥各部秘密集结到百灵庙附近的攻击位置。翌日夜11时,部队在孙长胜师长和孙兰峰旅长的指挥了突然发起猛攻,至黎明9时半,全歼日伪军,取得百灵庙大捷。12月4日,傅军击退敌人反扑后,乘胜收复了百灵庙以东另一战略要点大庙。一时声威大振。
  武汉会战后,日军大举南进,发起了长沙会战。为牵制日军兵力于塞北,傅作义主动请战,于19日夜,以35军为主力,配以骑7师,长途奔袭敌之重要战略据点——包头。迫使日军从大同各地调集重兵反扑。傅部完成牵制任务后撤回河套防区。此役往返行程近千里,历时半月,歼灭包头守敌两个团及援敌300至400人,毁敌坦克4 辆。汽车60余辆,达到了战役目的。
  1940年春,日军狂言“严惩傅作义”,从平绥、同蒲沿线抽调三万余人,汽车千余辆,由黑田重德师团长指挥,向绥西河套地区疯狂进犯。2月3日,侵占五原。趁敌主力东撤后,傅作又于3月20日夜率部对盘踞五原之敌发起猛攻,血战两昼夜,收复五原。此役击毙水川一夫中将,大桥少佐等日军300余,全歼以桑原为首的特务机关,俘浅治庆太郎等50余人,歼灭王英伪军两个师,至此,连续150余天的奇袭包头、会战绥西、收复五原三战役,以五原大捷告终。从此日军限于兵力和傅军威势,不再敢西窥河套,绥远抗战以全面告捷而告结束。  
        傅作义向全民族,向历史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抗日英雄。
  但是,无论是战将,还是封疆大吏,傅作义都不属于统治意志的颁布者。一般来说,深受中国儒家“食君之渌,忠君之事”熏陶教育的傅作义,不可能抛弃他近四十年浴血奋斗得来的一切,轻易地在天下蜂争时选择背主求荣或弃暗投明的道路。因此,作为一代名将,他仍要各为其主地展示自己驰骋疆场的余威。于是,华北战场上的人民解放军品尝到这一余威的苦果,以至于全军上下恨不生啖傅氏肉。使他在战犯榜上赫然有名。
  第一战,大同之战。
  善战的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楚溪春,指挥1.9万建制混乱,成分复杂的兵力守御大同。我军以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张宗逊为总指挥,以晋察冀军区副政委罗瑞卿为政委,组成大同前线指挥部,集中两战区全部主力,50个团十几万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三纵队司令杨成武,及其他各纵队司令杨得志、郭天民,陈正湘以及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都亲临前线,一时名将如云。
  而毛泽东也批准了大同战役方案。
  经过30多天激战,解放军歼敌2000余人,扫清大同外围,楚溪春告急。蒋介石电令第十二战区傅作义部星夜驰援。傅作义仅有七万兵力,慎重考虑,未中我军围点打援老套,而是采取兵法“攻敌之所必救”韬略,以董其武部1.3万人为先锋奔袭集宁。该地为察哈尔战略要冲,一旦攻陷,东南出击丰镇,隆盛庄,可迂回包抄大同我军后路,东出尚义、张北,直接威胁晋察冀军区所在的张家口。我军不能不救。
  毛泽东电令:“集宁守军死守,任何情况下不得放弃,否则执行战场纪律!”
  但是,解放军教导一旅王尚荣所部守卫着集宁以西河套地区东部的战略支撑点卓资山,抵挡不住傅作义3.2万人的攻击。为避免被包围全歼,仅守了八小时,未完成预期三天的守御任务,因主阵地失陷,就不得不溃围而出。而集宁守军三个团又一个营在乌兰夫指挥下,依靠深沟高垒,暂时挡住了董其武的攻势。
`  晋绥军区、晋察冀军区紧急调动主力回援。以八个旅。四万多人,于集宁外围对董其武部形成合围。董部被迫固守集宁西北狭小地域,至第二天(1946年9月2日)晨,被我军围歼5000余人,形势岌岌可危。
  傅作义见军情危急,电令董其武务必攻陷集宁,以为依托。同时命令刘春方骑四师,从西南方向包抄集宁。孙兰峰骑兵师向集宁东迂回攻击。郭景云101师从西北方向向包围董其武部的我军发起攻击。这样,傅作义在偶数层构成了对解放军的双重包围;解放军仅在第三层上包围了董其武,而自己也陷入被围之中。因此,集宁的得失就成了关键。而我军指挥员,鉴于头天伤亡惨重,竟然下令暂缓进攻董其武部,使董部得以缓过劲来,重新部署兵力,一举攻克了集宁,对外围解放军形成了两面夹击之势。郭景云的炮兵在轰击外围据守山头的我军时,误将炮弹击中山后集结的我军大部队,造成重大伤亡。使我军以为傅作义大军将至,仓皇撤退,遭遇恰巧赶到的傅部两个师的追击。因损失惨重,不得不全线溃退。傅作义以得胜之师挥戈大同,杨成武部不敌,撤围而走。
  第二战,张家口。
  该地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控扼华北、东北、察绥战略要冲。西北通苏联乌里雅苏台,东北通热河,极具军事政治价值。为国共双方所志在必得。因为错误判断,我军将守御重点放在东线怀来、延庆地区,正西以柴沟堡为重点,配制四纵一旅和晋绥军区主力守御。傅作义并没有按照我军的算盘配制兵力。他故作疑兵之计,以装甲车载一团兵力,伪装主力从大同到阳高佯动,虚张声势,放风傅作义本人将亲临指挥。以十一战区孙连仲部从东线发起攻击,牵制我军主力。大军则秘密集结于集宁。于10月8日出动机械化部队和全部主力突袭张家口。命悍将鄂友三骑兵师为先导,衔牧疾走,从长城北荒漠地区以突然动作,直取张家口后门——我军防卫薄弱的张北,使柴窝沟我军没有了用武之地。
  情急之下,聂荣臻一面调东线主力紧急回防张家口,一面要正在修整的教导旅,赶赴张北与张家口之间的要冲浪窝沟堵截。10日拂晓,傅军在飞机、坦克掩护下,猛攻浪窝沟高山峡谷,教导旅不敌,张家口北部屏障丢失。10日晚,见大势已去,聂荣臻致电中央,请求撤出张家口,虽然毛泽东11日复电不同意。但华北我军已无力回天。根据地被割裂,平绥线被打通,东北、西北、华北的联系被切断,在战场上处于了被动的态势。
  第三战,冀中穿心战。
  1947年12月2日,傅作义升任华北剿总司令,改变作战方针,避实就虚,主力守御战略要点,采取运动战,在战术中,集中优势兵力,对抗解放军。翌年4月11日,傅作义利用我两大军区主力经营察南、绥东,冀中空虚之机,派出鄂友三第十二旅精锐骑兵,配属一个爆破工作队,一个宣传队,出其不意,长途奔袭冀中军区,一路过关斩将,先后进占大城、任丘、河间等县,一路剿灭地方武装,烧毁战备粮库,后勤装备,炸毁冀中军区军火库,摧毁了军区机关及所有设施,给冀中造成了极大损害。并做了不少反面宣传,使冀中军区颜面丢尽。
  这三战,使中共上下不得不刮目相看傅作义和他的晋绥军。如果不看立场,不谈政治。单纯从军事论。这员战将的威名,决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真正的名实相符。
  使傅作义沦为败军之将的不是傅作义自己,而是他所依傍的政权。当代表那个政权的政治集团在腐败和离心离德中尽失民心。以至社稷倾颓,江山易主时,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大势已去,军心涣散,纵使名将再世,诸葛重生,也无力回天。辽沈、淮海两大战役摧毁了国民党五大军事集团的两大。从东,北两个方向,以百万大军压向傅作义。又在南面截断了傅作义南下撤退和求援的道路和可能。傅作义此时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摆出的一字长蛇阵已无法动弹回旋。在我军打头(天津),掐尾(张家口),控扼中腹的的致命打击下,只能成为瓮中之鳖。为了保全古城,手下二十二万将士和北平二百万人的身家性命,在内外交困,众口一词的重重压力下。他只能选择接受和平一途。以签署城下之盟的败将,结束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虽然傅作义也热爱水电工作,在绥远时就颇有建树。但他已不能决策什么。成就他的声名的不是水电部长的头衔,而是四十年戎马生涯的功与过。生错了时代,投错了主人,一代名将李牧、袁崇焕也只能身死名辱。傅作义能够审时度势,全身而退,已是难得。只有历史才能最后评价他的是非功过,名将,抑或败军之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