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盾局特工第六季:成就报道的创新与突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53:44

成就报道的创新与突破

□ 徐如俊 《 新闻战线 》(2011年第10期)

    成就报道是新闻宣传围绕大局、服务人民的一项重要工作。搞好成就报道,对于弘扬主旋律,凝聚力量,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具有重要意义。在重大节日、重大事件纪念日等时间节点上,梳理和总结过去的成就,是形势报道的重要方面,也已经成为新闻报道工作的“传统项目”。新闻媒体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今天,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媒体格局的变化,对成就报道提出了新要求。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要求我们提高成就报道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媒体格局的变化和新媒体的兴起,要求我们创新成就报道形式;媒体竞争的加剧,更对党报的成就报道提出了高人一筹的要求。成就报道只有顺应新形势,不断创新思路、创新形式,才能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成就报道面临新挑战

    经济社会发展和媒体格局的变化,是成就报道创新的内在动力,也是衡量成就报道的重要坐标。以这样的坐标来考察,成就报道面临的挑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人们观念的新变化,使成就报道的有效性面临挑战。观念多元化是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一方面使弘扬主旋律更加必要、更加紧迫;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舆论引导的难度。成就报道作为主旋律报道的重要方面,要发挥凝聚人心、弘扬主旋律的作用,就必须适应不同阶层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心理。如何适应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各阶层心理的多样性,有针对性地搞好成就报道,是我们在工作中时常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认真研究不同阶层的心理需求,以新思路和新角度寻找成就报道的切入点和着眼点,才能搞好成就报道。

    舆论格局的新变化,使成就报道的思维面临挑战。新媒体的兴起,全媒体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舆论引导格局。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以网络为主体的新兴媒体以互动性强、分众化明显的特点,对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提出了挑战。成就报道创新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要从思路和方式各个方面顺应互联网时代人们信息接受方式的变化。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使报纸、电视、广播这样的传统媒体,也在全媒体的发展中,需要以新思路不断延伸报道方式,拓展传统优势。今天的成就报道已经不仅仅表现为一篇报道、一个专题。报纸上的一篇报道,同时可能是网络上的一个专题、网络视频上的一段记录片,还可能引发网友们的一阵议论,等等。以单向的思维方式来筹划和组织成就报道,已经难以完全顺应当前舆论格局的需要。

    媒体竞争的加剧,使成就报道的方式面临挑战。媒体竞争是当前新闻报道工作的重要特点。这种竞争表现为多个层面:首先是同类媒体的竞争,报纸与报纸之间,广播与广播之间,电视与电视之间,形成了报道的竞争;其次是不同类型的媒体之间,报纸、广播、电视等相互之间也形成了报道的竞争;再次是成就报道总是集中时间刊发,在报道时间上也形成了同质化竞争的态势。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在特色上下功夫。一方面要突出自己的媒体特色,再一方面要形成报道特色。成就报道要形成特色,难度比以往加大了。

    成就报道频次增加,使以往形成的成功经验面临挑战。由于舆论引导的需要,我们在新时期进行成就报道的次数比过去增加了。结合不同的时间节点和重大节日,根据不同的主题需要,进行成就报道,已经成为惯例。成就报道主要宣传报道过去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某一方面取得的成就,因为报道频次的增加,报道内容就难免雷同。这对报道方式创新提出了新要求。过去我们积累的成就报道经验,即使一些很成功的做法,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重复运用”。因此,创新报道方式,成为提高成就报道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为引导舆论的重要方面,在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搞好成就报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以积极心态来应对成就报道面临的挑战,创新思维,创新手段,创新方式,搞好成就报道。

    成就报道需要新突破

    《经济日报》根据自身读者定位,不断创新成就报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回头看我们这几年的创新实践,成就报道的突破,努力的着眼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贴近性。“三贴近”是新时期搞好新闻报道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创新成就报道也要在贴近性上下功夫。《经济日报》是以经济宣传为主的重要舆论阵地,报道宏观形势和中观成就多。但我们在成就报道的选题策划和形式创新上,始终注意从读者的角度切入,增强报道的贴近性。2010年,党中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围绕这项工作,各地做了许多探索。如何及时宣传我们在这方面面临的困难和取得的成就?《经济日报》组织策划了“转变发展方式·从身边事说起”系列报道。这组系列报道的对象是“一吨钢”、“一袋水泥”、“一粒米”、“一滴水”、“一棵树”、“一尺布”、“一张纸”、“一双鞋”等。这些对象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因为报道对象都是读者熟悉的事物,而报道的视角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这些事物的角度。这组报道以微小的切口、清新的表述获得了读者好评。

    增强贴近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从基层的角度切入。《经济日报》是中央党报之一,面对的是全国读者,因此成就报道往往容易从“高”的视角报道,罗列数据,概括形势。从“高”的角度搞好宏观报道的同时,从“低”的角度来贴近普通读者也很重要。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来说,基层视角是贴近群众的一个方面,只有从群众熟悉的话题,从群众熟悉的生活入手,才容易取得成就宣传的有效性。这些年来,《经济日报》在组织策划成就报道时,特别重视基层视角。在迎接党的十七大的报道中,我们开设了《说句心里话》专栏,反映十六大以来的建设成就;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我们开设了《我的亲历》专栏,从普通读者的视角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报道中,我们推出《我和我的祖国》专栏,以第一人称表达普通人所感受的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变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报道中,我们推出了《身边的感动》专栏,选择普通人的感人故事,生动展现基层共产党员的风采,还举行了“说说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征文。这些报道篇幅短小,贴近读者,贴近生活,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赞誉。从基层的角度切入,增强报道的贴近性,也成为《经济日报》组织策划成就报道的一项“传统”。

    强化针对性。提高针对性是增强舆论引导有效性的前提。成就报道的作用在于以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去激励、鼓舞和动员人民更好地创造美好生活。形势报道是《经济日报》成就报道的重要方面,我们在每年年终和年中都要组织经济述评,全面介绍宏观经济形势。如何让形势报道更加具有针对性?今年7月,在研究上半年形势报道的时候,把提高针对性当作报道的着眼点,根据当时的舆论环境,我们就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问题,连续组织系列报道。围绕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在头版发表了《从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的有序转变》、《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围绕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物价形势,发表了《高通胀完全可以避免》、《努力把握物价工作主动权》;围绕如何看待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发表了《不应夸大“地方债”风险》、《着力消除“地方债”隐患》等报道。这些报道选择上半年刚刚结束、下半年才开始的时候刊发,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正面回应社会热点,选题针对性强,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报道效果。

    成就报道是对过去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叙述,但新闻毕竟不同于历史资料。因此,角度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十分重要。《经济日报》今年上半年这组形势报道启示我们,强化成就报道的针对性,首先必须立足当前和一个时期的舆论热点。成就报道不是简单的“回头看”,也不能自说自话,必须紧紧围绕社会热点,用发展的成果来进行解释和引导。围绕热点,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才能取得好的宣传报道效果。其次,成就报道要选择适当时机,重大节日、重要节庆活动是推出成就报道的时机,年中岁末和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的时候,也是做好成就报道的时机。只有正确把握报道机遇,才能使成就报道发挥最大的社会效应。

    突出主题性。报道的主题性体现了新闻的思想性。成就报道不是罗列数据,也不是简单地概述工作,必须贯穿一定的思想性,才能达到鼓舞人、激励人的目的,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经济日报》重视主题宣传与成就报道的结合,注重在成就报道中突出主题宣传。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报道中,我们全方位、多层次展示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展示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反映中国人民精神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刚刚过去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报道中,新闻报道在三个“着力”上下功夫:着力宣传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90年来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光辉历史;着力宣传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征程;着力宣传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党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伟大进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主题宣传是成就报道的灵魂,成就报道是主题宣传的依托。我们在组织成就报道时,从报道题材的选择到报道方式的确定,都充分考虑主题宣传的需要。最近几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科学发展  转变方式”等主题宣传,这些宣传紧紧依托经济社会建设的成就来进行;组织策划了“60个变迁”、“圣地纪行”等成就报道,这些报道都着力突出主题宣传的要求。做好成就报道与主题宣传的结合,是搞好成就报道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

    抓住时效性。时效性是新闻工作的本质要求。单篇的新闻报道要讲究时效性,一个时期的成就报道也少不了时效性。时效性强的新闻,才能切合当前的舆论热点,才能发挥引导作用。在组织成就报道时,我们从两个方面理解和把握时效性。

    首先,要尽量缩短稿件从写作到发表的时间,有些重大新闻策划甚至做到了当天采访、当天发稿。从2006年开始,我们用了两年多时间,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又好又快发展各地新看点”。本报记者分赴全国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的600多个县、市、区,报道各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进展。我们坚持在头版开设栏目,当天采访当天发稿,次日见报。参与采访的记者说,“采写回来的是水灵灵的新闻”。这类报道虽然不像体育赛事或重大突发事件那样,对时效性有很强的要求,但记者报道昨天刚刚看到、听到的事情,还是让这些报道充满了鲜活性。其次,成就报道的时效性还体现在时宜性的把握上。2009年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报道,今年进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报道,都包含着重要成就报道的内容。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报道从8月份推出,不断深入,到10月1日形成高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报道从4月份推出,逐渐升温,到7月1日达到高潮。如果报道推出时间过早,则可能与社会舆论“脱节”,发挥不了凝聚人心的作用。反之,如果报道推出时间过迟,则可能延误报道时机。

    需要说明的是,重大成就报道往往是在一个时间段进行的,报道节奏的把握十分重要。报道必然要经历一个推出到逐步升温,最后达到高潮的过程。在每一个阶段,都要注意突出思想性和主题性,要突出阶段性特征。

    贴近性、针对性、主题性和时效性是成就报道创新的几个着力点,但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于成就报道中的,而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就报道的选题策划、报道组织和时机把握,都要充分考虑到这几个方面的因素,这样,才能使成就报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才能高扬主旋律。

    把握三对关系

    成就报道的组织策划和其他新闻报道一样,需要统一协调,需要充分注意各方面情况。根据《经济日报》这些年组织成就报道的实践,我们体会到,把握好三对关系,尤其重要。

    新闻性与旧材料的关系。成就报道是新闻报道,因此,必须要体现新闻性的要求。而成就报道本身报道的是已经取得的成绩,是完成式的材料,这就存在一个旧材料与新闻性的矛盾。如果成就报道仅仅是罗列过去的材料,体现不出新闻性,那就难以成为好的报道。反之,如果成就报道过分追求新闻性,又可能反映成就失之片面。《经济日报》在报道中尤其注意从最近发生的事实中寻找与过去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来报道成就,体现新闻性。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报道中,有一篇报道韶山的通讯,题目是《春到韶山绿映红》,反映的是革命纪念地韶山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道没有从韶山辉煌的历史写起,而是着眼于今天的“绿色”。通过绿色生态的变化,与韶山红色的历史结合起来,全面反映韶山转型发展的历程,这就使历史与现实结合了起来。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重大成就报道往往会成为一个时期媒体报道的重点,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果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其他媒体过于雷同,没有自身的特色,那么,成就报道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且还可能削弱媒体自身的影响力。因此,突出特色和个性是搞好成就报道的关键。在策划重大成就报道中,《经济日报》始终注意从自身读者定位出发,彰显报道特色。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报道中,我们组织了《圣地纪行》专栏,这个专栏采访的是嘉兴、韶山、延安、西柏坡等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也是媒体争相报道的地方。我们在报道中,注重从经济的角度切入,反映这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比如,写嘉兴,主要写在“红船精神”鼓舞下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写韶山,主要报道红色旅游富韶山、韶山城乡协调发展的成就;写井冈山,反映这里新型工业正在崛起的新成就;写瑞金,报道这些年来发展民生工程、百姓得实惠后的新生活。这组报道因为抓住了经济发展这个角度,突出了《经济日报》的独特视角,因此成为一组特色报道。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创新是新闻报道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成就报道创新的重要内容。新的形式可以增强成就报道的效果,提升成就报道的质量。《经济日报》在最近几年的成就报道中,始终注意形式创新。在经济报道中,数据是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非常难处理的一个问题。没有数据,经济报道难以体现科学性;数据多了,经济报道又容易枯燥。在成就报道中,《经济日报》既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又努力创新数据报道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报道中,我们推出了“辉煌60年·数据见证”系列报道。这组报道分为专栏和专版两个部分,专栏报道在头版推出,主要以文字介绍情况;专版以数据为主,但不是简单堆砌数据,而是以图表和图片的形式,直观反映数据的变化。我们以统计数据为依托,以图表为表现形式,以文字作数据解读,精心梳理、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社会、人民生活、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这组报道创新形式,编辑精心,版式新颖,增强了报道效果,成为本报国庆60周年报道的一个亮点。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报道中,我们以“辉煌的成就  伟大的跨越”为主题,共推出经济社会发展巡礼专版12块。这套专版也是以数据为主,全面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每个专版都配发了15张左右的图表。重要数据、重大成就通过图表和图片,克服了枯燥的不足,直观展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使版面丰富,形式美观,再一次成为了特色报道。实践证明,搞好成就报道,创新形式大有可为。■

    (作者系经济日报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