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害怕蝎子气味吗?: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题(附写作导引) - 草根教师 - 麻辣校园 - 搜狐圈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0:11:42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文:
          吴兴杂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阮元(1764-1849),清学者。字伯元,号芸台,江苏省仪征人,死后谥文达。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选庶吉士,由翰林编修、直南书房累官至山东、浙江学使,迁兵部、礼部、户部待郎。嘉庆时,先后任浙江巡抚,漕运、湖广、两广、云贵总督,道光时,入朝为体仁阁协办大学士、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进太傅。曾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在广州创立学海堂,提倡朴学。培植、罗致学者从事编书刊印工作。他精研《文选》之学,曾作《文言说》,主编《经籍籑诂》等,参与修纂《钦定全唐文》。
  阮元善书法,精研金石,论文重文笔之辨,以用韵对偶者为文,无韵散行者为笔,提倡骈偶,提出“以用韵比偶之法,错宗其言”,方可以称“文”;散体文的“单行之语”,乃是“直言之言,论难之语”,不得名为“文”,对桐城派“古文”的形式有所不满。阮元的对联以求实见称,所撰之联大多跟施政、治学、交往、爱好紧紧相联,很少吟山诵水,更不无病呻吟。
  这首《吴兴杂诗》应该是一首说理诗,虽是说理,却寓理于形象之中。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吴兴(今为浙江省湖州市)江南水乡的特征。湖州北滨太湖,境内有西苕溪、东苕溪、双林塘、泗安塘,平原河网湖荡密布,水系密如蛛网,交织一起,形成江南水乡。后两句看似写景,其实寓含哲理。题目所说的蕴含哲理,大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从“种”的角度思考:“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种什么是根据不同情况来决定的,什么地方适宜种什么,就种什么,这是因地制宜,按照自然条件客观规律办事。顺着这一思路引申,既然在不同的地方,适合种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由此也可以推出在做其它事情上也是如此。比如各人的发展方向,成才理想,就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他的经济发展、政治体制等也都要依据本国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宜的措施。这是题目的第一立意角度。
  二、从“菱、稻、荷”的角度:菱长在深处,稻长在浅处,荷花只能生长在深浅适宜的水中,它们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正因为找到了适宜的位置,才能生机盎然。所以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健康成长,乃至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从“深、浅”的角度:大自然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情况,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有的地方不深不浅。那么我们的社会是不是也同样提供了千差万别的条件和各式各样的机会呢,这就要看我们能不能善于发现,善于寻找。只有善于发现机会的人才能给自己找到最适合的发展空间。
  四、逆向思维:是不是一定要“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呢?深处可以让他变浅,浅处也可以变深,而且深处也不一定非得种菱,浅处也不一定非得种稻。因为人是活的,人是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一切按条条框框来办事,只能是思想僵化的表现。(不过,这一点可要慎重对待。嘿嘿!)
   

我是美丽签名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