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牛有多重:阅读是淡定的莲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30:32

阅读是淡定的莲座

◎哲夫




  如同吃饭是生理之一种,读书也几乎习惯成自然,属生理需求。     过去书籍稀缺,逢书必读,只为疗饥。现在的书籍汗牛充栋五味杂陈,读也读不过来,便挑剔起来。我以为,经典如正餐,必读。闲书似零点,闲来下酒。阅读不可或缺,如中医进补,缺甚补甚。好像饮茶、品酒、美食也似,吃大餐时,必埋身于色香味俱全的纸书,正所谓“红袖添香夜读书”,那种有声有色、有香有味、有形有触、有动有静的氛围和质感,是电子书所无法具备的。

  这种对氛围和质感的需求不仅限于心理,也属于生理的必须。

  好的阅读是一种感官的享受,如同你品嚼一客美味,或是喝一碗靓汤,品相和气味,缺一不可。捧在怀里的惬意,指尖翻动书页的触感,缭绕在鼻端的油墨的清馨,或是线装古旧书的那一缕浓浓的书香,都能让你食指大动,让你流口水,催生你的食欲。口水作用于你的味蕾,佐助你的咀嚼过程和品味过程。这是咀之有物的品嚼,是咂咂有声的吞咽,是回肠荡气的消化,也是潜移默化的进补。不是镜中花水里月那样只是为了得到营养,如同给乏力的汽车加油,给备餐的京鸭填嗉。人不是无生理的汽车,也不是有生理的食品,不可以随意地应付自己和损益已经不多的性灵。性灵的进食不仅是一个生理过程,并不仅仅是为得到一点助力,还兼及汲取色、香、味的需要,电子书似乎无法提供这种感官享受吧?

  网络和电子书,是兴趣与实用的合二为一,属于浏览式的浅尝辄止和大流量的阅读抑或寻寻觅觅,虽然相关社会原本的阅读的目的和宏旨,却失去了人类生命原本就有的享受和愉悦。目的与过程似乎也并不相悖。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汲取营养,单纯的汲取营养电子书是最佳选择,而审美需求下注重富有质感和质量的阅读和吸收,不可须臾或缺纸质书的陪伴。少了这种优雅的阅读过程,阅读便如同填鸭和给汽车加油,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也是对人类性灵的一种异化和物化,便愈加体会不到作为一个智慧人类所独享的那种愉悦,也无法进入和享受不到那种滋养灵魂的深度的阅读。值得忧虑的是食品的繁多与匮乏同在。集团化的唯利是图造就了畸形发展的图书市场,实用主义横行,包装越来越高档,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躯壳的响亮却没有灵魂的深邃,有数量却没有质量,以至于找不到一本可供深度阅读的书,如同被破坏被污染了的生态环境现状,守着江河湖海却陷入没水喝的尴尬局面。更为可悲的是对此竟无认识,还在冀图以形式的变化来挽回出版业的百卉凋零。进行中的中国特色类文学类期刊的转型和改制,与此似乎异曲同工,势必会使文学如蜗牛爬行在商业化和低俗化的剃刀刃上。前中国特色商业化已经窒息诗歌的活性,后中国特色商业化是否会泯灭文学最后一点灵气,进入去文学化时代?忧虑!

  对此,我有同意的部分也有不同意的部分,为了不以偏概全,无妨换一种方式来表述:电子书的流行热,并非纸质书的挽歌。传承和繁衍的过往,不可或缺任何一个环节。二者各有各的功能,是可以互补和并存不悖的。纸质书的萧条是暂时的。网媒和电子书再发飙,也踹不倒纸质书,正如孩子踹不倒父亲——那踢起的腿脚是虚妄的,貌似跃跃然,汹汹然,却绝对踹不倒如同老子也似顽健的斜塔。再新鲜辉煌的现状也踹不倒老辣黯淡的历史,再伟大的人类也踹不倒自己的生理需求。生与死、衰与荣只是个循环过程,勃起的枝叶再茂盛也踹不倒匍匐的母本,因为它充其量是老枝之上滋生的一簇新芽,舍此便会凭空而殁。日月常新,不变是不可能的,如同纸质书也似,网媒和电子书迟早也会走向没落,被另一种更现代的形态所取代,而且它的消亡会很快也很彻底,而纸质书却会历劫常新,因为它是它的根。

  这是一个连上帝都无奈的世界。为富不仁暴戾了多少天物?急功近利轻抛浪掷了多少自然的资源?人类的燃嚼?智慧的财富?公权力已经沦为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欲壑难填奢侈无度超前消费和透支的最大同谋。阅读是淡定的莲座,开出的是觉悟的花朵。

  历史和现实的铅华都很重,但最终会剥去,还原无香的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