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人民路柒寿司:七年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0:00:0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的所有参战国
日期:1756年-1763年
地点:欧洲、印度、北美、菲律宾
结果:英国-普鲁士同盟胜利
领土变更:英国得到法国的殖民地
参战方
 普鲁士
 英国
汉诺威
 易洛魁联盟
 葡萄牙
 不伦瑞克
 黑森-卡塞尔 奥地利
 法国
 俄罗斯
 瑞典
 西班牙
 萨克森
 那不勒斯
 萨丁尼亚
七年战争(1756年-1763年)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即英国-普鲁士同盟与法国-奥地利-俄国同盟之间,其中汉诺威、葡萄牙为英普的盟友,法奥俄的盟友则为西班牙、萨克森、瑞典,为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所以又称英法七年战争,其中发生在北美地区的英国针对法国及印第安的战争称为法国和印第安战争--这是美国的通俗说法,是以英国的两个主要敌人来命名的。普奥之间的战争则称第三次西里西亚战争。战场遍及欧洲大陆、地中海、北美、古巴、印度和菲律宾等地。这次战争对于18世纪后半期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和军事学术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录
[隐藏]
1 背景
2 经过2.1 普奥交锋
2.2 法俄参战
2.3 海上争夺
3 影响3.1 英国
3.2 普鲁士
3.3 法国
3.4 奥地利
3.5 俄国
4 战役
5 参看条目
6 外部链接
7 参考文献
[编辑]背景

1748-1766年的欧洲。红线代表神圣罗马帝国。
七年战争前夕,欧洲各大国错综复杂。其中首要矛盾是英法矛盾。英国打败西班牙和荷兰后,与另一位强大对手法国的矛盾迅速激化。其次是普奥矛盾。自从神圣罗马帝国分裂为一系列独立的诸侯国,普鲁士和奥地利最为强大,两国都想成为德意志诸侯国中的霸主,进而统一德意志。同时由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皇室领地西里西亚在两次“西里西亚战争”(即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被普鲁士占领,两国矛盾也很尖锐。再次是俄普矛盾,沙皇俄国打败瑞典之后继续西进和南下,与日益强大的普鲁士发生冲突,两国关系急剧恶化。
1756年1月16日,英普首先缔结《白厅条约》,规定双方负责在德意志境内维持和平,并以武力“对付侵犯德意志领土完整的任何国家”,保证英王在德意志的汉诺威领土不受侵犯,这就大大触怒了与英国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法国。反对如此局势,俄国女皇叶丽萨维塔·彼得罗芙娜决心放弃原先签订的《俄英条约》,于1756年3月25日转向同奥地利柯尼次(Kaunitz)亲王结成攻守同盟。稍后,在奥地利女王玛丽娅·特蕾西娅积极策划下,奥地利与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签订相互保证的第一次《凡尔赛条约》,双方保证各自提供军队,援助另一方反击任何敌人,渐渐给普鲁士的脖子套上外交绞索,积极准备收复西里西亚。
随着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双方都进一步争取同盟者。结果,汉诺威(英国王室在欧洲大陆上的世袭领地)、黑森-卡塞尔、不伦瑞克等德意志诸侯国以及葡萄牙先后参加英普同盟;瑞典、萨克森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大多数德意志诸侯国以及西班牙则先后参加法奥俄同盟。
[编辑]经过
[编辑]普奥交锋

科林战役 (1757年)
1756年8月29日,普鲁士腓特烈大帝先发制人,大举进攻西里西亚和勃兰登堡本土之间的萨克森,一个月之内占领首府德累斯顿,1756年10月1日,28,500普军背易北河向西列阵,迎战布劳恩(Browne)元帅的34,000奥军,爆发了七年战争的第一场战役,罗布西茨战役(Lobositz)。普军胜利后于1757年初南下大规模入侵奥地利的波希米亚,打算在法军和俄军增援前逼降奥地利。5月6日,普军向布拉格发起进攻,发生布拉格战役。奥军被迫退守城内。奥地利派道恩元帅解围,普军在科林战役中失利,解除对布拉格包围,退回萨克森。此役之后,腓特烈已经不可能在法国和俄国参战之前迫降奥地利,战略上合围之势已成,速胜希望破灭
[编辑]法俄参战

洛伊滕会战傍晚 (腓特烈二世, 普鲁士)
科林战役后,法军分两路在西线展开了军事行动。正西的黎塞留公爵率法军在8月迫使英国王子威廉·奥古斯都(坎伯兰)公爵指挥的英国汉诺威联军投降,柏林以西汉堡——不莱梅——汉诺威方向门户洞开。腓特烈派去布伦斯威克的斐迪南亲王仅凭著一支小小的各国联合部队,就化解了西方方面法军的进攻。另外在西南方向,黎塞留的副司令,法国将军夏尔·德·罗昂 (苏毕兹亲王)会合了德意志诸侯联军,总兵力6万以上,穿过萨克森前来夹击普鲁士。普鲁士本土正南的萨克森、西里西亚则有奥地利主力,与普军主力对峙。正东有8万俄军进攻东普鲁士,由普鲁士列瓦尔德元帅挡住,当年,俄军亦于早前的5月间开始向战场调动军队。夏季,乘奥、法军对普军兵力的牵制,俄军进军东普鲁士,期间两军展开大耶格尔斯多夫战役普军却先占优势,但俄军后又反败为胜。俄军取胜后,没有太大发展。战斗中,俄军著名统帅,当时的旅长鲁缅采夫崭露头角。东西南三线同时推进,整个欧洲都在向普鲁士进逼。
腓特烈从布拉格撤军后,审时度势,选择其一路打击之。普法两军于11月间举行经典的罗斯巴赫会战,法军大败。普军在罗斯巴赫会战后,主力又由西东进,截击进入西里西亚的奥军,并于12月间举行全年度的最后一次大会战洛伊滕会战,取得全胜。
1758年1月,俄军占领东普鲁士,腓特烈率主力迎击,8月25日普军在奥德河畔措恩多夫击败俄军。1759年俄奥联军在奥德河会师,8月与普鲁士进行库勒斯道夫战役,普军被击败。同时英军在汉诺威击败法军,9月奥军占领德累斯顿,普军转入防御。此时联军内部发生矛盾给了普军喘息之机,1760年7月,普军在西里西亚以少胜多击败俄奥联军,8月普军在利格尼茨击败奥军,11月在托尔高战役中再次击败防守坚固阵地的奥军,普鲁士以巨大的代价保住了萨克森领地,得以恢复实力。
[编辑]海上争夺

魁北克战役 (1759年)
在海上和殖民地,英法两国进行了激烈的争夺,1756年4月,法国海军击败英国舰队占领北美的梅卡诺岛,1758年,英军攻占布雷顿角,包围路易斯堡,7月路易斯堡投降,第二年9月英军攻占魁北克。1759年,法国舰队在拉古什和基伯龙被英舰队消灭,1760年英国占领整个法属加拿大;1761年,英国占领法国在印度的殖民地。
同年12月俄军中将鲁缅采夫攻克了普鲁士要塞科尔贝格,普军再次陷入绝境,1762年俄国女沙皇病逝,新沙皇彼得三世是腓特烈的狂热崇拜者,他登基后立即同腓特烈结盟,俄军撤退,归还了占领的全部领土,瑞典也跟着退出战争,这次戏剧性事件令普鲁士起死回生。10月底,被废的沙皇彼得三世被杀死,叶卡捷琳娜对外宣称是消化不良而死,俄国正式退出七年战争。俄国退出使反普同盟瓦解,1763年2月10日英法签定了《巴黎和约》中法国被迫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并从整个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15日普奥签定《胡贝尔图斯堡和约》,普鲁士同意撤出萨克森,而奥地利承认西里西亚归普鲁士所有,奥地利未能收复西里西亚领地。
[编辑]影响
[编辑]英国
英国是在七年战争中最大的赢家,法国在《巴黎和约》中被迫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并从整个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英国成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迈向日不落帝国的传奇。但英国将这次的大帝国战争(法国-印第安战争)的战费转嫁在北美殖民州身上,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不满。七年战争完后13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编辑]普鲁士
经过七年战争,同时与法、奥、俄三大强国对敌,腓特烈终于保住了西里西亚,七年战争使得普鲁士崛起,正式成为英、法、奥、俄外的欧洲列强之一,但也使王国本土成为一片废墟。不过战后的腓特烈全力投入重建和平和经济的工作,普鲁士的地位变得稳定,而腓特烈亦因这场战事被冠以“军事天才”及“大帝”的荣誉。
[编辑]法国
《巴黎和约》成为了法国君主制时期的最屈辱的事件之一。法国放弃了印度、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东岸。虽然法国仍然拥有密西西比河西面的纽奥良和瓜德罗普岛,但是这次失败标志着法国失去了新大陆。法国的外交策略黯然失败,声望也显著下落。这次战争亦使路易十五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并且在他死后成为了法国的最不得人心的国王之一。
[编辑]奥地利
奥地利继上次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后再次不敌普鲁士,痛失了西里西亚这个富庶之地。玛丽娅·特蕾西娅而后一直对叶卡捷琳娜大帝和腓特烈二世有敌对情绪,并在晚年致力于反对瓜分波兰的战争和维护国际和平。
[编辑]俄国
俄国在七年战争中巩固了其在东欧的势力,并更趋于向西扩张,踊跃于瓜分波兰。俄国在战争后期的举动亦赢得了普鲁士的友谊。俄国名将鲁缅采夫亦在此战中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