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员工男扮女装:品水浒之武松是什么地方人?葬于何处?(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0:41:55
     经过补充铺垫的武松,应该是一个具有"侠意识"的血性青年。

  什么叫"侠意识"?"侠意识"的中心思想,就是不顾国家法律和习惯理念,只认"平"与"不平"。--这里的"平",有"公平合理"的意思;"理"指的是"天理人情"。因此,举凡抢劫、强奸、仗势欺人、无故杀人等等,都是"不平"之事。"大侠"们遇到了这种"不平之事,下面的文章,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大打出手,为民除害,甚至可以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了。

  2.武松是什么地方人?葬于何处?

  现在,我冒昧地问一句:"武松是什么地方人?"

  许多山东朋友,都认武松是他们的同乡,山东人也以山东出了武松这样一个英雄人物而自豪。那么,武松应该是山东人了吧?但如果再问一句:武松是山东哪个县的人呢?山东朋友可就答不上来了。

  其实,这个问题,《水浒传》第22回中交待得很清楚:宋江杀了阎婆惜,和兄弟宋清两人逃到沧州柴进的庄上,遇见了武松--

  宋江扶起那汉,问道:"足下是谁?高姓大名?"柴进指著道:"这人是清河县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已在此间一年了。"

  于是问题来了:清河县属于山东省么?

  翻开地图一找,山东和河北的交界,从德州到临清的这一段,是以大运河为界的。清河县在大运河的西边,分明属于河北省管辖嘛!山东人引以为荣的"山东好汉"武松,居然不是山东人,这不是笑话么?如果说,因为武松曾经在山东阳谷县打虎,被阳谷县知县聘请当了都头(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刑警队队长),而且武大郎也已经从清河县迁来阳谷县定居,因此就把武松算是山东阳谷县人,是不是太勉强了点儿呢?

  有个山东朋友和我辩论,说清河县宋代属于山东省。这当然是"移山倒海",何况"省"的行政区划名称,是从元代才开始的。宋代的省级行政区划叫做"路",相当于元明清直到今天的"省",只是辖境略小罢了。

  为了找到确切的证据,我专门托朋友给我借来了《清河县志》。一查清河县的历史沿革,得知清河县置于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年。汉高祖时代,这里先置清河郡,以后屡次改为清河国。汉元帝以后定为郡。辖地相当于今天河北省清河县的周边地区,包括今天山东省和河北省邻近的好几个县、市。东汉以后又改为清河国。北魏仍称清河郡。隋朝初期废除郡一级行政区划,隋朝大业以后又恢复为清河郡。唐朝初年废郡设州,县属于"州"管辖。唐初的清河县属于贝州,州治就设在清河县。到了宋代,贝州改名恩州,州治还是设在清河县,属于河北东路管辖,路的治所设在大名府(所以大名府同时是北京、路、府三级政府的驻地)。宋代虽然没有山东省、河北省的建制,但是已经有"路"的建制(路比省略小)。所以《水浒传》中才有"山东及时雨,河北玉麒麟"的说法。这里的山东和河北,不是指"省"而是指"路"。后来元代建省,也是在辽宋时代"路"的基础上拆并划分的。大运河建于隋代,以大运河作为山东、河北的交界,当然是隋代以后的事情。这样看来,清河县历史上从来都是属于河北,不属于山东。《水浒传》写于元代,出版于明代。山东人"冒认"武松为同乡人,应该是明代以后的事情。

  按《水浒传》原文,武松打虎以后,被请到"本处一个上户"家去,他介绍自己,说的是:"小人是此间邻郡清河县人氏。"查《元丰九域志》,宋代的阳谷县属京东西路的东平郡,清河县属河北东路的清河郡,两县不属同一个郡,所以武松称自己是"邻郡清河县人氏"。

  其实,就是在当代演播的山东快书和评话里,也没有说武松是山东人。高元钧的山东快书《武松传》第一回,就说"那武松,家住在直隶广府清河县"。"直隶"是直属京师的意思,广府指的是广平府,府治在今天的河北省永年县。宋朝已经有直隶的府县,但是广平府和清河县都不是直隶的。河北省清代称为"直隶省",可见高元钧的说法,是从他的清代祖师爷那里传下来的"当时"的称呼。王丽堂的扬州评话《武松》第一回也说:"武松是何许人氏?他是北直广平府清河县人。" "北直"指的是"北直隶"。明代有南京和北京两个京师,所以今天的江苏省当时称"南直隶",今天的河北省当时称"北直隶"。这样看起来,王丽堂的说法,可能是从她祖师爷的明代祖师爷那里传下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