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raid that 用法:数字化动态式全时空模式——朔城区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06:02

数字化动态式全时空模式——朔城区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稿件来源:下转A3版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大力推进,社会管理的难点、热点、盲点问题日益凸显。面对这些“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朔城区委、区政府搭建起了乡镇综治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企业维稳中心三大平台,全面实行数字化动态式全时空管理模式,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2009年和2010年全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中,朔城区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重点表彰。
              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搭建社会管理创新平台
              朔城区是朔州市政府所在地,辖9乡2镇4个街道办事处,299个行政村,40个社区居委会,其中13个企业居委会,总人口41.6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1.2%,仍属典型的半城半乡。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
              前几年,朔城区的社会管理工作相对滞后,特别是担负城市基层管理的社区更是有名无实,办公无场所,经费无保障,工作难开展,“第一道防线”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面对现状,在反复调研论证和摸索实践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创新思维、打破常规,从基层抓起,整合资源,创建了集综治、信访、维稳、社保等职能于一体的乡镇综治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企业维稳中心,着力解决“谁来管、怎样管”的问题,并在人、财、物方面大力支持。区委书记郭连厚、区长刘彪多次强调:“强化社会管理,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事关一个地方的稳定和发展,必须全力抓好。”为此,区委、区政府在建起乡镇综治中心、企业维稳中心的基础上,把社区建设列为重点,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规定新建小区必须将社区办公用房纳入规划,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否则不予验收,不予发放房产证。
              在社区的新、扩、改建过程中,书记、区长带领党政分管领导、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负责人,多次深入基层,现场办公,一次性投资3000多万元,建起高标准社区14个,每个社区的平均建筑面积达到300平方米,并配齐办公设施。新建社区2011年5月全部投入运营,解决了社区办公无场所的问题。与此同时,他们将往年录用的大学生“村官”、民警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2011年新录用的30名大学生司法员全部放到社区,解决了社区人员不足的问题。社区的经费也逐年提高,每个社区原来是每年1000元,2010年提高到了5000元,2011年达到了1.5-2万元。至此,乡镇综治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企业维稳中心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弥补了朔城区社会管理中出现的一些“缺位”。
              建立数字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实行数字化动态式全时空社会管理模式
              三大中心全部建成后,朔城区以信息化为主导,探索建立数字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实行数字化动态式全时空社会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全区的社会管理水平。


              “底数清、情况明”是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前提。2011年5月份,朔城区对辖区内的人、物、事、地、组织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集中的排摸,并将排摸情况全部录入到三个中心的信息数据库,同时开通社情民意通道,设立网上电子信箱,收集社会管理相关信息,通过定期排查、日常采集和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集成、资源共享,对信息数据库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补充,做到了然于心、心中有数。
              朔城区把流动人口管理、重点人群管理、社会组织管理、重点地区治理、“两新”组织管理等
            “五项管理”作为重点,通过定期集中滚动排查和平台间数字联网、信息交流,及时调整管理办法,实行动态式管理。如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通过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实行来人登记,走人注销,及时掌握情况,及时跟踪管理和服务,做到管理不漏一人,服务不漏一人。
              朔城区在三个中心还建立健全了综治例会、综治联席会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治安突出问题排查等各项工作制度,不但确保了社会管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而且在解决问题上实现了“短平快”。2011年以来,各中心已组织开展排查13次,宣传发动23次914人,排查发现治安重点地区2处,整治2处,破获“两抢一盗”案件189起34人,查处黄赌毒案件7起7人。通过大力整治,这些区域的治安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
              朔城区借助高科技手段,以社会治安监控指挥中心为枢纽,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区域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网络办公系统等与之相配套,并将视频监控覆盖面不断向基层社区、单位、学校、小区、院落扩展,逐步建立高科技、智能化管理系统,在全区形成了无缝隙、不间断、立体式、全时空防范格局。在区域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方面,朔城区2011年在北城开展了区域联网报警系统安装试点工作,通过在学校、单位、商业门店安装联网报警系统,实现门店、派出所、110指挥中心报警联网,提高了社区的科技防范水平。目前,朔城区7所学校、8家机关金融单位、68家街面门店都安装了联网报警系统,利用其破获入室盗窃案件6起。
              实行一站式服务,把社会管理工作的触角向最基层延伸
              朔城区各个中心通过联合办公、协调运作、流水作业的方式,实现申请、受理、审核、批准、答复、落实和服务等环节“一站式”完成。
              这些措施的出台,既简化了办事程序,又提高了办事效率,真正做到了符合条件立即办、群众有难上门办、居民无暇预约办,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群众,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11年6月份,甘肃省甘谷县的王某来到北城社区服务中心,反映在某工地打工时发生意外,造成伤残,要求工伤赔偿,但工头却以没钱为由不予理睬,因此向社区服务中心求助。了解情况后,北城社区服务中心立即组织信访、劳动和司法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联系并找来工头,反复做其思想工作,使双方在短时间内达成了调解协议,签订了调解协议书,由工头一次性支付王某工伤赔偿金4.1万元,王某拿着钱激动得热泪盈眶,回到老家后还专门打来了感谢电话。
              当前,大量的社会矛盾发生在基层,大量的治安隐患滋生在基层,而且社会管理工作的内容和重点也应该放在基层。为此,朔城区在主城区按照40个社区的管辖范围,把社会管理工作的触角向最基层延伸,向企业、学校、医院、商业区、居民楼院延伸,向每个家庭住户延伸,不断拓展管理领域,丰富管理内容。如在2011年的校园安保工作中,朔城区协调组织教育、卫生、公安、消防、工商、市容、文化等有关部门,对全区174所学校、幼儿园进行了安全大检查和周边环境大整治,共取缔黑网吧、游戏厅22家,整治小商小贩30家,收缴盗版书籍120余册,打掉抢劫团伙1个,破获抢劫案件12起,并帮助各学校建起警务室71个,配备保安358人,建立了“一校一警加保安”的校园安保长效机制,有力地维护了校园及周边的安全稳定。
              朔城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并把它向最基层延伸,使朔城区的社会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真正让群众“白天出门放心,晚上睡觉安心”。自实行数字化动态式全时空社会管理模式以来,振华东街、振华西街、古西南等8个社区和9个矿区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一起安全事故,也没有出现一例矛盾升级。
            本报记者 安玉 本报通讯员 徐春 平麻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