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the chicken:袁腾飞武汉名家论坛讲座:两宋制度与文化漫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0:36:27


  “百家讲坛”当红主讲袁腾飞老师以“两宋制度与文化漫谈”为主题的公益讲座在武汉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本次报告得到了武汉市文化局,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的大力支持。报告还未开始,报告厅内便早已是座无虚席。下午2点半,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袁腾飞老师准时上场。注:本次报告时间为2010年1月30日下午。

  本次报告中,袁老师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一个国家民族制度形成的内在因素是什么?
  
  制度没有好坏之分,只是适合不适合该国或民族的国情,以及是否适合其传统和心理习惯。中国乃至西方都是如此,归根到底都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而生产方式是由生活的地域决定的。所以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欧洲的独特的道路。
  
  看中国的地形图就可以发现,中国是四周封闭,内部广阔。北边过了蒙古再往外出去也没意义;东南是大海,囿于造船术的限制,太平洋也不是中国发现的,郑和下西洋去的也是印度洋;西边是青藏高原,那里呼吸困难也出不去;唯一能出去的陆上通道就是丝绸之路了。因此,汉唐两朝都大力经营丝绸之路,可惜农耕民族去探险的成本太高,耗尽国力,二来由于环境的恶化、沙漠化,这条道路也就被逐渐废弃了。
  
  而中国内部的空间又足够大,因此中国人的性格也就决定下来了,就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轻易是不会背井离乡的,这块土地足够我们繁衍了,没有必要出去冒险。
  
  由于主要是农业生产,这种经验的传承都是父传子传下来的,由此,中国人的基因当中多了一种气质,叫做——服从。
  
  古代农业生产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兴修水利。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作为保障的话,是不可能完成的。由此就导致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的国家。统一就是一个主流,如果分裂的话,生产都无法维持。
  
  所以说,农业文明确立了我们的制度和思想。
  
  我们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都属于大陆文明(大河文明),而欧洲文明起源于很小的海岛——克里特岛,那里出产贫瘠,只有葡萄、橄榄之类的产品,也就只能榨点儿油,因此,吃穿用度就得跟外界交换,欧洲人就必须要扬帆出海,去未知的世界进行探索。地中海是个水波不兴的海,而且遍布星星点点的小岛,一个独木舟就可以航行,交换商品很容易。可是,假如交换不到的话,就只能抢了。所以他们那儿海盗和商人基本上都一回事儿,能换就是商人,换不来就是海盗。
  
  欧洲人对于海盗行为都不觉得可耻,那是一种对财富的渴望,对未知世界的探索,那种勇敢,搏击风浪的精神。特别是地理大发现,导致欧洲从中古变成了现代。而在中国人看来,盗匪行为都是可耻的。
  
  因此,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由此,也决定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政治制度。而制度是无所谓优劣的。
  
  第二个问题,袁腾飞老师提到大家经常问的问题,为什么在百家讲坛讲两宋,而不讲汉唐呢?
  
  袁老师解释说,如果觉得两宋弱,而汉唐强,那是个天大的误会。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寿命超过300年的王朝之后两个,汉朝和宋朝。其中,汉朝420年,而汉献帝在位期间和王莽篡汉的时间去掉,也差不多只有三百六七十年。宋朝有三百二十年,唐朝只有二百八十九年,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清朝如果从不入关算二百六十八年。
  
  宋朝的确是外患频繁、战火连连,这三百多年打下来,胜仗多,还是败仗多呢?
  
  如果败仗多,怎么能活三百多年呢?肯定是胜仗多,只不过是在关键时刻打败了。
  
  宋朝绝不是弱的王朝,更加不贫。所谓“积贫积弱”是无从谈起的。特别是“贫”更是胡扯了。北宋年财政收入最高时候是1.6亿两,南宋是1亿两,而明朝是1500万两,最惨的时候是450万两。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工业都有了,中国的GDP总值刚与南宋相当。
  
  谈及为什么两宋都是被北方骑马民族给灭掉了?
  
  袁腾飞老师举证诸葛亮的出师表,认为西汉还行,东汉不行。除了前面的几个皇帝还行,后面都是小皇帝,外戚宦官当权,是个相当黑暗的时代。高、惠、文、景,这四个皇帝休养生息、积累财富,对匈奴采取的都是和亲的政策。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成就了他的一番霸业,三次打败匈奴。然而司马光的评价却是:汉武帝干的与暴秦一样。到汉武帝晚年他意识到这一点,并告诫儿子,自己这么做祖宗六七十年的积累扫荡无余了。
  
  再说唐朝,中学历史教科书写唐朝疆域多么多么大,有1600万平方公里,实际上也就维持了3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都让吐蕃攻占了,600万都不好说,那时候藩镇割据,实际上也就名存实亡了。
  
  所以,硬要用汉唐来贬低两宋,是不科学的。
  
  此外,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汉唐时期的北方民族是部落,而两宋时期的北方民族已经是高度组织化的国家了。汉时匈奴,唐时突厥,那时候一场气候灾难可能就会导致一个部族要么灭亡,要么迁徙。两宋时期北方民族的辽金西夏,以及元朝,他们也住城里,也农耕,经济文化都在向宋朝靠拢,而且军事实力还要比宋朝强大。因此,在战场上占据上风时很自然的。
  
  宋朝面临这样强大的对手,能存活三百多年,同时也就反应出自己的强大。
  
  那么为什么最后灭亡了呢?
  在冷兵器时代,尤其在中国古代,战争与综合国力无关,先进就要挨打,落后不可战胜。
  
  南宋跟蒙元的最后40多年战争, 1279年上演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最后一战——崖山海战,丞相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崖,失败后整个南宋统治集团数万人自杀殉国。文天祥,那更是完美人格的体现,这个人没得挑。
  
  宋朝灭亡前的22年,阿拉伯帝国被西征的蒙古军灭掉了;前17年,忽必烈的曾孙横扫欧洲,兵锋直指维也纳。都是因为蒙古大汗病逝,所以撤兵,被基督教联军打败蒙古人,而之前的俄罗斯、波兰、匈牙利、立陶宛,所有这些举着十字架的国家全倒下去了,其中,俄罗斯被蒙古统治了200多年。
  
  如果说南宋的灭亡是由于制度有问题,我们的文明有问题的话,那为什么伊斯兰文明也挡不住蒙古骑兵,基督教文明也挡不住呢?
  
  所以这跟文明没有关系,文明在古代不一定能战胜野蛮,但是,野蛮最终要被文明所征服。
  
  不到 100万人的蒙古统治了地球陆地表面的三分之一。蒙古在中国地区建立了元帝国,面积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元帝国之外还建立了四大汗国。可是,在中东的蒙古人在第二、三代就伊斯兰化了,皈依了伊斯兰教;在欧洲的蒙古人皈依了东正教;在中国的蒙古人没有皈依儒教的结果是,不到90年,哪儿来哪儿去。
  所以,马上打天下,不可能马上治天下,武力什么也解决不了,人类的历史从亚历山大帝国到前苏联帝国的灭亡,证明了这么一条真理,暴力建立的东西不可能长久,坦克再多有什么用啊,老百姓在寒冷的季节排队买面包,1991年的前苏联,土崩瓦解。
  
  希特勒的帝国维持了 12年,拿破仑的帝国只维持了10年。
  
  历史最终证明,文明是要战胜野蛮的。
  
  文明被野蛮征服的是土地、是肉体,而文明征服野蛮的是灵魂。
  
  所以,宋朝打败仗跟综合国力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
  
  第一是战争成本,第二是战争愿望。
  
  战争成本低,战争愿望强烈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恰恰中国北方的民族属于这样的民族。北方民族没有战争成本,而且一到遭灾了,不南下抢东西怎么办,北上就是北极熊了。而我们中原民族战争成本很高,战争意愿很低。凡是战乱频发的地区,没有文明富裕的地区。
  
  游牧民族马、刀、弓都是自己的,首领一声令下,我骑着我的马,挂着我的刀,扛着我的弓,嚼着我的牛肉干,喝着我的酸奶,我就来了,不需要国家给我任何负担。可是,我们不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打仗就得运粮食,一把火把粮食烧了,仗就没法打了,打仗就得打后勤,后勤供应跟不上就全完了。
  
  中国古代的王朝,唐玄宗以前就没有职业军人,国家给你分配土地,你就要服徭役,服兵役,没有工资,军装武器都要自备。再说,拿锄头的要训练成拿刀枪的相当费时间。汉族一辈子拿锄头比较多,一生跟植物打交道,而北方民族,生产跟战斗是一回事儿,主要跟动物打交道,血淋淋的事儿见的多了,心理素质良好。所以打仗吃亏的一定是农耕民族的一方。
  
  现在说富国强兵,那个时代不一定,国富不一定兵强。
  
  再有一点,要考虑到气候的差距,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分裂都是北方统一南方,北伐没有成功的。元朝是被谁灭的?是1635年被皇太极灭的,北元政权一直跟朱元璋明朝相始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南北朝,那时候首都北京就是国境线。
  
  解放战争也是如此,从松花江打到海南岛。气候因素,北伐,越往北边打越冷,南征越打越暖和,不行就光膀子打;而且北伐,战线拉的越长后勤供应越跟不上。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就会导致一个农耕民族耗尽国力,更别说大规模的战争了。
  
  所以说,这跟制度的优劣没有关系,并不是说失败的一方制度就不好。
  
  袁腾飞老师说,两宋在中国历史上,文明高度发达,经济高度繁荣,个人的自由空间相对是最大的。
  
  往往人们对历史有种误解,认为皇帝是专制的,动不动推出午门斩首,中国古代绝对君主制度的确立是元明清三朝。宋朝之前的朝代,其皇权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受到相权的限制。
  
  太祖赵匡胤制定了文官为主的制度体系,扩大科举,英雄不问出身,大批有才的志士被选拔进入了统治阶层。科举制度本身没问题,错就错在考什么上。
  
  这种君臣共治的天下,到宋朝发展到了极致。
  
  到了元朝,元朝是家族式的国家,中国往后就不再是君臣了,变成了主子与奴才了。
  
  接着,袁腾飞老师谈到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国的领土扩张从来都不是靠武力,靠的是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文化向边疆输出自然形成的。
  
  中国文化的辐射力、认同感,是我们古代傲立世界的不二法门。
  
  袁老师说,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展示自己的软实力。软实力的征服更有效果,扔面包比扔炸弹有效的多。让人怕你很容易,然而怕你就是疏远你。尤其目前中国面临着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应该向世界展示发达的文化,展示爱与和谐。
  
  讲座的最后,袁腾飞老师说起大家最愿意问的问题:学历史到底有什么用?
  
  袁老师幽默的说,只要跟人打交道的,用于交流的,历史知识用得上,最起码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历史能教人以智慧,从历史看人生,从历史看管理,从历史能看出很多东西来。具体来说学历史的小用途有三个,第一个,可以看懂电视剧;第二个,读历史不被导游骗,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中,只有人文景观才能显示出民族的伟大;第三个,跟别人聊天交流有用,工作之外的交流很多都跟文史相关。(这段儿算是武汉听众们笑的最热烈的了。)
  
  报告结束后,许多听众都非常愉快地表示,今天袁老师给他们上了一节非常生动的历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