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d过去分词是什么:任何刻意的静坐都是无意义的----多觉统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6:31:59
     何刻意的静坐都是无意义的----多觉统合

    想要从静坐,冥想中获得某种价值的欲望,你舍的下吗?
    任何刻意的静坐都是无意义的。
    任何有意识的静坐形式都不是真正的静坐,静坐不是那样子的。刻意的静坐,不是静坐。静坐的产生,是不请而来的。静坐不是心灵的游戏,也不是欲望和快乐的游戏。任何刻意的静坐,都是对静坐的否定。只不过是你意识到你在想什么,做什么,没有别的了。
    看和听,就是行动,没有奖赏和惩罚。做的技巧有赖于看和听的技巧。各种形式的静坐,都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欺骗,幻想,因为欲望遮住了人的心灵。    各种形式的静坐,都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欺骗,幻想,因为欲望遮住了人的心灵。
    当你想要达到某种心理目标的时候,你就永远无法到达它
    物质目标是可以达到的,我要赚多少钱
    但是心理的不可以
    因为任何想要达成某种精神境界的想法都会阻碍你进入这种境界的过程。杂念把自然一切两断     “如何”二字一出现,我们又回到了方法的问题。从古至今的宗教人士都企图透过某些方法来打破自我的牢笼,体悟宇宙无限的大能,他们尝试苦行禁欲、离群索居、禅定冥想,所有能努力的都努力了,但没有任何努力真正达到了目的。博姆接着问道:“是不是因为所有的努力仍然局限在变成的范围之内?”克氏回答:“没错,不过人们始终没有领悟到这一点。他们必须把这一切都放下。”这里指的就是放下心中的时间感,只进行每一个当下纯粹的观察和聆听。因为克氏不强调刻意修炼(刚才提过刻意修炼之中一定有变成的欲望,所以仍然陷在自我中心的活动里),他指出只有在曰常生活自然进行的活动中维持开放而纯粹的看与听,才有可能无为地领悟当下。    我认为这对于瑜伽行业来说是一段灾难性的评述
    它一针见血的指出了瑜伽大师“奇奇怪怪”的追求,虽然跟普通人的不太一样,但是从心理的角度来说,是一样的
    “如何达到某种境界”其实跟“如何让一个美女跟你上床”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欲望罢了
    不知道每天在瑜伽馆里给人上课的瑜伽老师如何面对这样透彻的深刻?
    你们究竟在传播瑜伽,还是在逗一群美女作“造型”游戏?
    希望那些认为瑜伽不仅仅是体操的“高人”来发表下自己的看法,如果你们还没有变的哑口无言的话!!    刻意修炼之中一定有“变成"的欲望,所以仍然陷在"自我中心"的活动里
    只有在曰常生活自然进行的活动中维持开放而纯粹的看与听,才有可能无为地领悟当下。    "维持"就不需要自我意识和刻意?
    答案    确实是“未必需要”。
    活着并不一定需要自我意识!!!!难道没有自我意识人就不能活着了?
    你越是想如何如何样的活着,你就越是无法如何如何样的活着
    就好像
    你越是告诉自己不要紧张,你就越是紧张
    只是你敢不敢放下这一切的问题。能不能放下这一切的问题。
    那么发起"维持"的主体是什么?为"维持"的受体又在那里呢?
    很抱歉,你这还是二元世界的东西,我不否认二元认识论也有存在的意义,但是在真理面前,二元思维根本就没有用
    你为什么一定要分出主体客体呢?当你彻底的投入某种过程之中的时候,根本没有主体和客体。主体和客体是一种置身事外的看法,当你全身心投入某个过程的时候,你的心已经完全投入了这个过程,根本不会留出一部分精力去置身事外的观察。如果你留出了一部分精力去观察,那么意味着你没有把全部的身心投入这个过程中。
    活在当下,没有过去未来,这种精神状态只存在于特定的场合。我们将这种状态阐述为-----全情投入,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如果你试过跟两个以上的人打架,你就知道主体客体是如何消失的了
    你会在打完架之后完全记不得打架的过程。只记得开始和结束。他们有几个人,最后你怎么跑掉的。对打最激烈的那部分几乎一点也想不起来。
    这就是主体和客体消失的体验。        心静不是静心
    大多数人是在静心,所以心永远不静!!!!!
    永远被一个要静下来的念头所干扰。永远也静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