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动词过去式分类: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探源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8:43:01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探源记

  10月份的青海三江源牧场已提前入冬,远处雪山皑皑,近处牧草黄黄,蓝天、白云、成群的牛羊,让人痴迷留连,然而阵阵从四周高山吹入草甸的冷风也吹散着人的意志和耐力。今年黄河因河水突涨,部分路段及桥梁被大水冲毁无法通行,同时因个人原因间断有4名队员退出活动,因此沿黄河逆流全程徒步计划依据实际情况经过了两次修订。
  活动从2009年10月16日从玛多黄河大桥出发,历时18天,于2009年11月2日在玛多县城结束。5名队员探寻到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曲及那查陇扎河源头,并安全健康回到西宁。其间途经玛多黄河桥、黄河水电站、鄂陵湖、着让湖、牛头碑、扎陵湖、麻多乡、黄河小学、约古宗列曲源头、卡日曲、那扎陇查河源头。一、源头第一县——玛多
图片来源:个人门户 发帖者:极限编辑  从西宁出发,一路向西,车过湟源转向西南,海拔逐渐上升,两侧山坡上只有零星的黄绿色,民居土砖房灰灰的,偶然见到一片树林,树叶也都被灰尘压的抬不起头,虽然山谷里总有小溪淌过,但只有一个感觉——缺水!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部分区域已经开始实施人工植草,半高的绿苗,充满生机。  过了共和市,山体渐渐有了变化,黄绿色开始增多,间断着有小群牛羊啃着干草。费力地翻过河卡山,越过姜路岭后,眼前豁然开朗,一段一段地有牧民居住,成队的牛羊从公路穿行而过,公路两侧不时有野驴、岩羊穿梭奔跑,碧波荡漾的海子边不知名的水鸟自由起落,玩耍、觅食。身边青海银行派驻玛多县工作的小伙子不停地给我介绍着玛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我对未来的行程充满渴望。就这样,在“玛多呀玛多,玛多呀源多,这是我可爱的故乡!玛多呀玛多,源多呀玛多,让世人向往的地方”歌声中,我们到了!  玛多县位于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东北部,海拔4300米,是黄河源头干流流经的第一个县城,约古宗列曲、卡日曲自西向东交汇后流入扎陵湖、鄂陵湖,在鄂陵湖东流出称为黄河。  这里曾经河流众多,水草丰美,湿地广布,尤其是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达4077个,素有高原“千湖之县”的美誉。而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连续多年的干旱和长期以来的超载放牧等一系列人为因素,在黄河源区引发了一场从未有过的生态危机:天然草原加剧退化、沙化,湖泊河流干涸萎缩,4000多个湖泊半数以上干枯,越来越多的牧民群众沦落为“生态难民”。  在见到我们的包车司机时,我和他随便聊起来看到的草原景色,他却很忧郁地告诉我20多年前玛多可是青海省最大的畜牧县,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还是全国的“首富县”,但现在水枯了,牧草啃光了,鱼捞光了,黄金挖光了,玛多沦落为省级贫困县。不过,他还是有点高兴地告诉我,从2003年起,为了蓝天碧水和子孙后代,当地藏族牧民响应政府号召,开始了大规模的“生态移民”。经过6年的退耕还牧,玛多湖泊、沼泽、河流水量上升了30%,野生动物的数量、品种也逐渐回升,所以今天的玛多已经恢复了一部分良好的生态,但要回到过去并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们还无法想象。二、源头第一站——黄河水电站
图片来源:个人门户 发帖者:极限编辑  久违的帐篷,一夜的温暖,都被早起的队员们哄散。早饭后整装出发,继续沿黄河西行。经过一夜的休整,队员的状态好了很多,随着黄河河道的变宽,景致也发生一些变化,两岸草甸升高,牧草金黄密集,天低云异,大家拍照的兴趣全都被调动出来。  在我们沿着黄河行进约10公里处突然急转90度向南,水面平坦宽阔,这是我们见到的第一个大河弯。  约3公里之后,黄河再次拐弯,沿河向西伸出两条河道,关于向前还是向右,大家讨论了一下,结论是先继续向前,由江雷探路,在被一道挖开的土坎挡住去路后,只能向右,但是河道明显变窄,都成小溪了。远处有建筑物,看上去象是个水闸,走到近处终于看清一股从水渠汹涌流出的黄河水。上到一条沙石路,前面却被一处100多米长的大坝拦住,待爬到坝上,眼前一汪碧绿,水风扑面而来,浪拍石岸,有如湖景。远处坝口有人施工,我和花雕去问路,两个人象孩子一样趴在坝口的水闸上看了半天,研究着靠18米落差建成2500千瓦装机容量的黄河源头第一座水电站。  两个小时后到达黄河岸边的营地,太阳落山,冷风像刀一样袭来,大家都穿上了厚厚的棉服。仅两天时间,大多数队员都感冒了,喉咙发炎,营地里咳嗽声一片,带来的消炎药和感冒药明显不够,李司机开着车去玛多买药,留下的郑司机居然喝的一昏二倒,基本不省人事。好在有八戒提前到达营地,并克服高反头痛为我们烧好了热饭热菜,吃下去的时候暖胃暖心。

三、源头第一“姐妹”湖——鄂陵、扎陵


图片来源:个人门户 作者:iyeh  今天是进草原的第三天,每天晚上都怕星星被乌云遮蔽,已经很冷了,如果再下雪,很难预料后期的行程。早上起来,八戒就和花雕商量不再继续向前了,高反带来的头疼一直没有减轻,一行走就很难受,后面还有近300公里路程,恐怕很难支持了,花雕很遗憾地同意了他的申请。如果因为身体不适退出活动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对喜爱户外运动的我们来说健康和安全是最重要的。  按行程计算,今天就能到达鄂陵湖了。为了第一眼看到传说中美丽的鄂陵湖,在机械行走的途中,我们常常刺激自己为一段废弃的围坝、一对戏水的鸳鸯、一张保护的告示牌、一团奇妙的云惊喜,行走的快乐在每个人心中体会不同。  黄河渐渐收拢,越来越细,感觉就要到鄂陵湖了。天变得阴沉下来,隐约看见大面积水域,应该就是鄂陵湖了。鄂陵湖与扎陵湖被誉为黄河源头的一对“姐妹湖”,宛若两个妙龄少女携手相伴,把握着黄河的脉动。这里湖水清澈洁净,随着鱼场的撤离,牧民的迁移,湖泊面积逐年扩大,草场修生养息,生态已逐渐恢复。  两个半小时后到达了营地,今天是第一次7名队员完整地走到营地。晚上,在马蹄帐里,无酒喝茶,聊天歌唱,也许是鄂陵湖的美丽让大家新奇和高兴,这一天过的很愉快。  牛头碑立于鄂陵湖与扎陵湖之间的措哇尕山上,山脚下是措哇尕什则多卡寺,寺院不大,香火还算旺,层层经幡包裹着人们美好的祈盼和祝福。山看上去不高也不远,本以为上山是件容易的事,向上走时才发现大错特错,一条山脊十余个阶梯状小坡,加上毫无遮拦的山风,让人疲惫不堪,好在景色诱人,每上升一个坡段就立有一处经幡塔,似乎召集着一股力量,回头相望,雪山无限延伸,鄂陵湖、扎陵湖绝美。

四、源头第一乡——麻多


图片来源:个人门户 发帖者:极限编辑

  如果不是因为黄河源,我和麻多乡肯定是个并集,永远不会相遇。麻多乡位于曲麻莱县东北角,是最远的一个乡,这里是玛多至曲麻莱,至黄河源头的必经地。一条水泥路,两层高的乡政府办公楼,呈T字型的街道,林立的十几家店铺,还有格洋大队的招待所,这一切在我休整的日子里都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美丽的才巴姆。(我们都叫她巴姆,听起来更好听)是格洋大队招待所的管理员,20岁,未婚。第一天见到她时只是觉得她和一般的藏族女孩子不一样,皮肤白亮很多。她不懂汉语,你和她说话时她总是认真地听,摇着头笑,但你加上动作,她就能猜对一大半。巴姆对所有的人都笑,虽然和我们在一起时因为语言不通显得拘束,但和她的同伴们一起是那么的开朗、活泼。从花雕的镜头里我看到的是一张美丽的笑脸,一双从未见过的清澈双眼,笑与不笑都透着无邪的妩媚。  心爱的流浪狗。招待所的院子里有很多只流浪狗,最初男队员们都怕狗,只有我一个人喂它们,两天喂下来,狗居然和我们结下了感情,花雕甚至想带着一条狗去寻找那扎陇查河。在第一次寻源未果夜里回到麻多乡招待所时,突然被两只大狗扑上,接着一黄一黑两只大狗将前爪搭在我的腰上,两颗大脑袋亲热地拱着我的肚子,我也高兴地摩挲着它们的大脸,人眼和狗眼相望的那一刻,我眼角湿润。  温暖的牛粪炉子。在麻多乡学会了一件前半辈子没干过的活——烧牛粪炉子。草原深处生活,取暖主要的原料就是干牛粪,这是一种古老、环保、无成本的燃料,唯一不好的就是燃烧太快。将几块干牛粪倒进炉子里,再取明火点燃,烧尽后再加满牛粪,用小棍在炉子侧面的3个小眼里把炉灰架空,就能烧上一炉热火,做饭、炒菜、烧水、取暖,全部搞定,这样夜深人静时,被炉膛印红的脸上就会写满幸福和满足。  玩童般的花雕。在麻多休整的日子里,花雕比徒步还忙碌,早上不睡懒觉,串进串出捅炉子、烧水、找食,和司机、杨哥他们拉家常。他每天都晒着太阳、吃着零食、啃着小字书、喂着狗,露出一幅比我还享受的孩子相来气我!我也故意脸上怒、心里乐地望着他,杨哥在身边悄悄的对我说:“就一老玩童!”

五、源头第一河——那扎陇查


图片来源:个人门户 发帖者:极限编辑  从麻多乡到源头坐标点直线距离是60公里,按照地图和GPS坐标,我和花雕草拟了一张走直线寻那扎陇查河源头的路线图,同时因为计划的改变,准备先用车找到源头后顺河而下,完成分段徒步计划。  车从麻多乡格洋大队招待所出发,左拐向南,有一条明显的车路,吉普车带着速度前行了约5公里,方向改变,于是调头在一处不明显的叉路口右拐继续向南。不久就看不到车轮印了,车在草甸上只能按着GPS指定的方向和山势前行,完全进入山脉后,车沿河水逆行,行至沟头就盘山而上,一路惊险。三辆车每隔半个小时就趴下一辆,我既担心车,又担心人。  3个小时后,车进入一脉雪山,绕行后被一座高大的雪坡挡住,第一辆车冲了几次都没有冲上去。我坐的第二辆车轰响油门,一发向上冲,快到达雪坡顶时车喘的到了极限,好在司机经验丰富把方向盘向左一打,车在斜坡上挂行,缓解后爬上坡顶。后面的车沿着辗过的路线也都艰难地爬了上来。站在高处眼前豁然开朗,不再是我害怕的连绵山脉,而是一片宽阔的山谷草场。  这一定就是卡日曲河谷了,见到了牛羊,看到了远处草甸上的帐篷。但意外也发生了,一辆吉普基本报废,既无法前行,也无法后退,恐怕要埋在这里了。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5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只将离源头的距离缩短了10公里,这意味着此方法寻找到源头的可能性为零。而那扎陇查河就在南面层层叠叠的山谷里,50公里现在看来不是一个小数字,司机舍不得车子,费劲修理一个小时后,只能被迫先回麻多乡。  在麻多乡经过商议后,决定请巴姆的表哥丁达做向导,再去那扎陇查河。第二次离开麻多乡百感交集,即使是有了丁达也不能保证什么,因为问了很多当地人都不知道那扎陇查河的名字,问黄河源头都指向约古宗列和卡日曲西。  丁达告诉我们他去年10月曾经为青海省三江源定位科考队做过服务,我希望一切都顺利。车沿着玛多至曲麻莱的沙石路飞奔,2个小时后丁达引着第一辆车离开公路,向左拐入山脉,车开始沿一条由东向西再向南的河流行进,这就是那扎陇查河了。山谷不阔,一条清澈、宽敞、平坦的河流蜿蜒流过。  车时而顺着河流前行,时而横跨河道,可以看得出夏季涨水时河道比现在要宽一倍左右,车是无法进入的。草甸连续着将车抛向空中,颠得我痛并快乐着,不时地经过牧民的冬窝子,3台汽车总会招来一家人的注目,还有猎狗的欢叫。天渐渐暗下,车到一处牧民家停下,丁达下去问情况,回来告之这是离源头最后的一户牧民,今天就在这里住宿了。GPS显示离源头直线距离15.6公里,大家都很高兴,一屋子主、客二十几个人,当天晚上都处极度兴奋中,喝着奶茶,聊着天,而我对明天充满着希望。

六、源头第一家——泽多


图片来源:个人门户 发帖者:极限编辑

  这里的山谷呈“丁”字型,沿那扎陇查河东进到底就是黄河源头第一家,从家里由北向南直线行进15.6公里,南北走向的山谷到底就是源头。这里是一块完整的世外净土,山谷悠静,草场肥美,一条优美的那扎陇查河顺着山势流出,方圆5公里只此一家人,两间土垒的冬窝子,干牛粪围出的牦牛棚,房子东侧飞扬的经幡,上百头牦牛日出而放,日落而归,无论近看、远眺都是一座幸福的家园。
  坐在冬窝子的土房里,烧热的牛粪炉子和煮热的奶茶温暖人心,以至于饭后都有些舍不得回到院里的帐篷休息。院子里的6条藏狗也不再冲着我们狂叫,杨哥却一直要求把散放的2条狗拴住。我告诉他不行,这是晚上为牦牛赶狼的狗,他只能带着担心惶惶入帐。我的帐篷离拴着的一条狗一米远,花雕也要求离远些,我告诉他狗是闻味识人的,有这么优秀的狗为我们看家多好!  第二天早起,计划是带上所有的物品,两至三天内寻到源头然后返回。越上门前的山坡后,远远地看到谷底的垭口,按主人的指示,那里就是源头了。花雕见到第一个“U”弯时,只是叫我快上去,听到我的尖叫很是得意。冰水交融的河道隐藏在草甸低处,似水似冰,在天的映衬下发出刺眼的蓝、白光,比约古宗列曲神秘、冷艳得多,它完全就是一个冷美人!  海拔逐渐升高,雪地面积越来越大,冷风越来越冽,完全进入雪坡后,常常看到风把干雪吹成薄薄的雾浪,从高处倾泄而下,冷艳的那扎陇查河已没有了身影,只依稀按方向判定雪地里呈凹带状的沟就是曲道,偶尔能听见冰下水流的声音。看到了垭口的经幡,源头终于到了!  商量后决定在离源头800米的地方扎下营地,明天早上去源头,然后返回。我把帐篷扎在了半米宽的雪沟旁,向上800米就是源头,今天夜里我就枕在这4800米的黄河源头,无以言表的激动。  太阳照在帐篷上,雾霜化成水滴了下来,起床收拾完毕,向最后的800米冲刺,20分钟后终于来到了源头边。我们找到离河道最远的一处玛尼石堆,挂上经幡,留下照片后离开。  一步一回头,顺着渐渐显现的雪沟河道开始返程,今天要完全沿着弯曲的河道徒步,哪怕走到天黑也要回到家里。花雕找到第一个出水点,我用水瓶取到黄河水,一路上仔细拍摄了整个河道的照片,留下珍贵的图片和记忆。  最后的5公里,我和花雕都有些疲惫,他的负重达到了15公斤,而且太阳西落后气温明显降低,左右山口刮来的风全部打在身上。我在前面20米处带路,还是能保持一定的速度,在上到最后一个山坡看到家就在前面500米处时,我握住花雕的手,刚准备说点感言,他居然玩笑般地掏出几颗花生米,让吃下走完最后的路。不说了,一切尽在不言中。 (文/响马老妖 图/花雕)(来源:个人门户 作者:极限编辑 查看原帖 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