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的现在进行时:"傻"老外李驰在中国的支教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1:28:30

"傻"老外李驰在中国的支教生活---他算不算【“境外势力”】?!?!

       作者: 全国文明办主任 发布于: 子陵 ziling.com
     近日,海淀区风华爱心希望小学里,美国人李驰正在给孩子们上课。他在这里已当了六年志愿者。记者 杨杰 摄


    【感人榜】
    Patrick Lynch(中文名:李驰)
    年龄:59岁
    社区:海淀区肖家河王家庄

    【德行录】

    十年前,他辞去在美国的高新IT职业,只身来到中国,并在打工子弟学校——风华爱心希望小学支教六年。他为孩子们开设音乐课,自掏腰包购买体育用品,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面对爱做恶作剧的孩子们,他选择用爱心去感化鼓励他们,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狭窄的胡同两旁是低矮的平房,一条崎岖土路从中穿过。上周二,一名头顶暗红针织小帽、背着鼓囊囊旅行包的男士,骑着黑色捷安特自行车一路颠簸,尘土飞扬。很多路人对他侧目而视,满怀好奇,因他有着一张西方人的面孔。
    他来到海淀区肖家河王家庄,拐进一扇铁门,走进一个院子。这里是打工子弟学校——风华爱心希望小学。他叫Patrick Lynch,中文名李驰,是这所学校的外教。一所靠捐款才勉强维持运转的打工子弟学校,何以请得起外教?校长梁小芳说,他是这里的志愿者,六年了,没要过一分钱。

“放牛班”的最后一课
    放好自行车,李驰径直来到北侧的教室,他要为五、六年级的孩子们上这学期最后的两节英语课。五年级的教室里桌子一张挨一张,狭小的空间里挤着76个孩子。

    “好,我们开始上课。”就当李驰转身在黑板上写单词时,孩子们交头接耳、争夺课本,甚至扔起了纸飞机,桌椅“吱吱”响成一片。这样的混乱嘈杂,像极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那群淘气包对老师恶作剧的情景,但是李驰也像影片中的马修老师那样,用发现的眼光找寻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用温情去感化他们。

    李驰回过头,走到一个离开座位的男孩面前,装成吃惊的样子,“你怎么坐在这里?”男孩做着鬼脸不应声,灰溜溜地回到原座上,孩子们也暂时规矩了。

    讲课时,李驰采用英汉双语授课。他还让孩子们到黑板上答题,当有一名男孩写不出来时,他就凑过去,紧紧搂住男孩的肩膀,满脸堆笑,浓密的胡子在两颊摊开,变得稀疏。“你很聪明,我相信你会!” 男孩终于写出来了,李驰会心一笑,对男孩竖起了大拇指。

    远渡重洋当上外教
    10年前,李驰在美国从事IT业。那会儿,他**工作七天,几乎每天都加班,收入不菲。“你工作,人家付钱,你发现努力工作无非就是为了钱。”终于,李驰厌倦了这种生活。于是,他辞职来到中国,原本只打算旅行三个月,却在朋友的引荐下当上了外教。现在,他任教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薪酬是以前的几分之一。他的美国朋友说他“一定是疯了”,但他自得其乐,“后悔没早点辞职”。
    李驰说,受父母影响,他从很小就做起了志愿者。在中国当上外教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风华小学。他发现,这群孩子随父母漂泊异地,家境贫困。比起公立学校的孩子,风华的孩子们英语基础差很多,是升学的最大障碍。于是他**二和周四来两次,每次两节课,教授即将升入初中的五、六年级学生。
    学校条件艰苦,很多志愿者坚持不下去,可李驰一干就是六年。破旧的校舍,冬天没暖气,玻璃窗上结了厚厚的霜,孩子们手上生冻疮,李驰给孩子讲完一节课,小腿冻得发麻,蹬车回家脚指头痛如刀割。

    自掏腰包开音乐课
    在风华呆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这里没有音乐课。于是他让孩子们写下自己喜欢的曲目,再请中国老师“筛选”一遍。他根据拼音,从网上搜索、下载,还特地买来音响设备,每隔一周在课堂上为孩子们播放。
    他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唱歌,自己扭起发福的身体来伴奏,孩子们也在座位上挥舞起手臂。
    他还注意到学校没有锻炼的设备,有些孩子拿着非常粗糙的线绳跳绳,他就自掏腰包买来塑料跳绳。
    平时,李驰喜欢为孩子们拍照,到期末会冲洗几千张发给孩子们。他说,这些家庭根本没有相机,很多孩子呆了不久就走了,应该拍一些照片让他们回忆在风华学习过,让他们长大甚至变老后,他们的后代还能看到爷爷奶奶小时候的样子。

与学生相处收获幸福
    “世上没有坏孩子,你们是最棒的。”这是李驰对孩子常说的话。一位老师说,孩子们不听话,甚至在家庭作业、课堂上骂李驰,有时几个孩子把整个教室搅成一锅粥,中国老师非常生气。可李驰一笑了之,看到孩子们的模样,不忍心惩罚,拍拍肩膀以示原谅。然而,李驰明白,生活不是电影,“孩子可能一直调皮,每个志愿者都要面对现实才能走下去。”

    孩子们虽然难管束,但与他们相处的日子也给他带来了很多幸福。孩子们和李驰拥抱,趁机用手去戳他的大肚子。有时候课间休息,孩子们在操场上做游戏,也把他拉过去跳舞。“他们想着我,这种感觉很特别,不是钱能换来的。”

    李驰坦言,在北京,多远的路他都是骑车,他的捷安特自行车已经陪伴他快10年,“这让我省下很多钱去帮助孩子们。”

    【校长问】
    问:孩子们调皮捣蛋会失望吗?
    答:调皮是这个阶段孩子的特征。作为志愿者,我习惯接纳现实,志愿活动需要长久的坚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的,不是电影中说的那么理想,所以我从来没有失望过。相反,我认为自己还要探索更多好的办法,让孩子们学会自我控制,进步更快。

    【学生问】
    问:你会离开吗?
    答:喜欢和你们相处,感觉很特别,也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真的很喜欢北京这个地方,呆了这么久,一直都很舒服。要真说离开,可能等到70岁吧,但也可能永远留在这儿。

    【记者问】
    问:志愿者做了六年,有什么遗憾吗?
    答:投入还不够,时间和资金都是。很多孩子买不起本子,很多孩子在作业纸背面画画写字。我应该多攒些钱为孩子们买一些本子。这些孩子流动性比较大,基础很薄弱,我正在考虑能不能调整一下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课程,争取**来四次。

    【话厚德】
    孩子们家境贫困,父母为生计奔波,不能给他们更多关爱,不能享受到公立学校里的教育,但这不代表他们就要成为差生。我的力量虽微薄,但希望持久的努力,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希望他们从英语这门外语中获益,在以后和其他孩子的竞争中,争取更多的机会。——Patrick Lynch(李驰)
 

 
以下是另外一位外国志愿者的境况,两者的对比度有些大。

卢安克是德国人,1968年出生在汉堡,他头回到中国是旅游,后来在南京东南大学留学,此后,他一直在中国各地支教。
  2010年初,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播出了对卢安克的采访纪录片,央视记者柴静报道说,1997年卢安克在南宁的残疾人职业学校学校义务教德文,却因没有办下“就业证”,被执法部门扣留过护照,还罚了3000块钱。
  1999年他从德国回到广西,到河池的一所县中学当初中老师,因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家长们有意见,学校把他开除了。后来,他来到广西河池的的特困县东兰,在东兰县切学乡偏僻的板烈村小学,当了10年的乡村教师。
  他在广西执教十几年,从未收受过学校一分钱工资,他每年三四千元的生活费均由其远在德国汉堡的父母提供,月支出不超过200元。
  他得过乙型肝炎,并遭遇车祸险些丧命。
  2006年,签证到期的卢安克不得不暂时离开中国,他曾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却被拒绝。被拒绝的理由是:只有在国家一级机构工作4年以上,或为中国作出特殊贡献的外国人,才能入籍中国。
  2007年,卢安克又回到了板烈小学,他的经历经过柴静等中国媒体人的报道后,感动了许多中国公众。
  卢安克从2001年开始开设博客和个人网站,网站上有他翻译的上百万字的教育论著;在博客中,他张贴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作品。
  在他的博客上,记者看到,在关闭博客的告示中,卢安克应“有关部门”的要求,在博客上声明,自己“没有获得正式的志愿者身份,也没有获得中国的教师资格。”
  网友“冰瀑”在博客上透露,他曾在四月份去广西东兰拜访卢安克,他谢绝了冰瀑的采访,原因正是受到了广西“有关部门”的警告。
  广西所谓“有关部门”的言下之意,就是让卢安克不要在媒体上出现、也不要再谈论有关中国教育和留守儿童的话题了。否则“有关部门”将可能会追究他的“不法行 为”,并随时有可能把他驱逐出去。
  在博客上,卢安克用不甚地道的中文写道,“我不是本国人(中国人),还是去管一些外来人不应该管的事情,使得本国人(中国人)有些难受。为了不伤害你们的自尊感,我是不应该管留守儿童的事情。但如果我放弃,我的学生又很难过。这种矛盾只有一个解决的办法:不让外面的人知道,就没有人因为我的行为而难受。”
  卢安克说,“对我的关注也已经超出了我的承担能力,我承担不了反应所带来的后果、责任和压力,也就不敢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的事情。所以,我只好把我的博客关闭起来。请你们理解。”
  冰瀑质疑说,如果卢安克从条文上讲,确实没有充当志愿者和乡村小学教师的“资格”,但“有关部门”不仅不提供帮助和服务,反而对之发出了警告。
  冰瀑说,“我不为卢安克难受,我难受的,是这个国家终于伤害到了百般隐忍的他。”
  视频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有ccav台的面对面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