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条形图自变量:撒旦的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23:45:47

 
撒旦的餌
目錄

 

前言... 1

一、我,被絆倒?... 2

二、許多人被絆倒... 4

三、這事為何發生在我身上?... 7

四、我父,我父啊!... 10

五、屬靈的流浪者... 14

六、逃避現實... 18

七、穩固的根基... 21

八、所有能被震動的都將被震動... 25

九、絆倒人的磐石... 30

十、恐怕絆倒他們... 35

十一、饒恕:不付出就不能獲得... 38

十二、報復:一大陷阱... 42

十三、逃出陷阱... 45

十四、目標:和好... 48

結語:付諸行動... 51

前言
任何誘捕過動物的人都知道,一個成功的陷阱必須具備以下兩者之一的條件。其一,它必須是隱藏的,動物才可能失足而陷入其中;其二,它必須有誘餌,以吸引動物進入其中。

我們靈魂的仇敵撒旦,在安排它最迷惑人和致命的陷阱時,則是兩種策略並用,既是隱藏的,又是擺着誘餌的。

撒旦以及它的同黨,在行事上並不如大家所以為的公然大膽;它是狡猾且以迷惑人為樂的。它在操作上是精明狡猾的,是靈巧且詭計多端的;別忘了,它能將自己偽裝成光明的天使。我們若沒有在神的話語上接受裝備,曉得如何分辨是非善惡,便無法識破它背後的詭計。

撒旦最陰險狡詐的誘餌之一,是每個基督徒都曾經遇過的——被得罪、冒犯的事(offense,或被譯為絆倒人的事)。事實上,如果把它留在陷阱裡,它是不會致命的。但如果我們將它拿起來吞下去,讓它在心中滋長,我們就會被絆倒。被絆倒的人會結出許多果子,諸如:受傷、憤怒、侮辱、猜忌、憎恨、苦毒、敵意與嫉妒。它所造成的後果有羞辱、攻擊、傷害、分裂、隔閡、破碎的關係、背叛和墮落。

被得罪的人通常沒有意識到自己落入了陷阱。他們因為太專注於別人如何惡待他們,以致無法注意自己的情況;他們拒絶承認自己的光景。仇敵用來使我們盲目的最有效的辦法,便是定睛在自己身上。

這本書揭露這個致命的陷阱,並指出如何逃脫並遠離它的掌控。耶穌說:【路17:1】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因此,如何從其中得着釋放,對每個基督徒而言都是必要的功課。

作者曾到美國各地和其他國家的教會傳此信息,超過一半的人會前來回應講台的呼召,比例雖然很高,但仍然不是每一個人;驕傲使得某些人不願意回應。當人們從這陷阱中被釋放出來,就獲得醫治、得着自由、被聖靈充滿、禱告蒙回應。他們通常表示,他們一得着自由,便在頃刻之間得到了多年來所尋求的。

在二十世紀末的教會中,雖然知識大量增加,卻似乎出現更多的分歧,包括在信徒、領導者與會眾之間。絆倒人的事之所以猖獗,是由於缺乏真誠的愛。【林前8:1】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有太多的人被引誘而掉進這個迷惑人的陷阱中,以至於我們幾乎認為那就是正常的生活方式。

然而,基督再來之前,真信徒將會有空前的大連結。我相信,無數的人今天將從被絆倒的陷阱中得釋放,這將是復興席捲全國的主要一環。透過我們的彼此相愛,非信徒會從他們以前未曾想過的一面來認識耶穌。

我不認為出書純粹就是把它寫出來。神使這信息在我內心燃燒,並且我已經看見它所結的果子將存留下來。某次在我傳講這個信息之後,一位牧師來告訴我:“我從未見過有這麼多人同時得釋放。”

神在我心中說,這只是一個開端。許多人在讀完這本書後,會得着釋放、醫治和恢復,並會順從聖靈的感動和催逼來行事。我也相信當你開始讀這本書時,那作最大的教師和保惠師,會教導你如何運用這信息在個人生命中。當祂如此行時,祂所啟示的話語將會為你的生命和事奉帶來更大的自由。

在你開始閲讀之前,讓我們一起來禱告:

天父,奉主耶穌的名,當我閲讀這本書時,求你藉着聖靈向我啟示你的話語,求你顯明那些隱藏在我心中,妨礙我認識你而無法更有果效服事你的領域。我樂意接受聖靈指出我的罪,也求你賜恩,使你的旨意繼續行在我身上。求你使我藉由閲讀這本書得聽你的聲音,使我能更親密地認識你。

 

====絆倒人的事,我們如何反應,就決定怎樣的未來====

一、我,被絆倒?
【路17:1】 耶穌又對門徒說,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

我到全美各地服事時,觀察到一個致命的陷阱。它是從仇敵而來,使無數基督徒被拘禁,並使人際關係惡化,也擴大了彼此間的裂痕。這陷阱就是因他人的過犯而被絆倒。

很多人無法在蒙召的事奉上發揮作用,乃是因為被絆倒,造成的傷害使他們的潛能在重重障礙下無法好好發揮出來,通常傷害他們的人,許多竟是同樣信主的人,這使人覺得遭背叛。大衛在詩篇五十五篇12-14節中悲嘆:“原來不是仇敵辱罵我。若是仇敵,還可忍耐。也不是恨我的人向我狂大。若是恨我的人,就必躲避他。不料是你,你原與我平等,是我的同伴,是我知己的朋友。我們素常彼此談論,以為甘甜。我們與群眾在神的殿中同行。”

或是那與我們一同唱詩的人,或是那正在講道的人。我們曾與他們共度佳節,一起參與社交活動,在同一間辦公室共事。或者關係更親密一些,是曾經一起成長、分享內心秘密、睡過同一張床的人。關係越是親近,傷害的程度就越重!你會發現,最深的憎恨,是發生在那些曾經親密相處的人之間。

律師會告訴你,最惡毒的訴訟案件是在離婚的法庭上。美國的傳媒經常報導,絶望的家庭成員所犯下的謀殺案。家庭本是保護、供應、成長、學習愛和被愛的避風港,反倒成了痛苦的根源。歷史顯示最殘酷的戰爭是內戰,兄弟鬩牆、父子相爭。

被絆倒的事可能很複雜,也可能很單純,其中的各種可能性就像與人建立的關係的方式一樣,是數不盡的。但事實是不變的,惟有那些你在乎的人能傷害你。畢竟你對他們有較多的付出,對他們的期望也較大;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自我中心盛行於現今的社會。當今男女皆小心地保護自己,避免受到週遭人的忽視和傷害。這並不令人驚訝,聖經說的很清楚,在末後的日子,人們會“專顧自己”(提後3:2)。我們以為這是指非信徒,但保羅並不是指教外的人,而是指教內的人。很多人被傷害,心中便產生苦毒;他們被絆倒了,卻不曉得自己已落入撒旦的陷阱!

這是我們的錯嗎?耶穌很清楚地告訴我們,活在這世界而不被人得罪是不可能的。然而,大部分基督徒被人得罪傷害時卻顯得震驚和困惑,以為自己是唯一受欺壓的,這樣的反應使我們內心產生苦毒。我們必須對絆倒人的事有所防備,因為我們的反應決定我們的未來。

迷惑人的陷阱

路加福音十七章一節中的“絆倒”,是源自希臘字skandalon。這個字原是指在陷阱中放下誘餌,意味着在某人的道路上設下陷阱。在新約中,它通常是指仇敵使用的圈套,是惡者用來束縛人的工具。保羅曾經教導年輕的提摩太:

【提後2:24-26】 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竟,只要溫溫和和的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 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

那些常常爭吵或陷入敵對關係的人都落入了圈套,被禁錮,遂行魔鬼之願。更令人擔憂的是,他們被俘虜了卻毫不自覺!他們就像耶穌所說比喻中的浪子,必須醒悟過來,才能看見自己落入怎樣的光景。他們不曉得自己吐出的是苦水,而不是潔淨的水。當一個人被迷惑了,他會認為自己是對的,但其實是錯的。

無論所遭遇的景況如何,被得罪的人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吃了虧的人,第二類是自認吃了虧的人。第二類的人一心相信他們受到了委屈,被虧待了,通常他們的結論是基於不正確的訊息。就算訊息是正確的,結論卻被扭曲了。任何原因都使他們感到受傷;他們的認知是黑暗的。他們是根據假設,外表或傳聞來作判斷的。

內心的真實景況

仇敵有個辦法會叫人一直處在被得罪的情況中,就是使用驕傲去掩飾內心所隱藏的感受,驕傲使你不願承認自己的真實景況。

我曾經被兩位牧者傷害。別人說:“我簡直不能相信他們竟然這樣對你,你不覺得被傷害嗎?”

我立刻回答:“不,我很好。我沒有受傷害。”我知道不該因別人而被絆倒,因此我否認並且壓抑,說服自己沒有受傷,但其實是有的,驕傲掩飾了我內心的真實情況。

驕傲使你不願意麵對真相,它扭曲了你的眼光。當你認為一切都好時,你是不會做任何改變的。驕傲使你的心剛硬,看不清楚狀況,使你不願意從心裡改變。但惟有從內心悔改,才能使你得着釋放(參考提後2:24-26)。

驕傲使你把自己當成受害者。你的態度是:“我沒有得到公平待遇,我被欺壓,因此我有正當的理由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你不肯原諒,因為你相信自己是無辜的,是被冤枉的。雖然你掩飾內心的真實光景,但你是瞞不過神的。不能只因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你就容讓自己抓住別人得罪你的事。兩件錯事不會使事情變成對的。

解套

耶穌在啟示錄裡提到老底嘉教會,先說他們看自己是富足的,繼而揭示他們的真實景況——“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啟示錄3:14-20)他們將自己在物質上的富足,誤以為屬靈上的富足,驕傲矇蔽了他們真實的景況。

今日許多人也是如此。他們無法看見自己內心真實的景況,就像我無法看見我對那些牧者所懷的憤怒。我得說服自己,我並沒有被傷害。耶穌告訴老底嘉教會如何避免自欺,就是向神買金子,以看見他們真實的景況。

向神買金子

耶穌對於脫離自欺的第一個指示是:【啟3:18】 ……向我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

精金是柔軟而有延展性的,不會朽壞也沒有雜質。它只在與其他金屬(銅、鐵、鎳等)混合時才會變硬,延展性變低且易朽壞,這樣的混合物被稱為合金。外來金屬的比例越高質地就越硬。相反地,合金的比例較低,就越柔軟而有彈性。

我們馬上看到一個相同點:一顆單純的心就像精金一樣——柔軟、敏感、有延展性。【來3:13】 總要趁着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如果我們不處理被得罪的事,必將產生更多罪的後果,例如苦毒、憤怒等。這些附加的產物使我們的心剛硬,就像合金使金子變硬一樣。這就降低甚至去除了柔軟性,使我們喪失敏感度,聽不見神的聲音也看不到前面的方向,到此地步就非常容易受迷惑了。

淬煉精金的第一步是把它磨成粉狀,並與助溶劑混合,然後將此混合物放進熔爐並用高溫將其熔化,合金與雜質被助溶劑吸附而浮上表層,金子(較重)則沉澱在底部,雜質或渣滓(如銅、鐵、鋅並助溶劑)被除去,最後產生更純粹的金子。現在看看神怎麼說:

【賽48:10】 我熬煉你,卻不像熬煉銀子。你在苦難的爐中,我揀選你。

又說:【彼前1:6-7】 因此,你們是大有喜樂,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着稱讚,榮耀,尊貴。

神用試煉和苦難來熬煉我們,熬煉時的高溫,會將我們生命中的雜質,諸如不饒恕、衝突、苦毒、憤怒、嫉妒等等煉出,使神的屬性在我們的生命中彰顯出來。

罪容易隱藏在未經試煉與苦難的環境中。在興盛的時候,即使一個惡人也會表現出仁慈和寬容。然而在試煉中,雜質就會浮現出來。

我曾經歷極大的試煉。當時,我對最親近的人變得無禮與嚴厲,家人和朋友開始躲避我。

我向神呼求:“這怒氣是從哪裡來的?以前我不是這樣的。”

神回答說:“我兒,只有當金子在火中被熔化時,雜質才會浮現。”然後,祂問了一個改變我生命的問題:“在金子被放進火中之前,你能看見其中的雜質嗎?”

“不能”我回答說。

“但那並不表示雜質不存在,”祂說:“當試煉的火臨到你,這些雜質會浮現。雖然你看不見,它們在我面前卻無法隱藏。你現在的選擇會決定你的未來。你可以繼續憤怒下去,責怪你的妻子、朋友、牧師、同事;或者你可以選擇看清這罪的浮渣,並且悔改而得着寬恕。然後,我會用長柄勺,將這些雜質從你生命中除去。”

看清你的真實景況

耶穌說,另一個使我們免於落入迷惑的關鍵,就是正確看待事物的能力。當我們被得罪時,通常會視自己為受害者,怪罪傷害我們的人。當苦毒、不饒恕、憤怒、嫉妒和怨恨浮現時,我們會為自己辯解。有時,我們甚至會對那些勾起我們受傷回憶的人產生怨恨的感覺。

耶穌為此勸告我們說:“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啟3:18)

看見什麼呢?就是你的真實情況!惟有如此。才能做到耶穌接着所命令的:“發熱心並悔改。”惟有當你不再怪罪他人時,你才能悔改。

當我們怪罪他人併為自己辯解時,就是瞎眼而不能看見。我們努力想除去弟兄眼中的刺,卻沒有看見自己眼中的梁木。惟有當真相顯明時,才能使我們得自由。當聖靈指出我們的罪時,祂總是針對罪行而非我們本身,祂使我們知罪而非被定罪。

我的禱告是,求神在你開始讀這本書時,用祂的話語開啟你的心眼,使你看見你的真實景況,並將你從無法釋懷的怨恨中釋放出來。別讓驕傲遮蔽了你的眼目,而成為你悔改的攔阻。

 

====一個被絆倒的基督徒,就是雖經歷人生滄桑,卻因懼怕而無法得着釋放的人====

二、許多人被絆倒
【太24:10-14】 那時,必有許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惡。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

耶穌在馬太福音這一章中,告訴我們末世的徵兆。祂的門徒問道:“你再來時,有何徵兆?”

多數人會同意,我們正處在耶穌再來的時節。任何人想精確地指出耶穌再來是哪一天都毫無意義,惟有父神知道那日子。但耶穌說,我們會知道那時刻,就是現在!我們在教會,在以色列,在自然環境中,從未見過預言如此這般地應驗。所以我們可以肯定,我們正處在耶穌在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中所描繪的時刻。

請注意,耶穌即將再來的其中一個徵兆是:“必有許多人跌倒。”並不是一些人,而是許多人。

首先我們必須問:“這些跌倒的人是誰?”他們是門徒或者一般人?繼續往下讀,就會找到答案:“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地冷淡了。”在這節經文中,愛心一詞的希臘字是agape。新約中有幾個字代表愛,最普遍的兩個是agape和phileo。

Philep是指朋友之間的愛,是有條件的。Phileo就是“你搔我的背,我就搔你的背”,或“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

相對而言,agape是那位愛我們的神長闊高深的博愛充滿在祂兒女的心中。就如耶穌為我們付出的愛乃是無條件的,並不是根據我們的表現或者期待回報;那是一種即使被拒絶,仍然付出的愛。

若沒有神,我們的愛是自私的——如果對方沒有反應或回報,我們就無法付出愛。然而,agape是不求回報的愛,是耶穌被釘十字架仍然饒恕的愛。因此耶穌說的“許多人”,是指那些愛心(agape)冷淡的基督徒。

我曾經竭盡所能地向某人表達我的愛,但似乎每當我付出時,對方便以刁難與苛責的態度來打擊我。這種情況持續了數個月之久,有一天,我終於忍無可忍了。

我向主抱怨:“我受夠了,每當我向這個人表達你的愛時,總是得到憤怒的回報!”

主對我說:“你需要在神的愛中培養你的信心!”

“這是什麼意思?”我問。

“順着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着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6:8-9)

你必須瞭解,當你種的是神的愛時,你所收的也會是神的愛。你必須對這個屬靈的定律有信心——即使你不一定會從播種的地方收取,或者不一定如你期望的那麼快速。

主繼續說:“在我最需要的時刻,最親密的朋友離棄我,猶大背叛我,彼得不認我,其餘的各自奔逃,只有約翰遠遠地跟隨着。我照顧他們三年多,供應並教導他們。當我為世人的罪而死,我仍然饒恕所有的人——從離棄我的朋友,到那些將我釘在十字架上的羅馬兵丁。他們未曾祈求饒恕,但我白白地給予。我將信心建立在父神的愛之上。

“我知道因為我播下了愛,我便會從神的眾兒女中得到愛的收成。因着我出於愛的犧牲,他們將會愛我。

“我曾說: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嗎?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麼長處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嗎?”(太5:44-47)

偉大的期望

我終於明白,我所付出的愛是播種在聖靈裡,最終我會從這些愛的種子得到收成。我不知會從何處收成,但肯定會有收成。此後,當我對某人付出愛卻沒有得到回報時,我不再視為失敗,我反而得到釋放而更能去愛這個人!

如果基督徒能認識到這一點,就不會輕易放棄而被絆倒。這樣的愛通常是我們所沒有的,我們的愛常常是自私的,當期望不符所願時便會感到失望。

如果我對某些人有所期待,這些人通常會使我失望;他們離我的期望有多遠,我失望的程度就有多大。但如果我不抱任何期望,那麼任何的回報皆成為祝福而非還債。當我們對人持有特定的要求時,就把自己放在容易被絆倒的處境中。期望越高,被絆倒的可能性就越大。

保護牆?

【箴18:19】 弟兄結怨,勸他和好,比取堅固城還難。這樣的爭竟,如同堅寨的門閂。

弟兄姐妹若結怨,要勸他們和好,比攻取城堡還難。堅固的城邑四圍有保護牆,是防護的保證,不受歡迎的居民或入侵者被排除在外,所有進入的人皆要接受審查。欠稅的人需要將稅繳清才能進城,被認為對城市居民健康或安全有威脅的人也不許入內。

當我們受傷時,我們會築牆保護自己,以免受到更多的傷害。我們變得有選擇性,拒絶所有可能傷害我們的事,過濾掉虧欠我們的人;我們封閉自己,直等到他們將所欠的債全部還清為止。惟有與我們站在同一陣線的人,我們才願意敞開自己的生命。

然而,這些所謂同一陣線的人,同樣也會絆倒我們。因此,我們在已經存在的牆上堆更多的石頭,不知不覺地,保護牆就成了監獄。到達這個地步時,我們不僅對進入的人加倍小心,更會因懼怕而不敢冒險踏出自己的堡壘。

被絆倒的基督徒將焦點轉而向內,小心地捍衛自己的權益和人際關係,把精力都花在防止未來的傷害上。但如果我們不甘心冒着被傷害的危險,就不能付出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就是讓他人有傷害我們的權利。

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但受傷害的人,會變得越加追求私利和自我的滿足。人處在這種情況下,對神的愛便會漸趨冷淡。位於聖地的兩個海,便是自然界裡的一個例子。

加利利海的水自由地流進流出,孕育了豐富的生物,滋養了各種魚與植物。加利利海的水,經由約旦河流到了死海,但死海的水只進不出,其中沒有任何生物,來自加利利海的活水與這囤積的水相混便成了死水。緊守生命的無法維持生命,惟有白白地給予才是生命之道。

所以,一個被絆倒的基督徒,就是雖然緊緊地保護自己的生命,卻因懼怕而無法釋放生命的人。結果是,即使新生命進來,也會在被絆倒的監牢牆垣裡停滯不前。新約形容這些牆就是“堅固的營壘”。

【林後10:4-5】 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

這些堅固的營壘,產生了許多推論的模式,所有進來的信息皆經由這些模式加以處理。它們本來用來保護自己,卻因攔阻人認識神,而成為痛苦和曲解的根源。

若以過去的傷痛、拒絶和經驗來衡量事物,會發現信靠神很難,很難相信祂會說到做到。當我們用人所定的標準衡量祂時,就會懷疑祂的良善和信實。但神不是人!祂決不說謊(參考民數記23:19)祂的道路非同我們的道路,祂的意念非同我們的意念。(參考以賽亞書55:8、9)

被得罪的人總能找到聖經的經文來支持他們的立場,但這並不是按正意分解神的道。沒有愛而徒有聖經知識,是具有破壞力的,因為驕傲和律法主義會使我們自高自大(參考哥林多前書8:1-3)這將導致我們為自我辯護,而不是為自己的不饒恕而悔改。

如此便造成我們被矇蔽的情況,因為知識若不是基於神的愛,就會導致欺騙。

緊接着,耶穌說許多人會跌倒。祂發出有關假先知的警告:“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馬太福音24:11)哪些人會被迷惑呢?答案是:那些因跌倒而愛心冷淡的人。

假先知

耶穌稱假先知為“外面披着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太7:15)他們追求私利,空有基督徒的外貌(羊皮),內裡卻是狼。狼喜歡跟着羊群。他們有可能混在會眾中或站在講台上;敵人派他們來作滲透與迷惑的工作。惟有從他們所結的果子,而非他們的教導或所說的預言,才能認出他們。通常他們的道理聽似純正,但生命與事奉所結的果子則不然。一個事奉者或基督徒所着重的,應該是他們實際活出來的生命,而非口頭上傳講的信息。

狼總喜歡盯着受傷的、年幼的羊,而非那些健康強壯的羊。狼說的話是人想聽的而非需要聽的。有些人不想聽純正的教導,只想聽順耳的話。請看保羅是如何描寫末世的:

【提後3:1-5】 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不解怨,好說讒言,……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

【提後4:3-4】 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

請注意這裡說的,他們徒有敬虔的外貌,或說徒有“基督教”的信仰,卻背了敬虔的實意。他們是如何違背呢?就是否定基督教信仰可以改變他們,不願從不肯饒恕變成肯饒恕的人。他們以跟隨耶穌自誇,到處宣揚“重生”的經歷,然而他們所誇耀的,卻沒有真正地進入內心,並且活出基督的品格。

資訊時代

保羅預先看見有些人會被迷惑,他們有求知的熱誠,卻因從來也不曾行出來,以致生命並沒有改變。他形容他們為“常常學習,終究不能明白真道。”(提後3:7)的人。

如果保羅現今仍然活着,他會因着看見自己的話語應驗而感到悲哀。他會看到成群的男女到處參加營會、研討會、特會、累積了許多的聖經知識。他會看著他們為了追求自我的成功而尋求“新啟示”;他也會看到侍奉神的人為了“公義的緣故”,彼此告上法庭。

他會看見基督教刊物和廣播電台,指名道姓地抨擊屬神的男女。他會看到崇尚靈恩的人為了逃避被得罪的事,從這個教會跑到那個教會,而這些人全都承認耶穌的主權,然而卻無法饒恕。保羅應該會大聲呼籲:“你們這些追逐私利的偽君子,悔改吧,脫離迷惑得自由吧!”

不論你從特會或聖經學校得到多麼新的啟示,讀了多少書,花了多長的時間讀經禱告,如果你因被得罪而不肯饒恕,並拒絶為這個罪而悔改,那麼你就尚未認識真理。你已入了迷惑,並且用偽善的生活方式來混淆人的眼目。不論你得到的啟示是什麼,你的果子告訴我們一個不同的故事。你會成為苦水泉,帶來迷惑欺騙,而非真理。

背叛

【太24:10】 那時,必有許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惡。

讓我們來研究這一段經文。如果仔細讀,我們會看見一個漸進的過程。跌倒會導致背叛,而背叛則導致憎恨。

前文曾提及,被得罪的人築牆防範,專注於自我保護,不計代價地保護自身的安全,這促使我們做出背叛的事。所謂背叛,就是以犧牲他人為代價,追求自我的保護或利益——他人通常是指與我們有關係的人。

因此在神國度中的背叛,通常是一個信徒犧牲另一個信徒作為代價,以追求自我的利益或保護自己。關係越親密,背叛的情況越嚴重。背叛某人代表對盟約最大的離棄,彼此的關係很難再修復,除非之後有真誠的悔改。

背叛接着會導致後果嚴重的憎恨,聖經清楚地告訴我們,【約一3:15】 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殺人的。你們曉得凡殺人的,沒有永生存在他裡面。

今天信徒間得罪人、背叛與憎恨的例子比比皆是,何等可悲。這些現象在家庭與在教會中猖獗到甚至被視為尋常。當我們看見服侍的人彼此控告時,已經麻木到不覺得悲哀;基督徒夫婦為了離婚彼此控告上法庭,也不再覺得稀奇;教會分裂是很普遍、可預期的事,侍奉上的爭奪權力而前所未見,並且偽稱是為了神國或者教會的好處。

“基督徒”保護他們的權益,絶對不肯吃虧也別想占他們便宜。

我們是否忘了新約中的勸告?——【林前6:7】為什麼不情願受欺呢?為什麼不情願吃虧呢?

我們是否忘了耶穌的話?——【太5:44】 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我們是否忘了神的命令?——【腓2:3】 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我們為何不能根據這些愛的誡命生活?我們為何急於背叛,而不是為彼此捨命,甘冒被騙的風險?原因是:我們的愛心冷淡了,以致我們一再地自我防衛。我們試圖自己照顧自己,所以再也不能放心地把自己交給神。

當耶穌被人惡待時,祂並不以怨抱怨,而是將自己的靈魂交託給按公義審判的神,這提醒我們應當跟隨祂的腳蹤行。

【彼前2:21-23】 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他並沒有犯罪,口裡也沒有詭詐。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

賜能力者

我們必須進到信靠神而不憑血氣的境地。很多人只在嘴巴上說神是他們的源頭,但他們卻活得像孤兒一樣。他們只在口頭上承認:“祂是我主我神”,卻將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現在,你已明了絆倒人的罪是多麼嚴重,若不對付它,終將導致死亡。但你若抵擋被絆倒的試探,神會使你大大地得勝。

 

====倘若魔鬼能隨己意摧毀我們,它早就將我們除滅淨盡了====

三、這事為何發生在我身上?
【創50:19】 約瑟對他們說,不要害怕,我豈能代替神呢?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

我們在第一章中,將被得罪的人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真正被虧待的人,第二類是自認被虧待、其實不然的人。本章所要討論的是第一類的人。

讓我們以這個問題來做開場白:你若真的被虧待,是否就有權利跌倒?在回答的同時,讓我們看看雅各最喜愛的兒子——約瑟的一生。

夢想成為夢魘

約瑟是雅各的第十一個兒子,最得父親的疼愛;父親惟獨為他做了一件綵衣。神讓約瑟做了兩個夢。他在第一個夢裡見到田裡的禾捆,他的禾捆起來立着,而兄弟的禾捆則圍着他的禾捆下拜。他在第二個夢裡。夢見太陽、月亮與十一個星(代表他的父親、母親、以及兄弟們)向他下拜。當他將這個夢告訴哥哥時,他們非常不以為然,於是更加憎恨他。

不久,雅各派約瑟前去探望在曠野裡放牧的十個哥哥。當哥哥們看見他來時,便同謀說:“那做夢的來了,不如將他殺了,且看他的夢將來怎麼樣。他說他會成為我們的領袖,且看他成了死人之後,如何統管我們。”他們將他丟在一個坑裡,拿了他的綵衣,撕裂並染上動物的血,以便讓他們的父親相信他是被惡獸吞吃了。

他們將他丟在一個坑裡後,舉目張望,看到有一夥以實瑪利人要下埃及去。

猶大對眾弟兄說:“大家等等。讓他在坑裡腐爛有什麼益處呢?我們不如賣他為奴,從中得利。這和他死了沒有兩樣,他不會再攪擾我們,我們利益平分!”他們將約瑟賣了二十舍客勒銀子。約瑟冒犯了他們,以致他們出賣他。奪走他的家產。記住,這乃是出於擁有同一個父親,同為血肉之親的兄弟所為。

我們的文化很難理解這些人所行之事的嚴重性,大概只有殺人滅口會比他們所做的事更糟了。在聖經時代,有兒子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可繼承父親的名分和一切的產業。約瑟的兄弟使他無法繼承父親的名分和產業,使他被除名。他們完完全全地剝奪了他的身份。約瑟所熟悉的一切都化為烏有。

當一個人被賣到另一個國家為奴,他便一生為奴,所娶的妻與所生的兒女也將成為奴隷。

生而為奴已經夠悲慘了,更慘的是本為前景美好的家產繼承者,現在卻被剝奪了一切。假使約瑟不知道原本可以擁有怎樣的未來,可能還好過些,因此他當時就如同死活人一般。我相信,他很可能覺得不如被他哥哥們殺死更好。重點是約瑟的兄弟所行的事乃是邪惡且殘忍的。

後見之明

當你讀到經我概述約瑟的故事時,可能已經知道這故事有個激動人心的結局,但這並不是約瑟所感受到的。對他而言,他的感受就像永遠見不到父親,或是神所賜給他的夢永遠不得實現一樣。他是身在異國的一個奴隷,不能離開埃及,一生成為他人的財產。

約瑟被賣給法老的內臣——護衛長波提乏。他服事此人約十年,十年來沒有家裡的任何消息;他知道他的父親認為他已經死了。沒有他,日子照樣過。約瑟從來不敢奢望父親會來營救他。

隨着時光的流逝,約瑟深得主人的喜愛,並且得到很好的待遇。波提乏派約瑟管理家務和他一切所有的。

但造化弄人。他主人的妻心懷不軌;她以眼神向約瑟調情,想要與他發生關係。他天天引誘約瑟,但約瑟不從。

有一天,她單獨一人與約瑟在屋裡,便想辦法不讓他脫身,執意要約瑟與她同寢,但被約瑟拒絶了。她抓住約瑟的外衣,於是約瑟乾脆丟下外衣,跑到外頭去。這麼一來促使她惱羞成怒,於是她高喊:“強姦”!從此,波提乏便將約瑟下在法老的監裡。

當時法老王的監牢可不像美國的監獄。我曾經到過許多監獄傳道,那裡雖然不是挺令人愉快的環境,但相較於法老的地牢,美國的監獄簡直就是鄉村俱樂部。地牢沒有陽光,也沒有活動場所,只是一個陰冷的地窖或土坑,簡直毫無人性可言,囚犯被下到監裡受苦致死(參考王上22:27)。他們僅被供應足以生存的食物,以便折磨他們。根據詩篇105篇18節,約瑟的腳被腳鐐所傷且被鐵鏈所捆,他在這地牢裡等待死亡。

約瑟若是埃及人,或許還有被釋放的機會,但身為一個外來的、被控姦淫的奴隷,則是毫無希望。實在沒有比這更糟的事了。約瑟經歷到人生中除了死以外最悲慘的境遇。

你是否聽到他在那潮濕陰暗的地牢裡的心聲?“我誠實正直地效忠主人十多年,我比他妻子更可靠。我對神對主人都忠心,每天逃避姦淫的試探。我得到了什麼回報?地牢!”

“似乎我越是行得正,越得不到好報!神怎麼會允許這樣的事?是否我的兄弟把神給賜給我的應許偷走了?為何這位全能守約的神不插手介入?這是慈愛信實的神看顧他僕人的方式嗎?這種事為何會發生在我身上?我做了什麼,竟遭遇如此待遇?我不過是相信從神所領受的事罷了。”

我敢確定,他曾有過上述或類似的掙扎。

他生命中的自由受到太多的限制,但他仍有權利選擇如何回應所遭遇的一切。他是否會因他的兄弟或是神而跌倒、內心產生苦毒?他是否不再寄望於神的應許會實現,連最後一個活下去的動機也被剝奪了?

神在掌權嗎?

我想,在結局尚未出現之前,約瑟大概從未想過,這會是神預備他成為統治者的過程。屆時他會如何運用權柄,來對待出賣他的兄弟呢?約瑟藉由苦難,學習了順服。神使他的兄弟在他手中巧妙地成為祂所使用的器皿。約瑟能否緊抓住神的應許,仍切切地尋求神的旨意?

起初,約瑟或許將他的夢視為自己蒙神偏愛的一種確據。他尚未明白權柄乃為服事,而非使他與眾不同。我們在受試煉的時候,通常會定睛在環境中不可能成就的事上,而無視於神的大能,以致充滿了挫折感;我們怪罪他人,要找個代罪羔羊為自己的絶境負責。當我們面對一個事實,神本可阻止一切的混亂——但祂卻沒有——我們便責怪神。

約瑟心中不斷地響起這樣的聲音:“我按照我對神的認識行事,從未違反祂的法則或本質。我只不過是轉述神自己給我的夢,但結果呢?我的兄弟出賣我、將我賣為奴隷!我的父親認為我已經死了,不可能會到埃及找我。”

對他而言,事情歸根結底是在他的兄弟,他們是他被囚在這地牢的主因。或許他常想,一旦他擁有權力,就如他在夢中所見,神將他置於有權勢的地位時,一切將會何等不同。若非他的兄弟斷送了他的未來,一切將會何等不同。

你是否常聽聞弟兄姐妹落入這種怪罪他人的陷阱中?例如:

“若非我的妻子,我早就投入事奉了。是她攔阻了我,使我的夢想破滅。”

“若非我的父母,我早就過一個正常的生活了。我今天落到這等田地,都要怪他們。為何他人有正常的雙親,我卻沒有?如果他們沒有離婚,我的婚姻會好得多。”

“若非牧師壓抑了我的恩賜,我早就能自由且毫無阻礙地事奉神。他攔阻了我,使我無法實現我在侍奉上的命定,使教會的弟兄姐妹都藐視我。”

“若非我的前夫,我和孩子們也不會過得如此辛苦。”

“若非教會那個女人,我仍會受到領袖們的喜愛,她的閒話毀了我,使我不再受人敬重。”

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將自己的問題怪罪他人很容易,你想像若不是週遭的那些人,情況會好得多,也是很容易。你知道你的失望和傷害,都是他們的錯。

我要強調以下這一點:沒有任何男人、女人、孩子,包括魔鬼能使你偏離神的旨意!除了神以外,沒有人能掌握你的命定。約瑟的兄弟拚命破壞神賜給他的異像,以為這樣可以了結約瑟的一切。他們口中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來吧!我們將他殺了,丟在一個坑裡,就說有惡獸把他吃了。我們且看他的夢將來怎麼樣。”(創37:20)。他們動手除掉他,是蓄意而非意外!他們不讓他有任何成功的機會。

當他們將他賣為奴隷時,你想天上的神會不會對聖子與聖靈說:“我們現在該怎麼辦?看看他那些兄弟的所作所為!他們破壞了我們對約瑟的計劃。我們最好趕快想點別的辦法,有備案嗎?”

許多基督徒對危機的反應,就好像天上也發生了同樣的危機似的。你能想像父神對耶穌說:“耶穌啊!某某都三十八歲了還沒嫁人,你那兒有沒有合適的人選?我希望她嫁的人娶了她的摯友,因為她的摯友散佈了關於她的謡言,奪走了他的心。”聽起來荒謬,然而藉由我們的反應,可以看到我們正是這樣看待神的。

讓我們來看看,如果約瑟是在我們今天的教會裡,事情將如何發展。他若是和大多數人一樣,你知道他會怎麼做嗎?計劃復仇。他會這麼想來自我安慰:“當他們落在我手裡,我一定置他於死地!因他們對我所做的事,我要殺了他們,他們要為此付上代價。”如果約瑟果真有如此的態度,神便會任他在那地牢裡腐爛!因為,倘若他是在出監後有此動機,他將會殺了十二個支派中十個支派的始祖,其中包括猶大,而基督乃是從其後裔所出。

是的,如此惡待約瑟的人,便是以色列的始祖!神曾應許亞伯拉罕,他們將成為大國;主耶穌將從他們而出!約瑟沒有懷恨在心,也沒有被絆倒,於是神在他和他兄弟身上成就了他的計劃。

情況會更糟嗎?

坐監對約瑟而言,是一段試煉信心的時期,但也是一個轉機。與約瑟一起坐監的兩個囚犯,都做了逼真卻令人困擾的夢。約瑟為他們解夢,異常準確。其中一人會官復原職,而另一人則會被處決。約瑟請求那位將被復職者,當他再度得寵於法老時不要忘了他。那人復職兩年了,卻沒有捎來任何的音訊。約瑟再一次失望了,這又是一次生發怨恨的良機。

神總有計劃

當法老做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夢後,約瑟的時機到了。法老的術士和智士都無法為他解夢,此時那位復職的臣僕想起了約瑟,他道出約瑟在監裡如何為他和他的同伴解夢。約瑟被帶到法老面前,解說了夢境的涵義——將要有大饑荒——並且很有智慧地說明了如何因應危機。法老立刻將約瑟提升至地位僅次於他的宰相,派他治理埃及全地。約瑟藉由神賜給他的智慧,為即將到來的大饑荒做了準備。

之後,當饑荒遍滿各地,約瑟的兄弟來到埃及求助。倘若約瑟在心中對他的兄弟存有任何敵意,那將是付諸行動的好時機。他可以將他們終生囚禁、施以酷刑、甚或治死,而不會受到任何責備,因為他在埃及的地位僅次於法老,而他的兄弟對法老而言是無關緊要的。

但約瑟卻不收分文地施糧給他們,並且將埃及最好的土地賜給他們和其家眷,使他們得以吃地裡肥美的出產。總而言之,全埃及最好的土地賜給了他們。約瑟最終祝福了曾咒詛他的人,向恨他的人行善。(參太5:44)

神在約瑟的兄弟向他下手行惡之前,早已知道他們要做的事。事實上,神早在祂賜給約瑟異夢,或這些孩子尚未出生之前,就已經知道一切了。

再來看看約瑟與兄弟相認時,他對他們所說的話:“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現在這地的饑荒已經二年了,還在五年不能耕種,不能收成。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給你們存留余種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生命。這樣看來,差我到這裡來的不是你們,乃是神。……”【創45:5-8】

看看詩人所說:“他命饑荒降在那地上,將所倚靠的糧食全行斷絶。在他們以先打發一個人去。約瑟被賣為奴僕”。【詩105:16-17】

是誰差約瑟去埃及?是他的兄弟還是神?我們從兩位見證人的口中知道,是神差遣他去。約瑟直接了當地告訴他兄弟:“差我到這裡來的不是你們。”聽聽聖靈是怎麼說的!

如前所述,沒有任何人或惡者能改變神對你生命的計劃。你若能把握這個真理,必得以自由。惟有一人能使你偏離神的旨意,而那個人就是你!

請思想以色列的子民。神差遣摩西去拯救他們,帶領他們出埃及、前往應許之地。待在曠野一年之後,他們當中的領袖被派去窺探應許之地,卻在返回時多所抱怨,因為他們害怕在應許之地上那些武力強大的民族。

除了約書亞和迦勒以外,所有的人皆與這些探子的看見一致;他們覺得好像神將他們領出來等死似的。他們於是厭棄摩西與神,其實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一年多;後來,那一代人因此無法得見神賜給他們的應許之地。

很多人熱心服事主,卻因為被惡人或屬肉體的基督徒惡待,而致遭遇人生的困境;他們確實得到不公平的對待,但若因此而跌倒,只會遂敵人所願而偏離神的旨意。

能不因此而被絆倒的人,將會行在神的旨意中。你若被絆倒,則會被仇敵所俘虜,使其達成目的與意圖。端看你如何選擇了。不被絆倒對你而言是有利得多。

要謹記,我們所遭遇的任何打擊,神都已預先知道。倘若魔鬼能隨己意摧毀我們,它早就將我們除滅淨盡,因為他痛恨為神發熱心的人。請時時將這個勸勉擺在你面前:

【林前10:13】 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

請留意,它是“一條出路”,而非“逃生之路”。我們所將遭遇的每一個逆境——不論大小,神早已知道而且也計劃了一條出路。更令人驚奇的是,如果我們選擇順服而不被絆倒,那些神所計劃看似要胎死腹中的事件,通常就會成為邁向實現之路。

所以請牢記,不要被絆倒,乃要順服神到底;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參考雅各書4:7)。我們藉着不絆倒來抵擋魔鬼。異夢或異像或許並不按你所想像的發展,但他的話語和應許不必致落空。惟有當我們不順服時,才會有受阻的危險。

另一種背叛

曾經歷類似約瑟被兄弟如此對待的人並不多。倘若這是他的仇人所為,或許不會這麼痛苦,但出賣他的竟是骨肉之親的兄弟;他們應該是鼓勵、支持、保護和照顧他的人。還有什麼樣的景況會比約瑟所受的苦更悲慘呢?

 

====經歷來自弟兄姐妹的拒絶與惡待是一回事,但經歷來自父親的拒絶與惡待則完全是另一回事。====

四、我父,我父啊!
【撒上24:11】我父阿,看看你外袍的衣襟在我手中。我割下你的衣襟,沒有殺你。你由此可以知道我沒有惡意叛逆你。你雖然獵取我的命,我卻沒有得罪你。

我們在上一章看到,約瑟的兄弟如何處心積慮地想除掉他,以及他從這樣的出賣中所經歷的痛苦。或許你也是在類似的處境當中,你本想從最近的人那裡得到愛與鼓勵,他們卻出賣了你。

我在本章中想處理一個比被弟兄出賣更痛苦的境遇。經歷來自弟兄姐妹的拒絶和惡待是一回事,但經歷來自父親的拒絶和惡待則完全是另一回事。提到父親,我不僅是指親生的父親,也涵蓋了神將其置於我們之上、帶領我們的人。他們應當是關愛、教養、培育和看顧我們的人。

由愛轉恨的關係

聖經中一個遭父親出賣的例子,就是掃羅王與大衛王之間的關係(參考撒母耳記上16-31章)。

當先知撒母耳膏大衛作以色列的下一任君王時,即使掃羅與大衛尚未相見,他們的人生卻已經有了交集。大衛必定充滿了興奮之情,心想:“此人也曾膏抹掃羅,我真的要作王了。”

場景回到王宮。掃羅因着不順從神而被惡魔攪擾,惟有請人彈琴時,他才覺得舒暢。掃羅的臣僕便開始尋找能隨侍在側為他彈琴的青年,其中一個臣僕推薦了耶西的兒子大衛。於是,掃羅王召大衛進宮為他彈琴。

大衛必定心想:“神既已藉先知傳遞他的應許,我必能贏得王的寵愛,這一定是引我入宮的第一步。”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大衛的父親派他帶食物給正在與非利士人作戰的哥哥們。他到了前線,看到非利士人的勇士歌利亞連續四十天之久大肆嘲諷神的軍隊,並得知王已下令,誰能打敗這巨人就能娶王的女兒。

大衛來到掃羅王面前要求准許出戰。後來他殺死了歌利亞,娶了掃羅的女兒。那時他甚得掃羅的喜愛,並與王同住在王宮裡。掃羅的長子約拿單,甚至與大衛結下了生死之交的盟約。掃羅派給大衛的每一項任務,皆因神與大衛同在而順利成功。王下令大衛得與王子同席用膳。

大衛受寵若驚。他不但可以住在王宮與王同席用膳,得娶公主為妻,與約拿單結為密友;他所出征的戰役都得勝,深得百姓的愛戴。預言彷彿正一步步地實現。

掃羅喜愛大衛勝過其他的臣僕,將其視如己出。大衛深信掃羅會指導並栽培他,並在將來的某一天,以極大的尊榮將王位傳給他。大衛享受在神的信實與良善中。

然而,好景不長。

掃羅與大衛肩並肩一同從戰場返回時,以色列婦女從城裡出來跳舞歡唱,說:“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掃羅被大大激怒,從那日起,掃羅就鄙視大衛。當大衛為他彈琴時,他兩次想置大衛於死地。

聖經記載,掃羅仇視大衛,因為他明白神已離開自己而與大衛同在。大衛被迫逃亡,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逃到了荒野。

“這是怎麼回事?”大大衛百思不得其解,“神的應許正要實現,但現在全都破滅了。原本應教導我的人想要殺我,這該怎麼辦?掃羅是神所膏立的僕人,他若與我敵對,我還有機會嗎?他是君王,是屬神的人,統管神的國。神為何允許這樣的事發生?”

掃羅率領以色列三千精兵,滿山遍野追殺大衛,目的是置大衛於死地。

截至目前為止,神的應許只是個影子。大衛不再居住於王宮,也不再與王同席用膳。他藏身於濕陰的洞穴,吃的是野獸的殘骸。他不再與王同肩並騎,而是被曾經並肩作戰的人追殺。他沒有溫軟的床,沒有僕人侍候,聽不見宮中隨處的讚美恭維,妻子也歸給了別人。何謂天地之大竟無容身之處,大衛的體會最深刻。

請注意,將大衛置於掃羅之下的,是神而非魔鬼。神為何不但允許這種事發生,甚且早已計劃?掃羅王對大衛的恩寵為何有如曇花一現?這是大衛被絆倒的最佳時機——不僅因着掃羅也因着神。一切無法解答的問題,越發試探人去質疑神的智慧和計劃。

掃羅不計代價要除去這個年輕人;他的怒氣越發高漲,成為一個情急之下鋌而走險的人。挪伯的祭司提供大衛的住宿、食物和歌利亞的刀,他們對大衛逃亡的事一無所知,只當他是受了王的差遣出來辦事。他們為大衛求問神,並送他上路。

掃羅得知此事後,異常惱怒。他殺了無辜的祭司八十五人,又用刀將挪伯城中的男女、孩童、吃奶的、和牛、羊、驢盡行滅絶。他自行審判了他們——一群無辜的人——這本該是對亞瑪力人所行的審判。他是一個殺人兇手。神的靈怎麼會曾與這樣的人同在呢?

某一天,掃羅得知大衛藏身於隱基底的曠野,便率領三千精兵前往尋索大衛。他們途中在一個山洞口落腳休息,掃羅不知大衛正藏身在洞內,於大解時脫下外袍置於身旁。大衛悄悄地從藏身之處出來,割下一塊掃羅放在一旁的袍子後便溜走,無人察覺。

掃羅離開洞穴後,大衛屈身於地下拜呼叫他說:“我父啊,看看你外袍的衣襟在我手中,我割下你的衣襟,沒有殺你;你由此可以知道我沒有惡意叛逆你。你雖然獵取我的命,我卻沒有得罪你。”(撒母耳記上24:11)

大衛呼叫掃羅“我父啊!我父!”明白地說,他其實是在吶喊,“請看我的心!請做一個父親該做的!我需要的是一個教導我、帶領我的人,而不是要殺我的人!”即使掃羅想殺大衛,大衛心中仍燃燒着盼望。

父親在何方?

我在主裡見到不少人有如此的吶喊。他們多半還年輕,生命中有着神強烈的呼召。他們呼求一個父親,一個能夠教導、關愛、支持與鼓勵他們的人。這就是神為何會說,他將“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拉基書4:6)的原因。

在一九四零與五零年代,我們的國家失去了父親(爸爸、領導者或事奉者),如今更是每下愈況。那些在家庭、公司、以及教會中的領導者,就與當年的掃羅沒兩樣;他們關心自己的目標,更勝於關心下一代。

基於這種心態,這些領袖們將神的兒女視為實現自己夢想的資源,而非將夢想視為服事人的管道。他們為了夢想能夠成功,即使付上靈魂受創與人心破碎也在所不惜。公義、仁慈、誠實與愛,都必須向成功妥協讓步。他們所作的決定,乃是基於金錢、數量與成果。

這為大衛的遭遇找到合理化的藉口——畢竟掃羅是為了護衛他的王國而追殺大衛。在這些領導者的心裡,為了福音的傳揚,類似掃羅的行為是可以接受的。

有多少在上位的領導者,因着猜疑而斷送了屬下的前程?這些領導者為何有疑心?因為他們所服事的是自己的夢想而不是神。就像掃羅一樣,他們對自己的呼召沒有安全感,進而產生嫉妒和驕傲。他們能分辨那些敬虔的人,只要能使自己獲益,他們就願意加以使用。掃羅喜悅大衛的成功,直到他視之為對自己的威脅,於是將大衛貶謫,並找藉口欲將他剷除。

我曾和不少青少年談過,他們極渴望有一個可以成為他們屬靈遮蓋的人,他們希望順服於一位能教導他們的領袖。他們感到孤單和疏離,不斷地尋找一位能像父親一般對待他們的人。但神允許他們遭到拒絶,因為神要在他們身上做工,就像祂在大衛身上所做的一樣。請謹慎聆聽聖靈的聲音。

大衛擔心掃羅認為他密謀叛變,他必定察驗己心:“我哪裡做錯了?掃羅為何這麼快就轉而敵視我?”所以,他才對王呼叫說:“有人慫恿我殺了你,但我沒有,我只是割下你的衣襟,由此可見我並沒有要作惡或背叛你。”(參撒上24:11)大衛心想,若是能證明自己對掃羅的愛,掃羅就會恢復對他的恩寵,而預言也會實現。

被長輩或領袖拒絶的人,容易將責任歸咎於自己。他們被這些惱人的思想所束縛:“我做了什麼?”或者“是不是我的心不夠聖潔?”然後,他們會不斷地向領導者證明自己的無辜;他們以為只要表態忠誠,證明自己的價值,就會被接納。可悲的是,他們越是努力,越是感到被拒絶。

誰來為我伸冤?

當掃羅看到大衛本可以殺他卻沒有,便明白大衛的善意,於是率眾離去。大衛必定心想:“現在王將使我複位,而預言也將實現。他肯定看到了我的心意而將善待我。”

大衛,別這麼急。不久之後,有人會向掃羅通報,大衛藏身於哈基拉山,掃羅再次率領三千精兵前往尋索他。我想,大衛必定深受打擊,他明白這不是誤會,掃羅的確蓄意要尋索他的命。他必定深感被棄絶,掃羅知道他的心,卻仍舊追殺他。

大衛和亞比篩悄悄地潛入掃羅的營裡,沒有人察覺,因為神使他們都沉睡了。兩人偷偷地穿過軍營,來到掃羅的睡臥之處,亞比篩懇求大衛說:“現在神將你的仇敵交在你的手裡,求你容我拿槍將他刺透在地,一刺就成,不用再刺。”(撒上26:8)

亞比篩請求大衛允許他刺殺掃羅是很有理由的。第一,掃羅無情地屠殺了祭司全家八十五名無辜的人。

再者,他與三千兵丁試圖殺害大衛和他的跟隨着。亞比篩的理由是:你若不先下手為強,他必將置你於死地;這是自衛,並不犯法。

第三,神已藉撒母耳膏立大衛,作為以色列的下一任君王。大衛若不想被殺害而使預言無法實現,就應殺死掃羅,繼承王位。

第四,神讓整個軍隊沉睡,使大衛和亞比篩能安全地潛入到掃羅的睡臥之處。神如此做難道還有別的原因?對亞比篩而言,大衛再也找不到這麼好的機會了。

以上理由都很動聽,也很合理。再加上弟兄的鼓動,因此大衛稍有懷怨,便會覺得理所當然,允許亞比篩一槍刺透掃羅。

請聽大衛的回答:【撒上26:9-11】大衛對亞比篩說,不可害死他。有誰伸手害耶和華的受膏者而無罪呢?……我指着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他或被耶和華擊打,或是死期到了,或是出戰陣亡。我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耶和華的受膏者。

即使掃羅殘害無辜,又想殺死大衛,大衛仍不傷害他。大衛不替自己伸冤,而是將一切交在神手裡。

當然,當場做個了斷是比較容易——對大衛和以色列百姓而言都是如此。他知道國家就像羊缺少牧人一般,狼正為了自己的私慾恣意搶奪。大衛不保護自己很難,或許更難的是不拯救自己所愛的同胞脫離發狂的君王。即使大衛明知掃羅一心想除掉他,他仍決定存留掃羅的性命。

當大衛第一次存留掃羅的性命時,便已證明了他內心的純正。甚至當他有第二次機會取掃羅的性命時,他仍不動掃羅一根汗毛。掃羅是神所膏立的君王,大衛將他留給神來審判。

今日多少人擁有大衛這樣的心腸?我們不再用真槍實劍彼此攻擊,而是使用另一種武器——舌頭。

【箴18:21】 生死在舌頭的權下。

教會分裂、家庭不和、婚姻破碎、愛不復存,皆因人心受傷受挫,所以在言語上彼此攻擊。當我們因着朋友、家人和領導者而跌倒時,口裡就會發出苦毒和憤怒的尖鋭言語。即使所說的信息正確且有事實根據,動機卻是不純正的。

箴言6:16-19說到,在弟兄中佈散分爭是耶和華所憎惡的。當我們帶著離間或破壞關係、名譽的動機而散播閒言閒語——即使真有其事——仍是為神所憎惡的。

神藉着我暴露領導者的罪嗎?

在神差派我和妻子從事面前的事奉之前,我曾有七年的時間幫助並牧養年輕人。在我擔任青年牧師的期間,有一個人不喜歡我和我所傳講的信息。一般而言,這事並不會困擾我,不同的是,此人擁有在我之上的權柄。

我相信,神要我向年輕人強調聖潔和勇氣,而他的兒子正好在我這一組。

聖靈攪動這個年輕人的心使他知罪。於是,有一天他向我們哭訴。他覺得很難過,因為他在家裡看到的生活方式,與我挑戰他以及其他年輕人去遵行的相差甚遠。

這件事加上一些個性上的衝突,促使他父親決定要他脫離我。於是,他到主任牧師那裡以不實的指控來發洩對我的憤怒。然後,他回過頭來告訴我,主任牧師是如何地反對我,而他卻支持我。各種各樣的批評雖然沒有指名道姓,卻是指桑罵槐、衝我而來。他對我扮笑臉,事實上卻是想毀掉我。

年輕人當中有幾個人說,他們聽說我快要被解僱了。原來是他兒子所散佈的信息,他並無惡意,只是複述他在家裡所聽見的。我感到困擾、生氣,於是去找這個人,他承認話是他說的,但他只是說出主任牧師的想法罷了。

過了幾個月,情況似乎沒有緩和,他使得我和主任牧師之間的關係更加惡化了。我並不是唯一的例子,所有他看不順眼的牧師都曾經有同樣的遭遇。

我們全家人經常處在壓力之下,不知到底會留下抑或是捲鋪蓋走人。我們已經買了房子,妻子又懷了孕,我們無處可去。我不想到其他教會事奉,我相信神帶領我來到這個教會,他的帶領對我就是最好的計劃。

我的妻子很緊張地說:“親愛的,我知道他們要解僱你,大家都這麼說。”

“他們沒有神的允許就不會聘用我,也不能解僱我。”我告訴她。她認為我在否認事實,並且央求我請辭。

終於有消息傳來,解僱我的決定已經作出了。主任牧師向教會宣佈,青年團契將會有所調整。我還沒有機會和他談及我和那位領導者之間的衝突。隔天,我被安排與他們二人會談。神清楚地感動我,不用為自己辯解。

隔天當我與牧師會面時,我很驚訝只有牧師一人在辦公室裡。他看著我說:“約翰,神差遣你來這個教會,我不會讓你走。”

我鬆了一口氣,神在最後一刻保護了我。

“這個人為什麼不放過你?”他問我:“去找他,把你們之間的事講清楚。”

會談之後不久,我收到那位領導者的書面決定,內容是關乎我的職責部分。這暴露了他真正的動機,我準備將它交給主任牧師。

那一天,我邊度步邊禱告了四十五分鐘,試圖克服心裡不舒服的感覺。我不斷地說:“神哪,這個不誠實又邪惡的人必須被揭發。他是事奉中破壞的力量,我必須把他的真面目告訴牧師。”

我進一步為自己想要揭發他的意圖辯解:“我所呈報的每一件事都有事實根據,並非意氣用事。我若不阻止他,他的邪惡將滲透整個教會。”

最後,滿被挫折的我衝口而出:“神哪,你並不希望我揭發他,對吧?”

當我說出這些話後,神的平安如潮水般的湧入我的心,我驚訝地搖了搖我的頭。我知道神不要我做任何事,所以我將所有的證據都放下了。事後,當我用較客觀的眼光來看這件事時,才恍悟與其說我要保護事工中的任何人,不如說我是要為自己伸冤。我說服自己相信,我的動機是無私的,我要傳達的訊息雖然正確,但我的動機卻不純正。

時光荏苒。有一天在工作前,我在教會外面禱告,看到那人開車來到教會。神感動我,謙卑自己,迎上前去,此時自我的防衛立刻出現了:“不,主啊,應該是他來找我,是他引起一切問題的。”

我繼續禱告,但主堅持要我立刻到他面前謙卑自己;我知道這是出於神的。我從辦公室打電話給他,併到他那裡去。但倘若我沒有被神先對付過,我對他所說的話和說話的方式將截然不同。

我誠懇地請求他的饒恕:“我一直批評論斷你,”我坦承。

他的態度立刻軟化了,並且和我談了一個小時。從那天起,縱然他與其他牧師之間的問題仍然存在,對我卻不再有任何的攻擊了。

六個月後,當時我在海外事奉,這人的一切惡行都在主任牧師面前被揭發;這事與我毫無關係,而是與其他的事奉有關。他所行的事比我所知道的更糟糕,因此馬上就被解僱了。審判終於來臨,但不是藉着我的手,他想要對我做的事,正發生在他自己身上。然而,當這事發生時,我並不快樂;我為他以及他的家人感到悲哀。我瞭解他的痛苦——藉由他的手,我曾親身經歷過。

因着六個月之前我已饒恕了他,現在的我是愛他的,並不希望這樣的事發生在他身上。倘若他提前一年在我因他感到氣憤的那時被解僱,我會歡喜快樂。我知道自己確實不再心懷怨恨。謙卑以及拒絶為自己伸冤,是使我脫離被絆倒的牢籠而得以自由的關鍵。

一年之後,我在機場巧遇他。神的愛充滿了我;我跑過去擁抱他。當他告訴我一切都很好時,我真的很高興。如果幾個月前我沒有謙卑自己而到他的辦公室,在機場時我就無法與他面對面。從那一天見到他至今好幾年過去了,但我只感受到愛,並誠摯地希望他行在神的旨意中。

大衛選擇讓神來作審判是有智慧的。你問:“神使用什麼人來審判掃羅,是他的僕人嗎?”是非利士人。掃羅連同他的兒子,皆死於和他們打仗之時。當大衛得知這消息後,他並沒有歡慶,反倒是哀哭。

殺死掃羅的那人向大衛邀功,以為如此行會贏得大衛的讚賞。誰知正好相反,“你伸手殺害耶和華的受膏者,怎麼不畏懼呢?”大衛問他,並下令處死那人(參考撒母耳記下1:14-15)。

然後,大衛為猶大百姓作了一首哀歌,以悼念掃羅和他的兒子。他下令百姓不得在非利士城的街道上宣揚掃羅的死,免得仇敵高興。他又宣告在掃羅被殺害之地,願天不降下雨露,地也沒有田產收成。他要以色列全地為掃羅哀哭。這些作為絶不是出於一個心懷怨恨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會說:“這是他應得的報應。”

大衛不但沒有殺害掃羅家的後嗣,反而恩待他們,賜給他們土地和糧食,並特准掃羅家一個子嗣與他同席用膳。這聽起來像是一個被得罪的人所做的事嗎?

即使大衛被一個本應如父親般待他的人所拒絶,他在掃羅死後依然忠心如昔。要對一個愛你的領導者或父親忠心並不難,但如果是對一個想要毀掉你的人呢?你會順從神的心意,抑或試圖為自己伸冤呢?

 

====神為祂的僕人伸冤乃是公義;神的僕人若為自己伸冤則是不義。====

五、屬靈的流浪者
【撒上24:6-7】我的主乃是耶和華的受膏者,我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他,因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大衛用這話攔住跟隨他的人,不容他們起來害掃羅。掃羅起來,從洞裡出去行路。

我們在上一章中,看到大衛如何被一個他視為父親的人所惡待。大衛試圖去瞭解自己哪裡錯了,為何會使掃羅視他如寇讎?他又要如何讓掃羅回心轉意?即使掃羅積極地尋索他的命,他仍存留掃羅的命,藉以證明他的忠心。

他俯伏在地呼求掃羅說:“我既沒有作惡也沒有背叛你,我沒有得罪你。”

大衛既已向領導者表明了忠誠,便放心了。但過了不久,卻傳來了令他絶望的消息:掃羅仍要除掉他。雖然神使整個軍隊沉睡,他的隨從也請求允許刺殺掃羅,大衛仍不願意對尋索他命的人動手。總之,大衛意識到,這沉睡的軍隊別有目的——是為了考驗他的內心。

神想要看看,大衛是否會殺害掃羅而繼承他的王位,以建立自己的王國,或者讓神為其存留公義的冠冕直到永遠。

【羅12:19】 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着,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神為他的僕人伸冤乃是公義,神的僕人若為自己伸冤則是不義。掃羅就是一個為自己伸冤的人;他花了十四年時間追殺大衛——一個令人尊敬的人,還殺害了無辜的祭司和他們的全家。

當大衛站在沉睡的掃羅身旁,他面對的是一個重大的考驗;這將顯明大衛是否仍懷有牧者的高尚情操,抑或他是另一個缺乏安全感的掃羅。他仍舊是一個合神心意的人嗎?一開始就用自己的辦法處理事情,要比等待一位公義的神容易得多。

神考驗他的僕人是否順服。他刻意使我們落入一些景況,社會和宗教的標準似乎可以合理化我們的行為。他容許別人,特別是與我們親近的人,來鼓勵我們保護自己。我們甚至以為,替自己伸冤是一件崇高且保護他人的行為。但這並非神的方法,是世界的智慧,是屬世的和屬肉體的。

回想那一次我有機會揭發那位領導者時,我曾與下面這個念頭搏鬥許久:如果不揭發他的真面目,就會有更多的人受傷害。我一直想:“我只是據實以告,若不拆穿他,這種情況要如何結束呢?”別人也鼓勵我去揭發他。

然而,直到今天我才瞭解,神給我這些意念是有原因的——藉以考驗我。我是要像那個想摧毀我的人呢?抑或如果這個人悔改,我容許神自己來審判或憐憫他呢?

神怎會使用腐敗的領導者?

很多人問:“為何神容許一些犯嚴重錯誤的人來領導別人,有些領導者甚至是邪惡的?”

讓我們來看看撒母耳的童年(參考撒母耳記上第二至五章)。是神,而非惡者,將年輕的撒母耳置於腐敗的祭司權柄之下——以利和他的兩個兒子何弗尼和非尼哈。這些人十分邪惡,他們濫用權力,搶奪祭物,還與在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行淫苟合。

你能想像你所服侍的人,過的竟是這種生活嗎?一個事奉者對屬靈的事,竟然遲鈍到無法分辨一個婦人正在禱告,反倒指責她醉酒!從他肥胖過重的體態,可見他是何等地屬肉體;他對兒子的惡行則妥協讓步、疏於管教,還指派他們為領袖,而他們卻在會堂與婦人苟合。

若換作是今天,大多數的基督徒都會因此跌倒,轉而尋求其他的教會,而且到處對人說他們從前的牧師和領導者的種種不是。請看年輕的撒母耳置身於那樣腐敗的環境中是如何自處:

【撒上3:1】 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華。

但腐敗的生活終歸於要付上慘痛的代價的:【撒上3:1】當那些日子,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

神似乎遠離了整個希伯來民族,聖殿中的燈火似乎就要熄滅。然而,撒母耳是否另覓他處敬拜神?他是否去向長老們揭發以利和他兒子們的惡行?他是否召集委員會,要除去以利和他兒子們的祭司職分?以上皆非,他單單事奉主耶和華。

神將撒母耳置於那樣的處境下,他對以利和其兒子們的行為並沒有責任。他被置於他們之下,是要服事而非審判他們。他知道以利是神的僕人,而非他的僕人,他也知道神有足夠的能力可以對付他自己的僕人。

兒女不糾正父親,但訓練與糾正兒女卻是父親的責任。對於神交付我們訓練的人,我們應該好好地處理,這是我們的責任。至於那些與我們地位相當的人,則應視如兄弟般地勸勉他們。但我在本章及上一章要處理的是,我們對那些在上掌權者的回應。

撒母耳盡己所能地服事神所指派的僕人,他並沒有論斷或糾正以利的壓力。撒母耳只有一次說出糾正的話,那是以利問他前一晚神對他說些什麼的時候。即便如此,這些糾正的話也不是出於撒母耳,而是出於神。如果有更多人明白這個真理,我們的教會將變得不一樣。

教會並非自助餐館

今天弟兄姐妹一看到領導階層有任何問題,馬上就會離開所屬的教會。或許是牧師收奉獻的方式,或許是經費使用的方式,即使是不喜歡牧師講道的信息,也會離開。有些人因為牧師不容易親近,有些人因為牧師太過隨和;清單是列不完的。大家都不想面對困難並心存盼望,寧可逃往一處似乎沒有衝突的地方。

讓我們面對一個事實,惟有耶穌基督是完美的牧者。所以我們為何要逃避困難,而不是去面對解決它們?我們不去面對衝突,就會被絆倒而離開教會。有時我們的說詞是,教會不接納我們的先知性事奉。於是,我們便從這個教會遷到那個教會,尋找毫無瑕疵的領導者。

我在寫這本書的期間,過往的十四年裡只作過兩個教會的會友,這兩個教會位於不同的州。我因領導者而跌倒的機會不止一兩次——事實上是無數次。(附帶說明:多數情況下是由於我自己的過錯或不成熟)。

我有機會因為這些領導者而開始批評論斷,但離開並不是答案。我曾碰到一個非常具考驗的環境,有一天,主透過一節經文對我說話:“這是我要你離開一個教會的方法。”

【賽55:12】 你們必歡歡喜喜而出來,平平安安蒙引導。

大多數人並不是這麼離開的。他們認為教會就像自助餐館,可隨意選擇自己所喜歡的。他們覺得自己有自由,只要哪裡沒有問題就留下,但這與聖經的教導完全不符。是神,而不是你自己選擇去哪個教會。聖經並沒有說:“神按各人的高興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而是說:“但如今,神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哥林多前書12:18)

記住,如果你所在之處是神所安排的,魔鬼必試圖絆倒你而驅逐你。它要將人從神所栽種的地方連根拔除,它若能驅逐你,它就成功了;如果再大的衝突也不能動搖你,你便敗壞了它的計劃。

批評挑剔的詭計

我參加一個教會多年,那位牧師是美國最好的傳道人之一。當我剛加入教會時,對於他的聖經教導只能是張開嘴巴讚歎不已。

隨着日子一久,我因為服事這位牧師而與他有較密切的接觸,因此有機會看到他的缺點。我質疑他在某些事工中的決定,我變得挑剔與論斷,不滿的感覺油然而生。他講道時,我覺得沒有啟示和恩膏;我再也無法從他的講道中獲得造就。

有一對也是教會同工的夫妻是我們的朋友,他們似乎與我頗有同感。神差遣他們離開這個教會,開始他們自己的事奉。他們希望我們也一起走,也瞭解我們的掙扎,還鼓勵我們要持守生命中的呼召。他們把牧師夫婦及領導同工所出的問題都告訴我們,原來我們同病相憐,都覺得沒有希望,被困在這裡。

他們似乎是誠心誠意地為我們的好處着想,但這些談話對我們心中的不滿與反感只是火上加油。誠如聖經所描述的:【箴26:20】 火缺了柴,就必熄滅。無人傳舌,爭竟便止息。——他們向我們所說的信息或許是正確的,但在神眼裡卻是錯誤的,因為這麼做只是為雙方心中的反感加添燃料。

“我們知道你是屬神的人,”他們對我說:“這就是為什麼你在這裡會遇到這些問題。”聽起來滿有道理。

我和妻子彼此說:“就這樣吧,我們的處境不好,必須離開。這對牧師夫婦愛我們,他們會牧養我們,他們教會的人也會接受我們及神託付給我們的事奉。”

於是我們離開母會,開始參加這對夫婦的教會,但只維持了短短幾個月。儘管我們以為逃離了問題,但心中仍有掙扎;我們的靈裡毫無喜樂,又怕成為自己所不喜歡的那個樣子,而這種懼怕捆綁了我們。我們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出於勉強、不自然的;我們無法進入聖靈的水流中。現在,連我們與這對牧師夫婦之間的關係,也變得緊張起來。

終於,我知道了我們應該回到原來的母會。當我們如此行時,立刻知道我們回到神的旨意中,即使看起來似乎在別處會比較接納與受到關愛。

然後,神的話震撼了我:“約翰,我從未告訴你要離開這個教會。你離開,乃是因為心生不滿!”

這並不是那對牧師夫婦的錯,而是我們自己的錯。他們瞭解我們的挫折,試着去解決他們心中同樣有的問題。當你偏離神的旨意時,你就不會成為任何教會的祝福或幫助。當你偏離神的旨意時,即使是好的關係也會變得緊張。我們已經偏離了神的旨意。

被得罪的人依據情況作出反應,雖然他們沒有得着神的啟示,但會做出看似對的事。神沒有叫我們視情況作出反應,而是要我們照他的旨意行。

我們若順服神並尋求他,而他並沒有說話,那麼你知道答案是什麼嗎?他很可能會說:“留在原地不動,不要作任何改變。”

每當有壓力時,我們會尋求神的話以得着釋放。但神將我們放在很不舒服的嚴酷考驗中,為的是造就、煉淨、堅固我們,而不是摧毀我們。

一個月之內,我有機會與原來教會的牧師會面;我為自己的論斷與叛逆向他悔改。他仁慈地寬恕了我;我們的關係更形穩固,心中也重新有了喜樂。我立刻從牧師的講台事奉中得到造就,之後在這教會又持續聚會了好多年。

栽種發旺

聖經說:【詩92:13】 他們栽於耶和華的殿中,發旺在我們神的院裡。

請留意那些發旺的,乃是“栽”於耶和華的殿中。如果你將一株植物每三個星期移植一次,將會發生什麼事呢?大多數人都知道植物的根部會枯萎,無法開花也無法繁殖。如果你繼續移植,這株植物將會因為過度衝擊而死!

很多人從這個教會移到那個教會,從這個團隊轉到那個團隊,試圖發展他們的事奉。如果神將他們放在一個不被認可或得不到鼓勵的地方,他們很容易就會跌倒。如果他們不能認同某些做法,便會因跌倒而離開,並且怪罪領導階層的人。他們看不見自己性格的缺點,也不瞭解神讓他們承受壓力,乃是為了煉淨與造就他們。

讓我們從神所賜的關於植物與樹的例子,來學習功課。一棵被栽種在土裡的果樹,必須面對暴雨、烈日和強風。如果這棵幼苗能說話,它可能會說:“請帶我離開這裡吧!把我放在一個沒有酷暑和強風的地方!”

園丁如果聽從幼苗的話,其實是害了它。樹木藉着往下紮根,得以抵擋暴雨烈日。它們所面對的逆境,至終將成為穩固的根基。週遭嚴酷的環境因素,促使它們尋求生命的另一個源頭。有一天,它們會達到一個地步,即使是最大的風暴也無法影響它們結果子的能力。

我住在盛產柳橙的佛羅里達州,佛州大部分居民皆知,冬天越冷時,樹所結的柳橙越甜。我們若不那麼快就避開屬靈的阻力,我們的根基便有機會扎得更深、長得更穩固,並結出在神眼中甜美且豐盛的果子,對他的兒女而言也是更為美味!我們會成為神所喜悅的成熟果樹,而非不結果子必須連根拔除的果樹(參考路加福音13:6-9)。我們不應當抵擋神用來使我們長大成熟的事物。

詩人大衛因為被聖靈所感,把絆倒人的事與神的律法和靈命的成長,作了一個強有力的連結。他在詩篇第一篇中寫道:【詩1:2】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接着,他在詩篇第一一九篇165節中,提供我們更多關於喜愛神律法之人的洞見:【詩119:165】 愛你律法的人,有大平安。什麼都不能使他們絆腳。

詩篇第一篇3節描述了這種人的命定:【詩1:3】 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幹。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

換句話說,在逆境中選擇喜愛神律法的基督徒,將可避免被絆倒,那人將如同一棵尋求往深處紮根的樹,獲得屬靈的力量與滋養;他將從靈的深處汲取神的活水泉。這會促使他成熟,化逆境為結果子的催化劑。哈利路亞!

耶穌曾解釋撒種的比喻,現在我們獲得更深的洞見:【可4:16-17】 那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但他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一旦你離開神為你所選擇的地方,你的根便會開始發育不良。你小心地不讓自己更深地紮根,好讓你下一次更容易從逆境中逃脫。結果是:你只是很少,甚至沒有能力來承受艱難和迫害。

於是你成為一個屬靈的流浪者,從這地漂泊到那地,懷疑並害怕他人會惡待你。你結出真正屬靈果子的能力因此受到損壞與攔阻。你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裡掙扎着,吃的是他人所殘留的果子。

看看亞當首生的兩個兒子,該隱和亞伯。該隱將他雙手在地裡辛苦勞動所得的出產奉獻給神。他必須勞苦工作、清除地裡的石頭和殘根雜物,犁田培土,還要撒種、澆水施肥、保護農作物。他在對神的服事上盡心竭力。然而,那是他自己的犧牲,而非按神的心意的順服。它所象徵的是:該隱是靠自己的力量來敬拜神,而非依靠神的恩典。

反觀亞伯,他所獻的乃是順服的祭。他獻上羊群中頭生的及其脂油。他不像該隱一樣劬勞,但他獻上對他而言是寶貴的祭物。這兩個兄弟應該都聽說過,他們的父母曾試圖以無花果葉蔽體,那象徵用自己的努力來遮掩罪。然而,神以無罪的動物皮來遮蓋亞當和夏娃,顯明這才是蒙悅納的獻祭。亞當和夏娃本不知道,他們用以遮掩過犯的方式是不被接納的。但在神顯明心意後,他們就不再無知了,他們的兒女亦然。

該隱不採納神的勸告,試圖用自己的努力取悅神。神所做的回應,表示他只接受在他恩典(亞伯的祭)的庇護下來到他面前的人,而拒絶仍活在“分別善惡樹”(該隱虔誠的成果)之下的人。於是他告訴該隱,他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他若不選擇生命,罪便會轄制他。

該隱向神發怒,他不但沒有悔改而行正確的事,反倒容許自己將怒氣與對神的怨恨發洩在亞伯身上,把他謀殺了。神對該隱說:“地開了口,從你手裡接受你兄弟的血。現在你必從這地受咒詛。你種地,地不再給你效力。你必流離飄蕩在地上。”(創世紀4:11-12)

該隱最懼怕的是被神拒絶,他為自己帶來審判。他原本想取悅神的事物,如今反因自己手所作的而變成咒詛。流人血的罪帶來了咒詛,地不再為他效力,此後人們必須非常努力耕作才能得到果實。

心中不滿的基督徒,也會失去結果子的能力。耶穌在撒種的比喻中,將人心喻為土壤。就如該隱貧瘠的土地,一個不滿的心田也是貧瘠的,是被苦毒所敗壞的。心中不滿的人仍可以在生命中經歷到神蹟、醫治、也能帶出話語和有力的講道,但這些都是聖靈的恩賜而非果子,將來的審判是根據我們所結的果子,而非恩賜。恩賜是神所賜予的,果子是栽培出來的。

請留意神說,該隱將因自己的行為而流離飄蕩。今日的教會裡有無數流離飄蕩的人,他們有各樣的恩賜,如唱詩、講道、說預言等等,卻因在之前的教會中不被接納而離開了。他懷着不滿的心態,毫無目標地奔走尋找一個完美的教會,使他們能發揮恩賜、醫治傷痛。

他們感覺被擊打、受逼迫,自認為是當今的耶利米;“只剩下他們和神”,其餘的人都與他們作對。他們變得無法受教,得了所謂的被迫害情結:“每個人都與我作對”。

他們自我安慰,將自己視為一個被迫害的聖徒,抑或是神的先知。他們懷疑每一個人,這正是發生在該隱身上的情況。他們說:【創4:14】我必流離飄蕩在地上,凡遇見我的必殺我。

該隱懷着被迫害情結——人人都與他作對!今日也是如此,被絆倒的人相信,每個人都與他作對。人若抱著這樣的心態,就很難看到自己生命中需要被改變的地方。他們孤立自己,而所表現出的行為更為自己招致苦待。

【箴18:1】 與眾寡合的,獨自尋求心願,並惱恨一切真智慧。

神創造我們,絶非要我們與他人隔斷或斷絶關係。他喜愛他的兒女們彼此看顧、互相供應。當我們鬧情緒、自艾自憐,或認為每個人都該為我的快樂負責時,他會感到很挫折。他希望我們是神家中活躍的成員,並從他那裡得着生命。一個孤立的人,只會尋求自我的滿足,而不是去滿足神;他得不到忠告,讓自己陷於欺騙的光景中。

我在此所講的,並不是神呼召一個人分別出來,以接受裝備與更新的時期。我所描繪的,是那些囚禁自己的人;他們從這個教會流浪到那個教會,從這份關係到那份關係,將自己孤立於自我世界中。他們認為,所有與自己不和的人都是錯的,都在抵擋他們。他們在孤立中保護自己,只有在自己所設定與控制的環境中才覺得安全。如此一來,他們便不再需要面對自己人格上的缺陷;他們不想面對困難,便試圖避開考驗。惟有好好地處理與他人的衝突,才能培養美好的品格;一旦被絆倒的惡性循環又開始上演,那麼這樣的機會就消失了。

 

====將被絆倒的責任歸咎於他人,會使你看不見自己性格上的缺點。====

六、逃避現實
【提後3:7】 常常學習,終久不能明白真道。

常常有人問:“要等情況糟到什麼地步,我才能離開教會或事奉的團隊?”我回答:“是誰差你到目前這個教會?”

絶大部分的答案,是“神”。

“如果是神差你來的,”我答道:“那麼除非神讓你走,否則不要離開。倘若神保持靜默,通常他是說,'別做任何改變,不要離開,留在我帶領你去的地方!’”

不論事奉的狀況如何,惟有當神明確地指示你離開,你才會帶著平安離去。

【賽55:12】 你們必歡歡喜喜而出來,平平安安蒙引導。大山小山必在你們面前髮聲歌唱。田野的樹木也都拍掌。

因此,你的離去並非基於他人的行為或態度,而是由於聖靈的帶領。所以,你離開某個事奉的崗位,並不是根據事情有多麼糟而定。

懷着被絆倒或論斷的靈離去,絶非神的本意,乃是對環境做出的反應,而非依據神的引導而行動。羅馬書八章14節說:“因為凡被神的靈引導的,都是神的兒子。”請注意,並不是:“凡碰到困難就作出反應的,都是神的兒子。”

當新約聖經在使用兒子這個詞時,幾乎每次都是源於兩個希臘字:teknon和huios。Teknon的定義是“單單因出生的事實而成為兒子。”

當我的長子愛德森出生時,單單因他是從我和妻子而出的事實,他便是我——約翰畢維爾的兒子。當他與眾多的新生兒同在育嬰室裡,你無法根據他的個性來認出他是我的兒子;親友來訪時,惟有藉着嬰兒床上的名牌才能認出他來。他並沒有任何特別之處,使他容易和其他嬰兒分別出來。愛德森被視為約翰和麗莎畢維爾的兒子。(teknon)

羅馬書使用了teknon這個字。經文說,因為我們接受了收養的靈,“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teknon)”。【羅8:16】。當一個人接受耶穌基督為主,出於這個新生的事實,他便是神的兒子。(參考約翰福音1:12)

另一個在新約裡被譯為兒子的希臘字是huios,多半被用以形容“因具有父母的人格或特徵而被認出是兒子。”

當愛德森慢慢地長大,他的長相、行為開始像他父親。他六歲時,麗莎和我外出旅行,便將他留給我父母照顧。我母親告訴麗莎,愛德森簡直就是爸爸的翻版,他的個性像極了我在他那個年紀時樣子。他越來越像他的爸爸。現在,他被視為約翰畢維爾的兒子,不僅是因為他出生的事實,也因他的個性和特質與他的父親相似。

簡言之,希臘字teknon意指“嬰兒或稚嫩的孩子”,而huios則多半用來形容“長大成熟的兒子”。

再看:【羅8:14】 因為凡被神的靈引導的,都是神的兒子(huios)。我們清楚地看到,乃是長大成熟的兒子被神的靈所引導。不成熟的基督徒比較難以跟隨聖靈的帶領,較常依據所遭遇的景況作反應,並顯出情緒化或出於自我理性的反應,尚未學習單單倚靠聖靈的引導而行。

隨着年齡的增長,愛德森的性格也在發展中。他越成熟,我交給他的責任越大。他若不成長是不對的。同樣地,神的心意並不願我們停留在嬰孩的階段。

面對困難的處境,是促使愛德森個性成熟的一個方法。他開始上學時,遇到了一些小流氓、當我聽到這些粗暴的小孩對我的兒子的所作所為時,便想挺身介入。但我知道那樣做是不對的,我的介入會攔阻愛德森的成長。

於是,我和妻子繼續在家中輔導他,以訓練他在學校中能面對同學的欺負。他藉由在受苦期間順從我們的勸告,人格便開始長大成熟。

這與神對待我們的方法類似。聖經上說:【來5:8】 他雖然為兒子(huios),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

時間是身體成長的要素,兩歲的孩童不會身高六尺。學習則是知識成長的要素。靈命的成長則無關時間也無關學習,而完全關乎順服。請看彼得所說的:

【彼前4:1】 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絶了。

與罪隔絶的人,乃是神完全的兒女;他是長大成熟的,會選擇神的道路而非自己的道路。就如耶穌藉着苦難而學習順服,我們在困境中也學習同樣的功課。當我們順服神藉由聖靈所啟示的道,便得以在衝突與苦難中長大成熟。我們所擁有的聖經知識並非關鍵,順服才是關鍵。

現在,我們可以理解個中原因了。為何教會中有人已作基督徒二十年,很會引用經文,聽過上千篇講道也博覽群書,卻仍是屬靈的嬰兒。原來,每當他們遭遇困境,便會以自己的方法作自我保護,而非依靠聖靈來作回應。他們“常常學習,終久不能明白真道。”【提後3:7】他們因為不行道,所以不能明白真道。

我們若要長大成熟,就必須在生命中行出真理。單是心裡贊同卻不遵行是不夠的,即使我們繼續不斷地學習,不順服就永遠無法長大。

自我保護

基督徒常常拿被絆倒而無法順服,作為自己保護的藉口。懷着被絆倒的心,卻以為是保護自己,這是錯誤的。因為你把過錯都推給別人,以致無法看見自己性格上的缺點。你從來不必面對你的角色,你的不成熟或你的罪,因為你只看見對方的錯。所以,神原本要藉由敵對的環境來培養你內在的品格,最後逃之夭夭,成為一個屬靈的流浪者。

最近有位女士告訴我,她的朋友離開一個教會,開始參加另一個教會。她邀請新教會的牧師吃晚餐,聊天時,牧師問她為何離開先前的教會,她便將該教會領導階層所出的問題都告訴他。

牧師聽完後試着想安慰她。根據我的經驗,明智的處理方式是:牧師以神的話鼓勵她,處理她的傷害和批評的態度。若有必要,應建議她重返之前的教會,直到神使她在平安中得釋放。

當神在平安中釋放你時,你不會覺得有壓力要為自己的離開辯護,也不會有壓力要去論斷或揭露先前的教會。我知道,遲早她也會以對待先前教會的態度,來對待新的牧師和他的領導階層。當我們仍然存有被絆倒的心態時,就會透過這種心態來看每一件事。

有一個古老的比喻恰好與此吻合。回溯當初新移民往西部搬遷的時期,一位智者站在位於西部一個新興城鎮郊外的小山丘上。來自東部的新移民要進城安頓之前,都會先遇見這位智者。他們親切地詢問他有關城內居民的情況。他以一個問題來回答他們:“你們所離開的那城,居民是什麼情況?”

有些人說:“我們所離開的那城真是邪惡,人們愛說沒有根據的閒話,占無辜者的便宜,到處都是竊賊和騙子。”

智者回答:“這城和你們所離開的那城沒什麼兩樣。”

他們感謝這位智者,使他們免於重蹈覆轍,又跳入同樣的火炕。然後,他們繼續往西邊遷移。

接下來,另一批抵達的移民也問了相同的問題:“這城怎麼樣?”

智者又問:“你們剛離開的那城怎麼樣?”

這些人回答:“那個城很棒!我們有親愛的朋友,大家都為彼此的利益着想,互相照顧,所以從來沒有任何缺乏。如果某人發生重大的事,大家都會聚集前往幫忙。若非我們感到有必要為下一代拓荒闢土,離開還真是困難的決定。”

智者又以先前同樣的答案來回答這批人:“這城和你們所離開的那城沒什麼兩樣。”

這些人欣喜地說:“我們就在這裡安頓下來吧!”

他們對先前經歷的看法,便是他們對未來處境的看法。

你離開一個教會或斷絶一份人際關係,便是你加入下一個教會或建立另一份關係的方法。耶穌說:【約20:23】 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

當我們因着被得罪而心懷苦毒,便是留下他人的罪。我們若心懷苦毒地離開某個教會或斷絶與某人的關係,我們也會以同樣的態度進入到下一個教會,或建立另一份關係。當新的關係又出現問題時,很容易選擇再度離開。我們所要處理的不僅是來自新關係的傷害,同時也要處理前一份關係中所留下的傷害。

據統計,離婚人口中百分之六十到六十五的比例,會於再婚之後又再次離婚。離開第一次婚姻時的態度,決定了一個人如何進入第二次的婚姻。他們對前一任的配偶的不饒恕成為第二次婚姻的攔阻。他們在責怪他人的同時,看不到自己的角色或人格上的缺點。更糟糕的是,現在又加上了被傷害的恐懼。

這個原則不僅限於婚姻的問題,也適用於所有的人際關係。一個曾經與其他事奉者共事的人,加入我們的事奉團隊。他曾被上一位領導者所傷害,但事情已經過去,我覺得神帶領我去邀請他加入我們的事奉。我相信,他正處於在克服這份創傷的過程中。

我以電話聯繫他之前的僱主,與他分享我欲邀此人共事的想法;他鼓勵我,並認為這是明智之舉,因為他知道我對他們兩人的關心。他相信當此人與我們同工時,會得到完全的醫治。我告訴雙方,我會為他們彼此關係的醫治與復合禱告。

當此人加入我們的團隊時,幾乎立即就出現了問題。我作了處理,但只得到暫時的緩解。他似乎擺脫不了先前的傷害,仍經常被困擾。他甚至指控我和他的前任領導作同樣的事。

我感到擔憂。相較於他身為同工所能為我付出的,此人的快樂對我而言更加重要。我希望看到他得醫治,因此為他開了許多特例,是其他同工未曾享有的。

僅僅兩個月,他便辭職了;他又再度陷入先前的處境中。他離開時說:“約翰,我再也不會加入其他的事奉了。”

我祝福他,看著他離開。我們愛他和他的妻子。令人難過的是,在他離開的事奉上有着他生命中極大的呼召,雖然這並不意味着他在其他的領域不會成功。

他走後,我因為擔憂而尋求神。“主啊,正當我們雙方都覺得妥當時,他為何如此快就離職呢?”

幾個星期後,神透過一個有智慧的牧師朋友,回答了這個問題。“很多時候,人的心裡若定意要逃離神希望他們去面對的景況,他是會允許的。”

然後,他轉述了以利亞逃避耶洗別的故事(參考列王紀上十八至十九章)。以利亞剛殺了拜巴力和亞舍拉的邪惡先知,這些人帶領整個國家陷入偶像崇拜,並與耶洗別同坐席。當耶洗別聽到此事,便威脅要在二十四小時內殺害以利亞。

神希望以利亞面對耶洗別,然而他逃跑了。他灰心沮喪甚至禱告求死,因為他實在沒有條件完成任務。神差遣天使以餅喂食,並允許他逃了四十晝夜,來到何烈山。

他到達時,神問他的第一件事是:“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什麼?”

這似乎是個奇怪的問題。神在旅程中供應他食物,允許他逃跑,卻在他抵達時只是問:“你在這裡做什麼?”神知道以利亞定意要逃避困境,所以他允許他逃,即使從他的問題中,顯然可以看出這並不是他原本的計劃。

接着對以利亞說:“你回去,從曠野往大馬色去。到了那裡,就要膏……寧示的孫子耶戶作以色列王,並膏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你。”(王上19:15-16)後來,藉由以利沙和耶戶的事奉,這個邪惡的王后和她的統治權皆被摧毀了(參王下九到十章)。達成這個任務的不是以利亞,而是神要他去膏抹、以取代他的接棒人。

那位牧師對我說:“我們若定意不去面對困境,神確實會讓我們走,即使這並非他完美的旨意。”

之後,我想起【民數記】第二十章的一個事件,也說明了相同的觀點。

巴蘭想去咒詛以色列民,因為如此做會使他個人獲得極大的利益。

巴蘭一開始先求問神是否要去,神向他顯明不得前往的心意。當摩押的使臣帶著更多的錢財並賦予他更大的尊榮二度前來時,他再次求問神。倘若你認為神會因巴蘭可獲利更多、更尊貴而改變心意,就太荒謬了。

但這一回,神說要與他們同去。

神現在為何改變他的心意呢?答案是:神並沒有改變他的心意,而是巴蘭如此執意前往,所以神讓他走。這也是為什麼當他真的前往時,神就向他發怒了。

當神在某件事上已經向我們顯明了他的心意,我們卻因不順從而使他厭煩,他便會任憑我們隨己意行,即使這有違他的初衷,甚至對我們並不是最有益處的。

神的計劃通常是要我們去面對並不想面對的傷害或態度;我們逃避的那件事,正是會為我們的生命帶來力量的事。拒絶處理被絆倒的事,無法使我們逃離問題,只會使我們得到暫時的解脫,因為問題的根源並沒有解決。

我透過與那個年輕人同工的經驗中,學到了關於絆倒人的事與人際關係的功課。如果你容許一份關係中存在着苦毒和被得罪的傷害,那麼你就不能與他人建立一份健康的關係。醫治是必要的。那個年輕人即使不斷地說已經原諒了雙方,但事情其實並沒有被忘懷。

愛能遮掩許多的過錯,因此未來才有盼望。我們若能真正克服被絆倒的事,才能一心追求和睦。眼前的時機或許不對,但我們心裡總是在等待和好的機會。

這事之後,一個有智慧的朋友說:“有句古諺是這樣說的,'一隻曾被熱水燙傷的狗,見到冷水也害怕。’”現今有多少人懼怕能帶來更新的冷水,是因曾被熱水燙傷而尚未復原呢?

耶穌要醫治我們的傷痛,我們卻常常不讓他進行醫治。因為那通常是最不容易走的路。惟有謙卑和捨己,才能帶來醫治和靈命的成熟。即使那人帶給你極大的傷痛,你仍要下定決心看重他人的益處勝於自己的益處。

驕傲是行不通的,惟有那些寧願冒着被他人拒絶的危險,追求和睦的人才有路可走。這是一條引向屈辱和卑微的崎嶇小徑,但卻是通往生命的道路。

 

====我們在神的同在中所學到的事,在人面前是學不到的。====

七、穩固的根基
【賽28:16】 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在錫安放一塊石頭,作為根基,是試驗過的石頭,是穩固根基,寶貴的房角石,信靠的人必不着急。

“信靠的人並不着急。”行事莽撞的人是不穩定的,因為他的行為沒有穩固的根基;這樣的人容易因着逼迫和試煉的狂風而搖擺不定。讓我們來看看西門彼得的例子。

【太16:13】 耶穌到了該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就問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有古卷無我字)

幾個門徒熱切地將群眾對耶穌的認識一一說出來。耶穌等他們說完,便看著他們並直接了當地問:“你們說我是誰?”(第十五節)

大部分的門徒一聽之下,想必是目瞪口呆,出現了困惑恐懼的表情。

這群原本爭相發表別人意見的門徒,突然間安靜了下來,或許他們從未嚴肅地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不論如何,他們知道自己現在並沒有答案。

正如耶穌一貫所行的,他將一個問題放進他們心中,使他們真正瞭解自己知道與不知道的事。他們被別人的猜測所左右,心中卻未認定耶穌真正的身份,他們從未面對自己的想法。

彼得被耶穌改名為西門,他是唯一能回答問題的門徒。他衝口而出:“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

耶穌接着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太16:17】

耶穌向西門彼得解釋這個啟示的來源。西門彼得所知道的不是來自他人的看法,也不是來自他所領受的教導,而是神給他的啟示。

西門彼得非常渴慕屬神的事,他問了最多的問題。是他在水面上行走,而其他十一個門徒在一旁觀看。他並沒有勉強附和旁人的意見,他要直接聽出自神的話語。

這個有關耶穌的啟示,並非出於彼得的認知。它是一份禮物,神為了回應他的渴慕而將真理向他顯明。許多人已經看到也能見證西門彼得所看到的和所見證的,但他們的心卻不像彼得那樣渴慕明白神的旨意。

【約一2:27】 你們從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們心裡,並不用人教訓你們。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訓你們。……

教導彼得的就是這恩膏。他聽見了眾人的意見,但他向內尋求神的啟示。一旦你領受來自神的啟示,便無人可動搖你。當神對你有所啟示時,無論全世界說些什麼都無關緊要,因為已無法改變你的心意了。

耶穌接着對西門彼得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權柄原文作門)”【太16:18】

所以我們清楚地看見,在神啟示的話語中有穩固的根基,在這件事中,指的是彼得認識到耶穌是神的兒子。

啟示的話語

我經常告訴會眾,在我講道時透過我的信息聆聽神的聲音。我們太常忙着作筆記,只是將講員所說的每一句話記錄下來。這造成我們對於經文及其釋意,僅止於知識上的理解——頭腦的知識。

當我們所擁有的僅是頭腦的知識,便會產生兩種情況:一、容易盲從或受到情緒的影響;二、被自己的理解力所束縛。然而,這並不是耶穌建造教會所要使用的穩固根基。他說,教會是建立在神啟示的話語之上,而非僅是熟背經句。

當我們聆聽一篇滿有恩膏的講道或讀一本書時,應注意那些在我們靈裡具有爆發力的字句,那是神向我們啟示的道;它傳遞給我們屬靈的亮光與悟性。正如詩人所說:“你的言語一解開,就發出亮光,使愚人通達。”【詩119:130】當神的道進入我們的心靈而非頭腦時,就會帶出啟示並解明真理。

許多時候,台上講員講的是一個主題,但神卻在我心中啟示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主題,另一方面,神也會膏抹那講員所說的話,使我的心大受震撼。對我而言,這兩種情況都是神啟示的道。我們便是這樣的從愚昧(無知)轉為成熟(充滿悟性)。神在我們心中照明的真道,即是耶穌所說建造教會的根基。

耶穌將神所揭示的道比喻為磐石;磐石是穩固而堅定的。這使人想起兩座房子的比喻,一座立在磐石上,另一座立在沙土上。當逆境來臨——諸如迫害、考驗和患難——風暴襲擊兩座房子,立在沙土上的房子倒塌了,而立在磐石上的房子卻依然堅立。

某些需要聽從神的事,我們卻無法在聖經中找到答案。例如,我們應該和誰結婚?應在哪裡工作?該參加哪個教會?諸如此類等等。我們必須同時擁有神所啟示的話來作這些決定,否則就是建立在不穩固的根基上。

神藉着聖靈所啟示的道是不可被挪移的,必須是我們一切行事的根基。否則,我們很容易會因那些使我們失去判斷的試煉和苦難而被絆倒。

這又使我們想起,耶穌說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卻沒有在心裡生根,這樣的歡喜領受只是基於頭腦和情感。

【可4:16-17】 那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但他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根和根基可以交替使用,因為二者皆意味着一個植物或結構的穩定和力量的來源。人若沒有在神啟示的道上紮根穩固或建立根基,將是最容易被使人絆倒的風暴所動搖的。

有多少人像耶穌所質問的那些門徒一樣,他們生活的依據是聽從他人的講道或意見;他們將其視為真理,並沒有尋求聖靈的指引和印證。但我們應單單以神所啟示的真道,作為我們生活與宣揚的依據,這也是耶穌建造教會的根基。

我曾經有一個與我同工的秘書,她未婚,與一位也在教會工作的年輕人譜出戀曲;他們的關係日漸親密。每個人都認為他們最終會走向紅毯的一端,而他們也認真地討論這件事情。

某個星期天晚上,主任牧師把他們叫到面前說:“主說,你們兩人將會結婚。”

次日早晨,我的秘書興高采烈地走進辦公室。她非常興奮,問我是否能為他們證婚?我說,這是我的榮幸,並預訂了與他們進行婚前諮商的時間。

然而,我感到有點不安。當他們走進我的辦公室時,我在靈裡開始擔憂。我看著我的秘書並且問她,是否確知這個年輕人便是神為她選擇的那一位?她給了我一個熱切和肯定的答覆。

然後,我看著男方問道:“你相信娶這女孩為妻,是神對你的旨意嗎?”

他半張着嘴看了我一會兒,頭低下來搖了搖,彷彿是說:“不,我不確定。”

我看著他們兩人,然後對這年輕人說:“我不能為你們證婚。我不管是誰對你們說了預言或內容是什麼,我也不在乎有多少人說你們倆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如果神沒有在你心中顯明他的旨意,你就沒有權利再繼續談論這件婚事。”

我繼續說道:“倘若神沒有向你顯明這是他完全的旨意,而你們結為夫妻,當風暴來臨時——這是肯定會發生的——你便會出現疑問,如果我娶的是另一個女孩呢?會不會也有這些問題?當初應該好好確定這是不是神的旨意。我覺得被困住了!”

“然後,你的心會逐漸地疲勞,以致無法抵擋那動搖你婚姻的風暴;你會成為一個心懷二意、在所行的事上皆沒有定見的人。”

我送他們出去並說,沒有理由再繼續作婚前輔導了。弟兄鬆了一口氣,姐妹則非常苦惱。

之後的一個星期,辦公室裡的氣氛很不自然,但我知道我已經說出了事實。這對她是一個試驗,如果神真的向她說這人是她的丈夫,她便應該信靠神會同樣地向對方顯明,並且不會因為我和神而被絆倒。我告訴她先退一步,讓對方有聆聽神的空間。她照做了。

過了三個星期,他們要求再一次會談,我立即感受到一股喜悅。這一次,當他們走進辦公室時,他的眼睛裡閃耀着光芒,看著我說:“我毫無疑問地知道,這個姐妹就是神要賜給我的伴侶!”七個月後,他們結婚了。

當你知道是神將你置於某份關係或某個教會之中,敵人就不容易動搖你;你的根基是建立在神所啟示的話語上,就算看似無法解決的衝突,也會迎刃而解。

別無選擇

我和妻子婚後的頭五年,是一段難熬的時間。我們彼此傷害如此之深,以致要挽回當初的親密關係似乎是不可能的。

唯一使我們仍舊在一起的因素是:我們倆都知道,是神命定我們的婚姻。因此,離婚不是。我們唯一的選擇是,相信祂會醫治並改變我們。不論有多麼痛苦,我們都願意委身在這個婚姻中。

每當我有放棄的念頭時,便會想起神賜給我關於我們婚姻的應許;我從未準備放棄神所說夫妻成為一體的設計與命令。

神曾經賜給我們的一個應許是:我和妻子要一起事奉。他賜下這個應許的當時,我心想,這一點相當明顯,因為他施恩在我們兩人的服事上。

然而在婚姻的風暴中,我不再清楚地看見那個應許,但我拒絶放手。按肉體看是沒盼望了,因為爭執與驕傲已進入我們的婚姻。但我心中仍有一顆超自然的生命種子,在我最需要的時候,那個應許成為使我安定的錨或根基。

結果證明,神不但醫治我們的關係,並且比以前更加穩固。我們藉由饒恕對方而在衝突中成長,並且從中學習功課。現在,我們一起事奉主;我的妻子不僅是我的情人、最好的朋友,而且是我事奉中最信賴的夥伴。我對她有信心,更勝於其他的人。

經過這五年的煎熬時期,我才明白,神藉由我們的生活和婚姻關係,將我們的缺點顯明出來。

我對那將我們配為夫妻的智慧感到敬畏。我在遇到麗莎之前,就已為將來結婚的對象迫切禱告,那是我生命中僅次於接受福音的重要決定。我認為,既已禱告並等候神為我們選擇伴侶,別人在婚姻上碰到的問題便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我真是大錯特錯了!

神為我選擇了我心目中的理想妻子,但隱藏在我裡面的自私和不成熟卻因她而暴露出來。故事還沒有結束呢!我想藉着選擇離婚或責怪她來逃避衝突,殊不知如此做,只是將我的不成熟埋藏在被冒犯的偽裝保護之下。但因着我瞭解神的話對婚姻的教導,便保守了我免於離婚。

此時,我必須從這一章的主題岔開一下。讀到這裡,有人可能會想:“我結婚時還沒有得救。”

神對你如此說:“至於那已經嫁娶的,我吩咐他們,其實不是我吩咐,乃是主吩咐,說,妻子不可離開丈夫。若是離開了,不可再嫁。或是仍同丈夫和好。丈夫也不可離棄妻子。……弟兄們,你們各人蒙召的時候是什麼身份,仍要在神面前守住這身份。”【林前7:24】

讓這些有關婚約的話存在你心中,使你的根基穩固而不被絆倒人的陷阱所動搖。然後,尋求神,求他向你的婚姻啟示他的話語。

有些人即使已經信主,也不見得是按神的旨意嫁娶。若要得到神對你婚姻的祝福,首先要為沒有尋求神的帶領就結婚而認罪悔改;神會饒恕你的。請牢記在心,用一個錯誤來抵另一個錯誤,並不會變成對的。因着心中不滿而毀棄婚約不是解決之道;要尋求神,求他向你的婚約顯明他的話語。

堅固磐石

神所啟示的話語,是我們得以在其上建立生命與事奉的磐石。很多人告訴我,他們在許多教會或事奉團隊只待了短暫的時間。他們的變動多半是由於考驗所引起的,而非是出於神的帶領;我為此感到很悲傷。他們宣稱事情是如何的糟糕,自己和其他人是如何地被苦待。他們認為自己的決定是有正當理由的,但他們的理由只是另一種欺騙,使他們看不見被絆倒的事和自己性格上的缺點。

他們講到自己與現在所處的教會或團隊的關係,形容那是“暫時的”,或者“這裡是神目前要使用我的地方”。我甚至聽到有個人說:“我是借給這個教會的。”他們如此的說法,一旦碰到情況不對,就可以成為他們逃脫之詞。他們在所到之處沒有立下根基,因此風暴很容易就將他們吹到下一個港灣去。

我們能往何處去?

回到前面的例子,亦即耶穌問他的門徒,他們認為他是誰?我們看到,當一個人知道神所啟示的心意時,穩定性便隨之而來。請看西門彼得的例子。

當西門說出天父在他心中所啟示的事之後,耶穌說:“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權柄原文作門)”【太16:18】

耶穌將西門改名為彼得,西門這個名字意義重大,它意指“聽見”。彼得(希臘原文為petros)這個名則指“石頭”。他在心中聽到神所啟示的話語後,就變成了磐石。以石頭建造的屋子是立在磐石的穩固根基上,必能承受暴風雨的侵襲。

這節經文中的磐石(rock)是源於希臘字petra,意指“巨大的石頭”。耶穌要對西門彼得說的是,此時的他已具備成為房屋根基的本質。

後來,彼得在書信中寫道:“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彼前2:5】一顆石頭是巨大磐石的一小部分,神所啟示的話語是磐石,其中具有力量、穩固與權能,領受的人便能在生命中結出果子,並因那位本身即永活之道的耶穌基督而變得剛強。

就如使徒保羅在聖經中所寫的:【林前3:11】 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當我們尋求那位本身即是永活之道的真神時,他就會被啟示出來,而我們也會被建造起來。

耶穌在世上的最後幾天,他的事奉團隊所面對的情勢越發艱困了。宗教領袖及猶太人迫害耶穌,想要將他殺害(參約翰福音五章16節)。曾有一段時間情況有改善,人們想要以武力擁戴他為王,但他拒絶並轉身離去了(參約翰福音六章15節)。

“他為何要這麼做?”他的門徒不解:“這對他和我們都是大好機會。”他們越來越感到困擾,強烈的風暴開始吹起。

“我們離開家人,放棄工作來跟隨這人。我們冒着這麼大的風險,相信他就是將要來的那一位。畢竟約翰如此宣告過,在該撒利亞腓立比時,西門彼得也這麼說;他們兩個都是見證人。然而,他為何總是惹惱現今的那些領導者?他為何要自掘墳墓呢?他為何還這麼嚴厲地說'唉,這不信又悖謬的世代啊,我在你們這裡,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我們不都是祂的門徒嗎?”

這些曾經放下一切來跟隨他的人,不滿的心油然而生。

接下來,最後的時刻終於來到。耶穌對他們講述了一些聽起來像是異端的教導:“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約6:53】

“他在說什麼啊?”他們感到納悶。“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不僅如此,他甚至在迦百農的會堂裡,當着那些宗教領袖的面前也這麼說。對門徒而言,這是他們再也無法忍受的了!

【約6:60】 他的門徒中有好些人聽見了,就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

請留意耶穌的回答:【約6:61】 耶穌心裡知道門徒為這話議論,就對他們說,這話是叫你們厭棄嗎?(厭棄原文作跌倒)

這些人可是他自己的門徒啊!他不但沒有收回所說的事實,反而質問他們,因他知道有些人是活在錯誤的根基上。他揭露那錯誤的根基,並給他們一個機會去檢視自己的內心。然而,他們卻不像西門彼得或其他渴慕真理的門徒。請看他們的反應:

【約6:66】 從此他門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

請注意,不是一些,而是“多有”。無疑地,其中有些是之前在該撒利亞腓立比時急躁地回答“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個”(馬太福音十六章14節)的同一批人。他們並沒有以神啟示的話語為根基。

當心中的不滿累積到一個程度,他們就像今天大多數人一樣——離開。他們自認被矇騙、吃了虧,其實不然,因為他們只看重自己的私慾,以致無法瞭解真理。

讓我們看看,當耶穌挑戰十二個門徒時,西門彼得是如何反應的:

【約6:67-69】 耶穌就對那十二個門徒說,你們也要去嗎?西門彼得回答說,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聖者。

耶穌並沒有懇求這些人:“請別離開。我才剛損失了一大批門徒。沒有你們,我要如何繼續走下去。”不是的,他挑戰他們:“你們也要去嗎?”

即使西門彼得的內心也在掙扎,因他有可能像其他人一樣不滿,然而留意他是如何回答的:“主啊,我們還歸從誰呢?”

他對於所聽到的必然感到困惑,但他的內心有一個認知,是其他人所沒有的。彼得在該撒利亞腓立比時,獲得關於耶穌真實身份的啟示:“你是永生神的兒子”。(參馬太福音十六章16節)

眼前是考驗的關鍵所在,他說出深植於他內心的話:“我們相信也認識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這些正是他在該撒利亞腓立比時衝口而出的話;他是一顆石頭,建立在神永活之道的磐石上。他不會因着不滿而離開主。

在壓力下的反應

我經常說,考驗和試煉可以探出一個人的虛實。換言之,它們決定了你靈命的真實光景,也顯明你內心的真正景況。你在壓力下的反應,便是你真實的反應。

你可以在沙土上用最精緻的建材與高超的技藝,蓋一棟五層樓高的美麗建築。它在陽光的照耀下,看起來就像是一座美麗堅固的堡壘。

這座建築的旁邊有一幢簡單的平房。相較之下,平房既不起眼又不吸引人。然而,它是建造在你眼睛看不見的根基上——磐石。

只要沒有暴風的侵襲,那棟五樓的建築物看起來體面多了;然而,一旦遭遇強烈的風暴,它便會倒塌毀壞。它可能倖免於一些小風暴,卻禁不起強烈的風暴,但簡樸的平房卻得以存留。房屋越大,就倒塌得越嚴重也越發引人注意。

教會中有些人,就像在該撒利亞腓立比的門徒一樣,他們的話說得很快,之後便顯露出真正的光景。他們也許看起來像五層樓高的基督徒,有力、安穩、精美,可能禁得起輕中度的風暴;但是當強風來襲時,便得另覓安身之處。

要確定你的生命是建立在神所啟示的真道之上,而非他人所說的話語之上。要持續地尋求神,聆聽你內心的聲音。不要隨波逐流,乃要尋求神,並堅立在他向你內心所顯明的根基之上!

 

====仇敵震動你是為了毀壞,但神震動你卻另有目的。====

八、所有能被震動的都將被震動
【來12:26-27】 當時他的聲音震動了地。但如今他應許說,再一次我不單要震動地,還要震動天。這再一次的話,是指明被震動的,就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動的常存。

我們在上一章中看到,耶穌建立教會的根基是神所啟示的道。我們也看到,當其他門徒因不滿而離開耶穌,西門彼得卻仍留下來,即使耶穌給他機會離開,他仍說出深植於他內心的話。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臨到西門彼得的另一個考驗——耶穌被賣的那一夜。

耶穌和十二個門徒同席,祝謝後就與他們分享聖餐,然後他說出了一段令人驚訝的話:“看哪,那賣我之人的手,與我一同在桌子上。人子固然要照所預定的去世。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路22:21-22】

這是何等的宣告!按照今日的說法,耶穌這番話令人感到驚訝。

雖然耶穌從一開始便知道自己會被門徒背叛,但他們卻是第一次聽到這些話。當耶穌說,一個從起初便跟從他的親密夥伴將出賣他時,你能想像當時屋子裡所瀰漫的可怕氣氛嗎?

門徒的反應是:【路22:23】 他們就彼此對問,是哪一個要作這事。他們被震驚所淹沒,誰竟能做出如此可怕的事?然而,從他們如何結束這番對話可以得知,原來他們彼此對問的動機並不單純,乃是出於自私和充滿了驕傲。請看接下來的一節經文:

【路22:24】 門徒起了爭論,他們中間哪一個可算為大。

請試着想像:耶穌告訴他們,他即將被交與大祭司宣判死刑,然後再交給羅馬人,遭受嘲弄、鞭打和殺害;而使這一切事發生的人,現正與他同坐席。

門徒質問此人是誰,但最後卻演變成彼此爭論誰為大。說起來真是丟人——幾乎就像孩子們在爭奪家產。沒有人關心耶穌;他們只想謀取權位。他們的自私真是令人難以想像!

如果我身在耶穌當時的處境,我可能會問他們是否聽到我所說的,或在乎我所說的。藉由這個事件,我們看到主是如何行在愛中與忍耐中。大多數人若站在耶穌的立場,應該會說:“你們每個人都給我滾出去!現在是我最需要的時刻,你們卻只想到自己!”這可真是發怒的好時機啊!

我們幾乎可以猜得出來,是西門彼得在門徒中引起這樣的爭論,因為他是門徒中最有控制慾的人,也經常是第一個發言的人。

他可能很快地提醒其他人,他是唯一行走在水面上的人,或是幫他們想起,他是如何首先得到耶穌真實身份的啟示。然後,他可能又再一次地分享,他在變像山上看見耶穌、摩西和以利亞在一起的經歷。

他相當有自信,自己是十二門徒中最大的。然而,這樣的自信並不是建基於愛,而是建立在驕傲之上。

耶穌看著所有的人說,他們的行為與一般人無異,絲毫不像天國的子民:“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那掌權管他們的稱為恩主。但你們不可這樣。你們裡頭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事人的。是誰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嗎?然而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路22:25-27】

篩選的目的

即使西門彼得已經領受有關耶穌身份的豐富啟示,卻尚未擁有基督的謙卑與品格。他的生命和事奉仍是建立在過去的成功和驕傲之上。保羅勸勉我們,應當留心如何將根基建立在基督之上(參林前3:10)

西門彼得不是用神國必要的材料來建造自己,而是倚靠他個人的堅強意志和自信。雖然他並不覺得自己需要改變,但他的品格尚待更新改變。此時他生命中的依據是“今生的驕傲”。(參約翰一書二章16節)

驕傲絶不足以支撐他完成在基督裡的使命,驕傲若不挪去,最終會摧毀他。神受膏的天使路西弗之所以墮落,也是因為性格上有驕傲的缺點(參以西結書28:11-19)

現在,請看耶穌對西門彼得所說的:

【路22:31】 主又說,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着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

驕傲為仇敵敞開大門,並使西門彼得被篩。“篩”這個字是從希臘文siniazo翻譯而來,意指“在濾器中搖晃篩選,藉着攪動內心,以試驗某人在被打倒之際的信心。”

倘若耶穌此時的心態像教會大多數人一樣,他會說:“夥伴們,讓我們以禱告來捆綁魔鬼的攻擊。我們不能讓撒旦如此對待我們親愛的西門!”我們來看看他說了什麼:

【路22:32】 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

耶穌沒有為西門彼得祈求,讓他能避開這個幾乎使他傾覆的強烈打擊;他乃是為他祈求不致在這個過程中失去信心。耶穌知道,當他經過如此試煉之後,會錘煉出新的品格。西門彼得將會需要這樣的品格以完成他的使命,並堅固他的弟兄。

撒旦已請求准許重擊彼得,企圖使他失去信心。仇敵意圖摧毀這個極具潛力,已經領受諸多啟示的人。但神對這樣的打擊有着不同的目的,他向來是遠超魔鬼之上。他允許仇敵如此行,為的是震動西門彼得生命中一切必須震動的。

神向我的妻子麗莎顯明,震動一個物體的五項目的:

1、  使其更靠近根基。

2、  除去其中敗壞的部分。

3、  收取已成熟的果子。

4、  使其覺醒。

5、  使其中成分混合在一起或合為一體,不再分離。

任何基於自私或驕傲的思想和心態,都會被除淨。西門彼得經歷如此巨大震動的結果是:自我的信心不再存留,所存留的就是神穩固的根基。他覺醒過來而曉得自己真實的景況,敗壞的部分因此被除去,而收取成熟的果子。這會帶領他更靠近真實的根基;他不再靠自己的力量,而是全然地依靠主。

彼得曾大膽地反駁耶穌:“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這話不是出於聖靈,而是出於他對自己的信心。他未能看到這個震動的前兆。

猶大和西門的對比

有些人認為彼得是個說大話的懦夫,但是當士兵到園子裡捉拿耶穌時,他即刻向大祭司的僕人揮刀,削掉了他的耳朵(參約翰福音18:10)。當敵眾我寡時,很少有懦夫會出擊,可見他是個強者。但他的力量卻是基於自己的個性,而不是在屬神的謙卑中使用,因為篩檢的試驗尚未開始。

事情的發生正如耶穌所預料的一般。這個英勇強悍、隨時準備為耶穌而死、在滿是兵丁的園子裡揮刀抵抗的西門彼得,與那個被小侍女質問時被嚇得甚至否認自己認識耶穌的人,竟然是同一個人。

有人認為,大事才會使人絆倒。其實,通常是那些微小的事最能動搖我們。由此顯明,對自我的信心是徒勞無益的。

接着,彼得又有兩次不認主;立時雞就叫了,彼得轉身出去痛哭。他所有的自信都被震動了;他以為自己再也無法重新站起來。他已放下一切,雖然他尚未意識到這部分,因為這是聖靈之後要向他啟示的。

西門彼得與猶大有很多類似之處。包括在耶穌生命最後一個階段的重要日子裡,他們都拒絶了耶穌。然而,他們兩人有一個根本的不同。

猶大從未像西門一樣渴慕認識耶穌;他未曾將自己建立在耶穌裡面。他看起來似乎是愛耶穌的,因為他已放下一切跟隨他,與他如朋友般周遊各地,甚至處於迫害的烈火之下,也曾趕鬼、醫病、傳道(回想耶穌差派了十二而非十一個門徒,去傳道、醫病、以及釋放人得自由)。但他的犧牲既非出於對耶穌的愛,也非出於對耶穌真實身份的認識。

猶大從一開始便有自己的籌算。他從未對自己追逐名利的動機認罪悔改,以下的言論可以顯出他的品格:

【太26:15】 我把他交給你們,你們願意給我多少錢。他們就給了他三十塊錢。

他為了私利而說謊,奉承:

【太26:25】 賣耶穌的猶大問他說,拉比,是我嗎?耶穌說,你說的是。

他挪用團隊的公款作為己用:

【約12:4-6】 有一個門徒,就是那將要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說,這香膏為什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 他說這話,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

例子不勝枚舉。即使他跟在耶穌身邊達三年半之久,卻從未真正認識主。

他們兩人都為自己所作的事後悔,但猶大缺乏彼得所擁有的根基,因着他從未渴望認識耶穌,耶穌就沒有將自己啟示給他。倘若猶大得到耶穌的啟示,他絶不會背叛。當暴風雨襲擊他的生命時,每件事皆會被震動,被風席捲而去。請看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

【太27:3-5】 這時候,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已經定了罪,就後悔,把那三十塊錢,拿回來給祭司長和長老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他們說,那與我們有什麼相干?你自己承當吧。猶大就把那銀錢丟在殿裡,出去吊死了。

他極為後悔並知道自己已經犯了罪,但他並不認識基督,也不明白他所出賣的是何等重要的人。他只是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他如果像西門彼得一樣認識耶穌,便會因着瞭解主的良善,而回到他面前認罪悔改。自殺是另一種不依靠神恩典的行為。即使猶大跟隨主三年多,一經如此的震動,即顯明他的生命是缺乏根基的。

很多信徒在決志時作了“認罪”禱告,之後就參加教會,變得很活躍,並且研讀聖經。他們雖然口裡承認他,但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基於對耶穌真實的身份之啟示的認識。他們一旦遭遇重大打擊,便會被神絆倒而脫離與他的關係。

“神從來不曾為我做任何事!”我聽他們如此說:“我試了基督教,但我的生活只是變得越來越糟!”或者說:“我禱告祈求神來作這事,但他卻沒有成就。”他們不曾為耶穌放下自己的性命,僅是為了自己的好處而相信他。他們服事是為了神的回報,所以很容易就會絆倒。

以下是耶穌對他們的形容:【可4:16-17】 那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但他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請留意他說,因為他們心裡沒有根,所以立刻就跌倒了。我們的根應該建立在什麼之上呢?答案可以在以弗所書三章16-18節找到:我們是紮根建立在愛中。我們對神的愛就是基礎。

耶穌說:“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15:13】我們無法為一個不信任的人捨命。除非我們足夠認識神而能信靠他,否則是無法為他捨命的。我們必須認識瞭解神的本質與屬性;我們必須擁有一個確據,相信他絶不會做任何傷害我們的事。

總是從對我們最有益處的角度着想,在我們眼中或許看似打擊,但如果不失去信心,至終便會轉為我們的益處。神是愛,在他裡面沒有自私或邪惡。那意圖毀滅我們的是撒旦。

我們經常以短視的眼光,來看待生命中所遭遇的處境,真實的情況便因此扭曲了。神乃是從永恆的觀點,來看待我們所遭遇的一切。我們若從自己有限的利益來考量處境,會產生兩種結果。

第一,我們在神的煉淨過程中,很容易就會成為絆倒的掠物,對象或許是神,或許是他的僕人。第二,我們容易被仇敵所欺騙。撒旦會利用一些當時看似對的事物,引我們走向毀滅或死亡,以達到它最終的目的。當我們定意信靠神時,便不會失去天父的看顧,也就不會屈服於專顧自己的試探。

依靠神的屬性

仇敵企圖使我們不信靠神的方法之一,就是曲解我們對神屬性的認識;這也是它在伊甸園中對夏娃所用的伎倆,它問她:“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創世紀3:1)它曲解神的誡命,以便攻擊並扭曲他的屬性。

神說的是:“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2:16】

蛇事實上是對夏娃說:“神保留一切好的,不給你們。”

但神的重點是:“你可以隨意吃,除了……”,神已經賜給人整個伊甸園去享受,除了一個例外,全園的果子都可以食用。

蛇所說的話,乃是在扭曲女人對神的認識:“神不是真的在乎你,他在背後藏了什麼好東西?他肯定不如你所想的那樣愛你,他必定不是一位好神!”她被欺騙,並且相信一個關乎神屬性的謊言。犯罪的慾望於焉產生,因為神的道不再是生命,而是律法,並且:“罪的權勢就是律法。”(林前15:56)。

仇敵今天仍舊故技重施,它扭曲父神在他兒女眼中的屬性。我們都有在上的權柄,諸如父親、老師、上司或政府官員等,他們可能是自私和缺乏愛心的。這些人都是具有權柄的角色,我們很容易將他們的特質投射到神的屬性上,因為他是至高的權柄。

仇敵擅長藉着扭曲我們對地上父親的看法,來扭曲父神的屬性。神說,耶穌再來之前,父親的心將轉向兒女(參瑪拉基書4:6)他的屬性或本質會顯明在他的領袖身上,這將成為醫治的催化劑。

當你知道,神絶不會做任何傷害或摧毀你的事,並且無論在你生命中成就或不成就什麼事,皆是以你最大的益處為考量,你就能心甘情願地將自己獻給他,樂意成為一個為主捨命的人。

你若將自己完全地交給耶穌,信靠他必看顧,你便不會被絆倒,因為你並不是屬於自己的。那些受傷和失意的人來到主面前,是為了他能為他們成就什麼,而不是因為他是神。

這樣的態度很容易使我們失望。自我中心會導致我們的短視,無法透過信心的眼睛看待眼前的處境。當我們的生命真正為耶穌而舍下時,就會認識他的屬性並分享他的喜樂,我們不會被震動也不會被摧毀。

當我們只是按着天然的環境和情況來做判斷時,就很容易被絆倒,但這並不是以聖靈的眼光看事物。神通常不會在我認為最有必要的時刻,或以我認為最有必要的方式來回應我。但是當我回顧每一件事時,我就明白並且能看到他的智慧。

有時候,孩子會不瞭解我們在訓練背後的理由和方法,等孩子長大一點,我們會試着解釋給他們聽,好讓他們從智慧中得到益處。但有時他們還是不懂,也不同意,這是因為他們還不夠成熟,等他們長大後便會瞭解。訓練背後的理由,或許是為了考驗他們的順服、愛心,以及成熟度。我們的天父也是如此。當我們碰到這種情況,必須用信心說:“即使我無法理解,仍要信靠你。”

希伯來書十一章35-39節記載,許多人雖無法看到神的應許實現,卻仍屹立不搖:“……又有人忍受嚴刑,不肯苟且得釋放,(釋放原文作贖)為要得着更美的復活。又有人忍受戲弄,鞭打,捆鎖,監禁,各等的磨煉。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受試探,被刀殺。披着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受窮乏,患難,苦害。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着所應許的。”

他們不計代價,認定神是他們想要的一切。他們即使尚未見到應許實現就離世,卻仍然相信他。他們是不被絆倒的一群人。

當我們懷着如此強烈的愛並信靠神,便成為有根有基的人,不論風暴如何肆虐也無法動搖我們。這不是憑個人的堅強意志或性格,乃是神恩典的禮物,要賜給那些願意信靠神而放下自己的人。但你必須認識掌管你生命的那一位,才能完全地捨己。

神賜恩給謙卑的人

西門彼得再也無法自誇,他已失去他天然的信心。他看得夠清楚,意志再堅強也是徒勞無益。他謙卑下來,現在,他是神恩典的最佳候選人。神賜恩給謙卑的人,謙卑是必要的條件,這是烙印在彼得良心中的一個功課。

正如他在書信中所寫的:“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前5:5】

我們可從主的天使在空墳墓旁對抹大拉的馬利亞所說的信息知道,彼得曾經動搖,幾乎要放棄:“你們可以去告訴他的門徒和彼得說,他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裡你們要見他,正如他從前所告訴你們的。”【可16:7】

天使必須特別將彼得挑出來講,因為他的信心已瀕臨崩潰。但神已經在他裡面立下了根基,所以他不會因為這些打擊而動搖,反倒被堅固。

耶穌不僅饒恕彼得,並且使他得到復甦。他既然已經歷如此的震動,便預備好成為教會的核心人物之一。後來,他在那些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人面前,得以大無畏地宣告耶穌的復活。他以極大的權柄與勇氣所面對的是猶太公會,而不是一個使女。

根據歷史的記載,彼得在多年忠心地事奉後被倒釘十字架。他堅持自己不配用與主同樣的方式受死,所以他們將他倒掛。他不再懼怕,他乃是建立在穩固磐石之上的活石。

今生所遭遇的試煉會顯露你的內心——不論你是因神或人被絆倒。考驗不是使你更加堅固,就是使你對神和人更心懷苦毒。你若通過了考驗,便會紮根更深,使你和你的未來得以更加穩固。倘若你沒有通過考驗,便會被絆倒,使你的生命因着苦毒而被污穢。

主,我這樣服事你,為什麼……?

當我還在牧會的期間,青年團契裡有一個活躍的十四歲的青少年,他倍受同儕以及領導者的推崇。他是個好學生,也是個出色的運動員;他對神的事很熱心,忠心地服事並志願參與各項活動。他與我們一同到外地宣教,對幾乎是每一個碰到的人作見證。

他在生命中的某段時期,每天花四小時在禱告上;他從主領受很多事情,也樂意與他人分享;他的分享總是帶來祝福。他體認到神的事奉上對他的呼召,並且希望在二十歲之前能成為牧師。他似乎是一個無法震動的磐石。

我愛這個年輕人,也知道神在他生命中的呼召,因此我投注許多時間在他身上。我唯一擔心的是:他似乎對自己太有自信。我想對他說一些事,但覺得不是很合適。我知道情況會有所變化。他平安地度過一些可怕的風暴,卻仍然站立得穩。我看他承受得住這些試煉,有時會質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

幾年之後,他搬家了,而我也開始做全時間的巡迴事奉,但仍與他保持聯絡。我知道他將會經歷一個生命被破碎的過程。它必定會發生,雖然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但為了完成他的命定,對他而言這是必要的;那是類似西門彼得被篩的經歷。

當這個年輕人十八歲時,他的父親罹患了無法治癒的癌症。他與母親禁食並禱告,相信他的父親會得醫治,而其他人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他的父親在得病前的幾個月,才接受了耶穌為生命的救主。

他父親的情況越來越糟。有一回,我當時正在阿拉巴馬州的另一個城市事奉,妻子來電催我打電話給這個年輕人。我聯絡到他,感覺他需要人的鼓勵。

最後一場聚會結束之後,我連夜開車到他家,抵達時已凌晨四點。他父親的病況非常嚴重,甚至無法開口說話;醫生認為他只剩下幾天的生命。

這個年輕人滿有信心地認為他的父親會得到醫治。我服侍他的家人,幾個小時後才離開。次日,我們從電話中得知他父親的病情更加惡化了。

麗莎和我立即禱告。禱告時,神讓麗莎看到耶穌站在他父親的床邊,準備要接他回天家。三十分鐘之後,年輕人來電告訴我們,他的父親過世了。他似乎還是一樣的堅強,但這只是一個開始。

當晚,他打電話告知一些好友父親過世的消息。這些好友一接到電話就開始哭,他納悶他們何以得知噩耗。原來,他們是為另一個剛死於意外事故的好友而哭。所以,一天之內,他失去了父親以及一位摯友。

震動開始了。他感到困惑、挫折、甚至麻木。神的同在似乎已經離他而去。

一個月之後,他在開車回家的途中,目睹一起剛發生的車禍。他受過緊急救護的訓練,於是停下車來幫忙;肇事雙方都是他的好友。當他試着急救時,其中兩個死在他的懷中。

我這個年輕的朋友已經達到他的極限。他在樹林裡禱告了三個小時,向神呼求:“你在哪裡?你說你是我的安慰者,但我一點也感覺不到安慰!”

神似乎轉臉不顧念他,但事實上,這是他第一次感到自己無能為力。

他向神發怒。為何他允許這些事發生?他發怒的對象不是牧師,不是家人,也不是我;他因神而跌倒了。他被挫折所吞噬;神在他最感需要的時刻,使他徹底挫敗。

“主啊,我事奉你,放下許多事情來跟隨你,”他禱告:“現在你已經撇棄了我!”他認為神對他所放棄的一切事上有所虧欠。

經歷傷害與絶望的人不少,有些人沒有這麼嚴重,有些人則可能更甚於此。許多人為主的緣故跌倒了;他們認為,祂應該考慮到他們為他所擺上的一切。

他們侍奉他的理由是不正確的。我們事奉神,並非為了他能為我們做些什麼,而是因為他是神,以及他已經為我們所成就的一切。對神不滿的人不瞭解,他已經為他們付上何等代價,使他們得以自由。他們忘了自己是從何等死亡的光景中被拯救出來。他們透過肉眼看事情,而不是以永恆的眼光來衡量。

這個年輕人停止上教會,開始和一些不好的朋友上酒吧,流連在宴樂中。他滿懷挫折,不想再與主有任何關係,也避免與神有任何的接觸。

不到兩個星期,他便無法持續這種的生活方式,心裡有很深的罪惡感。但他仍然拒絶接近神有六個月之久。當時,似乎天堂也變得毫無意義,主的同在已不知去向。

一年過去了。透過一些意外事件,他看到神仍在他的生命中做工。他重新走向神,但這一次和以前不同了。他變得謙卑。經過連番試煉之後,主向他顯明,他從未離棄他。當他的靈被更新後,他學習到將信心建立在神的恩典之上,而非依靠自己的力量。

我仍與他保持聯繫。一年半之後,他告訴我,他對自己的看見,是他以前從來不曾知道的。他說:“過去我是一個沒有自己個性的人,我的一切都很膚淺。父親從小教導我要有堅強的外表,要自立自強。原來的我絶不可能按着神所希望的樣式成長。感謝主,他沒有讓我停留在那樣的光景裡。

“但最令我感動到悲哀的,並不是流連酒吧和酗酒,而是我對聖靈置之不理。我是如此愛他,現在,我與神之間的團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甜蜜。”

他的生命經歷了許多震動,對自我的信心被除去了,但這個年輕人如今具備了西門彼得所擁有的根基,這是無法被奪走的。他的生命與事奉不再是建立於驕傲之上,而是建立在神的恩典之上。

絆倒人的事會將我們生命中的軟弱和破口顯明出來。我們自以為剛強之處,通常正是隱藏着弱點之處。除非強烈的風暴將其上的掩飾吹掉,否則它仍是隱藏的。誠如使徒保羅所寫的:“因為真受割禮的,乃是我們這以神的靈敬拜,在基督耶穌裡誇口,不靠着肉體的。”【腓3:3】

我們無法靠自己的能力,成就具有永恆價值的事。這話說來容易,但要將這個真理深深紮根在我們的生命中,卻是另一回事。

 

====耶穌不會為了使人跌倒,而在真理上妥協。====

九、絆倒人的磐石
【彼前2:6-8】看哪,我把所揀選所寶貴的房角石,安放在錫安。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所以他在你們信的人就為寶貴,在那不信的人有話說,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又說,作了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他們既不順從,就在道理上絆跌。(或作他們絆跌都因不順從道理)他們這樣絆跌也是預定的。

信(believe)這個字的意思,在今日已經消弱了。它在大多數人的眼中,變得僅是承認某個特定的事實;對大多數人而言,它與順從並沒有任何關係。但在上述經文中,信與不順從代表的是相對的立場。

聖經勸勉我們:“一切信他(耶穌基督)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 我們對於信這個字的看法,導致很多人認為,只要相信耶穌基督曾經存在且死在各各他,他們與神的關係就算是很好了。如果這是唯一的要求,那麼魔鬼與神的關係應該也很不錯了。聖經也說:“你信神祇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卻是戰驚。”【雅2:19】但它們卻沒有救恩。

信這個字在聖經中的意義,更勝於承認事實的存在或心裡贊同同一個事實。若是基於上述的事實,我們可以說相信的要素就是順從。我們可以這樣讀它:“所以,他在你們順從的人就為寶貴,至於那不順從的人有話說,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又說,作了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

當你知道你所順服的對象的性格以及對你的愛時,那麼順從便不是難事。愛是我們與神關係的基準點——並不是對原則或教導的愛,而是對耶穌基督本身的愛。倘若這愛不穩固,我們便容易被絆倒。

神所呼召成為建造者的以色列人,曾拒絶神的房角石——耶穌。他們喜愛自己對舊約的教導,滿足於自己的詮釋,因為他們可以從中得到、藉以操控別人。另一方面,耶穌卻挑戰他們所堅持的律法主義;他對他們說:“你們查考聖經。(或作應當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約5:39】

他們無法明白,神自創世之初便渴望與他的兒女建立關係。他們想要支配和掌權,在他們眼中,律法已經高舉在關係之上。他們拒絶了神白白賜給他們的救恩,寧可賺取它。因此,神白白賜下的禮物,亦即他們生命的盼望——耶穌基督的救恩,對他們反成了“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

當西面在聖殿中將嬰孩耶穌抱在懷中時,他預言:“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路2:34】請留意跌倒及興起。要將平安帶給世界的那一位,結果卻未帶來平安,反使地上動刀兵(參馬10:34);但對於那些為了建造神國(事奉主的人)而犧牲的人,他卻成了生命。

耶穌與絆倒人的事

在主日學裡,耶穌常被形容為好牧人,將迷失的羊扛在身上、帶回羊圈。或者,他用手臂環抱小朋友,祝福他們,微笑着說:“我愛你”。這些描繪都是事實,但無法賦予我們全貌。

同樣的這位耶穌,也曾指責法利賽人的自義:“你們這些蛇類,毒蛇之種阿,怎能逃脫地獄的刑罰呢?”【太23:33】他曾推倒在聖殿裡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並把他們趕出去(參約2:13-22)。有個人想先回去埋葬父親之後,再來跟從他,他卻對他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只管去傳揚神國的道。”【路9:60】 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

仔細看耶穌的事奉生涯,可以看得出來他曾得罪不少人。讓我們來看看幾個例子。

耶穌得罪法利賽人

耶穌在許多場合抵擋並得罪了這些領導者,於是他們將他釘十字架;他們痛恨他。

但耶穌因着愛他們而說出事實:“假冒為善的人哪,以賽亞指着你們說的預言,是不錯的。他說,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太15:7】這些話得罪了他們。

請留意耶穌的門徒緊接着問他的話:“當時,門徒進前來對他說,法利賽人聽見這話不服,你知道嗎?(不服原文作跌倒)”【太15:12】

請研究他的回答:“耶穌回答說,凡栽種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種的,必要拔出來。任憑他們吧。他們是瞎眼領路的。若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裡。”【太15:13】

耶穌讓我們看到,絆倒人的事能將那些不是真正由天父而出的人顯明出來。有些人加入教會或事奉的團體,其實不是神所差遣或是屬於神的。當真理被傳講出來,就成了絆倒人的事,因為揭露人真實的動機,致使他們連根拔起。

當我走訪其他教會時,曾目睹很多牧師為了同工或會友的離去而憂傷。在許多例子中,這些人是因為聽了所傳講的真理與他們的生活方式有所衝突,所以令他們很不舒服。於是他們開始挑剔教會的每一部分,然後離開。

牧師若對每個走進教會的人緊抓不放,最後都必須在真理上妥協。“如果你傳講真理,”我告訴他們:“你會得罪人,他們會被連根拔起而離開。切莫因此而感到憂傷,反倒應該繼續喂養神所託付給你的人。”

有些領導者避免針鋒相對,深怕人會流失,尤其是對那些捐獻多或具有影響力的人更是不敢得罪。有些領導者則是怕傷了多年的感情。結果,牧師失去了神所賦予的權柄,而無法保護、喂養神所託付的羊。

當我初任牧師之職,一位智者警告我:“保守你的權柄,否則其他人會從你的手中奪走,並使用它來抵擋你。”

撒母耳是一個屬神的人,他為了真理而不向任何人妥協,包括君王在內。當掃羅不順從神時,神派撒母耳去指責他;撒母耳照做了。可惜的是,掃羅並沒有以真實悔改的心來回應主的話,他更在乎別人的看法。當撒母耳準備要離開他時,掃羅抓起他的袍子撕下了一角。撒母耳說了句他難以承受的話:“今日耶和華使以色列國與你斷絶。”(撒上15:28)

撒母耳並不希望掃羅發生這樣的事。他為掃羅憂傷,掃羅是他膏立為王的。他曾教導他如何統治管理,並主持他的即位典禮。他是掃羅私人的朋友。對於撒母耳因掃羅感到憂傷,看看神是如何回應的:“我既厭棄掃羅作以色列的王,你為他悲傷要到幾時呢?你將膏油盛滿了角,我差遣你往伯利恆人耶西那裡去。”【撒上16:1】

神是在說,為了讓撒母耳繼續在新鮮的恩膏中事奉,他必須明白神的慈愛和審判是完全的。神既然已經厭棄掃羅,撒母耳若還回到掃羅那裡,他就不會有新鮮的恩膏了。他若繼續哀痛下去,將會什麼事也無法做。

牧師若一直為著離開教會的人悲傷,或者不願指正會友,只因他們都是朋友,終將使生命中的膏油逐漸枯竭。有些事奉已了無生機,有些只是假裝還存活着。他們不知道自己選擇與人建立關係,更勝於選擇與神建立關係。

聖經並沒有記載,耶穌對那些離開他的人作出什麼反應。他唯一喜愛的事,就是實行天父的旨意;當他這麼做時,也使為數最多的人得到益處。

有一次,我在某強調聖靈充滿之宗派背景的教會講道,我永遠不會忘記該教會的情況。那時我們已經巡迴了將近一年。第一個主日的上午,我傳講了一篇簡單的信息,主題是關於悔改與回到起初的愛心。我感受到有抵擋的靈,但我知道這信息是我應該傳講的。

主日崇拜結束後,牧師告訴我:“神已經向我顯明你今天早上所傳講的信息,但我認為會眾還未預備好接受它。”我的妻子覺得聖靈感動她去問他:“請問誰是這個教會的牧者——是你還是耶穌?”

牧師低下頭,說:“這正是主在一個月前對我說的話。他告訴我,他知道這些會眾所能承受的是什麼。”他告訴我們,教會有三分之一的會眾是保守派,他們不願意在聚會的程序、音樂或講道上做任何的改變。我們鼓勵他,要剛強並且順服主。

我們在這個教會又帶領了四次聚會,一次比一次更困難。當我們離開那個城市時,我內心感到非常沉重,是一種無法形容的感覺;我覺得越來越沉重和不舒服。通常我結束一個教會的事奉時,心中總是充滿喜樂,但這次不知是哪裡出了差錯。

當我終於能與主單獨相處時,我問道:“父神,我是哪裡做錯了?為什麼我靈裡有如此沉重的擔子?我是不是侵犯了那位牧師的權柄?”

他只是說:“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路9:5)

我聽到神這樣說,感到很震驚。我繼續禱告求問,但只聽到同樣的話語:“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

我終於順服了。當我的手從第二隻鞋底移開時,重擔就脫落了,喜樂進入我的心。我再次感到驚奇,於是對主說:“主,他們並沒有攻擊我,將我趕出城。為什麼你要我這麼做?”

他向我顯明,他們的領袖和會眾拒絶他對他們說的話。

“主,求你再給他們多一點時間。”我祈求。

“即使我再給五十年時間,他們也不會改變;他們的心已經剛硬了。”

我知道這位牧師已經選擇妥協以維持和平,而非順服神;他的角缺乏新鮮的膏油,徒具形式而沒有實質。換言之。他擁有聖靈充滿的外貌,卻缺乏神的能力和同在。之後,我聽說他辭去牧師的職務,教會只剩下一小部分的人。

耶穌不會被他人所操控,他會傳講真理,即使這意味着必須面對衝突,最後還得罪人。如果你期待人的認同,神的恩膏便無法臨到你。你必須下決心甘冒得罪人的風險傳講神的道,按他的旨意行。

耶穌得罪自己的同鄉

耶穌到自己的家鄉事奉,但他無法象對其他許多的人一樣,使他們得着自由和醫治。看看他們所說的:

【太13:55-57】 這不是木匠的兒子嗎?他母親不是叫馬利亞嗎?他弟兄們不是叫雅各,約西,(有古卷作約瑟),西門,猶大嗎?他妹妹們不是都在我們這裡嗎?這人從哪裡有這一切的事呢?他們就厭棄他。(厭棄他原文作因他跌倒)耶穌對他們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尊敬的。

你是否聽到這些拿撒勒的男男女女說:“他以為他是誰?憑什麼用權柄教導我們?他在這里長大,只不過是個木匠的兒子,又沒受過正規的訓練。我們是他的長輩,難道不知道他是誰嗎?”

再一次地,耶穌並沒有為了不讓他們跌倒,而在真理上妥協。當地的人怒氣填胸,企圖將他推下山崖,置他於死地(參路4:28-30)即使有生命危險,他仍然繼續傳講真理。今天,我們多麼需要這樣的人啊!

耶穌得罪自己的家人

耶穌甚至連自己的家人也得罪了,因他所行的事令他們倍感壓力,所以他們很不高興。令他們難以置信的是,他仍舊按他原本的方式做事。讓我們來看看:

【可3:21,31-35】 耶穌的親屬聽見,就出來要拉住他,因為他們說他癲狂了。當下耶穌的母親,和弟兄,來站在外邊,打發人去叫他。有許多人在耶穌周圍坐著。他們就告訴他說,看哪,你母親,和你弟兄,在外邊找你。耶穌回答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就四面觀看那周圍坐著的人,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

他自己的親人認為他癲狂了。請留意聖經說,耶穌的親人出來找他,要拉著他。馬可指出,那些親人是耶穌的母親和兄弟,他們後來發現,他正在某人的家中講道。甚至約翰福音中也說:“因為連他的弟兄說這話,是因為不信他。”【約7:5】

很多人都不曉得,耶穌曾經被他身邊的人所拒絶。但他所尋求的不是家人的接納,也不會受制於他們的慾望,不論他們贊同與否,耶穌仍將照父神的計劃去實現。

我見到很多人,特別是夫妻,由於害怕得罪配偶或家人,而無法跟隨耶穌。結果,他們不是在信仰上開倒車,就是無法實現神對他們的呼召。

我剛重生得救時,其餘的家人皆是天主教徒,他們無法分享我新生的喜悅。特別是我母親,她對於我決定離開她從小就帶我去的教會,感到非常不高興。天主教徒中當然也有愛慕神的人,但我知道神呼召我從中出來。

當我宣佈投入事奉的決定時,第二個風暴來臨了。我剛從普渡大學獲得機械工程學位,父母對我寄予厚望。我知道神對我的期待是什麼,也知道那將會得罪我身邊的人。多年以來,大家心中都有芥蒂,有很多的誤解。但我已經決定,不論他們如何生氣,我都要跟隨耶穌。

一開始,我試着向他們傳福音,告訴他們僅是參加聚會不能得救,將他們逼到了極處。我實在不夠聰明。之後,神教導我,要在他們面前活出一個基督徒的生命,讓他們看見我的好行為。我依然沒有為了取悅他們而在真理上妥協。

今天,我的父母非常支持我,而與我爭論最多的祖父,也在他去世前兩年榮耀地得救,當時他高齡八十九歲。

耶穌的母親和兄弟們可能以為他已經癲狂了。然而,因着他對天父的順服,他們最終都得救了,並且在五旬節那天聚集在馬可樓上。後來,耶穌肉身的兄弟——雅各,成為領導耶路撒冷教會的使徒。

如果我們為了取悅家人,而在神對我們所說的話上採取妥協,我們就會失去生命中新鮮的膏油,也攔阻了他們得着釋放和自由。

耶穌得罪跟隨自己的人

我們在前一章中詳細討論過,當耶穌使門徒跌倒時,他們的觀點為何。讓我們從耶穌的角度,再來回顧一下。

【約6:60-61,66】 他的門徒中有好些人聽見了,就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耶穌心裡知道門徒為這話議論,就對他們說,這話是叫你們厭棄嗎?(厭棄原文作跌倒)……從此他門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

耶穌所處的情勢十足地艱難。當時的宗教領袖密謀殺害他,同鄉的人拒絶他,家人認為他癲狂了;許多與他同工的人,也因心生不滿而離開他,但耶穌仍不妥協。他只是告訴那些留下的人,如果他們想走,可以自行離去。

耶穌唯一在乎的事,就是實行天父的計劃。即使哪一天只剩下他獨自一人,他也不會改變心意。他決心順服父神。

耶穌得罪他的摯友

【約11:1-3】 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她姐姐馬大的村莊。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她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阿,你所愛的人病了。

耶穌愛馬大、馬利亞和拉撒路;他花時間與他們共處,彼此間的關係親密。當他得知拉撒路生病的消息時,他的反應是:“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約11:6】

耶穌藉由啟示知道,拉撒路的病將使他死亡,這是非常嚴重的事,但他仍於所在之地多住了兩天。當他終於抵達伯大尼時,拉撒路已經死了。

馬大和馬利亞分別對他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約11:21、21)換言之,“你為何不馬上過來?你本來是可以救他的!”

兩姐妹極可能有一點不滿。他們專程派人去告訴他,他卻耽延了兩天;耶穌的反應並不是他們所期待的。他沒有立即丟下一切事情,而是順從聖靈的引導;這對每個人來講也是最好的。然而,在當時看來,耶穌好像無動於衷也並不在乎。

事奉者經常被他們的群眾所控制,以為他們必須有求必應。

某個強調聖靈充滿的教會失去了他們的牧師,其中一位執事告訴我:“我們想要的牧師必須滿足我們的需要,要能在早上八點鐘到我家喝咖啡。”

我心想:“你會找到一個能被你控制的社交人士,而不是被聖靈所掌管的牧師。”之後我發現,這間教會在一年半內就換了四個牧師。

在我擔任青年牧師六個月之後,一個年輕人來問我:“你要不要作我的哥兒們?之前的牧師就是我的哥兒們。”

我前一任的青年牧師非常擅於和年輕人交際;他們熱衷於各樣的活動。我知道這個年輕人要的是什麼,基本上那也是長執會對牧師的要求。

我引用了馬太福音十章41節說給他聽,耶穌說:“人因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賞賜,人因為義人的名接待義人,必得義人所得的賞賜。”

“你有一大堆的哥兒們,對不對?”我問他。

“對。”他回答。

“但你只有一個青年牧師,對嗎?”

“對。”

“你希望得着有青年牧師的賞賜,還是有哥兒們的賞賜?因為你對待我的方式,決定你可以從神那裡得到什麼賞賜。”

他明白我要表達的重點,說:“我要得着有青年牧師的賞賜。”

很多的事奉者害怕如果自己無法滿足別人的期望,會傷害他們的感情,而失去他們的支持。他們陷在懼怕得罪人的網羅之中;他們是被人而非神所掌控。如此一來,他們對於教會或會眾所能成就的永恆價值便非常少。

耶穌得罪施洗約翰

即使是施洗約翰,也必須處理因耶穌而跌倒的試探。

【路7:18-20】 約翰的門徒把這些事都告訴約翰。他便叫了兩個門徒來,打發他們到主那裡去,說,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那兩個人來到耶穌那裡,說,施洗的約翰打發我們來問你,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

等一下。為何約翰問耶穌,他是否就是將要來的那一位,即彌賽亞?約翰是那個預備他的道路、宣告他到來的人:“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負)世人罪孽的。”【約1:29】他也是說:“就是他用聖靈施洗”的那個人(參約33節)他甚至還說:“他必興旺,我必衰微。”【約3:30】約翰是當時唯一真正知道耶穌身份的人(西門彼得尚未得到這啟示)。

那麼,他為何問:耶穌是彌賽亞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

設身處地從約翰的角度想。你一直站在事奉神的最前線,無數的百姓曾領受你的服事。你擁有全國最知名的外展事工。你過着克己的生活,為了竭盡全力完成你的呼召,你甚至都沒有結婚;你住在曠野裡,以蝗蟲和野蜜為食,經常禁食。你與法利賽人對抗,還被指為被魔鬼附身。你窮其一生,就是為這位即將到來的彌賽亞預備道路。

如今,你已在監牢裡被囚禁了一段時日。極少人去探望你,因為那些曾經跟隨你的人,現在已將注意力轉到拿撒勒人耶穌身上。即使是你自己的門徒也隨從此人,只有幾個人留下來服事你。當他們來探望你時,訴說著此人和他的門徒所過的生活與你截然不同。他們與稅吏、罪人一同吃喝、不守安息日甚至也不禁食。

你對自己說:“我看到聖靈如鴿子般降臨在他身上,但這是彌賽亞的行為嗎?”

你在監獄裡呆得越久,跌倒的試探就越大。“我投注生命為此人預備道路,而他甚至不來探監!事情為何會這樣呢?如果他是彌賽亞,為何不救我離開監牢?我並沒有做錯什麼。”

因此,你派了兩個忠心的門徒去質問耶穌:“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

讓我們看看,耶穌是如何回應約翰:

【路7:21-23】正當那時候,耶穌治好了許多有疾病的,受災患的,被惡鬼附着的。又開恩叫好些瞎子能看見。耶穌回答說,你們去把所看見所聽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耶穌的回應是先知性的。他引用約翰非常熟悉的以賽亞書二十九章18節,三十五章4-6節及六十一章1節,都與約翰的門徒在等候與耶穌見面的期間所觀察到的吻合;他們見證他是彌賽亞。但他的話並未到此為止,他又說:“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他的意思是說:“約翰,我知道你不明白發生在你身上的一切事,也無法理解我的道路,然而不要因我而跌倒,因為我不是按你所期待的方式行事。“他勸約翰,不要按自己的過去、以及生活和服事中對神作為的認識來下判斷。就像今日的我們一樣,約翰並不瞭解神的計劃和其全貌。耶穌鼓勵他說:“你已經完成你的使命;你的獎賞是大的,只是別因我而跌倒。”

得罪卻無須道歉

即使你像約翰一樣,按神的許多方式接受訓練,仍然可能有機會因耶穌而跌倒。你若真的愛他並相信他,你就會奮力避免被絆倒的事,因你知道他的道路永遠高過你的道路。

此外,如果你打算順從聖靈,就會有人因你而跌倒。耶穌在約翰福音三章8節裡說:“風隨着自己的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

當你順從聖靈行事,有些人便無法瞭解你。不要讓他們令人不悅的反應,攔阻了你心中所知道的真理;不要為了人的慾望而阻斷了聖靈的水流。彼得總結得好:

【彼前4:1-2】 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絶了。你們存這樣的心,從今以後,就可以不從人的情慾,只從神的旨意,在世度餘下的光陰。

當你為了神的旨意而活,就不會去滿足人的要求;你會因此在肉體上受苦。耶穌曾遭受來自宗教領袖的強力反對。宗教人士相信,神祇在他們能理解的範圍內行事;他們相信神祇與他們同在。

如果在兩千年前,主因聖靈的帶領而得罪宗教人士,他的跟隨者當然也會得罪他們。

使徒保羅遭到迫害,就是一個好例子。在加拉太的一些人,聽聞不正確的信息,以為保羅在十字架的福音上妥協,而贊同宗教領袖的主張——受割禮才能得救。但保羅直接把話說明白。

“看著我,”他說:“我四處受到宗教領袖的逼迫。我若仍舊傳割禮,他們還會這樣對我嗎?十字架是通往救恩的唯一途徑,這個事實令人不滿,但它是真理。我絶不會傳講除了十字架以外的道理。”(參考加拉太書5:11)

如果有任何人挑戰福音的真理,就要起而辯護,無需懷抱歉意。我們必須定意不計代價地順從聖靈。如此,我們面臨壓力時便無需作出抉擇,因聖靈早已為我們作了決定。

 

====耶穌因順服“父神”而得罪一些人,但他從未為了維護自身權益而得罪人====

十、恐怕絆倒他們
【羅14:13】 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

我們在上一章中討論耶穌到各地服事時,如何得罪了許多人,似乎祂所到之處總有人被絆倒。我在本章中,從另一方面加以探討。

耶穌和門徒剛結束一段巡迴事奉,返回迦百農作必要的短暫休息。

如果要考慮選擇一個地方,作為他的事奉基地,那就是這個城了。

在那裡,負責收丁稅的人近前問彼得:“你們的先生不納丁稅嗎?(丁稅約有半塊錢)”【太17:24】

彼得回答說:“納。”然後回去與耶穌商討此事。耶穌已預知稅吏的要求,所以他問西門彼得:“西門,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誰徵收關稅,丁稅?是向自己的兒子呢?是向外人呢?”

“是向外人。”彼得回答。

“既然如此,兒子就可以免稅了。”(馬太福音17:25-26)

耶穌對彼得說的重點是:“兒子可以免稅。”兒子無需繳稅,而是享受稅的利益。他們所住的王宮是靠稅來維持,所吃用的王膳及王袍是從稅中支出。他們不但免稅,而且享用免費的供應。

這稅吏收了他們的聖殿稅。但誰是王,誰是聖殿的主人?建造聖殿是為了榮耀誰?答案是:父神。彼得才剛領受來自神的啟示,亦即耶穌是“基督,永生神的兒子。”

基於此,耶穌問彼得:“如果我是聖殿主人的兒子,不就不需要繳稅了嗎?”他當然可以免稅;他不繳稅是完全合理的。然而,請看他對西門彼得所說的話:

【太17:27】 但恐怕觸犯他們,(觸犯原文作絆倒)你且往海邊去釣魚,把先釣上來的魚拿起來,開了它的口,必得一塊錢,可以拿去給他們,作你我的稅銀。

他才剛證明他的特權。然而為了不絆倒人,他對彼得說:“我們納稅吧!”他指示彼得去取釣上來的第一條魚,會有錢在魚嘴中。此乃再度確認他的特權;父神甚至將繳稅的錢都準備好了。

耶穌是全地的主,他是神的兒子,全地以及其中的萬物是他所造的,也是屬他的。因此,他知道在魚嘴中會找到錢。他不需要為了錢而工作,因為他乃是神的兒子;但他仍然選擇繳稅,而不絆倒人。

這是我們在前一章所看到的,那個寧可得罪人也不道歉的耶穌嗎?他證明自己能免於繳稅,但卻說:“恐怕絆倒他們,去繳吧!”這似乎有點前後矛盾,是嗎?答案在以下的經文中找到。

【太18:1-4】 當時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天國裡誰是最大的。耶穌便叫一個小孩子來,使他站在他們當中,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迴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

這裡的關鍵詞是“凡自己謙卑的人”。後來,耶穌更進一步闡述:

【太20:26-28】 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 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這是何等的聲明!他來是為了服事人,而不是為了被人服事。他是神的兒子,他不受管轄,他沒有欠任何人什麼,他不隷屬於任何人。然而,他卻選擇使用他的特權和自由來服侍人。

自由是為了服事

新約中勸勉身為神的兒女,就要效法我們的弟兄,就是要以耶穌的態度為榜樣。

【加5:13】 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

另一個可代表自由的詞是特權。我們不可利用永生神兒女的自由或特權來服侍自己;自由是用來服侍他人。服事中有自由,而奴役中卻有束縛。奴隷必須去服事,而僕人活着就是為了服事。讓我們來看看奴隷和僕人之間的一些差異:

奴隷不得不做——僕人甘心樂意;

奴隷只做基本的要求——僕人發揮最大的潛能;

奴隷只走一里路——僕人多走一里路;

奴隷覺得被剝削——僕人是給予;

奴隷被束縛——僕人是自由的;

奴隷爭取自己的權利——僕人放下自己的權利。

我見過很多基督徒是以怨恨的態度在服事。他們勉強地給予並且抱怨,好像在繳稅一般。雖然他們已從律法中被釋放,卻仍活得像律法的奴隷。他們的內心仍是奴隷。

最令人擔憂的是,這個律法是從新約聖經中建構出來的。他們不瞭解耶穌所賜誡命中的精意,沒有領悟他們得自由是為了服事,所以還是不斷地為自己而非他人的利益而拚命爭取。

保羅指責這種態度。他在給羅馬人和哥林多人的書信中,舉了一個鮮明的例子。有人挑戰羅馬和哥林多的信徒在飲食上的自由,保羅勸勉他們:“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軟弱的,只吃蔬菜。【羅14:1-2】

耶穌已明說,從外面進去的不能污穢人,惟有從裡面出來的乃能污穢人。對信徒而言,他已把各樣的食物都潔淨了(參馬可福音7:18-19)

保羅說,有些信徒信心軟弱,害怕吃祭過偶像的食物,所以不吃肉。雖然耶穌已對這件事作了說明,這些人仍舊無法安心吃肉。

【林前8:4,6,7】 論到吃祭偶像之物,我們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麼。也知道神祇有一位,再沒有別的神。……然而我們只有一位神,就是父,萬物都本於他,我們也歸於他。並有一位主,就是耶穌基督,萬物都是藉著他有的,我們也是藉著他有的。但人不都有這等知識。有人到如今因拜慣了偶像,就以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他們的良心既然軟弱,也就污穢了。

在那些教會中,信心較強的基督徒在信心軟弱的人面前,吃來歷可疑的肉。即使耶穌已潔淨這些食物,這現象仍造成了問題。信心軟弱的人總想到這些肉曾被拿去祭拜偶像;信心較強的人則知道偶像算不得什麼,在吃的時候也不會覺得良心不安。

然而,他們更在意作為新約信徒的權利,似乎更勝於是否會絆倒其他弟兄。因着不瞭解這一點,他們成了軟弱弟兄的絆腳石,但僕人是不會存有這種心態的。請看保羅怎麼說:

【羅14:13,17】 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

他所說的是:“讓我們記住神的國度究竟是什麼——乃是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這一切的好處反倒攪亂了初信者的心。信心較強的信徒並沒有使用他們的自由來服侍人,反倒將自由作為展示“權利”的平台。他們知道自己擁有新約所說的自由,但缺乏愛心的知識只會造成毀壞。

他們在這件事上,並沒有耶穌的心。耶穌在有關繳聖殿稅的事上,向彼得和其他門徒證明了他的權利,卻也藉此說明放下自己而服事他人的重要性。他從不希望自由成為要求自我權利的許可證,而絆倒其他的人。

保羅對這些認識基督裡的自由,卻沒有以基督的心去服事的人發出了警告。

【林前8:11,12】 因此,基督為他死的那軟弱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識沉淪了。你們這樣得罪弟兄們,傷了他們軟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

我們能使用自由去犯罪。如何犯罪呢?就是藉着傷害那些信心軟弱的人,使基督裡的弟兄被絆倒。

放下自己的權利

耶穌在證明自己擁有免繳聖殿稅的自由後,特別指示門徒謙卑的重要性。

【太18:6-10】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裡。這世界有禍了,因為將人絆倒。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倘若你一隻手,或是一隻腳,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你缺一隻手,或是一隻腳,進入永生,強如有兩手兩腳,被丟在永火裡。倘若你一隻眼叫你跌倒,就把它剜出來丟掉。你只有一隻眼進入永生,強如有兩隻眼被丟在地獄的火裡。你們要小心,不可輕看這小子裡的一個。我告訴你們,他們的使者在天上,常見我天父的面。

馬太福音的這一整章都在談論關於絆倒人的事。耶穌說得很清楚,凡是導致犯罪的事,皆需除去。縱使我們擁有新約中所賦予的特權,倘若它使信心軟弱的弟兄犯罪,便應當為了弟兄而放下。

你或許覺得奇怪,就如我們在上一章所提及的,為何耶穌還使許多人跌倒?答案很簡單。耶穌使人跌倒,是因着順從父神以及服事他人的結果;他並不是為了要求自己的權利而絆倒人。

法利賽人被絆倒,是因耶穌在安息日治病;他的門徒被絆倒,是由於父神要他傳講的真理;馬利亞和馬大被絆倒,則是因他耽延了醫治拉撒路的時間。但是你不會看到耶穌為了服事自己而絆倒他人。

保羅在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如此警告:只是你們要謹慎,恐怕你們這自由,竟成了那軟弱人的絆腳石。【林前8:9】

我們被賦予的自由是為了服事,並且願意舍下自己的性命;我們的自由是為了建造而非拆毀,更不是為自己謀求利益。因着誤用自由,導致今日很多人被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所絆倒。

再來看一次哥林多前書八章九節的警告:“只是你們要謹慎,恐怕你們這自由,竟成了那軟弱人的絆腳石。”

以下是我所經歷的一個違反這命令的例子。

我第二次去印尼事奉時,帶著妻子麗莎、孩子們和一個保姆,來到度假勝地巴厘島的登巴沙。我們所拜訪的教會有一位長老,他在城中的鬧區擁有一家平價旅館。我們長途跋涉,睡眠的時間非常少,大家已是筋疲力盡。當晚,我們被噪音和狗吠聲吵醒了好幾次,並沒有得到所需要的休息。

次日,我們繼續前往爪哇事奉兩個禮拜,行程非常緊張,只有一天的空閒可以參觀旅遊。短短二十四個小時內,我們在一間擁有三萬名會友的教會舉辦了五次聚會。

行程結束時,我們被安排經由巴厘島返國。牧師告知我們,將再次留宿在那位長老的旅館。經過兩週密集的事奉之後,想到又得面對上回的狀況,實在讓人興奮不起來。

我們在即將離開爪哇前往巴厘島的早餐上,一位高貴的女士表達願意支付費用,讓我們投宿於巴厘島最高級的度假飯店。我非常興奮,因為終於可以休息了,而且還是在風景優美的地方。

當我們離開前往整理行李時,麗莎告訴我,她覺得接受那位女士的好意並不妥當。翻譯人員和我一再說不會有事。她在前往巴厘島的飛機上說,她不認為我們做了對的事。

我很愚昧,並沒有聽她的勸告。我告訴她,這並沒有花費教會半毛錢,不會有問題的。抵達巴厘島後再提行李時,她又再次央求,但我沒有理睬。

當我們見到牧師時,我告訴他,因為那位女士的好意,我們不需要留宿在長老的旅館。當我如此說時,他顯得不太自在,於是問他有什麼不對。

幸虧他對我直說:“約翰,這會得罪那位長老和他的家人,今晚他們的旅館客滿,但他們為你們預留了房間。”

顯然我也冒犯了這位牧師,因為我並沒有對他們的安排表示感謝。最後我告訴他,我們會謝絶那位女士的好意,而留宿在那位長老的旅館。

主對付了我的心態。我知道那位牧師受到傷害。我為了尋求自己的權利而得罪了弟兄,這便是罪。我請求他的原諒,而他也原諒了我。我希望這個功課學一次就夠了。

彼此造就的試驗

使徒保羅在致羅馬人的書信中,總結神對這事的心意:【羅14:19】 所以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

我們的目標應該是:不為了自己的自由而絆倒別人。我們所行的事甚至可能是聖經所允許的,但捫心自問:這麼做是否造就他人?還是只為了尋求自己的好處?

【林前10:23-24,31-33】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作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神的教會,你們都不要使他跌倒。就好像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處,叫他們得救。

我要鼓勵你,藉由這段經文,讓聖靈進入你生活中的每一層面;讓他向你顯明一切為了自我利益,而非他人利益的隱藏動機和計劃。不論你生命中緊抓不放的是什麼,請接受他的挑戰,讓自己活得像是眾人的僕人吧。

請使用你在基督裡的自由,去釋放他人得自由,而非只是堅持自己的權利;這是保羅事奉的指導方針,他說:“我們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這職分被人譭謗。”【林後6:3】

 

====不肯饒恕的人,忘記神已赦免他們多大的一筆債。====

十一、饒恕:不付出就不能獲得
【可11:24-26】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你們站着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叫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若不饒恕人,你們在天上的父,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有古卷無此節)

本書剩餘的篇幅,我想將焦點轉向不願釋懷被得罪之事的後果,以及如何從中得釋放。

耶穌的話句句屬實:“你們若不饒恕人,你們在天上的父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在我們目前所處的文化中,口中所出的話不見得是心裡真正所想的。結果是,我們很難相信他人所說的話;一個人的話很難當真。

這個現象從孩童時期就開始了。父母告訴小孩:“你再做一次,就會被打屁股。”之後,小孩作了不僅一次,父母每一次都給予相同的警告,但通常都沒有付諸行動。即使真的處罰了,也比先前的警告較輕,有時會比較重,那是因為父母此時已備感挫折了。

兩種反應都向孩子傳達一個信息:若非你說話不算話,就是你言非真實。於是小孩學到一件事,即權威者所說的話不一定都要當真。他因此感到困惑,不知何時該把權威者的話當真。這種態度也反映到孩子生命中的其他層面上,他會以同樣的態度來看待其師長、朋友、領導者及上司。他在成年之前,已將隨便說說的態度視為稀鬆平常。成年後,他自己所說的話和所作的承諾,也不是心裡真正所想的。

讓我來假設一個典型的對話。吉姆遇見一陣子未聯絡的湯姆,他正在趕時間,心想:糟糕,沒想到會遇見湯姆,我真的沒時間和他聊。

兩人四目交接。

吉姆說:“讚美主,弟兄,真高興見到你。”

他們聊了一會兒。

吉姆因為趕時間,為了結束話題,他說:“我們得找個時間一起吃中飯。”

首先,吉姆因為在趕時間,所以他見到湯姆並不感到興奮。第二,他向湯姆打招呼時說“讚美主”,但其實心中並沒有想到主。第三,他對中餐的邀約並無意履行,那只不過是一個讓自己早點脫身的權宜之計。因此,在這樣的對話中,吉姆所說的話根本不具任何真實的意義。

像這樣的真實例子,每一天都在發生。今天,很多人所說的話中有四分之一是不算數的,所以我們很難知道何時要將某人的話當真,這並不足為奇,不是嗎?

但耶穌說話時,他希望我們對他所說的話認真以待。我們不能以看待生命中其他長輩或親友的態度來看待耶穌,他可是說話算話的。即使我們不可靠,他仍是信實的。他的誠實與正直遠超過我們的文化或社會的標準。所以,當耶穌說:“你們若不饒恕人,你們在天上的父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時,他可是當真的。

讓我們進一步來看這事;他在福音書中說過不止一次,而是很多次。他強調這個警告的重要性,讓我們來看看他在不同狀況中所說的話。

【太6:14-15】 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還有:【路6:37】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饒恕原文作釋放)

我們在主禱文中再次讀到:【太6:12】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我很懷疑,有多少基督徒希望神饒恕他們,如同他們饒恕得罪他們的人一樣。然而,這正是他們得到饒恕的方式。在教會中,不肯饒恕的情況是如此普遍,以致我們不願認真看待耶穌的這些話。但不論普遍與否,真理是不會改變的。我們如何饒恕人,釋放人,並與他人修復關係,就決定了我們會如何被饒恕。

我曾聽聞一個在菲律賓的事奉者不尋常的見證。有個朋友在先前的事奉工場認識此人,他給了我一篇關於此人經歷的見證。

此人在事業上非常成功,財源廣進,有好幾年的時間一直抗拒神對他的呼召。他的不順服終於產生了惡果:他因心臟衰竭,被緊急送到醫院。

他死在手術台上,發現自己站在天堂的門外。耶穌站在那裡,正在處理他不順服的問題。那人祈求主若能延長他的生命,他就要事奉主。主同意了他的請求。

主在差他返回肉身之前,向他顯明地獄的景象。他看到他的岳母在地獄的火中燃燒着。

他非常地驚訝,因為她已作了認罪禱告,決志成為基督徒,並且參加教會。“她為何在地獄裡呢?”他問主。

主對他說,因為她拒絶原諒一個親戚,所以她自己也無法得到饒恕。

饒恕與屬靈的成長

在我們的服事中,也可看到很多不肯饒恕的例子。我初次在印尼事奉時,借宿在一個富商的家中;他和他的家人都參加我所服事的教會,但其實他們並沒有得救。

在我借宿他家的期間,他的妻子得救了;接着是他,之後是三個小孩全部得救。這是一個極大的釋放,屋子裡整個氣氛都改變了,家中充滿了喜樂。

當他們得知我和妻子即將返回印尼,便邀請我們留下來,並且願意支付我三個小孩和一個保姆的機票費用。

我們在他們的教會舉辦了十場聚會,傳講關於悔改以及神同在的信息。我們感受到神的同在臨到聚會中,從頭到尾不斷有人流淚並哭求釋放。

他們全家人再一次被服事。那個丈夫的母親住在同一城市,她參加了每一場的聚會,並贊助我的小孩大筆的機票費用。

快到週末時,這個母親來找我,她直視我的眼睛問道:“約翰,為何我從未感受到神的同在?”

我們剛吃完早餐,其他人已先行離開餐桌。

“我已經參加了每一場聚會,”她接著說:“我用心聽你所講的每一件事,也走到台前悔改,但我從未感受到神的同在。不僅在聚會中如此,其他時候也如此。”

我和她談了一會兒,然後說:“讓我為你禱告,求神的靈充滿你。”我為她按手禱告以領受聖靈,她卻仍然毫無神同在的感覺。

神對我的靈說話:“她無法原諒她的丈夫,告訴她必須饒恕。”

我把手放下來。我知道她的丈夫已經過世,但我仍看著她說:“主對我說,你仍然無法饒恕你的丈夫。”

“是的,我沒有辦法。”她同意:“但我已盡我所能地原諒他。”

然後她告訴我,她丈夫對她做了什麼可怕的事。我能體會為何她需要這麼努力地饒恕他。

但我對她說:“為了領受神的同在,你必須饒恕”,並且向她解釋耶穌對於饒恕的教導。

“你無法靠自己的力量饒恕他。你必須把這事帶到神面前,先請求神赦免自己。然後,你才能原諒你的丈夫。你是否願意饒恕你的丈夫?”我問道。

“是。”她回答。

我帶領她作了簡單的禱告:“天父,我奉主耶穌的名,求你赦免我無法原諒我先生的罪。主啊,我知道我無法靠自己的力量饒恕他;我已經失敗了,但現在我來到你面前,我發自內心饒恕我的先生。我原諒他。”

這些話一出口,淚水便從她的臉頰流下來。

“舉起你的手並且說方言。”我鼓勵她。

她首次以屬天美麗的語言禱告。我們在早餐桌旁,強烈地感受到主的同在;這同在淹沒了我們,令人深感敬畏。她哭了約有五分鐘之久,然後我們談了一會兒,我鼓勵她享受主的同在,留下她獨自一人繼續敬拜神。

當這事傳到她兒子和兒媳婦的耳中,他們很震驚。兒子說,他從未見過母親流淚。

她自己也記不得上次流淚是什麼時候:“甚至在我丈夫去世時,我也沒有流淚。”

她在當晚的聚會中受洗了。接下來的三天,她整個人容光煥發,臉上散發出甜美的笑容;在此之前,我不曾看過她那樣的笑容。她曾經不肯饒恕,因此被囚禁在不饒恕的監牢裡。但是當她放開手願意饒恕丈夫時,便領受了神在她生命中的大能,終能感受到他的同在。

不願饒恕的僕人

耶穌在馬太福音第十八章提供進一步的亮光,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不肯饒恕和絆倒人之事所帶來的捆綁。耶穌教導門徒如何與得罪他們的人和好(我們會在稍後的篇章探討和好的主題)。

彼得問:“主阿,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太18:21】

他自認為寬宏大量。

彼得喜歡走極端。在變像山上,就是他說:“我就在這裡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太17:4】現在,他自以為很有雅量:我願意饒恕七次,想必主會覺得我很不錯。

但他得到一個出人意表的回答。耶穌否定了彼得所謂的寬宏大量:“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太18:22】換言之,要像神對我們的饒恕,是無限次的。

之後,耶穌說了一個比喻來強調他的觀點:【太18:23,24】 天國好像一個王,要和他僕人算賬。才算的時候,有人帶了一個欠一千萬銀子的來。

為要瞭解耶穌所說這些話的程度,必須先知道“他連得”是什麼。“他連得”是金、銀、其他金屬和礦石的計量單位。它在這個比喻中代表債務,所以我們可以安全地假設耶穌是指金或銀的兌換單位。姑且說是金子吧。

一他連得約相當於三十四公斤,那是一個男人可以負荷的最大重量(參列王記下5:23)一萬他連得約有三十四萬公斤,或者三百四十噸,意即這僕人欠了王三百四十噸金子。

目前,一盎司金子的價格大約是三百七十五美元。以現今市價來說,一他連得的金子價值約美金四十五萬元。因此,一萬他連得的金子相當於四十五億美元。這僕人欠了他的王四十五億美元!

耶穌在此強調的是,這個僕人所欠的債是他永遠無法還清的。繼續往下看:

【太18:25-27】 因為他沒有什麼償還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兒女,並一切所有的都賣了償還。那僕人就俯伏拜他說,主阿,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那僕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

現在,讓我們看看這個比喻如何應用在絆倒人的事上。當絆倒人的事發生時,一筆債就隨之而來。你會聽到這樣的話:“他會為此付上代價的。”所以,饒恕就像是將債務一筆勾消。

王代表父神,他免除了這個僕人不可能償還的巨債。我們在歌羅西書裡讀到:“你們從前在過犯,和未受割禮的肉體中死了,神赦免了你們(或作我們)一切過犯,便叫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又塗抹了在律例上所寫,攻擊我們有礙於我們的字據,把它撤去,釘在十字架上。”【西2:13-14】

我們被取消的債務,靠自己是無法償還的;我們欠神的債是不可能還清的。我們的罪使神無法容忍,所以,神將救恩作為禮物送給我們。耶穌償還了我們所有的債。僕人與王之間的關係,就如同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

【太18:28】 那僕人出來,遇見他的一個同伴,欠他十兩銀子,便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嚨,說,你把所欠的還我。

十分銀子大約相當於一天勞動的工資。按照今天的工資,十兩銀子大概價值四千美元。讓我們再往下讀:

【太18:29-30】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說,寬容我吧,將來我必還清。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監裡,等他還了所欠的債。

他的同伴欠他一筆相當大數目的錢——一整年工資的三分之一。如果你的工資少掉三分之一,你感覺如何?然而,不要忘了這人剛被免除四十五億美元的債務,這筆錢遠勝於他一生所能賺取的!

對他人無法釋懷的怨恨,相較於我們得罪神而欠祂的部分,就像四千元與四十五億相比一樣。我們或許被別人惡待,但怎麼樣也比不上我們對神的悖逆。

你可能覺得沒有人比你更慘的,然而,你不瞭解耶穌所受的對待是何等的惡劣。他是無可指責、無罪被殺的羔羊。

一個不肯饒恕的人,忘了他們所欠的一大筆債已被取消。當你瞭解耶穌將你從永遠的死和痛苦中拯救出來,你便會無條件地饒恕他人(我們會在第十三章探討如何走過這個歷程)。

再也沒有比永遠的火湖更悲慘的了;沒有拯救,蟲不死,火也不滅。那就是我們的命定,直到神藉由他愛子耶穌基督的死而饒恕我們。哈利路亞!如果你難以饒恕他人,想想地獄的景象,以及神救你出來的大愛。

信徒的功課

讓我們繼續看這個比喻:

【太18:31-33】 眾同伴看見他所作的事,就甚憂愁,去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於是主人叫了他來,對他說,你這惡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

耶穌在比喻中所指的不是非信徒,而是主的僕人。這人已被免除了一大筆債務(救恩),並且被稱為主人的“僕人”,而他不願饒恕“另一個僕人”。所以我們可以下結論說,不肯饒恕的信徒會面臨同樣的命運。

【太18:34-35】 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給掌刑的,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

在這些經文中有三個重點:

1、  不肯饒恕的僕人被交給掌刑的。

2、  他必須償還原有的債務,三百四十噸的金子。

3、  父神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不肯饒恕弟兄的信徒。

一、不肯饒恕的僕人被交給掌刑的。

韋氏字典將“折磨”定義為“身體或心靈上的極度痛苦”,或者“施加於強烈的痛苦予以懲罰、脅迫,或供殘酷成性的人尋樂”。

這個施加折磨的掌刑者就是邪靈。神允許它們對人的身體和心靈施加折磨與痛苦,即使是基督徒也避免不了。我常常為那些無法在聚會中得着醫治、安慰或釋放的人禱告,皆因他們不能打從心底饒恕、釋放他人。

醫生和科學家都認為,不饒恕和苦毒與某些疾病有關係,例如關節炎、癌症等,許多心理上的疾病也是導因於心懷苦毒的不饒恕。

通常我們不肯饒恕的是別人,但有時不願饒恕的對象卻是自己。耶穌說:“若想起任何人向你懷怨,就先饒恕……”(參馬太福音5:24)任何人乃是包括你自己!如果神已饒恕你,你是何許人,竟不肯原諒他已饒恕的人,即使這人是你自己?

二、不肯饒恕的僕人必須先償還原先無法償還的債務。

此人被要求償還原先無法償還的債務,這就彷彿我們被要求償還耶穌在加略山替我們償還的罪債。我們可能會失去救恩。

“等一下,”你說:“我以為一個人只要作了決志禱告,將生命交給耶穌,他就永遠不會失喪了。”

如果你這麼認為,那麼請解釋彼得為何寫下這一段話:

【彼後2:20-21】倘若他們因認識主救主耶穌基督,得以脫離世上的污穢,後來又在其中被纏住制伏,他們末後的景況,就比先前更不好了。他們曉得義路,竟背棄了傳給他們的聖命,倒不如不曉得為妙。

彼得是說,藉着耶穌基督的救恩而脫離罪(世上的污穢)的人,後來又被罪(有可能是不肯饒恕)給纏住、制伏。被制伏意指他們不迴轉向神,不為頑梗的罪向神悔改。彼得說,曉得義路竟又背棄,倒不如從不曉得算了。換言之,神告訴我們,從未得救要強過接受了永生的禮物,之後卻又永遠背棄了它。

猶大書也描繪在教會中“死了又死的人”(twicedead)(參猶大書12、13節)。意思是,第一次死是因為生命中沒有基督,接受他之後,你便擁有了復活的生命;但後來卻又背棄了他的道,這是第二次的死。

將來會有很多人到耶穌面前為自己辯解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耶穌將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太7:22,23】

他們認識祂,稱祂為主,奉他的名行神蹟。然而,他不認識他們。

耶穌會認識誰呢?使徒保羅寫到:“若有人愛神,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林前8:3】神認識那些愛他的人。

你可能會說:“我愛神,只是無法原諒這個傷害我的弟兄。”那麼你是被迷惑了,你並不愛神,因為經上說:“人若說,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有古卷作怎能愛沒有看見的神呢)。【約一4:20】

迷惑是一件可怕的事,那些被迷惑的信徒全心相信自己是對的;他們相信自己是在正路上,事實卻不然。一個人若拒絶遵行神的話語,就是欺騙自己的心。

“很多人”一心以為會進天堂卻被拒於門外,耶穌說在末日時會有很多人跌倒(參馬太福音24:10)是不是很有意思呢?這兩類人會不會是同一批人呢?

有些基督徒因着不饒恕而飽受折磨,他們可能期望死亡會帶來解脫,事實卻非如此。不饒恕的問題必須現在就解決,否則,將會被叫去償還無法償還的巨債。

三、父神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任何拒絶真心饒恕的信徒——不論被傷害或跌倒的程度多嚴重。

耶穌特別要確定我們是否瞭解這個比喻。耶穌對所說的每個比喻幾乎都未詳加解釋,除非門徒進一步詢問。然而在這裡,他希望我們對於拒絶饒恕的嚴厲審判,沒有任何的疑問。

還有其他很多例子,耶穌都非常清楚地表示,我們若不饒恕人,自己也得不到饒恕。別忘了,他不像我們,他心口如一。

這種情況在教會中不太常見,常見的反而是不肯饒恕的藉口。相較於同性戀、姦淫、偷盜、酗酒等等,不饒恕被視為較輕的罪。但不饒恕的人與犯其他罪的人一樣,都無法承受神的國。

有些人可能認為這是個嚴厲的信息,然而,我卻認為它是滿有憐憫、提醒人的信息,而非嚴厲的審判。你寧可現在被聖靈定罪,而經歷到真實的悔改與饒恕?或者你寧可拒絶饒恕,然後聽到主對你說:“離開我去吧”,再也沒有悔改的餘地?

 

====我們寧可再次受欺,也不尋求報復====

十二、報復:一大陷阱
【羅12:17】 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

我們在上一章清楚地看到,持續懷怨而不肯饒恕,就像一直記得別人欠我們一筆債。當一個人被冒犯了,就會認為別人虧欠他,而期望有所補償,不論是否為金錢的補償。

法庭制度的存在,是為了替受冤屈或受傷害的人伸冤。人們想要追討債務,所以打官司。每當有人被傷害時,人會出於正義地說:“他們會因所行的受審判,若證實有罪,就必須因此付上代價。”那個不肯饒恕的僕人,要他的同伴償還欠債,因此他訴諸法庭以求補償,但這並非公義之道。

【羅12:19】 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着,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神的兒女替自己伸冤是不義的,但這正是我們拒絶饒恕別人時會尋求的方式。我們渴望、籌算、計劃,想要伺機報復。除非那人把欠的債完全還清,否則我們不肯罷休,並且只有我們才能決定什麼樣的補償可以接受。當我們想要憑己意去糾正錯誤的事時,就是自視為審判官。但我們知道:

【雅4:12,5:9】 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你是誰,竟敢論斷別人呢?……弟兄們,你們不要彼此埋怨,免得受審判。看哪,審判的主站在門前了。

神是唯一的審判官,他會執行公義的審判,也會根據公義加以償還。如果有人犯了錯且真心悔改,耶穌在加略山上所成就的,便為他清除了一切債務。

你可能會說:“但受委屈的是我,又不是耶穌!”

沒錯,但你仍不明白,你使他受了何等的冤屈。當人人都犯錯,命定惟有一死,只有他是生來無罪的,但他卻無辜地替我們受害。我們每個人都違背了神的律法,神的律法超越人類的法律,正義若要得到伸張,那麼所有的人都會被宇宙的最高法庭判處死刑。

就算你真的平白受冤屈,但相較於你蒙神赦免的過犯,兩者是無法比擬的,甚至不足以抵償一個零頭。如果你還是覺得受騙上當,那麼你顯然是忘了自己蒙了多大的憐憫。

沒有懷怨的灰色地帶

根據舊約,如果你犯錯得罪了我,我有合法的權利,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追討欠債,以惡報惡是被容許的(參利未記24:19;出埃及記21:23-25)律法是至上的。耶穌尚未犧牲,他們尚未得自由。

來看看他對新約的信徒是怎麼說的:

【太5:38-42】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裏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

耶穌除去了任何容許怨恨的灰色地帶。事實上,他說寧可再次吃虧,也不尋求報復。

當我們試圖為自己糾正錯誤時,便是自視為審判官。馬太福音十八章中,那個不肯饒恕而將同伴下監的僕人便是如此。於是,反而是這個不肯饒恕的僕人被交給掌刑的;他的家當被賣,直到他還清所有的欠債。

我們必須退一步,讓出位子給那位公義的審判官,惟有他能行公義的賞罰。

我曾在佛羅里達州坦帕市的一個教會,以絆倒人的事作為講道的主題。會後,一位女士上前來說,她本已原諒前夫所做的一切,但她聽完我的信息後,她瞭解自己的內心中仍沒有平安,並且感到非常不舒服。

“你仍然沒有饒恕他。”我溫和地告訴她。

“不,我有,”她說:“我已經流下了饒恕的眼淚。”

“你或許是哭了,但你仍然沒有放過他。”

她堅持我是錯的,並認為她已經饒恕了:“我對他已經不抱任何希望,我饒恕他了。”

“告訴我,他對你做了什麼?”我問。

“他和我一同牧養一個教會。他拋下我和三個兒子,和教會中一個出色的姐妹私奔了。”她眼眶含淚地說:“他說和我結婚是因為不瞭解神的旨意,娶那個與他私奔的女子才是神對他的完美旨意。他告訴我,她是他事奉上的寶貴資產,因為她給予他更多的支持。他說我是一個障礙,是個吹毛求疵的人。他將婚姻破碎的責任,都推到我身上。他一去不回,也從未承認他有任何的錯。”

這個人顯然被迷惑了,嚴重地傷害了他的妻子與家庭。她為他的所言所行飽受痛苦折磨,還一直等着他還清這筆債。這筆債並不是贍養費或撫養孩子,因她現任的丈夫已供應了這些需要。她希望他償付的債是承認他做錯了,而她是對的。

我向她指出:“除非他來到你面前對你承認他錯了,一切的錯在他而不在你,然後請求你的原諒,否則你是不會饒恕他的。這筆尚未還清的債捆綁了你。”

如果耶穌必須等我們到他面前道歉說:“我們錯了,你是對的,請饒恕我們,”他就不會先在十字架上饒恕我們了。當他被懸掛在十字架上時,曾呼求:“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23:34】在我們到他面前承認自己得罪他之前,他就已經赦免我們了。使徒保羅的話提醒我們:“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西3:13】以及“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弗4:32】

當我告訴這位女士:“除非他說我錯了,你是對的,否則你是不會饒恕他的”時,眼淚從她的臉頰流了下來。相較於他帶給她和孩子們的痛苦,她所要求的似乎微不足道,但她仍然受到人的公義所束縛。她自視為審判官,要求自己的債權,等待對方的補償。心裡的怨恨不但攔阻她與現任丈夫的關係,也影響到她與所有具權柄的男性之間的關係,因為前夫也曾經是她的牧師。

耶穌經常以田地來比喻我們內心的景況:他提醒我們,要紮根於神的愛中。神話語的種子必將在心中生根成長,最後結出公義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 溫柔,節制。【加5:22、23】

然而,種什麼就收什麼。所種的是欠債、不饒恕和怨恨的種子,其他的根便會取代神的愛而成長,那就是苦毒的根。

傅蘭吉(Francis Frangipane)為苦毒下了一個很好的定義:“苦毒是尚未完成的報復。”當我們的報復尚未達到令自己滿意的程度,便產生了苦毒。

希伯來書的作者直接提到了這個問題:

【來12:14-15】 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又要謹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恐怕有毒根生出來擾亂你們,因此叫眾人沾染污穢。

請注意“眾人沾染污穢”這幾個字,會不會就是耶穌所指的,在末世會有“許多人”跌倒?

苦毒是根,只要給予照護——澆水、施肥、留意和保護——便會往下生長,逐漸茁壯。若不儘快處理,根便很難拔除,怨恨的力量會在心中持續地增強。因此,聖經勸勉我們“不可含怒到日落。”【弗4:26】現在,我們看不到公義的果子結出來,所收的儘是憤怒、怨恨、嫉妒、憎惡、衝突與不和,耶穌稱這些為壞果子(參馬太福音7:19、20)

經上說,人若不放棄怨恨而尋求和睦,終將變為污穢。原本是珍貴的部分,卻被不饒恕的污穢所腐化。

一個王儲的敗壞

我們先前看到,大衛對掃羅一直忠心耿耿,即使掃羅對大衛並不忠實。大衛曾有兩次為自己伸冤的良機,卻沒有去做;他是合神心意的人。他讓神在他和掃羅之間作審判,當神的審判臨到掃羅時,大衛因着心中沒有苦毒,所以並沒有感到高興,反而哀悼掃羅。

掃羅死後,大衛登上王位。他鞏固疆土,享有軍事及經濟上的成功,王位穩固。他娶了很多妻子,生養小孩,包括長子暗嫰和排行第三的押沙龍。

大衛的兒子暗嫰行邪惡的事,侵犯了同父異母的妹子他瑪,亦即押沙龍的胞妹。暗嫰裝病,要求父親讓他瑪來為他預備食物。他瑪奉命行事,暗嫰卻命所有的僕人出去,而後強暴了她。暗嫰事後鄙視她,將她從眼前趕出去。他玷污了一個貞潔的王室公主,使她蒙羞而毀了她的一生。(參撒母耳下第十三章)

押沙龍將胞妹帶回自己的家中照料她,並不對暗嫰提說這事,但他憎恨暗嫰玷污了他瑪。

押沙龍期盼他的父親會懲罰暗嫰。大衛王得知暗嫰的惡行後,極為憤怒,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押沙龍對於父親缺乏公義,感到心灰意冷。

他瑪原本穿著未出嫁公主的綵衣,如今卻蒙上羞恥。她是個貌美的女子,也可能極受人們的尊重。現在,她過着與人隔絶的生活,因着不再是處女而無法出嫁。

的確不公平。她順從王命服事暗嫰,竟遭玷污;她的一生都毀了。然而,作惡的人卻若無其事,照樣地過日子。一切的後果藉由她承擔,以致生命一團亂。

押沙龍日復一日看著他悲傷的妹子,公主的完美生活成了一場夢魘。押沙龍等了他父親一年,看他會做些什麼,但大衛並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因此,他對父親懷恨,也憎恨邪惡的暗嫰。

兩年後,他對暗嫰的憎恨,衍生出謀殺的計劃。押沙龍或許是這麼想:“既然掌權者沒有任何行動,那就讓我來替妹妹報仇吧!”

他宴請所有的王子,暗嫰不疑有詐,押沙龍便趁機將他殺害,然後逃至基述。他完成復仇的計劃,但他對父親的怨恨仍在燃燒,尤其是在他逃離王宮的期間更是有增無減。

押沙龍整個心思已被苦毒所敗壞,於是他一面譭謗大衛,一面卻希望父親將他召回王宮。大衛沒有這麼做,押沙龍的怨恨之火因此越發熾烈。

他或許這麼想:“百姓如此擁戴我父親,但他們都不瞭解他的真面目。他不過是個追逐私利的人,利用神做幌子來掩護自己;他比掃羅更糟!掃羅因為沒有除滅亞瑪力人的王,留下一些上好的牛羊,便失去了王位。我父親曾與他最忠誠的其中一個下屬的妻子犯姦淫,並且殺了這個忠臣來掩蓋自己的罪行。他是殺人犯,也是通姦犯——所以他才不願懲罰暗嫰!他敬拜耶和華全都是假的,為的是掩飾這一切。”

押沙龍在基述住了三年。大衛對兒子暗嫰的死,心中已得了安慰。約押說服他讓押沙龍返回,但他仍不願見押沙龍的面。如此又過了兩年,大衛終於召見押沙龍,並恢復他昔日的榮寵,但押沙龍心中的怨恨不曾稍減。

押沙龍是偽裝的高手。他在殺害暗嫰之前,“押沙龍並不和他哥哥暗嫩說好說歹。……押沙龍恨惡他。”【撒下13:22】

很多人像押沙龍一樣,善於隱藏自己的怨恨與憎惡。

因着他懷怨、批評的心態,那些心中有不滿的人都聚集到他身邊來。於是不管誰要抱怨,他對奉陪傾聽。他邊聽邊感嘆自己不是王,否則情況便會改觀。既然王似乎沒有時間聽百姓訴苦,於是他就在百姓中間判斷是非;他如此做,或許是因他自己未得到公平的對待之故。

他似乎頗為關心百姓。聖經上說,押沙龍從他父親大衛那裡偷走了以色列人的心。但他對百姓的關心是由衷的嗎?抑或只是一種手段,藉以推翻曾經得罪他的大衛呢?

挑錯專家

押沙龍籠絡了以色列人的心,故率眾造反。大衛王被迫逃離耶路撒冷,以求保命。押沙龍似乎即將建立自己的王國,雖然大衛下令不得傷害他一根汗毛,但當他追殺大衛時,卻反被殺害了。

其實,押沙龍是死於自己的苦毒和怨恨。他是極具潛力的王位繼承人;生命卻在黃金時期便結束了,只因他不願寬容他父親,認為父親欠他的債,結果是為自己招致敗壞。

在教會中,服事領導者的人經常會對他們所服事的領導者或領導者所任命之人的缺點再清楚不過,於是就被絆倒了。他們的眼光是扭曲的,他們是用完全不同於神的眼光來看事情。

他們以為自己一生的使命,就是將週遭的人從不公正的領導者手中解救出來。他們贏得那些心裡不高興、不滿足、被忽略之人的心,正如押沙龍一般。他們造成教會事工的分裂,卻不自覺。

他們的觀察有時是正確的。或許大衛應當對暗嫰有所懲罰;或許領導者在某些方面是有過失。但誰是審判者——是你還是主?別忘了,如果你播下的是衝突的種子,你所收穫的也是衝突。

押沙龍和現今很多事工的下場,都是經過一段時間發展而成的。當怨恨與不滿進入心中時,我們常常是不自覺的。苦毒的根剛長出來時幾乎是看不到的,但是當它得到照料,便會成長茁壯。誠如希伯來書作者勸勉我們的:“又要謹慎,……恐怕有毒根生出來擾亂你們,因此叫眾人沾染污穢。”【來12:15】

我們必須檢視內心,並且敞開自己接受主的指正,惟有他的道能辨明我們內心的思想和動機。聖靈藉由人的良心使人知罪,我們不應忽略或壓制他的提醒。若是有人曾經這麼做,就應在神的面前認罪,敞開心接受他的指正。

曾有一個事奉的人問我,他對某件事的處理方式,是像押沙龍或是大衛的作法?他原是某城中一位牧師的助理,但被牧師解僱了。原因似乎是神的手在這個年輕人身上,所以引起那位牧師的嫉妒與害怕。

一年後,這個被解僱的年輕人相信,主希望他在城的另一邊建立新教會,所以他照做了。他的一些會友是來自當初他離開的教會。他為此感到困擾,因為他不想成為押沙龍。但很顯然地,他並沒有對先前的領導者懷有怨恨和不滿。他開創這新的教會是出於神的帶領,而非出於對先前教會缺乏關心會友的反動。

我向他指出押沙龍和大衛之間的不同。押沙龍因為對在上者不滿,便去籠絡人心;大衛被掃羅追殺,卻仍鼓勵他人對掃羅忠心。押沙龍率眾而去,大衛卻獨自離去。

“你是獨自離開教會嗎?”我問他:“你有沒有鼓動任何人與你一同離去或支持你?”

他說:“我單獨離去,沒有帶走任何人。”

“那就好。你所做的是大衛的行為。你應當確定到你這兒來的人,沒有對你之前的牧師心懷怨懟,若是有,清帶領他們得着醫治與釋放。”

現在,此人的教會蓬勃發展。我非常欣賞他,因為他能無懼地檢視自己的心,甚至願意謙卑自己領受屬靈上的忠告。對他而言,與其證明自己是“對的”,不如順服而走神的道路來得重要。

不要怕讓聖靈揭露任何苦毒或不饒恕。你將它隱藏得越久,它就變得越強烈,你的心也越發難以成長。要存着憐憫的心腸。如何做到呢?

【弗4:31,32】 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譭謗,並一切的惡毒,(或作陰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

 

====你從最嚴重的傷害中成長最多,這些傷害是你未曾被訓練去面對的。====

十三、逃出陷阱
【徒24:16】 我因此自己勉勵,對神,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

常存無虧的良心是要付出努力的,保羅將它與運動相比。我們若鍛鍊身體,就比較不會發生運動傷害。我在夏威夷時曾為了拍照而攀爬一座牆,結果造成膝蓋的一組肌肉拉傷,有四天之久無法行走。

物理治療師告訴我:“如果你經常運動,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你的肌肉狀態不佳,因此容易受傷。”

行走能力恢復後,另一個專家指導我:“你必須作這些運動,將膝蓋的肌肉調整到適當的狀態。”我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使膝蓋恢復正常。

使徒行傳二十四章16節中的“勸勉”一詞,希臘原文是askeo。文斯註釋字典將其定義為“千辛萬苦地藉由訓練或紀律式的操練而努力着”。

別人有時會得罪我們,而饒恕並不困難。我們已經鍛鍊己心,所以狀態良好,足可應付這類絆倒人的事;因此,我們不致受傷也不會留下永久的傷害。

很多人的身體狀況良好,即使爬上那堵夏威夷的牆也不致受傷。同樣地,有些人藉由鍛鍊己心,使自己保持在順服神的良好狀態中。我們的成熟度,決定我們將如何處理使人絆倒的事而不受傷害。

有些使人絆倒的事,嚴重的程度勝過我們所受的訓練。這種額外的壓力可能會導致我們受傷,而且事後還需要在靈裡鍛鍊一番,才能重得釋放與醫治,但努力是不會白費的。

本章將談到這些特別嚴重的絆倒人的事,它們需要更努力才能解決。

舉我生命中的一個狀況為例,它牽涉到我在事工上的某個同工。這個極大的傷害並不是單一事件造成的,而是很多次中的一次,時間長達一年半且越演越烈。

我週遭的人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他們問我:“你不覺得受傷嗎?你準備怎麼做?難道只是退讓,逆來順受嗎?”

“沒事,”我說:“這件事沒有影響我,我將繼續做我蒙召去做的事。”

然而,我的答案完全是出於驕傲。我深受傷害卻一概否認,即使面對自己時也是如此。我會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試着去瞭解這事怎會發生在我身上。我覺得震驚、麻木、詫異,但卻強壓住這些想法,擺出堅強的外表,事實上我很軟弱且深受傷害。

幾個月過去了,每件事都顯得枯燥乏味,事工了無新意,在禱告密室中也沒有感受到主的同在。我身陷痛苦的折磨中,天天與魔鬼奮戰。我以為之所以會有這些抗拒,是因為我生命中的呼召,但其實痛苦是源於我不肯饒恕。每一次當我在此人身邊時,我就感到靈裡被擊潰而趕快離開。

然後,某個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早晨,我坐在後院的陽台禱告:“主啊,我受傷了嗎?”我問道。

話一出口,我馬上聽到發自靈魂深處的吶喊:是的!

神要我確定,我知道自己受傷了。

“神啊,請幫助我脫離這個傷害與怨恨,”我懇求:“這真是過於我所能承受的。”

這正是主希望我去的地方——自己的盡頭。我們太常靠自己的力量做事,那無助於我們靈命的成長;相反地,我們變得更容易跌倒。

得釋放與醫治的第一步,就是承認自己受到傷害。通常。驕傲會使我們不肯承認自己受到傷害和冒犯。一旦我承認自己的真是景況,便能尋求主,敞開自己而接受他的指正。

我感到主希望我禁食一些日子。禁食不但使我對聖靈的聲音敏鋭,同時也有其他的益處。

【賽58:6】 我所揀選的禁食,不是要鬆開兇殘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嗎?

我已預備好斷開那些邪惡的鎖鏈,從被壓制的情況中釋放出來。

幾天之後,我參加一個喪禮,那個得罪我的人也在場。我從教會後方看著他,並開始哭泣。

“主,我原諒他;我不計較他對我所做的一切事。”我感到重擔瞬間消失;我已經原諒了他,釋放的感覺如洪水般的淹沒了我。

但這只是我走向復原之路的開端。雖然我在心裡已原諒了他,卻未意識到自己受傷的程度。我仍然脆弱,可能再次受傷害。這過程就像身體從傷害中復原一樣,需要經過鍛鍊,使我的心智和情緒剛強起來,才能防止將來的傷害。

故態復萌怎麼辦?

幾個月過去了,我偶爾還是得與以前一些尚未饒恕時的想法奮戰。可能是某個被同樣方式傷害的人來向我訴苦,又或者我看到那個人,聽到他的名字時,從前的想法又浮現,我就馬上棄絶它們(參林後10:5)。我就是這樣鍛鍊自己,努力保守我的自由。

最後,我求問主,要如何不受這些想法的牽制而回到不饒恕的舊貌。我知道他渴望我擁有更高程度的自由,而且我不想往後一生都被怨恨所糾纏。主指示我,為傷害我的那人禱告,並以他的話提醒我:

【太5:44】 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所以我禱告。起初,我禱告的聲音是乾澀而單調的,一點熱忱也沒有。我出於義務地會加上:“主啊,祝福他,賜給他美好的一天,在他所行的一切事上幫助他。奉耶穌的名,阿門。”

如此持續了幾個星期,似乎毫無進展。有一天早晨,主感動我去看詩篇第三十五篇,我對其中的內容沒有印象,所以翻到該篇開始讀。讀到一半時,我看到了自己的光景。

【詩35:11,12】 兇殘的見證人起來,盤問我所不知道的事。他們向我以惡報善,使我的靈魂孤苦。

我對大衛感同身受。我的看法是,那人和他的一些夥伴向我以惡報善。無疑地,我的靈魂陷在孤苦中。神使用這篇詩篇,指出我過往幾年的爭戰。接下來的一段經文,更使我氣憤莫名。

【詩35:13,14】 至於我,當他們有病的時候,我便穿麻衣,禁食刻苦己心。我所求的都歸到自己的懷中。我這樣行,好像他是我的朋友,我的弟兄。我屈身悲哀,如同人為母親哀痛。

大衛說這些人想取他的性命,以兇殘攻擊他,但他並沒有做任何事該遭遇如此對待。

接着是我的回應:“至於我……”

大衛沒有基於別人的行為來作出反應。他定意行正路,為他們禱告,視他們為自己親密的弟兄,也像人因喪母般為他們悲哀。神向我顯明如何為這人禱告:“要像你為自己祈求那樣地為他祈求!”

現在我的禱告完全改變了。它不再是:“神啊,祝福他,賜給他美好的一天。”而是注入了生命。我禱告說:“主,求你更多地向他顯明你自己。以你的同在祝福他。讓他對你有更親密的認識。願他能討你喜悅,使你的名得榮耀。”這祈求正是我希望神在我自己生命中成就的。

之後那一個月內,我熱切地為他禱告,大聲地吶喊:“我祝福你!奉耶穌的名,我愛你!”這是發自心靈深處的呼求。我已經脫離了為自己的緣故而為他禱告,而是為了他的益處來禱告。我相信整個醫治已經完成了。

在面對面中得醫治

過了幾個禮拜,我再次見到他,有種不太舒服的感覺在心中迴蕩着。我還是有股衝動想要批評他,我心中仍有掙扎。

妻子鼓勵我:“約翰,你需要去找他。”

“不,不需要,”我向她保證:“我現在已經痊癒了。”

但我感到聖靈並不認同我剛說的話。於是我求問主,是否我應該到他那兒去;他說是的。

我與那人約定了時間,帶了一份禮物,謙卑自己,坦承自己不當的態度,並請求他的原諒。我們言歸於好,饒恕與醫治流貫我的心。

我走出他的辦公室時,感覺得到醫治和力量,不再需要與傷痛奮戰,也不再想批評他。從此以後,我們之間的關係穩固,不曾再出現其他的問題。事實上,我們彼此非常支持對方。

“當我初次見到這人,”我告訴麗莎:“在我的眼中,他是個不會出差錯的人。我看不出他身上有什麼缺點;我喜歡他,因為他完美無缺。然而,當我被傷害時,要愛他真是困難,必須耗盡我每一分的信心。現在,我已經歷修復的過程並得到醫治,不論有什麼過錯,我愛他的程度就如同我初次見到他時一樣;這是一種成熟的愛。”

我腦海裡浮現這節經文:【彼前4:8】 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要愛那些在我們眼中不犯錯的人是容易的,那是蜜月期的愛。要愛那些在我們眼中有缺點的人卻是另一回事,特別是當自己成為被其傷害的受害者時。神的愛使我成熟,也堅固了我的心。

從那時起,類似的例子仍舊發生,但不需要多久怒氣便平息了。理由是:我的心曾受過鍛鍊以遠離憤恨。

從神在後院對我說話,到我走出那人的辦公室耳的着醫治,幾個月的時間已經過去了。那是一段訓練的時期,我的心受到鍛鍊並得着堅固。在那幾個月的時間內,情況有時似乎毫無進展;事實上,我懷疑是否變得更糟了。

但我是在通往復原的正路上,聖靈以我能承受的速度引導我,那是我邁向成熟的部分過程。這個經歷千金不換,我為它對我生命帶來的成長充滿了感謝。

藉由逆境而長大成熟

我們是在逆境而非順境中成長。在我們與主同行的旅程中,總是會有困難的。我們不能逃避,而是必須面對它們,那是我們在主裡成為完全的部分過程。你若選擇逃避,將會嚴重地攔阻你的成長。

當你克服種種障礙,就會變得更剛強、更有同情心,並且更愛慕耶穌。倘若你已走出困境卻沒有這些感覺,那麼你可能尚未從被絆倒的事中恢復過來。復原是你自己的選擇。有些人受傷害而從未復原,聽起來可能殘酷,但那是他們的選擇。

耶穌從苦難中學會順服;彼得和保羅亦然,那你呢?你學會了嗎?或者你的心變得剛硬、無情、冷漠,滿了苦毒與怨恨?那麼,你就是沒有學會順服的功課。

沒錯,有些絆倒人的事不會像鴨子甩落身上的水那樣容易擺脫。你必須努力克服,為了得自由而努力奮戰,但在這個過程中,你將會長大成熟。

成熟並不容易得到,若是容易,那麼任何人都能做到。由於阻力重重,故達到成熟境界的人並不多。阻力的存在,乃因我們的社會是不敬虔且自私的,世界被“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弗2:2)所掌控。結果是,要進入基督裡的成熟,就必須力抗源於自私的重重難關。

保羅為了堅固門徒的生命,重返他曾創立教會的三個城市。然而,他堅固他們的方法很有意思,他鼓勵他們:“勸他們恆守所信的道。又說,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徒14:22)

他沒有保證他們能擁有舒適的生活、符合世界標準的成功。他告訴他們,如果要帶著喜樂完成人生的路程,必遭遇許多的阻力,他稱之為艱難。

如果你逆流而上,就必須不斷地划槳,才能對抗水流的阻力而前進。如果你停止划槳而鬆懈下來,最後只有順着水流漂浮。當我們決定走神的路時,就會遇到很多的艱難,而這些試煉至終會顯明一個重要的答案:你要像世人一樣凡事只顧自己,或者你願意過一個為主捨己的生活呢?

請記得,當我們為耶穌的緣故而喪失自己的生命,必將得着他的生命。要學習將眼目定睛在最終的結果,而非過程中的掙扎。

彼得說得非常好:【彼前4:12,13】 親愛的弟兄阿,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

請注意,他將受苦的程度與喜樂的程度相比較。你如何能得到那種程度的歡喜快樂呢?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你將會與他同得榮耀,而你所得的榮耀,乃是根據你讓他在你生命中成全他完美屬性的程度而定。所以,不要定睛在他人得罪你的事上,乃要着眼於將來的榮耀。哈利路亞!

 

====幫助一個跌倒的弟兄,比證明自己沒有錯更為重要。====

十四、目標:和好
【太5:21-24】 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殺人,又說,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有古卷在凡字下添無緣無故地五字)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斷。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

這段經文引自登山寶訓,耶穌以這些話作為開始:“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接著說:“只是我告訴你們……”

耶穌繼續用這個比喻來貫穿他的信息。首先,他引用規範我們外在行為的律法,接着指出,律法的成全在於內心做起。所以,在神眼中,殺人犯不限於行謀殺的人,也包括恨惡弟兄的人。你內心的情況反映出真實的你!

耶穌在這篇信息中,清楚地描述懷怨的後果;他闡明懷有怒氣或苦毒怨恨的嚴重性。倘若某人無故地向弟兄動怒,難免受審斷。倘若怒氣生出惡果,而罵弟兄是“拉加”的,則難免公會的審斷。

拉加這個詞意指“沒腦袋的”或笨蛋。在基督的時代,這是猶太人用以責備、代表恥辱的話語。人若發怒到一個地步,罵弟兄是笨蛋,則難免地獄的火。罵人笨蛋就是說他不信神,因為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參詩篇14:1)在當時用這話罵弟兄可是相當嚴重的指控,只有當憤怒到極點轉為憎恨時,才會脫口說出這樣的話。今天,它相當於對弟兄說:“你下地獄吧!”而且不是說著玩的。

耶穌向他們顯明,若不處理憤怒,就會導致憎恨。憎恨若不處理,則難免地獄的火。他接著說,若想起有弟兄對自己懷怨,第一要務是必須去找他,與他和好。

我們為什麼要如此急迫地尋求和好——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弟兄的緣故?我們去,乃是為了弟兄的緣故,因為我們可能會成為幫助他們脫離怨恨不滿的管道。即使弟兄沒有向我們懷怨,神的愛也不願他存留憤恨而無人關懷,且無法恢復。我們可能沒有做錯任何事,但關鍵不在於對錯。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幫助這個跌倒的弟兄,勝於證明自己是對的。

造成懷怨的情況無法勝數。被我們得罪的人或許會認為我們待他不公。事實上,我們根本沒有傷害他;他可能得到錯誤的信息,而產生不正確的結論。

另一方面,他的訊息可能是正確的,但結論卻是不正確的。我們的話可能已在各種溝通的管道中被大大扭曲了。雖然我們無意傷害人,但言語行為卻給人不同的印象。

通常,我們是以自己的動機來評斷自己,對其他人則是以外在的行為來判斷。我們心裡想的是一回事,溝通時卻講成是完全另一回事,這種情況是可能的;有時,真正的動機甚至會巧妙地對自己隱瞞。我們想要相信自己的動機是單純地,但若以神的話語來過濾時,就會對這些動機有另一番看法了。

最後,或許我們的確得罪了某人,或許當時正在生氣,抑或處於壓力之下,而這人剛好首當其衝。或者,可能是這人經常蓄意抨擊我們,我們只是以同樣的方式回敬他罷了。

不論造成的原因如何,懷怨的人對事物的理解不清,他的判斷是基於假設、道聽塗說和表面的情況,即使他認為已經洞察我們真實的動機,還是被矇蔽了。沒有正確的訊息,如何能得到正確的判斷呢?我們必須敏鋭地察覺,他滿心認為自己受了委屈。不論是什麼原因促使他如此覺得,我們都必須願意謙卑自己去跟他道歉。

耶穌勸勉我們要與人和好,即使錯不在我們。為了達到和好的目的,我們需要以成熟的態度在謙卑中行事。但要求受傷的人踏出第一步通常比較困難,這就是為什麼耶穌要引起結怨的人“去向他……”

請求懷怨者原諒

使徒保羅說:【羅14:19】 所以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

這節經文告訴我們,對於所得罪的人當存何種態度。如果我們帶著挫折的態度,就無法達成和睦,反而會使那絆倒的人更難受。我們必須謙卑、放下自尊,存着追求和睦的態度,這樣才能看到真正的和睦。

我在某些情況下與那些曾被我傷害、或對我懷有怒氣的人接觸,他們對我抨擊,說我自私,不為他人着想,驕傲、粗魯無禮、嚴厲、或者更難聽的話。

我自然的反應是:“我才不是那種人,你根本不瞭解我!”但當我為自己辯解時,對他們的憤恨只是火上加油,這不是追求和睦。維護自己和自己的權利,永遠不會帶來真正的和睦。

我學會的作法是:傾聽,將嘴巴閉上,直到他們說完想說的話。如果我不贊同,我會讓他們知道我尊重他們所說的,也會檢討自己的態度和動機。然後告訴他們,我感到很抱歉,竟然傷害了他們。

有時候,他們對我的評斷是正確的,我便承認:“你說得沒錯,我要請求你的原諒。”

再重複一次,簡言之,就是謙卑自己以追求和睦。這或許是為何耶穌在以下經文中如此說:

【太5:25-26】 你同告你的對頭還在路上,就趕緊與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給審判官,審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監裡了。我實在告訴你,若有一文錢沒有還清,你斷不能從那裡出來。

驕傲是為自己辯護,謙卑是同意,並說:“你說得對,我的確是這樣,請原諒我。”

“至於從天上來的智慧,首先是純潔的,其次是和平的,溫良的,謙遜的,滿有恩慈和善果,沒有偏袒,沒有虛偽。【雅3:17新譯本】

屬神的智慧是願意讓步的,並不是硬着頸項或頑固地處理人際的衝突。只要不違背真理,一個順從神智慧的人,不會害怕讓步或聽從他人的觀點。

如何面對得罪你的人

我們已經討論過,當我們得罪弟兄時應該如何處理;現在,讓我們來思考如果是弟兄得罪我們,又當如何處理。

【太18:15】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

很多人在應用這段經文時所懷的態度,不同於耶穌在此所指的原意。如果他們被傷害了,便懷着報復與憤怒的心態,前去質問得罪他們的人。他們會以這段經文作為理由,來譴責傷害他們的人。

但他們忽略了耶穌如此教導我們的理由:不是為了譴責,而是為了追求和睦。他不是要我們去告訴弟兄,他是如何惡劣地對待我們,而是要我們去將攔阻關係重建的障礙除去。

這就好像神重建我們與他之間的關係。我們因犯罪而得罪了神,但“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8】

我們是否願意放下自我防衛與自尊,去與得罪我們的人和好?在我們尋求饒恕以先,神主動尋找我們,甚至在我們承認自己的過犯之前,耶穌便決定寬恕我們。

即使是他先尋找我們,也惟有在領受他和好的道理之後,我們才能恢復與天父的關係。

【林後5:18-20】 一切都是出於神,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這就是神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借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

和好的事始於一個共同的基礎——我們都犯罪而得罪了神。除非知道罪使我們與神隔絶,否則我們不會想要與他和好或得着救恩。

在新約中,門徒傳講人因犯罪而得罪神的道理,但何必告訴人說他們犯了罪呢?是為了定他們的罪嗎?神並不定罪,“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或作審判世人下同)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約3:17】或是神為了引領他們明白自己的光景,使他們認罪悔改以尋求饒恕呢?

能領人悔改的是什麼?答案在羅馬書二章四節:“還是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

神的恩慈領我們悔改;他的愛不讓我們被定罪而下地獄。他賜下他的獨生子耶穌,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證明了他的愛。即使我們犯罪而得罪了神,他仍先尋找我們,不是為了定我們的罪,而是為了恢復——為了拯救我們。

既然我們應當效法神(參弗5:1),就應該與得罪我們的弟兄和好。耶穌樹立了這個典範:到弟兄那裡去,讓他看見自己的過犯;不是去定他的罪,而是將你們之間的攔阻挪去,使關係得以修復並和好。我們裡面有神的恩慈,將能引領我們的弟兄悔改,並恢復彼此的關係。

【弗4:1-3】 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我們用和平彼此聯絡,是藉着謙虛、溫柔、恆久忍耐的態度,用愛心寬容彼此的軟弱,愛的連結也因此增強。

有些被我得罪的人,會以定罪的姿態來責問我,導致我失去和好的意願。事實上,我認為他們並不想和好;他們只想讓我知道他們的憤怒。

也有一些被我得罪的人,則是以柔和的態度來找我。我會很快便改變我的看法,並且請求原諒——有時,甚至是在他們尚未說完話之前。

是否曾有人來找你說:“我只是希望你知道,我原諒你的不夠朋友,也原諒你沒有為我做這做那?”

當他們猛烈批評你時,給你的臉色是說:“你欠我一個道歉。”

你覺得受挫、困惑、受傷。他們不是來修復與你的關係,而是想要威脅你和控制你。

除非我們已經決定不論弟兄的回應如何,都從心裡原諒他,否則就不應去找那得罪我們的弟兄。我們在行動前必須除去所有的敵意,若不然,我們的反應可能是出於負面的感覺,對他將造成傷害而非帶來醫治。

如果我們懷着正確的態度,試着與得罪我們的人和好,但他們不聽,那該怎麼辦?

【太18:16,17】 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

每個步驟都有相同的目標:和睦。耶穌的重點是:“繼續嘗試”。請注意,每一步驟都牽涉到那個引發爭端的人。我們常常先把事情到處講,最後才照耶穌的話去找那個得罪我們的人。我們如此做,是因為沒有先把自己的心態處理好。當我們向每個人傾訴自己的道理時,會覺得理直氣壯,尤其當別人也同意我們真的受了很大的委屈時,更是覺得自己有理而得到安慰。這種行為只有自私可言。

關鍵要素

我們若一直以神的愛作為動機,就不會做錯,因為愛是不會失敗的。當我們以耶穌對我們的愛去愛他人時,即使對方選擇不與我們和好,我們仍然享有自由。請仔細看以下的經文。神的智慧適用於任何情況。

【羅12:18】 若是能行,總要儘力與眾人和睦。

他說:“若是能行……”,因為有很多時候,別人會拒絶與我們和好。情況也可能是:若要與某些人和好,會損害我們與神的關係。以上任何一種狀況都難以恢復關係。

請注意神說:“總要儘力”,只要不違背真理,總要竭盡所能地與對方和好。我們通常都太早放棄了。

我永遠記得有一次,一個朋友規勸我不要離開一個令人沮喪的環境,他說:“約翰,我知道你能找到符合聖經的理由而離開。但在你這麼作之前,請務必確定你已在禱告中為此奮戰過,並且已為達成和睦盡心竭力。”

他又接著說:“將來你若回頭看這件事,自問是否已儘力挽回這段關係時,你會後悔的。所以,最好是在不妥協真理的情況下,確定你已盡了全力,用盡了所有的方法。”

我非常感激他的勸告,也承認那是出於神的智慧。

請記住耶穌的話:【太5:9】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不是說:“維持和睦的人有福了。”

一個維持和睦的人,會儘力避免當面的衝突,甚至冒着違背真理的危險以維持和睦。那是一種脆弱膚淺的和睦,是不能持久的。

一個使人和睦的人,會憑愛心當面說清楚且帶出真理,由此產生的和睦才能持久。他不會維持一個造作而膚淺的關係。他渴望的是真實、坦誠與愛的關係。他拒絶以虛假的微笑掩飾怨恨;他以不退縮、沒有懼怕的愛使人和睦。

神對人亦復如此。他不願任何人滅亡,但他不會為了維持關係而妥協真理。他是以真正的委身來追求和睦,不是做做表面文字而已。由此便產生一種愛的連結,是沒有任何邪惡可以斷絶的。他為我們捨命,我們只能照樣去行。

別忘了,關鍵要素是神的愛。這愛永不失敗,永不消褪,永遠沒有盡頭。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也不輕易發怒(參林前13:5)

使徒保羅寫道,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腓1:9-11】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或作喜愛那美好的事)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並靠着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與神。

神的愛,乃是脫離絆倒人之陷阱的關鍵。這愛在我們的心中,必定是豐盛、持續成長並且堅定不移的。

現今社會中,許多人被膚淺的愛所迷惑,那是一種光說不練的愛。但神的愛能保守我們不被絆倒,能無私地放下自己——甚至是為了仇敵的益處。我們若行在這樣的愛中,便不會被引誘而落入撒旦的圈套中。

結語:付諸行動
當你讀完這本書,聖靈可能已提醒你,在過去或目前的人際關係中所懷的怨。我感到神引領我邀請你,與我一同做一個簡單的釋放禱告。

但在禱告之前,請先求聖靈與你一同迴首過去,將任何與你有過節的人都帶到你面前。請安靜等候他向你顯明這些人,你無須刻意去找那些人沒有浮現在你心中,他肯定會清楚地將他們顯明,使你毫無疑問。此時,你可能會想起所經歷的痛苦,不要害怕,神就在你身邊安慰你。

當你願意饒恕,不再責怪他們對你所做的事,請想像他們每一個人,一個個地饒恕,以取消他們欠你的債。然後作以下的禱告,請將以下禱文視為引導,勿拘泥在字句上,讓聖靈來帶領你。

“父神,奉耶穌的名,我承認自己犯罪得罪了你,因為我沒有饒恕得罪我的人。我為這罪悔改,並祈求你赦免我。我也承認若離了你,我沒有能力饒恕他們。因此,我從心裡選擇饒恕(插入他們的名字——個別地饒恕每一個人)。我將他們對我所行的一切不義,用耶穌的寶血遮蓋。他們不再欠我什麼,我原諒他們得罪我的地方。

天父,就如我主耶穌求你赦免那些得罪他的人,我也祈求你赦免那些得罪我的人。我祈求你賜福給他們,帶領他們與你有更親密的關係。阿門。”

現在,將你所饒恕之人的名字寫在日記裡,並且記下你決定原諒他們的那個日期。

你可能需要一番操練以遠離怨恨(若不明白這句話,請讀第十三章),並承諾為他們禱告,如同你為自己禱告一般,日記會幫助你記得。如果仍有思想不斷攻擊你的心,要以神的話將它們擊潰,並宣告你饒恕他們的決定。你已經祈求神的恩典去饒恕,他的恩典比不饒恕的心更有能力。不要懼怕,要靠主打那麼信心美好的仗。

當你知道自己的心時剛強穩妥時,就可以去找他們。請記得,你是為了和睦及他們的益處而去,並不是為了自己的好處。如此一來,你必然得勝;你會得着一個弟兄(參馬太福音18:15)。這是神看為喜悅的事。

【猶1:24,25】 那能保守你們不失腳,叫你們無瑕無疵,歡歡喜喜站在他榮耀之前的,我們的救主獨一的神。願榮耀,威嚴,能力,權柄,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歸與他,從萬古以前,並現今,直到永永遠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