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ular.module 参数:身边价廉的药物之八(番茄菠菜莴苣黄花菜甘草芥菜芹菜蕹 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8:05:44

番茄

番茄(Lycopersicum  esculentum  Mill),又称西红柿、番柿、金橘,属茄科植物。

番茄原产于秘鲁和墨西哥,约十六世纪中叶传到欧洲。最初是被作为观赏的花卉由西班芽和葡萄牙人从南美洲引种回国的。

我国栽培番茄有三百年左右的历史。佩文斋的“广群芳谱”中就有番柿的记载,开始也是种于庭院中供观赏,供食用只不过才六十年左右。现在全国已普遍栽培。番茄的品种较多,以植株形态分有蔓性种和矮性种;以果实颜色分有大红、粉红和黄色三种;以生长期的长短分有早熟、中熟和晚熟三种。

番茄的优良品种有“苹果青”、“真善美”、“矮红金”、“武魁2_号”等。

番茄目前已用温室栽培,一年四季都可吃到。

营养成分主要有:

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氯。

番茄中所含的有机酸具有特殊风味,主要为柠檬酸,其次是苹果酸、甲乙酸和反乌头酸。另外还含腺嘌呤、葫芦巴碱、胆碱和少量番茄碱。

番茄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内含维生素C较高,1市斤中含55毫克,相当于2.5斤苹果,3斤香蕉、4斤梨的含量。这种丙种维生素有番茄内酸性物质的保护,经烹饪不易被破坏。

番茄作为菜蔬可熟食,也可生吃代水果,还可以制成番茄汁、番茄酱,或应用于肉、鱼类罐头工业生产中。

药用价值:

番茄性味酸、平、微甘、无毒。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的功效。番茄中所含番茄素对多种细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还有帮助消化和利尿作用。

常用选方:

高血压眼底出血:鲜番茄每日早晨空腹时生吃1~2个,15天为一疗程,有良好效果。

菠菜

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又称波斯菜、菠棱菜、鹦鹉菜、属藜科植物。

菠菜原产亚洲西南部,唐朝时传入我国,目前已是我国各地普遍栽培的叶菜。菠菜适应性强,栽培地区广泛,供应时间长,为冬、春、秋三季的主要蔬菜之一。菠菜一般分为有刺各和无刺种两种。前者为中国菠菜系统,产品风味鲜美。后者属欧洲菠菜系统,产品风味欠佳。

营养成分:主要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镁、氯等。

 (另外尚含铜13.5ppm,锌14~17ppm,以及叶黄素、叶绿素、草酸、叶酸等。

菠菜叶要梢嫩,质柔味美,营养价值很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盐及蛋白质。菠菜内含的蛋白质中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只有从现成的食品中获得,人体不能合成,因此,特别适于儿童和病人食用。

药用价值:

菠菜及其种子可入药。其性味甘、凉、滑、无毒,有补血止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促进胰腺分泌,帮助消化等功效,主治高血压、头痛、目眩、风火赤眼、糖尿病、便秘等症。因菠菜含有较多的铁、锌等,可防治因缺铁、缺钙、缺锌而引起的各种病症。

常用选方:

(1)高血压、便包、头痛、面红、目眩等:鲜波菜置沸水中烫约3分钟,以麻油拌食,每日2次。

(2)风火赤眼:菠菜子、野菊花适量,水煎服。

(3)糖尿病:鲜菠菜根60~120克,干鸡内金15克,水煎饮服,每日2~3次。

  莴苣

莴苣(Lactuca  sativa  Lvar  angustana  lrish),又称莴苣笋、莴笋、茎用莴苣,属菊科植物。

莴苣原产于地中海沿岸,亚洲北部和非洲等地区。相传在隋唐时代已引入我国。莴苣分叶用和茎用两种。叶用莴苣主要食叶,又称生菜,我国栽培不普遍,主要栽培的是茎用莴苣。

营养成分:

含有机酸、色素和铜、碘、锰等矿物盐。

主要成分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氯。

莴苣内含有多种重要化学物质,能中和消化过程中所产生的酸,有利于消化器官更好地吸收食物和正常工作。生食莴苣,其内所含维生素C不致被破坏,对人体健康有利。

莴苣子

别名:巨胜子、生菜子。

药物来源

:本品为蔬菜莴苣菜的果实。

采集加工:秋季果实成熟后采割,晒干,搓下果实,簸净杂质。成品黑褐色,用时打碎。

性味功能:性寒,味苦。能活血,下奶。

主治应用:

(1)闪腰岔气,腰痛:莴苣子、香附各二两,乌梅肉一两,研末,每服二钱,开水送服,每天二次。

(2)骨折(皮肤不破):莴苣子适量,加香油捣成泥,贴敷整复后的伤处,木板固定,纱布包扎;也可加榆树的嫩白皮同捣用。

(3)奶汁不下,乳房胀痛:莴苣子二两,研末,每服二钱,每天二次。

(4)跌打损伤:莴苣的果实(即巨胜子)15克,透骨草30克,红花9克,水煎熏洗患处。

(5)乳汁不通:巨胜子30克,王不留行12克,漏芦9克,水煎服。或莴苣叶煎汁,以适量酒送服。

常用量:每服一至二钱。

 

茼蒿

来源: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L),又称蓬蒿、菊花菜,属菊科植物。人工栽培。

茼蒿在我国有久远的栽培历史,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明朝李时珍曾记载说:“九月份下种,冬季及明年春季采食,茎叶肥嫩,微有蒿气,故名茼蒿。花深黄色,状如小菊花”。

营养成分:

主要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氯等。

另外还含有挥发油、丝氨酸、天门冬素、谷氨酸等。

茼蒿茎和叶营养成分丰富,尤以胡萝卜素含量高,还含一种挥发油及胆碱等物质,常吃茼蒿,对脾胃不和、记忆力减退等均有裨益。茼蒿的食用方法很多,凉拌、氽汤、炒食均可。

药用价值:

茼蒿性味甘、辛、平、无毒,有和胃脾,利大便,润肺化痰等功效。

常用选方:

(1)热咳痰浓:鲜菜90克水煎去渣,加冰糖适量,溶化后分二次饮服。

(2)高血压性头昏脑胀:鲜茼蒿一把,洗净切碎,捣烂取汁,每日2次,每次服1酒杯,温开水冲服。

金针菜

金针菜(Hemerocallis  fulva  L),又称黄花菜、萱草,属百合科植物。本区有栽培。

金针菜原产亚洲,是我国古老的园菜,古名“忘忧”。目前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一年种植,多年收获,生产成本低,经济收益高,花可食用,根可药用。

营养成分:

主要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_、钙、磷、铁、钾、钠、镁、氯等。

金针菜的鲜花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及蛋白质、多糖等营养物质,是蔬菜中有名的山珍之一。

金针菜的花蕾,具有特殊的清香口味,蓓蕾初开时可以鲜食,是多种佳2_肴的高级配菜,如金针炖肉,金针海味汤等,但做前要用开水烫过。金针菜还可加工成干品。干品吃前用温水浸泡4_~_6_小时,换水2~3次,洗净去梗,可以配菜食用。

药用价值:

金针菜性味甘、凉、平,有清热、利尿、养血平肝等功效,其根内含有甲、乙、丙、丁、戍五种蒽醌化合物及甾体化合物。有利尿、消肿、解热、消炎、止痛等作用,还可作催乳剂。现在福建省地区用根防治血吸虫病也有初步疗效。

常用选方:

(1)内痔出血:金针菜鲜品30克,水煎服,去渣后加红糖适量,早餐前1小时服,连服3~5天。

(2)全身水肿、小便不利:取金针菜根9~15克,水煎服,每日1~2次,连服数日产效。

(3)乳腺炎,乳汁不下:鲜金针菜根15克,锗蹄一只同煮。或用干金针花24克,泡后洗净炖猪蹄膀,吃肉、菜,喝汤,连吃3~4次,有良好效果。

(4)流行性腮腺炎:鲜金针菜根60克,加适量冰糖炖透服下,连服3~5次有效。

甘草

处方名:甘草。

来源:为豆得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的干燥根和根茎。人工栽培。

别名:甜草根、甜草苗、甜草。

识别特征:

体态:多年生草本,全株密生纤毛及腺体。茎直立,上部分枝,高一至三尺。

叶:叶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7片,卵形或椭圆形,长半寸至一寸,两面密生鳞片状腺体及短柔毛。

花果:总状花序腋生;花冠蝶形,紫红色或蓝紫色。荚果多镰刀状弯曲,密生腺刺毛。

根茎:根茎长,圆柱形,有芽眼,有时分枝,外皮红褐色或紫红色,有细横裂和粗纵皱纹。

采集加工>_:药用根茎。春秋两季采挖,去净秧苗、泥土及须根,切去两头,晒干,捆成大捆。成品质实,外皮红褐色,断面黄白色,有菊花心,粉质。

炮制:用水浸至稍软,闷透,切片,晒干。自用可趁鲜切片,晒干。

蜜炙甘草:甘草片10斤,蜂蜜2斤。用适量开水将蜂蜜炼化,放入甘草片拌匀,稍闷,炒至深黄色,不粘手为度,放凉。

性味功能:性平,味甘。能润肺,止咳,解毒。

性味:味甘,性平。

主要成分3:含甘草甜素(甜味成分)。为甘草酸的钙、钾盐。甘草酸水解后产生葡萄糖醛酸和甘草次酸。另含甘草黄素到(C21H22O9)、葡萄糖、甘露醇、苹果酸、天门冬酰胺等。

药理作用: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现已证实其作用为:

(1)解毒:对多种药物和毒素有解毒作用,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可能通过吸附作用和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而解毒。前人认为甘草能“解百药毒”、“调和百药”,与此作用有关。

(2)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有效成分为甘草次酸,能使水、钠潴留、血压增高、钾排出增加,具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

(3)解痉:抑制平滑肌活动,对实验动物离体肠肌稍有解痉作用。前人所称“缓挛急”可能与此作用有关。

(4)抑制胃酸分泌:动物实验证实能抑制组织胺引起的胃酸分泌。

(5)祛痰:为保护性祛痰药。

使用注意:

(1)甘草生用则通,炙用则补。生甘草以清火解毒见长,炙甘草则以补中益气较胜。治疮痈、湿装腔作势、感冒、发热、干咳,用生甘草较好;治胃寒气弱、血亏阴虚,与补药同用,或用于调和药性时,则用锬甘草较好。

(2)粉草(即粉甘草)为甘草之一各,皮黄、粗大、结实、有纹,药性较强,用于清火解毒、祛痰较好,例如热咳、燥咳可用银花煎汤送服粉草末。又小儿遗尿可用粉草煎汤,每夜饮服。

(3)甘草梢为根梢部切片晒干而成,有利尿作用,治热淋(急性尿道炎等)或火盛而致的小便短赤、尿道作痛(所谓茎中痛)。

(4)下列情况不宜用甘草:

①湿盛者(腹满、呕吐、肿胀等);

②在渗利、去湿、攻下的治疗中,如要药物迅速发生效力,不宜用甘草配伍。

(5)甘草配海藻,前人说相反作用,但古方也有用甘草配海藻治病,如《医宗金鉴》之海藻玉壶汤治瘿瘤,即以海藻与甘草合用。现代实践在治疗甲状腺肿时,海藻甘草同用,也未见不良反应。

临床上,一般不把甘草与甘遂、大戟、芫花配伍入药。

用量:4常用量1~2钱。一般清热及调和药性可按此量。作主药用时量较大,用3钱~1两,大剂用至1~2两,基于4两。

处方举例:

(1)炙甘草汤(叉名复脉汤)(《伤寒论》):炙甘草3钱、党参3钱、阿胶2钱(溶化)、生姜3钱、桂枝1钱、麦冬3钱、火麻仁3钱、生地5钱、大枣6枚、水煎服。

(2)甘草桔梗汤(《伤寒论》):桔梗2钱、甘草4钱,水煎服。

(3)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甘草3两、防风4两、石膏5钱、山栀仁1钱、藿香7钱、以蜜酒同炒至香,研成细末,充分混匀,每次1~2钱,用水调服,也可按上述比例配方煎汤服。

制剂:

(1)甘草流浸膏:按渗漉法制成,含醇量约20%。用为祛痰、矫味剂,一次量2~5毫升。多供配制其他制剂用。

(2)复方甘草合剂:又称“棕色合剂”,由甘草流浸膏、酒石酸锑钾、复方樟脑酊、亚硝酸乙酯醑、甘油等配成,每毫升含复方樟脑酊0.12毫升(即约含无水吗啡0.06毫克),为镇咳祛痰药,用于干咳、支气管炎初期,每次服5~10毫升,一日3次。

(3)复方甘草片:每片重0.3,含甘草浸膏0.1、酒石酸锑钾 0.001、氯化铵0.06(或阿片粉0.0018)、樟脑0.002、八角茴香油0.002毫升,用途同上,每次含服1~2片,一日3次。

(4)复方甘楞散:甘草2份、煅瓦楞子8份、曼陀罗叶粉1份,共研细末。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饭前或痛时服,一日3次,每次3.0。

(4)夜盲症:鲜菠菜1斤,捣烂取汁,每日2次服,常用有效。

芥   

 芥菜(Brassicajuncea),又称白芥、大芥、黄芥,属十字花科植物。

芥菜原产于我国,华南一带栽培最普遍,其次是华中。本区有栽培。

营养成分主要有:

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氯,芥菜中还含铜9ppm。

芥菜的嫩茎、叶可作菜蔬,种子可榨油食用,也可药用。芥菜类多制成腌渍品,供全年食用,清香可口,生熟皆宜。

药用价值:

芥菜性味辛、温、无毒,有祛痰镇咳、消肿散结、止痛等功效。

芥菜梗

来源:为芥菜叶之梗。

临床应用:

牙龈肿烂出臭水:芥菜梗焙干,研成细粉涂敷。

白芥

处方名:白芥子。

来源:
为白芥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味辛,性温。

主要成分:含白芥子甙(C30H44N2S2O10),经酶水解后释出挥发性白芥子油。又含脂肪油、芥子酶、芥子硷等。

药理作用:利气豁痰、消肿止痛,其作用为:

(1)祛痰:属恶心性祛痰药,白芥子油对胃粘膜有轻度刺激,产生轻度恶心感,反射地增加支气管的分泌而祛痰。

(2)对局部皮肤有刺激作用:湿敷后能引起局部发红、充血、灼热,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疼痛,并有助于消炎。

临床应用:       为温化寒痰常用药。

(1)用于寒痰滞于胁下,表现为咳嗽而痰多清稀、胸胁满闷作痛,或见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渗出性胸膜炎等,常配苏子、萝卜子,方如三子汤(旧名三子养亲汤)。如属渗出性胸膜炎,痰饮积聚于胸胁较重,则需配大戟、甘遂加强利水作用,方如控涎丹。

(2)用于筋骨疼痛,外用治风湿关节痛,神经痛等,研末醋调局部外敷,但如敷处出现刺痛感时,即应停止外敷,以免因刺激太甚而致皮肤发泡和造成溃疡。如为治跌打损伤疼痛,可与龙眼叶共捣烂调黄糖外敷。

使用注意:

(1)本品辛温,凡阴虚炎热,或有痔疮便血者不宜用;

(2)本品不宜久煎,前人已认识到本品“煎汤不可太熟,熟则力减”。现代科学证实了沸水能抑制芥子酶的作用,从而使白芥子甙不能释出有效成分;

(3)药理不宜过重,否则易致腹泻(因白芥子与水接触后,能释出硫化氢,刺激肠管而促进蠕动)。

白芥子与苏子、萝卜子比较:三者都能化痰理气定喘,但白芥子偏于温肺气,萝卜子偏于散肺气,紫苏子偏于降肺气。

用量:

1~2钱,外用适量。

处方举例:

(1)三子汤(旧名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白芥子、紫苏子、萝卜子,各1钱(微炒),打碎后水煎服。

(2)跌打淤血、寒性脓疡、坐骨神经痛:白芥子研细末,加面粉适量,调成糊状,外敷患部,感到灼痛难忍时,即取去。

(3)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气喘:炒芥子3~6克,炒萝卜子6~9克,桔皮6克,甘草6克,水煎服。

油菜

来源:青菜(Brassica  chinensisL),又称小白菜、油菜、油白菜、芸苔,属十字花科植物。

青菜是白菜类中的一个类别,北方也称油菜。原产于我国,亦属我国古老蔬菜之一,以长江流域栽培为多,其他省区也有栽培。青菜的适应性强,生长期短,产量高,营养好,品味美,适于加工,为江南地区的要蔬菜。

青菜的优良品种很多,总的可分为普、塌、菜苔三类。普通白菜类中有“杭州早油冬儿”、“苏州青”、“上海四月慢”、蚕白菜等品种;塌菜类中有上海塌棵菜、常州乌塌菜、南京瓢儿菜等品种;菜苔类中有广东菜心、武昌紫菜苔、南京大叶紫菜苔等品种。

营养成分主要有:

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氯等。

青菜中还含铜11.2m。

青菜除可鲜食外,还可腌制成咸菜,或脱水成干菜,解决淡季缺菜问题。其种子含脂肪油,可榨油,即菜油,供食用或药用。

药用价值:

青菜性味甘、辛、温、无毒,在行气祛淤,消肿散结的功效。茎叶主治痈肿丹毒,种子有活血散淤的作用。

常用选方:

(1)丹毒、乳痈、无名肿毒等:鲜油菜叶捣烂涂敷,每日更换2_~_3_次,同时绞菜汁,略加温,内服,每日2~3次,每次30毫升。

(2)产后淤血腹痛:炒油菜籽6克,当归9克,桂皮4.5克,水煎服。

(3)小虫入耳:菜油滴入1~2滴,虫自爬出。

甘蓝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  capitataL),又称卷心菜、包菜、洋白菜、椰菜、圆白菜,属十字花科植物。

甘蓝是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和小亚细亚地区,具有两千年以上栽培历史的古老蔬菜。为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要蔬菜。甘蓝在我国栽培历史较短,二百年前才由欧洲引各,近二十年来才普遍栽培。甘蓝有良好的栽培特性和很高的经济价值。它适应性强,栽培简单,产量高,耐贮运。

甘蓝类在长期的栽培选育中,获得很多品种,主要有结球甘蓝、球茎甘蓝、抱子甘蓝、芥莉、花椰菜等五个品种。

营养成分主要有:

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氯等。

此外,甘蓝含葡萄糖芸苔素和吲哚—乙醛。前者的含量在嫩叶中占0.5~0.9%,老叶中占0.05~0.2%,还含有黄酮醇、花白甙和绿原酸、异硫氰酸烯丙酯及含硫的抗甲状腺物质。这种抗甲状腺物质在烹调加热以后易消失。

另外,甘蓝中含维生素U_样物质很多,比人工合成的维生素U_效果要好。其种子含脂肪油35%,而且还含多利氨基酸及甲硫氨基酸等。

甘蓝品质柔软,营养丰富,每年11月到翌年5月均可采摘,为冬、春季主要蔬菜之一。甘蓝除可鲜食外,还可盐渍、酸渍。因其含大量钙、磷和铁,又是很好的儿童食品。甘蓝叶还是很好的饲料。

药用价值:

甘蓝性味甘、平、无毒,有补骨髓,利关节,壮筋骨,利脏器和清热止痛等功效。尤其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有止痛及促进愈合的作用。还可用于脂肪代谢失调的患者。

常用选方:

(1)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甘蓝叶捣烂绞汁一杯,略加温,饭前饮服,每日2次,连服10天为一疗程。

(2)常食结球甘蓝和抱子甘蓝可刺激甲状腺分泌。

(3)因甘蓝中含有多量铁元素,常食对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有益。

芹菜

芹菜(Apium  graveo  lens  Lvardulce  Dc),又称香芹、药芹,属伞形花科植物。

芹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了。芹菜适应范围广,目前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我们平常食用的芹菜有水芹和旱芹两种,其品味功能均相似。水芹多生长在河沟水边及涝洼地区,以广西、广东、云南、四川、贵州、台湾等省较多;旱芹多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北方诸省广为栽培。又以河南的“三芹”比较有名,即商丘的胡芹,封丘的封芹,桐柏的平氏芹。

营养成分:

主要人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氯等。

另外还含铜6.8ppm,含芫荽甙(黄酮类)、挥发油、甘露醇、环己六醇等。

药用价值:

芹菜药用以旱芹为主。其性味甘、辛、凉、无毒,有降压利尿、凉血止血作用。适用于高血压、头痛、头晕、小便热涩不利、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病症。

据现代医学研究,芹菜茎、叶中含有芹菜甙、佛手柑内酯、挥发油等。挥发油中有芹子烯,以及能使芹菜发出特殊气味的丁基苯酞等物质,并含有一种酸性的黄色物质,有降压作用。

从芹菜种子油中分离出的一种生物碱成分,对中枢神经有安定和抗痉挛作用。

常用选方:

(1)高血压:芹菜汁加糖少许,每日当茶饮,或芹菜根60克,水煎服。

(2)妇女月经不调:鲜芹菜3_1_克,茜草6_克,六月雪12克,水煎服。

(3)反胃呕吐:芹菜鲜根10克,甘草15克,煎沸后打入鸡蛋一个冲服。

芫荽

芫荽(Corandrum  sativum  L)又称香菜、胡荽、香荽,属伞形花科植物。

芫荽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国家,相传汉代时传入我国。目前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春、夏季采收。

营养成分:

主要含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氯等。

果实含有挥发油,称胡荽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沉香木醇、松萜、二聚戊烯、醋酸冰片酯、醋酸沉香萜酯等。

芫荽的嫩苗可作为调味蔬菜食用,通常是切碎后撒在菜或汤里。做凉菜时,常用作拼盘配色的点缀。同时也可腌渍后食用。

药用价值:

芫荽的果实或全草均可入药,其性味辛、温,有发汗透疹、消食下气、健胃的功用,可治麻疹透发不快、食物积滞等症。

采集加工:
药用全草。夏秋间采割。

性味功能:性温,味辛。

药理作用:_主要作用为透疹。所谓透疹,就是患麻疹、风疹等病毒性、发疹性传染病时,为了使皮疹能够透发,以便减轻全身症状,须要应用药物促进外周血液循环,使病毒大量流至皮肤(真皮)的毛细血管,引起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增生,血清渗出,形成皮疹。出疹后,内脏所受病毒的侵犯即相对减轻,抗体增加,全身症状明显好转。芫荽等解表药由于具有促进外周血液循环作用,故能帮助皮疹透发。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麻诊,在疹色淡红而暗、隐而不透时应用,促进皮疹透发。外用或内服均可。

用量:内服2~3钱,外用适量。

常用选方:

(1)小儿麻疹初期,尤其是透发不快:鲜芫荽9~15克水煎服。

(2)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芫荽子6克,陈皮、六曲各9克,生姜2片,水煎服。

(3)胸膈满闷:芫荽子研末,每次3克,开水冲服。

(4)透疹:鲜芫荽1斤(干品4两),水沸后放入,再煮一、二沸后用其热蒸汽熏手足,再用手巾浸热药汤后,贴近患孩手足和全身,使受到药汤的热气熏焗,促使微微出汗,疹即易透出。也可用药汤外洗(一般经验认为不要洗头面,以免头面出疹过多)。

蕹 菜

蕹菜(Ipomomea  aquatica  ForsK),又称空心菜、水蕹菜、无心菜、藤藤菜,属旋花科植物,生于潮湿地带或水田、池塘旁,是夏季普遍栽培的绿叶蔬菜。

蕹菜主要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南至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四川、福建诸省均有种植。其叶、茎作蔬菜食用,根可供药用。本区有栽培。

营养成分:

主要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氯等。

药用价值:蕹菜性味甘、寒、无毒,有清热解毒、利尿、止血等作用。

常用选方:

(1)食物中毒:鲜蕹菜1~2斤,捣烂取汁每日2次,每次250~300毫升,连服数次,解毒有良效。

(2)鼻出血不止,蕹菜根数个捣烂加白糖,沸水冲服,每日2次,每次50~80毫升。

(3)蛇咬伤:蕹菜2斤,洗净捣烂,取汁半小碗和黄酒20~30毫升饮服。

(4)小儿夏季热、口渴、尿黄:鲜蕹菜12克,荸荠7个,切片煮汤,每日2~3次,连服7日有效。

小偏方治愈口腔溃疡
绿豆水冲鸡蛋:将一撮绿豆洗净熬水,水量约一碗,熬约5分钟,以水呈绿色为准,趁热倒入一个已调匀的鸡蛋中,随即饮用。
含女贞子叶汁:取鲜嫩的女贞子叶,洗净捣碎取汁,用药棉蘸汁敷在口腔溃疡的部位,每次约5~10分钟,一天两次。每次敷后吐出药棉,并用清水漱口,不要将叶汁吞入腹内。

 

了解你身边物美价廉的药物之二十三

老六月雪

 

处方名:瞿麦。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瞿麦(Dianthus  superbus  L .)或石竹(Dianthus  chinensis  L .)的干燥带花地上部分,但其药力主要在穗部。人工栽培。

别名:石竹(植物名)、石竹草、石竹子花、十样景花。

识别特征:

体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一至二尺,有膨大的节,上部分枝。

叶:叶对生,两叶基部合生成短鞘围抱茎节;叶片线状披针形,全缘。

花果:A花单生,或数朵生于茎端成聚伞花序;花萼筒状,先端5裂;花瓣5片,粉红色,白色或杂色,先端有裂齿。蒴果长圆筒形,熟时顶端4—5齿裂。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当花开放时采割,去掉泥土、杂草,晒干。成品青绿色,带花,无根。

炮制:洗净,闷润,切段,晒干。自用可趁鲜切段,晒干。

性味功能:性寒,味苦。能清湿热,利小便。

主要成分:瞿麦含少量生物硷。石竹含芳香油,主要为丁香酚(C10H12O2)、苯乙醇(C8H10O)等。

处方名:白芍。

来源:为毛莨科植物白芍(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人工栽培。

别名:芍药(植物名)。

识别特征:

体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一尺半至三尺半,有分枝,光滑无毛。

叶:叶为2回3出复叶,互生,有柄;小叶椭圆形至披针形,边缘有小乳状凸起,略粗糙;侧生小叶无柄。

花果:3花单生于茎、枝顶端,每株有花2至数朵,白色、粉红至红色,径二至四寸许。蓇葖3—5,卵形,先端钩状外弯。

根:U_根肥粗,通常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药用根。秋分前后秧苗枯萎时刨采,切去芽头、秧苗,洗净泥土,分别粗细水煮,煮到用竹签能穿透时捞出,放凉,随即用竹片或骨刀刮去外皮,晒干即成。

炮制:用水浸泡七、八成透,闷至内外湿润一致时,切片,晒干。

酒白芍:取白芍片炒至微黄时,喷洒黄酒,炒干。每白芍片10斤,用黄酒1斤。

种植方法:本品适于沙黄土质,春秋两季均或栽种。秋季刨采白芍后,即可栽种,直至地冻为止;春季化冻后至萌芽前栽种。栽种前施足底肥,深耕、耙平,作成一尺宽、六寸高的埂,在埂上按株距一尺二寸交错开穴,将种秧芽头向上放入穴内,覆土二寸埋严。秋栽者当年不出苗,越冬前应培土、不可过多。注意打蕾,注意打蕾,摘花,除草。三年后即可刨采。

性味功能:性微寒,味酸苦。能止痛。

主要成分:含白芍素(Paeoniflorin),即芍药甙(C22H28O11%),又含兴奋子宫的成分,此外尚含苯甲酸、固甾醇、鞣质、挥发油、脂肪油。

药理作用:养血、缓急止痛,其作用为:

(1)解痉镇痛:对实验家兔的离体肠管和对大鼠在体胃及子宫的平滑肌,有降低肌张力和抑制运动的作用。

(2)镇静:芍药甙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3)抗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疾杆菌有较显著的抑菌作用。

此外,实验还初步证明,白芍能抑制胃液分泌,预防大鼠应激性溃疡病的发生;临床观察白芍还有止汗、利尿等作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柔肝止痛,养血补阴。

(1)用于治疗腹痛,主要是肝旺脾弱、肝胃不和,肝气郁滞引起的腹痛(如溃疡病、胃肠炎时的胃肠痉挛痛,以及肝炎时的肝区疼痛等。

对痢疾引起的腹痛和里急后重,用生白芍配木香、槟榔等以理气解痉,再加黄芩、川连等药加强菌作用以清热燥湿,方如芍药汤。

(2)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崩漏而有小腹不适或疼痛,取其有养血和镇痛作用,配当归、熟地等,对治疗经痛效果更好。

(3)抗菌:对金黄色葡萄于菌、志贺氏痢疾杆菌有较显著的抑菌作用。

(4)抗真菌:对腹股沟表皮癣菌等多年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此外,实验还初步证明,白芍能抑制胃液分泌,预防大鼠应激性疡病的发生;临床观察白芍还有止汗、利尿等作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柔肝止痛,养血补阴。

(1)用于治疗腹痛,主要是肝旺脾弱、肝胃不和,肝气郁滞引起的腹痛(如溃疡病、胃肠炎时的胃肠痉挛痛,以及肝炎时的肝区疼痛等)。

对痢疾引起的腹痛和里急后重,用生白芍配木香、槟榔等以理气解痉,再加黄芩、川连等药加强抑菌作用以清热燥湿,方如芍药汤。

(2)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崩漏而有小腹不适或疼痛,取其有养血和镇痛作用,配当归、熟地等,对治疗经痛效果更好。

(3)用于治疗由血虚引起的四肢肌肉痉挛抽搐,尤其小腿腓肠肌痉挛,能缓急解痉而镇压痛,常配甘草同用,方如芍药甘草汤(实验证明,白芍和甘草的有效成分配合后,有相互增强的协同作用。

(4)用于治疗肝阴不足引起的眩晕、耳鸣等。方如补肝汤。

(5)用于热病后,阴液耗损、小便不利。白芍有利尿作用,故常用。又阴虚法多者也可用白芍。

用量:3~4钱,利尿需重用。大剂偶用至1~1.5两,但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处方举例:

(1)四逆散(《伤寒论》):柴胡1.5钱、白芍3钱、枳实1.5钱、炙甘草1钱、水煎服。

(2)芍药汤(张洁古):白芍6钱、黄芩3钱、川连1.5钱、大黄2钱(后下)、木香2钱(后下)、槟榔2钱、当归3钱、肉桂5分(焗)、甘草1钱、水煎服。

(3)芍药甘草汤(《伤寒论》):白芍5钱、当归4钱、熟地4钱、川芎2钱、麦冬3钱、木瓜2钱、枣仁5钱、甘草1钱、水煎服。

注意:白芍不可与藜芦同用。据目前临床观察,肝功能不好的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鸡冠花

来源: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与青葙(Celosia  argentea  L.)均为苋科、青葙属植物。人工栽培。

识别特征:

体态:一年生草本,高二至三尺。茎直立,粗壮,绿色或带红色。

叶:叶互生,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四至六寸,叶柄基部较肥厚而膨大。

花果:穗状花序扁平,鸡冠状,多变异;花小,密生,紫色、红色、淡红或黄等杂色。胞果成熟时盖裂;种子细小,略带肾形,表面黑色,有光泽。

采集加工:药用花和种子。

鸡冠花:秋季剪下花序(戏鸡冠花)晒干。成品有红、白黄色,梗短。

鸡冠军花子:秋季果实成熟时,剪下果序,晒干,搓下种子簸净杂质,即为成品。

性味功能:

性凉,味甘。能凉血,止血。

主治应用:

(1)痔疮出血:鸡冠花四两,焙干,研末,每服二钱,开水遂服,每天二次。

(2)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清稀量多:鸡冠花半斤,焙干,研末,每服二钱,开水送服,每天二次。

常用量:二至六钱。

青葙子

(1)鸡冠花子作青葙子入药,性味功能、主治应用与鸡冠花基本相同。

(2)青葙(Celosia  argentea  L.)与鸡冠花的主要区别点是花序细长穗状,花淡红色或白色,其种子即青葙子。性微寒,味苦。能清热明目。可治急性结膜炎:青葙子、菊花各三钱,龙胆草二钱,水煎服。

药理作用:

(1)利尿:其煎剂有显著利尿作用;(2)兴奋肠管,使肠蠕动增加。

临床应用:

最适宜于治热淋而有血尿者(如急性尿道炎、膀胱炎),常配赤芍、茅根、生地,方如瞿麦散。如果热证更盛,再加配栀子、滑石;对产后泌尿系感染而致的血淋,宜配蒲黄。

此外,瞿麦也可治便秘,因其能使肠蠕动增加而促进排便,常配栝蒌仁。

用量:1~4钱,大剂可用至6~8钱。

处方举例:

(1)瞿麦散:瞿麦3钱、赤芍3钱、茅根1两生地6钱、阿胶用1.5钱(溶化)、地骨皮2钱、水煎服。

(2)急性尿道炎,膀胱炎:瞿麦、栀子各三钱,生甘草二钱,葱白三段,水煎服。

(3)妇女外阴糜烂,皮肤湿疮:瞿麦适量,研末,外搽患处;亦可煎汤洗患处。

注意:孕妇慎服。

附注:.瞿麦与石竹同收购供药用。其主要区别特征是瞿麦的花瓣前嘀咕深裂成丝状。生境分布与石竹基本相同。

薏苡仁

处方名:苡仁、生苡仁、苡米、生苡米、薏苡仁。

来源:薏苡为禾本科,薏苡属(Coix  lacryma-jobi  var.  frumemtacea  Makino)的干燥成熟种仁及根叶。人工栽培。

别名:薏苡(植物名)、薏米、草珠子。

识别特征:

体态:多年生草本,高三至六尺。杆直立,粗壮,多分枝,有明显的节,节间中空。

叶:叶互生,宽大,线状披针形,基部抱茎,边缘粗糙;叶舌膜质。

花果:H_小穗单性,雄穗和雌穗位于同一总状花序上;雌小穗在下,生于一卵圆形珠状总苞内;雄小穗位于雌小穗之上。颖果长约三分许,椭圆形,总苞稍变硬,仁白如米。

采集加工:药用果仁和根、叶。

薏苡仁:白露至秋分果实显黑紫色时割取全株,晒干,碾去壳及外皮,取净果仁,去净杂质。成品白色,仁饱满。

薏苡根、叶:薏苡成熟收割时,采集根、叶,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炮制:炒薏苡仁:将薏苡仁微火炒至黄色,放凉。

种植方法_:本品适于肥沃、湿润的黑、黄土壤,常种植于沟渠旁及湿润的地方。清明至谷雨点种。在畦内按行距一尺半左右交错挖坑,坑深一寸,每坑撒种子10粒,覆土1—2指厚。每亩用种子15斤左右。约10天苗出齐,行内可间作大蒜。苗高三至四寸时锄草、松土,苒高一尺时追肥、浇水、培土。开花期间多追肥,勤浇水,暴雨后,排水浇井水,否则易生瘪粒。预防黑疸病,可在下种前,用水洗泡种子数次,直至水清为止,再用千分之三的赛力散拌种。

性味:味甘、淡,性微寒。能祛湿。

主要成分:含脂肪油、薏苡素(Coixol,C8H7O3N)、甾醇、氨基酸、维生素B1G等。又其同种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  Stapf)含薏苡内酯(Coixenolide,C38H70O4)。

药理作用S:能利水渗湿,有助于清热排脓和治肌肉风湿。关于后者,现代医学已证实,以薏仁油作用于蛙肌,确能使肌肉挛缩减少,这就为前人的经验“薏苡仁治湿痹拘挛”提供了初步的科学根据。

本品又能健脾止泻,可能与其所含维生素B1有关。

临床应用:作为辅助药,用于利尿消炎、去湿止痛、健脾止泻。

(1)用于治疗轻症水肿,尤以脚气水肿较适宜。慢性肾炎而水肿较轻者,可用薏苡仁和鱼腥草等利尿退肿,并可根据患者脾肾阳虚的情况酌加杜仲、菟丝子、黄芪等补益药,方如薏苡杜仲汤。

(2)用于治疗内痈。例如治肺痈的苇茎汤,治肠痈的肠痈方,均用本品配合。

(3)用于治疗湿热痹痛(例如风湿性肌炎、多发性神经炎),可缓解肌肉挛缩疼痛,无论热证寒证都可用。偏热的,配络石藤、豨莶草;偏寒的,配麻黄,方如麻杏薏苡甘草汤;湿重的,再加配苍术,方如薏苡仁汤。

(4)用于健脾止泻。薏苡仁的效力虽不及淮山药,但仍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治脚气病和脾虚泄泻。在健脾方剂内也常采用,如参苓白术散。

此外,本品又可治皮肤扁平疣。可用1_两,水煎服,或以2_两煮粥,服用一个月左右,有一定效果。其治疗原理尚待研究。

 [附]

(1)本品生用为主,炒用只用于健脾;

(2)本品效力较缓,故用量宜较大;

(3)据报道,实验研究发现薏蛇舌草、全蝎、生甘草等治乳癌,但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又薏苡仁的丙酮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还不能肯定。

用量: 5钱~1两,大剂量可用到2~3两。

处方举例:

(1)薏苡杜仲汤:生苡仁8钱、杜仲4钱、土茯苓1两、菟丝子3钱、金狗脊6钱、黄芪1两、鱼腥草6钱、四叶参1两、水煎服。

(2)麻杏薏苡甘草汤(《金匮要略》):麻黄1.5钱、杏仁2钱、生苡仁5钱、甘草1钱、水煎服。

(3)薏苡仁汤(《张氏医通》):生苡仁8钱、苍术3钱、麻黄2钱、桂枝2钱、当归3钱、白芍3钱、生姜3钱、甘草1钱、水煎服。

(4)体虚浮肿:生薏苡仁、冬瓜皮、赤小豆各一两,煮烂吃。

(5)脚肿或拘挛:生薏苡仁一两,防己四钱,水煎服。

(6)急性咽、喉炎,吞咽难下:生薏苡仁五钱,加水少量煮至发粘,先试喝薏苡仁汤少量,再一粒一粒地慢吞薏苡仁,吞数粒后,即能顺利下咽其他饮食。

(7)皮肤扁平疣(瘊子):生薏苡仁五钱,水煎服;或炒研细末,每服二钱,开水送服,每天二次。

注意:孕妇慎服。

薏苡根、叶

薏苡根、叶可治消化不良,或并发浮肿:薏苡根叶三钱,开水沏,代茶饮。

红花

处方名:红花、川红花。

来源: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冠。人工栽培。

识别特征:体态:一年生草本,高九寸至二尺许,全体光滑无毛。茎直立,粗壮,基部木质化,上部多分枝。

叶:叶互生,质硬,无柄而抱茎,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四分至一寸余,边缘有刺齿。

花果:头状花序顶生,直径六至九分,总苞片多列,外面2—3列呈叶状,边缘有针刺,内列呈卵形,边缘无刺而为白色膜质;花托扁平,着生多数桔红色管状花,七至八月开放,花冠先端5裂。瘦果白色,无冠毛。

采集加工._:药用花。待已开的花由黄变红时,早晨趁露水湿润采摘,放席上晾干(忌暴日晒)。成品红色无杂质。

种植方法:本品适于黄沙土壤,常在地势高而须水源的地方栽种。种植前多施底肥,深翻、整平、做畦,清明至谷雨按行距一尺至一尺五寸耧沟,沟深三寸,撒子(每亩用种子3斤),覆土压实。苗高三寸时,按株距八寸定苗。注意中耕除草,开花前追肥、浇水。

性味: 味辛、微苦,性温。

主要成分:含红花甙(C21H22O11),又名红色素;另含红花黄色素(C24H30O5)。

药理作用:破瘀活血通经,据初步动物实验,其作用为;

(1)兴奋子宫:其煎剂和流浸膏能使子宫发生紧张性或节律性收缩,对已孕子宫更明显。作用较迅速而持久。

(2)降压:有降血压作用,并能维持较长时间。

(3)扩张血管:红花水浸液有一定的扩张心冠状动脉的作用。

临床应用:

(1)治血瘀经痛、经闭,取其对子宫有兴奋作用而活血通经。适应证、用法与桃仁相同。

产后恶露未尽、瘀血积滞、小腹胀痛,也可用红花,常配当归、牛膝、肉桂等,方如折冲汤。

(2_)治冠心病心绞痛。据报道,治疗心绞痛的近期有效率较高,但显效率仍不满意。也可再加银杏叶,制成银川红舒血片,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也较好。

(3)治跌打损伤,效力比桃仁强。对挫伤、捩伤的皮下积瘀、青紫肿痛,可用红花油或红花酒(用酒精浸成红花酊或用米酒煎煮)外擦;对内伤瘀血,可配苏木、当归、赤芍等,有助于消肿止痛,方如跌打活血汤。

(4)用于调养气血,用量宜小,可在温补剂内加小量红花。例如产后血晕,有头晕、眼花、气冷,甚至出现口噤(牙关紧闭,不易张开),此时宜且八珍汤或炙甘草荡,酌加红花3~5分,效果更好。

(5)红花用于眼科,主要为清热消炎,配生地、赤芍、连翘等治目赤红肿(包括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等),方如红花散。

使用注意:

(1)孕妇忌用,因能刺激子宫收缩;月经过多、有出血倾向者不宜且;

(2)红花大量则活血破瘀,小量则养血和血;

(3)红花与桃仁均能祛瘀,但桃仁在血证中应用比红花更广泛。对于热证血瘀,桃仁较常用;对于心腹瘀痛,红花效果较佳。

用量:一般用1~3钱,稍大量用4~5钱,和血养血用3~5分。

处方举例:

(1)折冲汤:红花3钱、桃仁3义钱(打)赤芍3钱、归尾3钱、肉桂1.5钱(冲)、川芎1.5钱、丹皮2钱、延胡2钱、酒、水各半煎服。

(2)川红片(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每12片含川芎、红花生药各5钱)每日三次,每次4_片,开水送服。

(3)跌打活血汤:红花2钱、桃仁2钱(打)、苏木2钱、归尾3钱、赤芍3钱、枳壳2钱、木香5分、乳香1.5钱、没药1.5钱,水煎服。

(4)红花散:红花1.5钱、连翘2钱、当归3钱、生地3钱、紫草22钱、赤芍3钱、大黄1.5钱、甘草1钱、水煎服。

制剂:

(1)红花针:为红花用水煎后加工制成的灭菌溶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0.1,具有活血、止痛、消肿、通经等作用,用于扭伤、痛经等。

每日肌注1毫升一次,5~10次为一疗程。

(2)七厘散:将红花、乳香、没药各1钱,血竭1两,儿茶2钱,研细粉,朱砂1.2钱研极细粉,麝香、冰片各1.2分,与上列各细粉配研,研细过筛,混匀即得。有活血祛瘀、止痛收口功效,主治跌扑损伤、血瘀疼痛。每次7厘~3分,日服1~3次,温黄酒或温开水冲服,外用白酒调敷患处。

麦门冬

处方名:麦冬、麦门冬。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Thunb.)  Ker-Gaw.]的干燥块根。人工栽培。

识别特征:

体态:多年生草本。

叶:叶丛生,革质,线形,长四寸半至尺许,叶柄有膜质鞘。

花果:2花葶高四寸半至尺许,总状花序顶生,花多数,淡紫色或蓝色,常1—4朵聚生于苞腋。浆果球形,熟时蓝黑色。

根:根颈粗短,生有多数细长须根,其中部常膨大成串珠状或纺锤形肉质块根,即麦门冬。

采集加工:药用块根。秋季采挖,洗净泥土,晒干,去掉须根、杂质,即为成品。爰时打碎。

性味功能:性微寒,味甘、微苦。能润肺,生津止渴。

主要成分:含葡萄糖、粘液质,少量固甾醇,维生素A类物质。

药理作用:I_润燥生津、化痰止咳,其作用为:解热、消炎、镇咳、祛痰、利尿、强心、强壮,并有抗菌作用,体外试验对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临床应用:与天冬近似。

(1)治燥热咳嗽,适于肺服虚久咳患者,多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等之燥咳,可加配半夏祛痰、党参益气,方如麦门冬汤。

(2)治热病后期之津亏便秘、虚热烦渴,配生地、玄参等凉药,进一步清热,方如增液汤。

如属热病恢复期之阴虚血亏,可用麦冬配其他滋阴补血药调补身体,方如养正汤。

(3)用于强心,尤其适宜于虚脱患者出汗过多,有心跳过速、血压低,可用麦冬配人参、五味子等水煎服,方如生脉散。此方也是夏令养阴主方,伤暑多汗服之,可收生津益气的效果。

汗后虚烦不安者,则用麦冬5钱,配黄芪2钱,当归2钱,五味子1钱,甘草1钱,水煎服。

用量:2~8钱。用于强心时宜大量。

处方举例:

(1)麦门冬汤(《金匮要略》):麦冬5钱、法夏1.5钱、常参3钱、甘草1钱、粳米5钱、大枣4枚,水煎服。

(2)养正汤:麦冬3钱、玉竹5钱、首乌4钱、当归3钱、熟地4钱、生地3钱、淮山4钱、茯苓2钱、女贞子3钱、天花粉2钱、白芍2钱、炙甘草1钱、水煎服。

(3)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麦冬4钱、吉林参2钱(或党参5钱)、五味子1.5钱、水煎服。

天门冬

处方名:天冬、天门冬。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的干燥块根。人工栽培。

识别特征:

体态:多年生草本,全体光滑无毛。茎多数,细长,常扭曲,长三至六尺,有很多分枝,最后的小枝通常2—4个簇生,扁平而有稜,线形或狭线形,长三至九分,几伸直或稍弯曲,形似叶,称为叶状枝。

叶:叶退化成鳞片状,主茎上常变为向下弯曲的短刺。

花果:花杂必,1—3朵簇生,钟状,黄白色或白色,下垂,花梗中部有关节。浆果球形,熟时红色。

块根:块根肉质,丛生,长椭圆形或纺锤形,长寸许至三寸,外皮灰黄色。

采集加工:药用块根。在地封冻前采挖,洗净泥土,去掉须根。大小条分开煮至外皮能剥下时,捞出趁热剥去外皮,晒干或烘干。成品条肥、色黄亮。

炮制:洗净,闷润,切段,晒干。自用可在剥去外皮,晒至半干时切段,晒干。

性味功能:性寒,味甘、苦。能润肺,生津止渴。

主要成分:含天门冬酰胺、固甾醇、5甲氧基甲基糠醛。

药理作用:K滋阴润燥、清热化痰。其作用为镇咳、利尿、通便、强壮,并有抗菌作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有抗菌作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阴虚火旺,尤其虚热咳嗽者。

(1)治肺虚咳嗽,适用于老年慢性气管炎和肺结核患者,尤其有粘痰难以咯出,久咳而偏于热者,可用天冬润燥化痰和滋补身体,常配生地、川贝、百合等,方如天门冬丸。

(2)治肺痿、肺痈,取天冬凉润能解热,并配山慈姑、穿破石等解毒药,方如天破汤。

(3)治阴虚发热,如贫血、结核病、病后体弱等之低热,配熟地补血,党参补气,方如三才汤。如为热病后期之阴虚兼有肠燥便秘,则配生地、火麻仁、当归等。

使用注意:
脾胃寒和便糖者不宜服。

用量:2~5钱。

处方举例:

(1)天门冬丸(《证治准绳》):天冬1两5钱,百合、前胡、川贝、半夏、桔梗、桑白皮、防己、紫菀、赤苓、生地、杏仁各7钱5分,共研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每日3次。

(2)天破汤:天冬3钱、麦冬3钱、穿破石8钱、山慈姑4钱、铁包金8钱、白蒺藜6_钱、黄芪5_钱、炙甘草1.5钱、水煎服。

(3)肺结核病,干咳或痰中带血,下午低烧,夜眠出汗:天门冬五钱,干地黄四钱,沙参三钱,水煎服。

(4)儿童百日咳:天门冬、麦门冬、百部、栝楼各二钱,陈皮一钱,水煎服。

菊花

处方名:菊花、甘菊花(即白菊花);杭菊(即黄菊花,产于杭州);滁菊花(为白菊花的一种,产于安徽滁县)。

来淅: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人工栽培。

识别特征:

体态:多年生草本,高二至三尺,全体密生白毛。

叶:叶互生,卵形,长一至一寸半,常羽状深裂,裂片卵形,有锯齿。

花果:头状花顶生和腋生,径八分至寸半,总苞半球形,苞片三、四层,有透明边缘;花舌状和管状,舌状花白色,管状花黄色,秋季开放。瘦果长圆形,有四稜,无冠毛。

采集加工:药用花和叶。霜降后花朵大部开放时采割全株,连秧放入密闭屋内吊置,点燃硫磺,熏至花叶绵软后进行晒晾,待花朵将干陆续摘下花和叶,分别晒至足干。

种植方法:本品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低洼、盐碱地不宜栽培,并不重茬。小满前后分株移栽,先施足底肥,深耕、耙平,按行距一尺半、开四至五寸深的沟,再按株距一尺二寸净分株放入沟内(每穴栽1—2株),覆土、封严、浇水。秧苗生长尺许时,开始打尖,以促分枝,结合培土可追一次肥,适量浇水,及时中耕除草。如发生虫害,可用农药喷洒。

菊 花

性味:味甘、苦,性微寒。

主要成分:含腺嘌呤(C5H5N5)、水苏硷(C7H13NO2)、胆硷等,并含挥发油。

药理作用:疏风散热、解毒、明目,其原理为:

(1)消炎,利尿。

(2)抗菌:杭菊花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此外,白菊花在体外对堇色毛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各种菊花都有不同程度的清散风热、解热、解毒(消炎)、明目等作用,但各有所长。

甘菊花(白菊花)养肝明目的功效较好,常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目暗。滁菊花为白菊花的一种,功用相同,但其品质较优,镇痛镇静的作用较好。

杭菊花(黄菊花)疏散风热的能力较好,常用于外感风热,头痛、目赤。

野菊花清热解毒的能力较强,擅长治疗疔疮肿毒。

具体用途如下:

(1)用于治外感风热。杭菊花配桑叶、薄荷等。

(2)用于治风热眼痛(结膜炎)。杭菊花配白蒺藜、木贼,水煎服,也可用其热蒸气熏眼。

(3)用于治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相当于高血压病早期的头痛)。甘菊花配夏枯草、钩藤等。

(4)用于治肝肾不足(如慢性肝炎、视神经炎时)引起的头晕眼花。甘菊花配杞子,方如杞菊地黄丸(汤)。

用量:1~6钱。

处方举例:

(1)杞菊地黄汤(《医级》):杞子4钱、甘菊花3钱、熟地5钱、茯苓3钱、淮山4钱、泽泻3钱、山萸肉3钱、丹皮2钱,水煎服。

(2)高血压病,头昏:菊花五钱,水煎服。

(3)偏、正头痛:菊花三钱,薄荷、川芎、白芷中一钱,水煎服。

(4)急性结膜炎:菊花三钱,蒺藜二钱,木贼、决明子各一钱,水煎服。

菊叶

菊叶性寒,味苦。外用能消炎。可治毛囊炎,疖肿:鲜菊叶适量,捣烂去筋,敷患处红肿的周围,或捣烂绞汁外涂,或用干叶研末,冷开水调敷患处。

 

了解你身边物美价廉的药物之二十六

老六月雪

 

板蓝根

处方名:板蓝根。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es  cusia  Bremek .)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tinctoria  L.)的干燥根。人工栽培。

识别特征:

体态:二年生草本。茎直立,高一至三尺,上部多分枝,常带折粉。

叶:叶互生,基生叶较大,有柄,叶片长椭圆形;茎生叶长圆形,向上渐小,基部箭形,半抱茎,全缘或微有细齿。

花果: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小,有细梗;花瓣4,黄色。角果长圆形,扁平翅状。

根:主根深长,直径二分许,外皮灰黄色。

采集加工:药用根和叶。

板蓝根:霜降后刨采,去净秧苗、泥土,晒干。成品色白,粉性足。

板蓝根叶(也叫大青叶):刨采板蓝根的同时,摘取灰绿色的叶子,晒干即为成品。

炮制:板蓝根洗净,闷透,切片,晒干。自用可趁鲜切片,晒干。

种植方法:本品适宜在疏松的沙壤土与黄沙土地种植。一年两种,春播谷雨前后,夏播芒种前后。播种前施足底肥,深耕、耙平、作畦,按六寸左右的行距在畦内划沟,沟深一寸,将种子撒播沟内,随后覆土埋严、浇水。每亩用种子4斤。苗出齐后,结合中耕随时间苗,待苗高二寸时,按株距二至三寸定苗。

性味功能:

性大寒,味苦。能清热解毒。

主要成分:含吲哚甙(C14H17O6N)、针状结晶物(即板蓝根结晶甲、乙、丙丁)、硫酸钾。

药理作用:

(1)抗菌:抗菌谱较广,对多种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均有抗菌作用。

(2)抗病毒:对多种病毒性感染疗效良好。体外试验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传染病。

(1)用于治疗乙型脑炎(属轻型或中型者),配大青叶、生石膏、黄芩等,方如板蓝大青汤。

(2)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头面红肿、咽喉肿痛、口渴烦躁,配黄芩、黄连等,方如消毒饮。此方治头面部丹毒(“大头瘟”)也好。

(3)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最近多制成注射剂应用(肌注)。也可用板蓝根1两,配茵陈1两、栀子3钱,水煎服,对消除症状有一定帮助。

(4)试用于病毒性脊髓炎,初步观察有一定疗效,单味用5钱~2两,水煎服。

用量:32钱~1两,大剂量可用至2两。

处方举例:

(1)板蓝大青汤:板蓝根1两、大青叶5钱、银花5钱、连翘5钱、生地1两、玄参5钱、生石膏1两(先煎)、黄芩4钱、干地龙3钱、水煎服。

(2)消毒饮(旧称普济消毒饮)(《医方集解》):板蓝根4钱、黄芩3钱、黄连2钱、连翘3钱、升麻1钱、柴胡3钱、牛蒡子3钱、译音参3钱、马勃1.5钱、僵蚕2钱、薄荷1.5钱(后下)、桔梗2钱、陈皮2钱、甘草1钱,水煎服。

(3)头面丹毒(大头瘟),流行性腮腺炎(痄腮),舌下腺炎:板蓝根一两,水煎服。

(4)头面丹毒:板蓝根六钱,连翘、牛蒡子各三钱,玄参五钱,马勃一钱,生甘草二钱,水煎服。

(5)慢性肝炎,肝脾肿大疼痛:板蓝根一两,水煎服。

附注:近年来,有些地区采用板蓝根(或板蓝根叶)防治多种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肝炎、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尚须进一步总结。

制剂:

(1)201-2针:每支2毫升(相当于板蓝根1.0)。主用于无黄疸型肝炎,也可用于黄疸型肝炎及早期肝硬化。每日一次,每次肌注2_毫升,疗程2~3月。又可用于治疗乙脑,在极期或其以前争取早给药,配合氯丙嗪等,可提高其治愈率,缩短病程。每日1~2次,每次_毫升,疗程5~7~13日。

(2)抗炎针(抗炎注射液3号):每支2毫升,相当于板蓝根1.0,金银藤1.0,蒲公英0.8,野菊花0.5。有消炎退热作用,主用于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发热、支气管炎、肺炎、上感等。每日一次,每次肌注2毫升。一疗程4~8毫升。

大青叶

处方名:大青、大青叶。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es  cusia  Bremek.)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tinctoria  L.)的干燥叶。人工栽培。

别名:蓼蓝(植物名)、靛青叶、蓝靛叶。

识别特征:体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一尺半至二尺许。

叶:叶互生,有柄,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一至三寸,全缘;叶鞘圆筒状,边有长睫毛。

花果:穗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小,淡红色,苞片有纤毛。小坚果有三稜,褐色有光泽。

采集加工:药用叶。一年割采两次,头茬入伏后割取,二茬白露前后割取,将叶及时摘下,晒干即为成品。

种植方法:本品适于肥沃的土壤,清明前后下种。播种前施足底肥,深耕、耙平、作畦;在畦内按行距一尺,开四至五寸宽的浅沟,将种子撒播沟内,随后覆土半寸厚,踏实。每亩用种子3—4斤。出苗后,掌握幼时少浇水、长大时多浇水的精神,并注意间苗、除草,苗高二寸后,按株距二寸定苗,并及时追肥,浇水。

性味:味夺、咸,性大寒。

主要成分:马蓝含靛甙(indican),在空气中氧化全产生靛蓝。菘蓝含甙类物质Indoxyl-5-ketogluconate。

药理作用:

(1)解热:对解退感染性疾患的高热效果较好。

(2)抗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白喉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临床应用:

(1)用于解毒。主要治疗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乙型脑炎、病毒性肺炎;也治细菌性感染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扁桃体炎。可单味用,或配板蓝根、荆芥,或配生石膏、黄芩等,如乙脑方。

一些出疹性病毒感染在热毒炽盛时,可用大青叶,例如麻诊出疹期高热、毒性症状明显者,也可用大青叶配黄连、黄芩、生石膏等。

重症肝炎有高热神昏、皮下出血者,也可用大青叶配入相应方剂中。

(2)用于退热。尤其适用于解退上呼吸道炎、扁桃体炎引起的高热,常配金沙藤,方如青沙汤。

用量:常用量2~5钱,大剂可用1~2两。

处方举例:

(1)乙脑方:大青叶1两、生石膏4两(先煎)、黄芩4钱、焦山栀3钱、紫草3钱、丹皮3钱、鲜生地2两、元明粉2钱、(冲)、黄连1钱、水煎服。

(2)青沙汤:大青叶5钱、海金沙草1两、水煎服。

(3)急性细菌性痢疾:鲜大青叶二两,水煎,分三次服。

(4)腺窝性扁桃体炎(烂喉蛾),颈淋巴结肿痛,发高烧:大青叶、蒲公英各五钱,玄参、鸭跖草各四钱,水煎服。

土贝母

处方名:土贝母。

来源:为葫芦科、假贝母属植物,假贝母[Bulbostemina  Paniculatum  (Maxim.)  Fran  quet]的根茎。人工栽培。

别名:假贝母(植物名)、土贝、大贝母。

识别特征:

体态:攀援草本。茎细弱,有顶端分叉的卷须。

叶:叶互生,心脏形,长宽均约一至二寸,掌状开裂;裂片5_枚,边缘有少数粗齿。

花果:花小,单性,绿色,雌雄异株,集成腋生疏圆锥花序。蒴果倒卵圆形,顶端钝圆,盖裂;种子顶端有翅。

块茎:块茎肥厚,白色,瓣一大一小成为一对,各对交互对生,逐渐增加层次。

采集加工:1药用块茎。秋季刨采,洗净泥土,将瓣分开,煮至内无白心,捞出晒干。成品棕色,质坚,半透明。用时打碎。

性味功能:
性微寒,味苦。能消肿。

主治应用:

(1)颈淋巴腺结核(未破):土贝母三钱,水煎服;并可用土贝疆一两,研末,醋调外敷患处。

(2)急性乳腺炎初起,乳房红肿热痛:土贝母二两,白芷一两,共研细末,每服二钱,开水遂服,每天二次。

(3)痈肿已破出脓,肿仍不消:土贝母、旱莲草各四钱,水煎服。

常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土三七

来源:为菊科,三七草属植物(Gynura  Segetum  [Lour.]  Merr.)土三七的根茎。人工栽培。

别名:水三七。

识别特征:

体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二至三尺半。茎有纵纹。

叶:基生叶多数,全缘或羽状分裂;茎生叶互生,长达五寸以上,羽状深裂,裂片达11枚,边有粗齿,无毛。

花果:茎的顶端生多数头状花序,成伞房状排列;总苞钟状,苞片一列,约10—12片,边缘膜质;花全为管状,黄色。瘦果线形,细小,有稜。

根:

根肉质肥大,多须根。

采集加工:药用根和叶。

土三七:秋季采收,刨取根,去掉秧苗,洗净泥土,切顺片,晒干即为成品。

土三七叶:__秋季刨根时摘叶,晾干即为成品。

性味功能:__性平,味淡、微涩。能止血,活血。

主治应用:

(1)咳嗽痰中带血,鼻出血,土三七五钱,水煎服。

(2)碰伤,摔伤,伤处疼痛:土三七五钱,水煎服。

常用量:

三至六钱,鲜品一两。

土三七叶

土三七叶的功能与土三七略同。

附:三七。

处方名:三七、参三七、田七(两广处方名)。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的干燥根。另有一种其外皮间带有竹节纹者,称竹节三七(Panax  japonicum  C.  A.  Mey.),药用其根茎。

主要成分:含三七皂甙甲(C30H52O10)、三七皂甙乙(C23H38O10)和黄酮甙。

药理作用:止血、祛瘀、消肿、止痛。其原理为:

(1)止血:三七温浸液能缩短家兔凝血时间,并有收缩血管作用。

(2)消炎:三七水煎液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抑制作用。

(3)增加冠脉流量:三七黄酮甙能明显增加心冠状动脉流量,同时肌耗氧量减少。

又三七水煎液似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