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能财富自由:篇篇都是精品。。。不看可惜了。不转也可惜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37:41
直板弧圈球经验(回答网友提问)

有很多网友问道弧圈球技术的细节,作为一名大学校园乒乓爱好者,这里回答一些网友问题,也请网友们多多批评指正。
  首先对于弧圈球的初学者来说,要充分发挥要的作用,这也是弧圈球最基本的要求,初学者开始不要用手臂发力,先用腰,接球之前后引拍,幅度不要太大,手腕于手臂保持直线,手指一定要顶住球拍,不要弯。手指一定要顶住球拍。然后用腰带动手臂,摩擦球,摩擦球时手腕千万不要动,照此练习,直到腰部用力自己感到协调为止,然后再用手臂逐渐加力,记住,一定是要带动手臂,先转腰,再收臂,肘部不要太高,手臂收拾腰干脆利落,该收就收,不要拖拖拉拉。开始练时尽量减少撞球的成分,充分摩擦球,拍立一些,在拉球之前还有一点,就是调整好自己的位置,能侧身最好,这样腰用力充分。
   在球感比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拉球时撞球的成分,以加快球速,但摩擦还是占主导地位。若球比较下旋,就将拍立一些,若球不太转,将拍平一些。还有一点,就是自己水平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正手直板拉球不要用手腕,手腕始终对手臂保持直线不动。
   对于直拍横打,我的第一个建议是尽量忘掉自己的普通反手,在高速球的情况下,两者会混淆,以至于失误。接球时拍要平一些,必要时可以稍稍下蹲,先挥臂,
再用手挽法力(这点与正手不同),尽量使排在触球过程中将球裹住,增加吃球时间,这样才能时球旋一些,有杀伤力.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我是直板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王友们有不同意见景多多指教。
在练习时一定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刚开始练习的时候要轻拉把动作做对,找到拉球的感觉,待一段时间练的手熟了,要大胆发力拉.练习的时候往往不敢发力比赛的时候好多球你是不敢轻易拉的~一定要多练少比赛,不能以比代练~

请问高手:吊腕、内收、外展是什么意思,谢谢
你手腕放松的时候基本和手臂是直的吧(不是?那老兄你可是天生异禀。。。)如果你把手臂平举掌心向下的话,手臂不动而手腕向右运动就是手腕的外展(向身体外侧运动),反之就是内收。

正手进攻的时候,一般手腕应该稍微紧一点,基本和手臂是直的,如果你太放松了以至于手腕向下垂着,就叫做吊腕。这个是我个人的理解,如果你很认真的话,可能问问打正胶的人,他们对这个理解会比较深刻。

教拉球的方式:外弧线or内弧线,舔式or裹式,大臂带小臂or小臂带大臂?

昨天有人在跟我练拉球时说我的拉球有点“外包球”,以前也有人说我拉球是“外弧线”,更像欧洲人的拉法。

请教大家,正手拉球,到底哪种方式好,为什么?

第二个问题:是不是打击较多,吃球较深的拉球叫裹式,吃球较浅,摩擦为主的拉球叫舔式,外弧线和内弧线与舔式和裹式有什么联系?

第三个问题:因为我站的较近,要求动作快,所以现在练反手拉时动作较小,以小臂发力为主,肩臂辅助。应该算小臂带大臂吧,我不知道这样是不是不好,请大家发表意见。

(对了,忘说了,我是横板两面反胶,正在练弧圈结合快攻打法)
外弧也好 内弧也好关键看你在实战中是不是对对手构成威胁

小臂带大臂 没错挺好!

第二个问题:是不是打击较多,吃球较深的拉球叫裹式,吃球较浅,摩擦为主的拉球叫舔式,外弧线和内弧线与舔式和裹式有什么联系?
这个不一定 其实最好是走直线 几乎无弧打磨呗

记住向前 走直线 
试试看  立马不成也不用急 作为业余选手 包着拉和添着这种阶段拉肯定要经历的 慢慢的你就会子让发现怎么拉好了 这种情况我也经历过

(zorro)内弧线拉球, 球拍和球的接触时间比较长, 利於充分发力打磨以及调整弧线。

一些欧洲球员由於身形比较高, 以内孤的形式拉球, 重心就要蹲的很低, 这对移动不利, 所以才用上外弧线的方式。亚洲球员没有必要这样啊。

另外, 在处理近台球时, 用前臂带大臂发力拉比较好, 动作紧凑, 但是在中台发力时, 就要用大臀带前臂, 以便做出舒展的动作, 充分发力。当然, 不管是近台中台, 发力的大原则是以腰带手的。 


关于拉球发力问题

现在很多业余球迷都在潜心琢磨拉球发力的问题,追求的越来越细,但还是找不到手感。其实在练球过程中,只要记住一般的发力方法,认真去练习就可以了。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务求把力量全部用到板子上。
  然后你只要明白,第一点一定要扭腰,第二点一定要摆臂,第三点一定要有收小臂的动作。最重要的是扭腰,收小臂,一系列的爆发一定要在同时完成。
有很多人就是追求的过细,一会想的蹬右腿,一会又觉得扭动的惯性问题没解决好。这样总把自己逼得无所适从。很多小队员发力出色,你去问他,他保证什么理论也不知道。只知道放松--紧张,摆臂--爆发,扭腰--前迎。
 坚决反对在练球时,把注意力放到蹬右腿上,因为在你扭腰时只要有重心左移前移的意识,右腿不会不出力,只要不在发力时重心下挫就行。同时在练球把问题考虑的过细还会不自觉导致发力不集中的恶果。
 平时多做做空动作,体会发力的感觉,练球时注意力集中和发力集中。有一些基本而无误的常识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必会成功。
 恭请大家批评指正!
同意黑风, 基本上每个人的肌肉组织都不同, 一组拮抗肌的彼此的强弱也有所不同, 只要拉球有了感觉, 能够舒展地发力, 并且力量有效地传递到球上的话, 都可以接受.
除非动作存在太大问题, 要不然太拘谨一些细微动作的准备性只会阻碍自己技术的发展.

不过反过来说, 有时我们技术到了某些程度, 觉得很难有突破, 又或者觉得越打越差的时候, 看看一些所谓的"标准"动作, 说不定能回忆起一些发力的要领, 甚至感突破自己固有的技术, 使其更完美有效
试试铁饼式的拉球吧,既有威力,动作也舒展

发力的最高境界释疑之随心所欲

发力最高境界释疑
前几天发表了拉球的最高境界,受到不少质疑,特此进一步补充说明,希望大家能满意。
五弓齐备,劲整合一。脊柱就象一扇弹簧门的转轴,转腰屈腿和伸臂引拍同时作用于脊柱,又通过脊柱相互作用,转腰通过脊柱传递给手臂后摆的动能,手腕外展引拍完全打开,不要内扣,臂与躯干成30度以上夹角,带动肩关节完全打开又通过脊柱使转腰和腿部虚实更充分,使腿弓、腰弓、脊弓、臂弓、腕弓,五弓合一,然后力起于足、发于脊、形于手指,五弓齐发,势不可挡。收即是放,放即是收,还原动作正好相反,但原理一样。五弓齐备不但劲足,而且动作小、速度快、还原迅速,是拉球的最高境界。
注意事项:(一)腿弓 初学者往往只用腰部发力,俗称站着打球,有时屈腿但拉球时却是以腰带腿,而没有腿蹬地的主动发力。一定要明白,胳膊拧不过大腿,腿部轻微的发力也会大大增加你拉球的质量。其二要分虚实,两腿就是两张弓,一个放来一个收,循环无息妙无穷。
(二)臂弓 臂弓在肩,肩关节不能完全打开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扣腕,一是臂与躯干夹角太小,扣腕则引拍的动能传到肩部的力量大减,夹角小则力矩短,都使肩部打开不充分,肩不全开则臂弓不满,上下劲难合,不但力量大受损失,而且拉球的范围也大打折扣。
理论和实战的结合:五弓齐满威力最大,但首先对手不会让你板板如此,其次从技战术和体力上考虑也要灵活运用,威力最大效果并不一定最好。例如腿弓,考虑到步法的灵活以利于进攻的连续,曲度一般在120度上下,如遇特殊情况才曲到90度左右,或是打高球时伸到180度。五弓须齐备,但根据实际情况,弓满弓浅、放与不放,何为主、何为次,使用之妙,存乎一心。随心所欲才是发力的最高境界。例如孔令辉正手有一板反拉是身往下蹲,臂往上走,是不是就不符合我们的理论了呢?当然不是,双轻双沉不为病手,乃是追身球的一种变例而已。有的初学者喜欢板板这样拉,虽然无错,但连续性和威力不如上述远甚,不可不详辩焉。所以
综述-太极乒乓
太极劲和乒乓劲可谓异曲同工,首先在劲力上来看:太极劲虽分为八,实质上只是掤劲的各种变化而已,掤劲是一种弹性劲,是一种整劲,是各种劲的原劲。在乒乓运动中,不论正手、反手还是搓拉挑打等技术,原劲也是掤劲,即一个弧形弓的状态,然后根据需要将掤劲发出。正所谓极小亦圈,如若纯熟,由其大无外之圈,造到其小无内之境,挨着何处何处去,刚柔无迹可寻,方圆无形可见,或打或拉,或搓或挑,唯变所适,一片神行,无处非太极也。其次太极的舍已从人的思想和乒乓中的抢先上手的进攻意识并不矛盾。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希特勒说过只要有60%成功的把握就可以进攻了,其余的20%靠信心,20%靠运气。在乒乓中,主动进攻不但是主要的得分手段,积极的抢攻还会使对方压力增大、失误增多,但如果没找到对方的弱点而盲目的进攻,却会适得其反。所以不能一味的只按自己的特点来打,一定要先找到对方的软肋,据此来调整自己的技战术组合,无招胜有招,也就是舍己从人在技战术的体现

拉球时重心的转移

拉弧圈没有重心的转移,犹如无本之木,既不稳定,也无威力。
不但拉弧圈如此,快攻也是一样,只是快攻动作较小,不如弧圈明显。
如果用上了重心的转移,就是调动了全身的力量来击球,显然力量会打得多。
大家可以做如下比较:
坐着做拉弧圈的动作,不动腰 vs 用上重心转移,做拉球的动作
比较一下,结论就不言而喻了。
说用上重心稳,是因为用上重心时参与运动的肌群多、质量大,运动起来惯性大,不容易变形,自然就比只用手臂稳定。只用手臂,或是乱甩手腕,灵活则灵活了,可容易变形,稳定性也就差了。
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合理运用,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首先,要保证发力的顺序:从下到上,从大到小,也就是蹬腿-->转腰--->送肩-->大臂-->小臂。。。>手腕 (水平不到时手腕可以少用) ;
其次,发力时各部位间要保持“紧密联系”,力的传递过程有部位的先后,但不应有明显的停顿和滞后。
至于发力的主要部位,大家听得都很多了:近台在小臂,中远台在大臂、腰,台内则是手腕。
要达到好的发力,可真是不大容易,判断准确、步法到位、协调性和爆发力。。。
我们打乒乓的人容易吗?
尤其是业余选手,要“爽”一板就更不容易了,可以说是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坚苦卓绝,
为了“爽”到这一板,俺们。。。呵呵
最后,建议大家多看看高手的发力,最好用慢动作细细地看,好好地体会。就我而言,老
瓦的技术动作对我的帮助最大。

各位专家,拉球时的拍型是怎样的?是否先后倾,再前倾的划一弧线. 

首先你必须明白的是:判断是第一,判断包括球的旋转,来球的位置。你现在说的拍型,跟来球的旋转的特点而决定的。对方的来求如果很下旋的话,我们的拍形就要相对立些这样你才能击打到球的中下部,才能制造出弧线,命中率也就高,如果不是很转,或者说不下旋的,我们的拍形就可以尽量的往前倾斜些。这个需要去体会的,为什么有些人的命中率跟拉球的质量这么好就是掌握了:一个拍形只能打一种球,要用不同的拍形去处理不同的来球的。

前冲弧圈、侧旋弧圈、高吊弧圈的动作要领!!

南方小孟 于 2003-3-18 08:27 AM 写道:
谢谢!!!
问题2:请教前冲弧圈和侧旋弧圈,高吊弧圈的技术要领!!! 

前冲弧圈:接触球的中或者是中上部,在球上升前期、后期击球,整个动作迎前为主,打跟摩擦的比例是6/4体现冲快的特点,带有鞭打的感觉。
侧旋弧圈:手腕稍微往下掉些,接触球的右侧面(右手握拍)在球的下降前期、后期摩擦球。向前上方发力。
高吊弧圈:接触球的中或者中下部在球的下降期摩擦球,真个动作以向上为主。摩擦跟打的比例是:8/2 

业余球友如何拉弧圈
渔民:曹松

  我是一名从事税务工作的超级球迷,近两年一直致力于提高自己的弧圈球技术,通过实践以及相关理论的结合,心得如下:
  一、板形的控制
  良好的握板方法是拉好弧圈球的基础,直拍不能吊拍,手腕与前臂成一直线,拍形略向前倾。拍后三指略弯曲,中指、无名指顶住球拍,以中指为主。。有一段时间我一直为自己的握拍所困扰,尝试各种握拍法,其间走了一段弯路,但对弧圈球的认识却是越来越深刻,如今我认为不论如何握拍,最重要的是拉球时拍形要控制好,根据来球旋转不同利用手腕进行微调。
  二、基本要领
  拉球时手臂与身体不能夹得太紧或者离得太远,以能容下一拳为宜。大臂放松,拍头要挺得住,不能吊。重要的是转腰,转腰一词说来容易做到很难,难的是要把力量从腰上传递到大臂再到小臂再到球拍,最后利用收臂的力量把球拉出,注意球拍要往前送,即张晓蓬教授所谓吃球。收前臂时要快,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忌讳拉球时做慢动作,否则即使动作做对,拉出去的球也不会太转,威胁不大。
  三、几个误区
  1.只转屁股不转腰。要分清转腰与转屁股是两回事,拉球时千万要用腰带动大臂,而不是只动大臂而不用腰。有些球友拉球时初看动作不错,有模有样,但高手一看就知他只能是用死力,而腰部力量用不上,所谓拉球不协调即是此说。
  2.步法不到位。我以前拉球时,每一局比赛(平时)中有时能拉出几个漂亮球,但有时却感觉拉不到球,现在回想起来是自己的步法不到位所致。至于步法的种类我想大多数球友已然知道,但要能在比赛中用出来却需要平时的苦练,比如扑正手用的交叉步即需要多次的练习,乃至成了习惯即可,练步法最好是徒手练习。
  3.拉球时身体后仰。此乃大忌,拉球时身体必须前倾,重心在脚尖上,而且重心不能上下起伏太大。

拉球水平快速提高篇(如假包换)作者:liuliou 补充:Zorro

拉球水平快速提高篇(如假包换)

无论专业运动员也好,业余球友也好,如果你是反胶,那麽正手拉球必将是所有技术中的重中只重。可以以我的经历说明,4年前我的水平和现在比起来可以说差15分,问我是如何长球的?可以说就是正手的提高。无论是连续性,成功率,旋转,速度,都有不同成度提高。而其他技术则是围绕正手只是有所提高,别说以前和我差不多的,先在只要是业余的,而又搞得定我的,真的可以数出来。
练习正手,首先需要个不要太差的陪练就OK,只要能防住5层力的拉球就可以,其次(奶奶的)动作别太离谱就行。(起码知到重心的左右交换吧,步法会一点吧,拍型会调整吧,擦球吧,迎前吧?!)好了,具备了这些起码的条件后,就要谈谈硬件了,底板海绵我都不要求(当然有好的就更不得了,本人认为拉球最好选用较软稍厚的海绵,以红双喜运海20#为例-----2。2MM---40度就比较好),但胶皮却一定要粘,最多用三个月(如果是水泥台的大哥最好一个半月一换),之后就是“”练“”,有人要骂了----他吗的,还不是要我练,用你放*。但练可有很多方法,不得法的话,就有可能象你现在一样----长球太满!!
方法就是1。要有一定强度,辟如说连续300板,然后换对方拉。
    2。要在数量的基础上提高质量,但一定是要有数量先,不然连20板都拉不到,说明你还不会拉球。
    3。不能单练拉,要结合左推右拉,左带右拉,推侧扑,不定点等(但还是要在数量的基础上练)
    4。就是要比赛,这个问题是最头痛的,乒乓的水平其实就是和你总打球人的水平。这就要看你的乒乓圈子怎样了。
以上的方法应以第一条为重点,因为要做到还比较简单。
    5。警告!!!!!,那种两个人随便打打,又不象练球,又不象比赛的打法可千别搞,--------有的人就是这麽打了一辈子了也没见长球!!!!!

拉球水平快速提高篇(如假包换)

好! 果然是正宗的少林易筋经心法, 是提高技术的不二法门。
补充一下 :
(6) 可以连续拉上二十板的时候, 拉球练习就应该改为第一板由下旋拉起, 然後连续拉。
(7) 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找不同的人作为培练, 以便加强自己对球的控制能力和对不同对手不同的回球落点、质量, 节奏的适应能力。
这是业余野球手练球的不二法门,有效!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对此是不肖一顾的!
业余的球迷在拉球的过程中千万别可以的最求板数。带有目的性的去训练就可以了。主要的是体会在拉的过程中肌肉的感觉、动作的协调性。如果一味的去追求板数的话,为了能回击来球,很多的球都是懵过去的。也有些是不合理的,久了以后会出现许多坏的习惯跟动作。主要的还是体会。

浅谈业余选手怎样学习弧圈球技术

业余选手在学习弧圈球技术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什么时机选择拉弧圈球?(2)怎样拉不转或者上旋球?(3)怎样拉强烈的下旋球?(4)击球的部位。(5)弧线在拉球中的作用。(6)拍面角度与发力方向(7)身体给部位跟拉球的关系。
下面我将逐个做介绍:
一:什么时机选择拉球?进攻的技术很多,有拉、打、弹、拨、撕、加力推、推挤、撇、挑都属于进攻的技术,在什么时候运用这些技术是业余选手感到头痛的问题,我见过一些拉球的业余选手,打法非常的单调,进攻的时候一律用拉的动作去回击球,他不管来球的性质跟弧线的高低,都一律的拉,以至于形成了:该发力打的球不打延误了战机。在不出台的球只能用搓的技术去回击。因为心虚。正常的情况下:对方来球只要弧线高无论网前与底线我们都应该发力打,给对方造成压力,而来球的弧线低,出台或者半出台,可以选择拉,当步法不到位或者碰到对方强烈的下旋球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拉吊结合的方法,这样你的球就比较有章法。
二:怎样拉上旋球与不转球?拉上旋与不转的求,许多的业余选手到感到是球去顶球拍的感觉,不容易发力,出手的弧线长,球容易出界,在拉上旋与不转的球的时候:我们的拍面前倾,引拍与球同高或者高与来球,击球的中上部,整个动作迎前,以向前发力为主,有种“带”出去的感觉,手感好,熟练的球友还可以向对拉的方向发展。错误的动作:击球的中下部,引拍低,沉肩,髋关节与腰下沉得太多,向前上方发力。平时跟朋友练习的时候,多注意提拍跟迎前去击球就有所体会了。
三:怎样拉强烈的下旋?有的球迷一味的追求“暴”的感觉,觉得十分爽,过瘾,我觉得这样的意识是不要的。因为你不可能每个球都能“暴”对方的。后果是:拉球频频下网,影响自己的信心,以至于对自己的拉球技术产生怀疑,或者怪器材的问题,当对方强烈的下旋的时候,假如你还没有王励勤那样的爆发力,与移动的速度你就应该:引拍低于来球,击球的中下部。向前上方摩察球,同时还注意用身体的重心与拍面的角度去击球,以减低球的旋转,引拍的时候身体的重心应该在右脚(由手握拍者)同时身体放松,在找到球的点的时候,重心由右脚到左脚转移,接触到球的时候整个身体略有紧张感,拍面不要前倾过多,以至于找不到球的点,这个点就是击球点。也就是球的中下部,这样的动作不容易吃转,发力机制好的话,有很好的弧线、速度跟旋转。
四:击球的部位:上旋球、不转球的击球部位是:中部、中上部、上中部。球越上旋我们的点就越应该靠上。下旋球:中部、中下部、下中部。越下旋的球点就越应该靠下,多多的体会与练习你的命中率就有很大的提高。我们不管练习哪个单项的技术首先必须保证有命中率才去追求质量。否则即使你的球很冲、刁钻,没有命中率对方都不怕你的。
五:弧线在拉球中的作用:有的球迷不理解弧线的作用,结果是失误很多,打倒自己都没有兴趣了,主要的毛病在于击球的时候没有给球制造弧线,没有制造弧线的意识,除非近网的高球或者搓、摆的技术不用什么弧线外,其他的技术一律的要有弧线,否则是失误很多的。这样的才能制造合理的弧线呢?通常的,上旋球以向前为主,下旋球以向上略带向前就有弧线了,反复的去体会弧线你会学习到乒乓球很多的奥妙的。
六:拍面的角度与发力的方向:上旋球,拍面前倾以保证球拍能击打到球的点,发力向前,下旋球,拍面不要过分前倾,向前上方发力。
七:身体过部位跟拉球的关系:有的球迷反复的问我:我拉的球为什么总是无力?速度慢?我看了他的动作以后,主要的是他的发力机制不好,动作不协调、出现发力的脱节现象。跟拉球有密切关系的部位有:脚、腰、肘关节、髋关节、大臂、前臂手腕、手指与身体的重心用动的过程是:迎球是:腰放松,髋关节自然的压在右脚,调节要拍型,大臂前臂引拍到身体的正后方,同时手腕外展,重心始终在右脚,击球时:脚加力蹬地,肘关节迅速收,手腕内收,身体适当的紧张。髋关节前挺,身体的重心转移到左脚。别往了,手指去辅助发力,跟调节弧线。球出手身体马上放松,还原。

我的天,打了这么就的字。不过为球迷们服务我愿意。希望这个技术能帮到大家。

业余球友拉下旋老是不稳定的几个原因# 总想拉高点期,动做又不熟练。
# 对短且出台的下旋,不敢"迎前",怕磕到台子。
# 上身不够前倾,总是依挥动手臂的力量去"咬球",且击球点太靠近身体。
还有一个原因,即使专业球手也觉得难受。当下旋来球的旋转不好判断时(即来球到底有多转),很容易失手。

找一个好的练习者是前提.还有你们先从半台对半台,直线对直线,先轻轻的发力,整个动作不要向上,向前.而且动作要小些,完了以后熟练了,在慢慢的发力,在跟拉球不是很好的人打球的时候,有意识的去反冲他,以后就形成习惯了.
哇~!!这是弧圈球心法来的!~没有这心法,,蛮打是没用的~!

弧圈球 -----转贴

弧圈球
  (一)问:弧圈球有哪几种?其动作要点是什么?
    答:按击球的方位来划分,弧圈球可分为两种: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在正手弧圈球中又分为加转弧圈,前冲弧圈,侧旋弧圈,直板正胶弧圈(俗称小上旋)和不转弧圈。以上各种弧圈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分别简述如下:

  1、正手加转弧圈球:(以右手为例)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重心约在右脚上。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倾,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右脚蹬地,腰部向左上方转动,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挥动,击球瞬间,整个身体的动量传递到手腕,加速度达到最大。在来球的下降初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2.正手前冲弧圈球:站位基本上与加转弧圈球相同。手臂的引拍要比如转弧圈球高一些,球拍与地面大约形成80度夹角。当球从台面弹起时,腿、腰、上臂、前臂依次进行动量传递,击球瞬间手腕向内向前略为转动,加速度达到最大,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摩擦球的中上部。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3.直板正胶正手弧圈球(俗称小上旋):与反胶弧圈动作要领基本上相似,但因正胶粒凸起,胶皮的摩擦系数小于反胶,缺少粘性,触球面积没有反胶大,如果摩擦过薄,就容易"打滑",所以在击球时要加强手腕转动,扩大球拍接触球的面积,这是正胶弧圈与反胶弧圈的最大区别。此外,正胶弧圈动作较小,以前臂发力为主,球的弧线较低。

  4.正手侧旋:击球准备姿势和整个身体的用力方法与加转弧圈球相似,但在击球时,摩擦球的偏右面,拍形稍前倾,手臂自右外侧向左前上方(近似于弧形)发力。在拉侧旋球时,如果击球的右中部或右中上部,拉出的球是侧上旋;如果击球的中下部,主要以向内向前发力为主,往往会拉出侧下旋弧圈球。在实践中,一些优秀运动员常有运用。

  5.不转弧圈球(亦称假弧圈):初学者可在掌握了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把拍形稍后顾,触球的中下部,手臂紧张些向前上方推拉球就可拉出不转弧圈球。

  6.横拍反手弧圈球: 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击球前,将球拍引至腹部下方。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上挥动,结合手腕向上转动的力量,在下降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过程中,两腿向上蹬伸。

  7.直拍反手反面拉弧圈球:由于直拍反手位拉弧圈球在用力上受到身体的阻碍,手臂力量的发挥受到限制,所以难以拉出象横拍一样高质量的弧圈球。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中国直拍运动员创新意识的加强,为了弥补直拍反手位技术的不足,目前已有许多运动员借鉴横拍反手拉弧圈球的特点,开始运用直拍反手的反面拉弧圈球这一新技术。此项技术对于初学者掌握起来可能难度较大,此处仅作为一种中国乒坛的技术创新信息介绍给初学者,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初学者对这一新技术进行尝试,使之得以普及。其动作方法是: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重心较低。击球前,球拍引至腹部下方,肘部略向前凸,手腕下垂内收,拍形前倾。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前上挥动,击球瞬间手腕向右前上方转动,在下降初期或下降后期用球拍的反面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后,重心放在两脚中间。

  (二)问:拉弧圈球易犯的毛病有哪些?如何纠正?

    答:1.在引拍过程中,前臂和上臂在肘关节处的夹角没有打开,而是靠拉肘向后引拍,影响拉球的发力。在训练中有意识地把前臂放下来,配合脚部的转动和重心移动,引拍效果会好些。

  2.击球前,腰部向后转动过大,形成掷铁饼式的准备姿势,影响向前发力。在实践中,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能够移至击球一侧脚时即可。

  3.击球时,球拍过于前倾,摩擦球过薄,使拉球的力量减小,准确性降低,容易打在拍边,出现人们常说的"飞碟"现象。击球时球拍不要过于前倾,同时注意手腕向内向前的转动,这样方可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

  4、拉球过程中,手臂由后直接向前挥动,成近似于直线型,难以制造拉球的弧线。正确的挥动方法是手臂由右后下方,以肘关节为轴,向左前上方挥动,其挥动轨迹近似于"小弧型",这也部分地体现了弧圈球这一技术术语的内涵。

  5.肩部过于紧张,动作僵硬。由于弧圈球的动作比一般攻球动作稍大些,因此要做到拉后手臂,尤其是肩部要迅速放松还原,以利于连续拉和提高拉后扣杀的命中率。

  (三)问:如何练习拉弧圈球?

    答:1、徒手模仿拉弧圈球的动作;2.一人发中路出台的下旋球,另一人练习拉弧圈球;3.一人推移,另一人练习连续拉弧圈球;4.一人正手攻球,另一人连续拉;5.二人对搓,固定一个搓中转拉;6.一人削球,另一人连续拉;7.以上练习,先拉固定点,再拉非固定点;8.上台连续拉上旋球,逐步过渡到2/3台;9、二点对一点的推拉练习;10.不同落点对一点的推、拉、攻练习;11.对拉练习;12.发球抢拉练习;13.接发球抢拉练习;14、拉、扣结合练。


鹤舞乘风的签名档

..........没名,怎么签?.........[回复]  [管理]  [修改]  [加入个人文集] [投诉]
  • 鹤舞乘风 [zhang_fz@sohu]   [加为好友] [传小纸条] [送礼物] [回复[管理]  [加入个人文集] [投诉]  沙发
有了这些观察的间接经验,虎爪今天在练球中采用了全新的一种方法,即拉球练习时同近台快攻一样,主要用前臂。有时间的时候就让开多些,蹬转的幅度变大,像快攻的扣杀一样,而不是加大拉手托直手臂的冲杀。球太快,就照着来球收前臂、收手腕。这个尝试居然很成功,虽然一次不可能成熟,但已能尝到速度和爆发力的甜头了。没有反手拉得那么好,但也满转的。还要继续努力啊。对“小拉” 有兴趣的朋友们欢迎来讨论。

正手有机会拉直臂冲杀就要拉直大臂, 没有时间才摆小臂
但是一定要用腰身,一定要到位
同意这观点。近台快球用前臂, 机会球、中台球, 当然是直臂发力了。
打大球, 球变重慢, 旋减低, 引拍变得更加重要,
不论用前臂拉近台快球, 或直臂发力拉打机会球中台球, 要有引拍的意识, 不可急不可耐的乱出手

我觉得应该根据具体能发多少力来定

动作大,需要充分准备,一般是来球半高或者是比较舒服的位置情况下,我采用大拉动作;
动作小的话要强调突然性,隐蔽性,一般是侧身抢攻半机会球的时候采用,特别是发抢这一环节我还是用小拉比较多一点。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体会,我的正手弧圈质量估计虎兄没有目睹也有耳闻了吧,嘿嘿。。

虎爪觉得动作灵活、合理就好。老瓦、孔令辉的拉球因球而异比较明显,下旋、上旋都可以拉。而盖亭、波尔则不太会冲下旋,但他们集中的小动作使他们对上旋球进攻的能力似乎更强些。比较折衷的、值得注意的一个人是塞夫,他的拉手并不小,但却是夹住前臂向后背的拉手,不同于马林、王励勤的拖直手臂。塞夫的动作对冲半出台下旋非常有效,中近台反拉也很突出。既有速度对付上旋,又有力量对付下旋的灵活拉球方式是虎爪追求的发力境界。

要看挥拍速度

归根结底,冲出的弧圈球的力量和旋转要靠击球瞬间球拍速度决定。大拉以肩为轴,手臂与身体
的相对位移很大,是靠加大圆周半径提高线(球拍)速度;而小拉是以腰腿为轴更多一点,手臂与身体的相对位移较小,圆周半径小,挥动轨迹短。大拉似乎更重视手臂,而小拉腰腿用的更多一点。

冲出的弧圈球的力量和旋转要靠击球瞬间球拍速度决定,
到位,>引拍,>腰腿发力,>手适时瞬间加快摆速

腰腿发力多,大臂引拍小,这样出手快,还原快,就可以站的比较近台了
主要是重心在近台的时候不要摆的过低!

大家的讨论很好。怎么说呢,球近就用小动作,球远就用大动作,要突出爆发力,注意击球瞬间的加速度。。。。。。
很多球在现在看来,孔令辉、老瓦、塞夫、波尔、小萨等打的球,在马文革、陈志彬时代是打不出来的,就如同当时庄则栋的快攻王传耀是打不出来的。如果不针对性的练用前臂、手腕运用爆发力在近台迎着来球拉,用传统的大臂带前臂的拉法是很难在快速对抗中“自然”地拉出快速的弧圈球的。这个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步法、腰髋的运用是另一个讨论的问题。

什么大拉小拉的,关键是拉手用腰和肩然后突出前臂的爆发力去拉。大拉小拉只是人为的习惯而已!
也许您的水平比较高吧。不管怎样,这种爆发力的使用虎爪在正手拉球还没有掌握好。对我个人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做些尝试。我的尝试是受庄则栋快攻训练的启发,把动作分离出来,单练这种纯粹的收前臂、手腕的近台拉球方法。也许等到这样练一段时间后,在近台靠前臂收甩出心得了,慢慢地近中远大小拉球动作才能结合自如吧。

业余球手正手拉前冲弧圈易犯的错误及注意事项!

正手拉前冲弧圈易犯的错误:
<1>重心压得太低,导致引拍太低,拉球压不住弧线,易出界;
--------注意事项:根据来球高低旋转调节好重心高低,引拍不要太大(业余引拍太大不易找到合理击球点),留心自己的引拍位置。如易犯<1>的错误,在练习时可恰当提高引拍位置,在此同时应注意重心从右脚转换至左脚时的稳定性(以右手执拍为例,下同),因为如果你已习惯低重心拉球的话,提高重心易造成当重心从右脚转换至左脚时“刹不住车”的现象,造成连续不好,只有一板冲了。
<2> 腰、髋、腿及上肢的不协调,大部分人表现在只有上肢发力,腰、髋、腿的力传不上来,造成前冲不冲;
--------注意事项:在练习时可用不执拍手轻轻抓住执拍手的大臂,然后蹬腿顶髋转腰,带动大臂运行,最后收小臂(手腕顺势而上)。可先做徒手动作,体会到发力一致时再上台练习。
<3>撞击球过多。可能当你前冲不冲时你会以为多向前撞击球即可弥补速度,这有点饮鸩止渴,其实撞击球过多易造成弧线不好,失误多;且因旋转不强,也使拉出的球前冲不强,特别是在近台以外;
--------注意事项:多体会“打”和“磨”的比例。
<4>拉球时不视来球旋转,就一种动作。有很多老球痞认为只要手感好啥球都可一样拉------当然不是说上下旋的区别,而是同种性质的旋转可不大考虑强弱。诚然,如果手感好时很多上诉情况都能上台,但这样拉过去的球质量显然要打折,并且大多数业余球手不可能象那帮老球痞那样一天到晚的泡在球馆里;
--------注意事项:养成“盯球”意识,平常多留心来球旋转,比赛时就成习惯了。
<5>反冲时,只有前臂和手腕动作,没有用重心来调节弧线,经常压不住球或回球质量不高。
--------注意事项:提前判断来球的落点及旋转,晚了就来不及做动作,被迫只用前臂和手腕击球,另外动作不要大,因为如果来球旋转稍强的话,落台后弹起来很快,不好找点。
转自乒乓家园,感谢柳无痕(原创

鹤舞乘风的签名档

..........没名,怎么签?.........

    发表于 2010-12-10 16:31:18

  • 鹤舞乘风 [zhang_fz@sohu]   [加为好友] [传小纸条] [送礼物] [回复[管理]  [加入个人文集] [投诉]  板凳
什么球适合拉弧圈呀?各位高手
  拉弧圈球时,在对球的出不出台和旋转问题上怎么处理
理论上讲,只要第二落点出台不论什么旋转性质的球只要自身的板型掌握好都可以冲弧圈的。
有道理。不在于对方,在于你拉的好不好。
看见有的高手在拉球的同时,右脚(右手持拍)往前移一步,在右脚落地时击球:
又从咱们论坛的贴图看到国手就单练拉球是不往前移步,这移步和不移步有什么不同呀
后者是基本的练习动作前者是在此熟练的基础上加上了脚步的移动。
怎样练找点的基本功?
理论上讲无外乎注意对方击球瞬间的拍型,击球摆臂动作幅度、速度等;更直接些就是紧盯对方来球!福建师大95周年校庆时我曾有幸目睹前著名国手郭跃华打球时的风采,给我最深的影响就是他的眼睛很亮,目视注意力非常集中,真可谓目光如电!
对于明显出台的球就不说了,只要具备一定的弧圈基础应该问题不大,对于将出台的球的判断最好还是由多球训练找感觉,敢上手,狠一点,别怕拍子飞了,要知道,等熟练的时候拉将出台的球那种合力的感觉非常的美妙,手要敢往台里伸,特别是对于稍高点的,别管是否将出台还是根本就不出台,手,肘抬高,一板前冲,搞定!

技术请教我拉弧圈球时,不是下网,就是出界,这是怎么回事.而且拉弧圈球时,我总觉得我是以肩关节为运动支点的,击球点不好掌握;而孔令辉教学片中我注意到他是以肘关节为运动支点,请问这两种运动支点的差异在何处?如何练习,谢谢.
你观察的很细致,无论攻球还是弧圈正确的发力都是以肘关节为运动支点。是以臂关节为运动支点是不正确的,发力不合理,力量一大部分内耗了(抵消了)。
[原创]业余爱好者练弧圈球应注意的问题
1、下肢于上肢的协调,在练习弧圈球时身体的中心应放在握拍一侧的腿上,发力时前脚掌用力蹬地力量传至腰部,随之转腰。
2、转腰的同时小臂带动大臂,在击球的一瞬间收小臂--从下至斜上摩擦球,板型的控制视来球的旋转与高度来定。
3、手腕自然下垂,握拍要适度(过紧、过松都不好的),球板的侧面与小臂成直线。咱们看到顶级选手在冲球时手腕或外撇或侧拐,业余爱好者尽量不要学习,等到基本功纯熟时在模仿也不迟。
总的来说就是动作的协调性与发力的合理性相结合,经常练习就会有一手业余水平的弧圈球了。这只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认识,欢迎各位朋友指正
下网、出界是因为你的拍型控制不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建立手感。
我是一个业余爱好者,我在拉球时,腰部总感到使不上劲,想请教一下班主,是何原因?不胜感激!
好极了!dawanwan说的好。赞同。
拉球还要步法跟上。发力时应在自己贼舒服的位子上。
哥们所指的就是身体协调性的问题,正手功球的最佳位置要始终保持在持拍手、肘、胸口三角区的中间位置,根据来球弧线、旋转、落点使自己迅速找到合适的击球位置,要求
身体一定要协调。
jshytang球有所谈到的就是发力的合理性,腰部使不上劲是因为你的中心在另一只脚上,就没有蹬地、借劲转腰同时收小臂,发力不能集中在一点上了。
dawanwan兄,「腰部使不上劲是因为你的中心在另一只脚上」是否说没有重心转移?
不是的,是起始重心的位置!
正常起始重心是右脚吧,拉完球的重心是在左脚吧,但脚有用力都不等如腰有用力,他有可能是因为动作不协调,e.g.打完球才转腰等等,而导致腰部没力吧?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正确,又或者我误会了本身的问题。谢谢
基本是这样的(对于右手持拍的人),顺序是这样的:跨步(重心转至右脚)--蹬地--借力转腰--同时收小臂击球。这一系列的动作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的。
对,在比赛时用这个好难呢!
呀,如果并步之後再拉球呢?要怎样做?谢谢
渐入佳境!这得从准备动作说起,准备动作是:距台半公尺左右,身体自然放松,两腿距离比肩距稍宽成内八字站立,两个前脚掌着地脚后跟稍抬起一点。这样步伐移动起来会非常的迅速、重心的转移会很快的,当然这是建立在平时经常练习的基础上的。
并步只是表面的现象,实质上动作是一样的。
谢谢指教,现在清晰多了。
再愚问一下
转腰的动作是否与步法并行呢?即是一边转腰一走
完成步伐之後再进行手腰脚的动作难度好高,在处理快搓等快的下旋时往往都不够快!
谢谢
这即是发力的合理性,任何击球的方式全是在步伐到位的基础上才能做好的!切忌去敷衍的接球!这没有窍门的只能通过系统的练习才能达到的。平常在练球时要有意识的去做每一个动作,从各方面要严格的要求自己达到什么程度,要用脑子练球。

有关正手弧圈球发力的讨论(附大拉下拉练法)

近来有很多朋友讨论正手的发力。以前虎爪的正手被北京站誉为“不顶手”,令虎爪至今耿耿于怀。回米国后一直潜心修炼,有一定提高,把感受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也不知从哪个前辈那传下来的弧圈球擦的越薄就拉越转的理论。这种理论的负面效果真是害人不浅。实际上无论虎爪分的中国的大拉,欧洲的小拉,或者其他朋友不同意俺的分法另有其他的拉球发力分法都不重要;每个人的发力动作都可能不同。弧圈球的旋转、威力,重要的是接触球前的那一下。正确的动作应是像老瓦那样:先从侧面像要搂人一个大嘴巴子那样,把球搂住,然后向前SNAP,即在接触球的那瞬间用爆发力在包住球的基础上收甩。球不是被擦走的,而是边搂边摩兜走的(打磨)。快触球的时候大臂好像被锁住了,前臂刷的一下像鞭子一样向前抽甩。外观上是向前敬礼到额前,敬到不能再向前敬为止,然后手臂自然地也就必须收回还原。以上是虎爪在拉球手法方面的感受。

第二个问题是向前的基础力量如何产生的问题。我们俱乐部的老米说要FORWARD,LOOP INTO THE BALL,就是要向前拉住球。这个力要靠向前的重心交换来完成。
虎爪的经验是:
(右手为例)右实左虚的弓箭步一定要做得完全,即右脚踩实,右脚尖和球台底线平行,指向东。左脚稍前,脚尖着地,脚跟一定要提起来。

上身要含胸收腹。以王励勤、马林榜样,他们含胸收腹作得很充分,二人含胸含到上身基本都和台面近乎平行。这样的作得好处一是重心会自然地落到两腿的前脚掌;二是这种机制使发力时必须向前,含着胸自然人就向前哈。像马林、刘国政抢冲凶的时候差不多要趴在案子上就是突出的例子。向上不向前的情况也会自然地被避免。

肩部夸张些可以垂直球台,即指向北方。拉球发力的时候右实左虚的弓箭步经蹬转、重心交换变为左实右虚。这时左脚踩实,右脚变为提踵,脚跟完全提起来。

应注意的问题:转体要尽量沿脊柱(身体纵轴)自然逆时针旋转,尽量避免沿水平轴上下起伏和左右东倒西歪的情况。这样的拉球重心稳定,同时省力。要利用转腰带动肩臂和收前臂的爆发力拉球,当然手腕顺势收那下也很重要。注意不要用手臂扔着拉球。虎爪赞同WW以前帖子中提到的肩部向前顶一下的心得。

拉弧圈球就象划龙舟,身体要带七分,手臂走三分。刚开始的时候,动作可以大些,慢些,
每次重心交换一定要作完整,就象划船桨入水要深,是刨水、划水,而非泼水一样。初学者动作可以模仿佩尔森、王励勤的大臂后引托直的动作(大拉)。以后熟能生巧,蹬转跳步、还原都变得自如、游刃有余时,这时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适当的减小拉手的幅度,练一些中近台快速反拉、近台反带的动作。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把拉球的动作逐渐变成波尔或盖亭的小拉。

结论:
无论哪种拉球动作,重心交换都要作完全。沿脊柱通过腰转体,同时避免水平轴上的转动和左右东倒西歪的起伏是力量、平衡和省力的关键。含胸收腹是向前和避免向上太多的窍门。在手法上,搂住打磨结合是关键,要摒弃擦的越薄球越转的理论

鹤舞乘风的签名档

..........没名,怎么签?.........

    发表于 2010-12-10 16:31:39

  • 鹤舞乘风 [zhang_fz@sohu]   [加为好友] [传小纸条] [送礼物] [回复[管理]  [加入个人文集] [投诉]  3楼
业余球友如何拉弧圈
我是一名从事税务工作的超级球迷,近两年一直致力于提高自己的弧圈球技术,通过实践以及相关理论的结合,心得如下:
  一、板形的控制
  良好的握板方法是拉好弧圈球的基础,直拍不能吊拍,手腕与前臂成一直线,拍形略向前倾。拍后三指略弯曲,中指、无名指顶住球拍,以中指为主。。有一段时间我一直为自己的握拍所困扰,尝试各种握拍法,其间走了一段弯路,但对弧圈球的认识却是越来越深刻,如今我认为不论如何握拍,最重要的是拉球时拍形要控制好,根据来球旋转不同利用手腕进行微调。
  二、基本要领
  拉球时手臂与身体不能夹得太紧或者离得太远,以能容下一拳为宜。大臂放松,拍头要挺得住,不能吊。重要的是转腰,转腰一词说来容易做到很难,难的是要把力量从腰上传递到大臂再到小臂再到球拍,最后利用收臂的力量把球拉出,注意球拍要往前送,即张晓蓬教授所谓吃球。收前臂时要快,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忌讳拉球时做慢动作,否则即使动作做对,拉出去的球也不会太转,威胁不大。
  三、几个误区
  1.只转屁股不转腰。要分清转腰与转屁股是两回事,拉球时千万要用腰带动大臂,而不是只动大臂而不用腰。有些球友拉球时初看动作不错,有模有样,但高手一看就知他只能是用死力,而腰部力量用不上,所谓拉球不协调即是此说。
  2.步法不到位。我以前拉球时,每一局比赛(平时)中有时能拉出几个漂亮球,但有时却感觉拉不到球,现在回想起来是自己的步法不到位所致。至于步法的种类我想大多数球友已然知道,但要能在比赛中用出来却需要平时的苦练,比如扑正手用的交叉步即需要多次的练习,乃至成了习惯即可,练步法最好是徒手练习。
  3.拉球时身体后仰。此乃大忌,拉球时身体必须前倾,重心在脚尖上,而且重心不能上下起伏太大。

王吉生先生对"鞭打"理解
无论是王励勤还是孔令辉他们都在追求一种鞭打式发力的方法拉弧圈,只不过王励勤的爆发力(击球力量,更优于其他选手)所谓鞭打式发力是以腰跨作为向前发力的一个支撑点,在击球一瞬间,腿部撑住腰跨,有肉眼看不见的一个暂停,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撑点,使手臂得以发力更优化。拉弧圈必须用手腕,现在的弧圈是撞击和摩擦的组合,手腕触球的弹击成分多,摩擦成分少,这个球就比较爆。反之球就比较转!手腕动作要强调力量从食指中指传递到拍子的击球部位,而不是从手掌心传递,食指和中指兼有控制方向的功能,为了控制低弧线因此也就出现手腕向里钩的现象。
你们可以仔细观察《乒乓世界》发布的著名乒乓运动员的弧圈分解图,注意他们的腰跨动作和手腕动作

关于“鞭打”
上星期我发了一个正胶攻球小窍门的帖子,蒙斑竹抬爱不胜感谢。今天无事,再谈谈“鞭打”问题,全当跟网友聊天。
常听专业的说攻球(或拉球)的发力要鞭打,开始不明就里。后来看了庄则栋的《闯与创》(从现在的观点看这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有了点心得就在练球时琢磨,慢慢有了一点体会。其实,所谓“鞭打”就是爆发力。什么是爆发力不好理解,鞭打一词把它形象化了。见过车把势摔鞭子吗?开始时比较放松,悠悠把鞭子向前甩出,在很短的时段内,鞭子有一个加速度,当速度达到最快(相对而言)时,甩鞭的手突然一停(这个细节是关键),鞭稍就啪的一声有力的打了出去!这就是爆发力产生的过程。攻球(或拉球)时的鞭打动作,我体会有以下几个要点:
(1)把腰作为力源,把臂-腕-手指-拍子作为鞭子。
(2)动作过程以右手为例:起式转腰,右臂自然后引(引拍的高度要视来球的高低旋转决定);右脚外侧用力蹬地,获得的反力通过腿传到腰,同时向击球方向用力转腰,蹬地反力和转腰的两股力在腰部合成一股,通过大臂小臂手腕手指传递到拍子,挥击出去。
(3)拍子击到球时的摆速应是你能达到的最快摆速!
(4)击到球后左脚外侧在身体的左前方用力蹬地制动,使身体包括拍子急停!!!然后立即还原。这点非常重要,没有急停就没有鞭打,千万不要让拍子和身体随球送出去,那样力就不能集中在击球点上,也不利于快速还原。
这个动作分解了这么多字,其实是在瞬间完成的。掌握住要点:蹬地转腰发力,最大摆速时击球,急停。你试试,能听到“啪”的一声,爽极了

请教有关拉弧圈的几个问题
请教:
1、在拉上旋和不转和下旋时,身体重心分别在什么位置?
2、当我拉完高吊后,第二板的前冲总是出界,请问如何在两板之间迅速调节重心?
3、请问在拉球结束时,拍形是不是和开始是保持同样的角度?

注意后退。
拉下旋有拉高吊和拉前冲两种,如果是拉高吊拍形就要竖一些,紧接着第二板拍形就要向下压了,触球时拍形几乎是与地面平行。
触球时拍形几乎是与地面平行。???????
如果这样子的话,那不是触球的顶部啦!不太可能吧!!!!!1
1.拉上旋或者下旋的重心不是因为旋转不同而不同,而是取决你采取的弧圈类型,通常前冲弧圈的重心比高吊弧圈要高些(因为击球时间等等原因)。
2.第二点是业余选手经常碰到的问题,比如第一板高吊弧圈拉完后身体还原放松不够,第二板还按照高吊弧圈的动作去拉(手沉低)而对方的回球旋转与第一板下旋发生了变化(比如变成了不转或者上旋)自然就拉飞了,或者是你第二板想拉前冲但击球时间仍然与第一板高吊相同(比如是下降期),或者手又没有相应的抬高,也会早成出界。
3.至于第三个问题,个人认为意义不大,套用米卢的一句话:什么是最重要的乒乓球动作?
答案: 下一个动作(动作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

大拉与小拉-从波尔失利谈起
拉球根据动作幅度可分大拉和小拉,大拉和小拉的区分主要以肘关节的打开与否为标准,总之小拉重在快,大拉重在力量。这一阵一直在思考大小拉的运用问题,正好昨天看了波尔对邱的比赛录像,有所感悟,写出来与大家探讨。
波尔可以说是成也小拉,败也小拉,仔细观察他的动作,其肘关节基本一直是夹着的。这使他在近台上手能力极高,但退到中台后他仍如此,看上去全身用力不小,过去的球其实没什么劲,所以邱用最低级的挡得的分不在少数。(我以前曾专门提醒自己横板正手要禁用挡)
由此我认为当我们在近台抢拉时,波尔的小拉和以小孔为代表的大拉可是说是一时瑜亮,小拉上手率更高、更稳健,大拉搏杀的成分较大。而在防对方第一板抢拉时,小拉更是要优与大拉,中国队的快带、快撕等,可以说是小拉的各种变异,波尔反手的小拉更让人措不及防。但到中台对拉,或形成波打邱时的拉防时,再小拉明显给人感觉力量不足,连续性也很差,以至于邱的教练肖战给邱指导时说:“他的弧圈根本拉不死你,你就防死他
其实在这次世乒乓赛以前我就觉得可能使用碳素球板的选手可能会占一些优势,而使用芳碳混织的球员可能会吃亏,芳碳混织吃球深,速度也可以,拉球易上台,但球的旋转远不如纯碳素球板,第二弧线高,易被对方防守,可以说芳碳混织易于提正手发球的质量,及对方接发后己方的第一板抢攻。
其实只有在某个特定的手臂展开程度上才可能最充分发挥球员的力量,而孔的所谓大拉多用于抢拉下旋,向后引拍时球拍离身体远,伴随手臂的收缩,前臂与大臂夹角的减小,球拍离身体越来越近,球拍所具有的势能向动能转化,可以增加球拍与球的相对速度,拉出的球为前冲,动作很大,但摩擦薄波而的正手摆短接侧身抢拉(摆后拉)技术曾是国家男队重点研究的一项技术之一,波而这个动作确实很有特点,摆短时肩很下沉(便于正手拉),夹肘,衔接速度很快,波尔拉下旋的时候,多为高吊,球拍靠近身体有利用提高稳定性,其实相持时孔的动作也不大

我是直板,在攻、拉球时有些端肩膀,不知是什么原因?如何改正?“击球抬肩膀”的结症是腰腿用力方向不正确。正确的方法是向前转动髋关节将击球力量直接向前传到击球的手臂上--避免将蹬地的力量上传到后背肩部再传到手臂上。
注意击球点,多打多练,熟能生巧,自然就有一套自己的动作打法,不必刻意去纠正动作,只要打的上,球有质量,能赢球就是高手

如何控制高吊球的落点?
最近和一位防守型的老先生交手,不好打。老先生搓球、接发球很好,前冲慢点就冲不死,正手有的时候能盖一板高吊,较怕反手及正手位的高吊短球。而这一点我却做得不好(短球能吊得短,长球却不能,且左右落点的控制不好)请各位仁兄指教。

另外,我很有威胁的急上旋被对方反手削一板,变得更转,回得位置也好,靠底线的半高球,冲又不好冲,扣又下网。请教各位有招吗?
练习的时候多注意拍形,拉高吊时想落点短一点拍形可试着竖一些,击球时间再迟一些,这样摩擦就多一些,而向前的力量就会小一点,不信你就试一下哟:)

弧圈球

弧圈球具有强烈的上旋,是攻击力强、威力大的进攻技术。第一弧线运行较慢,第二弧线下坠快,球反弹冲力大,以弧圈球为核心技术形成了直拍、横拍多种弧圈球打法,当今欧亚弧圈高手比比皆是,瑞典的瓦尔德内尔,法国的盖亭,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以及我国的孔令辉、马文革、郭跃华、蔡振华,韩国的金泽洙、刘南奎等,都以拉弧圈球见长,成为世界乒坛超一流选手。

弧圈球的种类按击球方法区分有: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侧身弧圈球;按旋转特点区分有:加转弧圈球、前冲弧圈球、侧旋弧圈球以及不转弧圈球(假弧圈)。

一、正手拉加转弧圈球

1、特点:又称“高吊弧圈球”。上旋强烈,第一弧线较高,运行速度较慢,第二弧线反弹下坠,向下滑落快,不易识别着台点及飞行轨迹,给对方掌握回球的节奏、时间、拍形增加困难,感到对不上点,使不上劲,能直接得分或为拉前冲弧圈制造机会,通常在接发球、对削、搓、挡、攻以及接出台的下旋球时运用。双方对拉弧圈球时很精彩好看。

2、动作要领:两脚分开,两膝内收微曲,重心置前脚内侧,左脚在前,略提脚后跟,身体略右转,手腕外展,向后拉,拍形成横立状。引拍至右后方,当来球跳至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时,触球中上部或中部,腰髋带动上臂、前臂由后向前挥动,击球瞬间立即向前上方发力,右脚掌内侧用力蹬地,梢伸膝,前臂要迅速旋内收缩,协同摩擦,重心由右脚转向左脚。整个动作类似于掷铁饼(图67、68)。

3、提示:

⑴初学者常易拉漏球,或球擦拍边,找不准击球点,要多做徒手练习,牢记动作要领,逐步体会手、腰髋、腿的配合和肌肉感觉,产生手感。

⑵现在拉弧圈球,是先打后摩,又打又摩,以摩为主。因此,手臂不能伸得太直,引拍不要过低,拍形前倾角度不能过大,向上发力时也要向前发力,以免造成漏球、击球时间迟、发力效果差等现象。

⑶手腕要先向后伸,触球一刹那,向前打击球后向上摩擦,这样爆发力大,还能起微调的作用。加强了手腕对拍形、弧线的控制,增强了摩擦力。

二、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1、特点:上旋强烈,第一飞行弧线低且长,球前进速度快,第二弧线下坠比加转弧圈球更低而快,急剧前冲向下滑落,杀伤力大,是得分的刹手剑。通常在对付削、搓、中等力量攻球、接发球及半高球时运用,对方弧圈相持时也用以对拉、对冲。

2、动作要领:基本姿势同拉加转弧圈球,但身体重心稍提高。引拍时球拍与球同高或稍许低于来球,上臂带动前臂向右腰部侧后展开,拍形前倾于高点期或上升后期,摩擦球的中上部,由右向左转腰带动上臂、前臂、手腕,由后向左前方发力,配合略向上摩擦,重心前移至左脚(图69、70)。

3、提示:

⑴正手反拉前冲弧圈球时,引拍后拉幅度要小,拍形稍前倾,于上升后期高点击球,运用腰、髋、前臂发力稍多一些。对于初学者比较困难,先练好拉弧圈球的基本方法,根据来球性能变化,调整动作、拍形、击球时间和触球部位。

⑵重视腰髋、重心的调节,要移动步法到位。

三、反手拉加转弧圈球

1、特点:横拍反手拉弧圈球和用直拍反手拉弧圈,是横拍和直拍横打选手独特技术之一。同正手拉加转弧圈球比较,弧线、反弹特点基本相同,但速度稍慢,力量、旋转稍小。主要用于接下旋发球、发球抢拉、搓中转拉以及对付一般的攻球和弧圈对拉等。

2、动作要领:站于球台偏左部位,距台约60厘米左右。两脚基本平站,身体重心落双脚,双膝微屈,腹内收,腰、上身略向左转,前臂置腹前自然弯曲。引拍至腹部左侧下方,肘关节略向前,屈手腕,拍下垂,拍形稍前倾,重心略左脚,于球下降前期触球中上部,触球瞬间脚用力蹬地,伸膝、转腹,腰髋带动上、前臂向前上方发力,拍撞球后摩擦,重心略上提前移并转至右脚(图71)。

3、提示:

⑴引拍时,球拍向后拉得不要太多,肘部离身体稍远一些,有利于挥动前臂发力。

⑵腰、髋带动伸膝、转腹,蹬地力量与重心转化配合协调,使球拉得转一点、稳一些。

⑶直拍反拉注意三指上移近拍柄腾出较多拍面,手腕内屈后向前上方迅速转动摩擦。

向各位高手请教一个拉弧圈球的问题
拉弧圈球时,球拍的前倾角度在整个挥拍过程中是基本保持不变,还是逐渐增大前倾角度,到最后几乎水平?(我是横握球拍,拉弧圈球时球拍采取弧线向内弯曲的运行轨迹)。
拉加转的时候适当调整,暴冲的时候就不用啦。。。。。。
初学的最好是逐渐变化。

如何提高拉下旋球的质量?
当对手打下旋球过来。球刚出台,速度比较慢,这种球如果要拉好,应该注意什么啊?
轻拉高吊弧圈,或侧旋兜球
在最高点,或是下降前期出手,注意,球拍要立一点,包住球,向上用力,当然,还要向前用力了!!!
下降期击球,拉高吊,轻轻挂起来
我尝试过了。基本解决原来的问题了。原来是我向前用力太少
拉侧旋
侧旋还比较少练习,我觉得先练好一个再练下一个比较好
就是在球刚下降时准备好动作用一种巧劲把球拉起,最好球拍稍微斜一点这样旧好出现侧上旋球了

为什么拉弧旋球时球老碰拍边缘,或拉空,有啥办法克服

一是拉球的时机掌握不对,拉空是因为动作慢了,打在拍边上是快了;二是拍形过于前倾,事实上用过于前倾的拍形拉球是过时的动作,拉出的球前冲力不强。现在提倡打摩结合,先用与台面基本上垂直的拍形打在球的中部,再顺势向球的上部磨擦。
当然要采用这种拉球方式,选择的底板要软一些的,要先用把板打透,使之产生弹性形变,然后再磨擦时就会使产生强烈的前冲力和上旋。
钱义兄说得不错,不过纠正一下,碰拍边是因为节奏慢了,拉空(球在拍的前方落下)是因为球的轨迹没有判断好,或是节奏快了,总的来说还是节奏问题。

怎样拉好高吊弧圈球?
高吊弧圈球在改变节奏,对付削球等方面有它的优势。

可是怎么样才能拉好呢?我按照电视里运动员的动作模仿,有看了一些网上的理论性的东西,可就是拉不出来。总是球打到拍边上飞出去很高。把拍子多倾斜点又下网。唉,到底怎么拉呀?拉出来的球弧线有多高?
我现在都怀疑,到底有没有必要练呢?
拉好高吊弧圈球, 先到位, 转腰身, 放松手, 看球引拍,
拉下旋时,拍型不宜过于前倾,拍子以与台面垂直的角度先撞击球,即把球包住后,再用力转动手腕,使拍子沿着球的中上部磨擦球,将球甩出。
如引拍动作过大,或用力太快, 则反而找不到“包”的感觉。
包住球的动作,是手腕内收,手腕是应该外张一些,在击球的杀那,打直手腕加力磨擦出手后, 收腕拍头冲天
整个身体看上去要非常放松,球飞出去是因为出手晚了,要掌握好击球时间,看清球的旋转
再请教一下我拉球总是拉出台或拉高?为啥?
拉弧圈球时,动作先不宜过大,小力,轻微转腰,前臂和上臂固定好,肩部发力,以摩擦球为主
主要是爆发力要好,拍子接触球的一瞬间要摩擦,同时也要把爆发力用出来
拉球动作已经有很多网友说明,我不打算重讲!

我分享训练心得:
初练习拉高吊弧圈球,应该以定点多球训练,教练送出弱下旋球,目的是定型及感觉吃球. 达到高命中率後,应该以来回跑动两大角多球训练. 然後再练发球抢拉高吊弧圈球,陪练回挡过来的略高球你要用扣杀(拉扣结合)或前 弧圈球解决这一球.
最後是练习如何加强你拉高吊弧圈球的连续性、稳健性和应付强烈下旋球的能力. 找一位长胶削球手陪练,先练如何连续拉而不失误,你不需要发全力拉,因为你会很辛苦,只要练习如何控制落点和零失误. 接著的是练发力拉,你要注意,你越用力拉强烈上旋,削回来的就越强烈下旋,这样是可以加强你拉强烈下旋球能力的.
你最後可以练先吊一板,然後 一板,这样做,你的弧圈球就会练成了!

多练习不怕辛苦是成功要素,不要期望速成,根基不好,後患无穹
我也来补充两点:一是拉高吊的弧线不要太高,二是拉强下旋时多磨擦球的右侧部,从而避开强旋区,同时拉出的球会侧拐,给对方回击带来难度。

在正手拉前冲或加转弧圈时,前臂会有内旋或外旋的动作吗?我发现自己常常作了内旋的动作,发现好像会降低发力的?#124;量?!
ps中国式圆拍跟日式直拍在这一点上有差异吗?
谢谢王老师!
拉弧圈球时前臂多是内旋,和少有外旋,大家看到的所谓“外旋”动作多是手腕向上动作造成人们视觉上的误会。因为1击球时间--高点时常看到前臂内旋、低点时手腕向上“翻”常被误看成“外旋”;2来球旋转有关--上旋来球常看到前臂内旋、下旋来球手腕向上“翻”拉加转常被误看成“外旋”。当然也有突然性的非正规击球会出现“外旋”动作。
啊!!!王老师!我问的不大清楚!!!
在正手拉前冲或加转弧圈时,[小]臂会有内旋或外旋的〔增加发力〕的动作吗?
我想问的应该是指[小臂]的部分!
这一段(手腕到手肘间)在拉弧圈时需要作内外旋的动作来[发力]吗?
我发现我以前都用小臂内旋来增加发力,
但发现好像反而不大稳定,力量也没有太多增加(甚至减少)?!
所以小臂主要是用来调节方向而不是加力的吗?
======
又使用直拍反打来拉弧圈球,小臂是否有加上一外旋的发力动作呢?
或是跟正手弧圈一样?
谢谢王老师的回答!
前臂内、外旋对球板拍形的影响较大,因此控制拍形的功能是主要的。从发力上来看,前臂是“杠杆的阻力臂”,由于肘关节结构是“速度杠杆”,其支点--肘关节--在击球收臂瞬间应稳定不动,过多的“旋臂”自然会分散前击力量,摩擦球的功能应该由瞬间手腕手指来完成。
其支点--肘关节--在击球收臂瞬间应稳定不动

========
[小问题修正]
请问王老师!击球[收臂]是指[收小臂]的动作吗?
是指以身体与大臂辉拍后,顺势向前又向左上方摆动(收缩)小臂的缓冲动作吗?
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_< !
========
[心得]
原来肘关节在这一瞬间要稳定呀!
啊 我又厘清到一个清晰的观念,以前我正手挥拍太过繁复,
小臂内外旋加力还以为是技巧性很高的动作,原来是多余的!!!

我昨天照您所提醒的小试一番,弧圈威力又明显提升!
再次感受到王教练的国家级功力!!!
佩服之情纸笔难书...!!!谢谢您!王老师!
========
[3思考]
刚看到王老师在其他回文说
2稳定支点--小动作前臂发力为主,支点应该在肘关节,所谓支点是在击球瞬间“赖以支撑发力杠杆的稳定点”,击球瞬间整个身体有刹那间的“停顿”成为稳定支点。
-------
所以请教王老师!
(小)前臂是可以发力,但不是内外旋,而是以摆动弧线来鞭打发力吗?
这样的理解对吗?
你很有体会,但是不要陷入文字理解上,因为“文字”经常会有不同的理解。我想用前臂就要找到先臂的支点,用手腕就要找到手腕的支点,抡大臂就要在腰髋关节上找到支点。支点在击球瞬间要“稳定”。
手臂发力手指微调--管弧线摩擦等。
喔~所以针对不同的来球可临场决定不同回击方式,
可以先决定要采用哪些发力组合!决定了就善用
所学习理解的各阶段发力方式...如杠杆支点等原理来充分体现!
同时以手指等微调...!耶 我越来越清晰了!

王教练,作为一名业余的爱好者,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也许这个问题是老生常谈,但我还是想问你,就是:现在对与正手拉球大家有两种看法,1是大动作,大弧度;2是小动作,连续性。您作为一名教练,你对于业余选手的看法是什么呢?是建议第一个还是第二个,或是自己还有其他的独到看法?盼复!!
我先谈谈拙见吧,呵呵,有错误请王指批评指正。
拉弧圈,不能绝对地说是大动作、大幅度好还是小动作、连续性好,得看对抗中的具体情况,一般来说,当打到中、远台对拉的份上,显然是大动作、大幅度大摆臂才能制造威胁;而中、近台对抗特别是近台快攻,则应以连续性为主,当然,如果对方给了你一个近台甚至近网的机会球,千万别客气,一板大力扣杀往往有一剑封喉的特效。

大动作小动作与弧线长短和战术目的有关:离台距离远击球弧线长自然需要动作幅度大;近台近网打出距离近击球幅度就应该小。所谓大幅度时击球距离身体较远,这需要较充分的引拍时间,所以机会好,有条件打出更具威力的球就可采用大幅度大杀伤力的动作。反之采用大幅度动作会招致被动。抛开单纯技术思考:击球技术要服从于战术需要,什么技术技能实现战术目的有比较节省时间、体能什么技术就应该值得提倡。

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提到实质上,是不是应该问“在近台如何用小动作发挥出最大的力量”。这才是根本吧?其实近台之所以动作大就是对自己的发力没信心。我就是这样的。希望王老师针对这个问题再给讲讲。谢谢
充分用前臂发力要领:
1充分引拍--引拍时以肘关节为轴,引拍莫引肘,拉长前臂肌肉以利充分发力,同时注意引拍与击球之间不要有停顿。
2稳定支点--小动作前臂发力为主,支点应该在肘关节,所谓支点是在击球瞬间“赖以支撑发力杠杆的稳定点”,击球瞬间整个身体有刹那间的“停顿”成为稳定支点。
3手指手腕的功能--横拍正手食指尖负责击球用力方向的控制调节,直拍中指尖负责击球用力方向的控制调节。
所谓"收"前臂,是指用前臂瞬间发力,而不是"收缩"前臂,理解这一点,应该不会误导.

请教弧圈的拍形
请问:拉弧圈时(包括高吊和前冲),拍形是一直固定不变(保持前倾),还是在击球过程中调整(逐渐加大前倾的角度,有一个“包球”的感觉)?
我们这里业余体校教练教的是前者,但学生们打到后来用的却是后者(即“包”住球),业余自学者也多用后者。
拍形有一个基本的要求--保证击球部位的准确性,所以不一定引拍时就将拍形固定死。击球部位要根据来球高低、击球时间以及击球方法等因素来确定。拉加转弧圈球--击球下降前期,一般来球大约与网高相同,应触球中部偏上。拉前冲弧圈球--击球下降前期或高点期,一般来球大约比网高,应触球中上部。但是拉球瞬间横板的食指要用力摩擦球做“包”的想前上的用力动作。

老大们,求教挂的技术要领,如何应用?
挂大概指的是轻拉下旋.(多数是横板反手拉和直板反面拉)
一般在不好发力拉冲时作为过渡技术,转入上旋相持.
在拉球时挥拍吃住球(挂住球),向前上方发力.击球时间不要太晚, 击球力量不宜过猛,拍型不要前倾的太厉害.

鹤舞乘风的签名档

..........没名,怎么签?.........

    发表于 2010-12-10 16:32:04

  • 鹤舞乘风 [zhang_fz@sohu]   [加为好友] [传小纸条] [送礼物] [回复[管理]  [加入个人文集] [投诉]  4楼
侧旋弧圈球的运用
我最近练会了一板侧旋弧圈球:退到远台,尽可能向后引拍,板面垂直于端线,由后向前外再向内兜动,拉球下降点.落点主要有两个:反手偏中路,往往是对手刚想用反手接,球已拐到了正手,导致其失误;以及正手大角度,球落台后侧拐的角度很大,可用来调动对手或直接得分.就算对手挡过来一板,由于侧旋,落点一般在我正手位适宜发力的位置,我便以前冲或扣杀来结束战斗.另外,对于擦网后的出台球,可以在球下降后期借助球台作掩护,拉一板侧拐(注意,不是侧旋),由于球速较慢,落台后的侧拐尤为明显,往往令对手碰不到球.这一招在侧身侧不太开的时候用则恰到好处.但是我发现专业球手都是以前冲为主,很少见到有人拉侧旋,请问何故?因为我觉得侧旋弧圈球的威力也很大呀!
嘿嘿,看来老兄并非教练,不过水平也是挺高的。专业选手很少拉侧旋弧圈,就是因为它的“侧”,一个球若侧旋成份太多的话,上旋的成份势必会减少,而上旋可以增加球的命中率和球落台后的前冲力,即球的威力。而所谓的“侧拐”对职业选手们来说只不过增加一点小麻烦而已,并不是致命的,所以选手们都以上旋为主。职业选手们拉侧上旋,一般是在回接正手大角度来球或是暴冲机会球的时候,前者侧是为了增加命中率,而后者侧是为了打落点。当然有些人拉球带侧是一种习惯,如孔令辉,他的手感好,在保证命中率的的前提下稍带一点侧,对对手有一定的扰乱作用。
多看欧洲人(中国如刘国正)比赛的就知道,远台对拉大角其实有很多是带着侧拐的孤圈,但往往都能对拉上很多板,而前冲孤圈几乎是被冲上就可得分的。初学者应首先掌握最基本的前冲孤圈,然后再考虑侧旋孤圈,否侧基本功不好侧旋孤圈得分率也不高。

菜鸟求救:请教直拍拉高掉弧圈的要领
本人是右手直拍单面反胶打法,以前不会拉高掉弧圈,现在模仿电视比赛中的动作,学拉高掉弧圈,我的动作是这样的:在进台或者中台,右脚在后左脚在前,曲膝,右肩下沉略低于左肩,向下略靠后引拍,拍面略前倾,和水平线夹角约75度,向上略靠前的方向挥拍,同时转腰,等对方的球出台下降到比球台略低的时候开始接触球,前臂收缩。但是没次都拉不出高掉弧圈,感觉球拍还没来得及摩擦球,球就弹飞了,和胶皮的磨合时间太少,偶然有能够拉到对方台面的,也不转,没有任何威胁。
顺便提一句我用的球拍是借了朋友的,胶皮是729-2000,海绵我也不知道什么牌子,不过感觉还挺好用,2.0mm,约41度,底板是蝴蝶Panic-cs,纯木5层,速度一般但是控制还可以。
请问,我是动作不对,还是前臂收缩的太快,还是触球点不对?为什么我老是拉不起高掉弧圈?应该怎样训练比较好?
你既然用的是五层纯木板,应该不会出现球一碰拍就飞的现象,可能是动作的问题,我用碳素板都能拉高吊。拉高吊时要有汽车挂低档(速度稍慢,但力量很足)的感觉,发力时不要过于刚猛。
我感觉高吊的关键在于你一定要在下降的时候去摩擦球的底部或中底部,一定要擦的很厚,高调要的就是节奏的变化,让对手适应不了,不过要是擦的薄了,不怎么转,后果你自己想啊,你就满地找球好了.我碰见这种机会一般不会放过的,呵呵.
只要能够发力,能摩擦的充分就可以了,动作嘛,业余的,就别太讲究了,基本合理就可以了

1,正手拉弧旋球步伐非常重要,但是不是用右脚找球,而不是用胳膊找球?2,正手拉弧旋球怎样才能先用腰发力,后用胳膊发力?3,正手拉弧旋球是先用腰发力再收前臂,还是同时进行?4,正手拉弧旋球是先蹬地再转腰还是先用腰劲再蹬地?
1、正手拉时无疑是先用步伐的移动找到合适的击球位置,不仅是右脚动,左脚也要跟进,如果光用手去找点动作会变形。
2、拉球的发力顺序:蹬腿、扭腰、大臂带动小臂、手腕、手指。

为什么我大力拉弧圈时感觉下盘不稳?
说白了,拉弧圈时,重心一定要放的低,也就是说两条腿要宽与双肩。就好象一个三角形,底边越长重心越稳!
两脚分得不够开,至少要宽于自己的肩膀,还有膝关节一定要向前弯曲,同时含胸收腹,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下盘会不稳,拉球时甩手用力过猛就会带动整个身体向左转动,这样就觉得脚下不稳了

打球是下盘不稳的原因主要是步法以及身体重心不到位, 以手去揍球。
多练一下推侧扑这些走动中击球的训练, 习惯一下先出脚, 后出手, 令身体重心可以在移动中保持平衡, 是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拉弧圈时,经常拉空了是怎么回事?
关键的关键是,你对球的感觉太差了。我建议,多做一些弹球练习,对墙,或者干脆不用。做多了,你对球就会有感觉。当然,打球时候判断也是很重要的,还有步法。
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1,对方来球下旋太强,在你估计来球会向前跳到你估计的位置时,却由于下旋太强的原因使球后缩了,你没有够着。2,在对方来球远离你的时候,由于跑位不到而拉空了。3,摩擦太薄导致拉空。
所以,在拉求的时候,要注意步法到位,不要够着身子去拉或者强伸手臂去拉。还要注意估计对方来球的旋转强弱,拉很转的下旋球的时候,要注意靠前一些。还有,不要摩擦的太薄,要注意手上手腕用力的调节。
拉空有如下原因:
1. 主要原因是你估计来球的落点不正确,引致步法不到最合适的位置拉球.
2. 判断来球落枱从的反弹错误. 不同旋转和不同胶皮回击的飞行线路都是不同,反胶会反弹向前多一点,正胶或长胶反弹比较向前少,上旋反弹低而向前,下旋反弹高但不向前,侧旋会拐弯.
3. 接触球的时间不够统一. 一时过早击球,一时过迟击球,一时过高击球,一时过低击球,容易失误.
4. 压球拍面过低,球拍抓不住球.
我以前也经常拉空。
1、发力过猛,力量过大,则准确下降。纠正动作,练好正确发力机制,腰腿臂配合好。这样,不用太费劲球就挺暴,准确性自然高了。
2、摩擦过薄,以致吃不住球,当然拉空。
3、动作僵硬也会错过最好击球时间,变形的动作使准确下降。
总之,多练,多改进,无他,但手熟尔。
拉弧圈一定要在高点期或下降前期,如果能在上升期击球则杀伤力更大。如果到下降后期了,球的飞行轨迹就容易与挥拍轨迹重合,这时球拍的迎球面积就接近零,基本上很难拉到了。所以快攻打法,虽然在命中率上吃亏,但因为他的球拍的迎球面积比较大,漏掉球的几率就小得多了。

我个人认为:你必须区分的是:前冲弧圈,还是高吊弧圈,在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步伐到位的话,你所说的,我觉得是正确的,当然了前倾得太厉害,在对方过来的球弧线很低的情况下,这样的拍形是容易失误的,因为对方的球弧线很低,前倾的拍面只能接触到球的中上部,如果你的力量又向前,不带向上的话,球是走不出弧线的,这样容易下网,在对方球的弧线高的话这样的击球动作是很好的,速度快,过去的弧线低,带暴冲的感觉,给对方致命的打击!王励勤的动作就是这样的,他们基本都不去磨察球,打跟磨察的比例是6/4或者是更多,这个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暴冲吧!如果你需要既旋转又冲的话,(当然了,速度没有上述的快)我觉得,你的手腕在没有接触到球的时候,外展,吃到球的时候迅速内收跟着前臂的动作一起收,这样既有速度,又有旋转!拉球,要多方面的配合,脚步登地的力量阿,腰部的灵活性,手指的力量,因为我们的手指是接触球拍最近的位置,所有的力量都是通过手指和手腕.手心传到拍子的,所以手指的力量不不容忽视的,这些都是讲究的,在训练中多多体会,你还是搞清楚,乒乓球任何的动作,我个人认为没有一个标准不象些什么工业标准,其他的标准的,能发力,弧线好,命中率高,给对方造成威胁的,符合乒乓球运动规律的,就是好动作,所以你的教练所说的,我觉得是相对的,要看在什么时机运用这样的拍形,这样的动作了,我的回答完毕,,,,,,,,这个是我个人的看法!
不好意思,我忘记了述说,高吊跟前冲的区别了,高吊又是人们所说的加转,具体的描述是:击打球的下降期,向前上方发力一磨察为主,磨察的力量在球的表面,不通过球心,当然了,太薄是不行的,太薄了,没有给球一个正压力,有种打滑的感觉.吃不住球,这样反而不转,要摩打结合,大概的比例是9/1 或者是 8/2 摩跟打的力量分配! 提醒,再转的加转弧圈弧线高都有机会给对方打回头的!底线跟大角度的效果很理想,我强烈的推荐用前冲,有机会暴冲的话用暴冲,在我们没有足够的击球时间和步伐走得不是很到位,而且对方的球比较下旋的情况下,我们用高吊去解决,偶尔的用下效果很好啊,打乱对方的节奏,但不是主要的得分手段 !
前冲,是击打球的上升后期,或者最高点,击打球的中部向前方发力,上面已经述说了有关的情况 !你自己慢慢的感觉吧!

左推右功型打发如何回击弧圈球?
过弧圈关,首先,夯实基本功是当务之急,撇开基本功大谈回击弧圈,好似无本之木,无泉之水,因此花较多的时间练就基本功对回击好弧圈并非南辕北辙。基本功包括:基本技术(手法,步法),基本战术和适应能力。对于业余选手,基本技战术的练习同样关键,否则,“驰骋”乒坛多年,最终只混个手熟,见其计战术捉襟见肘,不忍卒看,便枉费了数年的心血!如果想对付好弧圈,更要抽出时间专门练克制弧圈的技术,具体包括:挡接,推挤,直板反面快撕,直板反手攻打弧圈,正手近台快带,中远台的反拉以及正手攻打弧圈等。练习时,这些技术也不是面面具到,必须结合自己的打法有侧重的练习,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左推右攻打法的选手着重练习推接,推挤,反面快撕快带,正手快带,攻打和反拉。值得一提的是,正手攻打弧圈是打出左推右攻打法风格的关键技术,必须多加练习。
在练习对付弧圈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我们着重对付的是何种弧圈。前冲弧圈速度快,冲力大,业余选手欲从容应对,谈何容易!对于前冲,基本方法是退后半步
借其旋转和力量,挡或带击过去,用不同落点干扰对手抑制连续拉球,造成对方失误或伺机寻找攻防转换的时机。高吊弧圈是我们主攻的方向。原因有二:第一,业余选手常用此法过度或寻找机会;第二,前冲容易接力而高吊弧线较短近网且慢,不易接力,退防易漏球。由此,高吊应该是我们攻克的难点所在。
回击高吊弧圈关键是重心拔高迎前,对准来球。反手最有威胁的技术是反面快撕,反面便于压板盖住来球,需要强调的是一定在上升期主动发力擦击来球,否则手软不是失误就是给对手可趁之机。反手攻打比较困难,练习难度很大。正手最具威胁的技术是坚持盖打高吊弧圈,用力量抵消旋转。击球时间在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部位是中上部,需要强调的是攻打弧圈时板形不可过于前倾,否则容易打滑,尤其是正胶更应注意。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高吊弧圈已不是那种又高又慢的弧线球了,击球者运用手上精细的微调将弧线控制的比较低平落点深长且旋转很强,比如德国后期之秀波尔的高吊令国手们着实棘手。广大的业余球手也意识到降低高吊弧线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回击好低弧线的高吊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对于左推右攻打法,必须坚持能打的则打,不能打的退后半步反拉的意识,使用近台快带弧圈技术需要极强的控制力,而且如果速度落点出不来,面对有相当实力的业余球手,同样会被其拉死。因此,笔者认为快带不是长宜之计,练就一身硬功夫才能包打天下。反拉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替前预判,退后半步,寻找合适的击球点;第二,转腰拉手要小,高手引拍,高点或下降期,触球顶部,主动发力擦击;第三,手腕在触球一刹那要微调,包住或吃住来球。何谓吃球?其实就是挥拍速度要大于来球速度,这样就能使球在拍上停留的时间长一点,有种稳定感。究竟是触球正部还是侧部,据需要而定。没必要模仿老瓦一味触球侧部,触球侧部虽能闭转和拐大角度的弯,但同样容易打滑,而且弧线较高,速度较慢,对于手感的要求很高。第四,反拉后注意放松还原,不断调整击球位置,作好打拉锯战的准备。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击球动作的完成,必须依靠腰髋作为动量传递的媒介,不用腰仅用手臂击球或滥用腰,命中率,杀伤力可想而知。
练习方法;(1)陪练者发下旋球,练习者搓长球,陪者拉起,练者可有目的的采用前面提到的方法还击。(2)练者直接用球拍制造上旋球至对方,然后退后进行相持反拉的练习。要求:(1)先从定点打起,然后练不定点。(2)用中等力量练习,过轻或过很无助于训练。(3)最好用多球练习。(4)练习板数据“乒坛竞技诊断”一书,每次应保证练60--110板,才能确保在教短的时间内形成防御弧圈的良好动力定型。
总之,乒友们只要持之以恒,开动脑筋,刻苦练习,总有一天,能从容应对,而不必望弧兴叹。

得名将郭跃华谈拉弧圈球的体会时,有一句话非常形象。他认为拉弧圈动作好比田径中甩铁饼的动作。至于前冲,高吊好比铁饼出去角度不同罢了,全靠自己调节了。
我的体会是,拉球时手腕加个勾腕的动作,可以拉出侧旋,拉对方两个大角时对方更难接。拉球不能想当然地往上提,这样摩擦太薄,抵消不了对方的下旋,没有用。高吊和前冲的区别主要是向前和向上的比例关系。

如何增加摩擦?
我拉下旋时由于摩擦不够而球过不了网,请教如何增加摩擦.
如果是拉高吊的话,多向上用力,让海绵吃球深些,更多地延长球停在海绵上的时间
应该放松点,一定有用手腕拉,等球掉底点再拉
以稍前倾的拍形,用比拍形小一些挥拍方向挥拍,先吃住球再摩擦,先打后摩。如果球很转,要注意给球的足够的正压力,运用腰力,转腰甩臂迎前,拍子的前倾角可适当小一些,发力方向也可朝上一些。
用拍子的前1/3部分拉球。因为那部分的线速度大!

为什么拉球时,老是找不到啊

在练拉球时,最大的问题是,老是漏球,这可真不好,多了就让人笑话啊

我觉得应该是你的这项技术还不成熟,不要怕别人怎么看,继续训练会好的,因为你自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关键是你太注意你的动作了,所以精力分散,以至于漏,你多拉,等你动作成行了,,就行了,那个时候到了你随心所欲的地步,你再看,球都是朝你拍子飞来的
注意转腰和前迎的动作,拉球不要过于强调摩擦,摩擦过多反而旋转变小,而且还会漏球,适当的加大撞击,给来球足够的正压力,这样的击球才有强烈的旋转和足够的速度。
不是一味的打,拉,你应该打一拍,就总结一拍,另外,你试试你拿拍子的部位变化,和用力感,给自己找个最适合的点,,,其实你握拍子的力度和位置也有关系的,,
我觉得好多球都想把它擦过去,打的力量没有,有时候准了时,力量很大,也转,但有时只是过去了,没力量。总之是技术不熟啊 
你要注意拉与打的结合,正常情况应该是在高点期击球,要适当加大撞击,稍带摩擦,确保球落台,如果错过高点期(在下降前期)就要注意适当增加摩擦,保证一定的弧线,就是所谓的“高打低拉”,关于发力一定要注意发力的原理,就是力要从脚--腿--腰--臂--腕传到球板,将球击出,具体的理论在其他的帖子里有更详细的说明,注意在击球前要放松,在击球瞬间发力,将全身的力量传递到击球的一点上,这样击出的球就会有强烈的旋转和速度啦!多练习多体会多琢磨,相信你会有收获的。
说得太好了,感谢了啊,我会注意练的。不过对瞬间发力这个事,可以理解,但做不到,尤其是对下旋球,拉不拉都起不来 
“注意在击球前要放松,在击球瞬间发力,将全身的力量传递到击球的一点上”
比较容易做到这一点的是--横板的反面击球。不如你就从反面开始学起吧,相信一个月的时间,你能初步找到感觉。
注意转腰拉手的动作,不要只用胳膊拉球,拉下旋注意向上的发力,在来球的下降期击球,不要太早触球,多体会就好啦


对直拍正手台内弧圈球的迷惑--横拍应该怎么练
前几天我交一个同学正手拉下旋弧圈球,他身高182cm,臂长,(擅长篮球,所以打球时候是很少弯腰的),重心不下降,腿略弯,小收腹,两腿平齐。从为接受过正规训练,初学者,吊腕,拉台内下旋球时,拍柄基本向前,迎球高点期,手腕直接向上甩,外旋(一点不内转)小臂直接向上提(不是正手动作的内收),展腹,登地。
击出的球弧线短.低.平.飘而且下坠快,很难反拉,只能反撕,
对他的动作我感觉就象老式欧洲打法的外旋动作的弧圈球的按比例缩小到手腕,经典
迷惑:横板选手怎么拉台内小球,动作.技术要领是什么?身体如何发力?
虽然横拍相对与直拍在处理台内球的时候,没有那么灵活,但如果运用的单步好的话,有足够的击球时间的话,还是可以的。

在拉台内的球的时候,首先我们的单步必须到位,右脚上前的速度快,身体伸到台内。高手引拍。手腕在没有接触到球的时候,充分的外展,重心不用沉,有一个扭跨的动作。在接触到球的时候,手腕内收,向前摩擦球。
摩擦球的什么部位?手腕向上发力为主吗?弧线压不下来怎么办?
台内的球,你是很难去摩擦球的中下的部位的。这个时候,如果是很转的话,摩擦球的中部,不是很转或者不转,一律的摩擦球的中上的部位。以前臂跟手腕发力为主。如果球高的话,我们引拍高一点,就可以压住弧线了。迎前啊。

拉球时,应主动撞击拍的上沿,中间,还是下沿?

应该是高上沿。
我们通常说的用球拍的上半部击球,瞬间发力摩擦。球在有足够的摩擦面积条件下才能产生强烈的旋转。
但从我使用效果看,用下沿兜拉更稳定,这是怎么回事?
拉球触球什么部位取决于击球时间和击球目的:一般击球高点期自然触球中上部;击球下降期有可能触球中下部--兜球侧旋。击球目的攻击性越抢救与会选择击球高点期、中上部、向前发力。
至于是否稳健应注意--“摩擦控球”,也就是拉球时手指首先向前顶住来球向前上方摩擦,随即内收前臂尽量将摩擦动作完整完成。
"拉球时手指首先向前顶住来球向前上方摩擦,随即内收前臂尽量将摩擦动作完整完成。"
对于这句话, 此时手腕不要转动来做摩擦球的动作. 靠手指来转动拍, 我这样理解对不对?
我的理解:
"拉球时手指首先向前顶住来球向前上方摩擦,随即内收前臂尽量将摩擦动作完整完成。"
“手指首先顶住来球”目的是用手指的力量控制球拍进而控制来球(使球板“吃”住球),而想前上方摩擦发力则是由内手前臂完成的。至于手腕的发力,主要起在撞击和摩擦中控制弧线、线路和落点的作用(当然也有辅助摩擦发力的作用)。
王老师的回答有些离题,我也感觉到用拍子下半部击球比较有把握,但是漏球多,这是不是也是用上沿击球的一个原因哪?
用拍子的中下部击球的情况是有的:王老师说的来球触台后的下降期,特别在近台的情况下,用球拍中下部“兜”球,能制造一定的旋转(有时制造的侧旋很令人头痛)。通常我们强调拉球用球拍的中上部触球,目的是让球在球拍上的滑行轨迹长一些(球拍对球的摩擦充分一些),所制造的旋转更强一些。

请教拉球,谢谢!
对于拉球,我的感觉总是不稳定,对不同来球,迎前和向上比例把握不好,而且击球时间掌握不好,不知怎么解决?有没有个好的练习方法?或者说,有没有个先后顺序?先解决什么?后解决什么?谢谢!
如果你有好的陪练,或者是你的朋友,愿意给你喂多球的话,就很容易的解决你的问题了。如果有人给你喂多球的话,你首先练习拉下旋球,在拉上旋球,完了结合不到一个月,我相信你的弧圈球就很好了。命中率也相对提高了。
我有个朋友陪我练球,他让我先拉不转球,有人给我喂球时,我能打好,一实战就掌握不住了,怎么解决呢?
先从下旋练起比较好。如果这几个动熟练了,就搭配起来练习.在拉的过程中,意识上去判断球的性质.每一个球过来都有判断的意识在先。以后就好了。在比赛用,还可以搭配些实战来提高在比赛的运用.
你对实战中的拉球的感觉不好可能是因为你的重心问题,第一板拉下旋,重心为了克服下旋力必须略低些,相信你已经拉的很好了,但是当对方能够以质量很高的回球来对付你的时候,你的重心不应该再机械的下降(这样第二板肯定处理的不理想),
这就是(重心)第一板向上,第二板向前,不仅可以提高命中率,而且更加的主动。
所以你平时用多球训练的时候应该上下旋结合的联系,体会重心的变化,一旦体会到相信你对实战中的连续拉会很熟练!希望你尽快体会到!仅以借鉴!

我很少连续拉,第二板就打了。
我主要想解决第一板的问题,实战中脚下步伐控制不好,所以常常找不到正确的击球位置和击球时间,偶尔能拉出比较转的弧圈球,一般都不是很转。

请教两面弧圈大侠两个问题!

两面弧圈大侠,最近心情好些了吗?我想请教你两个问题:1、在平常练习对攻的时候前臂要不要收到颌部,我平时在练的时候没有收到颌部,我跟平常一起练习的同事探讨过这事,他跟我说:我们平常练的时候没有发力,所以没有收到颌前,到真正打的时候,一发力前臂自然就会收到颌前了。请问两面弧圈大侠这样的说法对吗?
2、直板在拉前冲弧圈球的时候,手腕是不是要外收(外收是不是指收向大姆指那边?)并固定

所有的乒乓球动作,都没有谁敢说自己的就是正规的。包括国手在内,只要命中率高,有威胁,并且协调,自己感觉舒服,能打到球就是好的动作。
你看下马林的动作,在比赛的时候,经常从头顶出拍,这个我们在教学中是没有教到的动作,所以,想业余的选手,要形成良好的动力原型好象有点困难,收到额前,并且能迅速还原我想是比较符合乒乓球运动发展的。你要知道练习跟打比赛是两码事,最主要的是在打的过程中,如何去控制拍形、如何去找击球的点、如何去摸索自己引拍的位置,发力的方向,如何去调节好的弧线,我想这个是对业余的爱好者是最主要的。

在拉的时候,手腕外展,是加大球的摩擦系数,增大球的旋转。手腕的外展是在放松的时候,手腕向右垂直转动,在摩擦的球的时候,手腕再向左转动,这个就是外展跟内收。

两面弧旋请进

1有时,马林的拉球把小臂挥到了头的后上部,为什么?
2我发现,高水平的男运动员,在大力暴冲时,有时双脚腾空,有时右腿几乎贴在了地上,为什么?适合业余球员么?
乒乓球其实都没有哪个敢说自己的动作就是标准的,它不象其他的什么工业标准啊。只要能有效的击球,给对方造成威胁,就是好的动作。他出手在头上,跟他的身体的重心有点关系,直拍是要大范围的跑动的,所以他的重心压得很低,就出现这样的动作了,但我觉得,这样很容易失去重心的。你们可以看下欧洲选手的反手技术,跟我们中国的都不同,但往往有威胁。这样的动作就是好动作。。。

至于你说的。在对拉的时候,他们必须要把整个动作打开,来迎前,这样能把球控制在自己的范围之内,因为专业的运动员还原好。即使打开了,也可以衔接下一拍的。我想如果业余的选手都可以这样的话,他就不是业余的了。如果你能做这样的动作而且还可以迅速还原的话,那么适合任何人的了。

请教两面弧圈大侠关于一些协调发力的事!

两面弧圈大侠,请教你两个问题:1、我在练习对攻的时候,感觉腰间的力量没有传上到手上来(无论我有没有转腰),如果我让腰转动直接发力而手不发力,总感觉很别扭,请问平常要做怎样的练习才能尽快让腰协助发力!你的学生是怎样练习的?在家里可以练习吗?
   2、我在学习拉弧圈球的时候,前臂收的不够快,造成拉球不冲,有怎样的练习能让前臂收得快一些吗?请两面弧圈大侠指点迷津,谢谢了!
这个是因为你腰的力量脱节,协调不好的缘故了,腰部不放松也有一定的影响,首先你在打乒乓球的时候就应该放松你的腰这个是第一,其次你在腰部转动的时候就收前臂,一同的迎球,这样就可以了。同时还要注意身体的重心不要压在右脚过多。在家中也可以练习的,你对着镜子,开脚与肩同宽,或者稍微比肩宽,收腹,腰放松自然的转动,在转动的同时前臂收,就可以了。
拉球你前臂收的不够的话,也可以是说,你的动作没有做完的原因,只是做到了有半,没有作完了,肌肉的僵硬是不利于还原跟影响动作的完成了,在跟你身边的球迷在练习拉球的时候,整个身体,心理,肌肉都应该处于非常自然的状态,只有接触到球的时候,稍有点紧张,拉完就又应该放松的。注意体会:放松-适当紧张-放松的拉球过程。在改你动作的时候,你有意识的把整个动作做完那么你就自然的收到前臂的了。要放松些啊,老兄,

求教!!! 两面弧圈和各位高手请进!
我打球的时候,在应该是攻球的,我却老用拉。
有时候球挺高的,却要等到它下来才拉!
 晕~
怎样才可以克服啊?
还有一个问题:前冲、侧旋和高吊弧圈在来球处于什么情况,
如何合理的用其中一种去回球???

这个是你自己打法和形成了长久这样的意识。如果你要改变这样的状况首先在意识上先改变。在平时打球的时候,能打的尽量的要求自己用打的方法去,久了就会自然的形成风格了。记住了首先要意识上改变。
在有足够的时间,步伐到位的话,我们通常用前冲去对付给对方致命的打击。
在正手的大角度跑直线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侧旋去处理,尽量走斜线,因为这样的话,命中率会高些。在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者是勉强的起板,我们可以用高调去处理,要吊对方的大角度,或者是底线
拉吧!用前冲拉高球不就行了。拉打结合太难了,连职业选手都难做到。
我带的一个学生他的有9岁,他打球的动作很硬,但摩擦的意识好而且力量足,现在的水平还不错。你知道吗?我从来都不教他攻球,用他的特点去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法。不管上旋,下旋,还是对方拉过来,我都叫他用拉的方法去处理,现在的水平还是很好的。希望你能从这些个案中有所启发。 

鹤舞乘风的签名档

..........没名,怎么签?.........

    发表于 2010-12-10 16:32:35

  • 鹤舞乘风 [zhang_fz@sohu]   [加为好友] [传小纸条] [送礼物] [回复[管理]  [加入个人文集] [投诉]  5楼
弧兄,快来,紧急求援!!!
我怎么觉得我反手拉快搓下旋时引拍好象球拍老是前倾了点
想快拉却拉不起来,不得以稍向后退了点,
反手拉完求还有向后仰的毛病,怎样才能克服??
还有,反手拉一般是在身前那个位置击球较为合理?
十万火急,万分感谢!!

快拉不起来是因为,你引拍的速度慢了,不注意用重心去控制球。有快拉的意识的时候。引拍在身体的左前方。主动的去摩擦,或者特快的时候,带出去,这样的球速度也是很理想的。至于你的身体后仰,这个是反手弧圈的错误的动作。这个时候,你必须要放松腰,身体的重心压前点,还有注意曲膝。你所说的,在那个位置比较合理,这个是看球的性质而决定的。如果是拉下旋,或者说比较转的球,我们的拍的位置在,身体的左侧下,这个时候同时身体的重心压在左脚,同时手腕内收。上旋或者不转的球。我们引在身体重心的中间。拉的时候与球同高或者要高与来球。在出手的时候,手腕内收,身体的重心有个送出去的感觉。
同时手腕外展。
  你要记住,不管是反手,正手,多注意用身体的重心去拉去控制,还有手腕、发力方向。这些,都是拉球的主要注意的,如果你理解了这些,你的弧圈技术,就很好了。

求学

我拉远处弧圈时比较爽可近处就不行哪位大虾教教我呢?
我对于近台也老是失误。那种刚出台一点的,有时能拉出很好的高吊,有时却球都碰不到,怎样解决这问题呢?
看你的说法我就知道你打球的时候,拉球整个动作都是往上抛的的多,向前的不多。有时候引拍的位置太下了,就容易漏球了,改正的方法是:引拍不用这么下,迎前多一点。这样就不容易漏球了。

1 步伐要到位
2 动作要小
3 力量适中
4手腕要求高(最重要,也可能是你的问题所在,因为中远台对手腕的要求不是很高)
是不是应该视来球的旋转程度不同而定? 
不管处理什么球用什么手法,判断来球是肯定要的,不但要判断旋转,而且还要落点。,

拉强下旋怎么老是下网?

拉强下旋,主要向上发力,把球摩擦起来

拉强下旋,老是下网; 可见对方削搓功力好得很,
先不妨一试削搓回去过度, 一定要拉强下旋时,
主要向上发力,把球摩擦起来外, 要加点侧旋,比较好吃住摩
引拍手放低一点, 代球出台下降旋变少才全力的向上摩擦球, 触点不一定, 一般可以摩后下侧方半部, 自己体会

起板的节奏比普通的时候稍慢一拍,偷懒一点也可以用拉侧弧的手法把球「勾」起来。
向前力道的多少就要自己体会了,少了容易变成高吊弧圈,多了就容易下网。

准备要充分,中心下降,(以正手拉为例)腿弯,但不能蹲,(蹲就会发不出力)引拍与上体在同一平面,当来球至球网处时,身体带动上臂,同时展腹,转体,腿向上登地,上臂感觉开始发力,带动前臂,转手腕,此时接触球,(如果是在正手位)身体状态以与球台端线平行中心恰在两腿中间,然后转体,动作打完。
注意:   虽然重心是从左腿转移到右腿,但第一想法是向上登地,以至于从下向上挥拍迎球的时候能接触球的中部,快收前臂迎球,配合手腕的摩擦球(体会刘国正的手腕上扬动作),球出手后,不能由于登地太猛以至于脚后跟抬起,一定要是脚掌抓住地,否则对下一板来球无暇应接。
另外:   在迎接第二板上旋回球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第一板的结束动作时的重心感觉,这样才能保证速度力量和连续性,刚开始的时候会感觉体力跟不上,多练!用多球,200个一组。一个月相信没问题
上面说得对。一定要在姿势正确的前提下练球.要拉下降期.光看文字性的东西不直观,可以下载一下视频看看模仿一下专业的动作.像比赛之前的练习,我觉得先不要着急的拉那些强烈的下旋球,先把基础的练好那些较难的就自然而然的就不成为题了

拉强下旋用高吊,因为这种球能拉起来威力就很大,旋转极强,速度快慢关系已不大。

除了你的重心后仰和手臂发不出力之外,我发现你的爆发力不行,就像上面有位同志说的没加速度。还有,你拉下旋来球的时候,手臂运动轨迹没有弧线,也就是说你想拉前冲,前提你应该把球"包"起来,首先把球拉起来再说

两脚站位一前一后,千万不能两脚与球台平行,球长了后仰,球短了撅腚,失误率极高。我以前就这毛病。触球时要瞬间发力,向上、向前。OK!
我原来也是,后来教练告诉我用拍子的头去拉球,不要用中间。现在成功率很高了

强下旋球,用5分(50%)的发力一样能拉起来,发足力效果不一定好;
步法到位,准备充分是成功的保证;
向上是高吊,向前为主是前冲,都行;
光用手臂和手腕是不行的,就算拉起来也是没保证和难以连续的;
引拍到完成动作这一过程的重心平稳交换最重要,重心乱移可不行;
前臂快收要注意;
拉强下旋可别紧张,动作舒展自然要记住啊

拉不起重下旋球的原因只有一个, 就是挥拍的速度不够快.
大部分业余乒乓球手都可能有过以下的经验, 就是那些刚刚出台的下旋球较易拉起来, 那些出台较多的下旋球反而很难拉起来, 这是甚么原因? 原因是前者有较长的发力加速距离, 挥拍的速度较高, 后者刚发力便要迎上乒乓球, 有挥拍速度不足现象, 我们不是李小龙, 不可以短程发劲, 我们拉球需要一个足够的加速距离, 我的爆发力较差, 高吊至少要1公尺加速距离, 前冲更要1.3公尺以上.

别因为不好拉就不敢拉。我的个人看法是:如果来球低,就用高吊弧圈拉起来;如果稍微高一点,就发力冲它。看看对手还敢不敢总是搓啊搓的!

今天晚上终于找到感觉了!拉下旋球最重要的是要有“包”住球的感觉,转腰引拍底于来球,在下降前期接触球的中部(下旋很强烈中下部),然后靠手腕将来球包住(所谓包住就是手腕要有个划弧动作,这样才能摩擦住球),向上前方拉,持拍手同侧腿凳地同时身体重心上升,爽急了

不一定要包着球的, 看孔令辉那些外弧高吊弧圈球便知道.

我拉完第一拍下旋以后,对方推过来的大角度出台球,或者推挤过来的不出案球,我又没有办法处理了,老是出界,各位老大,出出主意,第二拍怎么上手呀?
其实你可以勾手摩擦球的左侧面,好处有二:
1.触球部位避开了最转的部位(上下旋球是以横轴为旋转轴,球的左右侧最不转),不易吃转,成功率高。
2.可拉出强烈的侧旋球,业余球手一般不易回球,即使回来,质量亦不高,可避免对方直接攻打你的高吊弧圈或快推两大角。
我又有新发现,拉强下旋用侧转弧圈比其他的要稳健些




前冲弧圈球初学尝试

很多人在初学前冲弧圈球时, 总会有意见太多, 有点在大海中迷失方向的感觉, 我尝试简化为三式, 让初学者容易掌握.

1.      预备动作: 坐在床边, 双脚分开, 手向右自然伸直, 指尖离床面约30cm.
        动作: 收前臂做敬礼动作, 注意肩膀不要向上升.

2.      预备动作: 坐在床边, 手向后自然伸直, 手掌按着床面.
        动作: 直臂做挥拍动作, 至步骤1的预备动作, 停下来.

3.      预备动作: 如2的预备动作, 只是双肩向右转, 手伸向后伸出更远.
        动作: 双肩向左转, 手臂不要向前挥出, 至步骤2的预备动作, 停下来.

将以上的动作3, 2, 1串起来做, 每个动作间要先稍停才做下一个动作, 注意双肩转至与床边平行便停下来, 直臂做挥拍动作也只到床边便停下来, 最后收前臂做敬礼动作.

多做几遍后, 你便感到以上所要求的稍停很讨厌, 多做几遍吧! 那是延迟发力的练习. 如果速度加快, 想要停也停不了, 因转肩已带动挥臂, 转肩一停, 臂便自动挥出, 挥臂一急停, 前臂便自然快速收起来, 即使未有重心转移, 以上的挥拍动作已能挥出强劲的前冲弧圈球了.


我也是照着做的,可是每次拉出的球都侧拐,就是拉不出纯上旋,加力的话速度还可以,但和暴冲比还慢许多,我老爸说我的动作已经定型了,我的弧圈(高调不算)的作用好象只是用来挑下旋和控制对手发力,接着的一板暴打和加力推(或反手攻)才是杀手锏,难道我就不能一板冲死吗?那样才叫爽

正手弧圈球的动作要点及心得体会

近期我在拉正手弧圈球(右手横板反胶)时候,有一些心得,现将我所体会的动作要点写出来,供各位球友参考。
1、正手弧圈球的击球点。我的经验是在身体的右前方(以右手为例),和以胸腹为平面成大约30°到60°角之间,距离不小于前臂的长度,而不超过整个手臂伸直时的长度,前提是这个长度不能用身体的被动前伸和后退来调节。确切的说,击球点实际是上述所描述的一个大致范围。
2、判断最佳击球点。要判断拉正手弧圈球的最佳击球点,当然需要良好的步法,主要是向右前方的跨步、扑正手位大角的交叉步、向后的交叉步(侧身)、以及用于调整身体重心的小垫步。判断最佳的击球点位置,好比是足球和篮球中的跑位,我称之为“跑点”。跑点是保证拉好正手弧圈球的关键,无论是拉前冲弧圈球还是加转弧圈球。否则,拉球的动作就不舒展,发力也不能充分,至于还原和拉球的连续性就更加无从谈起了。跑点时,主要是判断击球点,决定身体重心是向右前方跨步移动,还是迎前上步;是向右(右后)方移动,还是要向左(左后)方侧身移动,使得拉球时不是别扭的做动作。
3、力量的传递。大家都知道拉弧圈球主要以腰腿发力为主,但力量还是要通过手臂传到球拍上,腰腿力量靠什么传递到小臂,进而到球拍呢?我认为是靠肩,不仅仅是肩关节,而是整个肩部,力量的传递要靠肩部由后向前的转动来完成,进而带动手臂来完成腰腿力量的传递。很多球友在拉球时候,觉得自己是蹬腿转腰了,但力量怎么还是不大呢,就是因为没有转肩,光挥动手臂而没有转肩是不能将下肢的力量传递到球拍上的。而且是要用肩部的转动来带动手臂的挥动,而不是用大臂的挥动来带动肩部。这里有个主次问题。所以身体发力的先后顺序是:蹬腿、转腰、转肩、挥臂。
4、拍型的控制。控制拍型前倾角度也非常重要,否则拉球就容易失误。弧圈球讲究打磨,拍型前倾的角度过大,一是会造成对球的压力不够,影响速度,二是影响摩擦球时,由于对球的压力不够,球拍不能很好的吃住球。球拍的前倾调度一般在60°到80°之间。有人拉球时喜欢转动手腕,但在挥拍的过程中,手腕一定要蹦紧,保持稳定,否则会影响拉球质量,甚至会造成拉球失误。
5、引拍的方式。有人喜欢向后引拍,而有人喜欢向下引拍。这都无所谓。但最重要的是:挥拍的过程中(从身后引拍到球拍触球前这段过程),球拍运行的轨迹不能起伏太大,要保持平稳,用数学的术语解释就是引拍的轨迹线弯曲不能太大,尽量是平直的。这主要是保证拉球的稳定性,减少失误。
6、身体重心的移动。拉球时候,身体重心是有起伏的,但起伏不能太大。重心移动的轨迹和挥拍的轨迹相似,而且是一致的:先是重心降低,然后随着挥拍向前上方升起,在球拍触球瞬间,向前方移动,然后顺着击球后的惯性,向下压,重心由右脚转换到左脚,最后通过小垫步完成重心的调整。
  这是我对正手弧圈球的理解,反手弧圈球虽然有点差异,但应该是一个道理。欢迎各位球友发表意见。

好文,自身虽早已体会但难以用文章叙述..
见了这些要点,在我的基础打法中会有更深刻地依据
1.击球点
2.跑点(前後交叉跑位及微调)
3.发力
4.拍型控制,及手腕
5.引拍
6.重心的移动
其中几点极适合初学及中阶段学者阅读
由其是第四点,常被误解因而造成了打法的瓶颈
引入正确观念及不断的练习才是提升实践打法的切确指标

弧圈拉的好, 首先是选好点(通过球感找出击球点), 然後是重心、步法的移动。挥拍发力时, 手臂、手腕, 是要根据来球的特点加以调节(用手感调节), 例如是发力方向, 拍形等等。
最後, 就是我们利用重心带动手臂引拍, 同时也是用重心带动手臀还完。
有一点小弟的看法和贴主不一样, 那就是击球点的位置。小弟以为在身侧或身侧稍前的位置, 是比较好的击球点, 范围大约是 0 度至 30 度之间。这个位置击球, 有利於更好地发挥转腰的效果。

好文章!但是拍型要看底板和海绵的软硬来做小调整。

拉弧旋球发不上力为何?

  1、用上身体的力量,如蹬腿、转身。将身体的动作与胳膊的动作连贯起来,以腿带腰,以身带臂,同步发力,形成合力。
  2、手臂的摆动,先随身体的转动向后引拍,之后向前挥动,在球拍接触球的刹那突然加快摆速。
  3、手的动作,在触球之前处于放松状态,拿住球拍即可。触球加速时,手指突然发力,以此可使球拍吃球较深,并迅速弹出。
  要点虽然可以说很多,但还需多做练习,在按照要领实践的同时,积极寻找感觉,并将零星的感受牢记在心。如能勤于思考,努力实践,主动交流,善于总结,就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进步,而且进步得明明白白

个人体会,这种情况可能和拉球时用力过大有关。高质量的前冲弧圈球需要依靠人的爆发力,而爆发力=速度*力量。在向前挥拍过程中如果过度发力的话,会导致肌肉过分紧张,从而影响手臂的摆速,这样势必会影响弧圈的速度。从理论上说,拉弧圈只要在触球的一瞬间发力即可,所以挥拍前期应该尽可能放松,在接触球前的那段很短的时间里再开始真正发力,这一点有条件的话可以看一下老瓦的正手前冲的动作,那绝对堪称经典。
此外在练球时要有意识地以中等力量拉球,力量过大会丧失手感,而过小的话拉出来的球没什么旋转和前冲力,不能算前冲弧圈。在中等力量拉球的过程中逐渐寻找全身协调发力和拍形这些感觉以及掌握合适的击球点,在找到手感后再逐步加大力量。
rino兄讲得很好,我也来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拉球时,大臂一定要固定不动。随上身的转而转。大臂是起到一个传力的作用,如果松了的话,就会变成单纯用手发力擦球了,腰力达不到球板上,作用不到球上,也就相当于药到不了病的地方。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除了前几位提到的是项外,手腕和手指对球的控制很重要,我刚学拉球时就忽视,拉不好,经高人指点才感觉到。
横板的快速提腕,直板的腕和手指配合。
前人讲,小学打大臂,中学打小臂,大学打腕指

打摩式弧圈球技术及应用

随着乒乓球对抗力量和速度的日益加强,单纯以摩擦为主撞击为辅的弧圈球越来越为人所适应;如果打出的弧圈球没有一定的力量和速度,甚至会被对方反拉!
解决的办法并不是增加撞击减少摩擦(那是发力攻),而是增加撞击的同时保持原有弧圈的摩擦,这就是打摩式弧圈球。从中我们看到:传统弧圈以摩擦为主;发力攻以撞击为主;打摩式弧圈是既撞击又摩擦;所以说打摩式弧圈的手臂发力与前两者不同,比前两者更加复杂且难以掌握。只有在掌握了前两者以后,才有可能有手感去练习打摩式弧圈。
打摩式弧圈的发力顺序:发挥整个大臂前臂及肩背肌的力量去打击球,触球时再快收前臂发力摩擦,手腕较固定稍辅助发力摩擦,才有可能做到又打又摩。因为大臂力量较前臂大,而前臂速度较大臂快,才有可能在大臂撞击时用更快的前臂发力收缩摩擦,才能发挥撞击和摩擦的极限。单靠大臂去发力撞击和摩擦不行,单靠前臂也不行;靠大前臂同时发力撞摩也不行;后三者往往在撞击球后球已脱板,不可能再摩擦到球;所以一定要分工合作,打摩式弧圈才有可能。
讲得好,深有同感!本人按此法打球已是快一年了,包括反手[我打横板],都注意大、小臂和手腕的协调运用。所要注意的是,用腕不能先于手臂,造成脱节。总的感觉是,击球有力、冲,旋转也不弱,还有助于身体协调,步法也顺了许多。
记得两年前吧,国内有搞乒乓球的嘲笑欧洲人拉球会用大臂不会用手腕。现在看来,到了大球时代,这种嘲笑当止了。
三虎”你好!
说起来,我的反手弧圈是从反拨、反打来的。本人的反手拨、打,就很注意运用大臂:一是击球时大臂先摆出去,靠大臂将小臂送出去,还原时,再由大臂将小臂收回。个人体会,这里的好处是充分地解放了小臂,舒展、自如,有利于作各种动作;二是有利于发力,在近台时,大臂辅助发力[不只是起个支撑作用],中、远台大臂先突出发力,作用到小臂,此时,小臂是近于向斜前方横摆,而不是近于向斜前支、,发力也同样增大。再由小臂作用到手腕和手指。
反手拉时,在大臂的作用和摆动下,带动小臂、手腕摆出或还原,大臂、小臂和手腕整体上,略走出个外弧线,撞、磨击球。感觉是,近台大臂辅助发力,中、远台大臂先突出发力。所要注意的,不管在近台,还是中远台,大臂一定要摆起来。大臂摆起来拉,中远台感觉更好。手腕同样不能先于手臂发力,要在由大臂到小臂发力的作用下,手腕有个“顺劲”,通过“顺劲”,在触球前的一瞬间,手腕由后引转为向前上方“绷”的动作[由屈到展]。触球时,拍形比打小球前倾度要小些。
在运用大臂拉球时,无论是正手,还是反手,都要控制好肩,既不是紧,也不是散。这样腿、腰、肩、大臂、小臂、手腕到手指才都能够协调,不会有脱节处,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力量和作用。
个人感觉,运用大臂,初练时,击球稳定程度稍差,也许是与刚改动作有关。

拉球时的发力问题,请指正[原创]

今天在回复一个贴子的时候写了几句,后来又有了新的想法,所以单独放出来请高手指正。原贴是问关于拉球瞬间的发力的,我当时回贴如下:

我的理解是,拉的时候手的摆动尽量快一点,但不要用力,不要使手臂发僵,到临触球的一瞬间,再给一个加速,用力击打让球加速,然后继续挥手转腰,靠海绵胶皮和底板形变恢复的瞬间加转,也不知对也不对。

在下班等车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更贴切的说法,应该是拉球的一瞬,如果发力时间充分的话,先大力将海绵和底板打变形,然后再用挥动拍子使球向前走,最后挥拍完成重心交换,顺势挥动的拍子控制方向。由于海绵胶皮和底板的形变较大,球在拍子上有很短的一个停留,这时拍子其实是运动的,带着球一起走,向上挥动的拍子带给球一定的向上的加速,在这个过程中是拍子的形变恢复期,而且球在拍面上有一定程度的滑动,正是这个滑动和形变的恢复给了球强烈的上旋。所以,使之产生强烈的旋转。因为板子的形变较大,所以速度和力量、旋转都是很强的。
基于这个道理,发力充分的暴拉最好将海绵胶皮以至底板打透,使底板和海绵胶皮产生较大的形变,这也就是为什么软板底劲足的道理。在形变的过程中,木板的形变要比海绵胶皮的形变更重要,因为底板本身的形变难度要比海绵胶皮大,所以恢复形变时给球的力量相对也大。有时自己这样拉球时甚至感觉是从下往上扣球。
象孔平时那样的拉球(暴冲除外),其实是摩擦的很薄的,主要是靠套胶的形变,木板的形变很少,这样造成他拉球前冲力和速度都不是很强,但是由于他是摩擦发力,所以制造弧线的能力很强,所以稳定性也较高,而且对方来球力量很大的情况下,他往往兜住球的侧部,由于对方的球是前冲强于侧旋的力量,等于从薄弱环节入手,所以反拉很稳定。
水平有限,请高手指正。

你的水平我望尘莫及。好文!
拉的时候手的摆动尽量快一点,但不要用力,不要使手臂发僵,到临触球的一瞬间,再给一个加速,用力击打让球加速,然后继续挥手转腰,靠海绵胶皮和底板形变恢复的瞬间加转。
严重同意
你说得非常对,我也是使用软板的。
关键在于如何把底板、海棉和胶皮打透?挥拍时拍形不要太前倾,可与台面基本上垂直,一般可也打球的右侧中部,再顺势向球的右侧上部磨擦。
补充一点!!!!
击球之前一定不要发力,以免接触球的时间过短(快攻和正胶除外),在接触球的瞬间(很难掌握)发力(比较柔和的),见笑了。

触球瞬间,快速收前臂,手腕有个甩的动作,中指也顶一下球拍,爽!!!

首先声明不是高手,属于菜鸟的共同探讨,:)

专业选手拉球,首先在协调性上以及动作的衔接和重心的还原上要好得多,这是第一点,很多人认为专业的暴冲会好一点,其实他们更讲究的是拉球后的还原。第二,专业选手拉球时,往往拉得非常合理,应该发力的时候发力,不该发力的时候就挂起来,控制落点,而且拉球的隐蔽性很好,不象业余选手一样手一挥对方就站在那儿等着挡你的球了。业余选手往往应该发力时发不出力,不该发力时发了很大的力,不是打不上就是重心没有了,眼睁睁地看着对方回一个又慢又高的球落在自己的台子上却跑不回来。第三,专业选手的拉球很注重落点,对于什么样的球拉到台子的什么地方,对手的回球性质均了如指掌,而且对于对方的弱点和薄弱环节很清楚,所以攻击的目的性和效率都很高。
至于具体到某一动作,个人拉球动作和习惯都不同,但都很合理,看着很舒服。

这么多年来,一直看孔的动作,对孔的动作很熟,后来发现自己有些不好的习惯也是和孔学的。:D,前两天看孔的录象,突然发现孔在拉球的一瞬间手腕有一个后摆的动作,具体形容起来很象用拍子扇东西,手腕有一个很明显的闪动,这个动作是用来加力和加速的,这么多年,都没有注意到。原来这就是孔在瞬间击打底板的动作!!!!!,凭着这个动作,孔打球制造出了很强的合力,不仅仅是薄摩的力量了!!!!!!!!!!!!
怪不得这么多年学孔水平没长进。现在改了发力的方式,才发现他居然是这样打的。
不过再说回来,拉球时,太注重手腕动作,会造成系统的不稳定,嘻嘻
这个动作其实就是一个动作,绝对不会把球打跑,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动作,你用拉球的手法大力将底板打透,就做到了
钱兄的说法很对,这时拍形不能太前倾的。。。。。。。,钱兄与我心有戚戚焉。
其实这么多废话,说白了,就是让人拉球时连拉带撞,用拉球的动作去撞球就好了,这是我现在用的发力方法。不知正确与否,请高手指正

前两天跟一个高手打球,不用说,是输的很惨,跟他们打球,总是感觉发挥不出来,怎么拉球拉不上,打也打不上,别人发了球,我一搓,他再一挑,然后在那里等着,不论是我拉了,还是打了,还是推了,回去就是一板极暴的攻球,怎么用力打都感觉用不上力,打什么角度他都能够打了。后来问他,说不是我手上的问题,是脚下的问题,其实他的那一板球,并没有怎么做很大的动作,告诉我说,只是平常练对攻时的普通攻球,加上一点力量,最重要的是要移动到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到自己最顺的发力点发力,力量才够大,够暴。老兄评价的手上的感觉说的很好,看来是很用心去体会了,不过说实话,我还在用硬板,打球也是以攻打落点为主,弧圈作为由下变上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主要得分手段,我觉得在比赛中,能够一直使用自己最拿手的技术对付,别人跟你打,就已经很头疼了。其实弧圈的发力,一直是我做的不好的,总是拉的速度不够,旋转也不强,但隐蔽性够强,落点够好,也是有效果的。 

也谈发力
我是弧快直板打法,发力我的体会是第一手臂摆速需快,第二需用上大臂及腰部力量,接触球瞬间摩擦同时加上击打力量,至于拍型控制除了下降点后期,中近台还是应略为前倾。至于说落点,暴冲时力量为主,至于打落点,拉冲时加上小臂、手腕动作即可,但力量就难以强求了……一点体会勿见笑

终于找到了弧圈的感觉,爽啊

最近忽然找到了拉球的感觉,大家看看对不对
站位的感觉是蹲马步的感觉,腿撑地把重心放在跨部,上身放松,肩部下沉,手上的感觉是把手臂想象成拿着鞭子的感觉,大臂是鞭子的杆的部分,小臂是鞭子的绳子的部分,肘部不要外展要内手,外展大了发力感觉收不住,大臂放在肚脐和身体最右边的中间,小臂和球台平行,根据来球转腰击球,击球的时候要注意两腿把重心顶在跨上,不要紧张,肩部要压住重心,重点就在这,要把球迎在肩和跨的中间,剩下的转腰拉球都是基本的动作,没什么不同,这样上转能压的住,下转能放出去,摩擦靠小臂,一定要想象成鞭子的感觉,这样打的球又稳又转,特有冲击力
这只是我的个人感觉,有些感觉也不是能很完整的表达出来,要自己体会,如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帮忙纠正一下!
好文!只是"大臂放在肚脐和身体最右边的中间"不解,是引拍结束后,引拍前,还是击球时?文中好象指引拍后,我觉得击球时是这样的,其他时候不可能,请解释一下,谢谢
大臂放在肚脐和身体最右边的中间?
把大臂放在腹前我的感觉是能有效防止向后拉肘和只用手臂引拍的毛病,而且能很好的锁住肩,也不会造成肩部的紧张,有一种很有弹性的感觉,如果放的太开很容易造成肩部紧张,要不肩部就太放松了,要把力量集中在肩和跨的中间,肩松了上转压不住,下转很难控制弧线,跨送了腿部的力量就传不上来,也不能很好的控制腰的转动,影响整体的协调性,三个支点,跨,肩,肘,肘部的支点主要是给球加旋转的,大臂是力量小臂是摩擦,能控制好了这三个支点感觉就很好,接触球的时候我觉得主要是在接触球以前的这个时间,接触球以后动作可以有多种变化了,可以拉高调也可以拉前冲,动作变化就根据来球变化了,可以往上也可以往前,都可以的,注意还原
大臂是力量小臂是摩擦,好
我觉得重心应该在头部和脚尖中间,就是弯腰撅屁股,不知对不对,反正我是这样做的,感觉不错

[原创]乒乓力学(四) --- 鞭打的感觉

教小朋友游爬泳(自由泳)的时候, 教他放松地脚上脚下踢水, 他便只用小蹆大大的踢水, 踢得水花四溅却又不能前进, 于是教他直脚上下踢水, 踢的幅度小于30度, 膝部用力伸直, 由于受到水的阻力, 下踢的时候, 膝部却又自然弯起来踢水, 他慢慢地开始体会到以大蹆带动小蹆的发力方式, 即是鞭打的感觉.

将以上的方式应用到手上, 手向侧边用力伸直, 往返转腰, 转腰幅度要小于30度, 慢慢地加快转速, 由于前臂的重量, 肘开始有些曲, 慢慢放松肘的力量, 肘便曲得更厉害, 直至前臂和大臂曲成135度, 熟练后, 慢慢加入收前臂的力量, 直至前臂和大臂成90度.

以上只是个人对鞭打的了解, 未必适合所有人, 欢迎指正.

注:乒乓力学是指从力学的角度看乒乓球运动, 并非要成就甚么学说. 力学在这里也可以是努(力学)习的意思.
乒乓力学(一) --- 从力学的角度看前冲弧圈球
http://www.86060.com/discuz/viewthread.php?tid=35906
乒乓力学(二) --- 打摩原则与弧圈球
http://www.86060.com/discuz/viewthread.php?tid=36633
乒乓力学(三) --- 前冲弧圈球杂谈
http://www.86060.com/discuz/viewthread.php?tid=38486
乒乓力学 --- 从力学的角度看前冲弧圈球

1.     力距
假如你用乒乓球拍能将乒乓球打到20尺外, 用羽毛球拍便轻易打到40尺外, 这是因为力距越大, 速度越高.
为了增加前冲弧圈球的速度, 球运动员便努力增大力距, 如直臂拉手及身体过分前倾, 这点可参考老金或小马的前冲弧圈球动作, 但这种动作还原较难, 业余的能做到挥拍时, 手臂尽量舒展已很不错, 这就是为什么常常强调挥拍要放松, 这是因为放松了, 手臂便自然得到舒展.

2.     速度的叠加原理
要跑得比时速60哩的黑豹快, 方法是在一列时速59哩的火车上向前跑, 自身的速度加上了火车的速度便胜过了黑豹.
前冲弧圈球挥拍的速度由以下数个速度叠加而成:
a.     蹬腿的速度, 即重心转移的速度
b.     转身的速度, 或称为转腰的速度,
c.     上臂的速度
d.     前臂的速度
e.     手腕的速度
动作协调才能叠加以上各个速度.

3.     力的叠加原理
火车起动时, 人要向前行是有点困难的, 火车正在发力加速, 人便承受着火车加速的推力, 要向前行简直是吃力不讨好, 还是等火车加速后, 均速前进时才开始向前行较省力.
前面第2点的a,b,c,d,e的发力加速是按先后顺序的, a加速完了, b才开始加速, b加速完了, c才开始加速, 如此类推.
即用蹬腿带动转身, 转身带动上臂, 上臂带动前臂, 前臂带动手腕, 整个过程俗称为鞭打过程.

乒乓力学(二) --- 打摩原则与弧圈球[原创]

挥拍方向与球拍拍面
当球拍挥动的方向与球拍拍面成90度时, 我们称之为打.
当球拍挥动的方向与球拍拍面成0度时, 我们称之为摩.
当球拍挥动的方向与球拍拍面介于0度与90度之间时, 我们称为打摩.
当打摩的角度很小时, 我们称为薄摩, 由于厚薄只是相对名词, 这里无法提供一个角度, 少于这个角度时我们称为薄摩, 大于这个角度时我们称为厚摩, 加转弧圈球一般使用薄摩, 前冲弧圈球使用厚摩.
内弧与外弧
无论内弧与外弧, 拍触球的一刻少于1/4秒, 它的方向可看成是直线, 所以不用太着意它是内弧或是外弧.
先打后摩
打和摩是同时发生, 没有先打后摩这回事.
加转弧圈球
当打摩的角度极小时, 球会出现打滑现象, 这是由于正压力不足, 摩擦力太少的原故, 这时球既没有速度, 也没有旋转, 所以弧圈球不是摩擦得越薄越好, 而且如果摩擦得太薄的话, 很容易出现拉漏(拉空气)现象.
前冲弧圈球
前冲弧圈球需要摩得很厚, 如果发力不佳, 便制造不了旋转, 结果是制造不了弧线, 容易造成失误.
乒乓力学 --- 从力学的角度看前冲弧圈球[原创]
硬海棉和软海棉
硬海棉由于提供较大正压力, 可以摩得薄一些, 软海棉需要摩得厚一些, 摩得厚前速(第一速)较强, 旋转较弱, 会造成后速(第二速)较弱.

当球拍挥动的方向与球拍拍面成0度时,我收小臂很轻松,而当球拍挥动的方向与球拍拍面介于0度与90度之间时,小臂收不起来,请教小臂如何收,发力的肌肉在小臂什么地方?往什么方向发力?我觉得人体前臂肌肉收缩的方向为球拍拍边向肱二头肌最鼓的地方移动最爽,向其他方向都不便发力,且不知用什么地方的肌肉收好,次问题困惑了2,3年,请予解答为盼.
(前臂基本上是向右前额上收的, 加上重心转移和转身的帮助, 挥拍的角度便加大, 可以想象成收前臂造成薄摩, 重心转移和转身的速度将薄摩变厚. )
    收前臂的方向为左前,必然会击打到球右侧,且胶皮从球右中滑到左上,收小臂怎么会不产生侧旋和逆旋呢,我拉球大臂发力多,小臂收的奥妙不懂,困惑中,请予解答为盼
球拍在接触球时, 球拍角度是与挥拍方向是有改变的, 开始时近90度, 到球脱拍时, 角度变小, 所以我们还是以 "先打後磨" 作为拉弧圈的形象化概括啊。 
原来如此!感谢先进的指点!厘清了先打後摩的观念!!!谢!!!
=======
另启一问?!
请问ww,zorro等球友!!!
外弧跟内弧的影响真的因为触球时间极短而没有影响吗?
我也觉得打磨是同时发生,随着球拍的运行和拍面角度的变化,法向力减小,切向力增加。
这个观念彻底改善了我拉球的速度.............
受用极了!!!!!!!!!!!!!!!!!!!!!!!
虽然 "打" 和 "磨" 是同时发生而且是不可分割的, 但是由於开始时, 法向的力比较多(打的比较多), 到了后来切向力比较多(磨的比例多), 所以我们就以 "先打后磨" 来简单概括这样的拉球方式了。

乒乓力学(三) --- 前冲弧圈球杂谈[原创]

1.     暴冲是内弧还是外弧的? --- 这问题好比问: 汽车向左转走得快, 还是向右转走得快?
2.     加转要向上多些, 前冲要迎前多些 ---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若打算发力前冲, 引拍必须先向后引, 否则迎前多些只会做成发力不协调.
3.     前冲弧圈球的要诀是重心转移 --- 重心转移只是蹬腿的结果, 强烈的前冲弧圈球甚至将重心推向身前, 人不得不向前踏出一小步.
4.    爆发力不好便不能打出强烈的前冲弧圈球 --- 前冲弧圈球需要的是挥拍速度, 而不是挥拍的加速度, 发力加速应由慢至快, 加速度太高只怕会拉伤肌肉.
5.     打摩的时候, 打的比例越高, 前速(第一速)越高, 后速(第二速)越低, 相反, 摩的比例越高, 前速越低, 后速越高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摩的时候, 还多了一个向侧的速度, 摩也可以摩出速度来, 摩速跟胶皮有关, 摩速较高的胶皮旋转较弱. 

"暴冲是内弧还是外弧的? --- 这问题好比问: 汽车向左转走得快, 还是向右转走得快?"
根本是两个概念.
"若打算发力前冲, 引拍必须先向后引, 否则迎前多些只会做成发力不协调"
迎前和向后引拍根本就不矛盾.
"强烈的前冲弧圈球甚至将重心推向身前, 人不得不向前踏出一小步."
掷过铁饼吗?好的铁饼选手是不会向前踏出半步的.
"发力加速应由慢至快"
这正是加速度的结果.
"多了一个向侧的速度, 摩也可以摩出速度来, 摩速跟胶皮有关"
怎么个侧法,和球的运动方向成多少度角? 摩速-----恐怕是最新的运动力学名词.
不是说你不对,但不能乱编.

("暴冲是内弧还是外弧的? --- 这问题好比问: 汽车向左转走得快, 还是向右转走得快?"
根本是两个概念.)
当然是两个概念, 同一的概念就不是比喻了, 你倒可以认为它比喻不恰当.
("若打算发力前冲, 引拍必须先向后引, 否则迎前多些只会做成发力不协调"
迎前和向后引拍根本就不矛盾.)
我也没说它们互相矛盾.
("强烈的前冲弧圈球甚至将重心推向身前, 人不得不向前踏出一小步."
掷过铁饼吗?好的铁饼选手是不会向前踏出半步的.)
请用慢动作回放孔令辉的暴冲吧.
("发力加速应由慢至快"
这正是加速度的结果.)
这算不算断章取义? 为什么不看看前文后理.
("多了一个向侧的速度, 摩也可以摩出速度来, 摩速跟胶皮有关"
怎幺个侧法,和球的运动方向成多少度角? 摩速-----恐怕是最新的运动力学名词.
不是说你不对,但不能乱编.)
甚么是乱编? 是杜撰吗? 摩速是我杜撰出来的, 相信会一点乒乓球的人都知道我在说那个速度.

佩服你的勇气,但可以肯定你没读过"运动力学".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外弧肯定比内弧快,假设角速度一样,外弧的线速度肯定快一些.
引拍不向后引还能向那引?只有人体的肌肉被拉长或扭曲(实际也是拉长)后肌肉收缩的离量才会大,这叫超等长收缩.在田径运动里利用其原理叫超越器械.乒乓球我也不知叫什么.你说的那条和没说一样.
我没看过慢动作回放孔令辉的暴冲,但我肯定他的一小步是有意识的,绝不会是暴冲力量太大而收不住脚.拉弧圈拍的运动轨迹和铁饼出手前的运动轨迹大同小异,我不相信谁拉弧圈的离量会大过一般铁饼运动员掷铁饼的力量.
"前冲弧圈球需要的是挥拍速度, 而不是挥拍的加速度",没有加速度,你的挥拍速度从那来?肌肉拉伤是因为肌肉被过份牵拉,或对抗肌放松不够,和机体运动时的加速度没关系.
我知道你想说旋转,但你却整出个摩速来.我认为应该说成是乒乓球本身的强烈旋转(上旋)会使球在弹到桌上后转化为(一部分)球向前的冲力,球的反弹角度会变小,下旋正好相反,反弹角度会变大.
咱们对事不对人,你确实不懂运动力学,干吗还不服气?建议买本"运动力学"好好看看,看看人家怎么说的,你说的这些只有让人猜,估计着是什么意思."运动力学"并不好学,我学了两遍了也还是半懂不懂,第三遍才看出点门道.你自己竟能原创"乒乓力学",也已不简单了.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外弧肯定比内弧快,假设角速度一样,外弧的线速度肯定快一些.”
完全不用解释? 那和下面的句子有何不同?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我肯定比你对,假设道理一样,我的说话肯定对一些.”

”只有人体的肌肉被拉长或扭曲(实际也是拉长)后肌肉收缩的离量才会大,这叫超等长收缩.在田径运动里利用其原理叫超越器械.乒乓球我也不知叫什幺.”
说这么大的一番说话, 想表示你看过运动力学吗?

”我没看过慢动作回放孔令辉的暴冲,但我肯定他的一小步是有意识的,绝不会是暴冲力量太大而收不住脚.拉弧圈拍的运动轨迹和铁饼出手前的运动轨迹大同小异,我不相信谁拉弧圈的离量会大过一般铁饼运动员掷铁饼的力量.”
“拉弧圈拍的运动轨迹和铁饼出手前的运动轨迹大同小异”, 那和出手中, 出手后, 大同小异吗?
你以为我没有看过掷铁饼吗? 掷铁饼一开始发动, 便要踏出那一步了, 还是请你看一次孔令辉的暴冲吧, 马琳的也可以.

”"前冲弧圈球需要的是挥拍速度, 而不是挥拍的加速度",没有加速度,你的挥拍速度从那来?肌肉拉伤是因为肌肉被过份牵拉,或对抗肌放松不够,和机体运动时的加速度没关系.”
机体运动时的加速度太大就会拉伤肌肉, 连这点都不知道请不要对人说学过运动力学.
爆发力是用来形容加速度的, 女孩子虽然没有很大的爆发力, 也可以拉出强烈的前冲弧圈球, 代价是加长发力的距离, 加长了加速的距离, 便可以有很高的挥拍速度.

”我知道你想说旋转,但你却整出个摩速来.我认为应该说成是乒乓球本身的强烈旋转(上旋)会使球在弹到桌上后转化为(一部分)球向前的冲力,球的反弹角度会变小,下旋正好相反,反弹角度会变大.”
摩擦乒乓球时, 乒乓球除了得到旋转外, 还得到一个向摩擦方向跑的速度, 这个速度, 我简称为”摩速”, 如果还是不明白, 找些会弧圈球的人问问.

”"运动力学"并不好学,我学了两遍了也还是半懂不懂,第三遍才看出点门道.你自己竟能原创"乒乓力学",也已不简单了. “
只要不是抄来的, 便可以说是原创了. "乒乓力学"只是从力学的角度看乒乓球运动, 不是要成就甚么学说. 

"运动生物力学"是所有体育学院或体育系及运动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本人北京体育大学硕士毕业,现在正攻读博士学位.无论如何我很佩服你的倔强.坚持自己的观点吧!

别争了,我相信两位对自已的发言都有自已的理由
其实个人觉得两位说明都有道理,只是角度的评析不同
基於"个人"的实验证明
正常发挥小弟的外冲球比内冲球还快还爆,在侧身正手斜线时
正手位的斜线内冲又比外冲快(实质上就桌子而言内冲是向桌外奔)
中路的内冲外冲几乎等速,外冲好像快些

小弟发言不代表专业评论,供大家参考参考。如有错误请发言指正

今天找到了一点收小臂的感觉

看了虎爪大侠的下面两个贴后,今天试了一下,找到了一点收小臂的感觉。

http://www.sundns.org/discuz/viewthread.php?tid=43639

http://www.sundns.org/discuz/viewthread.php?tid=43637
在第二个帖子中,虎爪写道:
“不是往回拿,而是尽量迎前往前扫,它自己不能往前了会自己回来。你不用操心。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也很严重,往回拿就没劲了。”
果真如此!我在练球的时候,用腰带着上臂,一直尽量往前走(也就是上臂在腰的带动下,由右往左转动),到了上臂不能再转的时候,小臂就自动地收回来了,真的有鞭打的感觉啊!而且在上臂不能再转动,小臂顺势回收时的瞬间,球拍的位置正处在身前的击球点。。。。
把我的感觉写出来,请大家指正!
也请各位大侠对我感觉的正确与否发表评论!多谢大家了!

这个要领只能自己体会,有时语言再多也没有用。虎爪自己也花了很长的时间,确切的讲从02年初离开北京到最近一段,一年多咧,正手才找到感觉。平时徒手没有拍子,在做动作的时候能把胳膊扫出风来,也是一种练习。总之就是三方面:步法、身体、手臂。步法弓箭步左虚右实到右实左虚要有重心交换,必要时左脚还要前踏。身体要含胸收腹蹶屁股,巴第斯库准备姿势很标准,就是端着拍子哈在案子上,案子端线和身体的距离就是她的前臂。手臂要体会沿肘为轴迎着球抽鞭子的感觉。击球位置在髋胯扭转后的身前,YE马林叫“包膝盖”。
又说了一大通,简单化实际就是哈下身子,向前蹬转,照着来球,暴收前臂。 

鹤舞乘风的签名档

..........没名,怎么签?.........

    发表于 2010-12-10 16:33:05

  • 鹤舞乘风 [zhang_fz@sohu]   [加为好友] [传小纸条] [送礼物] [回复[管理]  [加入个人文集] [投诉]  6楼
用“迎”的手法把球拉得更爆

要让弧圈球暴力,应尽量采用主动迎球的手法。

庄则栋曾经在他的快攻理论中把击球归纳总结为下面几种情形:
一、    等球。移动好位置,等球跳到最高点击球。
二、    迎球。迎着来球在球还未跳到最高点击球。
三、    随球。来球很快,没有时间,从而需要迁就来球,球下落飞行后,让开位置击球。

虎爪觉得老庄的快攻总结对弧圈打法也很适用。如果要凶,有余力的情况下,要尽量用第二点,也就是迎球的手法拉球。前冲的时候如果能借来球弹起上升的力量,迎着来球收甩前臂和手腕,就能使拉出的球更冲、更爆。要迎前的诀窍是人要有这个“迎”的意识,即一身体要迎前,二步法要迎前,三手法也要迎前。

一、    身体迎前。需要含胸收腹蹶屁股。正手为例。含胸向右后侧转,身体角度依球倾斜,可30度到60度不等。金择诛曾说过,打球最忌讳挺直身子站直了。实际上站直身子打球,要发大力的话,人自然就东倒西歪了。胸一含,肩也就自然锁住了,这是个良好的机制。这个姿势摆对了,拉球差不多已成功一半了。因为你一含,一转体,肩部和重心都已出於待命状态,准备好了,一蹬转身体转向来球拉球就走了。很多名运动员接发球有时都能爆冲半出台,如马林、赛夫。他们准备姿势含胸-收腹-哈腰-蹶屁股的程度到了背好像和案子平行。一启动迎前,那个架式就“笼罩” 住了来球,决定了击出的弧圈会很往前冲。这个其实并不难。就象打功夫和练太极的马步,一旦养成习惯,你就会产生一种稳定、有力和轻松的快感。

二、    步法迎前。爆冲时可采用左脚前踏的步法(右手为例)。即使是原地准备,左脚也要在前。教科书和录像上通常说左脚稍前。虎爪自己的实践是右脚的脚尖和左脚的脚跟在一条直线上。这样一前一后,蹬转的时候配合含胸收腹的身体,人就是通过蹬转转向(倒向)来球。这样向前一倒、一扑、一转的力量是很大的。

三、    手法迎前。有了前两步的基础,拉球已成功了七成。剩下工作就是自然而然让手臂利用身体和步法造出的势,迎着来球像鞭子一样抽击来球。身体蹬转后要让手臂借势把力量释放出来。这个鞭打,也就是在髋胯蹬转的地方(身前击球) 实现的。这时让手臂沿肘为轴,像鞭子一样的向来球收甩。所以,要有这个迎前的加速和前冲的爆,就一定要收前臂!注意,整个过程中人还是哈着的。虎爪觉得,如果徒手拉球的时候能哈着含着身体,体会这种边含、边转、迎球收前臂的感觉,对上案子拉球是非常有益的。

特别提一下,现在有个流行的技术叫“反剃” 。实际上就是用迎球手法在案子上反拉弧圈球(台内用爆发力反拉弧圈球) 。只不过在中远台叫反拉,由於中文的灵活性,在近台叫反剃更过瘾些。反剃业余球手也可以练,它和直拍反手加力杵或兑直线在道理上没什么差别,都属於用迎球法击球。身体还要哈着,照着来球正手用小动作猛抄过去就行了。在反手就变成“反撕” 或快撕了。
有朋友问我“敬礼” 的问题。虎爪也是业余,只是和大家共同探讨。我觉得人只要含胸收腹了,在身前髋胯鞭打的地方迎着来球爆收前臂,那么结束动作自然就是“敬礼” 。因为人是躬着身哈下来的,击完球胳膊扫出去,持拍手总要经过头前呈敬礼状,只不过每个人敬礼的程度各异罢了。比如王楠敬礼时自由手向上,整个姿势呈举火烧天状,王励勤则更舒展摆到左肩前,施拉格摆到额前。。。。。。没必要为了去究如何敬礼而拉球。

好文章,我已经把它收藏了。不过我对”右脚的脚尖和左脚的脚跟在一条直线上“不理解,按这个说法操作动作不协调。
这条直线,
是相对球台的端线来说的,
不是前后的纵向直线;
另外两只脚的距离要稍分开一些,
站得近了,
转腰就差了。
反剃,按我的理解,其实应该是很薄的摩擦球的顶部的一种反拉动作,就象剃头,一定要剃在顶部才是剃。靠摩擦回球。动作幅度应该不大,突出速度和出手节奏的因素。在近台都可以用的。

请问虎爪大侠,如何理解“照着来球收小臂”?

在虎爪大侠前面发的帖子里,都提到了“照着来球收小臂”这句话。
请问,其一,如何“照着来球”呢?
其二,收小臂时,是否应该有“把球拍往回(额头上方)拿”的感觉?
也请其他大侠指教!小弟感激不尽!
不必客气。
第一点参看我新发的帖子吧。第二点,不是往回拿,而是尽量迎前往前扫,它自己不能往前了会自己回来。你不用操心。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也很严重,往回拿就没劲了。

打摩式弧圈球技术及应用

随着乒乓球对抗力量和速度的日益加强,单纯以摩擦为主撞击为辅的弧圈球越来越为人所适应;如果打出的弧圈球没有一定的力量和速度,甚至会被对方反拉!
解决的办法并不是增加撞击减少摩擦(那是发力攻),而是增加撞击的同时保持原有弧圈的摩擦,这就是打摩式弧圈球。从中我们看到:传统弧圈以摩擦为主;发力攻以撞击为主;打摩式弧圈是既撞击又摩擦;所以说打摩式弧圈的手臂发力与前两者不同,比前两者更加复杂且难以掌握。只有在掌握了前两者以后,才有可能有手感去练习打摩式弧圈。
打摩式弧圈的发力顺序:发挥整个大臂前臂及肩背肌的力量去打击球,触球时再快收前臂发力摩擦,手腕较固定稍辅助发力摩擦,才有可能做到又打又摩。因为大臂力量较前臂大,而前臂速度较大臂快,才有可能在大臂撞击时用更快的前臂发力收缩摩擦,才能发挥撞击和摩擦的极限。单靠大臂去发力撞击和摩擦不行,单靠前臂也不行;靠大前臂同时发力撞摩也不行;后三者往往在撞击球后球已脱板,不可能再摩擦到球;所以一定要分工合作,打摩式弧圈才有可能。
讲得好,深有同感!本人按此法打球已是快一年了,包括反手[我打横板],都注意大、小臂和手腕的协调运用。所要注意的是,用腕不能先于手臂,造成脱节。总的感觉是,击球有力、冲,旋转也不弱,还有助于身体协调,步法也顺了许多。
记得两年前吧,国内有搞乒乓球的嘲笑欧洲人拉球会用大臂不会用手腕。现在看来,到了大球时代,这种嘲笑当止了。
说起来,我的反手弧圈是从反拨、反打来的。本人的反手拨、打,就很注意运用大臂:一是击球时大臂先摆出去,靠大臂将小臂送出去,还原时,再由大臂将小臂收回。个人体会,这里的好处是充分地解放了小臂,舒展、自如,有利于作各种动作;二是有利于发力,在近台时,大臂辅助发力[不只是起个支撑作用],中、远台大臂先突出发力,作用到小臂,此时,小臂是近于向斜前方横摆,而不是近于向斜前支、,发力也同样增大。再由小臂作用到手腕和手指。
反手拉时,在大臂的作用和摆动下,带动小臂、手腕摆出或还原,大臂、小臂和手腕整体上,略走出个外弧线,撞、磨击球。感觉是,近台大臂辅助发力,中、远台大臂先突出发力。所要注意的,不管在近台,还是中远台,大臂一定要摆起来。大臂摆起来拉,中远台感觉更好。手腕同样不能先于手臂发力,要在由大臂到小臂发力的作用下,手腕有个“顺劲”,通过“顺劲”,在触球前的一瞬间,手腕由后引转为向前上方“绷”的动作[由屈到展]。触球时,拍形比打小球前倾度要小些。
在运用大臂拉球时,无论是正手,还是反手,都要控制好肩,既不是紧,也不是散。这样腿、腰、肩、大臂、小臂、手腕到手指才都能够协调,不会有脱节处,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力量和作用。
个人感觉,运用大臂,初练时,击球稳定程度稍差,也许是与刚改动作有关。
很好的理论。一点小体会:注意反手大臂先出来很容易变成推球,反手的前臂作用很重要!
个人体会,大臂摆出带动前臂,是在大臂与前臂成一定夹角的前提下,虽有先后,但这只是瞬间的,若协调了,会使前臂在向斜前方的挥摆和外展中,更好地起到杠杆的作用,使击球的力量、冲劲更大,速度快。
请指点,一道探讨


对侧弧圈在实战中使用之愚见(亮亮版)

[这个贴子最后由亮亮在 2001/09/07 06:39pm 编辑]

  我是横板两面弧快打法。我最开始学打乒乓球时正、反手拉的是侧弧圈。后来看到周围没人这么拉,就改拉前冲,高吊了。认为这才是正道。我们单位的亚军正手也是拉侧弧圈,反手高胶。我与他比赛时一旦让他正手拉起来,我就只有被动挡的份了。而且一挡就回到他的正手。他就没完没了,一板比一板质量高。我的胜率就只有等他失误了。虽然比赛中我靠发抢和接抢胜了他。可是对他的这着没什么办法。世乒赛上,我看到松下浩二居然也是这种打法。比赛中一点也不吃亏,我就不在小看这种拉法了。
  最近在练大球正手拉球时,我偶尔尝试的拉了一板正手侧弧圈,结果对方连球都没碰到。又拉了几个,结果不是碰不到就是挡飞。想反拉更没戏。原本对方是能挡住侧弧圈的呀?仔细一想,才恍然大悟。并不是对方水平差。而是他习惯了前冲,高吊。而侧弧圈不往前冲只往侧拐。乒乓球变大了,空气对他的阻力增大,因此球不往前冲不说,而且拐得更厉害(如果球速慢,旋转又不弱。球甚至会拐100度以内)。结果,就要求对方手法,步法(差异最大)都要有大的改变才能回过来。所以正手前冲.高吊结合侧弧圈(尤其是正手位既会拉直线前冲又会斜线侧弧圈)可以给对方致命打击。另外侧身位拉到对方反手时不用侧弧圈而是手腕充分外展。用类似滑板的方法拉左旋弧圈。球落台后,往边线外拐。
  我的好友刘草说:“球一旦被防回,角度更大,最可怕的是飘忽不定,往往反受其害,毕竟我们的步伐比不上专业运动员”我认为正因为我们的对手不是专业运动员(即使是专业运动员最多挡的稳些,因为和松下浩二对阵的也没见敢加力反冲的),所以对手一定会回到我们的正手,你要是觉得飘,办法有1,以加强球的旋转和前冲力加长飞行长度。迫使对方回球出台。2,可以象松下浩二一样从球台下面再用侧弧圈捞上去。对方不易反拉,而且稳定性还很高的!!至于反手侧弧圈效果略逊于正手侧弧圈,但如果能和反手晃拉直线并能与拉侧弧后结合反手弹,砸,则效果奇佳。
  以上是我个人的体会,但它的可行性还须感兴趣乒乓球高手的实践验证。如有心得,肯请赐教.
新增加直横拍反手侧弧圈的动作要领:
持拍手向右侧后下方引拍。注意腕关节挺起,球拍后伸,拉长既将快速收缩的伸腕肌群。(直拍要注意手腕要僵,起到固定拍型的作用。)手臂从身体右侧向左斜前方再向右斜前上方弧形挥拍,在球的下降期摩擦球体左侧中部,拍形要经过一个弧形兜盖的动作过程。注意挥拍动作要逐渐加速。以及发力过程重心右移,以便支撑发力。

技术运用上的变化多端是乒乓球取胜的法宝。侧旋弧圈球着台后,会出现侧跳现象,对付水平较低的对手很好用,往往直接得分。
  事实上观看世界顶尖高手在拉弧圈,侧旋弧圈球运用相当普遍。只不过因为他们拉出的球速度太快,回球的速度也快,观众看上去球的侧拐不明显而已。
  高手拉球时采用前冲、高吊或者侧旋弧圈球之中的哪一种,是根据实战过程中的需要来即时掌握的。有时候需要打出大角度回球,就采用侧旋为主的拉球法,有时候需要拉直线球攻击对手的正手空档,就以拉出速度快的前冲球为主。
  全部拉侧旋为主的球不是很可取,主要是因为侧旋弧圈球速度较慢,容易被高手抓住机会打出高质量的回头球。

弧圈球三问

[这个贴子最后由Avalox在 2001/09/21 12:02pm 编辑]

  弧圈球学了快一年了,质量虽然不是很高,倒也可以吓吓人。对自身的几个缺陷自己很清楚,想请各位大侠帮忙纠正。
  1.拉完弧圈球后的归位问题,这个问题由始至终一止困扰着我,很多次怕自己拉完后回不来以致不敢全力拉甚至拉一半收手,大大降低了威力。
  2.当对手将球吊到正手大角时,身体重心常常往右倒,回不到左脚,降低了球的冲力及旋转。
  3.当对手拉一个弧圈球到反手位时,我只是减力挡(直板)回去,构不成任何威胁。请问:如何加力推弧圈?
1。关于拉弧圈归位你可以多球练习!熟能生巧!
2。吊到正手大角时,应该先用腰部发力带动手臂,右脚蹬地发力,接着重心移到左脚!
3。加力推弧圈一般是高吊,你可以用直板横打试试!效果好级了,不论前冲,高吊,绝对搞定!

第一个问题:
你说的实际上就是每板球的还原问题,这是业余选手掌握得最差,也是最不注意的地方。书上有具体的技术要领,可以看一下,相信会有些帮助。
我重点说的是击球前的基本姿势:两脚开立,略比肩宽,收腹,弯腰,上体微前倾,前脚掌内侧着地,膝关节稍弯曲,执拍手放在身体右前方,略高于台面,重心在两脚之间。
这些在练习和实战的时候都做到了吗?可能没有吧。不要以为这些无关紧要,其实这是乒乓球入门的基石,丢了这个,其他的无从说起。因为这是一个基本的东西,站都站不好,还说得上跑,谈得到步法吗?
要领:两脚间距要大,腰要弯,脚后跟要离地,执拍手要高-------做到这几点,才能谈还原和其他技术动作;而且这个姿势是贯穿于每个球的始终的。
全力拉的问题:
在实战中发大力的机会并不是特别多,练习时也不应该这样练。为什么呢?在你没有正确的动力定型之前,随便发力只会造成动作变形,多个动作拉一种球,这肯定是不科学的。所以练的时候关键是正确的动作和连续的多板,只有让肌肉成千上万次的重复同一动作,才会形成良好的肌肉记忆,所谓手感就是这么来的,到那时,拉球已经非常之熟练,成为条件反射了。该发力就可以发力,岂不快哉?
扑正手的问题:
其实就是还原不好,重心不对。第一个问题可以用单球练习连续拉定点定线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可以用摆速练习来解决,比如推挡侧身,左推右拉,推挡侧身扑正手等等,这是必修课,没有什么捷径好走(过一段时间我准备发篇有关摆速的帖子专门谈这个事)。咬牙练习个一年半载(这个是长期的,不要玩两天就不练了),你会发现水平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这时抓起你的大刀,砍你的仇人去吧!!!呵呵呵。。。。。。
因为我不是直板,第三个问题没有发言权,就不敢在此乱喷口水了。

1.归位的问题不难,你应该练习有意识的往回收,每一个击球动作都是严密的,不可以几个动作前后融合,这样会造成打处理球应付球,有完整的击球动作意识才会有归位意识.
 
  2.站位可能离球路的距离太远,造成身体倾斜太大,腿力腰力不能发挥,正大角的球多是对拉造成的斜线球,建议你移动快些,练一练左右移动的滑步.具体参看有关的文章.
 
  3.同样的可能是站位不能及时调整,以至于没有足够的引拍时间和引拍空间,另外身体的姿势和手臂手腕的动作必须到位,你多看看金泽珠的比赛,他的近台反手也是挡的多,身体扭动很明显

下降期前冲弧圈球技术及应用(虎虎虎)

传统的教科书上一般认为前冲弧圈球的击球时期是来球的高点期甚至上升后期,在来球的下降前期拉前冲弧圈球容易拉漏且不宜发力(与拍形前倾有关),所以在下降前期多主张拉加转弧圈球。但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下降期拉前冲弧圈球已成为最主要的技术之一,究其原因:
1 高点期上升后期前冲弧圈球在前三板中机会不多。虽然已在大球时代,但乒乓球的速度还是越来越快,除非出现机会球,否则前三板中在高点期甚至上升后期发力拉前冲弧圈球的机会不多。在乒乓球的快速对抗中,高点期和上升后期主要是主动连续进攻点,而主动机会进攻点主要在下降前期寻找。
2 下降前期加转弧圈球在前三板中威力不够。随着反攻反拉对方赖以取得主动的第一板进攻球技术的发展,以往用下降前期拉加转弧圈球来取得主动的技术已显得落后和被动;因此要在前三板中取得主动,下降期拉前冲弧圈球已成为最主流的技术。
下降期前冲弧圈球技术多用于前三板的接发球抢攻和发球抢攻中,力求取得有威胁的主动;而在对攻对拉中仍以高点上升后期前冲弧圈球为主,在被动步法不到位时仍以下降前期加转弧圈球过渡;这是其主要的应用,利用下降期前冲弧圈球的稳快转凶变,来取得主动进攻机会。
这种技术在九十年代初由一些欧洲球手率先使用, 对於当时普遍认为应该拉加转的球, 他们去冲。由於和"常理"不一样, 就把这种打法叫做"不讲道理"。现在大家也这样打了, 就成为主流技术了。

怎样在比赛当中对付弧旋球

怎样对付弧旋球(尤其是在比赛当中)?相信这是一个一直困扰大家的问题。小弟结合多年的玩球经验,总结了几点:
   1、对付弧旋球,首先是不能慌张,在平时打球时,我曾经碰到过很多选手,他们总是在说:“不行,球太快”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弧旋球分为高调和前冲,前冲是比较快,而且向下钻,一般选手总是根据以往经验,按照球速判断球的落点。这样往往接球点靠后,感觉球非常的转,并且出界的非常多;高调弧旋球球速缓慢,上案后向上蹦,也可以说是向上钻,很多人根据球的初始速度常常感到措手不及。所以,在对付这两种弧旋球的时候,一定要先判断球的性质,在根据以往的经验去接。
   2、对付弧旋球的时候,大体上分有这样几种常见的办法,(1)削回去(2)挡回去(3)拉回去
    削回去,采用这种办法,一定要迎着球的来势,用力向下削,倘若等到球已经在走下降期的时候必然要将球削出去,在削的过程当中,要加一个前送的动作,以便与提高球的稳定性。
    挡回去,采用这种办法是建立在,进攻型选手,没有削球的基本功,但是又来不及反拉时采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即当你看到球的来向后,护住球,向前送出即可。此方法比较好掌握,但是一定要将球的落点掌握好,否则回球较高,一样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拉回去,这是一种既好看,又实用的方法,但是掌握的时候比较困难,小弟在这里介绍一下我对付弧旋球时采用这两种拉法,首先是,直接拉,即迎住球的来势,用力向前拉出去,一定要迎着球的来势,使球与拍子有一定的撞击,一定要迎前,晚了就会感到球向上飞,不容易摩擦住,另一种方法是,拉侧弧旋,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抵消前冲与高调的向前的旋转与力量,用拍子的中上部摩擦球的中上部,中部是为了是向前的力量抵消,上部是为了回球有一定的速度与旋转,这样既化解了球的威力同时也加强了自己的威力,一举两得。
     各位球友不妨一试,有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个人觉得,对业馀水平的球手来说,若是球是拉到反手的话,回接人家拉过来的弧圈球的方法还是挡回去吧…
用削球、反拉去对付弧圈球,对业馀球手来说,是很不实际,也不明智。
业馀的球手,一般连续性不会太好,你的球只要能回得有点质量,速度较快,对手第二板上手的难度已加大了,没必要像专业的球手般,盲目地学人家反拉反冲。
回接高吊弧圈,不要退台去接(或是球已在下降期才接…),要在球的上升期或是最高点挡回去,留意由於旋转强烈的关系,拍型要较挡一般弧圈球时前倾。直拍可以用推挡压回去,横拍可以加力盖回去。若是迎球的时间不足或是准备不及,可以调较球拍的角度,顺著旋转,轻轻推回去,但由於回球的速度不快,要留意落点的控制,免得出了机会球给对手。
若对方拉的是前冲弧圈,一般可以借少许来球的力量,就可以挡回去了,但要留意,由於球的速度快,旋转相对较弱,若拍型过份前倾,就会容易压下网去了,所以在回接对方拉过来的球的,应尽量适应对方的球速、旋转…等等的节奏变化 (特别在比赛中,和陌生球手对赛时…),从而调较出最适合的拍型角度去回接。
在业馀水平的比赛中,我极少见有人能稳定地把弧圈球削回去或是反拉回去的……… 若有人能做到这点,恐怕那人也不怎麽业馀了……

拉弧圈球之我见(三)

拉弧圈应按照太极拳中所说的来加以对照,要做到力由脊发,就要起于足,腰马合一,沉肩坠肘,达于腕,手要有一种甩出去感觉,整个弧圈中要做到无使有断续处、无使有凹凸处,这也就是所谓的曲中求直了。
要点就是手腕一定要外展到极点来带动肩下沉(如果肩不下沉就会使腰劲和臂劲中有了凹凸),这样足腰发力就和臂腕的力量成了一个整体,以脊柱为中轴,划一个完整的弧线。手臂下引,手腕外旋至脊柱一线,同时沉肩转腰屈腿,出手时力由足发,转腰肩臂自然以脊柱为中轴弧线甩出,在弧线的顶端发力触球,然后收于脊柱中线上形成一个完美的弧圈。和太极中的内缠和外缠一样,弧圈也分为凸弧和凹弧之分,凸弧对应内缠丝劲,手腕有细微的内旋,最后的拍面是朝下的;而凹弧对应外缠丝劲,手腕有一的外旋,最后拍面稍竖起。大家可以在凸凹这两个字上细细体会,明白这两种弧圈的区别而灵活应用是打好弧圈的关键所在。
反手弧圈球的打法应该说在原理上是相通的,手腕也分为前送和上旋之分,按弧线也分为凸弧和凹弧。另外外国选手侧拉比较多,罗斯科普夫是这一点的典型选手,萨姆索诺夫甚至在处理台内小球时也有一板小侧拉;而中国包括亚洲,向上,向前发力是主流。我个人比较偏爱侧拉,因为它更符合太极中不正触敌锋的要求,特别是中远台,侧拉有着发力足,命中率高,易于掌握的优点,应该是业余选手的首选。特别是在改大球后,我认为中国队应对此做充足的研究。这次世界杯小萨对王励勤的比赛就是亚欧两种弧圈的较量,应引起大家的关注。

谈谈如何拉正手弧圈球(直拍)

  正手弧圈球技术是目前最流行的技术,它既是一种强有力的进攻手段,又是一种积极的防御手段,是由守转攻的常用技术,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多,成果也很多。我在这就不大包大揽了,只说一些我觉得重要的东西。
  首先是击球部位。目前大多数人有个误区,认为击球时听不到声音,球一定转得不得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很早的时候,郗恩庭在讲发特别转的球和拉弧圈球的时候,一定要先打后摩,否则不会有好的击球效果。先打后摩,大家都知道,不过很多人在实践起来都觉得不好掌握。用教练的话说,就是前倾拍型向前上方摩擦,拉前冲时多向前,拉高吊时向上为主,根据来球微调发力方向。不管是拉哪种球,身体重心都必须有向前的运动(高吊比前冲向上多些)。用身体重心吃住球,用腰部和收前臂、手腕的爆发力摩擦球。还有一个误区,就是盲目模仿某些高手的侧弧。记得原来在渔场看过一篇文章,说拉侧弧不容易适应,而且容易给出大角度。不过从长期来看,要想把弧圈球拉得又转又快,不是一日之功。每个球都侧旋,会影响将来的提高。等拉球的水平到了一定层次,可以再练拉侧旋和拉不转。
  其次是击球力量。首先必须使自己的发力协调一致,即腿,腰,大臂,前臂,手腕,手指发力要朝同一个方向,不能出现相反的力。其次是发力的要点,腰一定要收紧,不能散了,要起到传递全身力量枢纽的作用。肩关节打开些,大臂前臂的夹角大约160度(不要伸直了),手腕也要有引拍动作,但不要太大。拉手不可太低,即使高吊也要有相当一部分向前的力量。击球时注意发力的顺序,使身体像鞭子一样抽出去,使打摩的效果达到最佳。第三,摩擦不能太薄。太薄了球也不会太转,而且速度太差。既要使球有速度,又要使球有旋转,真正让自己的球成为速度型弧圈。当然,还有一点,拉球力量和身体的爆发力肯定是有关系的啦。
  最后说说还原。有的朋友跟我说,为什么发力拉一板后难以还原。确实,弧圈的动作比起快攻来,要大一些,还原也不像快攻那样容易。关键是用腰带着手臂还原。这里有个前提,击球的时候必须用腰,不能光把手划拉一个大圈。还有就是拉完球后要制动,赶紧还原。不能还保持拉完球的姿势,还要回味一阵“这球拉得棒极了”。还原其实不难,只要有这个意识。
  愿我们共同提高!

鹤舞乘风的签名档

..........没名,怎么签?.........

    发表于 2010-12-10 16:33:24

  • 鹤舞乘风 [zhang_fz@sohu]   [加为好友] [传小纸条] [送礼物] [回复[管理]  [加入个人文集] [投诉]  7楼
如何拉下旋球!!!

欢迎观看!!!!!!除了打削球或对手爱推(削)下旋,每分球中顶多只有一板拉下旋,之後双方
进入相持,再拉下旋的机会就很少了。但就是这一板拉下旋却是体校球员每天必练
的项目,往往一开始练组合技术,教练总会先说:"好了,下面开始,发下旋,然
後从下旋打起。"也叫打"搓攻"--先用下旋控制,然後找机会进攻。正是由於这一
板拉下旋是打"搓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又是一分球从控制到攻防对攻的衔接,
谁都失误不起。如果您失误了,您平时常练的所有其他攻击技术都用不上了。特别
是现在,发下旋球的使用率极高,不会打"搓攻"就等於不会打球。当然发上旋球也
是一种变化,一旦对手识破了,强攻你,就把发球的优势尽失,跟高手对阵,发上
旋绝对是一种很大的冒险,特别是高手们都特别注意对上旋的强攻,而你上旋发再
好,其速度+旋转也不能达到弧圈的水平,90%构不成威胁。
乒乓再说这一板拉下旋的目的,如果对方控制得好,您又能有起板的机会,这一板
拉下旋的标准一是要转,二是要低(要先保证能过网)。要转容易(下面马上说)
,但要低不容易,却有不能不低。您看小萨反拉对手的一板拉下旋已经成了杀手犍
,下界世锦赛极会成为潮流,谁敢不低。
乒乓有不少球友喜欢这一板拉下旋打上升期或高点期,即拉前冲弧圈,如果对手的
下旋没控制好,回球较高,旋转又明显,您的步阀又能到位,那问题不大。但仍要
冒拉前冲球,易弹网(前冲弧线低,弧线又?quot;柔和"),易出界(这一板拉下旋,
基本都在近台,前冲的速度快,而球台只有2。77米长)的风险。另外,下旋球在
高点期的曲率变化特别大 [注1](比不转球,和上旋球,高点拉球,需要有充足的
训练来保证判断准,动做熟。
乒乓所以您注意看专业球手,这一板拉下旋基本都是在球台高度(76厘米)左右拉
小高吊,"加"转,又易控制弧线高度。而拉高吊是在下降期,球手的重心自然比较
低,对下旋拉高吊的重心起幅稍大。难怪有的球迷总觉得这一板拉下旋只要腿上多
使点劲(拉球甚麽时候腿上不使劲呢?拉上旋,拉弧圈时,腿上的劲还使得更多呢
!腿上多使点劲--都是废话!),而不用管手上动做。

拉球的三个层次

乒乓球的拉球要领: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沉肩坠肘,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至肩到手,总须完整一气。以此为依据我们大致可以把拉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只用上了肩到手的力量,一种情况是腰腿不动,多为高手重心已失去而用了手法,如果在太极拳中可算是挒手了;二是其肩没有放松或没有坠肘等原因而使腰的力量没有和肩手的力量合而为一,这时的拉球旋转性差,还不如打或挑有突然性,多为初学者所为之。第二层是大多业余选手的情况,也就是说用到了腰劲以上,当然也不是说其腿脚不用力,而是没有做到其根在脚、发于腿。这时的弧圈球有了一定的旋转和力量,而且能拉一定的下转,和打可以说是不相上下了。但会觉得还不如打省力。第三层就是上下完整一气了,也是最难做到的了,也就是说在发力时有意识的重心先下沉,两腿分清虚实,将力量压到要发力的腿上,然后蹬腿发力,一气贯穿。说起来挺容易,但对于没有专门练过步法的业余选手来说,一但活动起来,往往身法散乱动态失常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不管是太极拳也好,乒乓也好都特别强调步法的原因了。这时的拉球可以说即有弧圈的旋转,又有打的速度,也才能算是真正的弧圈球了。
这里需要补充的一点是,有些人虽然重心,两腿都对了,但他是以腰带腿,并不是发于腿,所以腿部力量发得不充分,所以力量上就会有所减弱,大家可细细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

练习方法很简单,第一步,马步变仆步,重心在两腿间来回转换,体会一腿发力的感觉。第二步,徒手练习,马步站立,引臂沉肩坠肘转腰屈腿,另一腿自然转膝脚跟提起,然后支撑腿蹬地发力,同时转腰手臂自然弧形挥出,重心移至另一腿,再蹬地转腰引臂还原。往复练习。第三步,持拍练习,要领一致,但要注意拍型,以及体会前冲,高吊,侧拉,拉抹之间的细微不同。

拉 弧圈之我见(二)

拉弧圈球之我见
拉弧圈应按照太极拳中所说的来加以对照,要做到力由脊发,就要起于足,沉肩坠肘,达于腕,手要有一种甩出去感觉,整个弧圈中要做到无使有断续处、无使有凹凸处,这也就是所谓的曲中求直了。
要点就是手腕一定要外展到极点来带动肩下沉(如果肩不下沉就会使腰劲和臂劲中有了凹凸),这样足腰发力就和臂腕的力量成了一个整体,以脊柱为中轴,划一个完整的弧线。
说到具体手法就要靠多练了,拳打千遍自然通融嘛,我刚练时老觉动作不错就是对不上点,练着练着突然一个动作作得很顺就顿悟了。不要急与在实战中应用,而要有条件的话先练对拉,等动作顺了再练拉下旋就会一气呵成了。手臂下引,手腕外旋至脊柱一线,同时沉肩转腰屈腿,出手时力由足发,转腰肩臂自然以脊柱为中轴弧线甩出,在弧线的顶端发力触球,然后收于脊柱中线上形成一个完美的弧圈。在实际中呢就要意在劲先,就象练太极拳一样,初时有圈,熟时不见圈了,不见圈不等于没有圈,而是圈在内了。
拉弧圈之我见(二)
上次谈了我对拉弧圈的一点看法,不断有人询问细节,我想作进一步的阐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其实按拍的运行轨迹来说,弧圈可分为凸弧和凹弧之分,他们的起始动作都是一样的,只是一个拍型要始终盖住;一个触球时向上走。他们只是对不同的球的不同的拉法,其做为弧圈的本质是一样的。如果在实际中能融会贯通,就会大大提高命中率和威力和真正明白太极圈的含义了。

 
关于弧圈发力的两点补充

补充两点:
一、发力的顺序。众大侠已经说的很好了,诸如腿、腰、髋、肩顺序转动,然后带大臂再收前臂。虎爪要补充的是,在这以前怎么办。实际上击球前,要从含胸收腹的准备姿势开始。以右手为例,要先转肩,然后自然的重心随着转肩到了右脚,才有以后的过程,而非直接的转腿、腰、髋等的顺序。技术频道中的图解,在对孔令辉和王楠的正手拉球解析中,都特别强调了由转肩开始的拉球顺序。
二、收前臂的问题。前臂是一定要收的。可以像波尔那样掰着小臂刻意地收,也可以像刘国政那样膂大臂,然后膂到不能膂了,前臂像鞭子一样自己扫回来。这样的效果最好。有些同志观察马林爆冲不怎么收前臂。那么虎爪认为他应再多收些作为改进,这样他的发力可以更集中,还原的也更快。相对而言,老瓦的爆冲动作就较中国运动员小些,威力也不逊。

对前冲和加转弧圈球的一点体会

  看了渔场提供的一些视频录像,对那些高手的动作进行模仿体会后,忽然对前冲和加转弧圈球的拉法有了一点感觉。
正像各位球友知道的,速度和旋转是乒乓球中的一对矛盾,前冲弧圈球和加转弧圈球正好体现了这一点。要拉好这两种弧圈球,首先要知道:拉球的时期是不同的。前冲要在上升期或高点期拉,而加转弧圈球在球的下降前期拉;其次,前冲弧圈球的击球点是在球的中部靠上一点,这样,胶皮和海绵就不会吃球太深,使球能够有很高的初始速度出去,而加转弧圈球的击球点在球的中部,有时候要拉台内短球时,要拉球的中部向下的部位,从而保证球拍的胶皮和海绵吃住球,增加接触面积,制造出很强的旋转来;第三,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拉前冲弧圈球时,要用大臂带动小臂挥动球拍,使球拍有很快的速度,整个手臂应当尽量是直的,二拉加转弧圈球时,大臂只是辅助作用,真正的发力要靠小臂的收缩完成,两者的区别可以比喻为:前者好比是在舞流星锤,流星锤舞的越快,链子链越是直,而后者好比是在扔铁饼,呵呵,比喻还形象吧。
不管是前冲还是加转,在击球的瞬间,要有个把球用球拍包住(或者叫停住,这就是职业高手为什么要往球拍上抹胶水的缘故了)的感觉,然后使用爆发力,将球击出,整个发力从蹬腿、转腰到整个手臂的挥动,都应该保持浑成一体,非常自然,球拍在触球之前,不能变形,否则会出现拉空、下网和拉飞的失误。
感悟到这些东西,在和球友打球时,有意识地加以利用,结果发现,那种感觉真是简直了,只用一个字:爽。

]拉弧圈时,球触拍的位置! (
我告诉你拉在拍子的头,比较转.离你的拍柄越远越好!
我拉在拍子前段的下部,即拍子的左下部,不知是否正确?
应该是拍子前段的偏上部,那样的球转,下部球摩擦不够充分。
拉前冲和高吊都是拍子前段的偏上部吗?
拉在前段偏下部,前冲时力量很大,要拉在前段偏上部,在运用中应如何调节,注意什麽?请指教. 
拉在前段偏下部,只能在球的下降期拉.拉在拍头时拉得又转又冲,且上升期和下降期均能拉.,
拉在前上部时较转,拉不转球或上旋球时偏下部较稳
用拍头应该是正确的,不管是正手拉还是反手拉,应该说反手拉用拍头更重要!

依右手握拍为例:
真弧圈击球在球拍的左下部。
假弧圈击球在球拍的中部的左侧。
发上旋球的道理同真假弧圈。发下旋球与真假弧圈正好相反。

上次去验证亮亮的“老拍子理论”,看到很多躬腰翘屁股的人。开始以为老美个子太高,可是昨天又看了录像上“大王”的几板,象练武的人的马步一样。自己试着蹲一蹲,可以调整身高一尺多。所以我以为屈膝很重要。发力的重点,一是蹬腿,二是转腰。蹬腿之前需要屈膝,转腰时腰需要直,才会有力量。

对付高吊的一点心得

正手位不用说就是压住往下拉砸,注意一定要带点拉,否则很容易过犹不及反而下网。反手位呢,最好的方法是加力弹击,越是被动的挡越是吃转,要注意的是如果身在远台一定要进步,否则伸臂弹必定过于平直而出台;还有一种方法是侧切,也就是说你身在近台或在远台来不及上步只能挡,这时如果只是控制拍形即使挡回去也会过高而受到攻击,所以必须有意识的向侧面砍一下,这样回去的球不但低而且会不规则
按现在更多的是朝侧面砍一下,连吸带切,效果还不错,不过觉得还是属于软防御,还是应该朝加力弹的方向发展~!

关于前冲弧圈球的防守与控制●●◎

  以前习惯搓加转下旋底线长球到对方的反手位大角,逼对方侧身冲斜线,然后在反手位防守控制,甚至斜变直,一般人侧身后扑正手的步法比较差,经常接不了。
  现在喜欢直接送正手位大角,但是对方正手随便一拉斜线就防不住。可能是自己平时太少练正手的防守。
  专业队的好像经常直接调正手,至少我们汕大两个专业队选手就是这样,而业余的好像还是压反手比较好。
  如果对付头脑比较简单的两面反胶直板弧圈打法?他们不太会讲战术,全凭手感打球,他们的台内球基本是搓,但是搓得比较急,出台的球拉得变化少,却比较凶,所以即使你先起板却往往被他们反拉甚至扣杀,在中台相持时他们往往逼得比较近,而且拉的角度非常大,我是两面反胶横板的,却经常要两边跑。
  今年的全校比赛我在半决赛输给土木工程系2001级的胡城铭,他就是这类型,本来大家都认为我可以赢,谁知却是2:4输了。张仲民打刘少敦却反过来,主动搓长球让刘少敦拉,刘少敦拉球没有变化,结果一边倒,刘少敦输了。

原创]弧圈球之假动作与战术!!!

"正手晃冲斜线拉直线"
这个动作是做一个正手拉斜线(对方正手位)的假动作,
而实质上是拉对方直线位置(对方反手位)
动作要领: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身体略下蹲,右手引拍,
腰部向右转动,身体向右方!(和正手拉弧圈的准备动作一样)
但要注意两点:一。引拍时向后弧度要更大一些!
也就是手臂要折的更后面一点。(这点很重要)
二。身体的转动弧度也要相对大些。(这关系着这个假动作的真实程度!
不要像一些小拉,或身体不大转动就直接靠手臂挥动来拉球)
一些球友就是这样,这样就算你可以拉好弧圈球,也不好做到良好的回复动作。
更不易于以后发大力冲!所以要尽可能做的像拉大力弧圈球一样!
还有重要的一点:身体应靠球更近些!一些球友只能用一种距离拉弧圈。
也就是说,他经常习惯于把手稍弯曲起来拉球,或是习惯于把手伸直来拉球,
这都是些刚学拉弧圈时常养成的一些习惯性动作。
而在做这些动作时,这些显得非常重要。
所以,在学拉弧圈时应该注意可以手臂调节来拉球。
也就是说,经常练习些手稍弯曲来拉球,同时也常把手臂伸直来拉球。
当球来时,身体向左转动(注意:身体的转动和手臂的挥动要形成一个"错位")
也既是说是先身体转动,然后再是手臂开始挥动!
(和正手拉弧圈不同的是"不同步"身体的转动和手臂的挥动不同步。)
而这个时候眼睛直盯着对方正手位
(这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点,而且要做的逼真,可以更容易达到迷惑对方的作用)
而从头到尾一直盯着对方正手位,也就是说在做整个动作时都要注视着对方的正手位!
挥拍前,手臂向内弯曲,而手腕也向内扣(这两个准备动作也非常关键。)
准备前和挥拍时都保持着这个动作。而对方一眼就看出你要拉斜线!
而这个时候球是较为靠近身体(大概右手肋的位置,也就是手臂向内弯曲时可以击到球的位置)
让球和身体形成一个"错位",让球和手臂形成一个"错位"
而这时转腰,然后再挥拍,(这点非常重要)腰部转动到位时,
手臂还没到位(离球有一小段距离)
突然在快将击球的瞬间(越是近就越能骗的过对方)手臂突然伸直,
(本来从一开始就保持着弯曲的)
手腕突然向外展,拍头向右后方(本来从一开始就保持着向内扣,拍头向右前方的)
身体也在同时来个小侧倾,所得本来的"错位"变成了手伸直时的"正位",
但这时身体还保持着向着对方正手位方向,头还是向着那个方向,眼睛还是盯着那里,
一切都没有改变,然后挥拍拉球,而把球拉到对方反手位……!
正因为这时的"错位"才能构成这一个一系列的假动作…!
因为这时的"错位"使球的位置在于差不多手腕的部位,而且也比较靠近身体,
随着转腰动作到位,身体再做一个向左倾的动作,使得这时手伸直,手腕向外摆,
可以刚好的拉到这个球,
当然此法要对拉弧圈球非常熟悉才可,对于每个时期的球都能拉,
也有人常常只能在某一个时期时才能拉球,而虽然说在某一个时期拉球时,
才能拉出最好最棒的弧圈球,但乒乓球并不是可以让你每次都有这么好的机会,
任凭你有再好的步法、也不一定能!
"正手晃冲反手拉正手!"
准备动作: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身体略下蹲,腰部向右转动,身休向右,
手臂引拍,这时的手臂是伸直的,这时的手腕是向外展的,
球拍拍头向着右后方(这是非常关键的)
而这时的身体不需要像"正手晃冲斜线拉直线"时身体转的那么到位!
转动的程度只到身体向右前方
(也就是说让你的身体正面对阒对方的反手位点上)
而这时需注意对于球位置的调整,球的位置应该在你手伸直刚好可以击到球的位置上,
也就是说,球的位置在手臂伸直时的球拍的位置!
当球来时,身体开始转动,这时手臂之后再挥拍,这一挥拍时机非常关键,
包括对于仿真的整个相像程度!
当身体转动到位时,在手臂还没到位时,这时身体不必再转动,已经停住!
但是手臂还没到位,这时的眼睛也必需从头到尾盯住对手反手位,
这时身体不再转动,开始向右前方倾(对方反方位置)
当快击到球时,手臂突然内曲,手腕突然内扣,球拍拍头向右前方,
这时最关键的是,身体突然的再向右方倾,使得这突然手臂、手腕、球拍的"错位"较正。
使得促进球和身体的距离(离的更近)使得手在突然弯曲之后,刚好可以拉到球……!
而在这最后一时突然变化手臂、手腕、球拍,从身体的位置上调整,最后把球拉起,
这时手臂有点钩的感觉,因为身体的向右向前保持不变,所以,手臂要钩过头,以免卡位!
但在身体向右倾时,要注意身体要一直向着对方反手位位置,
同时眼睛从头到尾也死盯着对手反手位位置!!
好啦!我在这个动作从简了说明,也略了好多,其实比较前面都可以知道……!
这两个动作要求做的微妙微肖,不过最主要的是和平时你拉对方正手位(反手位)的动作一致…!最好可以做到尽量的相同,这样才可以轻易达到的骗过对方……!
战术及应用!
第一板中的战术及应用:
经常的以正手直接冲对方正手位时,突然来个"正手晃冲斜线拉直线"做一个假动作还是冲对方正手位,突然拉个直线!
经常以正手直接冲对方反手位时,突然来个"正手晃冲反手拉正手"做一个假动作冲对方反手位,突然变线到对方正手位……!
第二板中的战术及应用:
第一板直接冲对方正手,第二板做一个"正手晃冲斜线拉直线"拉对方反手……!
第一板直接冲对方正手,第二板做一个"正手晃冲反手拉正手"拉对方正手……!
第一板做一个"正手晃冲反手拉正手"拉到对方正手,第二板直接冲对方正手…!
第一板做一个"正手晃冲斜线拉直线"拉到对方反手,第二板直接冲对方反手…!
第一板做一个"正手晃冲斜线拉直线"拉到对方反手,第二板再做一个"正手晃冲反手拉正手"拉到对方正手!
第一板做一个"正手晃冲反手拉正手"拉到对方正手,第二板再做一个"正手晃冲斜线拉直线"拉到对方反手位!
第三板中的战术及应用:
第一板直接冲对方正手,第二板做一个"正手晃冲反手拉正手"的动作再拉到正手,第三板再直接冲对方正手!!
第一板直接冲对方正手,第二板做一个"正手晃冲斜线拉直线"的动作变线到反手,第三板再做一个"正手晃冲反手拉正手"拉到对方正手……………!
由于变化过多,并不想再多述……!
不过就算是我们这里的顶尖高手,也没人能挡过我三板的……!
然而假动作的应用,正是"虚虚实实"实则是虚,虚则是实,运用则存乎一心…!
备注:此法,有人也许会认为又是异教邪说啦,又来这里误导别人做不协调动作,练不规则动作…,练着练着不就变型了吗?是的,一旦学不好,也就是说在弧圈球没有相当成熟,动作没有相当定型的时候,确实不得练此法………!所以在这里仅仅给大家参考…!
不过一旦像专业们讲的已经做到"动态定型"的话,要练此法也不容易,因为他们长期在要求协调、动作一致的动作下定了型,要在不协调、动作不一致,手臂与身体错位下做拉球,要在瞬间变化拍型、手腕、手臂、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他们或是养成手腕内扣的拉球动作,或是养成手臂弯曲才能顺利的拉球,或是拍头一定要向上钩等等………!
但对于我来说并不存在这些问题………!更也不管不理会什么"动态定型"……!
因为我手弯曲着拉球也练过,手完全伸直拉球也练过,手腕外展也练过,手腕内扣也练过……!
不管那个动作我都可以拉球,可能是因为身体素质的关系,只要我看到一遍别人做过动作,我马上就可以模仿的起来………更何况我每一种拉球动作都有练习过,(其原因是因为我并不想模仿任何人,我更想用自己去体会,就像读书一样,我从不会死背,我只要去体会其中意境,知道其中奥妙,那将会比背完一百本书更加有意义)所以我并不存在什么"动态定型"……!
别的不说,因为我每天早上都练三百个"慢拉弧圈"……!(不过这几个月来我把乒乓球已经取代了我每天早上起来锻炼身体的时间)
不过这段时间,我光这二个动作就将近练五万多次,(当然其中许多是空拉模拟练习,更是每个动作的去模拟分析)

鹤舞乘风的签名档

..........没名,怎么签?.........

    发表于 2010-12-10 16:33:49

  • 鹤舞乘风 [zhang_fz@sohu]   [加为好友] [传小纸条] [送礼物] [回复[管理]  [加入个人文集] [投诉]  8楼
请教大家:怎么拉不出台的下旋球?

预备要早, 出手要快, 错过了最高点便难拉冲了, 拍前倾, 从后向前上努力磨擦球的中上近顶部, 初时由于发力不足, 克服不了下旋而下网, 练习多了便可以很暴的冲.

(zorro)还要判断准确, 起动讯速, 步法到位啊。
很难拉,除非在侧身位

手先伸进台内,上步要小,控制身体不要前冲,手腕外撇,等球跳到高点期时用手腕手指及前臂发力,以磨擦为主,吃住球

如果是不出台的正手位那就先往正手位上一个单步,找准击球的最高期,手臂放松迅速把拍放到球的中下部,手腕稍外撇,以手腕和前臂发力为主,(要注意手腕的爆发力),直板拇指放松,其于手指及手腕和前臂迅速向前上方发力。(横板也是拇指放松,食指及手腕和前臂迅速向前上方发力)。然后立即还原。反手位就侧身上一单步,手法同上

对与一般的,不出台的球,对于我们业余的选手来说,还是老老实实的或摆或搓或挑的好.我估计你说的是那些半出台的球的抢拉吧!
1.拉手不要太低,重心也要适当的调高.2在来球的高点期,运用前臂和手腕手指的力量为主拉球的中后部,视对方来球的旋转可进行适当调整.3重心要有向上"拔"的感觉.动作幅度不要太大.
这样你的球就能比较稳妥且有威胁的落到对方的球台上.
注意:此项技术建议不要作为得分的主要技术来使用.否则后果自负

(两面弧)真要是不出台,
也就是摆或挑,
拉的难度太大了。
还是拉出台的爽些

动作要到位,侧身强冲高点,加大摩擦,触球后手腕有往前带的加速动作。

可以拉,必须上步及时,但步幅小于快点或挑,在高点期用前臂手腕手指发力,对方球转可多加向前上摩擦,台内快拉威胁较小,反倒不如快点或快挑

实战中台内拉球没有必要,一个是容易伤到身体和球拍,二是从技术上讲也不合理。个人认为台内球并非不能拉,但只能使用很费劲或蹩脚的姿势来拉,因是作拉冲,所以身体重心必得跟上前,球台铬着身体,感觉很别扭,且因无法向侧下引拍,只能向后引并向前直扫,所以那样的重心必是不稳定的,无法作充分的发力,即使拉过去了威胁也不会太大(因线路太短,能造出弧线拉过去就很不容易了)。手腕动作够纯熟的话当然是用挑最具威胁啦,因这时身体重心不用象拉冲时那么靠前,而只需沉肩并向前送出前臂找最高点,手腕稍外撇(类似羽毛球正手位的上网扑球动作,当然羽球的重心稍高些),是一个适合发力的重心。
我想贴主所意应是半出台下旋球吧,对这种球若身体重心和脚步到位的情况下,还是把手臂半伸进台内作拉冲最具威胁了,这时应多注意用腰部力量控制好球的弧线;其次是等球出了台端后拉半高调,后者威胁稍减,且也容易伤到球拍,我有两次看过塞弗在拉这种半出台球时磕坏了球拍。

怎样才能 “吃住球”?

拉高调的时候,球总是一碰就飞,想摩薄一些的话,就马上下网了。总是吃不住球。我该怎么办?还有,我看了前几篇文章,说要走内弧线,那内弧线该如何理解?请各位高手指教!
你真是低手
内弧线--------------触球怀内向发力怀外前向
叫声师傅吧
见谁都叫

只是发力不好,内弧、外弧、直线都可以的。 

(zorro)要吃的住球, 球拍和球接触的时候, 球拍仍然处於加速状态之中, 球就不会一碰就飞了。

手腕内扣就可以处理到内弧线了~
吃不住球跟你的触球时机有关系的~多练练手感吧!

拉下旋球前的引拍是怎样?

以前我拉球前引拍动作大!总拉下降期!我知道这样没有威胁!想改!
对付下旋的撮球以前是撮下降期!后改上升前期撮,变快撮!又快又转!
拉球我也要改!~动作要领我以知一二了!我想听一些心法!你们又快又转!弧线心里有数,又稳弧线底的感觉是怎样的!!!主要是引拍!!!!说吧!!!

手臂放松,手腕不要弯曲,腰用力,重心放在左脚[对于右手握拍者来说].尽量使身体前倾.

你的前冲弧圈是摩擦还是打摩?现在的潮流讲究快、顶、冲,旋转倒不一定特别强。要想有威胁,就要注意“慢引快收”。慢引就是及时判断来球落点,引拍别拉手,手适当放松,步伐到位,这样击球时就显得从容,故称“慢引”;快收是指前臂快速向前上方迎前内收,可保证在高点期甚至上升期击球。另外,引拍时拍子要稍立,别压得太过。仅供参考。

这个很难讲,和拍子的性能,握拍的方法都有关系,一般来讲动作前期要稍慢,合理积蓄能量,在动作的后期很爽的将能量放出去.
收小臂收腕,加速度。

其实拉球不单单是引拍这么简单的事情,要有步法到位找到最佳击球点,才能拉出高质量的球

这几天看了马林的动作
拉追身时引拍前先移步,
左脚尖内点地右脚内蹬,
上臂靠体侧,
前臂与上臂夹角约100度!拍在体前侧!
移完后
腰右下引!!前臂后引!前臂与上臂夹角约170度(上臂几乎不动,引拍的是腰和前臂和腿)拍在体后侧!
拉交叉步球我没看清!只记得拉完时是左先落地,且踩在球台下底线中间!!

我个人感觉最重要的要盯住球,摩擦球的上部。喜欢中式打法的,稍左侧点(外展),喜欢韩式的,稍右侧点(内收)。
总体感觉内收的力量大些,好掌握,但旋转稍弱。

拉下旋球和拍子也有很大关系,如果是国产的有粘性的胶皮,可以引拍很低,把球挂起来;如果是进口的套胶,表面没有弹性,就要想前为主,拍型要立一些。这样才能吃住球。
我刚改用蝴蝶的套胶时,就很不习惯,现在好一些了。


如何鞭打?鞭打是否就是指手腕在击球瞬间的快速向内转动?
鞭打的感觉只有小臂的向前发力配合手腕的绷紧过程才感觉得到!如果手腕过多使用,球不会受到很大的力量,只会更多地失误,不能更好地体会撞击加摩擦的感觉!

业余 的打球时最好手腕不要乱动!
切记切记!
反手尤其是不能随便用手腕的!反手过多地用手腕不仅容易伤手腕,而且球向前的力量也不行,过多地用手腕,可能你拉的球比较转,但纯靠摩擦,球的质量不会很好的!正确的,不,是我个人的感觉应该是反手小臂要以肘部为轴向右划半弧(以右手执拍为例),手腕最后一定要绷紧!最好要向前顶的感觉!不知道你同意否?
多谢指教,我的手腕的确伤过,而且,我拉的球的确不快,现在明白了一点,星期日打球时,按两位说的打,试了一下,球速的确快了,感觉也好一些。

怎样才能使发力集中呢?

我以前也有这个问题.可能有三个方面要注意.
第一,就是转腰.不要有太大的幅度,不能像投铅球那样,而是要绷紧腰,击球的时候要有"抵住"的感觉,否则腰就"散"了
第二,要有迎前的意识,这样重心好控制一些,不要上下起伏.
第三,小臂的挥动幅度应该看球的情况而定.一般第一板上手和近台的时候不能小臂打的太开,否则回收有困难.

转是要吃住球,快是要重心往前。有两个比喻:鞭子、弹簧。
鞭子是出手的时候球拍就象鞭子尖一样(就是产生鞭打效应),要用上腰腿力量,收臂要快。
弹簧是指发力的时候象被压紧的弹簧一样,能一下子就爆发出力量

觉得如果吃不住球的话发力再好也没用

吃不住球的原因, 就是发力的技巧有问题了。通常是对不好击球点、发力过早、过晚、发力不集中等的问题, 令到自己击球的力量, 只有十分有限的一部分有效地作用到球上了。

如何可以吃的住球, 有打过台球的朋友, 就会知道如何用球杆令母球产生旋转。道理基本上是相通的, 就是当球拍(打台球时是球杆)和球接触的时候, 球拍是处於加速状态之中, 那么停球时间(dwelling time)就会加长, 感觉上球拍吃的住球了。

要把球吃的住, 我们是通过球感(判断击球点)、手感(发力方向、时间的控制及调整)来达成的。手感和球感, 可以通过基本功练习或一段比较长的球龄来培养出来。 

对努力提高水平的中等水平球友的建议

本人前几天受到一个专业队人士的指导,不敢独享,介绍如下:
1 练习基本功球时,一定要有节奏,对方过来的球,回击时要以基本相同的速度回击,双方才能有节奏的练下去,而且不累,这样才能提高手感。
2 身体中心一定要低,这样打球才稳。
3 重心由右脚移到左脚时,右脚蹬地不要使身体有窜高的动作,应该感觉重心是平行移动。
4 击球时,手臂必须放松,有用腰转动打球的感觉。
5 打球要有击打(快攻)的感觉,不是摩擦。
6 腰部要放松,不要紧张,否则看起来是直着腰板打球。其实,整个打球过程中,只有击球的瞬间是紧张的。
7 反手位厕身时,身体更要低,才能打的准。
供各位球友参考,若赞同,就掌声鼓励吧

好贴!
就是我有一点疑问,不知道能帮我解答一下么?
"3. 重心由右脚移到左脚时,右脚蹬地不要使身体有窜高的动作,应该感觉重心是平行移动。 "
看来我这个毛病是最严重的,我在拉求的时候经常身体随着窜高,按你这点应该是不应该窜高地,可是重心如何平行移动,从右脚到左脚呢?
"4 击球时,手臂必须放松,有用腰转动打球的感觉。 "
前几个月开始练习用腰带动打球,可是近来打完球之后腰特别的酸疼,而且一直都会延续3天或者更长,不知道是因为我用腰方法不对,或者是刚开始用腰发力需要多锻炼的原因?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得腰尽快恢复,以便继续打球?
"6 腰部要放松,不要紧张,否则看起来是直着腰板打球。其实,整个打球过程中,只有击球的瞬间是紧张的。"
会不会我的毛病就是腰部太紧张所以造成腰部肌肉酸痛的原因。
"7 反手位厕身时,身体更要低,才能打的准。"
经典! 

"4 击球时,手臂必须放松,有用腰转动打球的感觉。 "
前几个月开始练习用腰带动打球,可是近来打完球之后腰特别的酸疼,而且一直都会延续3天或者更长,不知道是因为我用腰方法不对,或者是刚开始用腰发力需要多锻炼的原因?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得腰尽快恢复,以便继续打球?
那是你把腰扭了,不过扭得不是很厉害,不使劲用力感觉不到,最好减少打球,多休息几天就好了

zorro右脚蹬地, 不是往上发力的, 而是往前发力的啊, 蹬的目的是协助腰的转动, 把右肩由後向前送, 同时完成重心转移。
我们常说的腰腿协调发力, 就是利用蹬腿协助转腰, 如果腿部的力量和腰结合的不好, 就很容易令腰部的负荷过大, 出现劳损的现象了。

"3. 重心由右脚移到左脚时,右脚蹬地不要使身体有窜高的动作,应该感觉重心是平行移动。 "
看来我这个毛病是最严重的,我在拉求的时候经常身体随着窜高,按你这点应该是不应该窜高地,可是重心如何平行移动,从右脚到左脚呢?
"4 击球时,手臂必须放松,有用腰转动打球的感觉。 "
前几个月开始练习用腰带动打球,可是近来打完球之后腰特别的酸疼,而且一直都会延续3天或者更长,不知道是因为我用腰方法不对,或者是刚开始用腰发力需要多锻炼的原因?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得腰尽快恢复,以便继续打球?

重心低到什么程度?我的重心低下来以后感觉步法不好移动,是不是两腿分的很开,蹲的低的原因。

有理,但要做到不宜。

说的好,大家补充得也好。虎爪也来加点。
重心要低,就含胸收腹撅屁股。含胸收腹重心就提前,容易落在两脚尖上,击球时方向也易迎前和保持平衡。撅屁股也不是真撅,只不过受力就在腰带后面的部位,而不是肾盂穴(腰眼)那块,腰不容易累,而且这样也容易把髋和胯的爆发力整出来。虎爪的米国球友还帮我总结了一条,肚脐眼要和双膝的延长线平行。希望这个助阳心法对你的老损有益。

重心移动不要完全依靠蹬地的力量,应该有腰部主动转动的动作,腰部肌肉只有击球时才紧张,然后放松。。。我开始的时候跟你一样,腰部肌肉酸疼,经指导后才知,是腰部不够放松导致。先从慢开始,尽量使腰部放松,会见效的,我现在已经好多了。

真系一言惊醒梦中人啊,我按照这种方法改正我原来的拉球方法,在这几天试验过,果然有效,水平好似有所提高,一些以往不能拉到的球都可以拉到了,且球速快了

[教学]我也说拉球

看到了很多关于提高拉球的帖子啊,我谈谈自己的心得吧
首先,很多帖子里说得更多是如何提高一板弧圈的质量,那样你去说什么什么发力的是没错,
但是我觉得弧圈优于快攻很重要的一点是他是造弧线的进攻,更加稳定,所以说拉得稳,比拉什么爆冲更加重要。(打球要一板打死对方不是靠拉又转又冲的球,而是找到机会打点打死,落点+一定的速度永远是最重要的)
如何拉的稳?就是还原的问题(很多人在比赛中能拉出一板质量不错的弧圈,但是训练就老是把球打飞,这就是不会连续拉),再说也就是转腰的问题,因为单一的为了拉一板而借用腰腹力量
有很多种方法,很多人为了提高力量就用力蹬腿,这样重心就提高了,但是这样不利于还原。最好的转腰就是在左右平转的基础上略微提高重心就行了。这样还原就容易多了。
为了更加便于理解拿几个人来做做比较,孔令辉,boll,老普,(很多人说早期的孔令辉拉球动作小,实际上欧洲人的动作更加小,就连一直被认为是教科书般动作的老普动作也是很小的)孔令辉由于本身一流的平衡性和控制身体的能力,他的重心拉高是比较大的(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虽然动作小但是正手弧圈依然质量好的原因吧),注意看现在的boll,基本上就是在水平转腰。
拉出老普的原因是:一直以来我们都说大臂是不动的,实际上是要放松不要发力而不是不要动,注意看老普和boll,他们在拉球中的抬肘都是比较明显的,当然也不是无节制的往上抬肘。就当作是往前送小臂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抬肘吧。---这一点控制的好正手发力就可以变成鞭打动作。
最后看boll的进攻,他拉球不是很冲,防守也不是很好,但是他的进攻依然犀利,除却动作小速度快外打点是关键原因--由于是左手这一点更加可怕。他的防守不是很好,但是他利用很好的小弧圈控制,使对手不能很好的进攻----关于这一点,控制好落点使对手不能好好进攻就行了,然后打点打死,何必一定要追求王励勤那样的冲呢?实际上你看到王励勤的发力老是打在对手的正手空当,这也很能说明问题吧

请教:关于弧圈球的挥拍弧线的问题

我是一个乒乓球初学者,最近在练拉弧圈球时,遇到一个问题,不得其解。
   拉弧圈时,持拍手从右下往左上拉时的运动轨迹应该是一个弯曲的弧线,这个弧线应该向哪个方向弯曲才更加合理?从我的实践中体会好象弧线向球内弯曲较为自然。我从电视上观察职业运动员的比赛实况,好象也是这样的,但看得不太清楚。在《乒乓球的旋转》一书中作者认为应向球内弯曲。在《怎样打好乒乓球》一书中文字上没有直接讲,但附的插图却是向球外弯曲。在天津体育学院网站的一片文章中讲到这个问题时认为弧圈可分为凸弧和凹弧,对不同的球采取不同的处理,但哪些球该采用凸弧,哪些球采用凹弧,也没有讲。
   希望高手指点一二。
不知我的理解对不对袄!
在侧身位冲斜线应是凸的,或是外弧,或是离心力的!!
在正手交叉步冲斜线时,是凹的或叫内弧,是向心力的!!

请教各位大虾一个问题,拉弧圈的诀窍是什么?
渔场有很多的好文章是关于弧圈球的,我看了在渔场视频动画专区down的乒乓球文章《教你打乒乓球(超星) 》和《乒乓球基本教学(超星) 》,收益菲浅,下面是我总结一些心得。
任何击球动作都是给球制造弧线,弧圈球,磋球都是,制造弧线要注意三个原则:
1、球的出手角度(球离拍时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2、球出手时的初速度;3、球的旋转
对于弧圈球而言,就是讲究球的旋转和速度,因此,你击球动作所造成的球的出手角度就非常关键,这将直接影响你拉弧圈球是否失误。在击球瞬间,一定要有意识控制球的出手角度,这是保证击球准确性的关键。其次,再追求速度和旋转。
另外,击球点位置很有讲究,一般在身体侧前方,与身体所在水平线成大约30度到45度的范围,不能在身体侧向甚至是后面,特别是横排反手。
其它关于强调腰腿发力,重心移动,挥拍是向前为主还是向上为主,是先打后摩还是先摩后打,步法移动等等,这些东西都是为上面所提到的三个原则服务的。

最关键的就一句话:运用摩擦力抵消冲力、并与弹力联合制造合理弧线下的最大回球速度及旋转度

开始动作适当小一点,找到打和摩的感觉。

又是摩擦。
实在是太多人说应该去摩擦了,但,怎样才算是好的摩擦啊?老是听人家说要摩擦,要摩擦,但我怎么摩来摩去都磨不好。各位大虾,你们说的摩擦也太泛泛而谈了吧?
发力和步法。发力靠多练,先练用腰和上臂,前臂,再加上手腕用力。
击球点也要注意,多点迎前,并要把球裹住、制造弧线。
用球拍的中下部去拉球,并伴有手腕动作。

如果出现漏球,说明你挥拍的速度快了;如果你的拍子的边缘打到了球,说明你的挥拍速度慢了等等。

我的直拍拉弧圈经验

看到了这么多位大虾的拉弧圈经验,受益匪浅阿。现在我也说一下我的拉球经验。
很多位网友都说拉球时候手上该如何如何。其实,根据我的理解,拉球,最重要的,应该是腰腿的运用,而不是手上的运用。
以前的我总是侧身位的拉球比正手位的拉球旋转强,而且侧身位拉球时手上有明显的球在板上打滚的感觉。我怎么想都不能明白到底是为什么,同样的手法,同样的力量,为什么在不同的位置就不能拉同样质量的球。我的球友还因此提出一个来球线路论,认为侧身位强是因为手臂的转动方向和来球的线路相反,所以才强。我认真地分析了一下,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后来我在侧身位不转腰拉球的时候发现无论我怎么使劲,球的质量总是不高。我突然明白,想拉好弧圈,腰腿才是最重要的。在拉球的时候,一定要蹬腿和转腰。不然的话,根本不可能拉好。
不过呢,后来我发现,拉弧圈还有一个发力顺序和协调的关系。我的发力一般都是先蹬腿,再转腰,然后手臂用力。但是光有顺序还是不行的,协调也十分重要。在转腰的时候,拍快接触到球的时候手臂就要发力。如果在击球后手臂再发力,肯定拉不好。大家别以为没有这种人,本人就是一个。本人的协调不好。通常拉球都是腰转后,拍触球后手臂再发力,空发力。所以球经常拉不好。当某球我能协调好发力,那球就明显有球压着球拍滚动的感觉。当然啦,偶用的是YE……
还有一点我认为也是十分重要的,想吃住球,挥拍和身体重心的轨迹线路都得十分像掷铁饼。

正手侧身拉球,腰部力量能很自然的用出来。正手位的球,分情况而视,如果有充足的时间,步法到位的时候,是能够用上腰部力量的。否则,是很难发上力度的,只能靠快带或快拉。

我绝的不太对啊
以为铁并和他不是一个道理
好象是相反啊。你考虑以下 

我是这样拉的,拉球的时候,预备的时候重心左脚占70%,右脚占30%(我是左手),当拉的时候,我的重心全部在左脚上或90%以上在左腿。当拉完球以后,重心70%去到右脚。就像本人掷铁饼一样(不过我不是掷铁饼运动员……)我发现,拉的时候如果左脚不占重心的绝大多数的话,腰的用力有点虚,好像使不上劲。

拉弧圈时肯定可以听到声音!

拉弧圈听不见声音是相对于攻球来说声音较小,拉弧圈时主要突出摩擦,
所以声音小;但拉前冲弧圈球时,声音较大;弧圈球实际上是打摩结合,
拉前冲打的成分多,速度快相对来说声音大;拉加转,摩擦多、打的少声
音很小;刚学习拉弧圈时,要体会摩擦球的感觉,体会弧圈球美妙的弧线!

我的天啊!~!我现在每拉一板球都要跺一下脚.就连拉高掉都跺!求助!!

以前我拉球不爆.后来学会跺左脚拉球.真的有了飞跃的进步,连续也挺好.
但!我每正手拉一下都跺好辛苦啊~!碰上能防的要连冲3.4板还行!之后我的体力就成问题了!心理和身体都苦啊~!!!!
跺脚拉球, 应该是重心转移上面出了问题了。
以前不跺脚, 可能是没有重心交换的概念, 后来跺了, 可以用上一些腰腿的力量, 球的质量自然是提高了些。但是重心转移的方式不大合理, 所以打起来是辛苦的。
可以试一下用慢球速正手连续拉两点(右角以及中路), 一球中、一球左, 移动是用并步(用上步法, 脚就不好跺了), 在轻微走动中进行重心交换, 相信可以有所改善。 
引用:>只能说多练习,膝盖要弯曲,不要由右脚转到左脚突然站了起来,身体重心一定要低,且落在脚尖.>>刚开始的原因,多打就不会了>>不是这原因,这样做是没错,但是步法的移动,是用脚尖蹬地,脚跟基本上不著

鹤舞乘风的签名档

..........没名,怎么签?.........

    发表于 2010-12-10 16:34:05

  • 鹤舞乘风 [zhang_fz@sohu]   [加为好友] [传小纸条] [送礼物] [回复[管理]  [加入个人文集] [投诉]  9楼
直拍反面拉球

直拍反手反面拉弧圈球:由于直拍反手位拉弧圈球在用力上受到身体的阻碍,手臂力量的发挥受到限制,所以难以拉出象横拍一样高质量的弧圈球。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中国直拍运动员创新意识的加强,为了弥补直拍反手位技术的不足,目前已有许多运动员借鉴横拍反手拉弧圈球的特点,开始运用直拍反手的反面拉弧圈球这一新技术。此项技术对于初学者掌握起来可能难度较大,此处仅作为一种中国乒坛的技术创新信息介绍给初学者,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初学者对这一新技术进行尝试,使之得以普及。其动作方法是: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重心较低。击球前,球拍引至腹部下方,肘部略向前凸,手腕下垂内收,拍形前倾。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前上挥动,击球瞬间手腕向右前上方转动,在下降初期或下降后期用球拍的反面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后,重心放在两脚中间。

我来补充一下:在基本站位上仍然是左脚在前(以便于发扬正手的火力),当决定使用反面拉时(来球较长),左脚应后撤半步。准备拉球时,重心应置于左脚,拉完后,重心移至右脚,然后再将重心还原至两脚之间,并恢复原来的基本站位。

预备动作基本清楚,但是能解释一下发力的顺序吗,前臂开始运动时,手腕是不是相对固定
然后再是手腕的收缩呢,初学时应该怎样注意呢!!!拉下旋和不转,区别主要在什么地方
请指教!!!
当准备击球时,手腕应适当内收。
拉下旋应注意适当向上提拉,拉不转则以向前发力为主。
最主要的是手腕内旋,腹内收,整个甩出去
言之有理!
但也要注意重心的交换。
掌握好了不比横板反手差

弧圈球系列


一、正手拉加转弧圈球
  二、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三、反手拉加转弧圈球
  四、反手拉前冲弧圈球
  五、正手侧身拉弧圈球
  六、回击弧圈球方法

弧圈球具有强烈的上旋,是攻击力强、威力大的进攻技术。第一弧线运行较慢,第二弧线下坠快,球反弹冲力大,以弧圈球为核心技术形成了直拍、横拍多种弧圈球打法,当今欧亚弧圈高手比比皆是,瑞典的瓦尔德内尔,法国的盖亭,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以及我国的孔令辉、马文革、郭跃华、蔡振华,韩国的金泽洙、刘南奎等,都以拉弧圈球见长,成为世界乒坛超一流选手。

弧圈球的种类按击球方法区分有: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侧身弧圈球;按旋转特点区分有:加转弧圈球、前冲弧圈球、侧旋弧圈球以及不转弧圈球(假弧圈)。


一、正手拉加转弧圈球

1、特点:又称“高吊弧圈球”。上旋强烈,第一弧线较高,运行速度较慢,第二弧线反弹下坠,向下滑落快,不易识别着台点及飞行轨迹,给对方掌握回球的节奏、时间、拍形增加困难,感到对不上点,使不上劲,能直接得分或为拉前冲弧圈制造机会,通常在接发球、对削、搓、挡、攻以及接出台的下旋球时运用。双方对拉弧圈球时很精彩好看。

2、动作要领:两脚分开,两膝内收微曲,重心置前脚内侧,左脚在前,略提脚后跟,身体略右转,手腕外展,向后拉,拍形成横立状。引拍至右后方,当来球跳至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时,触球中上部或中部,腰髋带动上臂、前臂由后向前挥动,击球瞬间立即向前上方发力,右脚掌内侧用力蹬地,梢伸膝,前臂要迅速旋内收缩,协同摩擦,重心由右脚转向左脚。整个动作类似于掷铁饼(图67、68)。

3、提示:

⑴初学者常易拉漏球,或球擦拍边,找不准击球点,要多做徒手练习,牢记动作要领,逐步体会手、腰髋、腿的配合和肌肉感觉,产生手感。

⑵现在拉弧圈球,是先打后摩,又打又摩,以摩为主。因此,手臂不能伸得太直,引拍不要过低,拍形前倾角度不能过大,向上发力时也要向前发力,以免造成漏球、击球时间迟、发力效果差等现象。

⑶手腕要先向后伸,触球一刹那,向前打击球后向上摩擦,这样爆发力大,还能起微调的作用。加强了手腕对拍形、弧线的控制,增强了摩擦力。

二、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1、特点:上旋强烈,第一飞行弧线低且长,球前进速度快,第二弧线下坠比加转弧圈球更低而快,急剧前冲向下滑落,杀伤力大,是得分的刹手剑。通常在对付削、搓、中等力量攻球、接发球及半高球时运用,对方弧圈相持时也用以对拉、对冲。

2、动作要领:基本姿势同拉加转弧圈球,但身体重心稍提高。引拍时球拍与球同高或稍许低于来球,上臂带动前臂向右腰部侧后展开,拍形前倾于高点期或上升后期,摩擦球的中上部,由右向左转腰带动上臂、前臂、手腕,由后向左前方发力,配合略向上摩擦,重心前移至左脚(图69、70)。

3、提示:

⑴正手反拉前冲弧圈球时,引拍后拉幅度要小,拍形稍前倾,于上升后期高点击球,运用腰、髋、前臂发力稍多一些。对于初学者比较困难,先练好拉弧圈球的基本方法,根据来球性能变化,调整动作、拍形、击球时间和触球部位。

⑵重视腰髋、重心的调节,要移动步法到位。

三、反手拉加转弧圈球

1、特点:横拍反手拉弧圈球和用直拍反手拉弧圈,是横拍和直拍横打选手独特技术之一。同正手拉加转弧圈球比较,弧线、反弹特点基本相同,但速度稍慢,力量、旋转稍小。主要用于接下旋发球、发球抢拉、搓中转拉以及对付一般的攻球和弧圈对拉等。

2、动作要领:站于球台偏左部位,距台约60厘米左右。两脚基本平站,身体重心落双脚,双膝微屈,腹内收,腰、上身略向左转,前臂置腹前自然弯曲。引拍至腹部左侧下方,肘关节略向前,屈手腕,拍下垂,拍形稍前倾,重心略左脚,于球下降前期触球中上部,触球瞬间脚用力蹬地,伸膝、转腹,腰髋带动上、前臂向前上方发力,拍撞球后摩擦,重心略上提前移并转至右脚(图71)。

3、提示:

⑴引拍时,球拍向后拉得不要太多,肘部离身体稍远一些,有利于挥动前臂发力。

⑵腰、髋带动伸膝、转腹,蹬地力量与重心转化配合协调,使球拉得转一点、稳一些。

⑶直拍反拉注意三指上移近拍柄腾出较多拍面,手腕内屈后向前上方迅速转动摩擦。

四、反手拉前冲弧圈球

1、特点:同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2、动作要领:两脚分开,右脚略前,重心置于左脚,上体略左转,手臂自然弯曲,肘关节略近身,手腕内收,引拍时前臂外旋拉向左后方,拍形前倾,球弹气于高点期或上升后期,触球中上部,腰髋由左向右前上方转动,上臂带动前臂,以前臂为主加速向前略向上摩擦,拍撞球后,手腕向前加力摩擦,重心由左脚转至右脚(图72)。

3、提示:参照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五、正手侧身拉弧圈球

1、特点:当球处于反手位、步法跟得上时,适宜运用侧身正手拉弧圈球,以争取主动和得分。直横拍弧圈选手侧身拉意识很强,都能较好地掌握与运用这一技术。

2、动作要领:同正手拉弧圈球,要注意正确选择侧身时机,步法移动迅速,侧身到位,并调节引拍方向、出手角度和挥拍方向,避免盲目侧身(图73)。

六、回击弧圈球方法

对付弧圈球的技术手段有多种,有主动和被动回击之分。能控制、减少直接失误或从被动转主动,使对方由不能拉、少拉到难以连续拉,以摆脱对付弧圈球的困境。回击方法有“挡、快带、推挤、吸、反手快撕、反拉、攻打以及对拉弧圈球。

浅谈怎么拉弧圈


1).弧圈球的最基本原理是摩擦球,使球产生强烈的旋转,从而改变球在空
中的飞行路线和着台后的行为.
2).摩擦球的方式不同(摩擦点和摩擦方向不同),弧圈球的特性不同,一般
分高调弧圈,前冲弧圈,和加转弧圈三种.
3).不同的球提拉弧圈的动作不同.通常可以提拉弧圈的来球有:上旋球,
下旋球和不转球.一般来球出台,或台面上中高球,可以提拉弧圈.对于台内短
球和高球,一般不好冲弧圈.
4).摩擦球:一般在来球的下降期,拍面斜向上摩擦球的中上部.来球上旋
越强,拍面越斜,摩擦点越靠上,挥拍向前趋势越大.下旋球,应该摩擦中下部,
向前上提拉.
5).最初的练习,应从提拉高调弧圈开始,对方发稍上旋的平高球,练习者
向前上提拉弧圈,弧线较高.这里最重要的是寻找摩擦球的感觉,球从胶皮上
擦过的感觉,在空中飞行的弧线高低....这就是所谓的手感.
6).提拉弧圈的时候,应注意发力时间,即击球瞬间发力.开始准备击球时,
手要放松,往后引拍..再"慢速""向前起动,在击球瞬间加速挥拍,用力摩擦球
.(自己体会)
7).当已能较好地提拉出有较强上旋的高调弧圈球后,可以开始练前冲弧
圈.基本动作很相似,只是胶皮吃球更浅(指拍面与球的路线夹角更小),挥拍
更向前,弧线要求很平.摩擦球时,球拍向前挥,使球强烈旋转并具有很高的水
平速度.练习前冲弧圈时,很容易下网,因为要求水平速度快,所以难以控制高
低,有时为了追求速度,拍面过于低,或吃球过浅,很容易吃空,觉得没使上劲
儿.所以练球时,注意循序渐进,从高调慢慢过渡到前冲,逐渐提高速度和旋转
.
8).提拉高调和前冲弧圈时,要注意拍面方向,应尽量正面吃球(球路线所
在平面与拍面垂直),提拉方向也要沿着来球路线,不要斜着拍面摩擦球.否则
提拉出的弧圈上旋不强,带有一定的侧旋.这种侧旋,看起来在空中拐弯儿,很
难接,实际上这种球质量是不高的,落台后,弹起较高,前冲不强,容易被扑死.
初学者应避免一开始就拉出这种所谓的"加转弧圈".
9).最后练习加转弧圈就比较简单.摩擦球时,斜向摩擦球的侧后部.
  特别注意击球手感和发力时间!

球路线所在平面与拍面垂直,提拉方向也要沿着来球路线,不要斜着拍面摩擦球是何意?详细说一下.
个人的理解是指拍形要控制好才能拉出较有质量的加转弧圈来。如文中所说的,“应尽量正面吃球(球路线所在平面与拍面垂直),提拉方向也要沿着来球路线”,这样拉出的球上旋比较强烈,落台后球就往下沉,对方在判断不清而去回球时甚至可能碰不到球,也许这对业余要求来说比较难以实现(也许是我少见吧,在业余中很少见到能拉出强烈上旋的球来),是可以努力的方向之一,毕竟能连续拉出强上旋在业余中已经可以取得不少先机了。

左腿弓,右腿蹬,腰下移,猛一冲

直板拉球的包球动作?

老是有人跟我说,我拉球时没有一个包住球的动作,请问这个动作是怎么打出来的.还有就是手腕内收,手腕是应该外张一些,在击球的杀那,打直手腕吗
首先,拉下旋时,拍型不宜过于前倾,拍子以与台面垂直的角度先撞击球,即把球包住,再转动手腕,使拍子沿着球的中上部磨擦球,将球甩出。
注:如引拍动作过大,则反而找不到“包”的感觉。 

关于引拍的疑问

请问网友 引拍击球时 要向后引拍到哪个位置感觉有的时候若引拍动作过大
会容易打不到球 特别是在打长胶的时候 但若引拍动作过小打出去的球威力
又不够 或是容易下网

首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 "引拍击球时 要向后引拍到哪个位置?"
其实没有固定的一定要引到哪个位置,应看来球而自我决定.一般来球是下旋球,那么向下引拍,略为向后;来球是上旋,那引拍向后为主,略微想下.
第二个问题:"感觉有的时候若引拍动作过大会容易打不到球,特别是在打长胶的时候"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必须告诉你,长胶打过来的球跟反胶是不一样的,长胶打过来落台后是马上下沉的,不会有很漂亮的飞行弧度. 对付长胶之类的打法,你当然要多迎前,就是迎着球打过去,就象是哈佛彗星相撞一样的.只要你熟悉适应了长胶过来的这个节奏,引拍大小是没有关系的.
现在是第三个问题了:"但若引拍动作过小 打出去的球威力又不够或是容易下网"
长胶这类怪胶挡过来的球是有一些下旋的, 你触击球的时候动作应该稍微再向前上点,就不会下网了.
没有威力的原因是,你还不会发力,因此你目前还不是高手,呵呵~~~努力吧

引拍就象拉弓,一定要稳定,要适度紧张,弯腰弓背准备,转腰拉手要匀速,弓拉满时有个明显停顿.然后发力

拉弧圈球的一个问题

拉弧圈球时,球拍的前倾角度在整个挥拍过程中是基本保持不变,还是逐渐增大前倾角度,到最后几乎水平?(我是横握球拍,拉弧圈球时球拍采取弧线向内弯曲的运行轨迹)。


zorro:一般是前倾角逐渐増加。

the 2nd half is correct. Rotation is the key

以我的经验,业余选手的动作稳定性都比较差,拉弧圈球很容易失误,如果在拉球过程中,球拍前倾角度逐渐变大,不但影响击球的速度,还会大大增加造成拉球失误的几率。固定球拍的前倾角度,对摩擦球的作用并没有减小,因为拉弧圈球,特别是前冲弧圈球,发力要靠腰腿,瞬间的摩擦要靠快速回收前臂来完成。因而固定球拍的前倾角度,不但增加了拉球的稳定性,也使得弧圈球的飞行速度也会变快。

那样会压不住弧线,容易出界。再说现在弧圈球讲究打磨,先打后擦,所以前倾角是有变化的,不过不是逐渐

要学会拉弧圈球,其实并不难。但事实上不少人就觉得难,为什么?说几点个人看法:
1、过多地关注手腕动作和球拍的运动状况。其实正确动作很易学(难学的就不正确了,呵呵),可以说人人都会,只要你的攻球动作规范的话,按专业教练的说法,给一点摩擦就是拉球了。怎样给摩擦?问题就出在这里了。比较正确的动作(我的观点)就是伴随引拍到击球这段时间,前臂匀速内旋,夸张一点来说,手腕不用,球都能拉起来,你就别管它摩不摩擦。为什么一些人觉得不行呢?那是因为太过动脑筋了,老想去分解瞬间的动作,最后搞得动作是分解了,但球却拉不好了。
2、忽视了搭好拉球整个动作框架的重要性。重心的交换、腰的运用、前臂的运用是拉球整个动作的关键。一些人宁愿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去练习手上动作,精益求精,而对腿、腰、手的协调性练习不屑一顾,或非常宽容。而这些可能恰恰就是拉不好球的主要原因。
3、初学者错误地认为拉弧圈需要很大力,所以在练习时力量过大,导致整个动作不规范的定型。我的教练说,初学者练习时3~5分力就足够了。我认为有道理,力量不大,动作才好控制,尤其是在学习掌握一个不熟悉的动作时非常重要。在实战中也一样,一个球的来回中,真正发力的可能就一、两板,其他都是在控制,毕竟成功率才是首要的。
最后一点建议:学拉球,先把整个动作框架搭好、定型,之后在去雕琢细部动作,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乒乓力学(二) --- 打摩原则与弧圈球[原创]

挥拍方向与球拍拍面
当球拍挥动的方向与球拍拍面成90度时, 我们称之为打.
当球拍挥动的方向与球拍拍面成0度时, 我们称之为摩.
当球拍挥动的方向与球拍拍面介于0度与90度之间时, 我们称为打摩.
当打摩的角度很小时, 我们称为薄摩, 由于厚薄只是相对名词, 这里无法提供一个角度, 少于这个角度时我们称为薄摩, 大于这个角度时我们称为厚摩, 加转弧圈球一般使用薄摩, 前冲弧圈球使用厚摩.

内弧与外弧
无论内弧与外弧, 拍触球的一刻少于1/4秒, 它的方向可看成是直线, 所以不用太着意它是内弧或是外弧.

先打后摩
打和摩是同时发生, 没有先打后摩这回事.

加转弧圈球
当打摩的角度极小时, 球会出现打滑现象, 这是由于正压力不足, 摩擦力太少的原故, 这时球既没有速度, 也没有旋转, 所以弧圈球不是摩擦得越薄越好, 而且如果摩擦得太薄的话, 很容易出现拉漏(拉空气)现象.

前冲弧圈球
前冲弧圈球需要摩得很厚, 如果发力不佳, 便制造不了旋转, 结果是制造不了弧线, 容易造成失误.
乒乓力学 --- 从力学的角度看前冲弧圈球[原创]

硬海棉和软海棉
硬海棉由于提供较大正压力, 可以摩得薄一些, 软海棉需要摩得厚一些, 摩得厚前速(第一速)较强, 旋转较弱, 会造成后速(第二速)较弱

乒乓力学 --- 从力学的角度看前冲弧圈球[原创]


1.     力距
假如你用乒乓球拍能将乒乓球打到20尺外, 用羽毛球拍便轻易打到40尺外, 这是因为力距越大, 速度越高.
为了增加前冲弧圈球的速度, 球运动员便努力增大力距, 如直臂拉手及身体过分前倾, 这点可参考老金或小马的前冲弧圈球动作, 但这种动作还原较难, 业余的能做到挥拍时, 手臂尽量舒展已很不错, 这就是为什么常常强调挥拍要放松, 这是因为放松了, 手臂便自然得到舒展.
2.     速度的叠加原理
要跑得比时速60哩的黑豹快, 方法是在一列时速59哩的火车上向前跑, 自身的速度加上了火车的速度便胜过了黑豹.
前冲弧圈球挥拍的速度由以下数个速度叠加而成:
a.     蹬腿的速度, 即重心转移的速度
b.     转身的速度, 或称为转腰的速度,
c.     上臂的速度
d.     前臂的速度
e.     手腕的速度
动作协调才能叠加以上各个速度.
3.     力的叠加原理
火车起动时, 人要向前行是有点困难的, 火车正在发力加速, 人便承受着火车加速的推力, 要向前行简直是吃力不讨好, 还是等火车加速后, 均速前进时才开始向前行较省力.
前面第2点的a,b,c,d,e的发力加速是按先后顺序的, a加速完了, b才开始加速, b加速完了, c才开始加速, 如此类推.
即用蹬腿带动转身, 转身带动上臂, 上臂带动前臂, 前臂带动手腕, 整个过程俗称为鞭打过程.

很多业余的拉球,功夫只在上半身,看了这个贴子,应该知道怎么去练习了.
拉球的动作完全掌握了,感觉从脚指到手指都是通的,象是有气一样,整个身体都是一团气,因此身体任何一个地方的力,其他的地方都可以感觉到,因此身体的各部分可以协调起来,团结一致的把动作一气呵成的完成.
在实战中拉球,球有长有短,有快有慢,有高有低,有各种不同的旋转,有由旋转而产生的不同拐弯的弧线,因此身体的各部分要能协调(即整个身体要通),根据不同来球而能用不同的身法手法,打和摩有机分配,这些如果做不到,上手的机会就会少,拉球失误也会较多,质量也不高.
身法手法基本上通了,下一步重要的就是脚法了,如果身法和手法没通,则谈脚法就还没有意义.
个人观点,啰啰嗦嗦,不好意思,希望对业余球友有点帮助,我也是纯业余的球友,但拉球动作还算地道,一点心得拿出来分享.

正手快速型弧圈球(小拉)拉球的探讨

虎爪的反手弧圈球向来是非常凶猛,可以以较大的动作暴冲下旋,也可以用很集中的前臂发力反撕不转或上旋球。相对来说,虎爪的正手动作却通常巨大无比(被老美形容为“SO BIG”),发力不够集中和还原慢。了解我的球友,大多已学会避实击虚,喜欢从我的正手突破。

米国俱乐部的球友们说我的正手应该像反手一样,用爆发力击球。他们中有的正手暴冲相当有水准,个人在米国乒联有2200-2300多的积分。其中有的建议我“SNAP”(收前臂) ,有的说我拖后的大拉手没必要,还有一个2100分左右的广东来的快攻球友干脆建议我正手放弃拉球而打快攻。虎爪一直在钻研正手发力的问题,却至今还未能找到能像自己反手那样令人生畏的发力感觉,觉得正手需要侧身转体,发力总是和反手不同。

听了广东球友的话,虎爪真的研究起快攻来。於是最近便看了些快攻的训练录像,象江加良、陈龙灿的教学录像还有庄则栋的理论。结合自己最近打球的心得,写出来和大家切磋共勉。

在老的江、陈训练录像中,他们正手快攻的动作非常小,在练习时近台攻球基本上只用前臂,而在中台攻球和扣杀中,解说分析慢镜头图解时也没有提到像拉弧圈球那样转肩、大臂带前臂的论述。可以这样理解,在发大力时,蹬转幅度增大,离台稍远,击球时间稍晚,而手臂方面顺其自然罢了。

关于庄则栋的快攻理论
庄则栋快攻理论的核心是快速制动。在攻球手法方面,他介绍了大臂、前臂、手腕、手指的作用,重点强调了突出前臂在快攻发力中的作用。他还有三尺距、二尺距、尺距攻球之说,意思就是要尽量提倡迎着来球、以最经济、集中、快速的手法击球。

看过了这些快攻的东西,再来观察一些当今著名运动员快速型(小拉) 拉球的动作。
小萨:右手自然横摆到体右,手腕放松而微勾,基本上没有什么拉手。在发大力时,小萨的胸含得更深些,引拍距离通过身体的扭转幅度增加而加大。
波尔:45届团体和老瓦赛前练球时,波尔正手拉球就是在收前臂,只是收前臂而已!
老瓦:老瓦在发球抢冲时和中台冲杀时采用稍大的拉手,但比马林、王励勤、孔令辉的拉手都要小,收前臂的程度经常因球而异。在近台反拉弧圈球时老瓦也经常采用迎着来球,在上升期只收前臂的手法。
盖亭:拉手比小萨还小。近台反拉和反带时球一沾案子,照着来球就扫下去;打上了有时就是快的不讲理。中台对攻时拉手也很小。盖亭的动作有个突出的特点,虽然他拉手很小,但身体侧转却非常充分,即使是正手位,他的肩部也是完全侧向球台的(北肩法) 。在虎爪看来,盖亭每个正手拉球都是“侧身” ,他的引拍距离也是靠转体来实现的。还有一个特点,盖亭中台对攻时重心下压非常明显,由於他拉手不大,击球点较高,他很多球都是在上升期和高点期回击的,而非传统的高点期和下降前期。盖亭击球的力量几乎全靠腰腿的爆发力,中台反拉完经常看见他的左膝已差不多贴地了。
孔令辉:侧身拉球与对方快速对抗中,自然下沉球拍,照着来球收扫前臂。他的拉手比小萨大些,但相对舒展。有机会时孔会转为直臂大动作的冲杀。

有了这些观察的间接经验,虎爪今天在练球中采用了全新的一种方法,即拉球练习时同近台快攻一样,主要用前臂。有时间的时候就让开多些,蹬转的幅度变大,像快攻的扣杀一样,而不是加大拉手托直手臂的冲杀。球太快,就照着来球收前臂、收手腕。这个尝试居然很成功,虽然一次不可能成熟,但已能尝到速度和爆发力的甜头了。没有反手拉得那么好,但也满转的。还要继续努力啊。对“小拉” 有兴趣的朋友们欢迎来讨论。

鹤舞乘风的签名档

..........没名,怎么签?.........

    发表于 2010-12-10 16:34:24

  • 鹤舞乘风 [zhang_fz@sohu]   [加为好友] [传小纸条] [送礼物] [回复[管理]  [加入个人文集] [投诉]  10楼
黄文冠告诉俺
(时1998_2001黄文冠在比利时塞夫具乐部打)
正手有机会拉直臂冲杀就要拉直大臂, 没有时间才摆小臂
但是一定要用腰身,一定要到位
zorro同意这观点。近台快球用前臂, 机会球、中台球, 当然是直臂发力了。
打大球, 球变重慢, 旋减低, 引拍变得更加重要,
不论用前臂拉近台快球, 或直臂发力拉打机会球中台球, 要有引拍的意识, 不可急不可耐的乱出手.
要看挥拍速度
归根结底,冲出的弧圈球的力量和旋转要靠击球瞬间球拍速度决定。大拉以肩为轴,手臂与身体
的相对位移很大,是靠加大圆周半径提高线(球拍)速度;而小拉是以腰腿为轴更多一点,手臂与身体的相对位移较小,圆周半径小,挥动轨迹短。大拉似乎更重视手臂,而小拉腰腿用的更多一点。
zorro大拉、小拉, 也主要是用腰腿发力的。我们观察一下优秀球员的大拉和小拉, 如果不看手, 只看腰腿, 几乎是一样的。

我觉得应该根据具体能发多少力来定
动作大,需要充分准备,一般是来球半高或者是比较舒服的位置情况下,我采用大拉动作;
动作小的话要强调突然性,隐蔽性,一般是侧身抢攻半机会球的时候采用,特别是发抢这一环节我还是用小拉比较多一点。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体会,我的正手弧圈质量估计虎兄没有目睹也有耳闻了吧,嘿嘿。。

虎爪觉得动作灵活、合理就好。老瓦、孔令辉的拉球因球而异比较明显,下旋、上旋都可以拉。而盖亭、波尔则不太会冲下旋,但他们集中的小动作使他们对上旋球进攻的能力似乎更强些。比较折衷的、值得注意的一个人是塞夫,他的拉手并不小,但却是夹住前臂向后背的拉手,不同于马林、王励勤的拖直手臂。塞夫的动作对冲半出台下旋非常有效,中近台反拉也很突出。既有速度对付上旋,又有力量对付下旋的灵活拉球方式是虎爪追求的发力境界。

大家的讨论很好。怎么说呢,球近就用小动作,球远就用大动作,要突出爆发力,注意击球瞬间的加速度。。。。。。
很多球在现在看来,孔令辉、老瓦、塞夫、波尔、小萨等打的球,在马文革、陈志彬时代是打不出来的,就如同当时庄则栋的快攻王传耀是打不出来的。如果不针对性的练用前臂、手腕运用爆发力在近台迎着来球拉,用传统的大臂带前臂的拉法是很难在快速对抗中“自然”地拉出快速的弧圈球的。这个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步法、腰髋的运用是另一个讨论的问题。

如何对付弧圈球【小鱼儿乒乓论坛】作者:成波锦

要过弧圈关,首先,夯实基本功是当务之急,撇开基本功大谈回击弧圈,好似无本之
木,无泉之水,因此花较多的时间练就基本功对回击好弧圈并非南辕北辙。基本功包
括:基本技术(手法,步法),基本战术和适应能力。对于业余选手,基本技战术的
练习同样关键,否则,“驰骋”乒坛多年,最终只混个手熟,见其计战术捉襟见肘,
不忍卒看,便枉费了数年的心血!如果想对付好弧圈,更要抽出时间专门练克制弧圈
的技术,具体包括:挡接,推挤,直板反面快撕,直板反手攻打弧圈,正手近台快带
,中远台的反拉以及正手攻打弧圈等。练习时,这些技术也不是面面具到,必须结合
自己的打法有侧重的练习,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左推右攻打法的选手着重练习推接
,推挤,反面快撕快带,正手快带,攻打和反拉。值得一提的是,正手攻打弧圈是打
出左推右攻打法风格的关键技术,必须多加练习。
在练习对付弧圈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我们着重对付的是何种弧圈。前冲弧圈速度快
,冲力大,业余选手欲从容应对,谈何容易!对于前冲,基本方法是退后半步
借其旋转和力量,挡或带击过去,用不同落点干扰对手抑制连续拉球,造成对方失误
或伺机寻找攻防转换的时机。高吊弧圈是我们主攻的方向。原因有二:第一,业余选
手常用此法过度或寻找机会;第二,前冲容易接力而高吊弧线较短近网且慢,不易接
力,退防易漏球。由此,高吊应该是我们攻克的难点所在。
回击高吊弧圈关键是重心拔高迎前,对准来球。反手最有威胁的技术是反面快撕,反
面便于压板盖住来球,需要强调的是一定在上升期主动发力擦击来球,否则手软不是
失误就是给对手可趁之机。反手攻打比较困难,练习难度很大。正手最具威胁的技术
是坚持盖打高吊弧圈,用力量抵消旋转。击球时间在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部位是中
上部,需要强调的是攻打弧圈时板形不可过于前倾,否则容易打滑,尤其是正胶更应
注意。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高吊弧圈已不是那种又高又慢的弧线球了,击球者运
用手上精细的微调将弧线控制的比较低平且旋转很强,比如德国后期之秀波尔的高吊
令国手们着实棘手。广大的业余球手也意识到降低高吊弧线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回击
好低弧线的高吊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对于左推右攻打法,必须坚持能打的则打,不能
打的退后半步反拉的意识,使用近台快带弧圈技术需要极强的控制力,而且如果速度
落点出不来,面对有相当实力的业余球手,同样会被其拉死。因此,笔者认为快带不
是长宜之计,练就一身硬功夫才能包打天下。反拉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替前预判
,退后半步,寻找合适的击球点;第二,转腰拉手要小,高手引拍,高点或下降期,
触球顶部,主动发力擦击;第三,手腕在触球一刹那要微调,包住或吃住来球。何谓
吃球?其实就是挥拍速度要大于来球速度,这样就能使球在拍上停留的时间长一点,
有种稳定感。究竟是触球正部还是侧部,据需要而定。没必要模仿老瓦一味触球侧部
,触球侧部虽能闭转和拐大角度的弯,但同样容易打滑,而且弧线较高,速度较慢,
对于手感的要求很高。第四,反拉后注意放松还原,不断调整击球点,作好打拉锯战
的准备。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击球动作的完成,必须依靠腰髋作为动量传递的媒介
,不用腰仅用手臂击球或滥用腰,命中率,杀伤力可想而知。
练习方法;(1)陪练者发下旋球,练习者搓长球,陪者拉起,练者可有目的的采用
前面提到的方法还击。(2)练者直接用球拍制造上旋球至对方,然后退后进行相持
反拉的练习。要求:(1)先从定点打起,然后练不定点。(2)用中等力量练习,过
轻或过很无助于训练。(3)最好用多球练习。(4)练习板数据“乒坛竞技诊断”一
书,每次应保证练60--110板,才能确保在教短的时间内形成防御弧圈的良好动力
定型。
总之,乒友们只要持之以恒,开动脑筋,刻苦练习,总有一天,能从容应对,而不必
望弧兴叹。

提高正手拉球力量的几点注意事项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1年12月05日18:07:38 星期三) , 站内信件

作  者:张晓蓬
 
  九运会乒乓球比赛,在技术上所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随着人们对大球竞技认识的深入
和实践中适应性的不断增强,大球对击球速度和旋转影响的特点也表现得更加明显。由此带
来的结果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由击球力量所产生的球速状态变成了致胜的更加重要的因素,
而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正手进攻的杀伤力,往往会成为衡量顶尖高手实力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本次比赛的统计结果表明,王励勤正手连续拉球平均1.4板可以决出胜负,而孔令辉要用1.6
板才行。很明显,因为主动拉板数的增加,自己失误和对手反攻的概率也在随之增加,使主
动性的威胁下降。由此可见,进一步提高进攻技术的质量,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各级运动队
训练的最为关键的环节。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就影响正手拉球质量的几点注意事项略加说明
,供训练中参考。 
  1、拉手适当放开。在打小球时,由于球速较快,一般不提倡较大的拉手,认为把前臂和
上臂的角度打开即可。而今天,只做到这样是不够的,要把肩关节适当打开,以增加拉球的
动作幅度。同时,手尽可能抬高,为向前发力创造条件,使球产生较大的向前冲力。 
  2、摩擦球不宜过薄。旋转能够提高拉球的准确性,但会影响球向前的平动速度。在同一
板击球中,旋转和速度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为防止摩擦过薄,击球部位不要太靠上,可以中
部为主,板形竖直,前倾不要过大,同时避免接触球的侧面太多。这样会使摩擦厚一些。 
  3、腰部收紧。腰部是完成上、下肢动量传递的枢纽。合理的腰部动作会使动作协调,发
力集中。在拉球的全过程中,腰部要绷住,在垂直轴上的转动不宜过大,以防分散向前的用
力。为更好发挥腰部的功能,在拉球过程中,要收腹、含胸。 
  4、肘部做外侧半圆形运动。抬肘和夹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错误。拉球时,肘部随同手臂一
起做外侧的小弧形运动,有利于击球中的发力,使力量更集中。 
  5、高重心。有许多人在正手拉球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腰腿的力量,总是试图通过较大
幅度的预蹲,来拉长股四头肌,为最后发力创造条件。但是,乒乓球拉球的发力毕竟不同于
推铅球,它是一种速度非常快的发力方式。如果蹲得过低,在很多时候,还没等抬起来,拉
球已经结束了,最后造成坐着拉球,使球只往上走,而缺少向前的动力,影响拉球的速度质
量。
  6、击球瞬间手腕内收。手腕在击球前,应该相对放松,但击球瞬间,要有力量非常集中
、但动作不是很大的内收动作,这样容易使力量更为集中,动量传递的效果发挥得更好,真
正体现出鞭打的效果。同时,在接触球的一瞬间,手指要突然抓紧球拍,使发力有一个牢固
的支点。直板运动员要体会中指顶住球板的感觉,这样才能使发力最后作用在球板上。
  7、多练小负重的快速力量。要想提高拉球的力量,除了花大功夫熟练掌握拉球的发力技
巧、使技术更合理外,适当进行一般力量训练也是有必要的。因为专项力量与一般力量虽然
不会有线性关系,但一般力量总归是一个基础。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负重不要过大,以多次
数,短时间,多组数的联系为宜。对年龄较小的青少年运动员最好选择克服自身体重的方法
进行练习,如引体向上、俯卧撑、纵跳等。有时也可与专项训练结合在一起,如持重拍进行
拉球徒手动作的练习,拉橡皮筋等。这样,既可以练习一般力量,又练到了专项。
  8、练习步骤先上后下。在体会拉球发力的开始阶段,先用拉上旋球或不转球来练习。因
为拉上旋球不必过多的考虑摩擦效果,多一点击打对准确性的影响要小于下旋球,这样更容
易体会向前发力。而拉下旋球时,必须要有很好的摩擦效果,才能保证球过网上台,所以不
容易体会击打和向前发力的感觉。在击球时间上,先练定点的上旋高点期拉球,待体会到拉
球能发上力了,在练习各种时间的调整拉球。为了保证联系的密度,先练习用多球拉,在过
渡到多球单练和单球拉。
  附带说上一句,在一个队中,有一定数量的削球运动员,对全队拉球质量的提高是非常
有好处的。因为拉削球更能体会拉球时往前走的距离感。反过来说,削拉球的感觉是检验拉
球质量最好的“试金石”。


提高回接弧圈球的能力发
信站: 飘渺水云间 (Sun Oct 3 16:24:31 1999), 转信

当今,所谓的相持球能力,主要就是对付弧圈球的能力因为弧圈球已是一项风靡世界的
技术,它不仅是弧圈球打法的主要得分手段,而且亦是其它打法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助攻
手段。置身于今日乒坛,却不善于对付弧圈球,无异于已下水却不会游泳。现在的弧圈
球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发展,高弧线式的弧圈球已很少见到,速度和旋转己融为一体。
这就要求我们在回接弧圈球时,既要注意旋转,又要注意速度。在粘住对方的基础上,
正胶选手要提高攻打弧圈的意识和能力,反胶选手要提高反拉、反冲的意识和能力。这
种意识和能力,不仅有利于在相持中获取主动,而且还可以增加发球抢攻的机会。回接
弧圈球时,弧线要低、落点要刁,在攻打或反冲时,打直线或追身的效果更好。直拍选
手在被弧圈盯住反手位时,最好能在原推挤的基础上增加一板反手快带(包括反面击球
),节奏一变,迅速侧身抢攻。另外,在对方拉弧圈力量较轻时,正胶选手要敢于侧身
攻打,反胶选手要敢于侧身反冲。不能站定为左来左打、右来右打。在回接弧圈球时,
还要特别注意回接对方从下旋转拉的第一板弧圈。训练中,可有意从下旋练起,然后请
对方拉弧圈,自己盖压过去。掌握好这一板球,是非常实用的。它可以把对方赖以争取
主动或得分的弧圈球扼杀在从下旋拉起的第一板球上。 

拉反手弧圈球(上)
发信站: 日月光华站 (Thu Apr 6 02:52:06 2000) , 转信

在传统的直拍、横拍对抗中,反手弧圈球几乎成了横拍选手的"专利",也是横拍选
手克敌至胜的法宝,特别对直拍选手,横拍的反手弧圈最具威力。在"直拍反打"技法出
现之前,传统的直拍打不出反手弧圈球。下面介绍的打法,多少可改变直拍的这种被动局
面。
一、反手高吊弧圈球
  站位离台稍远,约60cm或稍远些,右脚稍前,两膝微屈,收腹含胸,身体略向左转
,上臂靠近身体,肘部略前突,右臂自然弯曲,前臂左引并下沉,将拍引至身体左腿膝
关节附近,手腕下垂内收,待来球从台面弹起至高点期,上臂带动前臂向上并略向前用
力挥拍,在来球的下降期,保持上节介绍的拍形的稳定,并手臂微外旋,使拍面略前倾
摩擦球的中部略偏上位置,触球瞬间,手腕迅速外展旋拍,同时双脚蹬起,腰髋向右上
方转动协助用力,使击出的球强烈上旋。击球后手臂顺势向前上方随挥过头部,并迅速
还原成准备姿势。
  初学者初期不要求拉得很好,毕竟这是个高难动作,但它可增强你的信心,并一下子
使你站到了高岭上,正所谓高屋建瓴,这也是我们首先选择反手弧圈来介绍的原因。实践
中本人也是这样做的,效果很好。
二、前冲弧圈球
  前冲弧圈球与高吊弧圈球相比,弧线低而长,球速更快,着台后前冲力大并下滑,
比高吊弧圈球更具威力。为了更好理解和掌握这两种弧圈球,我们不妨从下表作一比较

圈球种类
高吊弧圈球
前冲弧圈球
拍形
“自然拍形”
(微前倾拍形)
前倾拍形
击球时间
来球的下降期
来球的高点期或下降前期
触球部位
中部略偏上
中上部
引拍位置
左腿膝关节附近
身体左侧略偏下
前臂转动
自然状态
前臂外旋
手臂运动方向
向上略向前
向前略向上
手腕旋拍方向
向上略向前
向前略向上
三、拉弧圈球常见的毛病
  无论是高吊弧圈球,还是前冲弧圈球,要拉好它都应防止和克服下面常见的通病:

  1.拍型过于前倾,切得过薄,拉空了球;
  2.挥拍几成直线,制造不出合适弧线。正确方法是以肘关节为轴,手臂顺势由下方
先稍向左,再向前上方作近似小弧形的挥动。即做所谓的甩鞭动作,就是像鞭子一样自然
地抽到头上,有人形象地形容为行大军礼状。当然以伦大臂作大弧形挥动也是可以的,
但要求作弧线形挥动是相同的。
  3.手腕没有"加旋"的动作,没有掌握手腕内收(不是屈)触球瞬间外展(不是伸)
的要领;
  4.身体僵硬,腰、髋没能很好协助发力。
  为了对照一下自己的身体是否做到协调发力,不妨读一读本人改写的,源于台湾一
位球友所写的“乒乓球三字经”:
  “低站椿、略提跟、松握拍、起势亦认真;
   活指腕、速转腰、迅挥臂、千钧靠协调。”

拉反手弧圈球(下)[上篇:拉反手弧圈球(上)][下篇:中远台攻球]
四、如何拉好弧圈球
  要拉好弧圈球除勤学多练外,还应注意如下各点:
  1、切球要薄。可以想象成用一把锋利的刀从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切去极薄的一片,而
球还不泄气。
  2、提速要快、力度要大。要充分调动全身的力量,除手臂、手腕要有爆发性发力外
,腰、髋腿要协助发力。其中手腕的旋拍尤为重要,在触球瞬间,给球的旋转以一个加
速。
  3、随挥要充分。击球后手不要停,要把随挥动作做充分,这点就如同网球击球动作
要求一样。
  4、球拍粘性要大,球拍粘性越大,摩擦球的效果就越好,就越容易把球的旋转加强
。除专业选手有条件在每场比赛之前更换新

正手弧圈球的动作要点及心得体会

近期我在拉正手弧圈球(右手横板反胶)时候,有一些心得,现将我所体会的动作要点写出来,供各位球友参考。
1、正手弧圈球的击球点。我的经验是在身体的右前方(以右手为例),和以胸腹为平面成大约30°到60°角之间,距离不小于前臂的长度,而不超过整个手臂伸直时的长度,前提是这个长度不能用身体的被动前伸和后退来调节。确切的说,击球点实际是上述所描述的一个大致范围。
2、判断最佳击球点。要判断拉正手弧圈球的最佳击球点,当然需要良好的步法,主要是向右前方的跨步、扑正手位大角的交叉步、向后的交叉步(侧身)、以及用于调整身体重心的小垫步。判断最佳的击球点位置,好比是足球和篮球中的跑位,我称之为“跑点”。跑点是保证拉好正手弧圈球的关键,无论是拉前冲弧圈球还是加转弧圈球。否则,拉球的动作就不舒展,发力也不能充分,至于还原和拉球的连续性就更加无从谈起了。跑点时,主要是判断击球点,决定身体重心是向右前方跨步移动,还是迎前上步;是向右(右后)方移动,还是要向左(左后)方侧身移动,使得拉球时不是别扭的做动作。
3、力量的传递。大家都知道拉弧圈球主要以腰腿发力为主,但力量还是要通过手臂传到球拍上,腰腿力量靠什么传递到小臂,进而到球拍呢?我认为是靠肩,不仅仅是肩关节,而是整个肩部,力量的传递要靠肩部由后向前的转动来完成,进而带动手臂来完成腰腿力量的传递。很多球友在拉球时候,觉得自己是蹬腿转腰了,但力量怎么还是不大呢,就是因为没有转肩,光挥动手臂而没有转肩是不能将下肢的力量传递到球拍上的。而且是要用肩部的转动来带动手臂的挥动,而不是用大臂的挥动来带动肩部。这里有个主次问题。所以身体发力的先后顺序是:蹬腿、转腰、转肩、挥臂。
4、拍型的控制。控制拍型前倾角度也非常重要,否则拉球就容易失误。弧圈球讲究打磨,拍型前倾的角度过大,一是会造成对球的压力不够,影响速度,二是影响摩擦球时,由于对球的压力不够,球拍不能很好的吃住球。球拍的前倾调度一般在60°到80°之间。有人拉球时喜欢转动手腕,但在挥拍的过程中,手腕一定要蹦紧,保持稳定,否则会影响拉球质量,甚至会造成拉球失误。
5、引拍的方式。有人喜欢向后引拍,而有人喜欢向下引拍。这都无所谓。但最重要的是:挥拍的过程中(从身后引拍到球拍触球前这段过程),球拍运行的轨迹不能起伏太大,要保持平稳,用数学的术语解释就是引拍的轨迹线弯曲不能太大,尽量是平直的。这主要是保证拉球的稳定性,减少失误。
6、身体重心的移动。拉球时候,身体重心是有起伏的,但起伏不能太大。重心移动的轨迹和挥拍的轨迹相似,而且是一致的:先是重心降低,然后随着挥拍向前上方升起,在球拍触球瞬间,向前方移动,然后顺着击球后的惯性,向下压,重心由右脚转换到左脚,最后通过小垫步完成重心的调整。
  这是我对正手弧圈球的理解,反手弧圈球虽然有点差异,但应该是一个道理。欢迎各位球友发表意见。 

 
好文,自身虽早已体会但难以用文章叙述..
见了这些要点,在我的基础打法中会有更深刻地依据
1.击球点
2.跑点(前後交叉跑位及微调)
3.发力
4.拍型控制,及手腕
5.引拍
6.重心的移动
其中几点极适合初学及中阶段学者阅读
由其是第四点,常被误解因而造成了打法的瓶颈
引入正确观念及不断的练习才是提升实践打法的切确指标 


完全同意!
本人腰太硬, 腰不能和肩分开来转, 双肩和盆骨要一起转. 

zorro顶楼的总结, 非常之好。
弧圈拉的好, 首先是选好点(通过球感找出击球点), 然後是重心、步法的移动。挥拍发力时, 手臂、手腕, 是要根据来球的特点加以调节(用手感调节), 例如是发力方向, 拍形等等。
最後, 就是我们利用重心带动手臂引拍, 同时也是用重心带动手臀还完。
有一点小弟的看法和贴主不一样, 那就是击球点的位置。小弟以为在身侧或身侧稍前的位置, 是比较好的击球点, 范围大约是 0 度至 30 度之间。这个位置击球, 有利於更好地发挥转腰的效果

拉出台/半出台下旋球遇到的问题,请高手指点。谢谢!

对方搓过来的出台/半出台下旋球,如果我发力拉前冲,球速/旋转都很好,就是弧线太长,基本上很多球都是在离台半尺/一尺的位置出台,失误率太高,很多可以可以得分的球反而丢分;如果拉高吊就不会这样,但弧线高、速度慢,威胁不大。但我的一个球友拉这种球非常好,他拉的又冲又转,弧线又低,杀伤力很高。我的问题出在哪里?请各位高手给与指点。不胜感激!

前臂和手腕的内收要快
根据你的技术失误,感觉上你的力量用的太长了,可能的原因主要有拉下旋前冲的时候,腿登地幅度太大,导致身体向上带球太多,而且,这样会发力太长,只要能感觉收腹,收前臂,收手腕,相信应该没问题 ,这个问题很快会解决的 

要有包住球拉的感觉啊,不要光想怎么用力,要注意击球部位,仔细体会包住球拉的美妙感觉,你的成功率就会上升

[原创]关于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不同流派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现在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技术动作出现了不少的分化,同样的技术动作,各省市队的技术特点都略有不同。我到湖北市体工大队去打球。发现他们的拉球方法,已与乒乓球教学书籍讲述的拉法有所创新,我们传统的弧圈球拉法是:
  上臂带动前臂,站位在中台前后,手臂伸展接近直线,手腕微屈,引拍到身体右后方在来球的高点期,拍面前倾稍大,球拍面对出球方向,击球中上部,腰髋左转,在上臂带动下,前臂加速向前,并略带向上发力。(摘自打好乒乓球教学片)刘国正就是这种拉法的典型代表。
  第二种分化拉法是像孔令辉一样的,手腕稍内收,站位在中台,击球的中上部略右侧上方,磨擦得更薄,手臂的发力柔合。增大了转腰带动下的前臂的内收摆动发力,减少了上臂的摆动。这种拉法的优点是回球稳定性高,动作小摆速快,将小臂挥摆方向略作改变,即可回球到对方很大角度,且右方大角度来球,靠手腕的内勾,很容易让球回到对方左边线大角度。缺点是暴冲不太好。因为发力都是以前臂为主,上臂用得少。所以快而转,但球不太冲,力量速度出不来。
  第三种是高个选手使用的。典型代表王励勤。
这种拉法将两脚站位间距更开,蹲得更深,重心更低,将上臂与身体的角度,前臂与上臂的角度全部打开。离球点在身体右侧方更远。以两腿蹬地,上臂带动前臂向前大力挥摆发力为主。这种拉法优点是即有速度又有旋转,力量大,适合中远台的连续对拉及近台出台球的暴冲。缺点是对台内球及急下旋球的处理上易下网,不好掌握。
  第四种拉法就是我看到目前湖北省队使用的拉法,以前臂向后伸展引拍,引拍要略高一些,手腕外展,以两腿蹬地转动跨部,手腕放松,前臂用暴发力向前摆动发力为主,在身体右侧更靠前的点来触球的上升前期,遇强烈下旋球,将手腕外展的角度略小一些。加些摩擦,球就可起来,遇不转或上旋,可稍作变化改为攻球动作,动作基本与这种拉的动作一样,只将手腕外展角度调整到垂直于球网,这样击打非常有力。这样拉法的优点是速度非常快。是速度与旋转的,拉与打的结合体。动作小速度快,力量暴。(这方面技术是请教了oc-wrb朋友,在此表示感谢)它附合现在乒乓球发展趋势--高速与高旋转。
  拉球的方法虽说也是因各人的身体条件,技术风格而异。但一种先进的技术总有可借鉴之处,我们可借鉴它的优点来完善改进自己的技术动作。记得中国在几十年前直板快攻是凌烈无比的。但中国还是借鉴了日本人的弧圈球来发展成为中国式的弧快打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才得以保持中国乒乓球的常盛不衰。。。
  以上是我最近练习的一些体会,还请朋友们来各抒已见。

我现在就是用第四种方式来拉球的
感觉冲下旋/低位近网球比较容易
稍微高点我用第三种(打得多)
出台用第二种+第一种(摩以控制节奏,冲打来加快节奏)

第一种和第三种打法还原速度慢,还是第二种比较适合业余选手。

我自己打惯了第二种打法。
是最实用的。

我也觉第四次打法是最合理的。
但击球点非常不好找。
对前臂及手腕的暴发力要求高。
近台这样可以,碰上孔令辉这样反拉好的,在中台等着你,就不好办了
套句广告词,韩国人的弧圈我觉得才叫弧圈,呵呵

注意。。
第四次拉法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转腰发力为主,
蹬地顶胯的发力为主
1、如只是蹬地顶胯的发力而转腰不发力,势必臂、腰、腿动作脱节;2、且脚底下发出的力如不经过腰如何传到手上?3、如蹬地顶胯的发力为主,不以转腰发力为主,那从蹬地顶胯的发出的力经腰后肯定要损耗许多。
我觉得应是先蹬地顶胯(蓄积能量),带动转腰瞬间发力(转腰时能量达到最大),传到臂/腕/拍(释放能量),只不过转腰动作小而已-----虎爪兄说的小拉。如转腰动作大,则势必拉手动作大--------大拉。不管蹬地顶胯是多向前还是向上(这点我想应视来球高低及旋转),但都是应以转腰发力为主。转腰才是动作得以协调,力量得以完全发出来的基点。
个人见解!
同意你的观点。
其实这种动作外观上看是以顶胯发力为主。
但腰还是在起重要的作用的。只不过动作相比普通拉法短小而发力讯速。
因为是新技术,掌握的人还不是很多。我对它也不是很了解,还是要大家一起来研究才好。
欢迎大家来发言。

其实第四种拉法不是新鲜技术,蒋澎龙和王涛就是这种拉法。但此种拉法也有局限,即对削球和慢节奏半高球效果不好,王涛难打李根相和丁松即是一例。其实拉冲动作应因球而异,对方来球快动作就得小,对方球慢动作可以适当放大,发上大力,给对方以致命一击。大球时代拉球主要是上步迎前发力的问题,关键要对上点,对方来球快且上旋一定要在上升期拉,可采取波尔式手法,如对方来球长而下旋,可采取马林式手法,在高点或下降前期用外撇手法拉,相持对拉王励勤式发力是首选,充分运用全身发力。


再谈弧旋之经典---“打”“磨”篇

挥拍方向与球拍拍面
当球拍挥动的方向与球拍拍面成90度时, 我们称之为打.
当球拍挥动的方向与球拍拍面成0度时, 我们称之为摩.
当球拍挥动的方向与球拍拍面介于0度与90度之间时, 我们称为打摩.
当打摩的角度很小时, 我们称为薄摩, 由于厚薄只是相对名词, 这里无法提供一个角度, 少于这个角度时我们称为薄摩, 大于这个角度时我们称为厚摩, 加转弧圈球一般使用薄摩, 前冲弧圈球使用厚摩.
以上为转载前辈的发言,目的是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所谓的打和磨应该还和海棉的硬度,胶皮的摩擦系数有关。同样的角度不同的拍子可能就有不同效果的打磨。对否,请各位高人指点。
另外请教,我打的球可以在台面高度轻松的画个弧度过网,速度也很快,却在落在对方桌面后好象没有那种突然的下降感,对手也很容易挡回。原因是什么呢?这样的球是否叫弧旋球呢?
注:我的正手球,从蚀球到出球都是用磨的,角度好象一直是0,没有加入打的动作,连球速都是用磨出来的?
另外请教如何打出侧拐的弧旋球。

终于找到了弧圈的感觉,爽啊

最近忽然找到了拉球的感觉,大家看看对不对
站位的感觉是蹲马步的感觉,腿撑地把重心放在跨部,上身放松,肩部下沉,手上的感觉是把手臂想象成拿着鞭子的感觉,大臂是鞭子的杆的部分,小臂是鞭子的绳子的部分,肘部不要外展要内手,外展大了发力感觉收不住,大臂放在肚脐和身体最右边的中间,小臂和球台平行,根据来球转腰击球,击球的时候要注意两腿把重心顶在跨上,不要紧张,肩部要压住重心,重点就在这,要把球迎在肩和跨的中间,剩下的转腰拉球都是基本的动作,没什么不同,这样上转能压的住,下转能放出去,摩擦靠小臂,一定要想象成鞭子的感觉,这样打的球又稳又转,特有冲击力
这只是我的个人感觉,有些感觉也不是能很完整的表达出来,要自己体会,如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帮忙纠正一下!

好文!只是"大臂放在肚脐和身体最右边的中间"不解,是引拍结束后,引拍前,还是击球时?文中好象指引拍后,我觉得击球时是这样的,其他时候不可能,请解释一下,谢谢.

把大臂放在腹前我的感觉是能有效防止向后拉肘和只用手臂引拍的毛病,而且能很好的锁住肩,也不会造成肩部的紧张,有一种很有弹性的感觉,如果放的太开很容易造成肩部紧张,要不肩部就太放松了,要把力量集中在肩和跨的中间,肩松了上转压不住,下转很难控制弧线,跨送了腿部的力量就传不上来,也不能很好的控制腰的转动,影响整体的协调性,三个支点,跨,肩,肘,肘部的支点主要是给球加旋转的,大臂是力量小臂是摩擦,能控制好了这三个支点感觉就很好,接触球的时候我觉得主要是在接触球以前的这个时间,接触球以后动作可以有多种变化了,可以拉高调也可以拉前冲,动作变化就根据来球变化了,可以往上也可以往前,都可以的,注意还原

大臂是力量小臂是摩擦,好
我觉得重心应该在头部和脚尖中间,就是弯腰撅屁股,不知对不对,反正我是这样做的,感觉不错

]今天找到了一点收小臂的感觉

看了虎爪大侠的下面两个贴后,今天试了一下,找到了一点收小臂的感觉。
http://www.sundns.org/discuz/viewthread.php?tid=43639
http://www.sundns.org/discuz/viewthread.php?tid=43637
在第二个帖子中,虎爪写道:
“不是往回拿,而是尽量迎前往前扫,它自己不能往前了会自己回来。你不用操心。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也很严重,往回拿就没劲了。”
果真如此!我在练球的时候,用腰带着上臂,一直尽量往前走(也就是上臂在腰的带动下,由右往左转动),到了上臂不能再转的时候,小臂就自动地收回来了,真的有鞭打的感觉啊!而且在上臂不能再转动,小臂顺势回收时的瞬间,球拍的位置正处在身前的击球点。。。。
把我的感觉写出来,请大家指正!
也请各位大侠对我感觉的正确与否发表评论!多谢大家了!

这个要领只能自己体会,有时语言再多也没有用。虎爪自己也花了很长的时间,确切的讲从02年初离开北京到最近一段,一年多咧,正手才找到感觉。平时徒手没有拍子,在做动作的时候能把胳膊扫出风来,也是一种练习。总之就是三方面:步法、身体、手臂。步法弓箭步左虚右实到右实左虚要有重心交换,必要时左脚还要前踏。身体要含胸收腹蹶屁股,巴第斯库准备姿势很标准,就是端着拍子哈在案子上,案子端线和身体的距离就是她的前臂。手臂要体会沿肘为轴迎着球抽鞭子的感觉。击球位置在髋胯扭转后的身前,YE马林叫“包膝盖”。
又说了一大通,简单化实际就是哈下身子,向前蹬转,照着来球,暴收前臂。

请问虎爪大侠,如何理解“照着来球收小臂”?

在虎爪大侠前面发的帖子里,都提到了“照着来球收小臂”这句话。
请问,其一,如何“照着来球”呢?
其二,收小臂时,是否应该有“把球拍往回(额头上方)拿”的感觉?
也请其他大侠指教!小弟感激不尽!
不必客气。
第一点参看我新发的帖子吧。第二点,不是往回拿,而是尽量迎前往前扫,它自己不能往前了会自己回来。你不用操心。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也很严重,往回拿就没劲了。 

拉弧圈与攻球时间是否相同

我是业余的,准备学打弧圈球,在学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请教高手,拉弧圈与攻球时间是否相同(包括引拍时间、击球时间),特别是对上旋来球,拉弧圈与攻球时间是否差不多。

zorro拉弧圈引拍准备的时间比较长, 所以业余球友很难可以捕捉到球的上升期以及高点期, 比较合理的是, 拉前冲在高点后期出手, 拉加转在下降前期出手击球。
但是, 由於引拍的时间比较长, 引拍是要很早就开始的, 一般来说, 是越早越好, 而早的定义, 是以判断出对方回球的线路、落点、弧线、速度为前提。
技术过硬的朋友, 是可以在上升期出手, 以快攻的击球点来拉弧圈。 

谢谢各位大侠,可我还有一点担心,就是怕球拍从后引至胸前,击不到球,菜鸟就是菜鸟,各位大侠初学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更要命的是,跟我一起玩球的也是菜鸟,回的球要么短,要么就是上旋。咋办呢?出点高招::

初学者建议不要想太多攻球和湖圈的区别,只要出台或半出台的球就发力、摆臂作动作,到是在拍型上应该注意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