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井エイル歌曲专辑。:2010高考作文必备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36:09
2010高考作文必备资料:《人民日报》美文选粹8(2009-11-21 23:02:39) 标签:高考 教育 作文  分类:作文

虎门,神奇之门

   吕 雷 《 人民日报 》( 2009年10月28日   20 版)

 作为中国人,不能不知道虎门。

  大江大河的出海口,人们习惯也把它称之为“门”,在珠江众多的“门”中,名气最大的是虎门。在古代,千舟万舸从这里扬帆远航,闯远洋,走外蕃,把华夏的丝绸、茶叶、瓷器、莞香和文化远播海外,而各路远客番使商贾,也从这些“门”进入华夏文明之地,八方来仪的交汇不仅活跃了国际间的贸易往来,更重要的促进了文明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在虎门对开的伶仃洋上,南宋名臣文天祥曾吟哦出震古烁今的爱国诗篇;500多年后,林则徐愤怒地在虎门销毁了西方殖民者企图侵蚀中华老大帝国的鸦片,但虎门的金锁铜关没能挡住西方殖民者,他们用大炮挟着鸦片轰开虎门这座大门,从此,中华民族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展开了100多年的殊死抗争。历史似乎有太多的偶然,而林则徐手执号令销烟的杏黄龙旗一挥,竟在虎门不经意间揭开了历史划时代的一页,珠江口曾经发生的激烈炮战,令虎门成为进入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道门槛。

  历史有情,珠江有幸,令虎门一举成为一道历史之门。

  400年前,不知是上苍冥冥中的安排还是历史的机缘巧合,在位处珠江口的虎门,已经发生过悄悄改变中国的事件,但这与后来的鸦片战争相比,显得太平凡,它对中国的改变,只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明万历十年(1582年),虎门北栅村人陈益历尽艰辛,从安南引进了一种粗生高产的旱粮作物——番薯,这是中国引种薯类作物最早的尝试,它改变了中国较单一的粮食种植结构,也几乎改变了耕地短缺饥荒频仍下人们的食物链,令生存环境有所改善,更易于人口繁衍,明、清两代人口有一个迅猛的增长期。番薯的引进,对中国的粮食经济发展有莫大贡献。

  其实,在比陈益引种番薯更早半个多世纪,也有一件令虎门人乃至广东人自豪的大事发生过:明正德年间,东莞虎门人何儒在担任虎门白沙巡检时,发现停泊香港屯门的葡萄牙船舶上有一种新式武器——“佛朗机大炮”,怀有强烈好奇心和责任感的他随即要求登船查验,暗中画下图纸进行仿制。1521年,葡萄牙水手抢掠疍家渔民,明朝水师与“红毛”在虎门对开的屯门海面发生炮战,何儒仿制的大炮竟然压制了正宗的“佛朗机大炮”,葡人狼狈逃窜。1522年更发生新会“西草湾之战”,明军水师大获全胜,缴获了葡萄牙船只2艘,洋炮数门。捷报飞奏朝廷,皇帝下旨:悉数调往京师,着何儒任建康同知,带全部虎门工匠前往南京,仿制新的“佛朗机大炮”,又称“红夷大炮”,并安装在当年的水师船只上,与倭寇、海盗作战。

  这是一幕历史的悲喜剧,一个古怪的轮回。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但只用于喜庆节日和礼仪,或拜神,或驱鬼,却从没想到它能在战争中发挥更大用场。这一被称为世界四大发明的玩艺儿被浩浩荡荡的蒙古马队带到波斯、带到欧洲,聪明的葡萄牙人据此造出了“佛朗机大炮”用于海战,善于航海的“红毛”带着他们的大炮在地球上绕了个大圈,结果又落入广东东莞的虎门人手中。

  在明代,东莞人擅长用炮,并非偶然,这当然与何儒造炮有极大关系。至崇祯年间,明朝最后一支卫国柱石——一代名将袁崇焕,用大炮击伤清太祖努尔哈赤,终令其不治身亡,为明朝立下赫赫战功,也种下了功高震主悲剧性的奇祸苦果。而袁崇焕恰恰就是东莞人。

  中英最早的海战也发生于虎门海面,时间在比鸦片战争还早200多年的明朝末年,是次战斗以中方胜利告终,当然明朝水师的大炮成了克敌制胜的法宝。可以想象,当时中国和欧洲各国的战力相比,是占上风的。如果不是英国工业革命进展神速,国力极大提升,而中华的老大帝国裹足不前,日益衰败,后来的鸦片战争可能会是另外的一种结果。

  然而,历史不相信“如果”。负累着不少“为天下先”光环的虎门乃至整个广东,依然被人轻蔑地视为“天高皇帝远”的南蛮之地。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太多的灾难也有太多的辉煌,太多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总让世人无暇顾及一些开启历史之门的小小动作,风起于青萍之末时总是无人知晓的,等到大风起兮雷霆万钧之时,大千世界方才蓦然回首,细细品味娓娓道来地领略一番这风光无限的成因和改天换地的后果。

  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总是容易被历史湮没和忘却的,但如果这些勇士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又开启了历史之门,他们的这种“第一”就被打上值得纪念的印记。在共和国从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的漫长历程中,虎门人一直是搏击风浪的弄潮儿,如果将来中国的有识之士撰写一部改革开放史,必定会出现若干勇于出没风波的虎门勇士身影。

  我们的后代很难设想,在那一段特殊的岁月里,为什么得要和新中国成立前“提着脑袋闹革命”一样去“提着脑袋搞经济”。在上世纪60年代那种种严峻的政治运动中,敢于抓生产不仅犯忌而且要挨整的。偏有这么一些虎门人,悄悄地打开了一小道门缝,打着“公社供销社”代购代销的旗号,把稻草用渔船运到香港,卖给香港赛马会喂马,将所得款项在香港购得化肥运回虎门,分配到各大队用于发展生产。在一片“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喧嚣里,虎门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了集体的生存和发展,居然敢吃了一只小“螃蟹”!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又往往是形式相似内容迥然不同。在中国现代一个重大转折关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前夕,虎门,又是虎门,又逮住了一只形状古怪但可能是美味佳肴的“新螃蟹”。

  1978年8月,一位上海籍的香港人来到虎门,租用了镇办企业木器厂的一间厂房建立了太平手袋厂。有人考证: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中的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三来一补”:三来即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与来件装配,“一补”是指补偿贸易。)

  太平手袋厂严格说来还不像一个工厂,更像是一个手工作坊。但当时中国人大多还背着草绿色的军用挎包,市场上的手袋都是式样老土的帆布袋子,女性不宜,而太平手袋厂的产品采用香港面料及款式,这些印上世界流行卡通形象的手袋不仅能使女性陡增妩媚,而且能使少妇看上去有点像女生,不仅在香港畅销,而且立即风靡大江南北。

  港商看上虎门可谓顺理成章。地处珠江出海口的东莞虎门,历史上就是出口港,并有先有虎门,后有香港之说,因为香港之得名,源起于东莞特产“莞香”的出口,香港香港,出口莞香之港也。所以从这里出货到香港及东南亚,十分便利。但在1978年,那时的党政领导敢于接受太平手袋厂,真得有股子活生生吞下一只螃蟹的勇气。

  据曾任虎门镇委书记的钟鉴泉回忆:“当时的镇子又小又穷,集体企业只有两家:木器厂与农机修配厂。港商自投罗网当然是想赚钱,这个道理谁都明白,让不让他办厂?当时的书记敢吃螃蟹,说就让他办,他办厂一定要请工人啊,我们有的是人,到厂里做手袋比种田收入多,有什么不好?农民收入多了,经济不就发展了?不干是傻瓜!”

  手袋厂正在热气腾腾地出货时,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进言:“希望中央允许广东与港澳厂商建立直接联系。凡是来料加工、补偿贸易等方面的经济业务,授权广东决断处理,以减少不必要的层次。”

  广东热切的呼声,得到邓小平坚定的支持和回应。他多次强调:广东可以放手干。

  接下来,虎门打开了大门,迎接滚滚而来的外资,奇迹发生了——在短短时间内,外资、合资、个体、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形成千军万马发展经济的大好局面,小小的虎门镇,原来只有数万人口,现在得容纳70万—80万的打工大军,原来的村民们很多都当了企业老板,有的企业还做得挺大。

  作为中国“三来一补”的发源地,如今的虎门已经今非昔比,不仅是“鸟枪换炮”,而且是换“飞机”,换“导弹”!全镇企业和工商户已有5万多家,外资企业1800余家,光五星级酒店就有5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391元。但这些数字对表述虎门如今的经济发展程度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它俨然是一个发达的大城市,一座60多层的摩天大厦拔地而起,俯视着这片英雄的土地,眺望着烟波浩渺的珠江口,虎门的一张大名片——富民服装城的崛起,令她成为世界闻名的国际服装之都。

  历史,造就了虎门,中国的改革开放,造就了这一神奇之门,造就了这个中华第一门!

御风而行(作品)

朱以撒 《 人民日报 》( 2009年10月28日   20 版)

  这只长尾巴的鹳在树顶长叫一声,一朵硕大的木棉花扑地掉了下来,把潮湿的地面砸了一个坑。又是一个落花时节到了。再过不了多久,木棉的果实经不住暴晒,嘭地一下打开弹匣,刹那雪白飞絮随风起舞。这种植物身高数丈,借风力传送种子,年年如此,惹得许多人鼻头痒痒,喷嚏连连。

  在城市里,一棵树的种子落在地面要自然而然地生长起来,可能性非常小。即便有这种可能,也会因为生的不是地方,很快被清除干净。只有那些在园林工人培育下的植物,大小成批、均匀如一,才有可能纳入计划之内,栽种在道途两边。那种以前我们在原野上看到的落地生根的景象——生命一沾上泥土就开始了长大的历程,毫无规划自由的伸长,在城市里是受到制约的,这也使城市的树木趋于一致。修剪是有时间表的,芟除那些生长过度的,以符合整个形态的一律,就像上班下班的钟点,踩着它是最可靠的。

  那些没有被改造的老树,必定连着还没有改造的旧坊巷。由于苍老,没有哪一棵树是笔直站立的,或俯于前或仰于后。种植者早已不在人世,当初还是拉着绳子齐齐种下的,岂料风雨南方,品相也生出了那么大的变化。这也应和着老坊巷木板房的疏影横斜,斑驳脱落,已非初始时的严丝合缝。走在其中,四处望望,步子就快不起来。现在,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已经缺少了差异的审美空间。我接连几个傍晚在中州的街巷散步,走了很长一段,如果不是耳畔充满陌生的语调,我还以为身在熟悉的居住地呢。这种雷同,也使许多城市的掌权者,在某一个角落开辟一两条仿古街或者仿古城堡,调节一下民众的口味。我对假古董没有兴趣——仿古术,这是我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古人也拿它没办法,《吕氏春秋》就直说:“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其实假古董也就骗骗那些没有眼力的人,一个城市热衷此术的人多了,甚至拿它做谋生玄技,城市的恶俗也就越发盛行了。

  我站在中州国际饭店大立面的玻璃窗前,俯视隔街的博物院,它的外在形态有些像我插队时戴的锥形竹笠,罩住下边的宝藏。抽空我去了两回,那里正展出一批文物精品。第一回草草走了一趟,第二回就有目的地细看了。在锈迹重迭的青铜鼎彝间穿行,心绪不免沉重,直到几个元代青花瓶出现,才砉然松了下来。这个地域的青铜、碑刻太多了,青花反而稀罕,就像体态修长的清纯少女,立在一群孔武的大汉当中。那么多时光过去了,依旧那么新鲜、清洁,不染尘泥。它的旁边是一匹厚重的辟邪,也被磨洗得英雄迟暮神色钝拙。喜欢青花的人很多,我想未必是价值上的缘由,而是它的神采、光泽。时光之锉锉不动它的皮表,容颜不改一贯的清雅,让人惊讶其完好如新。完好如新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规避伤害,渴望保全。晋人石崇说:“士当身名俱泰”,这是我见到的最有保全意识的一句名言,并不一定要以残破伤痕来显示时光过后的美感。我现在很厌烦的就是看到许多的作旧之作,很拙劣的手法篡改着生命的历程,然后声称这是清代的或者是明代的。

  时间尚早,我穿过大片的阳光,买了一张票,进去听一场华夏古乐。当眼睛适应漆黑的空间时,才发现几百人的演奏厅,不过七八人而已。我喜欢这样的场面,很宽松地坐着,很安静地倾听。这几位弹奏者的神情平静如水,举止安详,服饰也特别得体,我觉得一定有我期待的情调从他们指下、唇下流淌出来。瑟、箫、磬、编钟一起,开始了一曲《蒹葭》的旅程。四周太静了,只有这些乐器的交织、承续。如果没有听错,此曲是以商音和羽音为主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清音和沉细音,安和中揉入了些许幽怨,朝着那不明之处轻轻滑落。以音乐来复活远久之诗再也合适不过了,那么寻常的植物、流水,那么普通的人之常情,好像都在眼前了。音乐厅的冷气开得那么充分,我抱着双臂,如同站在白露为霜的蒹葭丛中,静默地等待那个人的到来。许多书读过一遍,如果没有机缘,再翻动的可能性很小,前边还有更多的阅读在等待。现在在这里,应和着古乐重温,已不轻易忘却。还有更多的绝妙文字被尘埃捂着,显不出生命之新鲜。情形就是这样,迅疾奔驰中,竟至于缺乏听一曲《蒹葭》的功夫了。

  所谓功夫,对于不同的城市、居住者而言,有功夫和没有功夫差别是很大的。功夫茶就是为有功夫坐下来的人设置的,反过来说也很得当,这些有功夫的人找到了以品茶打发时光这么一种闲适的形式。这么多男女,或者老少,围着茶案,嗅着茶壶、茶盅袅袅而起的清气,一泡一泡地品尝,说着闲话,有些时辰悄悄过去了,还不见散去的迹象。那种挺身站立,匆匆仰脖倒下几盅的人,若不是没工夫,就是不通晓功夫茶的饮诀。腾出功夫来的人,明显喜欢生活中的散漫,浮生闲情,从容为之。有很多人在时光里奔跑,也就有很多人坐了下来,他们的上一辈是这样,下一辈也是这样——家中至少备了一套茶具,而上好茶叶的出现也是让人安坐不起的原因。这些因素挨在一起,也就自然地散发出闲淡的味道。我经常把这看成一个整体,我相信各自的生命都是由许多不同的嗜好组成的,一定是感到了适宜痛快,才如此轻松地代代相传,不会中断。

  这和我开头写的木棉花絮是很相同的,一以贯之地持抱自己的生长方式,到了时辰就结出许多的成熟种子,被轻悠悠的花絮裹着,御风而行,满城飘白。

上井冈(放歌60年)

王剑冰 《 人民日报 》( 2009年10月31日   08 版)

  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的井冈山,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来的人不止是怀有仰视的目光看她,还会升腾起一种亲近的感情。

  上井冈,我抚摸伟人用过的东西,拍照墙上依然存留的标语,在传说与现实间游走,在人文与历史中徜徉,也在《井冈山》实景演出中震撼。登上笔架山,那里有十里杜鹃长廊,奇的是,开出的花朵呈五角形,远远望去,那是五角星的海洋。去五龙潭,瀑瀑跌宕,潭潭清澈,在黄洋界,看到密密匝匝的黄杨树。那树舞动起来,就是一片涛涌的海洋。那里还有流瀑样的云,浓浓的从哨口快速流下,看着看着,就似随那流瀑样飞落。

  井冈山是红色的,也是绿色的;是阳刚的,也是阴柔的。除了五大哨口,井冈山是不好上的。贺子珍是红军和井冈山的牵线人。这个牵线人陪毛泽东搞农村调查,为毛泽东掌灯,帮毛泽东包扎脚上的伤口。这个女子同井冈山斗争的坚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在井冈山雕塑园看到了伍若兰,那是朱德的妻子,那么羸弱,学生气,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却没有为朱德和井冈山丢人,最后她滴血的头颅被挂在了城门口。1962年朱德重上井冈山,走时采路边的一棵兰花要带回北京。一棵棵兰花,人们帮他采了一大捧。

  我还看见井冈山另一个坚守者曾志的照片,她俊秀而又有些俏皮的脸上一双凝重的大眼睛,穿着大翻领的蓝西装,显得洋气而逸群,是那种讨人喜欢的女子。曾志曾是医院的党总支书记。红军撤离时曾志的孩子还小,就托付给了井冈山的乡亲,后来这孩子找到了,曾志却没有领回,儿子成了永久的井冈山人。现在曾志就长睡在医院的旁边,小小的碑石上,“魂归井冈”四个字,让人心头发热。

  井冈山有一首歌谣:“韭菜开花一杆心,剪掉髻子当红军。”红军在这里奋斗的年月,不知有多少井冈山女子为他们织布做鞋,缝补浆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猛然间看到一封字迹清晰的信,似乎还带着写信人和收信人的体温。信写于1927年10月,是陈毅安写给未婚妻的。陈毅安就是黄洋界保卫战的指挥员,可惜1930年在湖南牺牲。直到抗战爆发,妻子李志强才知晓。王尔琢、何挺颖、蔡协民这些井冈山时期的领导人,都是那几年牺牲的。当时投身革命的人,原来生活的条件并不是不好,很多是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最终也放弃了生命。

  原想着王佐会是一个赳赳武夫的模样,没想到雕塑园里的他那般俊朗秀雅。这个绿林好汉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车子顺着山路逶迤而行,终于找到了王佐的家。王佐的孙子王生茂,一个朴实的农民,正领着人翻新王佐故居,那是一座泥黄色的普通房屋。生茂笑着说:“爷爷如果活着,该是住北京的高楼了,革命嘛,总会有牺牲。”

  一个叫江满凤的,爷爷是红军烈士,总是以井冈女子的亮嗓演唱着原汁原味的民歌,那或许就是送别红军时井冈女子的真心话。江满凤是龙潭的保洁员,供着两个孩子读书,《井冈山》电视剧让她原唱,给30万元没要,四川地震她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从这个普通的烈士后代身上,我仍能看出些什么。

  1965年,毛泽东顺着原来的路线又上了井冈山。他到了八角楼,当年在贺子珍的陪伴下,他写出了《井冈山的斗争》。一豆油灯的星星之火,后来燃遍了整个中国。他来到黄洋界,停留40分钟后依依不舍地离开。到茨坪时,毛泽东很是感慨:“我离开井冈山已经38年了。没有井冈山人民的支持,就不会有今天了。”那个时候上井冈山的路还是碎石砟路,现在这里到机场全程高速,到长沙到南昌也是一路顺畅。

  夜晚来临,井冈山林管风箫,起伏于黛色之中。萤火虫提灯而来,这里闪那里灭,像一群赶路的,等连成片连成串时,会让人想起红军行军的火把。下山的时候,我看见漫山的白穗子飘飘摇摇,那是荼,星星之火样的荼,在翠竹的衬托下,格外醒目。

  井冈山的山,是神奇的山。在这里久了,会感到那不是一座山,是群山,连绵不断的群山。那山不仅是具象的,也是精神的。

新赋两篇

熊召政 《 人民日报 》( 2009年10月31日   08 版)

  巴东赋

  夫巴东之峻美,萃鄂西之精华。千里巴山,若屏若幛;一段巫峡,如诗如画。历代迁客词人,唐推李白,宋推陆游,于此流连,凭三杯浊酒,领一夕风骚;累朝儒士英雄,古有寇准,今有贺龙,来此盘桓,借一方热土,写千秋佳话。江上山中,民有渔耕之乐;浪口关前,官存忧患之思。耽于此,顺乎时。情长系焉,可俗可雅;乐莫大焉,宜室宜家。

  千年老县,一境皆诗;青山碧浪,笑语相闻。县城数迁,越迁越顺;乡村屡变,愈变愈奇。莲峡河翠峰如削,耸千重秀色;兀渊洞雪浪奔雷,涤半日闲情。曲折神农溪,从谷底流入心底;瑰丽水布垭,将清江变成银河。绿葱坡上铁坚杉,挂过几朝秋色;泗渡河畔白皮松,阅历几世风霜。郑家大屋,住过乾隆翁媪;峡江石刻,曾听洪武波涛。

  一乡一品位,一镇一风情。头枕神农架,处处都是美人窝;脚蹬大三峡,天天上演嘉年华。热烈兮撒忧尔嗬,人称东方迪斯科;灿烂兮西兰卡普,我赞土家好霓裳。滚铜钱,诙谐欢快;鼓儿车,高亢悠扬。装我梦境兮,有头顶一颗珠;让人回味兮,是江边一碗茶。峡江的雾,乃常新之画轴,纤夫的爱,是不老的童话。

  此处风情,涵此处民俗;这方水土,养这方文化。御改革之长风,腾蛟起凤;纳时代之英气,炼石蒸霞。爱我华夏,巴人深知感恩;建我家乡,万众争写神话。既要金山银滩,更要鸟语喧哗;善待商旅游客,奉上水木清华;胜朝胜事,可谓东风化雨;巴山巴水,让我梦笔生花。

  汉口机场迁建

  汉口王家墩机场位于城区腹心。上世纪90年代末,武汉市政府报经中央批准,机场迁建。武汉中央商务区集团用土地置换方式解决迁建资金。十年过去,王家墩作为华中地区最大中央商务区,已蓝图绘就,雏形初现,凸显武汉新名片。访谈之中,面对一群非常之人,做成非常之事,感慨良多。遂骋怀而赋之:

  

  四任市长接力,让城市添一片净空;百人团队奋斗,给雄鹰建一个故乡。蓝天无碍,自江汉而硚口,可建高楼巨厦,光瀑灯河;银鹰可期,自新州而阳逻,可伴春花秋月,丽日长空。一览众山小,新机场显露王者风范;百里净空远,旧城区再造商会名区。可圈可点,十年创业史,写出时代大诗篇;可敬可亲,一批拓荒牛,耕出江城新气象!

  九省通衢,三镇鼎立,武汉有容乃大;江汉朝宗,龟蛇夹峙,名城灿烂如花。自汉正街而吉庆里,商埠风情年年演绎;自集家嘴而江汉关,开放历史岁岁升华。财源与智源,变化与进化;视觉而幻觉,童话而神话。千年古邑,万般魅力;卅年重建,一片繁华。快矣哉今日,华中大都市又在旋转时间,中央商务区必将锦上添花。

  览四海为一瞬,在雄鹰故居,开拓商业新大陆;聚五洲为一区,于城市心脏,安装财富新密码。东湖光谷,沌口车城,王家商都,构成江城新三足;科技精英,创业楷模,财富英雄,同铸中原锦绣家。用动力学之语言,音乐家之旋律,我们经营城市;用数学家之思维,艺术家之想象,我们再续神话!国迎甲子,龙腾虎跃;城逢盛世,炼气成霞。礼赞建设者,向祖国交出满意答卷;祝福创业者,将故乡变成欢乐之家。

金石文心(九州风物)

熊光楷 《 人民日报 》( 2009年10月31日   08 版)

  印章,作为一种身份证明,作为一种权力地位的标志和人际交往的信物,在世界许多国家、许多民族的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在东方,由于传统上中国文化的影响,篆刻艺术相当普及,我因此收藏到胡志明盖章书、村山富市盖章书,用于封缄的英国苏格兰华莱士家族戒指印的印记等。

  在我熟悉的领导同志中,李岚清对篆刻艺术有深刻的理解。他退出岗位后,矢志钻研,还激励我的收藏爱好。特别是他应我之约,专门篆刻“藏书·记事·忆人”印章并加盖在赠送给我的《突围》上,既是对我的很大鼓舞,也使我的《藏书·记事·忆人:印章专辑》一书大为增色生辉。

  多年来,我在收藏签名书的同时,也收藏了大量盖章书。与签名书不同,盖章书上的印章不但是作者本人的印迹,同时还包含着持赠者、篆刻家,甚至石材加工者、印钮雕刻师等许多人的心血。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篆刻艺术不仅表现为一方小小的朱红拓片,它还是石材、边款、印钮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其中每种艺术形式都积淀了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历史传统,涉及文字学、书法、碑刻、雕塑,甚至考古学、化学等多种领域。

  有人也把印章称为“古文字博物馆”,把边款称为“微型碑林”,把印钮称为“缩微雕塑”,把各种各样的美丽印材当做珍贵的珠玉一样收藏赏玩。当这一切集中到一方小小的石材之上,在方寸之间分朱布白、斗艳争奇,怎能不让人赏心悦目,惊叹于艺术家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印虽出于文,而印文的艺术性已远远超出了文字本身。印面的文字已经成为寄托篆刻家情感、志向、审美趣味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篆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奇葩,在世界上也越来越引人注目,越来越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更使全世界认识到中国篆刻艺术的魅力,很多时候,人们甚至忘记了会徽的正式名称“舞动的北京”,而直接以“中国印”代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枚以先贤名言创意、以金石印章为形象的会徽,是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的敬重与真诚……这是北京奥组委对“中国印”的意义官方说明的一部分,这又何尝不是对中国篆刻艺术蕴涵的民族与文化特性的高度概括呢!

  金石印章可以跨越数千年长久保存。一枚秦代的印章,经考古发掘出土后,仍然可以发挥两千多年前的功用,可以完好地拓印在今天的书本或其他陶瓷、金属制品上。端详着我收藏的那些盖章书,这样的情景常常浮现在我眼前:毛泽东同志在他喜爱的书上加盖邓散木为他刻制的印章;摆在邓小平同志办公桌上的印章,默默地见证了改革开放的风风雨雨……往上追溯,曾参加黄花岗起义的陈融为孙中山篆刻了“孙文之印”;鲁迅致信宋庆龄、蔡元培,在署名后又盖上西泠传人吴德光刻制的印章;再想想今天,钱学森为了签署方便,专门刻制了与他的手迹一模一样的印章;成思危的印章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会议纪念品,而他2009年访问台湾,成为少有的跨越海峡阻隔的新中国原国家领导人之一……

  一方印章串起一段故事,一段故事浓缩一个时代。正如签名书能够激起人们对往事和朋友的回忆一样,盖章书同样可以赋予收藏者心灵的感动。

榕树摇曳入盆景

许怀中 《 人民日报 》( 2009年10月31日   08 版)

  福建有个文明古县,素称“金漳浦”,这县西南部有一个与古雷港相接壤的乡镇沙西,以其独特的人文、地理优势,孕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榕树盆景,不同造型的盆景块根丰满、姿态优美,有寿命长、抗性强、易造型、感观好等特点,尤其是人参榕(块根榕),更是出类拔萃,在海外广受欢迎,被称为“中国根”。

  在这历史悠久、山川钟秀、人文荟萃之地,涌现出“一代完人”黄道周等诸多历史名人和文官武将。她是台胞重要祖籍地之一,占台湾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她的历史文化的独特性、港口建设的现代化、对台得天独厚的区位和历史渊源无可比拟。

  今夏,来到这个中国榕树盆景之乡时,绿荫如盖,公路两旁的榕树,连缀成10里绿色走廊,踏进榕树盆景生产基地,眼前出现造型各不相同的榕树盆景,令人目不暇接。

  这里有苍劲古朴、老干虬枝;有枝叶扶疏、横条斜影;有亭亭玉立、英姿绰约;有悬根露爪、古奇雅致的盆景。或苍劲雄浑,或潇洒轻盈,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被观赏者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尤以那“中国根”的人参榕盆景分外典雅,其观赏性和经济价值俱高。她适用于室内装缀,又可摆设于庭院深巷,也可陈列于场上、门前、路旁,放在各种场所皆相宜,增添环境优美,营造美的氛围。

  人参榕盆景已进入荷兰世界上最大的阿斯米尔鲜花市场,评为最高等级。她香飘五洲四海,畅销海内外,深受欧美、澳大利亚、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港、澳、台等地区的欢迎。

  漳浦沙西所以能建构起榕树盆景王国,有其别处无法替代的人文、地理优势。由于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适宜榕树气根快速生长,有利盆景造型。此地又有丰富的风飞砂资源,提供培养人参榕树的上等营养土配制材料。加上科技人员不断创新,改进栽培和制作技术,发挥科技力量,提高品位。同时善于吸收岭南派和闽派盆景之精髓,在修剪、蓄枝裁干、吊扎、嫁接等方面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农业大学教授陈俊愉先生来此考察时称赞:这是“福建发展花卉业的希望所在。”

  沙西榕树盆景,已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如今全镇已建设规格花圃200多家,带动从业人员25000多人,年产榕树盆景精品800万盆,把小盆景做成了大产业。